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款蜂鸣器驱动电路原理图

合集下载

蜂鸣器工作原理介绍及并联电阻原理

蜂鸣器工作原理介绍及并联电阻原理

蜂鸣器工作原理介绍及并联电阻原理目前市场上广泛使用的蜂鸣器有电磁式与压电式,我司使用的蜂鸣器以压电式为主。

压电式蜂鸣器主要由多谐振荡器,压电蜂鸣片(以压电陶瓷为主,如下图所示),阻抗匹配器及共鸣箱,外壳等组成。

其主要原理是以压电陶瓷的压电效应,来带动金属片的震动而发声。

压电蜂鸣片压电陶瓷其实是一能够将机械能和电能互相转换的功能陶瓷材料。

所谓压电效应是指某些介质在受到机械压力时,哪怕这种压力微小得像声波振动那样小,都会产生压缩或伸长等形状变化,引起介质表面带电,便会产生电位差,这是正压电效应。

反之,施加激励电场或电压,介质将产生机械变形,产生机械应力,称逆压电效应。

如果压力是一种高频震动,则产生的就是高频电流。

而高频电信号加在压电陶瓷上时,则产生高频声信号(机械震动),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超声波信号。

也就是说,压电陶瓷具有机械能与电能之间的转换和逆转换的功能。

压电式蜂鸣器就是运用其将电能转换问机械能的逆压电效应。

压电蜂鸣器的主要应用电路如下图所示,R为阻抗匹配电阻。

当脉冲信号为高电平时,通过三级管导通,则在蜂鸣器两端形成一个VDC的电压,使压电陶瓷产生形变。

当脉冲信号为低电平时,通过三极管关断。

此时压电陶瓷形变复原,则在其两端产生一个由机械能转换为电能的电压,此时的电压需要通过阻抗匹配电阻进行释放,从而可使蜂鸣器产生一个稳定频率的声音信号。

如下图所示,幅值与VDC相等,频率与芯片控制端口频率相等。

蜂鸣器端口信号主控芯片端口信号R=1K时蜂鸣器两端信号蜂鸣器两端,以及当R=1K时,其等效电容的放电时间为46us蜂鸣器两端,以及当R=100Ω时,其等效电容的放电时间为6.8us蜂鸣器两端,以及当R=10K时,其等效电容不能完全放电完成定的电压,大小与VDC相等,具体如下图所示:而阻抗匹配器阻值的选取,推荐值为R=VDC*100Ω,我司蜂鸣器两端的电压为10V~12V,因此选取阻值为R=10*100Ω=1000Ω=1KΩ.现就目前我司使用的一款PA-2220B03为例进行说明:其内部等效电路如下图所示:1.SPECIFICATIONS (规格)Part No. PA-2220B03Item (项目) Specifications [规格] Conditions[条件] Operating voltage (Vp-p)工作电压1~25Vp-pMin Sound Pressure Level 最小输出声压min 85dBAt 2000Hz/9Vp-p SquareWave/10cmResonant Frequency (Hz)额定频率2.0±0.3kHz Operating Temperature (℃)工作温度-20~+70 Storage Temperature (℃)储存温度-30~+80Case Material/Color 外壳材料及颜色PPO/Black (聚苯醚,黑色) 阻燃等级:V0Weight (g)重量2.5g标准测试条件:温度25±3℃,湿度60±10% R.H.2.DIMENSIONS (尺寸)Unit: mm 未注公差:±0.53.FREQUENCY AND VOLTAGE RESPONSE (频率曲线图) 蜂鸣器声级与驱动电压的关系,接近线性关系:4.TEST METHOD(测试方法)SOUND PRESSURE LEVEL,CONSUMPTION(声压测试线路图)TEST CIRCUIT (测试电路)5.RELIABILITY TEST (可靠性试验项目)6.以上面测试电路为例,通过计算可知匹配电阻的取值范围,假设三极管放大倍数为200,控制频率为2KHz,控制电压为5V,三极管基极限流电阻为1KΩ,蜂鸣器的等效电容为25000PF。

无源蜂鸣器常规驱动电路设计

无源蜂鸣器常规驱动电路设计

一种低成本无源蜂鸣器的设计在实际的应用中,虽然有源蜂鸣器控制简单,缺陷是成本比较高,在潮湿的环境用久了,容易损坏。

而无源蜂鸣器弥补了有源蜂鸣器缺点,但问题是无源蜂鸣器需要PWM驱动。

在系统的设计中,微控制器的PWM资源往往是比较紧张的,同时使用PWM驱动也加大了软件开发的难度。

接下来笔者将引领大家学习如何设计一个无需PWM也能驱动无源蜂鸣器的低成本电路。

1.1 无源蜂鸣器常规驱动电路图1 无源蜂鸣器常规驱动电路如图1所示,此图为无源蜂鸣器的常规驱动电路。

需要在输入端输入一定频率PWM的信号才能使蜂鸣器发声。

为了解放PWM资源,实现简单控制,必须如有源蜂鸣器一样提供一个振荡电路。

而有源蜂鸣器主要使用LC振荡,如果要实际搭建此电路,电感参数比较难控制,而且成本高。

此时,自然会想到简易的RC振荡,而由三极管构成的RC多谐振荡电路显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1.2 三极管多谐振荡电路图2 三极管多谐振荡电路三极管多谐振荡的通用电路如图2所示。

这个电路起振的原理主要是通过电阻与电容的充放电使三极管交替导通。

首先,在电路上电时,分别通过R1与R4对电容C1与C2进行充电。

由于三极管元件的参数不可能完全一致,可以假设三极管Q1首先饱和导通,由于电容两端的电压不能突变,Q2的B极此时变成负压,Q2截止,Vo端输出高电平;C1通过R2进行充电,当C2的电位使BE极正向偏置时,Q2导通,Vo端输出低电平;同理C2电容两端电压不能突变,Q1的B极电压变为负压,此时Q1截止。

这样循环往复,使在Vo端输,一定频率的方波信号。

如图3所示,笔者使用示波器截取了Q1与Q2的B极和E极的波形,可以发现与上面的分析是吻合的。

图3 多谐振荡电路充放电波形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Vo的输出信号频率受到R2与C1,R3与C2充放电速度的控制。

假设,以Q2的C极作为信号的输出,R2与C1的充电时间T1决定了输出信号高电平时间,而R3与C2的充电时间T2决定了信号输出低电平时间。

三极管驱动蜂鸣器原理

三极管驱动蜂鸣器原理

三极管驱动蜂鸣器原理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唠唠三极管驱动蜂鸣器这个超有趣的事儿。

咱先得知道蜂鸣器是个啥。

蜂鸣器就像是一个小小的音乐精灵,它能发出各种声音,有时候是滴滴滴的报警声,有时候是欢快的小旋律。

但是呢,这个小音乐精灵可不能自己就唱起来,得有人推它一把,这个推它的小助手就是三极管啦。

三极管啊,那可是个很神奇的小玩意儿。

它有三个脚,就像三条小短腿一样。

这三条腿的名字可有趣啦,分别是基极、集电极和发射极。

这就好比是三极管的三个小秘密通道。

那三极管怎么就能驱动蜂鸣器唱歌呢?你看啊,当我们在三极管的基极上施加一个小小的电流信号的时候,就像是在它耳边轻轻说一句“干活啦”。

这个小小的电流信号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三极管内部的一个神奇大门。

一旦这个门打开了,就会有一个比较大的电流从集电极流到发射极。

这个大电流就像是一股强大的力量,这股力量就能够推动蜂鸣器开始工作啦。

想象一下,基极电流就像是一个小小的指挥官,虽然它自己的力量不大,但是它能够指挥一个大部队(大电流)。

蜂鸣器呢,就像是一个需要大力气才能敲响的小鼓。

只有三极管把这个大电流送过去,蜂鸣器才能欢快地响起来。

如果我们把电路比作一个小世界的话,三极管就是那个有魔法的小中介。

电源就像是这个小世界的能量宝库,里面充满了电能量。

蜂鸣器是个等待能量激发的小乐器。

三极管站在中间,基极连接着控制信号,就像是接收到来自外界的指令。

当指令来了,三极管就从电源这个能量宝库中引导出足够的电流,把这些电流送到蜂鸣器那里。

而且哦,三极管还有放大的作用呢。

就像你有一个小魔法棒,本来只能发出一点点微弱的光,但是通过三极管这个神奇的放大器,就能够把这个微弱的信号变成一个强大的信号,足以让蜂鸣器大声地叫起来。

这就好比你本来小声地哼哼歌,但是通过一个神奇的扩音器(三极管),就变成了大声的歌唱。

在实际的电路中呢,我们还得注意一些小细节。

比如说电阻的选择就很重要。

电阻就像是一个小门卫,它要控制好电流的大小,不能让电流太大把三极管或者蜂鸣器给弄坏了,也不能让电流太小,不然蜂鸣器就响不起来啦。

蜂鸣器电路

蜂鸣器电路

TR2
贴片三极管
3904
开通TR1。
TR3
贴片三极管
3904
为蜂鸣器输入不同的频率,产生不同的声音。
A
11
33.4相应的波形图
I/ O1 VC C
0 I/ O2
VC C
0
图5
A
4 t t
12
深圳和而泰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硬件平台讲稿
A
13
深圳和而泰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硬件平台讲稿
Thanks!
❖ 2.蜂鸣器的分类 蜂鸣器主要分为压电式蜂鸣器和电磁式蜂鸣器两种类型。
❖ 2.1压电式蜂鸣器: 压电式蜂鸣器主要由多谐振荡器、压电蜂鸣片、阻抗匹配器 及共鸣箱、外壳等组成。有的压电式蜂鸣器外壳上还装有发光二极管。

多谐振荡器由晶体管或集成电路构成。当接通电源后(1.5~15V直流工作电
压),多谐振荡器起振,输出1~4KHz的音频信号,阻抗匹配器推动压电蜂鸣片发声。
候要关掉三极管)。
A
7
深圳和而泰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硬件平台讲稿
2.3 电路参数选型及分析
符号 元器件名称
型号
C1
贴片电容 1N/50V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备注 用于抗干扰,滤波。
R1
碳膜电阻 4.7K
用于三极管基极限流。
R2
碳膜电阻 2K
并联在蜂鸣器两端用于放电。
TR1
三极管
一般采用3904。
电流放大。
A
8
深圳和而泰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硬件平台讲稿
深圳和而泰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硬件平台讲稿
蜂鸣器电路讲义
编制:邓宝宁 审核: 日期: 2008-08-13

蜂鸣器电路及其原理

蜂鸣器电路及其原理

蜂鸣器电路及其原理蜂鸣器是一种一体化结构的电子讯响器,在电路中用字母“H”或“HA”(旧标准用“FM”、“LB”、“JD”等)表示。

蜂鸣器采用直流电压供电,其能发出单调的或者某个固定频率的声音,如嘀嘀嘀,嘟嘟嘟等。

蜂鸣器主要分为压电式蜂鸣器和电磁式蜂鸣器两种类型,通常在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报警器、电子玩具、汽车电子设备、电话机、定时器等电子产品中作发声器件使用。

下面为大家介绍的是蜂鸣器的工作原理。

蜂鸣器的工作原理电路原理图使用SH69P43 为控制芯片,使用4MHz 晶振作为主振荡器。

PORTC.3/T0 作为I/O 口通过三极管Q2 来驱动蜂鸣器LS1,而PORTC.2/PWM0 则作为PWM 输出口通过三极管Q1 来驱动蜂鸣器LS2。

另外在PORTA.3 和PORTA.2 分别接了两个按键,一个是PWM 按键,是用来控制PWM 输出口驱动蜂鸣器使用的;另一个是PORT 按键,是用来控制I/O 口驱动蜂鸣器使用的。

连接按键的I/O口开内部上拉电阻。

先分析一下蜂鸣器。

所使用的蜂鸣器的工作频率是2000Hz,也就是说蜂鸣器的驱动信号波形周期是500μs,由于是1/2duty 的信号,所以一个周期内的高电平和低电平的时间宽度都为250μs。

软件设计上,将根据两种驱动方式来进行说明。

a)蜂鸣器工作原理:PWM 输出口直接驱动蜂鸣器方式由于PWM 只控制固定频率的蜂鸣器,所以可以在程序的系统初始化时就对PWM 的输出波形进行设置。

首先根据SH69P43 的PWM 输出的周期宽度是10 位数据来选择PWM 时钟。

系统使用4MHz 的晶振作为主振荡器,一个tosc 的时间就是0.25μs,若是将PWM 的时钟设置为tosc 的话,则蜂鸣器要求的波形周期500μs 的计数值为500μs/0.25μs=(2000)10=(7D0)16,7D0H 为11 位的数据,而SH69P43 的PWM输出周期宽度只是10 位数据,所以选择PWM 的时钟为tosc 是不能实现蜂鸣器所要的驱动波形的。

蜂鸣器驱动原理

蜂鸣器驱动原理

蜂鸣器驱动原理引言蜂鸣器是一种常见的电子音响装置,常用于发出警报、提醒或产生音乐等应用。

在很多电子设备中,蜂鸣器被广泛采用,如电子钟、计时器、报警器等。

蜂鸣器的驱动原理涉及到电磁学、电路和音响学等知识,本文将全面、详细地探讨蜂鸣器的驱动原理。

蜂鸣器的分类有源蜂鸣器有源蜂鸣器是一种主动发声装置,需要外部电源供电并接入相应的驱动电路。

常见的有源蜂鸣器有压电蜂鸣器和电磁蜂鸣器。

压电蜂鸣器压电蜂鸣器利用压电效应产生声音。

压电材料在受到机械应力时会产生电荷,而当施加电压时,压电材料会发生机械变形。

通过交替施加电压,压电蜂鸣器可以发出特定频率的声音。

压电蜂鸣器的优点是体积小、响应速度快,但发声范围相对较窄。

电磁蜂鸣器电磁蜂鸣器利用电磁效应发声。

其结构包括线圈和振动片,当通入交流电时,线圈产生交变磁场,振动片受到磁力的作用振动,从而产生声音。

电磁蜂鸣器的优点是声音较大、频率范围广,但体积相对较大且响应速度较慢。

无源蜂鸣器无源蜂鸣器是一种被动发声装置,不需要外部电源供电。

常见的无源蜂鸣器有压电陶瓷蜂鸣器和电磁复合蜂鸣器。

压电陶瓷蜂鸣器压电陶瓷蜂鸣器利用压电陶瓷材料的压电效应产生声音。

它们具有尺寸小、功耗低、声音清晰等优点,适用于小型电子设备。

电磁复合蜂鸣器电磁复合蜂鸣器结合了压电蜂鸣器和电磁蜂鸣器的特点。

它们常常使用独立的振动片,通过电磁力和压电效应结合产生声音。

电磁复合蜂鸣器的优点是响应速度快、声音较大,并且可以实现较宽的频率范围。

蜂鸣器驱动电路蜂鸣器的驱动电路通常由振荡电路和功放电路组成。

振荡电路用于产生一定频率的交流信号,驱动蜂鸣器发声;功放电路则用于放大振荡电路输出的信号,以便驱动蜂鸣器发出更大的声音。

振荡电路振荡电路负责产生频率稳定的交流信号,其输出信号频率决定了蜂鸣器发出的声音频率。

振荡电路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RC振荡电路、LC振荡电路或石英晶体振荡电路等。

其中,石英晶体振荡电路具有频率稳定性好的特点,常用于精确控制声音频率的应用场合。

蜂鸣器及范例

蜂鸣器及范例

下面是电磁式蜂鸣器的外形图片及结构图。

程序中改变单片机P3.7引脚输出波形的频率,就可以调整控制蜂鸣器音调,产生各种不同音色、音调的声音。

另外,改变P3.7输出电平的高低电平占空比,则可以控制蜂鸣器的声音大小,这些我们都可以通过编程实验来验证。

二、蜂鸣器列子下面我们举几个简单的单片机驱动蜂鸣器的编程和电路设计的列子。

1、简单的蜂鸣器实验程序:本程序通过在P3.7输出一个音频范围的方波,驱动实验板上的蜂鸣器发出蜂鸣声,其中DELAY延时子程序的作用是使输出的方波频率在人耳朵听觉能力之内的20KHZ以下,如果没有这个延时程序的话,输出的频率将大大超出人耳朵的听觉能力,我们将不能听到声音。

更改延时常数,可以改变输出频率,也就可以调整蜂鸣器的音调。

大家可以在实验中更改#228为其他值,听听蜂鸣器音调的改变。

ORG 0000HAJMP MAIN ;跳转到主程序ORG 0030HMAIN: CPL P3.7 ;蜂鸣器驱动电平取反LCALL DELAY ;延时AJMP MAIN ;反复循环DELAY:MOV R7,#228 ;延时子程序,更改该延时常数可以改变蜂鸣器发出的音调DE1: DJNZ R7,DE1RETEND2、倒车警示音实验程序:我们知道各种卡车、货柜车在倒车时候,会发出倒车的蜂鸣警示提示音,同时警示黄灯也同步闪烁,提醒后面的人或车辆注意。

本实验例程就实现倒车警示功能,通过实验板上的蜂鸣器发出警示音,同时通过实验板上P1.2和P1.5上的两个黄色发光二极管来发出黄色警示灯。

ORG 0000HAJMP START ;跳转到初始化程序ORG 0033HSTART:MOV SP,#60H ;SP初始化MOV P3,#0FFH ;端口初始化MAIN: ACALL SOUND ;蜂鸣器发声ACALL YS500M ;延时AJMP MAINSOUND:MOV P1,#11011011B ;点亮2个警示黄色发光二极管MOV R2,#200 ;响200个周期SND1: CLR P3.7 ;输出低电平T1导通,蜂鸣器响ACALL YS1ms ;延时SETB P3.7 ;输出高电平T1截止,蜂鸣器不响ACALL YS1ms ;延时DJNZ R2,SND1MOV P1,#0FFH ;熄灭黄色警示灯RETYS1ms: ;1ms延时子程序MOV R0,#2YL1: MOV R1,#250 ;改变R0的数值可改变声音频率DJNZ R1,$DJNZ R0,YL1RETYS500M: ;500ms延时子程序MOV R0,#6YL2: MOV R1,#200YL3: MOV R2,#250DJNZ R2,$DJNZ R1,YL3DJNZ R0,YL2RETEND3、“叮咚”电子门铃实验程序:常见的家用电子门铃在有客人来访时候,如果按压门铃按钮时,室内会发出“叮咚”声音,本实验程序模拟电子门铃的发音,当我们按压实验板上的K 1按钮时候,蜂鸣器发出“叮咚”音乐声,是一个比较实用的程序。

蜂鸣器电路1

蜂鸣器电路1

这里介绍的几种蜂鸣器驱动电路是针对单片机I/O口的驱动电路,适用于现行的压电式蜂鸣器。

压电式蜂鸣器主要由多谐振荡器、压电蜂鸣片、阻抗匹配器及共鸣箱、外壳等组成。

当接通电源后(1.5~15V直流工作电压),多谐振荡器起振,输出1.5~2.5kHZ的音频信号,阻抗匹配器推动压电蜂鸣片发声。

一、以一个9012驱动P1.0口方波
测试程序:
二、双端口驱动电路原理图
工作原理简介
BUZ1、BUZ2两端口均接单片机的I/O口或单片机的蜂鸣器驱动口。

BUZ1端口为“高频口”(相对BUZ2而言),其脉冲电压频率一般为几KHz,具体频率依蜂鸣器需发出的
音乐声来调整;BUZ2端口为“低频口”,其电压周期相对较长一些,一般为数十ms至数百ms。

工作时,两端口输出电压脉冲驱动三极管Q2和Q3,当BUZ2端口出现高电平时,三极管Q3导通,+12V电压经Q4三极管给蜂鸣器提供工作电压,同时为电容E7充电;BUZ2端口电平变低时,Q3和Q4三极管均截止,+12V电压被隔离,此时已充满电的电容E7放电,为蜂鸣器工作提供能量。

蜂鸣器的工作状态直接由三极管Q2决定,当BUZ1端口出现高电平时,三极管Q2导通,蜂鸣器工作,BUZ1端口电平变低时,Q2三极管截止,蜂鸣器停止工作。

蜂鸣器的通电频率与内部的谐振频率(固定)相互作用就产生我们所需的音乐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款蜂鸣器驱动电路原理图
本文主要讲了五款蜂鸣器驱动电路原理图,下面就来学习学习吧。

 蜂鸣器驱动电路图一:
 典型的蜂鸣器驱动电路,蜂鸣器驱动电路一般包含:一个三极管、一个蜂
鸣器、一个续流二极管、一个滤波电容。

 1、蜂鸣器:发声元件,在其两端施加直流电压(有源蜂鸣器)或者方波(无源蜂鸣器)就可以发声,其主要参数是外形尺寸、发声方向、工作电压、工作频率、工作电流、驱动方式(直流方波)等。

这些都需要根据需要进行
选择。

 2、续流二极管:蜂鸣器本质上是一个感性元件,其电流不能瞬变,因此必须有一个续流二极管提供续流。

否则,在蜂鸣器两端会产生几十伏的尖峰电压,可能损坏三极管,并干扰整个电路系统的其他部分。

 3、滤波电容:作用是滤波,滤除蜂鸣器电流对其他部分的影响,也可以改善电源的交流阻抗,如果可能,最好是再并联一个220uF的电解电容。

 4、三极管:起开关作用,其基极的高电平使三极管饱和导通,使蜂鸣器发声;而基极低电平则使三极管关闭,蜂鸣器停止发声。

 蜂鸣器驱动电路图二:
 根据下面四幅图分析可以看出图1和图3采用的是NPN型三极管驱动,而图2和图4采用的是PNP型三极管驱动。

若采用图1和图3的方法进行驱动,蜂鸣器工作电压只要不超过管子的极限参数即可随时取用。

 像图1,采用这种方法驱动蜂鸣器,再用编程控制器的I/O口进行控制,蜂鸣器都能响;但相对于图3电路图而言,采用图1方式接,蜂鸣器没有图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