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赋比兴
赋比兴

(三) 用事物做比入题,使形象性和感染力更强。例如:
(1)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再不受那 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黄梅戏《天仙配》) (2)一棵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 北疆,……,小白杨,它长我也长,和我一起守边防。 (《小白杨》) (3)你的背包,背到现在还没烂,却成为我身体另一半, 千金不换,它已熟悉我的汗,它是我肩膀上的指环 (《你的背包》 ) (4)十五的月亮升上了天空哪,为什么旁边没有云彩,我 等待着美丽的姑娘呀,你为什么还不到来哟嗬(《敖包 相会》 )
(二)刻意选择富有特征的事物,通过意象叠加来营造氛围, 帮助表情达意。例如:
(1)黑黑的天空低垂 ,亮亮的繁星相随 ,虫儿飞虫 儿飞, 你在思念谁(《虫儿飞》) (2)你的泪一抹无邪,原来感情那么难以学会,他 身边是谁消失前后不后悔,你的悲伤是否像海,一 样深邃( 《人鱼的眼泪》主题歌) (3) 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 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 (《弯弯的月亮》)
这可能是一首武帝时所采的《吴楚南歌诗》,是 江南水乡渔家儿女与劳动相结合的情歌。诗中以“莲” 谐“怜”(怜爱,爱恋),又以“鱼”谐“女”(女郎、 渔家姑娘)。后面四个铺排句,仅仅换动了“东西南北” 四个方位词,却富有情韵地反映了男女青年在采莲劳动 中互相娘戏追逐的情态。
(二)事态现象的铺排
在叙事诗中常以排比的句式铺陈其事。如北朝民歌 《木兰诗》中就有好几处着意铺排渲染.这位古代巾 帼英雄代父从军的典型事迹。 诗中铺写她在出征前“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路, 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出征中“朝辞爷娘去,夕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 声,但闻黄河流水鸡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瞅瞅”; 归来时“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 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 阀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装。当窗 理云鬓,对镜贴花黄。”通过这些铺排抒叙,有力地 突现了花木兰保家卫国、居功不傲的劳动妇女的质朴 本色。读之,使人感到畅酣达意、痛快淋漓。
诗歌中的赋比兴

诗歌中的赋比兴一、赋。
赋,简单来说就是平铺直叙,把事情明明白白地说出来。
就像是一个老实巴交的人在讲故事,不拐弯抹角。
赋这种手法的好处呢,就是能够清晰地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让读者很容易理解故事或者场景的基本情况。
它就像是盖房子打地基,先把基础稳稳地铺好,这样后面不管是抒情还是议论,都有了坚实的依靠。
二、比。
比呢,就是打比方。
诗人就像一个调皮的孩子,总是把一个东西比作另一个东西,让我们对这个东西有更深刻、更形象的理解。
还有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把愁比作一江春水,这愁可就不是那种干巴巴的抽象的愁了。
我们能想象到那江水滔滔不绝,无尽头的样子,就像李煜的愁一样,绵绵不断,汹涌澎湃。
比这种手法就像是给诗歌加上了魔法,让那些原本枯燥、抽象的东西变得生动有趣、栩栩如生。
三、兴。
兴就有点像抛砖引玉。
诗人先说起一个东西,这个东西可能看起来和后面要表达的主题没什么直接关系,但其实是为了引出后面真正想说的内容。
再比如“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先写桃花开得那么艳丽,然后引出女子出嫁。
桃花盛开的美景就像是给女子出嫁这件事披上了一层美丽的外衣,让整个氛围都变得喜气洋洋的。
兴这种手法很巧妙,它像是在诗歌的开头设下了一个小悬念,吸引着我们继续读下去,去发现它和后面内容之间那种微妙的联系。
赋比兴这三种手法就像是诗歌的魔法棒,诗人用赋来搭建骨架,用比来增添血肉,用兴来开启诗意的大门。
它们让诗歌变得丰富多彩,充满魅力,让我们在阅读诗歌的时候,既能了解到具体的事情,又能感受到生动的形象,还能沉浸在那美妙的意境之中。
诗经中赋比兴的含义

诗经中赋比兴的含义“诗经”,又称“小雅”,是中国古代最早的韵文诗歌集,其社会政治文化思想内容均及其丰富,因此有着深远的文化影响力。
其中,“赋比兴”在诗歌创作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诗歌的结构形式。
“赋比兴”是运用一种比喻,将某物与另一物进行对比,表现出彼此之间的不同之处,而且这种比喻有一定的深度,真正能有效表达出作者理解世界的视角。
“诗经”中的“赋比兴”从语法结构上来看,明显体现出其“比赋”结构的特点,即用一个比喻的形式表达出自然的景物,亦或人的心情和品行。
例如,《草》中说“草芊芊,出阴中;柳媚媚,影参差。
”(“草”原文)这里,作者用“草芊芊”“柳媚媚”比拟了草木生长的情景,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一般,能深切体会到草木茂盛、章立自然生机勃勃的美妙景象。
“赋比兴”也体现出中国古代以自然为本体论思想,即自然是人类对事物的理解和表达的原型,任何事物的变化均与自然界的变化有关。
例如,《垂拱》中说“望人来,不见来;正当阳,落阴雨。
”(“垂拱”原文)这里,用“正当阳”比作“落阴雨”,描绘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气象,但又是内在相关的,这正反映了中国古代“自然为本体论”思想的体现。
“诗经”中的“赋比兴”,在社会政治文化思想上也有着明显的影响力。
例如,《蓼花》中说“蓼花开,开瑟瑟;不人,归卧林。
”(“蓼花”原文)作者用花朵的生长描写了一般人在遭受苦难时的表现,把人与花的心理状态作了深度的比拟,不仅反映出古代汉族的社会和文化思想,而且也暗示着作者对于社会正义的强烈呼唤。
在“诗经”中,“赋比兴”所表现出的有益内容,给我们后人带来了无尽的精神安慰与启迪,它让我们了解到,在古代社会政治文化思想中,自然是人类对事物的理解表达的原型,自然的变化和人的心理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我们也要做到今人今事,时刻以自然环境来指导我们的思想行为,用自然界的景象来审视自己的精神状态,进而做到自我的完善与提升。
总之,诗经中使用的“赋比兴”,在古代社会政治文化思想上都有着深远而重要的影响力,其表达自然之美以及社会正义等思想,使得这些古老的诗歌具有无穷的情感深度和文化哲理,能够激发和启迪读者,这也是“赋比兴”之所以受到广泛赞誉的原因。
赋比兴指的是诗歌的三种表现手法

赋比兴指的是诗歌的三种表现手法赋,就是说事。
比,就是打比方。
兴,就是联想。
1、赋
赋,是与比兴并称的古代诗歌的基本手法.赋陈,一作铺陈.铺排,是铺陈、排比的简称.在篇幅较长的诗作中,铺陈与排比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用的.铺排系将一连串内容紧密关联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
它既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又可以一气贯注、加强语势,还可以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在赋体中,尤其是富丽华美的汉赋中,赋法被广泛地采用.汉乐府和汉代某些五言诗也与汉赋互相影响,更将铺陈与排比相结合,相得益彰。
2、比
赋比兴是我国三种传统的手法,比即喻,是其中最基本的手法,用得最为普遍.一般说,用来作比的喻体事物总比被比的本体事物更加生动具体、鲜明浅近而为人们所知,便于人们联想和想象。
3、兴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从特征上讲,有直接起兴、兴中含比两种情况;从使用上讲,有篇头起兴和兴起兴结两种形式。
比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的赋比兴手法

诗经的赋比兴手法赋、比、兴是《诗经》中运用的三种主要表现手法,也是中国古代根据《诗经》的创作经验归纳出来的诗歌表现手法,它们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下是对赋、比、兴手法的详细解释及举例:赋定义:赋就是铺陈直叙,是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在篇幅较长的诗作中,铺陈与排比往往结合在一起用。
它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也可一气贯注、加强语势,还能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
举例:《豳风・七月》集中运用了赋的手法,按照季节物候变化的顺序,铺叙了农家一年四季的生活,如“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
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
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详细描述了每个月的气候、人们的劳作以及生活状态。
《木兰诗》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通过铺陈排比,细致地展现了木兰出征前的准备工作以及行军途中的情景。
比定义:比就是类比、比喻,以彼物比此物,诗人借助一个事物作类比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观点。
用来作比的喻体事物比被比的本体事物更加生动具体、鲜明浅近,便于人们联想和想象,能使诗歌的语言更加生动传神。
举例:《卫风・硕人》中,“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连续用“柔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肤,“蝤蛴”喻美人之领,“瓠犀”喻美人之齿,“螓首蛾眉”喻美人之容貌,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庄姜的美丽。
《诗经・小雅・鹤鸣》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用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用来雕琢玉器,比喻借助外力来提高自己或帮助自己改正缺点。
兴定义:兴又多称为“起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从特征上讲,有直接起兴、兴中含比两种情况;从使用上讲,有篇头起兴和兴起兴结两种形式。
兴一般用于诗歌的开头,所借之物与下文所咏内容有一定联系,可激发读者的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赋比兴表现手法

Hale Waihona Puke 何为比兴?比兴是古代诗歌的常用技巧。对此,宋代朱熹有 比较准确的解释。他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 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通俗地讲,“比”就是比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 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就是 起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 要歌咏的内容。“比”与“兴”常常连用。
客体在前,主体在后。两者有比喻,类比的关系。
兴 :兴是有感而发,借物起兴,要写B先说A,由A产生联 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 AB之间 很可能一点关系都没有,类似象征。
如:今天天气不错,我们去吃顿饭吧。
《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歌词:山丹丹的那个开花哟红艳 艳,毛主席领导咱打江山。 《刘三姐》歌词:姓陶不见陶结果,姓李不见李花开, 姓罗不见锣鼓响,蠢才也敢对歌来。
归来时“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 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 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装。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通过这些铺排描写叙 述,有力地突现了花木兰保家卫国、居功不傲的劳 动妇女的质朴本色。 《黄河大合唱》歌词:保卫家乡,保卫华北,保卫 全中国。
什么是赋比兴
赋比兴是诗歌最重要的表现手 法,最初见于诗经。
赋:平铺直叙,铺陈、白描的 手法直抒胸臆,不加曲折,类 似今天的排比。 即把思想感情、风景、事物平 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如: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 买长鞭”;
出征中“旦辞爷娘去,喜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 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 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瞅瞅”;
2 友谊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 感到人间的温暖;友谊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 ,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友谊是一 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 慰藉。
《诗经》之赋比兴分析

比“的方法,借物为喻,心在物先。第三是”兴
“的方法,因物起兴,物在心先。
但”赋“多用人事界的”事象“,”兴“多用
自然界的”物象“”比“则既可以是人事界的”
事象“,也可以是自然界的”物象“.______叶
嘉莹
事象“,也可以是自然界的”物象“.______叶
嘉莹
兴
《毛诗正义》:“兴者,起也,取譬引类,发起己心。” 朱熹《诗集传》:“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刘勰《文心雕龙·比兴篇》:“兴者,起也,……情者依微 以拟议。” “兴”是说某种客观景物激发了诗人的思想感情,诗人就把 它的形象描写下来,作为诗的开端,以引出下面要咏唱的事 物来,又称“起兴”。 《诗经》中“兴”的运用,情况比较复杂。大多数兼有发端 和比喻、象征的作用,但有的只有发端的作用,有的仅与正 句有音律上的联系。所以对于兴,可根据诗的实际情况作具 体分析,才能作出较为准确的解释。
的瓠子。螓一样的头蚕蛾一样的眉,乖巧的
笑颜现出两个酒窝,秀丽的眼睛亮晶晶。
贵人身材高挑,停车休息在城郊。 硕人四匹
驾车的雄马高大,红色的衔巾飘飘,野鸡翎
装饰的轿车来朝见。大臣们该早些回去吧, 不要叫国公太操劳。
黄河水浩荡,向北流去响声哗哗。撒下鱼网 呼呼,鲤鱼、鲟鱼嘣嘣跳跃,芦苇荻花高扬。 陪嫁的姑娘衣饰华贵,护送的小伙子威武健 壮。
逾墙而会:《郑风·将仲子》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 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畏 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 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诗经中的赋比兴

诗词曲中的赋比兴,一般来说,诗中赋比兴兼用,词中比兴多于赋,曲中赋比多于兴。
以下分别论述。
一、《诗经》中的赋《周南·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朱熹《诗集传》:赋也。
方玉润《诗经原始》:殊知此诗之妙,正在其无所指实而愈佳也。
夫佳诗不必尽皆征实,自鸣天籁,一片好音,尤足令人低回无限。
若实而按之,兴会索然矣。
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则此诗可不必细绎而自得其妙焉。
……今世南方妇女登山采茶,结伴讴歌,犹有此遗风云。
二、《诗经》中的比兴《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领如蝤蛴,齿如瓠犀。
《陈风·泽陂》:彼泽之陂,有蒲与荷。
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
郑玄《毛诗笺》:蒲以喻所说(悦)男之性,荷以喻所说(悦)女之容体也。
三,赋比兴表现手法的作用赋是最基本的,最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
它的特点就是敷陈、直言,即直接叙述事物,铺陈情节,抒发感情。
比分为比喻和比拟。
比体诗的特点是以彼物写此物,诗中所描写的事物并不是诗人真正要歌咏的对象,而是借用打比方的方法,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例如,《硕鼠》一诗中,就是运用了比的表现手法,通过描写令人憎恶的老鼠,将奴隶主贪婪残忍的本性表现的淋漓尽致。
为什么不直接表达而要用比呢?运用比拟表达喜爱的事物,可以使它栩栩如生,给人亲切之感;用它表现丑恶的事物,可以使它原形毕露,给人厌恶之感。
兴,即起兴,在一首诗的开头,或一章诗的开头。
先让我们来看一首诗。
《风雨》中运用兴的表现手法的句子是“风雨凄凄,鸡鸣喈喈;风雨萧萧,鸡鸣胶胶;风雨如悔,鸡鸣不已。
”为什么不直接说出要写的内容,而要先言他物呢?通过对《诗经》的研究,有些诗中的兴起到了渲染气氛的作用,例如,《风雨》写的是在傍晚时节,外面下班着小雨,刮着风,女主人公正在思念着自己的夫君,此时,听见了外面的鸡鸣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操的名句:‚老骥伏枥(马棚), 志在千里;烈士(积极于建功立业的 志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 寿》),就是将老马闲置马棚与志士 处于暮年这两件事情先后讲出,让人 们自己去体会其间在道理上的相似之 处。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 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一)景观物象的铺排
即通过多侧面地描绘景观物象,以渲染环境、气氛、 情调。如汉代乐府诗《江南》(一题作《江甫 弄》):‚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 北。‛这可能是一首武帝时所采的《吴楚南歌诗》, 是江南水乡渔家儿女与劳动相结合的情歌。诗中以 ‚莲‛谐‚怜‛(怜爱,爱恋),又以‚鱼‛谐 ‚女‛(女郎、渔家姑娘)。后面四个铺排句,仅 仅换动了‚东西南北‛四个方位词,却富有情韵地 反映了男女青年在采莲劳动中互相娘戏追逐的情态。
2.兴起兴结
诗词中凡用‚触物以起情‛、‚感物而动‛的兴笔开 篇或收束,谓之‚兴起兴结‛。它具有触发联想、渲 染气氛、调动情绪的功能。古代诗词中,兴起,用得 较为普遍;兴结,相对地说来用得较少;而兴起兴结, 有时合用于一首诗中,则更为少见。 如杜甫的史诗 《新婚别》中云:‚菟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嫁女 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结发为妻子,席不暖君 床。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人事多错迕 (交织着不如意),与君水相望!‛这是一首代言体 的叙事诗,诗中塑造了一位深明大义的新娘子的形象。 开篇以植物兴起,结尾则以动物兴结:柳视百鸟飞, 大小必双翔。‛由比翼乌联想到别离人,这是又一种 形式的兴笔。全诗由开头的‚兴起‛到结尾的‚兴 结‛,
现代民谣中的比兴
哥吸烟、是因为它伤肺,不伤心。 狗就是 狗,可人有的时候不是人。 水至清则无鱼, 人至贱则无敌。人生像是个碰碰车,碰对了 方向,光彩一辈子;碰对了环境,舒坦一辈 子;碰对了时运,顺当一辈子;碰对了爱好, 充实一辈子;碰对了爱人,幸福一辈子;碰 对了情人,相思一辈子;碰对了领导,宽松 一辈子;碰对了朋友,快乐一辈子;碰上了 神仙,还有下辈子
在叙事诗中常以排比的句式铺陈其事。如北朝民歌 《木兰诗》中就有好几处着意铺排渲染.这位古代巾 帼英雄代父从军的典型事迹。诗中铺写她在出征前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 鞭‛;出征中‚朝辞爷娘去,喜宿黄河边,不闻爷娘 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鸡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 山(一作‘黑水’)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 胡骑鸣瞅瞅‛;归来时‚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 猪羊。开我东阀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 旧时装。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通过这些铺排 抒叙,有力地突现了花木兰保家卫国、居功不傲的劳 动妇女的质朴本色。读之,使人感到畅酣达意、痛快 淋漓。
赋
比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比即喻,是其中最基本的手法, 用得最为普遍。 一般说,用来 作比的喻体事物总比被比的本 体事物更加生动具体、鲜明浅 近而为人们所知,便于人们联 想和想象。形象生动,鲜明突 出事物(事情)的特征。
兴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从特征上讲,有直接起兴、兴 中含比两种情况;从使用上讲, 有篇头起兴和兴起兴结两种形 式。激发读者的联想,增强了 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 盎然的艺术效果。
比
比即喻,是其中最基本的手 法,用得最为普遍。 一般说, 用来作比的喻体事物总比被 比的本体事物更加生动具体、 鲜明浅近而为人们所知,便 于人们联想和想象。
如李白的《宣州谢肌楼钱别校书叔云》: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以抽刀断水喻举杯销愁,真是贴切精当, 妙语惊人。 又如蒋捷的《梅花引· 荆溪阻 雪》:‚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 花,似我愁。‛状愁情之冷清孤独犹如夜 雪家海.耐人品味。 如苏轼的《水调歌 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将人生在世悲欢离合的事 理同自然界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相比,发 人深省,给人启迪,使人旷达。
兴中含比,常见于表示情爱、亲情、离别之类 的诗作中,多从外界景观物象中触发联想。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 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 北。‚鱼‛字在古代是男女相爱常用的以称对 方的象征庾语。‚鱼戏莲叶间‛一句以鱼之嬉 游暗喻男女在莲丛深处调情示爱的欢乐情景。
赋比兴是诗经的主要三种表现手 法。是中国古代对于诗歌表现方法的 归纳。它是根据《诗经》的创作经验 总结出来的。最早的记载见于《周 礼·春官》:‚大师……教六诗:曰 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 颂。‛后来,《毛诗序》又将‚六诗‛ 称之为‚六义‛:‚故诗有六义焉: 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 五曰雅,六曰颂。‛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信天游中的比兴 马里头挑马不一般高/ 人里头就属哥哥好 羊群走路靠头羊,陕北来了共产党 捎来的冰糖你吃来了么/哥哥走了你哭来 了么? 满天的星星比不上月亮明,满村的后生就 数三哥哥俊。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现代民谣中的比兴
赋比兴的举例
赋,是与比兴并称的古代诗歌的基本手法。 赋陈,一作铺陈。铺排,是铺陈、排比的简 称。在篇幅较长的诗作中,铺陈与排比往往 是结合在一起用的。铺排系将一连串内容紧 密关联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 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 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 它既可以 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又可以一气贯注、加 强语势,还可以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 在赋体中,尤其是富丽华美的汉赋中,赋法 被广泛地采用。汉乐府和汉代某些五言诗也 与汉赋互相影响,更将铺陈与排比相结合, 相得益彰。 <阿房宫赋>
乐府《古艳歌》:‚茕茕(qiong) 孤独无依貌)白兔,东走西顾。衣 不如新,人不如故。‛这首诗的前 两句即以动物起兴,兴中兼含比喻。 写弃妇被迫出走,犹如孤苦的白兔, 往东去却又往西顾,虽走而仍恋故 人。后两句是规劝故人应当念旧。
北朝《陇头歌辞》其一为:‚陇头(陇山之巅) 流水,流离(淋漓)山下。念哥一身,飘然旷 野。‛其三为:‚陇头流水,鸣声呜咽。遥望 秦川(关中),心肝断绝。‛这两首诗歌,前 两句都以陇头流水起兴,兼及以流水的状态和 声响作比,状漂泊未归和乡愁悲凄之情态。此 处虽作为触景生情、情景交融解也未尝不可, 但毕竟是由此及彼产生的联想的兴笔,又由于 兴中兼比,便将前半与后半紧密联系起来而成 为一个完整的整体了。兴中含比,比兴兼取, 便有这样的妙处。可见,方东村的‚兴而兼比‛ 则‚取兴不取比‛之说未免有点偏颇。
人生为棋 ,我愿为卒,行动虽慢,可谁曾 见我后退一步。 姑娘们啊!哪有那麽多白 马啊?找个驴凑合得了,别等到有一 天驴 都被抢没了,剩一堆骡子。 不吃饭的女人 这世上也许还有好几个,不吃醋的女人却连 一个也没有 水东流,岸恋的是涛的柔嫩,别回头,哥恋 的只是你的背影 天气热得像个笑话,日子 过的像句废话 人生就像打电话,不是你先挂,就是我先挂!
现代民谣中的比兴
地球是运动的,一个人不会永远处在倒霉的 位置。走的最急的是最美的景色,伤的最深 的是最真的感情 同样的一瓶饮料,便利店 里 2 块钱,五星饭店里 60 块,很多的时 候,一个人的价值取决于所在的位置。咖啡 苦与甜,不在于怎么搅拌,而在于是否放糖; 一段伤痛,不在于怎么忘记,而在于是否有 勇气重新开始。
3.铺写人物的性格、行为。以此突出人物的鲜明个性特征,这在塑 造人物形象中是至关重要的。如关汉卿作自我画像的[ 南吕] 《一枝 花· 不伏老》(节录):“「黄钟尾」我是一个蒸不烂、煮不熟、捶 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 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圈套)。我玩 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牡丹,借指出众的女 色),扳的是章台柳(妓女的代称)。我也会吟诗,会篆榴(写古 体字);会弹丝(弦乐),会品竹(管乐);我也会唱鸣鹤(《鸣 鹤天》等曲调)、舞垂手(舞蹈名);会打围(围猎)、会激鞠 (踢球);会围棋治双陆(类似下棋的博戏)。你便是落了我牙、 歪了我口、痴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儿般歹症候,尚兀自 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 幽(阴间)。天啊,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指勾栏妓院)走。” 这段曲子以铺排的手法突显作者玩世不恭、放浪形骸的反常举止, 寄寓着坚强不屈的反抗精神和执着于文艺事业的决心。 由此可见, 铺排与含蓄恰好是完全不同风格的两种艺术手法。铺排的主要美学 特征乃是淋漓尽致,畅酣达意。
例如汉代无名氏的《古绝句四首》其三:‚菟 丝从长风,根茎无断绝。无情尚不离,有情安 可脱?‛(其意调:菟丝本是无情的草木,其 根茎尚能相依不离;而人是有情的,怎能轻别 离呢?!)诗中先对无情的菟丝(一种蔓生的 植物)作肯定,从而对本应有情的人却轻别离 作否定。尽管人非草木,而今人却还不如草木! 激愤之情以反喻出之,更见入木三分。例如李 煜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乌夜 啼〉)即以两种状态与动作,博喻愁绪纷乱、 难以排遣。 再如贺铸的‚试问闲愁都几许?一 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青玉 案》),以博喻状‚闲愁‛漫无边际、纷乱杂 沓、绵绵不绝。
释义
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相当于现在的 排比修辞方法。 比:比喻。相当于现在的比喻修辞方法。 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 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相 当于现在的象征修辞方法。兴就是以情寓于 象中,此象乃是意象也,故兴有有我之境与 无我之境。
赋陈,一作铺陈。铺排,是铺陈、排比的简 称。在篇幅较长的诗作中,铺陈与排比往往 是结合在一起用的。铺排系将一连串内容紧 密关联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 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 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它既可以淋 漓尽致地细腻铺写,又可以一气贯注、加强 语势,还可以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 在赋体中,尤其是富丽华美的汉赋中,赋法 被广泛地采用。汉乐府和汉代某些五言诗也 与汉赋互相影响,更将铺陈与排比相结合, 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