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质量守恒定律及应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优秀教学案例《质量守恒定律》

4.实践性与理论性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质量守恒定律。通过化学实验和观察生活中的质量守恒现象,学生能够亲自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实证意识。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和意义,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掌握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相关计算。
3.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能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究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规律。
2.分享成果: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讨论。
3.问题解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共同探讨并解答问题,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四)总结归纳
1.归纳质量守恒定律的关键点:总结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原理和应用,让学生清晰地掌握这一概念。
2.强调质量守恒定律的重要性:强调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学习和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这一定律的重视。
4.学会关爱环境,提高环保意识,认识到化学物质对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
1.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和意义
2.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规律
3.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4.生活实例中的质量守恒现象
四、教学策略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2.利用实验、观察、分析等方法,让学生亲身参与,提高实践能力。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复习微专题3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微专题3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角度1】化学式和化学计量数的推断推断化学方程式中未知的化学式,主要依据质量守恒定律中原子守恒。
例如:X+6O24CO2+SO2+2H2O元素种类 C H O S反应物中原子个数0 0 12 0生成物中原子个数 4 4 12 1差值 4 4 0 1X的化学式C4H4S【强化训练】1.(2023·铁岭中考)侯德榜发明的侯氏制碱法为我国化学工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其主要反应为X+NH3+H2O+CO2===NaHCO3+NH4Cl,其中X的化学式是(A)A.NaClB.NaNO3C.NaClO D.Na2O22.某火箭发射时两种推进剂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8N2+2N2O4x N2↑+2CO2↑+4H2O,x的数值为 (C)A.1B.2C.3D.4【角度2】物质组成的推断推断物质的组成,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常用的两种解题方法:(1)根据反应物中存在的元素,定性的判断生成物中存在的元素。
(2)根据生成物中所含有的元素的质量,定量的判断反应物中所含元素的种类。
【强化训练】3.举重运动员举重前常用白色的“镁粉”搓手,它质轻、吸水性好,可作防滑剂。
“镁粉”的有效成分是碱式碳酸镁[Mg5(OH)2(CO3)4],其在加热条件下会发生分解,不可能得到的生成物是(C)A.CO2B.MgO C.MgCl2D.O24.3 g某物质完全燃烧后生成4.4 g二氧化碳和1.8 g水。
则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C)A.无法计算出该物质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B.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C.该物质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2D.3 g该物质含碳元素的质量为1.6 g【角度3】微观反应示意图1.先对应表示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若小球代表的原子已知,则可以根据反应示意图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若小球代表的原子未知,则根据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进行配平。
2.根据书写的化学方程式判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比或分子个数比、判断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判断物质的分类等。
九年级上册化学质量守恒定律

九年级上册化学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1)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不变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2)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二、化学方程式1、遵循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②遵守质量守恒定律2、书写:(注意:一写、二配、三标、四等)3、含义:以2H2+O2点燃2H2O为例
①宏观意义: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②微观意义: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或原子)个数比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化合生成2个水分子(对气体而言,分子个数比等于体积之比)③各物质间质量比(系数×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化合生成36份质量的水
4、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①哪些物质参加反应(反应物);②通过什么条件反应:③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④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⑤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等等。
5、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5.1《质量守恒定律》知识总结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1】质量守恒定律1、涵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的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2、适用范围: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与质量守恒定律无关)。
3、守恒实质:化学反应前后,各种原子种类、数目、质量都不改变。
4、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变与不变。
①不改变:从宏观来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不变以及元素种类不变。
从微观来看有三不变,即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②改变:从宏观来看物质种类一定改变从微观来看分子种类一定改变③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5、应用:①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推断物质的组成②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③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有关计算④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守恒对象是物质质量6、注意:①质量守恒,不是体积守恒。
②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并不是反应物的任意质量之和,未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不能计算在内。
【知识点2】化学方程式1、涵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2、写方程式应遵循的原则:①客观事实原则: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不能随意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
②质量守恒定律:遵守质量守恒定律,选择适当的计量数使反应物、生成物各原子数相同。
3、书写步骤:(1)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2)配平方程式,方法有:①观察法②最小公倍数法③奇数配偶数法④待定系数法⑤假定计量数“1”法⑥原子守恒法(3)注明反应条件,加热用“△”(点燃、高温都不能用“△”符号取代)。
(4)标出生成物状态。
若反应物中无气体,生成物中有气体,在其化学式后面标上“↑”;若反应物无固体,生成物有固体,在其化学式后面标上“↓”。
4、表示的意义:从质的方面: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从量的方面,在宏观角度能表明反应物、生成物间的质量比;在微观角度表明反应物、生成物间粒子数之比。
5、读法:可以从质的角度、量的角度、粒子的角度来读化学方程式。
【知识点3】书写化学方程式常见错误1、错写物质的化学式2、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化学方程式3、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或所配的计量数没有约成最简整数比)4、错标或遗漏气体生成物(↑)或沉淀物(↓)的有关符号5、错写或漏写反应条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3.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读法;4.学会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重难点分析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应用【知识梳理】知识点一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变化P+O2P2O5 Fe+CuSO4-→ Cu+FeSO4【实验1】质量守恒定律——白磷的燃烧【实验2】质量守恒定律——硫酸铜与铁反应1.定律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解释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如1 g水加热后变成1g水蒸气,该变化前后虽然质量不变,但不能说这一变化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同步训练】1.下列变化可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解释的是()A.10 g水变成10 g冰B.物质升华时要吸收热量C.9 g水完全电解成1 g氢气和8 g氧气D.5 g糖放入25 g水得到30 g糖水2.下列说法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m g水受热变为m g的水蒸气B.62 g磷和80 g的氧反应生成142 g五氧化二磷C.20 g食盐溶于80 g水得到100 g的食盐水D.拧开盛酒精的瓶盖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小3.在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的探究活动中,陆红同学在玻璃管上端没有系小气球,下列叙述错点燃误的是()A.部分五氧化二磷扩散到空气中B.天平不平衡C.此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D.锥形瓶的瓶塞会被冲出来②质量守恒定律研究的仅是指“质量”,不能任意扩展到其它物理量,如体积或分子个数的守恒等【同步训练】1.下列叙述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水结成冰前后,质量保持不变B.50 mL水和50 mL乙醇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 mLC.在100 g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30 g过氧化氢和70 g水D.1.2 g碳与3.2 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4.4 g二氧化碳2.判断下列语句的正误(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 L氢气和1 L氧气反应生成2 L水()(2)10 g食盐溶解在100 g水中,形成110 g食盐水,遵循质量守恒定律()(3)每2体积的CO和1体积的O2发生反应时只能生成2体积的CO2,其体积在反应前后并不相等。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知识点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五单元知识点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注意:(1)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2)没有参加反应的和不是生成的物质不能计入质量总和。
2、质量守恒的原因: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
3、设计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没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则可在敞口容器中进行;4、化学反应前后一定改变的有:物质的种类、分子的种类。
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改变的有: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原子的质量、元素的种类、元素的质量、物质的质量和。
化学反应前后可能改变的有:分子的数目、元素的化合价。
◆练习:2.3克某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4.4克二氧化碳和2.7克水,则该物质的组成中一定含有元素。
二、化学方程式1、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质的意义:表示反应物、反应条件、生成物。
■量的意义:表示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和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比。
■微观意义:表示各反应物及各生成物之间的微粒个数比。
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以C + O2 CO2为例。
■种类读法: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
■质量读法: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个数读法:每1个碳原子和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
课题2 如何正确的书写化学方程式一、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原则:(1)要遵守客观事实;(2)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二、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一写二配三注四改。
一写:写出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反应物之间或生成物之间连“+”,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连“==”。
二配:配平,使每种原子在等号两方的个数相等。
三注:注明条件、气体符号“↑”、和沉淀符号“↓”。
◆配平方法1: 定1法三、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的标准:1、看化学式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客观事实2、看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人教版九年级上化学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优秀教学案例

1.情景创设贴近生活: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质量守恒定律,使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这种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知识。
2.问题导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本节课以问题为导向,设计了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究质量守恒定律。这种方式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同时,我将德育教育融入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使其在成长过程中全面发展。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质量守恒定律,让学生感受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设计有趣的实验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的思考。
2.通过示例和实验现象,向学生解释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方法。
3.引导学生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使其对这一定律有全面的认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看法。
2.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等方法,探讨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和实验现象,掌握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实质。
2.能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了解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认识其局限性。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数据分析等方法,让学生体验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现象。
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 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通过化学反应前后宏观的质量守恒认知,实现从整个体系到具体反应的思维转换;通过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微观解释,实现从客观物质质量到微观原子质量的思维转换;通过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分析,实现从质量总和到质量比例的思维转换;通过元素守恒的本质认知,实现从物质改变到元素不变的思维转换。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化学规律,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它的应用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
本课题的内容在初中化学里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分子和原子的基础知识,对化学反应中物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本课题的教学将引领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开始从“质”到“量”的过渡,也为之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的教学构建了理论铺垫,所以本课时的内容不仅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学情分析学生学习了一些化学反应的知识,对化学反应有了初步的认识,为开展实验探究奠定了知识基础;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为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奠定了操作基础。
元素、原子、分子、化学式、化合价是学习化学方程式的基础,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是学习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础。
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初步学会控制条件进行定量实验研究,能对实验证据进行分析推理,得出合理的结论。
2.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3.能从微观的角度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
4.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实验事实或生活现象。
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化学反应实质与质量守恒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使学生了解研究化学问题的基本思路。
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能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并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现象和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燃
镁+氧气
氧化镁
点燃
Mg + O 2
MgO
天平平衡情况: 天平指针向左倾斜(变重)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注意
? 1、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反应 ? 2、质量守恒定律强调的是质量守恒,
不包括体积等其它方面的守恒
? 3、参加反应的物质不包括未反应的物 质和催化剂
质完全反应,则生成 C物质的质量为 ( B )
A、 8克 B、18克
C、10克 D、无法确定
5、将27.5克高锰酸钾粉末加热,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
物质的质量为 17.9克,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 A )
A、9.6克 B、12.6克 C、6.6克 D、14.9克
△
2KMnO 4 = 2K 2MnO 4+MnO 2+O 2↑
? 4、不能忽略参加反应和反应生成的气 体质量,此类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化学反应实质是什么? 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的物
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试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 释质量守恒的原因。
水分子
H
O
H
H
O
H
2H2O
H
H
O
H
H
O
通电
===
氢分子
HH HH
氧分子
O O
2H2 + O2
思考:反应中原子种类、原子数
别漏了 我
27.5g
=
17.9g +氧气的质量
目、原子质量有什么变化?
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变、不变、可能改变:
元素种类不变;Βιβλιοθήκη 元素质量不变;宏观
六不变
物质总质量不变; 原子种类不变;
原子数目不变; 原子质量不变;
微观
物质的种类改变;
两改变
分子的种类改变;
一个可能改变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
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常见现象
1、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D ) A、蜡烛燃烧时慢慢变短 B、白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质量不变 C、铁钉生锈后质量增加 D、水结冰质量不变 2、请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能否点石成金?
将稀盐 酸倒入 烧杯中
实验现象:固体粉末溶解,有大量的气泡产生;
反应原理:
碳酸钠+盐酸
氯化钠+二氧化碳+水
Na2CO3+HCl
NaCl+CO2+H2O
天平平衡情况: 天平指针向右倾斜(变轻)
镁条燃烧前后 质量总和的测定
实验现象: 发出耀眼的白光 、放出大量的热,生成 白色固体, 同
时还有白烟产生
反应原理: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石头中没有金元素,所以不能点石成金。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推知,铁丝在氧气中燃
烧后,生成物的质量
( C)
A一定等于铁丝的质量 B一定小于铁丝的质量
C一定大于铁丝的质量 D无法确定质量大小
4、在化学反应 A +B = C 中,10克A物质恰好与 8克B物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反应 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
白磷燃烧前后 质量总和的测定
实验前
实验中
实验后
现象: 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热
气球先鼓起后瘪掉 ,天平仍保持平衡。
= 结论:反应物质量总和 生成物质量总和 m(P)+ m(O2)= m(P2O5)
铁与硫酸铜反应前后 质量总和的测定
总和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注意
? 1、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反应 ? 2、质量守恒定律强调的是质量守恒,
不包括体积等其它方面的守恒 ? 3、参加反应的物质不包括未反应的物
质和催化剂
盐酸与碳酸钠反应前后 质量总和的测定
现象:铁溶钉液表由面蓝有色红变色成固浅体绿物色。质析天出平,平衡
反应原理: 铁 +硫酸铜
铜+硫酸亚铁
结论F:e +反C应uS物O质4 量总和=C生u 成+ F物eS质O量4 总和
m(Fe)+ m(CuSO4) = m(FeSO4) + m(Cu)
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 的各物质的
质量总和
生成的各物 质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