气相色谱峰拖尾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峰形拖尾的原因及解决方法汇总

技术报告改善反相 HPLC 中的峰拖尾在反相 HPLC 中峰拖尾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特别是分离碱性化合物和通过HPLC 分析药物成分时是经常产生拖尾缘由。
峰拖尾可以引起分离度降低,灵敏度减弱, 精密度和定量变差。
图 1表明峰之间的分离度和灵敏度与峰拖尾成负相关。
图 2表明准确度和精密度因数据系统无法准确识别峰的起点和终点而受到影响。
图 1 拖尾对分离度和灵敏度的影响当峰拖尾(T ,拖尾因子从 1.0增加到 2.0时,分离度(Rs 从 1.5降到 1.0。
灵敏度(峰高由于峰的体积增大和样品的浓度降低而降低。
图 2 峰拖尾对准确度和精密度的不利影响拖尾峰使数据系统难以准确确定峰的终点, 故而影响准确度和精密度。
在这个例子中,在 B 点测得到峰面积比在 A 点测得的峰面积少约 3%。
峰拖尾的原因,峰拖尾的主要原因有:1、溶解样品的溶剂比流动像更强,2、样品量过载,3、固定相中的硅醇基与胺类物质相结合反应,4、硅胶吸附酸性化合物,5、色谱柱柱床中有空隙。
只要确定了拖尾的原因就可以采取措施减少拖尾并消除之。
(表 1表 1 峰拖尾:原因及解决方案原因解决方案样品溶剂极性强于流动相在流动相中溶解样品, 尽可能降低样品溶剂的强度样品量过载减少进样量, 参考表 2中推荐的不同柱型对应的不同进样体积硅醇基与胺类物质的结合调节流动相的 pH<3.0。
2. 增加流动相的离子强度, 25mM ~ 50mM 。
3. 流动相中增加竞争性的胺类, 10mM的 TEA (三乙胺。
4. 选择低硅醇活性的固定相。
参照图 6 C18柱按固定相硅醇活性分级。
5.酸性物质在硅胶上的吸附增加流动相中盐的浓度, 25mM ~ 50mM 。
2. 调节流动相的 pH<3.03. 增加竞争性的有机酸, 1%醋酸或者是 0.1%TFA(三氟乙酸柱子空隙更换新的色谱柱尝试填充空隙很少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一、由于溶解样品的溶剂极性强于流动相而引起的拖尾如果溶解样品的溶剂极性强于流动相, 就会引起宽的甚至是拖尾的峰。
色谱峰拖尾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色谱峰拖尾的原因及处理方法色谱峰拖尾那可真让人头疼!为啥会拖尾呢?可能是色谱柱受损啦,就像你的宝贝手机屏幕被划了一道,那肯定不好使了呀!也可能是样品过载,哎呀妈呀,这就好比小货车硬要装大卡车的货,能不垮嘛!还可能是流动相不合适,这就跟你穿了不合脚的鞋子去跑步,能舒服嘛!
那咋处理呢?如果是色谱柱受损,赶紧换一根新的呗!要是样品过载,那就减少进样量呀,可别贪心哦!流动相不合适的话,就调整流动相的组成和比例呗,这就跟做饭调味一样,得恰到好处。
这过程中安全性很重要哦!可别不小心碰到那些有毒的试剂,那可不得了。
稳定性也得注意,别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得有个准头。
这在很多场景都能用得上呢!比如药物分析,你想想,要是药物分析不准确,那多吓人呀!优势嘛,能让你的分析更准确,就像有了一双火眼金睛,啥问题都能看出来。
我给你说个实际案例哈,有一次在实验室,大家就遇到了色谱峰拖尾的问题,后来一检查,原来是色谱柱不行了,换了一根新的,嘿,立马就好了。
这效果,杠杠的!
色谱峰拖尾就得赶紧找原因解决,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实验更顺利,分析更准确。
咱可不能让这小问题影响了大事。
非甲烷总烃峰拖尾

非甲烷总烃峰拖尾摘要:非甲烷总烃峰拖尾1.非甲烷总烃峰拖尾的定义2.非甲烷总烃峰拖尾产生的原因3.非甲烷总烃峰拖尾的影响4.减少非甲烷总烃峰拖尾的方法正文:非甲烷总烃峰拖尾是指在气相色谱法分析非甲烷总烃时,峰形呈现出的尾巴状现象。
这种现象会导致分析结果不准确,影响环境监测和治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因此,深入研究非甲烷总烃峰拖尾的产生原因和影响,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非甲烷总烃峰拖尾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色谱柱选择不当:色谱柱的类型、长度、内径等因素都会影响非甲烷总烃峰拖尾的产生。
2.进样技术不佳:进样过程中的速度、时间和温度等因素可能导致非甲烷总烃峰拖尾。
3.色谱条件设置不合理:例如,温度、压力、流速等参数设置不合适,可能引起非甲烷总烃峰拖尾。
4.样品中其他组分的影响:如果样品中含有其他成分,这些成分可能与非甲烷总烃发生相互作用,导致峰拖尾。
非甲烷总烃峰拖尾会对分析结果产生以下影响:1.降低检测灵敏度:非甲烷总烃峰拖尾会使得峰面积减小,从而降低检测灵敏度。
2.影响准确度:非甲烷总烃峰拖尾可能导致测量结果偏离真实值,影响分析准确度。
3.增加分析时间:非甲烷总烃峰拖尾会增加色谱峰的分离时间,导致整个分析过程变得繁琐。
为了减少非甲烷总烃峰拖尾,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选择合适的色谱柱:根据样品特点,选择适当的色谱柱类型、长度和内径,以减少非甲烷总烃峰拖尾。
2.优化进样技术:掌握正确的进样速度、时间和温度,避免非甲烷总烃峰拖尾。
3.合理设置色谱条件:根据实际需求,调整温度、压力、流速等参数,降低非甲烷总烃峰拖尾。
4.改进样品处理方法:采用适当的样品处理方法,减少样品中其他组分对非甲烷总烃峰拖尾的影响。
色谱柱峰形后拖尾原因造成的 色谱柱常见问题解决方法

色谱柱峰形后拖尾原因造成的色谱柱常见问题解决方法1.柱物理损坏色谱柱有物理损坏是造成峰形拖尾的根源。
的解决方法就是更换新柱。
2.柱内填料污染流动相和样品中的杂质是色谱柱紧要污染源。
流动相所用的各种溶剂至少是分析纯,尽量使用色谱纯试剂。
流动相所用的水要是超纯水或全玻璃器皿双蒸水。
用前先用0.45um 溶剂微孔过滤(器)过滤,除去可能存在的微粒。
流动相建议现用现配,对于含盐的溶液尤其注意长置会产生细菌或显现沉淀。
此外还得保证储存流动相的容器清洁。
多而杂样品可选用0.45um溶剂微孔过滤(器)或样品预处理柱对样品进行预处理,确保样品中不含微粒杂质。
若样品不便处理,要使用保护柱。
柱内填料污染时,可将柱头螺丝卸下,用专用工具挖出柱内前段被污染填料,再以相同的填料重新填入,修复。
或以能溶解污染物的流动相按色谱柱使用的相反方向,冲洗色谱柱(约20至30倍柱体积,或视实在情况而定;另外,此时不能接检测器),将污染物冲杰出谱柱,再按色谱柱标明的使用方向使用。
3.柱进口处有异物当断定是柱进口处有异物时,可将柱头螺丝卸下,取出滤帽并将其置于20%硝酸溶液中,用超声波清洗约20分钟,再置于超纯水中,并用超声波清洗约10分钟,重新装入色谱柱内即可。
4.样品浓度过高致使柱超载样品在柱上超载能引起峰展宽,拖尾(或伸舌)。
适当减小进样量或样品浓度(需要时,可提高检测器灵敏度)直至峰形和保留时间不再更改,便可除去这种不良影响。
减小进样量还能改善其分别度。
正常情况下,样品中每种化合物在1504.6mm 柱中进样量保持在3~50ug范围内,不会引起明显超载。
5.样品溶剂不对选择合适的样品溶剂,以排出不必要的干扰。
要选用流动相溶解样品。
6.柱外效应柱外效应(即进样阀、色谱柱及检测器间的管路过长、直径过粗、管路接头不匹配、有死体积)是影响色谱柱柱效的紧要因素之一、所以在可能的条件下,色谱柱的两端连接管路要尽可能短,连接管内径尽可能细小,切口务必平整光滑,尽可能的减小死体积,以防止因样品扩散造成不能反映色谱柱真实柱效等情况发生。
气相色谱峰拖尾的原因

气相色谱峰拖尾的原因
气相色谱峰拖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注射器问题:可能由于注射器进样不均匀或注射量过大,导致样品在进入柱中时出现不均匀扩散,从而产生峰拖尾。
2. 柱子问题:如果柱子老化或受到污染,可能会导致峰拖尾现象。
例如,柱子封口不良或填充物结构不均匀等情况都可能导致峰拖尾。
3. 柱温过高:当柱温过高时,可能会引起样品的挥发过快,样品分子在柱内无法充分附着于固定相,从而导致峰拖尾的现象。
4. 样品分子间相互作用:某些化合物在色谱柱中可能会发生相互作用,导致峰形变得不对称并出现拖尾。
5. 柱内载气流速过高:如果载气流速过高,可能会导致样品分子在固定相中的传播速度太快,无法充分附着于固定相,从而产生峰拖尾。
6. 柱内修饰物不匹配:如果柱内的固定相与某些特定样品不相容或相互不匹配,可能导致峰拖尾问题。
综上所述,气相色谱峰拖尾是由于多种因素造成的,需要综合考虑和分析,以确定问题的根本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
气相峰拖尾的原因

气相峰拖尾的原因
气相峰拖尾是指色谱图中,峰形图像在峰顶处呈现较突出的明显峰,但尾部却延长而不尖锐的现象。
将其与理论或基准峰形图像进行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其尾部相对于峰顶较宽,延伸的部分也比较长。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分析气相峰拖尾的原因。
1.柱背压或流速不合适:气相色谱柱的工作压差和流速是影响拖尾现象的关键因素。
如果柱背压过高或流速过快,会导致多种机理下的拖尾。
例如,流速过快时,流体在柱床中停留的时间过短,可能会由于分离过程未完成而产生拖尾。
2.柱质量:气相色谱柱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会对拖尾现象产生影响。
例如,柱填料的粒径分布不均匀或者填料表面存在不均匀物种会导致拖尾。
柱表面的极性差异、亲水性或亲疏水性差异等也与拖尾现象有关。
3.样品组分特点:样品组分的化学性质和结构特点会对拖尾现象产生影响。
一些化合物可能具有极性较强、易产生氢键或化学反应等特性,这些特性可能会造成拖尾现象。
高分子化合物和极性较强的化合物也更容易产生拖尾现象。
4.色谱条件:除了柱背压和流速之外,其他色谱条件的设置也可能对气相峰的拖尾现象产生影响。
例如,进样量过多或进样速度过快,可能会导致峰的扩展并产生拖尾。
此外,温度梯度变化或操作温度变化也可能导致拖尾现象。
5.柱寿命:在其中一种程度上可以说,柱的寿命决定了柱的性能。
气相色谱柱使用时间过长可能会出现增强拖尾现象,尤其是当柱填料存在脱落、裂解、污染等情况时。
总之,气相峰拖尾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
为了解决气相峰拖尾问题,可以通过调节色谱条件、选择合适的柱种和填料,优化样品预处理方法以及控制进样量等措施来改善色谱分离。
气相色谱拖尾峰产生的原因及影响

气相色谱拖尾峰产生的原因及影响气相色谱拖尾峰(tailing peak)是在气相色谱图谱中观察到的一种现象。
它是指在气相色谱分离过程中,某些色谱峰呈现不对称的尾状延伸。
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样品组分在柱填料表面的背弃作用导致的,会对气相色谱分离结果产生一定影响。
下面将详细介绍气相色谱拖尾峰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拖尾峰产生的原因:1.柱填料的非均匀性:柱填料的颗粒形状和孔隙大小存在一定差异,这会影响有效相表面的积累能力以及传质速率。
柱填料的不均匀性会导致样品分子在填料表面上的吸附不平衡,从而形成拖尾峰。
2.样品分子与填料间的相互作用:某些样品分子与填料表面之间存在较强的吸附作用,导致这些分子在填料上停留时间较长,从而形成拖尾峰。
这种相互作用可能是由样品中的功能团与填料表面基团之间的吸引力引起的。
3.柱温过高:柱温过高会导致填料与样品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变强,样品分子较难从填料表面解吸,结果产生拖尾峰。
此外,柱温过高还会导致样品分子在填料中扩散较慢,延长了其在柱内的停留时间。
4.样品分子的热裂解:某些样品分子在高温条件下易发生热裂解,裂解产物可能在柱中停留较长时间,导致拖尾峰的产生。
拖尾峰的影响:1.分离效果降低:拖尾峰的存在使得相邻不同组分的峰产生重叠,导致气相色谱分离效果下降。
特别是对于峰面积较小的组分,其被拖尾峰覆盖后无法准确测定其峰面积和浓度。
2.定量分析的不准确性:拖尾峰的存在会使得峰面积不准确,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受到影响。
特别是对于低浓度的组分,其峰面积通常会被拖尾峰的尾状延伸严重低估,定量分析的准确性下降。
3.峰形对解释结果的影响:拖尾峰的出现会改变气相色谱图谱中峰形的对称性,影响解释结果的准确性。
有时会导致某些峰的识别出现困难。
4.仪器寿命缩短:拖尾峰的存在会引起柱填料表面的污染和活化,降低柱的使用寿命,需要更频繁地更换气相色谱柱,增加实验成本。
为了避免或减少气相色谱拖尾峰的产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优化柱填料:选择均匀性好的柱填料,如粒径均匀、孔隙大小一致的填料,以减少样品分子在填料表面的吸附不平衡情况。
色谱峰拖尾 分叉

由于被分析物与色谱柱间的相互作用导致峰拖尾。
这种相互作用是在做反相分析中所发生的分配行为以外的作用。
峰拖尾一般发生在碱性化合物上,通常是由于残留的硅羟基和带正电荷的碱性化合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
这种相互作用一般是发生在带正电荷的碱性化合物与带负电荷的色谱柱表面硅羟基之间的离子交换。
当流动相的pH 值大于 4.5-5.0 时,色谱柱表面的硅羟基会带负电荷。
因此,消除峰拖尾的最有效方式是使用pH 值小于4 的缓冲流动相。
由于硅羟基的活性和离子化会降低,因此选用高纯羟基化硅胶色谱柱也会减少峰拖尾。
实际应用中常见的峰拖尾(甚至分叉)与色谱柱相关的原因:原因处理方法色谱柱污染清洗或更换色谱柱柱前滤片污染反冲色谱柱或更换进样口过滤片色谱柱出现间断更换色谱柱或填充空隙保护柱失效更换保护柱样品分布差改进色谱柱进样口的设计与色谱柱无关的原因:柱外体积过大、样品过量、流动相组分(添加剂、pH值、缓冲浓度)改变。
一、造成色谱峰( 不对称)拖尾的原因1.色谱柱本身填装问题,筛板堵塞或填料塌陷;2.柱头有污染;3.样品超载;4.样品溶剂不合适;5.柱外效应;6.化学或二次保留(硅羟基)效应;7.缓冲容量不足或不合适;8.重金属污染。
二、如何解决峰形拖尾的问题A. 与化学有关的拖尾问题1.流动相中,加入30mM的三乙胺(用于碱性化合物)或醋酸胺(用于酸性化合物),未知化合物加醋酸三乙胺;2.如仍然拖尾,将三乙胺换为二甲基辛胺(或醋酸二甲基辛胺);3.降低进样量至<1μg。
B. 与色谱柱有关的拖尾问题1.如柱头处有强保留的样品组分积聚,反相柱可用20倍柱体积的96%的二氯甲烷与4%甲醇,加1%氢氧化铵混合液冲洗;正向柱可用甲醇冲洗;2.使用保护柱。
C. 与HPLC系统有关的峰拖尾和峰加宽1.进样体积过大,(通常≤25μL);2.进样阀与色谱柱及检测器之间的管路体积过大(最佳连接管应<20cm,内径为”);3.检测器流通池的体积过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相色谱峰拖尾的原因和解决方法果气相色谱峰拖尾,一般是气相色谱仪的原因,与质谱仪或气相色谱仪检测器的关系不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一、样品的问题
1、样品浓度太高
样品浓度太高时,样品的色谱峰就会有明显的拖尾,这种情况下可以稀释样品,或者把样品进样的模式由不分流进样改为分流进样,或者把分流进样的分流比调高一些,例如之前设置进样分流比为10:1,根据样品的实际浓度可以设置为100:1等。
2、样品的性质问题
①化合物极性太强
分析极性化合物或活性化合物时,其活性位点容易与流经途中的位点吸附而呈现出拖尾,这种情况下要求样品分析系统具有良好的惰性,例如使用超惰的衬管、干净的分流平板和惰性好的低流失色谱柱。
②化合物的沸点太低
早流出的组分一般是挥发性强、沸点低的组分,这类化合物拖尾严重时,主要原因在于化合物的沸点太低,可能在于溶剂聚焦效应不够,溶剂没有完全冷凝、有部分气化时,样品就进入了色谱柱,这样沸点低的化合物也就先进入色谱柱进行分析了,导致色谱峰拖尾。
这种情况下可以降低进样口的温度、调整程序升温的初始温度在溶剂沸点10-25℃以下,让所有的化合物都在冷凝的情况下,整齐划一地进入色谱柱。
③化合物的沸点太高
晚流出的色谱峰一般是低挥发性、沸点高的组分,这类化合物的拖尾现象随着保留时间的增加而严重,主要原因在于化合物的沸点太高,在进样口气化不完全,或者色谱柱和传输线的温度偏低,引起样品在分析的过程中有部分冷凝,进而导致色谱峰拖尾。
这种情况下,应该注意化合物的沸点,可以适当地提高进样口、色谱柱、传输线等处的温度可以改善拖尾现象。
二、进样口的问题
1、进样口的温度不合适
样品使用气相色谱仪分离时,首先进入进样口,在里面进行气化,所以要求进样口的温度要高于待测化合物的沸点,使化合物在进样口处充分气化。
如果进样口的温度低于待测化合物的沸点,那么化合物就会气化不充分,也会导致色谱峰拖尾。
并且,没有气化的化合物就会残留在进样口,污染进样隔垫和衬管,也可能响到其它化合物的峰形。
高温有利用样品的气化,同时,也要考虑到样品的热稳定性,要保证样品在高温下不改变化学性质。
使用气相色谱仪分离化合物,利用新的隔垫、衬管和柱子时,化合物的分离度和峰形都很好。
使用一段时间后,化合物的峰形明显拖尾,这种情况下的主要原因就是进样口和色谱柱有污染。
2、隔垫和衬管被污染
进样口很容易被污染的两个部位就是隔垫和衬管。
隔垫和衬管被污染后,化合物有可能与污染物结合或者发生反应,也会导致峰拖尾。
这时候更换新的隔垫和衬管就会解决峰拖尾的问题。
针对很容易拖尾的化合物,可以选择使用超惰性的衬管,不容易与化合物发生反应,有利于化合物的分离分析。
必要时,还可以清洗一下衬管下面的分流平板。
三、色谱柱的问题
1、色谱柱的类型问题
所使用的气相色谱柱不适合样品的分析,如果样品是极性的,使用了非极性或者弱极性的色谱柱,这种情况下色谱峰拖尾会很严重,这时候需要把色谱柱换成极性或者强极性的色谱柱就可以了。
2、色谱柱没有安装到位
色谱柱安装在进样口端是有长度要求的,一般安捷伦的色谱仪要求色谱柱露出进样口的柱螺母4-6mm,使用EI源要求露出质谱端1-2mm,使用CI源要求露出质谱端0-1mm;另外,不同的衬管对色谱柱的露出长度也会有不同的要求。
如果色谱柱露出柱螺母太长,会阻碍样品迅速进入色谱柱,因而导致峰拖尾。
毛细管柱伸入到气相色谱仪检测器FID/NFD/FPD等喷嘴距离太短,也有可能导致峰拖尾。
3、色谱柱的温度
色谱柱的温度是通过设置柱温箱的温度来控制的,合适的温度可以得到良好的分离度和峰形图。
气相色谱仪一般都采用程序升温的方法来分离化合物,程序
升温的起始温度要求低于最早流出的化合物沸点,对于低沸点的化合物可以设置程序升温的初始温度在溶剂沸点10-25℃以下。
高沸点的化合物出现拖尾,可以适当提高该化合物出峰时的温度。
4、色谱柱有污染
如果一根色谱柱最开始分析样品的色谱峰都是正常的,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现色谱峰明显拖尾,这种情况下有可能就是色谱柱有污染。
色谱柱被污染后,柱效就会下降,就会导致色谱峰拖尾。
四、解决方法:
第一步:清洗色谱柱
可以使用极性的有机溶剂甲醇和非极性的有机溶剂正己烷,交替进入气相色谱仪中,不运行质谱检测器,让有机溶剂清洗色谱柱。
第二步:老化色谱柱
设置柱温箱的温度高于色谱方法中的最高温度,低于色谱柱的最高耐受温度,保持3-4小时,然后再次检测样品,观察色谱峰是否有改善。
第三步:截掉色谱柱
再使用了第一步和第二步后,色谱峰拖尾的问题改善不是很明显的情况下,可以把接在进样口端的色谱柱截掉至少20厘米。
色谱柱被污染,大部分的污染物会集中在进样口端,所以可以把进样口端的色谱柱截掉至少20厘米;如果污染严重的话,截掉长度可以更长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