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避险案例1

合集下载

北大法学案例一

北大法学案例一

北大法学案例一1975年5月5日下午4时,18岁的少女郭芳站在5楼楼顶,望着楼下的人群。

自幼父母双亡的她因幼师毕业后一直未找到工作,心情郁结,要跳楼自杀。

因众人围观致使交通堵塞,路过此地的张某对楼顶的郭芳大声起哄嘲讽,催促其快跳下来。

郭芳受其刺激,脚又向前迈出了一步。

在楼下一直不断劝慰郭芳的杨海(公务员,对郭芳暗恋已久)见状大惊,遂抄起砖头将正在起哄的张某砸晕(轻伤)。

郭芳一下子清醒过来,放弃了自杀。

杨海劝说郭芳找个工作好好生活,郭芳说自己最渴望当幼师。

此时,耿某因地产开发的事情有求于杨海,被其拒绝。

事后杨海想起郭芳的愿望,又电话联系耿某,提出若地皮批准,应在小区中加建幼儿园,并愿意介绍师资。

耿某接到电话喜出望外,满口应允,表示愿意承担一切建园费用,只要介绍一个园长即可。

后在地皮审批过程中杨海为耿某提供了帮助,绿城小区于1977年1月顺利建成。

杨海让耿某联系郭芳,但不要提自己。

1977年3月,郭芳担任“明天幼儿园”的园长,设立了接送孩子的校车,雇孙某为司机。

5月7日,孙某驾驶时因闯红灯而与其他车相撞,车内两名幼童和一名老师当场死亡,孙某惊恐之余,拾起车内师生留下的财物,直接窜逃外地。

消息传来,杨海担心郭芳受到牵连,遂为其提供财物让其在警方开始调查之前,就逃离A省。

受此事影响,杨海入狱,从此与郭芳失去联系。

郭芳逃到C省后,找过几份工作均因常神思恍惚而被辞退,愈发对人生感到失望,开始在夜总会中卖淫。

1979年4月,郭芳与赵某相识。

赵某提出将自己的一间小屋无偿借给郭芳供其卖淫,条件是郭芳要随时满足其性要求。

郭芳答应。

8月12日晚,赵某酒后敲郭芳房门,郭芳不愿开门,赵某欺骗说是进屋取东西,待开门后,不顾郭芳反抗而强行与之发生关系。

事后,郭芳哭称要告发,赵某提出双方早有约定,即使郭芳去告,自己也不怕。

双方的争吵惊动了赵某的妻子余某,余某在屋外听到隐情,怒火中烧,决定伺机报复郭芳。

1979年9月初,郭芳发现自己怀孕,又惊又喜,为了孩子,决定不再卖淫,靠做钟点工勉强维生。

地震来了在学校如何紧急避险

地震来了在学校如何紧急避险

地震来了在学校如何紧急避险
地震时,最重要的是保持清醒的头脑,这样才能运用平时学到的地震知识来判断地震的大小和远近从而更好地自救和互救。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地震来了在学校如何紧急避险”,更多知识请关注。

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不要回到教室去。

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

千万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外!不要到阳台上去,必要时应在室外上课。

一是发生大地震时不要急。

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一般需要几秒到十几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

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

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二是人多先找藏身处。

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

三是远离危险区。

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

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

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

四是被埋要保存体力。

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

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

紧急避险知识

紧急避险知识

紧急避险知识《紧急避险那些事儿》嘿,咱今儿来聊聊紧急避险知识,这可真是相当重要啊!有时候,生活就像一场随时可能出现意外状况的游戏,咱得知道怎么巧妙应对,才能避免被“坑”。

先来说说什么是紧急避险。

简单说,就是遇到危险的时候,你得赶紧找个安全的办法,保护自己不受伤。

这就好像你在路上突然看到一只大野狼朝你扑过来,你肯定不能傻站着,得赶紧找棵大树躲起来或者拼命跑,对不?我记得有一次,家里突然着火了,那烟啊,简直就跟妖怪放出来的迷雾似的。

当时我脑袋嗡的一下,心想:“妈呀,这可咋办!”还好我脑子没完全懵,想起之前看过的紧急避险知识。

我赶紧找了块湿毛巾捂着嘴,弯着腰就往外冲。

真庆幸当时没乱跑,不然说不定就被烟熏晕过去了。

还有一次,我在路上走得好好的,突然天降大雨,那雨点子大得跟豌豆似的。

我这时候也顾不上形象了,看到旁边有个公交站牌,撒腿就往那跑,躲在下面避雨。

嘿,这也算是一种紧急避险嘛!其实紧急避险不只是在这些大危险的时候有用,日常生活中也能派上用场。

比如说,走路的时候不小心踩到一块香蕉皮,眼看着就要摔个狗吃屎了,这时候你就得赶紧调整身体重心,或者干脆手脚并用,像个猴子一样保持平衡,这不也是紧急避险嘛!咱可得记住,紧急避险不是胆小,而是聪明。

就像那句话说的:“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只有先保住自己的小命,才能继续在生活这场大戏里尽情表演呀!不过,紧急避险也得注意个度,不能啥都乱搞。

比如说,你为了躲避一只小老鼠,就把人家的花瓶给打碎了,这可就有点过了哈。

总之,紧急避险知识就像我们生活中的一把保护伞,平时可能不太起眼,但是关键时候能救命。

大家都要多多了解,多学几招,这样不管遇到啥情况,咱都能巧妙地应对,化险为夷。

让我们一起带着紧急避险知识的“秘密武器”,在生活的道路上勇往直前吧!。

灭火救援行动中的紧急避险与安全防范措施研究1

灭火救援行动中的紧急避险与安全防范措施研究1

灭火救援行动中的紧急避险与安全防范措施研究滅火救援行动是保护人员生命安全和控制火灾蔓延的关键环节。

在灭火过程中,紧急避险和安全防范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灭火救援行动中的紧急避险与安全防范措施,从而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

通过文献综述、实地调查和案例分析,总结了紧急避险与安全防范的重要性和相关挑战,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和改进措施,为灭火救援人员提供指导,促进灭火救援能力提升。

关键词:灭火救援;紧急避险;安全防范引言火灾是一种常见的灾害事件,对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在灭火救援行动中,消防人员需要面对各种复杂情况,包括火势迅速蔓延、烟雾弥漫等。

在这种紧急情况下,灭火救援人员必须采取紧急避险和安全防范措施,确保自身安全,并有效进行扑救行动。

紧急避险是指在灭火过程中,当情况变得危急或不可控时,消防人员需要快速撤离火场或寻找安全避难点。

这涉及逃生通道选择、避险区域规划和设备支持等方面。

安全防范是指在灭火救援过程中,采取措施保障消防人员安全。

这包括个人防护装备使用、现场安全评估和监测、预防火灾蔓延等。

然而,紧急避险和安全防范在实践中面临一些挑战。

在安全防范方面,消防人员的个人防护装备不完善、监测设备的精度和实时性有待提高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到灭火救援的安全性。

因此,研究灭火救援行动中的紧急避险与安全防范措施,对于提升灭火救援能力和保障消防人员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在文献综述、实地调查和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总结紧急避险与安全防范的重要性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措施,为灭火救援行动提供可行的指导和支持。

一、紧急避险措施(一)紧急避险的重要性和挑战紧急避险在灭火救援行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够保护消防人员的生命安全,并确保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有效扑救行动。

生命安全保障:紧急避险是为了保护消防人员的生命安全而采取的措施。

在灭火救援行动中,火势可能会迅速蔓延、烟雾弥漫等,消防人员需要快速撤离火场或寻找安全的避难点,以避免受到火灾威胁。

紧急避险的案例

紧急避险的案例

紧急避险的案例紧急避险的案例有一天,我和我的家人一起出去郊游,追求总是随时可能发生的。

当我们骑着自行车行驶在一条偏僻的乡间小路上时,突然间一只大型犬从路旁的农舍窜了出来,向我们扑来。

我和我的家人立即感到了紧张和恐惧,我们拼命地加速骑行,试图逃离这只犬的追赶。

然而,犬的速度非常快,很快就追了上来。

我看到我的妈妈已经被吓得不敢骑车了,大声尖叫着让我爸爸过来帮助她。

我爸爸停下来,试图分散犬的注意力,让我们能够躲开。

就在这时,我看到了一个空曲线的水泥壁垒,它似乎可以成为我们的避难所。

我带着我的家人迅速骑到了壁垒旁边,并把车倒扣在壁垒上,用自行车作为障碍物阻止犬的追击。

我们把自己蜷缩在壁垒后面,紧张地等待着。

不出所料,犬被我们的阻挡住了,它咆哮着试图攀越自行车,但它无法接近我们。

我们感到安全了一些,但还是留在原地不敢贸然行动。

过了一段时间,这只犬突然停下了它的攻击,转身跑开了。

我们松了一口气,感激地看着它远去的背影。

这次紧急避险过程中,我意识到应对危险的关键是冷静。

我和我的家人都经历了恐惧和紧张,但我们努力保持冷静。

我快速地找到了一个合适的避难所,并且采取了行动来保护我的家人。

最重要的是,我们保持了沉稳的态度,不乱了阵脚,最终成功地摆脱了危险。

这次经历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在面对紧急情况时,保持冷静和镇定是非常重要的。

它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思考并做出正确的决策,提高自己和他人的安全性。

因此,我认为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并学会如何应对紧急情况。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危险来临时,迅速做出正确的反应并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案例一(道德与法律)

案例一(道德与法律)

案例一(道德与法律)1、甲男与乙女是一对恋人。

一日,乙在电话中提出要和甲分手,甲说希望我们能见最后一面,道个别,乙同意了。

甲来到乙的寓所,对乙说,“希望你不要和我分手,不然我就喝下这瓶毒药!”说着拿出一瓶液体状东西。

乙认为甲是吓唬自己的,于是说,“你爱喝就喝,关我什么事。

”甲一口喝光液体,满脸痛苦倒在床上。

乙认为甲是假装的,掉头摔门而去。

甲中毒身亡。

问:如何看待乙的行为?答:乙的行为并不违反法律,但其行为应受到道德的谴责。

从犯罪主观方面看,乙没有任何伤害或杀死甲的故意和过失;从犯罪客观方面来看,甲的死亡后果是因为自己喝毒药,而这毒药并不是乙给他喝的,乙的行为对甲的死亡不构成因果关系。

另外,男女朋友间没有救助的法定义务,救助甲是乙道德上的义务;对甲的死亡乙也不能预见,因为她认为甲是吓唬自己,不是真的自杀,因此,也无救助的可能性,由此也不构成不作为犯罪。

但是乙作为甲的女友没有留心注意甲的行为应受到道德的谴责。

2、被告人林某,32岁,某煤矿局汽车司机。

1995年3月2日下午2时许,林某驾驶解放牌货车返回单位的路上,行至某村庄附近弯道处,迎面高速驶来一辆卡车。

由于路面又滑又窄,眼看就要相撞,林某急向右打方向盘,车下公鹿撞倒一茅棚,而后又撞在供销社的墙上。

尽管林某采取了紧急刹车,但是还是造成了供销社一面墙的一部分倒塌并砸坏一些商品,汽车也遭到严重损失,总计损失价值1万元,林某本人也负伤。

分析林某的行为性质。

答:林某的行为属于紧急避险。

我国《刑法》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林某为了使自己和卡车司机的人身权和自己的货车和对方的卡车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急向右打方向盘造成损害,属于紧急避险,不负刑事责任。

另外,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民事责任。

因紧急避险采取措施不当或着超出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失的,紧急避险人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4.6紧急避险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体育与健康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4.6紧急避险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体育与健康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策略,以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 教学活动设计
(1)讲授与演示: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传授紧急避险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实际操作演练: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演练,模拟紧急避险情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案例分析:教师提供紧急避险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并讨论应对策略,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应变能力。
4.6 紧急避险 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体育与健康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体育与健康
2.教学年级和班级:2023-2024学年高一(1)班
3.授课时间:2023年9月28日,星期四,上午第二节
4.教学时数:45分钟
二、教学目标
再次,在小组讨论环节,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希望通过讨论让学生对紧急避险有更深入的理解。但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在讨论中并没有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是选择沉默。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让他们能够在讨论中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最后,在课堂小结环节,我简要回顾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紧急避险的重要性和意义。但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课堂小结的内容并没有足够的重视。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在课堂小结环节更加突出重点,让学生能够对课堂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记忆。
六、教学资源拓展
教学资源拓展
1. 拓展资源:
(1)紧急避险知识手册:提供详细的紧急避险知识和技巧,包括自然灾害、意外伤害、突发疾病等情境下的应对方法。
(2)紧急避险视频教程:通过视频教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紧急避险的过程和方法,包括心肺复苏、止血急救等技能。

紧急避险经典案例

紧急避险经典案例

紧急避险经典案例在我们的生活中,突发事件时常发生,有些情况下我们需要迅速做出决策并采取行动以确保自身安全。

紧急避险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它可以帮助我们在危险情况下保护自己和他人。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经典的紧急避险案例,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紧急避险的技巧。

案例一,地震逃生。

在地震发生时,建筑物内外都存在着很大的危险。

如果你在室内,应立即躲到桌子下或者其他坚固结构旁边,保护头部和颈部。

如果你在室外,应尽量远离建筑物、电线杆和其他可能坍塌的物体。

在地震停止后,要小心观察周围环境,确保没有明显的危险后再行动。

案例二,火灾逃生。

火灾是一种极其危险的情况,因此在发生火灾时一定要保持冷静。

首先,立即躲到最近的安全出口处。

如果门把手冷,表明门背后可能有火灾,这时应该寻找其他逃生通道。

在逃生过程中,应尽量贴近地面行进,避免吸入过多的烟雾。

如果你的衣物着火了,应该迅速躺倒滚动,尽量扑灭火焰。

逃生时要尽量避免乘坐电梯,因为电梯在火灾中很可能会失去作用。

案例三,溺水逃生。

当你不慎落水时,要尽量保持镇静,不要大声呼救,以免浪费体力。

首先,要尽快脱掉身上的重物,以减轻自身负担。

然后,尽量保持头部在水面上,保持呼吸通畅。

如果有救生员或者救援设备靠近你,应该尽量向他们游去。

如果你附近有浮木或者其他漂浮物,可以抓住它们以保持浮力。

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要尽量保持体温,避免受凉。

总而言之,紧急避险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掌握。

在面对突发情况时,冷静、果断的应对可以帮助我们最大程度地保护自己和他人。

希望大家能够从这些经典案例中学到有用的知识,为自己的安全保驾护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紧急避险案例1
孙某驾驶满载乘客的公共汽车以25公里的时速由东向西行驶,当行到某大街时,迎面开来一辆高速行驶的失控的汽车,孙某为避免与失控汽车相撞,急忙向右打舵,将车开到人行道上造成撞伤一人的后果。

孙某的行为是否应负刑事责任?
评析:孙某的这种行为在刑法上称为紧急避险。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1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的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由于紧急避险是在特定的条件下实施的行为,因此,这一行为必须同时具备四个条件:(1)必须有威胁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的现实危险;(2)危险期威胁必须是当时实际存在的,而不是出于假想和推测或者是已经过去了的;(3)必须是在没有其他方法右以避免时,即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能实行;(4)紧急避险不能超过必须的限度而造成不应有的损害。

这四个条件缺一不可,否则就不能认为是紧急避险。

孙某的行为是在两车即将相撞,车毁人亡的危险已直接威胁到孙某及满车乘客的危急关头,又没有其它更好的选择来避
免这一危险的情况下实施的。

这是在法律所保护的两个利益必须牺牲其中一个的情况下发生的,两个合法利益不能两全,孙某用牺牲一个较轻的合法利益的办法,保全了国家财产和全体乘客的生命安全这个较大的合法利益。

这种行为是符合紧急避险的要求,对社会是有利的,因而不具有社会危害性。

故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孙某的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但对被撞伤者,有关单位应妥善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