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国主要地理环境及其特点
初中地理人教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我国气温分布特点PPT

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
冬季南北温差大 夏季除青藏地区外普遍高温
东北---白雪皑皑
海南---阳光明媚
读中国一月气温分布图,计算南北温差,说说我国各地气温在空间分布上的变化 规律。
我国东部地区等温线较为平直
从
受到纬度因素的影响
南
我国西部地区等温线曲折 受地形的影响更大
向 北
气
冬季气温空间分布特 征
温 逐
南北温差大
渐
降
低
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异大的原 因
原因一:纬度位置的影响加剧了南 Nhomakorabea的温差二、夏季普遍高温
夏季平均气 温20 ℃以上
夏季我国大部分地 区普遍高温,南方 北方的温差小。
青藏地区气温 最低
原因:地形的原因 ( 海拔)
夏季普遍高温的原因
1.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太阳高度高,获得的太 阳光热多。
2.北方虽然太阳高度没有南方高,但是北方的白 昼时间比北方长。
综合:南方和北方获得的太阳光热差不多。
1.我国位于北半球,南北跨纬度大。 2.冬季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太阳高度低, 获得的太阳光热少。 3.北半球纬度越高气温越低,白昼时间越短。
综合:北方获得的太阳光热少于南方
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异大的原因
原因二:冬季风的影响
1.北方地区靠近冬季风的源地,受到的影响大。 2.受到地形的影响,冬季风受到山脉的阻挡,对南方的影响小。
八年级地理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

图 2-1-6 A.①为黄土高原 C.③为青藏高原 B.②为华北平原 D.④为塔里木盆地
【典例4】小红全家在暑假期间到延安旅游。有时他们看到 景点就在眼前,却要绕道行驶,其原因是黄土高原( A.千沟万壑 C.一望无垠 B.河道纵横 D.雪山连绵 )
【答案】A
【典例 5】(2010 年中考湛江卷)读我国南部沿海部分地区图 (图 2-1-8),图中②所代表的山脉名称是( )
5.我国第二、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
(A )
A.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雪峰山 B.昆仑山一祁连山——横断山 C.喜马拉雅山一横断山一阿尔泰山 D.天山一阴山一太行山
6.下列地形区位于我国第一级阶梯的是( A )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东北平原
D.华北平原
7、四川盆地位于地势的( B )
A. 第一级阶梯 C.第三级阶梯
•
。
四川盆地位于 我国四川省和重庆 市境内。盆地四周 被山岭和高原环绕, 盆地内部低山丘陵 起伏,海拔在50 0米左右,只有成 都平原的地势较为 平坦,像是一把扇 子斜铺在盆地的西 部。它是岷江的冲 积扇平原,土壤肥 沃,灌溉便利,物 产富饶,有“天府 之国”的美誉。四 川盆地因广布紫色 砂页岩,有‘红色 盆地“和 “紫色 盆地”之称。
四大盆地:
3.三大平原
1
2
3
东北平原
我国最大的平原,位于东北,黑土 广布,肥沃深厚,是我国最重要的 粮食生产基地,机械化水平高。
华北平原
位于黄河、海河、淮河下游,又有黄 淮海平原之称,是我国经济较为发达 区域,但是水资源缺乏,土地盐碱化 较为严重。
长江中下游平原
我国第三大平原,地势低平,河 网密布。有“鱼米之乡”的美称, 是我国最重要的水稻种植区和淡 水鱼养殖基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1节《地形和地势》

走向
__长__白__山__脉____—__武__夷__山__脉____、台湾山脉
西北——东南 走向
弧形走向
阿尔泰山脉、__祁__连__山__脉____ 喜马拉雅山脉
2.阅读地图册P12-14页图,结合课本P23页图2.2, 找出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 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 高原。 四大盆地:塔里本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 四川盆地。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沙中下游平原。 三大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②四川盆地古有“蜀道难,难以上青天”之说;
③地处云贵高原的云南流传着“袖珍小马有能耐, 大车没有汽车快”的说法。
学习活动二 认识我国地形分布特征 地形复杂多样 山脉:成条带状分布,有一定的宽度和长度。
山、块状山
山脉
山脉走向
东—西向
南—北向
西北—东南向
东北—西南向
弧形
一、主要山脉 思考:图中蓝色山脉的走向? 东西走向
秦岭
四川 盆地
长江中下 游平原
南岭
(一)自主探究: 1.阅读P25页图2.6,独立找出我国不同走向的主 要山脉,填入下表中:
走向 东西走向 南北走向
主要山脉 天山山脉—阴山山脉、__昆__仑__山__脉___—秦岭、
南岭 贺兰山—六盘山—__横__断__山__脉___
东北——西南 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青藏高原—横断山脉—四川盆地—巫山—长江中下游
平原—东南丘陵。
2.36°N纬线经过的地形区(从西向东): 昆仑山脉—柴达木盆地—祁连山脉—黄土高原—太行 山脉—华北平原。 3.40°N纬线经过的地形区(从西到东): 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太行山脉—华 北平原—辽东丘陵。
高中中国地理

高中中国地理中国地理是高中地理课程中重要的一部分,它涵盖了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水文、植被、资源、人口、城市与农村、经济发展等众多内容。
深入学习中国地理,不仅可以加深对祖国的认识,还可以为未来的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做出积极贡献。
一、地理位置中国地理位置独特,位于东亚大陆的东部。
北纬18°10'-53°33',东经73°40'-135°05'之间。
东临太平洋,南濒碧波滔天的南海,西北与蒙古、俄罗斯相邻,西与中亚国家接壤,南与越南、老挝、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巴基斯坦等国家相连。
二、地形地貌中国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包括高山、丘陵、平原、盆地、高原、峡谷等。
有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祁连山、长白山等著名山脉。
同时,黄河、长江、松花江、珠江、淮河等众多河流纵横交错,形成了中国丰富的水文系统。
三、气候中国气候多样,包括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式气候、寒温带大陆性气候等。
南方地区温暖潮湿,北方地区寒冷干燥,西北地区干旱荒漠。
中国气候多样也导致了中国的植被、农业和经济发展的差异。
四、水文中国是世界上河流最多的国家之一,重要的河流有黄河、长江、珠江等。
这些河流不仅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还为中国的农业、工业以及人民生活提供了重要支撑。
同时,中国拥有众多的湖泊,其中最大的是洞庭湖、鄱阳湖、太湖等。
五、植被中国植被丰富多样,包括森林、湿地、草原、沙漠等。
根据植被分布特点,中国被划分为北方森林草原植被区、南方季风植被区、西北干旱半干旱草原与沙漠植被区、青藏高原高寒草地与草原植被区。
这些植被区域的分布与气候、地形地貌等因素密切相关。
六、资源中国是资源大国,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
石油、天然气、煤炭、铁、锌、铝、铜等矿产资源储量丰富。
同时,水力资源和太阳能资源也十分丰富。
这些资源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七、人口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地理资料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重点知识一、地势和地形1.我国东西部地形的不同:我国西部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2地势总的特征:西部高,东部低,大致呈三级阶梯。
3.三级阶梯特点:第一级阶梯:我国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
第二级阶梯:在青藏高原以东和以北,是一系列宽广的高原和巨大的盆地,海拔下降到1000—2000:米,局部地区低于500米。
第三级阶梯:在我国东部,主要是丘陵和平原分布区,海拔多在500米以下。
4.大陆架:第三级阶梯向海洋延伸,形成了近海的大陆架。
我国的大陆架比较宽广,包括渤海和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以及南海的一部分。
5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6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7.地势西高东低、面向海洋对气候的影响: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
8.地势西高东低、面向海洋对河流的影响: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
‘9.河流在阶梯交界处的落差变化及利用:落差大,水能丰富,可用来发电。
10.我国地势对东西交通产生的影响:一方面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
另一方面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的障碍。
11.四大高原及其地表特点:黄土高原(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阔、最深厚的地区;沟壑纵横)、内蒙古高原(我国第二大高原;地面平坦、一望无垠)、青藏高原(我国最大、世界最高的大高原;白雪皑皑,冰川广布)、云贵高原O也面崎岖不平)。
12.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我国地势最高的典型的内陆高原盆地)、四川盆地。
13.三大平原:东北平原(由松嫩平原、辽河平原、三江平原三部分组成,地表以肥沃的黑土著称,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华北平原(也称黄淮海平原,地势低平,千里沃野,是我国第二大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长江中下游沿岸,地势低平,河网密布。
八上中国地理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

横断山
四川盆地
青藏高原
四
雪山连绵,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大 内蒙古高原
高
原
地面坦荡,戈壁、沙漠广布
黄土高原
黄土深厚,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云贵高原
峰岭众多,地面崎岖,石灰岩广布
主要地形区的位置、范围及特征
地
形
位置与范围
区
自然地理特征
人文地理特 征
青 藏 高 原
世界海拔最高的高 原;平均海拔4
000 m以上;边缘 和内部分布着高大 山脉;雪山连绵, 冰川广布;内部山 脉相对高度不大
重点:
1.评价地势特征对自然环境及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2.该部分知识常作为综合题的背景与高中地理知识相结合。
1、地形、地表各种各样形态的总称,也即地貌。
一、地形、地势概念 2、地势:指的是地形高低起伏的趋势
五种地形比较表
返回
• 平原 • 高原 • 山地 • 丘陵 • 盆地
二、特征: 1、地形类型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判断下列编号代表的山脉?
1
2
11
13
3
9
4
14
8
5 23 16
22
6
7
21
17
18
12 15
20 24
10
19
阿尔喜大马泰兴大拉山安秦巴雅、岭岭山山天、、、山长巫冈大、白底山别斯阿山、山山尔、雪、、金阴峰六唐山山盘古、、拉山昆贺南山、、仑兰岭台祁山、湾连、武山山巴太夷脉、颜行山横、喀山、断山拉、、山、
南北走向: 横断山脉、贺兰 山;
2)、四大高原
四
大
内蒙古高原
高
黄土
原
青藏高原 高原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怀文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设计初二地理(2.1中国的地形①)
主备:史丹娟审校:张凯 2013年 9月
怀文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设计初二地理(2.1中国的地形②)
主备:史丹娟审校:张凯 2013年 9月
怀文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设计
初二地理 ( 2.2 中国的气候)
怀文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设计初二地理 ( 2.2中国的气候)
怀文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设计
初二地理 ( 2.3 中国的河流①)
3、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是什么,它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有什么关系?【自主展示】
怀文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设计初二地理 ( 2.3 中国的河流)
怀文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设计初二地理 ( 2.3中国的河流③)
主备:史丹娟审校:李昌 2015年 10月14日。
最新人教版中考地理教材知识点梳理复习(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1课时地形和地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图中①是 A.巫山 C.雪峰山
B.太行山 D.祁连山
( B)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图中反映我国地势的特点是 A.中部高,四周低 C.东高西低
B.北高南低 D.西高东低
( D)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 思路分析 (1)读图可知,图中①是位于昆仑山脉南侧的青藏高原;图中②是位
于太行山脉西侧的华北平原。(2)读图可知,图示大型水电站集中分布在 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的交界处,因为这里河流落差大,水流湍急,水能资 源丰富。
平原和丘陵主要分布在东部;山地、高原和盆地多分布在西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我国主要山脉及走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山脉走向
最北一列
东西走向
中间一列
最南一列
东北—西南走向
最西一列
中间一列 最东一列
山脉 h__天天山山__—阴山—燕山 j 昆仑山—k__秦秦岭岭__—大别山
d__南南岭岭__ a__大大兴兴安安岭岭__—b__太太行行山山__—
2 约占全国总面积的___3
1 _,平原面积仅占10多一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5.山区的优势和劣势 优势:山区在发展__林林业业__、牧业、旅游业、采矿业等方面,往往 具有优势。 劣势:山区地面崎岖,__交交通通__不便,不利于发展耕作业。生态环 境相对脆弱,常见自然灾害有山洪、滑坡、泥石流等。 【考点纵横】此知识点常与省区轮廓图、三级阶梯概况(P55)结合考 查。
(D)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下列山脉中不属于两个省级行政区域分界线的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般公路组成。目前,公路运输正朝着 高速公路的方向发展。中国现有高速 公路通车里程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 二。
3、中国水路交通
▪ 水路交通条件:经济、舒适,
“旅”“游”一体,但准确性、连续性、 灵活性较差。
▪ 目前全国水路客运以内河运输为主.重
要内河航运干线有:长江航运线、珠江 航运线、松花江航运线和京杭大运河航 运线等,这些航线沿途风光秀丽,景色 迷人。
三、中国三个经济区域
▪ 中国沿海与内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
明显的差异,大致分为东部、中部和 西部三个经济地带。
▪ 东部地区:农业基地、水产区。 ▪ 中西部地区:能源、矿产、天然林场、
天然牧场。
四、旅游交通条件
▪。
1、中国主要铁路干线和重要铁路枢纽
▪ 铁路交通条件:客运量大、票价低、受天
气变化影响小、时间保证性较强。
4、中国航空交通
▪ 航空交通条件:快捷、舒适。
▪ 现已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广州机场
为中心,以省会、旅游城市机场为枢 纽,其它城市机场为支干,连接国内 127个城市,连接38个国家80个城市 的航空运输网络。
▪ 海峡两岸客运包机节日化已正式实施。
▪ 人口分布特点:东部多、西部少,平原盆地
多、山地高原少;农业地区多、林牧业地区 少;沿江临海公路铁路沿线多、交通不便地 区少。
▪ 2005年中国人口超过13亿,是世界上人口最
多的国家。
▪ 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汉
族和少数民族的百分比分别是91.6%、8. 4%, 民族分布格局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大杂居、 小聚居、交错居住。
四、水 域
1
▪ 水系分布不均。
东南河流多,水系庞大;
水
西北河流少,水网不发达。
系 分 布
▪ 内外两大流域水系。
外流64%;内流36%。
及 特 点
▪ 源于三大阶梯的河流各有特点。
第一阶梯:巨大河流; 第二阶梯:高山高原河流;
第三阶梯:丘陵河流。
2、湖泊类型和分布特点
(1)湖泊类型: 按含盐度:淡水湖、咸水湖、盐湖; 按与海洋相通与否:外流湖、内陆湖; 按湖盆的自然成因:构造湖、火山湖、 堰塞湖、河迹湖、海岸泻湖、 溶蚀湖、冰成湖、风蚀湖等。
(2)湖泊的分布及特点: 东部平原湖泊区、东北湖泊区、云贵高
原湖泊区、蒙新湖泊区、青藏高原湖泊区。
五 、三 大 自 然 区
第二节 中国人文地理环境
一、中国行政区
▪ 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
▪ 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
辖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 区。
▪ 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二、人口与民族
冬季风:寒冷干燥;
夏季风:潮湿。
东南广大季风气候:降水丰富;
西北非季风气候:气温年较差和 日较差大,又干旱少雨。
2、中国主要气候类型:
气地区
亚热带季风气候 秦淮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
热带季风气候 台湾南部、雷洲半岛、海南岛
温带大陆气候 高原高山气候
西北内陆地区 西部青藏高原和高山地区
第二章
中国主要地理环境 及其特点
第一节 中国自然地理环境
一、地理位置和疆域
▪ 中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
陆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还有约 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是世界上海陆 兼备的大国。
▪ 陆地边界长达2.28万千米;
▪ 大陆海岸线长1.8万千米。
二、地质地貌
1、中国地貌轮廓的主要特征
(3)四大盆地(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 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
(4)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5)主要丘陵(东南丘陵、辽东丘陵、 山东丘陵等)
三、气 候
1、中国气候特征:
(1)气候复杂多变。
自南向北:热带、亚热带、暖温 带、中温带、寒温带,青藏高原为独特 的高寒气候区。 (2)季风气候显著。
▪ 主要铁路干线有:四纵、三横、三网、关
内外三线。
▪ 重要交通枢纽有:北京、上海、广州、武
汉、郑州、兰州、沈阳、哈尔滨、徐州、 株洲、石家庄、西安、成都、重庆、柳州、 昆明等。
▪ 目前中国铁路运输正在向“八纵八横”铁
路网络格局发展。
2、中国公路交通
▪ 公路交通条件:灵活性大,实现“门
对门”运送,对自然条件适应性较强。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地貌类型多种多样。(山地、高原、 平原、丘陵、盆地。)
▪ 总之,山地多平原少。(东部的
山地多为中山和低山,西部的山地绝 大部分为高山和极高山。)
2、主要地貌类及分布
(1)几种走向的山脉(东西走向、南北走 向、东北西南走向、西北东南走向、)
(2)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云贵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