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形成的形式课件共27页文档

合集下载

物种形成高一生物精品PPT教学课件

物种形成高一生物精品PPT教学课件
本章优化总结
本章网络构建 本 章 优 化 总 结
专题归纳整合本章网Fra bibliotek构建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进 化
分子进化的中性学说
生物的进化及生物的多样性
专题归纳整合
专题一 物种形成
1.物种形成的方式 (1)渐变式:渐变式物种形成是指经过漫长的时间 和许多世代的逐渐演变才形成新物种的过程,其 中最普遍的方式是一个分布很广的物种通过地理 隔离先形成亚种,然后发展为生殖隔离,形成两 个或多个新物种。
【解析】 同一种群内的个体位于同一个区域, 可以自由交配,同一物种可由不同种群组成,由 于存在地理隔离,基因交流存在障碍。种群是进 化单位,也是繁殖单位,物种中的不同个体可能 存在地理隔离。一个物种可由多个种群组成,种 群的基因频率在不断变化,物种的基因频率也在 不断变化。物种可由多个种群组成,物种的基因 库要比种群基因库丰富。
4.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证据:测定不同生物的同 种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差异越小,亲缘关系越近; 不同生物的核酸分子杂交,杂交程度越高,亲缘 关系越近。
例3 根据生物进化的中性学说理论,把人的血 清注射到家兔体内后,再用该兔的血清与人和其 他3种动物的血清相混合,得到结果如图所示, 请分析回答:
(1)根据图示,说明黑猩猩血清中的________在结 构和性质上与________的最相似,从而说明两者 之间有着________。 (2)上述方法称为________,能为生物进化提供 ________上的证据。
专题三 生物进化历程和彼此间的亲缘关系
能够提供生物进化和亲缘关系的证据有多方面, 要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寻找证据: 1.古生物学研究提供的证据:化石。通过对地 层中化石的研究表明:生物进化与自然条件的改 变密切相关;生物的进化有许多中间过渡类型连 接。

物种与物种的形成ppt课件

物种与物种的形成ppt课件

作业
1、名词解释:物种、亚种、地理隔离 2、为什么骡子是不可育的? 3、什么叫隔离?隔离的类型有哪些?隔离在物种构成中的
作用? 4、为什么一个小的隔离的群体比一个大的群体更有利于物
种进化? 5、为什么说物种构成的渐进方式和点断平衡方式对于解释
化石记录都是有用的?
进化生物学
人工发明新物种
多倍体 远缘杂交 细胞工程 基因转移等
2.3 物种构成在生物进化中的意义
➢物种构成是生物对不同生存环境顺应的结果 生物的不延续性使生物对环境的异质性的顺应对策,物种的构成不 但表示生物类型的添加,而且它还为新的生物类型提供新的进化起点。
➢物种间的生殖隔离保证了生物类型的稳定性 物种的存在使生物既坚持遗传的相对稳定性,又使进化不致停顿, 成为进化的根本途径。
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景象。
物种的构成都必需先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
同一个 外界 种群 要素
不同个体出 现生殖隔离
渐进式物种构成过程
新物种
生殖隔离与自然选择
❖ 生殖隔离:物种之间不能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的景象 ❖ 异地物种构成又称为地理隔离式物种构成
隔离在物种构成中的作用: ❖ 物种的构成包括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环节。 ❖ 隔离是物种构成的必要条件。 ❖ (由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从而构成新的物种)新物种构成的
❖ 生存在同一地域内的不同生境的群体所发生的隔离。它 只在一定的程度上表现了地理隔离。
虱子
合子前隔离
❖ 季节〔时间〕隔离:交配期或开花期发生在不同的季节或同 一天内不同的时间。


这是一种很有效的隔离机制,

是由于种群交配或开花的发生

在不同的季节而引起的隔离。

进化生物学完整-物种和物种的形成ppt课件

进化生物学完整-物种和物种的形成ppt课件

受精后生殖隔离 .
杂种不育
是指两个物种杂交后的后代虽然能够正常存活,但其无 法进一步繁殖后代。
马的染色体是32对 驴的染色体是31对 骡子的染色体是63条
在性细胞成熟过程中减数 分裂不正常,很难形成能 育的配子
.
生殖隔离的机制
受精前生殖隔离:
地理隔离 生境隔离 季节隔离 行为隔离 形态隔离 配子隔离
.
物种形成的三个主要环节
2. 选择影响物种形成的方向
环境条件或其他因素会使某些基因型的个体现出生存优势,
从而发生方向性选择。
物种形成的三个主要环节
.
3. 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隔离导致遗传物质交流中断,使歧化不断加深,直至新物种形成。
生殖隔离产生是物种形成的重要标志。
.
生殖隔离的机制
根据生殖隔离作用于生殖过程的阶段不同,可将 生殖隔离区分为:
生物学物种的概念
物种是指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和繁殖,并 能够产生出可育后代的个体组成的群体。
不同物种间一般是不能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 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这称为生殖隔离。
.
物种的形成
.
物种形成的三个主要环节
1.可遗传的变异是物种形成的原材料
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等遗传物种改变所造成的可遗传的变异 为物种形成提供原材料。
.
受精后生殖隔离
合子不活
是指即使雌雄配子有时能受精,但受精卵不能正常发育或 孵化。 1. 水牛Bubalus bubalis与家牛Bos taurus的受精卵在8细胞 期就会死亡。 2. 挪威鼠Rattus norvegicus与檐鼠Rattus rattus不能交配, 在极少数情况交配后会产下死胎或在很短时间内就会死亡。 3. 老虎与豹杂交后往往只会流产或死胎。

高中生物高一生物PPT课件物种形成共28页文档

高中生物高一生物PPT课件物种形成共28页文档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高中生物高一生物PPT课件物种形成

46、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 留。•Βιβλιοθήκη 4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48、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49、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 有所长 。

50、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箪瓢 屡空, 晏如也 。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物种和物种的形成26页PPT

物种和物种的形成26页PPT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Hale Waihona Puke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26
物种和物种的形成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物种的形成PPT课件

物种的形成PPT课件
8
有两个必要条件—— ①. 能够相互交配; ②. 后代正常并且可育。
9
反过来说: ①. 不能互相交配; ②. 即使可以交配但后代不正常或不可育的群体
10
The Zebra Donkey, a zedonk
Georgia Chestatee Wildlife Preserve
11
2.物种的形成过程 物种
陈世骧:“物种是由居群所组成的生殖单元(和其它单 元生殖上隔离着),他认为在自然界占有一定的生境, 在宗谱线上代表一定的分支” 。
杜布赞斯基认为,物种是享有一个共同基因库能进行杂 交的个体的最大的生殖群落。
7
物种是指形态相似,有一定的分布区域, 彼此能够相互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的一 个自然群体。 ??
29
总结 物种的形成是生物进化的基本问题。 没有物种的形成就没有进化,也无从谈生
物界的系统发展。
30
31
个人观点供参考,欢迎讨论!
2. 合子后的生殖隔离机制:减少杂种的生活力和育性、生殖力 a 杂种无生活力:杂种不能发育或不能达到性成熟。 b 杂种不育:杂种不能产生有功能的配子。 c 杂种的后代衰退:杂种的后代的生殖力或生活力、育性降低。
19
20
二者都可以达到一个共同的目的 阻止群体之间的基因交换
它们之间的重要差别 哪种隔离机制在生殖方面的耗费要大?
26
爆发式 ----
短时间内,由于个体染色体的变异或突变以及远 缘杂交和染色体的加倍等形式,在自然选择的 作用下逐渐形成新种。
它一般不经过亚种阶段
这也是这两种物种形成方式的区别之一
27
人工创造新物种 ---多倍体 远缘杂交 细胞工程 基因转移等
28
5. 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达尔文地雀(Darwin′s finches)
• 达尔文地雀是加拉帕戈斯
群岛上4属,14种雀科鸣 禽的统称。14种雀分布 在群岛的13个岛上,各 岛分别具有其中的3~10 种。它们形态上大同小异 (主要是喙的差别较大), 但都与南美大陆的种类相 似。根据现有材料推测, 祖种地栖、以种子为食, 来自南美大陆,通过地理 隔离,逐渐分化发展成4 属,14种。4属代表3个 支系。
十分特殊的传粉者授粉繁殖, 当种群中的某些个体出现变 异,使花的形态发生变化, 便能引起传粉者某种程度的 偏爱;这种选择又会进一步 改变花的形态,使种群发生 分化,最终导致分化个体之 间的生殖隔离
第二种分法:

根据种形成的过程的特点,可区分为出两种
不同的种形成方式:
• ①渐变的种形成,
• ②量子种形成。
• 某些间接的证据可以说明
相邻的种形成方式的存在。例 如由呈环链状分布的若干亚种 组成的所谓“环布种”,相邻 的亚种之间有部分的基因交流, 环链两端的亚种之间可能分布 重叠,但往往不能互相杂交或 杂交不育(生殖隔离)。一个 典型的实例就是环绕北极的鸥, 它是由若干亚种组成的,更新 世以后分布于北太平洋的亚种 越过北美和北大西洋而与西欧 的亚种相遇,但仍保持显著的 差异而不婚配
北极鸥
3、同地种形成(sympatric speciation)
在没有地理隔离的情况下,仍然存在 着把一个物种在同一地域的个体分成两个 生殖隔离的种群的途径。
• 可将同地和邻地的种形成归纳为两种可
能的方式:
①两阶段的种形成过程。
在一个遗传上连续的群体之内首先发生种内分 异,经过相当长时间的种内分异的积累而最终在群 体内产生生殖隔离的新种。
• 如:对于寄生生物,通过寄生在不同种类的寄
主并形成寄主专一性,结果就使得寄生于不同寄主 的个体被隔离开来了。
②一步“跳跃”的过程。
新种不经过种内分异,从母群体中突然产生, 即通过染色体突变或基因突变或其它机制在较短时 间内产生与母群基因交流阻断的新类型或新种,一
举而达到生殖隔离。
• 如:一些被子植物通过
• 异地和邻地的物种形成过程一般是渐变的,同
地物种形成过程往往是“跳跃”的,瞬时性的或
骤然性的,即“量子种形成”方式。
介绍一种常见的量子种形成的变化机制:
• 染色体加倍:在一些植物
中,就有通过染色体加倍 形成多倍体新物种的情况, 据估计,被子植物有不少 种类就是这样起源的:两 个物种杂交产生杂交种, 然后杂交种染色体加倍便 能产生能够生育的多倍体 新种。科学上已经通过染 色体加倍,用人工的方法 合成了与普通小麦相似的 新种,其形成过程如右图:
请同雀
大型地雀
小型食虫树雀
中型食虫树雀
大型食虫树雀
仙人掌地雀
大仙人掌地雀
尖嘴地雀
鸣禽雀
似啄木鸟雀
思考:
• 以上这些图片是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达尔文
山雀(反舌雀),它们的个体大小、羽毛的颜色 非常相似,但这些山雀的喙在形状和大小上却有 明显的不同。整体的相似性表明其有共同祖先 , 可为什么后来会形成这么多的新物种呢?现在就 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物种形成的奥秘吧!
由此,可以大致分为3种不同的物种形成的形式:
• 1、异地种形成,即分布区
不重叠。是指形成不同的种 的原群体由于某种地理隔离 因素而被分隔 。
• 2、邻地种形成,即分布区
相邻。是指形成不同种的原 群体之间有不完全的地理隔 离。
• 3、同地种形成,即分布区
重叠。是指形成不同种的原 群体在地理分布上是连续的 。
传差异随时间推移而增大,形成了不同的“地理
族”,即亚种;亚种之间进一步分化,直到产生
生殖隔离,便导致异地种形成。
异地物种 形成图解:
• 异地物种形成过程通常是长时间的,不
可能自始至终直接观察到。这种物种形成 方式的提出,多半是根据间接的证据。 “达尔文地雀”的发现和东北虎与华南虎 亚种的形成,是物种通过地理隔离、导致 生殖隔离而形成新种的典型例子。



物种形成
• 1、定义:物种形成是一个物种内部分异而产生新种的过
程,对于有性生殖的生物,同种的一群个体获得与同种其 他个体生殖隔离的过程,就是物种形成。
• 2、物种形成的过程:在一个较大的群体中,各个亚群生
活在有微小差异的环境中,不同的亚群可能出现微小的差 异。如果各亚群之间相互杂交的频率降低,各亚群之间的 差异会逐渐明显,这时,便产生了亚种。当各亚群之间的 交配被截断后,每个亚种会各自进化。由于每个亚种受不 同选择压力的作用,因此,各亚种之间的差异越来越明显, 最后成为不同的物种。这些不同的物种将来即使能够相互 接触,也不再能互相交配,成功地生殖。
物种的概念:
• 物种是指分布在一定
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的 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 且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 交配和繁殖,并能够产生 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 体。这就是说,不同物种 之间一般是不能交配的, 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 生可育的后代,即存在生 殖隔离。如马和驴杂交生 下的杂种骡是不能生育的。
物种形成的形式

根据不同的标准,物种形成的形式可按两种
方法划分:
• 第一种分法:
• 第二种分法:
第一种分法:
• 依据:根据群体初始分化和生殖隔离完成
过程中的地理分化分布情况进行划分。
• 生物学家早就注意到地理因素在物种形
成中的作用。1981年,P.M.哈蒙德将与物 种形成有关的地理因素分为13种情况,并 归纳为4种模式。如下表:
(2)东北虎与华南虎
东北虎
华南虎
2、邻地种形成(parapatricspeciation):
• 邻地种形成的过程与异 地种形成大致相同,不同 之处是在初始种群分布的 邻接区,种群间有一定程 度的基因交流。但由于初 始种群分布中心区之间的 基因交流很弱,因而种群 间的遗传差异也会随时间 推移而增大,最终导致邻 地种形成。此外,这种新 种形成方式可能需要更多 的时间。
1、异地种形成(allopatric speciation)

异地种形成一般是由原分布区连续的祖先种,
由于诸如江河、山岭、沙漠等障碍物而从一个较
大的群体逐渐分离出来。这些障碍物阻止已分离
开的群体之间的基因交换,即产生了地理隔离。
再加上它们所处环境的差异,从而通过自然选择
的作用,种群的遗传结构发生变化,种群间的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