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剖宫产手术腹壁切口愈合不良132例的临床分析

剖宫产手术腹壁切口愈合不良132例的临床分析

术者 , 难产和胎儿窘 迫手术 切 口愈合不 良比例最 高。这可 能与
产程 中多次 经肛 门、 阴道 检查 , 增加 细菌感染 机会 , 另产妇 体力
度 : 口周 围红、 、 切 肿 疼痛 , 围小于 5c 切 口有不 新鲜 黄色分 范 m, 泌物渗 出, 或部分 伤 口裂开达脂 肪层 。重度 : 口周 围红 、 疼 切 肿、 痛 , 围大 于 5c 切 口有较多分泌物渗出 , 口裂开达筋膜层 。 范 m, 创
水肿 ; 合并糖尿病 、 低蛋 白血症 、 贫血等产 妇体质较 差 ; 另外 产程 延长 、 羊水浑浊、 胎膜早破 ; 产时产后大 出血及手术 时间较长 等 , 都可成 为术后切 口愈 合不 良的 因素。就感 染切 口而言 , 急症 剖
宫产切 口感染率高于 选择性 剖宫 产手术 者 J 我 院感 染切 口情 , 况也符合此情况 , 进入产 程手 术 的腹 壁切 口感染 率 高于择 期手
2 .切 口愈合不 良标 准及分级 : 口愈合标准 按黄家 驷主编 切 《 外科学》 4版 , 口愈合分级 , 丙级 愈合 者为愈合不 良, 第 切 乙、 即
术后 3~ 7d内切 口缝线 周围红 、 、 肿 疼痛 , 有黄 色液体或 淡红色 血 水甚至脓液渗 出, 或有部分或全部切 口裂开为切 口愈合不 良。 分级 : 轻度 : 口周 围红 、 、 痛 , 口有分 泌物渗 出。中 切 肿 疼 切
22 90例 , 中腹壁切 口愈合不 良 12例 , 其 3 发生率 38 %。患者年 .5
龄最大 3 8岁 , 小 2 最 1岁 , 均 年 龄 (6 3 2 6 ) ; 均 妊 娠 平 2 .8± .2 岁 平
周数 (8 2 2 5 ) ; 3 .04 . 2 周 平均 住院天 数 (0 2 2 4 ) ; 除原 - 1. 64 .8 d 切 - 腹壁瘢痕切 口手术 6例 。

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10例临床诊治分析

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10例临床诊治分析

【 关键词 】 剖宫产 ;切 口愈合不 良;易798 2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0 — 57 (01 l 06 — 2 07 81 2 1)O 一 11 0
表 1 1 0例 剖 宫产 后切 口愈 合 不 良患 者 出院 情 况
将 我 院 20 0 6年 1月 ~ 08年 l 20 2月 出现 的 1 剖 宫 产 0例
术后切 口愈合不 良患者的资料做一分析 。
1 资料 与 方 法
1 1 一般资料 .
我院 2 0 0 6年 1 ~ 0 8年 1 月 20 2月行 剖宫产手术 1 0例患
者 ,年龄 2 3 3~ 5岁 ,平均 2 . 。其 中 6例初产妇 ,4例 6 8岁
3 2 子 宫切 口的选 择 .
12 1 切 口感染一 般术后 3天后 仍 然发 热 3 . 3 . ℃ , .. 7 8— 9 5 且持续不退 ,切 口疼痛 明显 ,切 口红 肿 ,皮 温升 高 ,部分 切 口挤压后可流 出大量黄 色脓性 分泌 物。血常 规 白细胞数 明显增加 ,细菌培养呈阳性。 12 2 脂 肪液 化无 明显 发热 ,切 口疼痛不 明显 ,切 口无红 .. 肿 ,皮温正常。 白细胞 正 常,挤 压后 切 口可流 出淡黄 色或 淡红色 水样 物 ,血常 规 白细胞 数 明显 增 加 ,细菌 培 养 呈
原 昕
葫芦 岛 15 0 20 1 辽宁省葫芦岛市中心医院 ,辽宁
【 摘
要 】 目的:研讨导致剖宫产术后切 口愈合不 良的相关易感因素 ,以达 到降低术后切 口愈合不 良 目的。方法 :网顾 性分析我 院
20 06年 1月 ~20 08年 l 出现 的 1 2月 0例剖宫产术后切 口愈合不 良患者的相关易感因素。结果 :1 0例患者 中,切 口裂开者 0例 ,脂肪液化者 4例 ,切 口感染者 6例 。经抗生素消炎 、多次换药及纠正相应内科合并症等对症处理 后,均于术后 l O~3 0d愈合 出院。结论 :多种原 因造 成剖宫产术后切 口愈合不 良,应积极处理孕前期 、孕期及围术期的各个环 节,减少术后切 口感染可能性。

剖宫产术后21例腹壁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分析

剖宫产术后21例腹壁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分析

剖宫产术后21例腹壁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分析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的预防与治疗方法,以减少剖宫产术后并发症。

方法:加强正规的产前检查,及时治疗并发症,改变术前备皮的方法,术中仔细操作,术后及早发现问题、及早处理。

结果: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感染因素占76.19%,其中试产后再行剖宫产腹壁切口愈合不良占感染因素的50%;非感染因素占23.81%。

经恰当处理后平均15 d再次愈合。

结论:减少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并发症。

标签:剖宫产;腹壁切口;处理方法随着社会因素及剖宫产手术技术的提高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剖宫产娩出胎儿的方法更为普遍及更被广大孕妇接受,然而随着剖宫产率的升高,相关并发症也成为产科关注的重点,尤其是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主要有切口脂肪液化、切口裂开、切口感染等,其对产妇、家属的精神、躯体、工作、家庭及经济造成程度不同的损害,严重的甚至影响生命,同时增加了医生的压力,降低了病床周转率。

现将本院2008年10月~2010年9月的21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患者从原因及处理方法上分析如下,旨在为临床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切口愈合不良及指导愈合不良切口的处理提供更好的方法。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于本院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较高的阶段的2008年10月~2010年9月住院分娩,以剖宫产结束分娩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的21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除1例为孕30周,中央型前置胎盘外,余均为孕足月。

21例中愈合不良的横切口8例,纵切口13例。

1.2诊断标准依据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规定,乙、丙级为愈合不良。

乙级:切口局部红肿、硬结、血肿、渗液;丙级:切口化脓。

1.3 治疗方法剖宫产术后24 h内常规换药观察切口情况,并挤压切口看有无渗液,对于切口有红肿、硬结的给予微波或日光灯理疗,每次20 min,每天2次,并局部肌注庆大霉素及α-糜蛋白酶;切口有少量淡黄色或淡红色渗液者给予切口挤压,并加压砂袋,渗液较多且缝线明显漂浮的拆线后止血钳探查,若范围较大给予扩开皮肤,3%的过氧化氢溶液冲洗切口,并给予10%的盐水纱布填塞,按渗出情况换药,对于脂肪层较厚经换药,渗液少,且切口新鲜的腹部纵切口患者给予二次缝合,二次缝合术后9 d拆线,大多数切口经换药,渗液量减少后蝶形胶布拉拢切口,隔2~3 d再换药,待其愈合,平均约15 d,若患者无体温升高或其他感染症状,不再延长抗生素的使用时间;对于切口组织缺损的用湿润烧伤膏或食用白沙糖填塞促进切口肉芽组织增生。

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106例分析

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106例分析
> 2 4小 时; 1 3例行 急诊剖 宫产 , 羊水 均有 不 同程度 的胎粪 污 染 , 8例手 术 时 间 >1 小 时。②易感 高危 相关 因素 6 8例 , 其 中 体型肥胖 3 6例 , 瘢痕 切 口3 0例 , 贫血 5 0
例。
道内寄生大量致病菌和非致病菌 , 但妇 女
理。
出细菌生长 , 考虑 为肥胖 、 术 中使用 高频
电刀不当 、 缝合技术等所致皮下脂肪组织 血运差 、 脂肪液化所致切 口愈合不 良。
诸 多影 响剖宫产 术后切 口愈合 不 良相关
因 素 中 居 首 位 。 一 般 认 为 , 孕 妇 分娩
前体重指数 ≥3 0 k g , ' m 为肥胖 , 如孕前及 孕期过度 营养摄人对术后切 口愈合 不利 , 可能 因为肥胖者单位组织供血少 , 影响操
过密可影 响组织 血运 , 导致 组织 缺血 、 坏 死及缝线异 物反应 ; 术 前贫 m 、 低 蛋 白 缸
处理 : 剖 宫 产 术后 腹 部 切 口出现 红
资 料 与 方 法
肿、 硬结 , 可给予庆 大霉 素 +利 多卡 因局
2 0 0 2~2 0 1 1 年 收治剖宫 产术后发 生 腹部切 口愈 合不 良患者 1 0 6例 , 其中8 6
0 4. 11 1
不 良。① 乙 级 : 切 口局 部红 肿 , 硬结, 血


肿, 渗液 ; ②丙级 : 切 口化脓 。
结 果
感染相关 因素 : 剖宫产术后腹部 切 口
感 染 的 主 要 原 因有 破 膜 时 间 过 长 , 产 程 较

要 目的 : 探 讨 剖 宫 产 术后 腹部 切 口
阴道 有 自净作 用 , 羊水胎粪 中含有抗菌 物

切口愈合不良

切口愈合不良

一、病例特点1、患者张蕾,女,27岁,因剖宫产术后15天,发现切口渗液5天于2018年10月18日07时29分入院。

2、患者因社会因素于2018年10月03日在本院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术中于10时51分取出一男性活婴,体重3700克,阿氏评分9分,胎盘胎膜娩出完整,手术顺利,术中术后出血少,术后予预防感染,促进子宫收缩治疗(住院号276696)。

术后8天予以产线,见切口红,无明显肿痛渗液,5天前出现切口中下段渗液,未求进一步治疗返院就诊,拟“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收入住院。

病程中无发热、无明显切口疼痛,精神、饮食、睡眠可,大小便正常。

3、既往体健。

4、体格检查:T:36.4℃,P:102次/分,R:20次/分,BP:104/72mmHg,神清,胸廓外形正常,呼吸运动正常,叩诊呈清音,肺界正常,听诊呼吸音正常,无啰音。

心尖搏动正常,听诊心律规则,102次/分,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腹软,腹部可见一长约10cm的手术切口,无明显红肿、压痛,切口中下1/3处可见少量渗液,挤压后增多,量中,呈浅黄色,无臭,下腹无压痛。

无反跳痛,麦氏点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双肾区无叩击痛,肠鸣音正常。

专科情况:外阴已婚未产式,阴道畅,少量咖啡色分泌物,无异味,子宫及双侧附件未探查。

5、辅助检查:2018-10-18血常规:白细胞数目9.80×109/L、红细胞数目4.49×1012/L、血红蛋白浓度133g/L、红细胞压积40.60%、血小板数目234×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9.0%、淋巴细胞百分比17.2%。

二、拟诊讨论初步诊断:腹部切口脂肪液化诊断依据:1、因剖宫产术后15天,发现切口渗液5天入院。

2、查体:腹软,腹部可见一长约10cm的手术切口,无明显红肿、压痛,切口中下1/3处可见少量渗液,挤压后增多,量中,呈浅黄色,无臭,下腹无压痛。

无反跳痛,麦氏点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双肾区无叩击痛,肠鸣音正常。

66例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临床分析与治疗体会

66例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临床分析与治疗体会

66例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临床分析与治疗体会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诱发因素及有效治疗措施。

方法:对我院妇产科近几年收治的66例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66例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患者中,28例脂肪液化,21例切口感染,17例切口裂开。

采取抗感染、脂肪液化、纠正合并症等针对性治疗措施后,8~44天均痊愈出院。

结论: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诱发因素较多,需要高度重视孕期保健和围术期各个细节,从而降低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情况。

标签: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临床分析;治疗剖宫产是妇产科临床常用的安全性较高的难产处理方式。

随着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受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最近几年来剖宫产率日益增长的趋势尤为明显,由于剖宫产引起的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情况也屡见不鲜。

如果临床处理不当,将会导致患者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心理压力。

本文通过回顾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66例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产妇的临床资料,基于患者临床症状给予针对性的治疗,并总结分析了引起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研究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66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产妇年龄分别为20~34岁,平均年龄为(27.4±6.4)岁,孕周为37周~42周,平均孕周为(38.4±2.1)周;其中17例产妇孕次在2次以上,另49例均为孕次在2次以下的产妇;其中30例为经产妇,36例为初产妇;经产妇及家属的同意,所有产妇均行剖宫产术。

1.2 临床表现1.2.1 切口感染手术三天后产妇体温达到37.8℃~39.5℃,发热症状未减轻,切口疼痛不已,切口红肿,皮肤炙热,按压切口会流出大量黄色黏稠的分泌物。

血常规白细胞数量较多,细菌培养为阳性。

1.2.2 脂肪液化发热不明显,切口疼痛轻微,切口无红肿现象,皮肤温度正常。

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例临床诊治分析

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例临床诊治分析

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例临床诊治分析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例临床诊治分析剖宫产手术是一种在临床上广泛使用的方法,主要应用于高风险的孕产妇以及紧急情况下需要快速行动的情况。

然而,该手术并不是完全没有风险的,其中一个常见的风险是手术切口愈合不良。

本文将探讨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一例临床病例,分析多种可能的原因,并提供一些有效的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措施。

病例描述:本例病人女性,28岁,第一胎足月剖宫产,术后出现切口疼痛、渗液、发红、发热等症状,体温达到39℃。

患者初次就诊时报告了自己的切口感染,并接受了抗生素治疗,但治疗并没有得到良好的效果。

5天后,患者再次就诊,此时,切口伤口的外观像溃疡一样,处于明显的坏死状态,伴有大量的渗血以及异味。

医生迅速安排了该患者的手术治疗,进行了水平切口探查并切掉了坏死组织。

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并在随访期间得到了良好的恢复。

原因分析: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有多种可能的原因。

一方面,过度活动会引起手术切口处的张力,这会使切口处的伤口处于过度拉伸的状态,从而导致伤口切口疼痛和愈合缓慢。

另一方面,细菌感染也是切口愈合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

细菌通过破坏伤口处的免疫防御系统侵入伤口,这会导致发炎和感染。

此外,胎儿的体型也可能造成切口过度拉伸,伤口面积过大,长期的低血糖状态也会对切口愈合产生不良的影响。

治疗措施: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

对于不重度愈合不良的患者,外科医生通常会选择非手术治疗方法,如局部创口护理、持续性按压、伤口愈合药物治疗和细菌感染的抗生素治疗等。

而对于重度愈合不良的患者,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包括切除坏死的组织、清创和缝合伤口等方法。

预防措施: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是可以预防的。

首先,在手术前,应该对孕妇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估和预防管理,保证孕妇的营养充足。

其次,在手术中,对手术技术和手术仪器全面评估,提高手术安全。

此外,在手术后,患者应避免过度活动,防止伤口处的角质碾磨和过度拉伸,并在恰当的时间内进行伤口恢复性的锻炼和按摩。

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15例临床分析

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15例临床分析
0 . 0 5 ),具有 可 比 性。 1 . 2方法
注 : 与 对 照 组 比 较 ,书 P< 0 . 0 5
3讨

近年来 ,由于各种原 因造成的剖宫产 率呈持续性 的增 高趋势 ,由 此不可避免地造成 其术后的各种 并发症的升高 ,其 中切 口愈合不 良是 其主要 的术 后并发症 ] ,其发生率 约为2 . 2 %~2 . 3 % 】 。主 要包括切 口 脂肪液化 、切 口 感 染 、切 E l 裂开 、切 口血肿及切 口疝等 。其 中切 口感 染主要表现为 切 口周 围红肿 热疼 ,偶有浆液性 或脓液渗 出,严 重时可 发生切 口裂开 ,继 发出血 、败 血症甚至 危及患者 的生命安 全 】 ,从而
孕周显著长于对照组 ( P<0 . 0 5 ),产后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 ( P
<0 . O 1 ),孕妇 的产褥感染和新生儿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 照组,均有P <0 . 0 5 。由此可见 ,在 前置胎盘孕妇 中实行期 待疗法可行性 较高 ,安 全可靠 ,具备临床推广意义。 参 考 文献 [ 1 ] 黄殷 涛, 邱 茂 良, 周宁 1 0 6 例 前置 胎盘 孕妇 的病 因及 危害 分析、 诊 断及 处理 [ J ] . 四) I I J L 科临床杂 志, 2 0 1 0 , 5 ( 4 ) : 2 3 6 — 2 3 3 . [ 2 】 赵淑 兰, 唐耀 华 , 王 启琴. 前 置 胎盘孕 妇 的期待 疗 法及 监 护 [ J ] . 中
表l 两 组各项 观察指 标 比较 ( n%)

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近年来的剖宫产率呈持续性
的增高趋 势 。而 由此导致 的剖 宫产术后 切 口愈合 不 良现象 也逐渐增 多 ] 。如果 处理不 当 ,可给 患者造成严 重的经济 损失和精神 负担 。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剖腹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案例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影响切口愈合的因素,继而为临床医疗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2月——2012年10月11例剖宫产手术后出现切口愈合不良现象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分析影响切口愈合的危险因素。

结果 11例患者中,6例-切口感染,5例-脂肪液化,0例-切口裂开。

患者经纠正合并症、换药及抗感染等处理后,伤口于(7-30)d内愈合。

结论剖宫产术后切口的愈合情况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我们针对切口愈合不良的易感因素,处理围手术期及孕期的各方面因素,对预防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23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310-01
切口愈合不良是剖宫产术后常见的并发症[1]。

近年来,剖宫产率大幅增加[2]。

随之,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概率也呈上升态势。

术后,出现切口愈合不良可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加重患者痛苦,甚至危及生命。

所以,分析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相关因素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研究11例剖宫产手术后出现切口愈合不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切口愈合的相关因素。

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例切口愈合不良患者中,7例-初产妇,4例-
经产妇;年龄在22-36岁,平均年龄为27.5岁;5例采用纵切口,6例采用横切口;3例患者为二次剖宫产,切口均采用纵切;肥胖患者7例,贫血4例,合并糖尿病4例,合并高血压6例;6例-
切口感染,5例-脂肪液化,0例-切口裂开。

1.2 患者的临床表现
1.2.1 患者切口感染患者白细胞增加,发热(37.9-39.6℃),切口出现红肿、疼痛、皮温升高,且挤压切口部位有黄色脓性分泌物流出。

细菌培养结果为阳性。

1.2.2 脂肪液化患者白细胞正常,未出现明显发热,切口稍有疼痛,但红肿不明显,皮温正常,挤压切口部位有淡红色或者淡黄色水样物质流出。

细菌培养结果为阳性。

1.3 相关治疗
1.3.1 针对切口感染的相关治疗以患者药敏试验结果为依据,选择适合的抗生素,静脉滴注,拆除皮下及表皮的缝合线,先用双氧水及生理盐水擦拭冲洗;再用甲硝唑湿敷;应用橡皮条进行引流,每日1-2次。

1.3.2 针对切口脂肪液化的相关治疗拆除有较多渗出部位的皮下及表皮缝合线,挤压切口以利于分泌物流出;先用生理盐水擦拭冲洗,再用浸有高渗糖水的纱布湿敷;应用橡皮条进行引流,每日1-2次。

此外,所用患者均采用局部红外线照射,每日二次,每次30min。

等到分泌物显著减少后,再进行二次缝合,缝合后用橡皮条进行引
流(2-3d后可拔除)。

2 结果
经过治疗,11例患者伤口于(7-30)d内愈合出院,见表1。

3 讨论
剖宫产,它是产科较为常见的手术。

其切口愈合的过程为渗出、细胞增殖及组织在形成[3]。

现今,随着剖宫产手术技术的不断成熟,技能的不断提高及抗生素的应用,临床上多数患者切口愈合良好,但是由于多种原因,也有少数患者术后出现切口愈合不佳的现象。

3.1 产妇自身状况产妇妊娠期可出现糖尿病、肥胖、贫血及高血压等并发症。

这些并发症均可增加手术切口感染的概率[4]。

其中,贫血及糖尿病可以减低患者的免疫能力,正常菌群失去机体免疫系统的抑制转变为致病菌,从而影响切口局部的代谢及血液循环,增加感染几率。

此外糖尿病及肥胖可增大巨大儿出生率,增加剖宫产概率,故而,孕妇于分娩前控制体重,积极治疗并发症,对临床预防切口感染有积极作用。

3.2 子宫切口部位
3.2.1 子宫切口过低此类多为阴道试产失败后,采用剖宫产手术的患者。

阴道试产导致子宫下段过度拉伸,子宫切口过低,宫颈处平滑肌少,结缔组织多,血供少再加上胎头长时间压迫,导致局部血供不良,愈合能力减低。

3.2.2 子宫切口过高此类多为胎位不正患者。

子宫下段切口偏
高,子宫体的肌组织和切口附近肌层厚度相差过大,易导致缝合过程中对合不良,不利于切口愈合。

3.3 感染性因素
3.3.1 产妇宫颈及阴道内有大量菌群,产妇在进行试产过程中,进行多次阴道检查及肛查,破坏机体防御机制,使肠道及外生殖道细菌扩布,进入切口处,增大感染几率。

3.3.2 胎膜早破时,下生殖道的细菌进入羊膜腔及宫腔内,细菌在剖宫产娩出胎儿的过程中进入腹部切口,成为致病菌。

3.3.3 手术创面增加及时间延长均可减低局部组织抵抗力,术中电凝及钳夹等器械因素及热效应,容易诱发脂肪层的氧化及分解,引发液化或无菌性炎症,增加感染几率。

综上,多种因素均可引发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针对上述因素,我们应处理好围术期及孕期的各方面因素(如营养健康教育,预防高血压、肥胖、贫血及糖尿病等)。

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避免不必要的阴道试产及盲目剖宫产,减少阴道检测及肛查次数。

术前给予抗生素,术中注重无菌原则,合理选择手术切口,缩减手术时间,对预防切口感染均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谢爱群.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患者高危因素分析及护理[j].现代医院,2012,12(1):68-69.
[2] 原昕.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10例临床诊治分析[j].临床研究,2011,1(2):161-162.
[3] 李竹君.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12例临床诊治分析[j].医学论坛,2009,6(18):155-156.
[4] 陈怡欢,吴素芳,黄奕冰.妇产科剖腹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分析[j].河北医学,2010,16(1):45-4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