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关节炎与风湿性关节炎区别

合集下载

风湿性关节炎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鉴别

风湿性关节炎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鉴别

风湿性关节炎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鉴别经常有患者朋友混淆风湿性关节炎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其实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

在这里给患者朋友门做一个简单的介绍: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又称类风湿(RA),是一种病因尚未明了的慢性全身性炎症性疾病,以慢性、对称性、多滑膜关节炎和关节外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自身免疫炎性疾病。

类风湿的提法意在区别于风湿。

在19世纪中叶之前,人们对关节炎的认识很模糊,多称之为“风湿”。

随着人们对它的观察越来越仔细,发现大部分风湿表现为多发性对称性大关节炎,关节的炎症不是固定于某一关节,而是能从一个关节向另一个转移(游走性)。

且这些关节炎较易治疗,治愈后关节功能完全恢复,不遗留关节强硬和畸形。

除此之外,往往对心脏损害很大。

这些表现与前面所提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明显不同,故将类风湿从风湿中分出。

因两者有相似之处,又有些明显不同的地方——类似而又不是,故称之为“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这一病名是1858年由英国医生加罗德首先使用的。

1896年舍费尔和雷蒙将该病定为独立的疾病,同年斯蒂尔对儿童型的类风湿性关节炎作了详细的描述。

1931年塞西尔等人发现类风湿病人血清与链球菌的凝集率很高,1940年瓦勒发现类风湿因子。

1945年卡维尔蒂、1961年斯勒芬分别提出类风湿发病机理的自身变态反应理论,并得到确定。

1941年美国正式使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名。

目前,除中、英、美三国使用“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名外,法国、比利时、荷兰称之为慢性进展性多关节炎;德国、捷克和罗马尼亚等称之为原发性慢性多关节炎;前苏联称之为传染性非特异性多关节炎;日本则称之为慢性关节风湿症。

就临床表现而言,有着更加明显的区别。

1.发病人群:风湿性关节炎多发于儿童、青少年,中老年人较为少见;类风湿性关节炎所有年龄都可见。

2.病因:风湿性关节炎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变态反应而致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确是不明原因的自身免疫炎性疾病。

风湿和类风湿有什么区别

风湿和类风湿有什么区别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风湿和类风湿有什么区别
导语:风湿的发病原因可能与遗传、感染、内分泌因子、环境与物理因素以及药物因素有关。

风湿病大多有关节病变和症状,可高达70-80%,约50%仅有疼痛,重则红,肿,热,痛及功能受损等全面炎症表现;多为多关节受累。

什么是风湿
风湿通常指风湿病。

风湿病是一组侵犯关节、骨骼、肌肉、血管及有关软组织或结缔组织为主的疾病,其中多数为自身免疫性疾病。

发病多较隐蔽而缓慢,病程较长,且大多具有遗传倾向。

什么是类风湿
类风湿全称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英文简称RA)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以炎性滑膜炎为主的系统性疾病。

类风湿好发于女性,症状表现可伴有体重减轻、低热以及全身疲劳等。

尤其表现为早上起来是关节活动不灵活,关节畸形以及其他的症状。

风湿和类风湿有什么区别
风湿的发病原因可能与遗传、感染、内分泌因子、环境与物理因素以及药物因素有关。

风湿病大多有关节病变和症状,可高达70-80%,约50%仅有疼痛,重则红,肿,热,痛及功能受损等全面炎症表现;多为多关节受累。

侵及关节大小视病种而有不同。

类风湿的发病可能与遗传、感染、性激素等有关。

其特征是手、足小关节的多关节、对称性、侵袭性关节炎症,经常伴有关节外器官受累及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
生活知识分享。

类风湿性关节炎RA

类风湿性关节炎RA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
以关节病变引起肢体严重畸形,关节滑膜炎及浆膜、心肺、皮肤、眼、血管等结缔组织
广泛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滑膜炎持久反复发作,可导致关节内软骨和骨的破坏,关节功能障碍,甚至残废。
远侧指间关节的累及不能满足此项标准。
(6)骨隆起部或关节附近伸侧的皮下结节(为医生所看到)。
(7)标准的X线片所见(除骨质增生外,必须有受累关节附近的骨质疏松存在)。
(8)类风湿因子阳性。
(9)滑膜液中粘蛋白凝固不佳。
(10)具有下述滑膜病理学改变中的三个或更多:明显的绒毛增生;
用于初发或轻症病例,其作用机理主要抑制环氧化酶使前腺素生成受抑制而起作用,
以达到消炎为止痛的效果。
但不能阻止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变的自然过程。
2.目前公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有肯定疗效。常用硫代苹果酸金钠(gold,sodium thiomalate myochrysin)
(a.晨僵;b.持续的或反复的关节压痛或活动时疼痛至少6周;
c.现在或过去曾发生关节肿大;d.皮下结节;e.血沉增快或C反应蛋白阳性;f.虹膜炎)
为可疑的类风湿性关节炎。
【病变活动分期】
①急性活动期:以关节的急性炎症表现为主,晨僵、疼痛、肿胀及功能障碍显著,
全身症状较重,常有低热或高热,血沉超过50mm/h,白细胞计数超过正常,
中度或重度贫血,类风湿因子阳性,且滴定度较高。
②亚急性活动期:关节处晨僵,肿痛及功障较明显,全身症状多不明显,少数可有低热,
血沉异常但不超过50mm/h,白细胞计数正常,中度贫血,类风湿因子阳性,但滴定度较低。

类风湿和风湿区别

类风湿和风湿区别

类风湿和风湿区别文章目录*一、类风湿和风湿区别*二、类风湿的危害有哪些*三、类风湿饮食禁忌有哪些类风湿和风湿区别1、类风湿和风湿区别1.1、疾病分类不同:风湿属于外科中的骨科疾病,而类风湿属于自身免疫疾病。

1.2、病因不同:风湿多是由风寒、潮湿、地理等因素引发的骨关节疼痛,患者往往生活在寒冷及潮湿地区。

类风湿的病因并未完全明了,一般可能与遗传、内分泌、心理或细菌、病毒感染有关。

1.3、临床症状不同:风湿性关节炎可侵犯心脏,引起风湿性心脏病,并且伴有发热、皮下结节和皮疹等表现。

2、类风湿的病因有哪些2.1、关节感染:如患急性或慢性化脓性关节炎、关节结核、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后,由于软骨已受到不同程度损伤,而继发骨关节炎。

2.2、关节发育不良: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或半脱位,肢端肥大症,Perthes病等都极易诱发骨关节炎的产生。

3、类风湿都有哪些症状3.1、类风湿结节:见于15~20%的患者,多见于前臂常受压的伸侧面,如尺侧及鹰嘴处。

在皮下摸到软性无定形活动小结或固定于骨膜的橡皮样小结。

血清类风湿因子强阳性者皮下类风湿结节更常见。

3.2、类风湿性血管炎:类风湿性血管炎是本病的基本病变,除关节及关节周围组织外,全身其它处均可发生血管炎。

表现为远端血管炎,皮肤溃疡,周围神经病变,心包炎,内脏动脉炎如心、肺、肠道、脾、胰、肾、淋巴结及睾丸等。

3.3、类风湿性心脏病:心脏受累、心肌、瓣膜环或主动脉根部类风湿性肉芽肿形成,或者心肌、心内膜及瓣环淋巴细胞浸润或纤维化等。

类风湿的危害有哪些1、关节疼痛就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表现之一。

2、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指关节丧失其正常的外形和活动范围受到限制,如膝不能完全伸直,手的掌指关节有尺侧偏斜,关节半脱位等一系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表现。

3、晨僵,患者晨起或休息较长时间后,关节呈胶粘样僵硬感,活动后风湿的症状方能缓解或消失。

4、关节肿痛是每一个病人都会有的痛苦悲伤程度因病情的轻重而异,有的关节勾当时痛苦悲伤甚者作细小的纤细行动就痛苦悲伤有的休憩时也觉痛苦悲伤继续的痛苦悲伤严酷影响患者的睡眠。

医学知识:风湿和类风湿的区别

医学知识:风湿和类风湿的区别

医学知识:风湿和类风湿的区别
风湿和类风湿是常听说的疾病,一字之差,很多人会将风湿病和类风湿病混淆。

其实这是两种不一样的疾病,以下讲讲两种疾病的区别。

定义上来讲,风湿范围更广
(1)风湿病泛指影响骨、关节、肌肉及其周围软组织,如关节滑囊、肌腱、筋膜、血管、神经等一大组疾病,包括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各种原因引起的关节和关节软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强直性脊柱炎、骨性关节炎、痛风等。

(2)类风湿病是类风湿关节炎的简称,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以炎性滑膜炎为主的系统性疾病。

客观的讲,类风湿应该是风湿病的一种特殊类型。

其次,病因上有区别。

风湿和类风湿引起脏器受损的机制是相同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1)一般来说,风湿有明确的病因,大部分情况风湿病是由于A 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引起的。

(
2)但是类风湿的病因不是很明确,可能是感染,也可能是其它原因,如遗传因素、免疫因素等。

临床表现有区别
(1)风湿病主要累及关节、心脏,其次皮肤、神经系统、血管、肺、肾等器官也可受累。

一般是以膝、踝、肘腕、肩等大关节受累最
常见,呈现游走性、红肿热痛,但是持续时间短,一般不会引起关节变形,但是阴雨或气候变冷时容易出现或加重;风湿性心脏病是常听说的一种风湿病,容易导致心脏瓣膜损伤。

(2)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特征是手、足小关节的多关节、对称性、侵袭性关节炎症,进行血清血检查往往伴有类风湿因子阳性,病情反复发作,容易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丧失。

风湿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有什么区别?

风湿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有什么区别?

风湿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有什么区别?人到了一定的年纪总是会遭受到各种病症的困扰,除了最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还有风湿性方面的疾病,那么风湿与类风湿的区别在于哪里呢?风湿与类风湿的区别风湿和类风湿是当前对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简便称呼。

从西医学的角度讲,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两种寒性炎症性病变。

我们简单解释为风湿性关节炎轻一些,本病以全身游走性疼痛为主要症状,其关节等没有形态改变;类风湿关节炎除疼痛外,还有肿胀、关节强直、软组织挛缩、关节活动受限和关节畸形等改变,比风湿性关节炎要重得多。

两者间虽有病因相同之处,但病理机制、临床症状表现乃至治疗,都不完全一样。

风湿性关节炎1、属变态反应性骨科疾病,是风湿热的主要表现之一。

多以急性发热及关节疼痛起病,典型表现是轻度或中度发热,游走性多关节炎,受累关节多为膝、踝、肩、肘、腕等大关节,常见由一个关节转移至另一个关节,病变局部呈现红、肿、灼热、剧痛,部分病人也有几个关节同时发病,不典型的病人仅有关节疼痛而无其他炎症表现,急性炎症一般于2-4周消退,不留后遗症,但常反复发作。

若风湿活动影响心脏,则可发生心肌炎,甚至遗留心脏瓣膜病变。

2、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

根据症状、流行病学及免疫学的资计分析,认为与人体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密切相关,目前注意到病毒感染与本病也有一定关系。

类风湿性关节炎1、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滑膜炎持久反复发作,可导致关节内软骨和骨的破坏,关节功能障碍,甚至残废。

血管炎病变累及全身各个器官,故本病又称为类风湿病。

2、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病因尚未明了的慢性全身性炎症性疾病,以慢性、对称性、多滑膜关节炎和关节外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自身免疫炎性疾病。

该病好发于手、腕、足等小关节,反复发作,呈对称分布。

早期有关节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晚期关节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僵硬畸形,并伴有骨和骨骼肌的萎缩,极易致残。

风湿性关节炎的鉴别-成都得了类风湿怎么治疗好呢

风湿性关节炎的鉴别-成都得了类风湿怎么治疗好呢
风湿性关节炎的鉴别-成都得了类风湿怎么治疗好呢 பைடு நூலகம்
<p> 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与风湿性关节炎都有发热、关节痛和血沉增快等表现。临床上有时较难鉴别。但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两种不同的疾病。</p><p> 类风湿性关节炎一般为多发性、对称性的指、掌小关节炎,后期指间关节呈梭形肿大,关节强直或畸形。受累关节周围皮肤苍白、变薄、肌肉萎缩。部分患者在关节隆突部偶见皮下小结(类风湿结节)。并发心脏损害较少。脾脏与淋巴结常肿大。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效果不固定,常为临时性缓解疼痛。抗o多不增高。类风湿因子多为阳性。x线显示关节面破坏,关节间隙变窄和骨质疏松,甚至关节畸形。受累关节的病理变化早期表现为滑膜关节囊周围软组织发炎,渗出多量液体而使关节肿大,滑膜绒毛增生。后期有血管翳样肉芽组织形成,侵犯并破坏关节软骨,最后软骨面的肉芽组织纤维化,使上下关节面互相融合,形成关节的纤维性强直和畸形。</p><p> 风湿性关节炎好发于膝、踝、肘、腕等大关节,病变关节红、肿、热、痛显著,并有游走性及反复发作的特点。急性期过后关节功能完全恢复,不遗留关节畸形。有些患者可出现风湿性环形红斑和皮下小结多发生在指、趾、腕、踝、脊柱等关节。常同时发生心脏炎而引起严重的永久性损害。脾脏与淋巴结不肿大。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有效。抗o多可增高。x线仅显示关节软组织肿胀。受累关节的病理变化急性期关节周围组织水肿,关节腔内有多量浆液纤维蛋白渗出,滑膜充血水肿,并有胶原纤维变性、坏死和较多的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浸润。此时关节局部出现红、肿、热、痛和活动受限等急性炎症表现。急性期过后,渗出物完全吸收,不出现关节畸形。</p><p> 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疼痛有如下特点:</p><p> 1、疼痛持续时间短,一般为12-72小时,最长也不过3周,而且多以大关节为主,如膝、肘、肩等关节。</p><p> 2、关节疼痛时伴有发红、肿胀、关节周围有压痛、拒按。</p><p> 3、游走性疼痛,即一个关节的疼痛好转后或还未明显好转,另一关节又受到侵袭,发生疼痛。</p><p> 4、对称性疼痛,病变可同时侵及双侧肢体的相同关节,例如双膝、双肘关节可同时发生疼痛。</p><p> 5、疼痛可在多个关节同时发生。</p><p> 6、疼痛的同时,皮肤可伴有环形红斑或皮下结节。</p><p> 7、疼痛消退后,不遗留关节强直或畸形,关节功能可恢复。</p><p> 风湿性关节炎现已公认与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当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病人常先有咽喉炎、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2-3周后出现风湿热。成都得了类风湿怎么治疗好呢反复发作可累及关节,形成风湿性关节炎。曾有学者认为,该病的发生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p><p> 1、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p><p> 2、人体对链球菌产生抗体反应。</p><p> 3、a组溶血性链球菌持续存在。</p><p> 4、感染部位在上呼吸道。</p><p> 该病的发生与个体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居住条件、气候环境及流行菌株的毒性等因素有关。本病的发病还有强烈的家族倾向,同一家族中常有多个成员患病。</p>

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区别

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区别

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区别平常我们在老百姓口中经常听到“关节炎”这个词汇,所以许多人可能会误以为关节炎就是一种特定的疾病,但实际医学上关节炎并不是一个确切的疾病,而是对一大类疾病的总称。

就像我们平常说的头痛,它只能体现出一种表面的症状,并不能具体代表某种疾病。

关节炎就像这样,只要你的关节出现不适或疼痛,人们就会自觉的将它判定为关节炎,甚至有些医生也会做出这样的判断,那是因为关节炎的种类复杂多样,具体疾病类型需要在详细检查后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类风湿性关节炎就是诸多关节炎中的一种类型。

1.什么是关节炎关节炎,就像它名字一样,指的是与关节有关的一大类疾病,这是一类较为常见,多为慢性且对人体伤害极大的疾病。

多是因为在关节之间起保护润滑作用的软骨在长期的运动中一点点被损耗,使得骨头渐渐暴露在外,导致关节的疼痛、僵硬和肿胀。

随着年龄的增长,软骨损耗加重,患关节炎这类疾病的概率也随之提升。

据调查显示,我国50岁以上的人群中半数患有骨关节炎,并且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虽然老年人患病的概率较大,但它并非老年疾病,所有年龄段的人都有患病的可能,包括儿童在内。

根据是否发生感染,关节炎可分为有感染的化脓性关节炎和无感染的非化脓性关节炎,其中化脓性关节炎多发生在膝、髋关节间,并且通过正确的治疗手段可以完全痊愈,而非化脓性关节炎的病因尚未完全确定,发生部位基本遍布全身各处,一旦发病,只能通过治疗起到缓解疾病症状的效果,并不能完全治愈。

非化脓性关节炎根据病因不同又可分为骨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医生常常会根据患者不同的病因,对症下药,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1.什么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众多关节炎的一种,它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因关节滑膜细胞的增生,导致软骨及其软骨组织受到侵蚀和破坏,出现炎症反应,最后造成关节的破坏和畸形等严重症状。

其多发于手上和足上的关节,并且可通过自身免疫系统影响其它组织器官,例如心、肺和神经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滑膜炎持久反复发作,可导致关节内软骨和骨的破坏,关节功能障碍,甚至残废。

血管炎病变累及全身各个器官,故本病又称为类风湿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又称类风湿(RA),是一种病因尚未明了的慢性全身性炎症性疾病,以慢性、对称性、多滑膜关节炎和关节外病变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自身免疫炎性疾病。

该病好发于手、腕、足等小关节,反复发作,呈对称分布。

早期有关节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晚期关节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僵硬畸形,并伴有骨和骨骼肌的萎缩,极易致残。

从病理改变的角度来看,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主要累及关节滑膜(以后可波及到关节软骨、骨组织、关节韧带和肌键),其次为浆膜、心、肺及眼等结缔组织的广泛性炎症性疾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全身性表现除关节病变外,还有发热、疲乏无力、心包炎、皮下结节、胸膜炎、动脉炎、周围神经病变等。

广义的类风湿性关节炎除关节部位的炎症病变外,还包括全身的广泛性病变。

类风湿的概念须与风湿相区别。

在19世纪中叶之前,人们往往将两者混为一谈。

随着科技医疗发展,人们对类风湿也认识得越来越清楚。

类风湿性关节炎这一病名是1858年由英国医生加罗德首先使用的。

1896年舍费尔和雷蒙将该病定为独立的疾病,同年斯蒂尔对儿童型的类风湿性关节炎作了详细的描述。

1931年塞西尔等人发现类风湿病人血清与链球菌的凝集率很高,1940年瓦勒发现类风湿因子。

1945年卡维尔蒂、1961年斯勒芬分别提出类风湿发病机理的自身变态反应理论,并得到确定。

1941年美国正式使用“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名。

目前,除中、英、美三国使用“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名外,法国、比利时、荷兰称之为慢性进展性多关节炎;德国、捷克和罗马尼亚等称之为原发性慢性多关节炎;前苏联称之为传染性非特异性多关节炎;日本则称之为慢性关节风湿症。

【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及其分类】一、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目前通常采用美国风湿病协会1987年的诊断标准:(1)晨僵持续至1小时(每天),病程至少6周;(2)有3个或3个以上的关节肿,至少6周;(3)腕、掌指、近指关节肿至少6周;(4)对称性关节肿至少6周;(5)有皮下结节;(6)手X线片改变(至少有骨质疏松和关节间隙的狭窄);(7)类风湿因子阳性(滴度>1:20)。

凡符合上述7项者为典型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符合上述4项者为肯定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符合上述3项者为可能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符合上述标准不足2项而具备下列标准2项以上者(a.晨僵;b.持续的或反复的关节压痛或活动时疼痛至少6周;c.现在或过去曾发生关节肿大;d.皮下结节;e.血沉增快或C反应蛋白阳性;f.虹膜炎)为可疑的类风湿性关节炎。

二、病变活动分期①急性活动期:以关节的急性炎症表现为主,晨僵、疼痛、肿胀及功能障碍显着,全身症状较重,常有低热或高热,血沉超过50mm/h,白细胞计数超过正常,中度或重度贫血,类风湿因子阳性,且滴定度较高。

②亚急性活动期:关节处晨僵,肿痛及功障较明显,全身症状多不明显,少数可有低热,血沉异常但不超过50mm/h【风湿性关节炎概念】风湿性关节炎属变态反应性疾病,是风湿热的主要表现之一。

多以急性发热及关节疼痛起病,典型表现是轻度或中度发热,游走性多关节炎,受累关节多为膝、踝、肩、肘、腕等大关节,常见由一个关节转移至另一个关节,病变局部呈现红、肿、灼热、剧痛,部分病人也有几个关节同时发病,不典型的病人仅有关节疼痛而无其他炎症表现,急性炎症一般于2-4周消退,不留后遗症,但常反复发作。

若风湿活动影响心脏,则可发生心肌炎,甚至遗留心脏瓣膜病变。

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

根据症状、流行病学及免疫学的资计分析,认为与人体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密切相关,目前注意到病毒感染与本病也有一定关系。

本病诊断主要依据发病前1-4周有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史,急性游走性大关节炎,常伴有风湿热的其他表现如心肌炎、环形红斑、皮下结节等,血清中抗链球菌溶血素“0”凝集效价明显升高,咽拭培养阳性和血白细胞增多等。

现代医学对本病主要采用青霉素控制链球茵感染,水杨酸制剂解热消炎止痛改善症状,合并有心肌炎者考虑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本病属中医“痹证”范畴。

中医学认为居处潮湿,触冒风雨等是产生痹证的外来条件;素体虚弱,气血不足,腠理不密是产生痹证的内在因素。

风寒热湿之邪乘虚入侵,留滞经络肌肉关节,气血闭阻不通,从而产生肢节酸麻疼痛、屈伸不利诸症,若以热盛或湿热蕴蒸为主,则见关节红、肿、热、痛;若寒湿偏盛则关节冷痛,遇寒痛增;若久病不愈,还可出现气血不足,肝肾亏损或病邪深入内脏等变化。

风湿性关节炎检查诊断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主要依据发病前1-4周有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史,急性游走性大关节炎,常伴有风湿热的其他表现如心肌炎、环形红斑、皮下结节等,血清中抗链球菌溶血素“0”凝集效价明显升高,咽拭培养阳性和血白细胞增多等。

抗链(抗链球菌溶血素)是人体被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血清中出现的一种抗体。

将近85%的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都有抗链增高的情况,通常在1:800以上。

当然,风湿性关节炎恢复后这种抗体可逐渐下降。

风湿性关节除了抗链增高外,实验室检查还可发现如下异常:(1)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多在l0×109/升(即10000/立方毫米)以上,中性粒细胞比例也明显上升,高达80一90%,有的出现核左移现象。

(2)血沉和C-反应蛋白升高。

血沉和C—反应蛋白通常是各种炎症的指标,在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急性期,血沉可达90毫米/小时以上;C—反应蛋白也在30毫克/升(30微克/毫升)以上。

急性期过后(约1—2月)渐渐恢复正常。

(3)关节液检查,常为渗出液,轻者白细胞计数可接近正常,重者可达80×l09/升(80000/立方毫米)以上,多数为中性粒细胞。

细菌培养阴性。

(4)类风湿因子和抗核抗体均为阴性。

风湿性关节炎特点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疼痛有如下特点:(1)疼痛持续时间短,一般为12—72小时,最长也不过3周,而且多以大关节为主,如膝、肘、肩等关节。

(2)游走性疼痛,即一个关节的疼痛好转后或还未明显好转,另一关节又受到侵袭,发生疼痛。

(3)关节疼痛时伴有发红、肿胀、关节周围有压痛、拒按。

(4)对称性疼痛,病变可同时侵及双侧肢体的相同关节,例如双膝、双肘关节可同时发生疼痛。

(5)疼痛的同时,皮肤可伴有环形红斑或皮下结节。

(6)疼痛可在多个关节同时发生。

(7)疼痛消退后,不遗留关节强直或畸形,关节功能可恢复。

风湿性关节炎属变态反应性疾病是风湿热的主要表现之一。

多以急性发热及关节疼痛起病,典型表现是轻度或中度发热游走性多关节炎,受累关节多为膝、踝肩、肘、腕等大关节常见由一个关节转移至另一个关节,病变局部呈现红、肿灼热、剧痛,部分病人也有几个关节同时发病不典型的病人仅有关节疼痛而无其他炎症表现,急性炎症一般于2-4周消退,不留后遗症但常反复发作。

若风湿活动影响心脏,则可发生心肌炎甚至遗留心脏瓣膜病变。

【风湿性关节炎的病理】风湿病按西医的观点其患病原因是一种以关节和关节周围组织的非感染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很多学者认为与遗传因素、自身免疫反应有关,总之目前西医对病因病理至尽尚未明确。

中医认为发病原因和发病过程的道理大体有四种:1、脏腑阴阳内伤:按中医阴阳五行的观点讲,五脏是心、肝、脾、肺、肾。

心主血脉:肝主筋;脾主肌肉;肺主皮毛;肾主骨。

发生风湿病主要是肝脾肾发生内伤,肾为先天之本。

藏精生髓,在体为骨是作强之官;肝为筋之本,、藏血生筋,统司筋骨关节;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来源,主四肢肌肉。

人体的阴阳之气必须保持平衡,如果阴阳不平衡,出现偏盛偏衰,受到邪气侵入,所以发生风湿病的热与寒的症状表现。

2、外感六淫之邪:六淫之邪气是指风、寒、署、湿、燥、火六种正常之气太过的六气侵入人身体引起发病的气就称为邪气,风湿病是受到风、寒、湿邪气侵入人身而发生的。

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生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

风寒湿邪闭阻经络和关节,不通则痛,故而引起关节肿胀疼痛。

3、痰浊瘀血内生:痰浊与瘀血即是人体在病邪作用下的病理产物,也可以作为病因作用于人体,风湿病大多有慢性进行过程,疾病已久,则病邪由表入里,由轻而重,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而脏腑功能失调的结果就产生痰浊与瘀血,这些就是风湿病情缠绵而难治的根本原因4、营气卫血失调:中医讲营气卫血,营气脉中、卫行脉外,阴阳相贯,气调血畅。

营养四肢百骸脏腑经络。

营卫和调,卫气在外保护人的体表,防御邪气侵入身体,营卫不和,邪气乘虚而入,故营卫失调是风湿病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饮食注意事项】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一般宜进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少食辛辣刺激及生冷、油腻之物。

饮食应注意以下几点:(1)饮食要节制。

饮食要定时、定量,食物的软、硬、冷、热均要适宜。

不可因担心体质虚弱、营养不够而暴饮暴食,增加脾胃负担,伤及消化功能。

(2)饮食宜清淡。

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经常受病痛折磨,又长期以药物为伴。

病发作时,更是茶饭不香,故食宜清淡。

一则可以保持较好的食欲,二则可以保持较好的脾胃运化功能,以增强抗病能力。

(3)饮食不可偏嗜。

鸡鸭鱼肉,五谷杂粮,蔬菜瓜果均不可忽视,应搭配合理。

(4)正确对待食补与药补。

无论食补还是药补,对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都是有益的,但必须根据病情及脾胃运化功能的强弱来进行。

如牛奶、豆浆、麦乳精、巧克力虽是营养佳品,但体内有湿热或舌苔粘腻者,多食反而腹胀不适,不思饮食;人参、白木耳、阿胶虽能补气养血,但脾胃不和或湿热内蕴者服之反而壅气助湿,非但病不能去,反添病痛。

(5)注意饮食宜忌。

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有的病程较长,如果患病后忌口太严,长年日久,影响营养的吸收,对疾病的康复不利。

一般说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可以食用任何饮食,不必忌口。

只是在急性期或急性发作,关节红肿灼热时,不宜进辛辣刺激的食物;久病脾胃虚寒者,少食生冷瓜果及虾、蟹、竹笋之类。

一旦病情稳定,忌口即可放宽。

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在配制药膳时,应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采用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等法则。

配膳时要根据“证”的阴阳、虚实、寒热,分别给予不同的药膳配方。

一般而言,风(行)痹患者宜用葱、姜等辛湿发散之品;寒(痛)痹患者宜用胡椒、干姜等湿热之品,而要忌食生冷;湿(着)痹患者宜用茯苓、苡米等健脾祛湿之品;热痹患者一般有湿热之邪交织的病机,药膳宜采用黄豆芽、绿豆芽、丝瓜、冬瓜等食物,不宜吃羊肉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正确对待食补与药补。

无论食补还是药补,对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都是有益的,但必须根据病情及脾胃运化功能的强弱来进行。

如牛奶、豆浆、麦乳精、巧克力虽是营养佳品,但体内有湿热或舌苔粘腻者,多食反而腹胀不适,不思饮食;人参、白木耳、阿胶虽能补气养血,但脾胃不和或湿热内蕴者服之反而壅气助湿,非但病不能去,反添病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