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土地基处理方案

软土地基处理施工

3.1.1水泥搅拌桩施工

1、桥头采用较为经济的搅拌桩方案,桩径为50cm,水泥采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桩基以梅花型布置,桩顶铺设砂砾垫层和土工格栅。水泥掺入量为加固土体的13~15%,宜按试验确定,水泥浆水灰比为0.5,掺加水泥重量0.2%~0.5%的木质素黄酸钙及水泥量2%的石膏。

2、浆液的制作及动输

1)、水泥浆液的配制的水泥宜采用袋装,散装的水泥要过磅,加水工具要用定量容器,严禁目测法,严格控制水灰比在0.5内。一次堆放在出料台,分批拌和使用。

2)、外加剂掺入量要严格按照配合比要求。

3)、浆液到入贮浆桶,一定要经过过滤,防止水泥块及杂物堵塞喷嘴。

4)、贮浆桶贮浆量要适当,既要严禁浆液提供不及致使断桩,又要防止沉淀离折引起水泥液浓度不均匀。

5)、水泥浆泵站离施工点不得大于50米,若大于50米,增设泵站,以减少损失。

6)、泵送浆液,泵压约0.5—0.6(MPa)。

3、施工要点

1)、设备就位后,必须平正稳固,确保施工中不发生倾斜,塔杆必须垂直,其垂直度误差不得超过1.5%

2)、桩位必须对中,对中误差不得超过5厘米。

3)、在确认浆液无堵塞时,下钻喷浆,匀速搅拌。直到设计桩深,在桩底停留喷浆0.5分钟后,再匀速进行两次搅拌(四个分回项)下钻降升速度为1米/分,搅拌桩的转速为60转/分。

4)、如施工过程发生断浆,必须立即停钻,待续续喷浆后,必需从地面开始重新施工,以防止断桩。

5)、如施工过程中,发生停电或设备故障,停机3小时以上的,必须进行全面冲洗,防止水泥浆在管道中结硬、成块影响施工。

6)、要求第六台班做水泥土试块一组,且90天龄期>1.2MPa。

7)、工程桩在最后一根完成7天后,采用人工开挖土方,严禁使用机械挖

掘,桩头应凿平,严禁用重锤敲击。

4、安全施工

1)施工人员进入场地,必须戴好安全帽,在高空作业,必须系好保险带。

2)桩架移走时,要做到平正、稳固。

3)电缆线要悬空,不得放置在地上,在无法悬空时,要埋置在土中一定深度,其上铺细砂保证上面荷载对其无损。

4)机械设备要专人保管,严禁不懂机械设备人员在上操作。

5)电源、电器设备,要有安全保护装置,严禁带是维修电源线路及机械设备。

3.1.2土工格栅施工

1、土工格栅要求如下:经编高强涤纶丝土工格栅,纵向拉伸强度≥80KN/m,横向拉伸强度≥50KN/m,延伸率≤15%。CATT 钢塑土工格栅,纵向拉伸强度≥100KN/m,横向拉伸强度≥80KN/m,延伸率≤3%。加筋复合土工布要求:纵向拉伸强度≥60KN/m,横向拉伸强度≥45KN/m,延伸率≤15%,顶破强度≥2.5KN。加筋土工材料的幅宽要求大于4.0m。土工材料搭接宽度均须不小于30cm,要求对土工格栅搭接部每隔20cm 进行绑扎处理,对加筋复合土工布搭接部加以缝合。土工材料上严禁大型机具直接接触。土工材料上下接触面均应填筑细粒料,清除混入其中的大块状尖凸斜,并须符合规定的粒径要求。

2、土工格栅层数应自上而下计算,最下层的土工格栅铺设在形成路拱的回填土上,并伸出路堤底宽两侧各2米。并用专用钉固定。最上层土工格栅放在路基顶面下5~70CM处(路床15CM石灰土上)其长度为20cm。

3、应保证土工格栅的整体性,当采用搭接法连接时,搭接长度宜为30-90cm;采用缝接法连接时,缝接宽度应小于5cm;采用粘接法时,粘接宽度不应小于5cm,粘接强度应不低于土合成材我们的抗拉强度。

4、应在平整好的下承层上按路堤底宽全断面铺设,摊铺时应拉直平顺,紧贴下承层,不使出现扭曲、折皱、重叠。在斜坡上摊铺时,应保持一定的松紧度(可用U型钉控制)。

5、土工格栅加强肋应垂直道路行车方向铺设,端头用U型钉固定。

6、土工格栅在存放以及施工铺设过程中应尽量避免长时间的曝晒或曝露,以免性能劣化。

7、土工格栅拉伸强度≥50KN/M,屈服伸长率≤10%,2%伸长率时拉伸力≥12KN/M,5%伸长率时拉伸力≥28KN/M。

8、为保证土工合成材料的整体性,土工搭接宽度为0.2米。

9、当上下铺设两层土工格栅时,上下层接缝应错开,宽度不小于0.5米。

3.1.3 软土地基施工应注意问题及措施

1、采用桩处理软基的路段,桩体施工完毕开始路基填筑的间歇期不少于28 天。软基段路堤在填筑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填筑速率,控制标准为:一般路堤中心地面沉降速率≤1.0cm/昼夜,已成桩的桥头路堤中心地面沉降速率≤0.5cm/昼夜,坡脚水平位移速率≤0.5cm/昼夜。

2、路面铺筑应在沉降稳定后进行,采用双标准控制:即要求推算的工后沉降量小于设计容许值,同时要求连续2 个月实测地表沉降速率分别小于5mm/月,方能卸载挖路槽并开始路面铺筑。施工时应注意尽量保持原软基处理土工材料的完整性;桥台、涵洞等结构物施工完毕并达到所需强度后,应按结构物部位填筑压实要求,逐层向上填筑并压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