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多酚对抗精神病药物奥氮平诱致肥胖大鼠作用与机制研究
茶多酚对高脂-高盐-果糖诱致大鼠左心室肥厚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

茶多酚对高脂-高盐-果糖诱致大鼠左心室肥厚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王安琴;郜蕊;蔡颖;吕俊华【期刊名称】《国际医药卫生导报》【年(卷),期】2012(18)3【摘要】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rat model of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 LVH ) by feeding the rats with high levels of fat,salt,and fructose and to investigate the possible mechanism of action of tea polyphenols ( TP ) in inhibition of LVH.Methods 50 SD rats were divided into normal group and model group.The rats in the model group were fed with high levels of fat,salt,and fructose for 8 weeks.According to blood pressure level ( > 130 mm Hg ),the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model controlgroup,captopril group ( 25 mg·kg-1 ),high-dose TP group ( 200 mg·kg-1 ),and low-dose group TP ( 50 mg·kg-1 ) and then were administrated the medications for 4 weeks with the same previous feeding.Blood pressure was examined at an interval of2 weeks.At the end of medicine administration, the rats was detected by cardiac ultrasound imaging.Serum levels of Ang Ⅱ and TGF-β were determined b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and TNF-α level w as determined by radioimmunoassay.Obesity index ( OI ),myocardium proliferation index ( MPI ),and cardiac weight index ( CWI ) were measured and calculated.Results As compared with the normal rats,blood pressure waselevated significantly in model rats (P<0.01);levels of Ang Ⅱ,TNF-α,and TGF-β1 were higher (P<0.01);OI and MPI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0.05 and P<0.01);heart ejection fraction (EF) and 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thickness (LVPWT) were increased and left ventricular shortening fraction (FS)wa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P<0.01);E/A value was less than 1 in some model rats.After treatment with TP(200mg·kg-1 or50mg·kg-1)or captopril,the elevated blood in the model rats markedly declined;and OI and MPI decreased,LVPW and EF were declined significantly (P<0.01 and P>0.05),and FS was elevated significantly (P<0.01 or P<0.05);no E/A value of <1 occurred;levels of Ang Ⅱ,TNF-α,and TGF-β1 wer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P<0.01).Conclusions For this rat model,TP can reduce blood pressure and plays a role in the inhibition of LVH,which may be associated with a decrease in levels of Ang Ⅱ,TNF-α,and TGF-β1.%目的大鼠给予富含高脂-高盐饲料和果糖饲养,建立左心室肥厚的动物模型,探讨茶多酚( tea polyphenols,TP)抑制左心室肥厚的作用机制.方法取50只SD大鼠,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大鼠给予富含高脂和高盐的饲料喂养,交替饮用果糖水(6%)和糖盐水(糖4%、盐1%)8周,测定血压.根据血压(> 130mm Hg)将动物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卡托普利组( 25 mg·kg-1)、TP高剂量组(200 mg·kg-1)和低剂量组(50 mg·kg-1).继续给予富含高脂-高盐的饲料饲养和交替饮用果糖水和糖盐水,并灌胃给予上述药物处理动物4周.间隔2周测定1次血压,采用小动物超声成像仪检查大鼠心脏功能状态,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TNF-α水平,酶联免疫法测定AngⅡ和TGF-β水平,并测算肥胖指数(OI)、心肌增殖系数(MPI)和心脏系数( CWI).结果与正常大鼠比较,模型大鼠血压、OI和MPI明显增加(P<0.05或P< 0.01),血清TNF-α、AngⅡ和TGF-β1水平明显升高(P<0.01);超声可见大鼠心脏射血分数(EF)增加,左室内膜短轴缩短率(FS)降低,左室后壁厚度( LVPW)增加(P <0.01),部分大鼠出现E/A值<1.TP(200 mg·kg-1、50 mg·kg-1)和卡托普利处理后,明显降低模型大鼠血压,降低OI和MPI(P<0.01),降低EF和LVPW厚度,提高FS(P<0.05或P<0.01),未出现E/A值<1现象;明显降低血清AngⅡ、TNF-α和TGF-β1水平(P<0.01).结论 TP对高脂-高盐-果糖诱致的左室肥厚模型大鼠,具有降低血压和抑制心室肥厚的作用,可能与降低AngⅡ、TNF-α和TGF-β1水平有关.【总页数】5页(P302-306)【作者】王安琴;郜蕊;蔡颖;吕俊华【作者单位】510430 广州市白云区石井医院;510632 广州,暨南大学药学院药理教研室;510632 广州,暨南大学药学院药理教研室;510632 广州,暨南大学药学院药理教研室【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茶多酚对高脂-高盐-果糖诱致左心室肥厚大鼠血压、血糖和血脂的影响 [J], 王安琴;郜蕊;吕俊华2.小檗碱对高脂-高盐-果糖诱致大鼠高血压性左室肥大的抑制作用 [J], 蔡颖;钟春燕;林佳;吕俊华3.绿茶多酚对高脂-高盐-高糖诱致大鼠高血压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 [J], 郜蕊;陈静;吴伟青;蔡颖4.小檗碱对高脂-高盐-果糖诱致大鼠高血压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 [J], 蔡颖;齐春丽;吴铎;郜蕊;吕俊华5.茶多酚对抗精神病药物奥氮平诱致肥胖大鼠作用与机制研究 [J], 钟满群;吕俊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奥氮平发胖原理

奥氮平发胖原理
奥氮平是一种抗精神病药物,它被广泛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
然而,使用奥氮平的患者往往会面临一个常见问题,那就是体重增加。
奥氮平导致体重增加的原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饥饿感增加:奥氮平会影响神经递质的平衡,其中包括增加血浆中的胰岛素、促进食欲的神经递质,并减少能量消耗的神经递质。
这使得服用奥氮平的患者在进食后更容易感到饱胀,并增加食物摄入量。
2. 餐后血糖升高:奥氮平可能会导致葡萄糖转运蛋白的表达增加,从而增加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
这可能导致餐后血糖升高,使得机体更容易将多余的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从而引发体重增加。
3. 代谢率下降:奥氮平对机体内能量代谢的调节也有一定影响。
它可能通过抑制甲状腺功能和降低机体基础代谢率等途径,减少机体整体能量的消耗。
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体重增加。
需要注意的是,奥氮平导致的体重增加在不同患者之间有很大的差异,有些人可能只有轻度的体重增加,而另一些人可能会出现明显的肥胖问题。
此外,个体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也会对奥氮平导致的体重增加产生影响。
因此,在使用奥氮平的治疗过程中,医生应密切监测患者的体
重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体重增加。
这可能包括改变饮食结构、增加运动量、选择合适的药物剂量等。
奥氮平诱导大鼠肥胖及其机制研究

A P含 量 明 显 降 低 ( 0 0 ) 结 论 D P< . 1 。
奥 氮 平 ( . gk ) 加 动 物 摄 食 量 , 少 活 动 量 而 引 起 肥 胖 , 作 用 与 下 12m / g 增 减 此
丘 脑 神 经 递 质 、 素 和脂 联 素 的 调节 有着 密切 联 系 。 瘦
be inig o he d r p a e. Bo y weg s r c r d e c e n he a un ffo n t ri tke wa c e k gn n ft a k— h s d ihtwa e o de a h we k a d t mo to o d a d wa e na s h c ed t ce awe k Afe we k a mi ita in o AN , s ona e usa tvt s mo io e o tn o sy sn h wi e . t r7 e s d nsr to fOL p tn o ci iy wa n tr d c n i u u l u i g t e SM ART v d o ta k n y tm u i g t e lg ta d dak p a e .The n s — n lln t n h a ihto a h r twe er c r e i e -r c i g s se d rn h i h n r h s s a o a a e g h a d te ftweg fe c a r e o d d. Le n e a d o f ce t ff twe e ac l td. Hy o h lm i n urta s i e s e s i d x n c e i in o a r c l u ae p t aa c e or n m t r wee t r me s r d by a u e hih g pe o ma c f r r ne
茶多酚对高脂-高盐-果糖诱致大鼠左心室肥厚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

Ac odn lo rsu elv l(> 1 0ml c ri gt bo dp e sr e o e 3 nHg) h asweern o ydvd dit d l o to .t ert r a d ml iie nomo e nrl c
go p c po r ru ( 5m ・g , ih d s Pgo p( 0 ・g , n w d s ru P( 0 ru , a tp igo p 2 gk ) hg — oe ru 2 0 k ) a dl — o e o p l T mg o g T 5
低 A g1、T F 0 T F B水平有关 。 n I N 一【 G — I 和 【 关键词 】 高茶 多酚 ;左 室肥厚 ;心脏超声 ;An gⅡ;T 一 NF Ⅱ
Ro e o e o y h n l n t e p e e to n r a me to l f t a p l p e o s i h r v n i n a d t e t n fLVH n u e y h g e e s o i d c d b i h l v l f f t s l a d f u t s n h e a e c a i ms a , a t n r c o e a d t e r l t d me h n s WANG An— i g, GA0 i C i g, q n Ru , AI Y n
0I n e r ae dMPI ce sd, L W n r e l e inf a t ( < 00la dP> 0O .a dF a d VP a dEFweed ci dsg ic nl P n i y . n .5) n S
茶多酚免疫药理作用研究

茶多酚免疫药理作用研究
郭春宏;李正翔
【期刊名称】《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9(15)1
【摘要】目的:研究茶提取物-茶多酚(TP)对小鼠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测定TP在离体给药时对ConA诱导小鼠脾淋巴细胞及小鼠巨噬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结果:体外实验证明,TP对丝裂原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和小鼠巨噬细胞增殖反应具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可以显著增强ConA诱导的小鼠离体脾淋巴细胞及小鼠离体巨噬细胞增殖反应.结论:TP具有免疫增强作用.
【总页数】3页(P102-104)
【作者】郭春宏;李正翔
【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药剂科,天津,300052;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药剂科,天津,30005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67
【相关文献】
1.绿茶及茶多酚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刘慧
2.注射用黄芪多糖药理作用的研究:2.对免疫药理作用的实验研究 [J], 李先荣;康永
3.茶多酚的保健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李淑娟
4.茶多酚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王聪慧;张星星;孙莉颖;田新雁;李菊华;李玲;蓝海;
杨晓莉
5.茶多酚提取方法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徐芳芳;朱蓓德;姜国伟;俞晓燕;桑锡琪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茶多酚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防治作用研究

茶多酚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防治作用研究李春颖;李继成;申祥凤;李菁;曲娴【摘要】Objective To rapidly develop rat ’ s arteriosclerosis model ( AS ) for observing the effect of tea polyphenol on rats with AS and its mechanism. Methods Sixty Wistar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normal control group(NC group),AS group,vitamin E group(VE group,0. 2g/kg),tea polyphenol high-dose group(TP1 group,0. 4g/kg),and tea polyphenol low-dose group(TP2 group,0. 2g/kg). At the end of the 9th week,the level of blood lipid and the anti-oxidant ability were examined. Results ( 1 ) Compared of AS group and normal control group,each testing index in AS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P<0. 05);(2) Blood lipid:compared with AS group,serum contents of TC,TG and LDL-C in vitamin E group,tea polyphenol high-dose group,and tea polyphenol low-dose group were lower(P<0. 05),and HDL-C were higher(P<0. 05);(3) Serum levels of SOD, MDA,NOS:vitamin E group,tea polyphenol high-dose group and tea polyphenol low-dose group compared with AS group,the activities of SOD and NOS were higher(P<0. 05),and the content of MDA was lower(P<0. 05). Conclusion Tea polyphenol exhibits preventive and therapeutic effects on rat with AS,and the mechanisms may be related to its lowering blood lipid, clearing oxygen free radicals, enhancing NOS activity, regulating NO metabolism and protecting vascular endothelium from injury.%目的:快速建立大鼠动脉粥样硬化( Arteriosclerosis,AS)模型,并观察茶多酚对AS大鼠的防治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模型组(AS组)、维生素E组(VE组,0.2 g/kg)、茶多酚高剂量组(TP1组,0.4 g/kg)、茶多酚低剂量组(TP2组,0.2 g/kg),干预9周,测定大鼠血脂水平及抗氧化能力.结果1)AS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项检测指标之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脂:维生素E组、茶多酚高剂量组、茶多酚低剂量组与AS组相比,血清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均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HDL-C)含量显著增高(P<0.05);3)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丙二醛( MDA)、一氧化氮合酶( NOS)水平:维生素E组、茶多酚高剂量组、茶多酚低剂量组与AS 组比较,血清SOD,NOS活力升高(P<0.05),MDA含量降低(P<0.05).结论茶多酚对大鼠具有防治AS作用,其作用机制与降低血脂、清除氧自由基、增强NOS活性、调节NO的代谢、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有关.【期刊名称】《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4(000)004【总页数】4页(P468-471)【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茶多酚;血脂;抗氧化作用【作者】李春颖;李继成;申祥凤;李菁;曲娴【作者单位】北华大学基础医学院,吉林吉林 132013;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吉林长春 130021;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吉林长春 130021;北华大学基础医学院,吉林吉林 132013;北华大学基础医学院,吉林吉林 132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3.1动脉粥样硬化(Arteriosclerosis,AS)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AS的形成机制极其复杂,也一直是心血管疾病研究的热点,但其发病机制尚无定论.通常认为,其发生机制涉及血管内皮受损、脂质浸润、血小板黏附聚集、炎症细胞浸润、免疫性因子的表达、氧自由基损伤、血管平滑肌增殖过程、局部血栓形成、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内钙超载等多个作用环节[1],目前较为接受的学说是对损伤的反应假说[2].资料表明:在AS发生、发展过程中,血胆固醇水平升高是最重要的诱导因素[3],而有效的降脂治疗能使AS发展的自然进程明显得到改善[4].因此,降低异常增高的血脂水平对AS的防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前用于降血脂的中、西药物有很多,但许多药物的副作用往往限制了其本身的治疗作用和应用,开发能有效降血脂且又无毒无副作用的药物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茶多酚是茶叶的主要活性成分,其结构组成中含有芳香环,能够和羟基结合,羟基能够结合、中和自由基,使其具有显著的抗氧化能力[5-6].此外,茶多酚在调控机体自由基失衡时还会与机体抗氧化体系发生互补和互偿作用,可以作为一种高效低毒的自由基清除剂来保护机体的完整性.对绿茶进行的大量实验以及体外研究均表明:茶多酚有显著的抗氧化、抗癌、抗炎症、抗菌的特性[7].尤其近年研究发现,茶多酚对心血管系统具有防护功效.本研究旨在快速建立AS大鼠模型,在此基础上观察茶多酚对AS的影响,并研究其作用机制,为进一步探讨AS病因、发生机制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茶多酚的药用开发奠定实验基础.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动物健康雄性Wistar大鼠60只,体质量200~250 g,由长春高新区医学实验动物研究中心提供.1.2 试剂及仪器设备茶多酚(暨南大学药理教研室);血清TC,TG,HDL-C及LDL-C试剂盒(上海科华生物工程公司);血清SOD,MDA及NOS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721分光光度计(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1.3 动物模型制备及治疗方法取Wistar大鼠60只,适应性喂养1周后,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模型组(AS组)、维生素E组(VE组,0.2 g/kg)、茶多酚高剂量组(TP1组,0.4g/kg)、茶多酚低剂量组(TP2组,0.2 g/kg).正常对照组小鼠用普通饲料喂养,其余各组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VD 370万U/kg,高脂饲料(2%胆固醇+0.5%猪胆盐+0.2%丙硫氧嘧啶+5%白糖+10%猪油+82.1%普通饲料)饲养9周(在杨鹏远等[8]基础上有所改变).大鼠在实验期间单独饲养,自由饮水,每周称重1次,根据体质量调整用药量.各药物均以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为溶剂配制.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给予高脂饲料饲养,同时灌胃给予相应的药物,给药量为10 mL/kg 体质量,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相应体积的0.5%CMC灌胃.1.4 血脂测定给药9周后,各组大鼠禁食12 h,以3%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后,颈动脉取血,分离血清,冻存.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氧化酶法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直接法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1.5 抗氧化能力测定721分光光度计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硫代巴比妥酸法(TBA)测定血清丙二醛(MDA)含量.1.6 NOS活力测定利用721分光光度计采用化学比色法测定血清一氧化氮合酶(NOS)活力.1.7 统计学处理所有统计应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表达采用均数±标准差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分析,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 茶多酚对AS大鼠血脂的影响AS大鼠高脂喂养9周后,经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AS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大鼠血清TG,TC,HDL-C,LDL-C含量明显升高(P<0.01).VE组与模型组比较,大鼠血清TG,TC,LDL-C含量明显降低(P<0.05),HDL-C含量升高(P<0.05).TP1组与AS比较,大鼠血清TG,TC,LDL-C含量明显降低(P<0.05),HDL-C含量升高(P<0.05).TP2组与AS比较,大鼠血清TC,LDL-C含量明显下降(P<0.05),HDL-C含量升高(P<0.05),而血清TG含量比较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表1 茶多酚对AS大鼠血脂的影响Tab.1 Effect of tea polyphenol on blood lipid in rats with AS 组别TCTGHDL-CLDL-CNC1.62±0.34∗∗1.39±0.19∗∗0.78±0.19∗∗0.61±0.23∗∗AS3.72±0.62△△1.68±0.27△△1.32±0.14△△1.60±0.31△△VE2.22±0.38∗∗1.44±0.23∗1.45±0.11∗0.85±0.45∗∗TP12.30±0.55∗∗1.42±0.20∗1.46±0.28∗0.93±0.35∗∗TP22.85±0.60∗∗1.49±0.201.48±0.17∗1.25±0.20∗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2.2 茶多酚对AS大鼠血清SOD,MDA,NOS的影响AS大鼠高脂喂养9周后,统计学结果显示:AS大鼠血清SOD,NOS活力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MDA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VE组、TP1组与AS组比较,SOD,NOS活力明显升高(P<0.01),MDA含量明显下降(P<0.01).TP2组与AS组比较,SOD活力明显升高(P<0.01),NOS活力亦明显升高(P<0.05),MDA含量明显下降(P<0.01).结果见表2.表2 茶多酚对AS大鼠抗氧化能力的影响Tab.2 Effect of tea polyphenol on the ability of anti-oxidant in rats with AS 组别λ(SOD)/(U·mL-1)c(MDA)/(nmol·mL-1)λ(NOS)/(U·mL-1)NC171.16±15.42∗∗10.00±1.28∗∗35.76±4.30∗∗AS117.49±18.45△△13.31±1.74△△22.22±3.46△△VE164.42±21.53∗∗10.47±1.70∗∗30.86±2.67∗∗TP1160. 11±19.48∗∗10.65±1.63∗∗29.11±2.78∗∗TP2141.13±20.66∗∗10.70±1.63∗∗2 5.36±2.76∗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3 讨论在AS发病中高脂血症的作用机制之一是LDL的氧化修饰.内皮细胞(EC)和单核/巨噬细胞可以把LDL氧化修饰成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ox-LDL是导致血管内皮损伤的主要原因.高脂血症引起脂质代谢紊乱,LDL增多,进而ox-LDL增多,血管内皮受损,胞浆发生空泡变性,甚至最终导致细胞坏死,同时使溶酶体释放多种酶,加速局部粥样斑块的形成和发展[8].资料表明:血清TC和TG是高脂血症的重要指标,血清TC水平是冠心病的重要决定因素,血浆中过高水平的胆固醇、甘油三酯及相应的低密度脂蛋白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程发展呈正相关;而高密度脂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程发展则呈负相关[9],HDL能将TC从肝外组织转运到肝进行代谢而排出体外[10],加速TC的代谢和分解,防止血中过高的TC沉积于动脉壁上,从而防止AS的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高脂喂养9周后,大鼠血清TG,TC,HDL-C,LDL-C含量明显升高,与文献[11]报道一致,说明高脂血症模型复制成功.预防性给予茶多酚后,大鼠血清TG,TC,LDL-C含量明显降低,HDL-C含量升高.可见,茶多酚能改善模型大鼠脂质代谢紊乱,降低血脂,发挥其抗AS作用.AS的发生发展与机体的脂质过氧化损伤密切相关[12].当机体的氧化系统与抗氧化系统失衡时,就会产生大量的自由基,形成脂质过氧化物(LPO),LPO通过氧化修饰LDL-C促使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导致AS形成[13].MDA是自由基介导的不饱和脂肪酸发生脂质过氧化作用的中间产物,它进一步与蛋白质反应生成LPO,故其含量可间接反映自由基的产生情况和机体组织的脂质过氧化程度.我们通过检测大鼠血清中MDA的含量作为评价茶多酚抗氧化作用的指标.SOD是体内防御内、外环境中超氧离子损伤的重要酶[10],能够减少活性氧自由基的产生,防止脂质过氧化及其中间代谢产物对机体的损害,代表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本实验结果表明:AS组大鼠血清SOD活力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而MDA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与文献[14]报道一致.与模型组比较,VE组、TP1组和TP2组SOD活力明显升高,MDA含量明显下降.提示茶多酚可能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清除氧自由基、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这一作用机制防止AS的形成.EC损伤及功能异常均能引起脂质代谢紊乱,脂质自由基及MDA破坏EC使其受损,可导致内皮源性血管舒张因子(EDRF)/NO生成减少,生物利用度降低[15].NO具有舒张血管、抑制血小板黏附、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等作用,对防治心血管疾病起着重要作用.NOS是合成NO唯一的限速酶,NOS的活性可以间接反应NO的含量,当NO的含量减少后,则容易形成AS.本实验结果显示:高脂喂养9周后,AS组大鼠血清NOS活力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而预防性给予茶多酚后,能够明显升高NOS活力.本实验结果说明茶多酚可通过增强NOS活性来调节NO的代谢,保护血管内皮细胞,防止AS形成.综上所述,茶多酚对AS大鼠具有防治作用,其作用机制与降低血脂、清除氧自由基、有效抑制脂质过氧化、增强NOS活性有关.【相关文献】[1] 黄震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3,30(3):93-95.[2] 徐也鲁.动脉粥样硬化——一种慢性炎症过程[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1,9(2):93-95.[3] A J Lusis.Atherosclerosis[J].Nature,2000,407(14):233-241.[4] 江亚文,胡中民.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J].广东医学,2003,24(1):88-90.[5] Serafini M,Ghiselli A,Ferro Luzzi A.In Vivo Antiox- idant Effect of Green and Black Tea in Man[J].Eur J Clin Nutr,1996,50:28-32.[6] Erha D,Riso P,Colombo A,et al.Supplementation of Jurkat T Cells with Green Tea Extract Decrees Oxidative Damage due to Iron Treatment[J].J Nutr,1999,129:2130-2134.[7] A lsculer L.Grean Tea:Healing Tonic Am[J].J Natur Med,1998,5:28-31.[8] Duvall W L.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and Antioxidants[J]Mt Sinai J Med,2005,72(2):71-80.[9] 欧阳静萍,王保华,刘永明,等.阿魏酸钠对高脂血症家兔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2,18(2):207-209.[10] 周爱儒.生物化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41.[11] 赵晶丽,高红梅,于海帅.二十五味余甘子丸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及脂质过氧化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5):241-243.[12] 陈瑗,周玫.脂质过氧化作用与动脉粥样硬化[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989,16(4):278-283.[13] Irena Levitan,Suncica Volkov,Papasani V.Oxidized LDL:Diversity,Patterns of Recognition,and Pathophys- iology[J].Subbaiah Antioxid Redox Signal,2010,13(1):39-75.[14] 程清洲,周威,瞿永华,等.蜂胶乙醇提取物调节大鼠血脂的效果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3,40(4):810-811.[15] Berry C,Hamiolton C A,Brosnan M J,et al.Invest- igation in to the Sources of Superoxide in Human Blood Vessels:AngiotensinⅡ Increase Superoxide Production in Human Internal Mammary Arteries[J].Circulation,2000,101:2206-2212.。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奥氮平致代谢失衡的干预措施研究进展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奥氮平致代谢失衡的干预措施研究进展董文凤;姚树永;曹敏娟;杨勇;杜向东【摘要】奥氮平属于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已被临床广泛应用,疗效显著.但随着应用时间的推进,临床发现服用奥氮平的患者出现体重增加、糖脂水平异常等代谢失衡的现象较多.药物性代谢失衡不仅是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还会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用药依从性,导致病程迁延.因此,奥氮平致代谢失衡这一课题备受关注.本文综述了有关该问题的一些国内外干预措施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及机制研究提供参考.%As one of the second-generation antipsychotics,Olanzapine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clinic with remarkable curative effect.However,as the application time progressed,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incidence of metabolism imbalance is relatively higher in patients taking olanzapine,such as weight gain and abnormal levels of glucose and lipid.Drug-induced metabolism imbalance is a risk factor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could affect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patients' medication compliance resulting in prolonging the course of disease.Olanzapine-induced metabolism imbalance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and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domestic and research progress on interventions of this issue with the hope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and mechanism research.【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年(卷),期】2018(015)004【总页数】4页(P43-46)【关键词】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奥氮平;代谢失衡;干预【作者】董文凤;姚树永;曹敏娟;杨勇;杜向东【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广济医院药学部,江苏苏州215137;江苏省苏州市广济医院药学部,江苏苏州215137;江苏省苏州市广济医院药学部,江苏苏州215137;江苏省苏州市广济医院精神科,江苏苏州215137;江苏省苏州市广济医院精神科,江苏苏州2151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1奥氮平属于第二代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以及认知功能具有良好效果。
奥氮平发胖原理

奥氮平发胖原理
奥氮平是一种常见的抗精神病药物,也是治疗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的有
效药物之一。
然而,一些患者在服用奥氮平后会出现体重增加的现象,这让很多人好奇奥氮平到底是如何导致发胖的。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奥氮平的药理作用。
奥氮平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通
过抑制多巴胺和5-羟色胺受体来发挥其治疗作用。
然而,这种药物也会影响到多
巴胺和5-羟色胺的代谢,从而影响到食欲和代谢率。
其次,奥氮平会影响患者的食欲。
研究表明,奥氮平会导致患者食欲增加,尤
其是对高糖和高脂肪食物的渴望。
这种食欲增加会导致患者摄入更多的热量,从而导致体重增加。
此外,奥氮平还会影响患者的代谢率。
研究发现,奥氮平会影响葡萄糖和脂肪
的代谢,导致体内脂肪的积累。
这种代谢率的改变也是导致体重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奥氮平导致发胖的原理主要包括影响食欲和代谢率两个方面。
因此,在临床应用奥氮平时,医生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体重变化,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同时,患者在服用奥氮平期间也需要注意饮食和运动,以避免不必要的体重增加。
总之,了解奥氮平导致发胖的原理对于临床应用和患者自我管理都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充分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才能更好地应对可能出现的副作用,确保患者的身体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多酚对抗精神病药物奥氮平诱致肥胖大鼠作用与机制研究目的探讨茶多酚对抗神经病药物奥氮平诱致肥胖大鼠的作用以及机制。
方法本次研究选取64只健康的雌性大鼠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茶多酚对抗神经病药物奥氮平治疗,观察其对大鼠肥胖的作用以及机制。
结果模型对照组和正常组进行比较,发现大鼠在体重、食物的摄取量、Lee’s指数、脂肪系数、脂肪湿重、5-HT、DA、DOPAC含量、血清瘦素含量、FFA含量方面均有所增加,夜晚距离和平均速度、脂联素含量明显降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饮水量、白天自主行为、夜晚慢速运动时间和快速运动时间及休息时间、Tc、TG、LDL-C、HDL-C含量、血糖、胰岛素含量、ALT、AST、SOD活性、MDA含量无明显变化,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和低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在体重、饮食量、饮水量、白天休息时间、Lee’s指数、脂肪系数、脂肪湿重、DA、DOPAC含量、FFA含量、LDL-C含量、血糖、胰岛素含量、ALT、AST、MDA含量方面均有所减少,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HT含量、血清瘦素含量无明显变化,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天时距离和快速运动时间及平均速度、夜晚距离和平均速度、5-HIAA、NA含量、脂联素含量、SOD活性明显增加,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低剂量组夜晚快速運动的时间显著增加,并且休息的时间相对减少,体内TC含量降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茶多酚能够有效的抑制肥胖大叔的食物摄取量,减少了它的饮水和进食量,引导肥胖大鼠多进行自主活动,缩短了其休息时长,增加在黑暗时的运动量以及运动速度,促进下丘脑递质对5-HT 的诱导分泌,拉升5-HIAA和NA水平,降低DA的水平,抑制食欲提高了运动量,通过脂肪细胞因子的调节,体内血清脂联素的含量增加,并且体美高脂肪酸的氧化程度和能量消耗更多,脂代谢速度加快,体内FFA、LDL-C和TC的含量明显降低,在提升SOD活性的同时,降低MDA的含量,达到提升机体抗氧化能力的效果。
标签:茶多酚;神经病药物;奥氮平;肥胖大鼠[文献标识码]A肥胖症与体内脂肪不正常和堆积过多有着直接的关系,受内分泌疾病、遗传、运动和饮食的直接影响。
肥胖症的显著特点为体重过重,并与高脂血症、高血压、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和糖尿病等发生过程相互影响。
大量的临床试验证明,长时间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会导致肥胖和体重增加,给患者治疗的依从性造成一定的影响。
国外学者系统的研究了抗精神病药诱发的肥胖问题,并使用奥氮平等药物创建了大鼠肥胖模型。
绿茶的主要活性成分就是茶多酚(TP),茶多酚(TP)的主要作用为抗衰老、预防癌症、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抗氧化性,能够调节食物摄入和脂肪代谢,从而使肥胖逆转和体重减轻。
因此,本次研究选取64只健康的雌性大鼠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茶多酚对抗神经病药物奥氮平治疗,观察其对大鼠肥胖的作用以及机制,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本组资料共计64只,均为本次研究随机选取健康的雌性大鼠,由广州市某实验室所提供,体重160~280g,平均(205±15)g。
1.2模型建立及分组大鼠在昼夜规律的模拟环境中生活1d,依据体重将其划分成两组,造模组为57只,正常对照组为7只。
在造模的时间里,大鼠自由摄取水分和普通饲料,造模组在天黑前进行奥氮平(1.2mg/kg)灌胃。
2d称重一次,连续喂养2周以后将体重增长不合格和死亡的大鼠剔除。
最后,造模组中的模型共有37只,其中,模型对照组11只,高剂量组9只,低剂量组8只,阳性药物组9只,所有大鼠均无死亡情况。
1.3给药天黑之前对高剂量组、茶多酚低组、盐酸西布曲明组和模型对照组进行奥氮平(1.2mg/kg)灌胃,将等容量的蒸馏水给予正常对照组;第2天上午,茶多酚低组灌胃150mg/kg、高剂量组灌胃300mg/kg、盐酸西布曲明灌胃2.5mg/kg,将等容量的蒸馏水给予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按照此计量连续喂养5周进行宰杀,宰杀前12h内禁食禁水。
1.4检测方法(1)在药物干预治疗以前,对大鼠的体重每周监测2次,连续监测2周左右;药物干预治疗以后,对大鼠的体重每周监测1次,连续监测5周左右。
(2)对大鼠白天和黑夜的自主活动情况进行测定时,使用SMART video-tracking system进行监测。
实验装置使用的是有底正方形铁箱,底面各边的长度为1米,高度为半米。
大鼠每隔45min给药一次,连续给药3d,将大鼠放在实验装置的中心位置,适应时间为系统默认的时间,大鼠自主活动的客观灵敏指标包括快运动时间、慢运动时间、休息时间、路程和平均速度。
(3)对大鼠下丘脑中的5-HIAA (5-羟吲哚乙酸)、DOPAC(3,4-二羟基苯乙酸)、5-HT(5-羟色胺)、DA(多巴胺)和NE(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情况使用HPLC-ECD(高效液相色谱一电化学检测)进行测定。
大鼠麻醉时采取腹腔注射的方法,使用的药物为3%戊巴比妥钠(40mg/kg),麻醉后立即断头并迅速将全脑取出,将下丘脑分离后,使用冷却的生理盐水进行漂洗,将水分沥干以后进行称重,将其放入到圆形的离心管中,加入300mL的生理盐水之后进行搅拌再借助匀浆机进行研磨,设置2000r/min 的速度进行15min离心处理,将上清液取出后将高氯酸去蛋白液(300mL)注入其中。
流速为0.7mL/min,柱温控制在37°C。
1.5统计学处理选择SPSS20.0进行数据统计,计量数据采用(x±s)的形式表示,进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大鼠体重、饮食量、饮水量的变化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的大鼠在体重方面均有所增加,但是模型组的大鼠体重增长更明显,饮食量增加显著,饮水量无显著变化(P>0.05),模型对照组大鼠在体重方面增加明显,而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大鼠在体重、饮食量、饮水量均出现明显降低情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2.2大鼠白天和夜晚自主行为的变化白天,模型对照组中大鼠的自主行为方面无显著变化(P>0.05),相比较而言,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大鼠在距离、快速运动时间、平均速度方面明显增加,但其休息时间相对减少,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夜晚时,模型对照组大鼠在距离和平均速度方面均有减少的趋势,但是大鼠在慢速运动时间、快速运动时间、休息时间方面无显著变化(P>0.05),相比较而言,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大鼠在距离和平均速度方面显著增加,其中低剂量组的快速运动时间增加,休息时间减少,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奥氮平诱致大鼠肥胖的各项指标比较模型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大鼠体内的Lee’s指数、脂肪系数、脂肪湿重、5-HT、DA、DOPAC含量、血清瘦素含量、FFA含量方面都有显明的增加趋势,但是体内的脂联素含量呈下降趋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TG、LDL-C、HDL-C含量、血糖、胰岛素含量、ALT、AST、SOD活性、MDA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高剂量和低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在Lee’s指数、脂肪系数、脂肪湿重、DA、DOPAC含量、FFA含量、LDL-C含量、血糖、胰岛素含量、ALT、AST、MDA含量方面均有所减少,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HT含量、血清瘦素含量无明显变化,5-HIAA、NA含量、脂联素含量、SOD活性明显增加,其中低剂量组TC含量明显减少,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活动量太少或者饮食过多均会导致肥胖,主要是下丘脑来对其进行控制和调节。
下丘脑在对饮食量进行操控时,主要起调节作用的物质是细胞所分泌的5-HT 和DA等神经递质。
奥氮平是一种非典型性抵抗神经性疾病的药物,能够有效的阻断5-HT和DA等神经递质的分泌,从而大大降低神经递质5-HT和DA对动物系统功能的影响,但是,患者在长期服用此类药物的过程中,会出现鲜明的体重增加或者肥胖的现象。
通过实验可以看出,奥氮平能够明显的增大鼠的食欲,使得大鼠的自主活动减少,并且提高饲料的转化率,导致大鼠出现肥胖症状。
在黑暗条件在进行饲养,发现大鼠的平均速度、路程明显减少,并且大鼠身体上脂肪的重量和脂肪系数显著增加。
由此可以看出,奥氮平是通过增加大鼠食物的摄取量,减少大鼠的自主活动来引发大鼠肥胖的。
与此同时,通过实验可以发现,肥胖大鼠下丘脑组织中,5-HT、DA、DOPAC含量显著增加,由此可见,奥氮平能够有效的阻断5-HT、DA受体的产生,从而减弱5-HT、DA对系统功能的影响,增强大鼠的食物摄取量,从而出现肥胖症状。
大鼠细胞内血清瘦素的含量也在不断的增加,但是细胞内脂联素的含量却在下降。
由此可以看出,肥胖的大鼠可以分泌出抵抗血清瘦素的物质,降低瘦素信号传导的功能,引起大鼠肥胖。
本次试验,以盐酸西布曲明为阳性药物来进行实验。
盐酸西布曲明是一种能够降低动物食欲的药物,其中,抑制药物是5-HT和NA,这两种药物能够有效的降低动物对食物的摄取量,减轻自身的体重。
奥利司是国家认可的可以用来治疗肥胖症的药物,但是对药物的价格和使用量进行考虑之后,决定采用盐酸西布曲明来作为阳性药物进行动物实验。
实验结果显示,盐酸西布曲明能够有效的降低大鼠的饮水量、食物的摄取量、体重、脂肪系数等,加大大鼠的活动量,由此可以看出,盐酸西布曲明能够起到减肥的功效。
5-HT能够有效的调节动物对食物的摄取量,作用在不同的受体上,所产生的作用不完全相同。
但是,从总体来言,5-HT能够有效的抑制动物对食物的摄取量。
奥氮平是5-HT受体的拮抗剂,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发现,奥氮平减弱了受体5-HT的作用,使得动物对食物的摄取量增加,从而引发肥胖。
成熟脂肪细胞可以自身进行瘦素激素蛋白的分泌,一旦体内的营养物质聚集,体内就会自动分泌出瘦素来进行抵抗,从而出现人体肥胖的现象。
瘦素抵抗是引入动物或者人体肥胖症的关键,在实验中,模型对照组的大鼠采用奥氮平进行灌胃处理之后,发现大鼠对食物的摄取量增加,活动量减少,腹部的脂肪不断的堆积,血液中瘦素含量增加,从而出现肥胖症。
大鼠进行茶多酚处理之后,与模型对照组进行比对,发现大鼠的体重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血液中瘦素的含量基本持平,由此可见,奥氮平引发动物肥胖与血清中瘦素的含量无明显的关系。
脂联素基因在白色脂肪组织中体现,脂联素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激素蛋白。
实践证明,脂联素的功效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能够增强动物对葡萄糖的摄取,加快脂肪酸氧化速率、提高动物的胰岛素抵抗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