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十大食品安全事件

合集下载

2014 生产安全事故

2014 生产安全事故

2014 生产安全事故2014年,中国发生了多起重大生产安全事故,严重威胁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以下是其中几起典型事故。

2014年4月10日,山东省东营市“3·12”爆炸事故造成了15人死亡、14人受伤,严重影响了当地民众的生产生活。

事故原因是一家化工企业存有危险品未按规定注册备案,且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存在严重违法违规行为。

此事故不仅给当地民众带来了巨大的伤害,还使得企业丧失了公信力,损害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2014年8月2日,湖南省常德市森航船厂发生火灾,造成13人死亡,7人受伤。

造成此次火灾的原因是焊接作业时未采取安全措施,导致大量气体泄漏,最终引发火灾。

由于船厂没有有效的消防设施,火势无法得到及时控制,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014年10月31日,山西省山西金矿发生透水事故,导致20名矿工被困井下,其中18人死亡。

事故发生后,由于矿主未配备适当的安全设施和没有采取应有的安全措施,矿工们无法及时逃离透水灾害,最终导致了严重的人员伤亡。

这些事故暴露出中国在生产安全问题上存在的诸多问题:一是监管不到位。

在这些事故中,很多企业明显存在违法违规行为,但监管部门在事前未能及时发现和制止,事后未能有效进行问责。

二是安全意识淡薄。

企业、管理者和员工对生产安全意识不强,无法正确对待和应对安全风险。

三是缺乏有效的安全措施和设施。

很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缺乏必要的安全设施和防范措施,导致安全隐患层出不穷。

为了提高生产安全水平,必须加强监管,完善法律法规,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加大对事故责任人的追责力度。

同时,企业和员工必须增强安全意识,切实将生产安全放在首位,做到安全生产无小事、谁主管谁负责。

另外,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大投入,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员工培训和安全教育,提升安全生产的整体管理水平。

只有通过各方共同的努力,才能降低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保障人民群众的安全和利益。

食品安全案例及分析

食品安全案例及分析

食品安全案例分析案例:王申良等生产、销售“毒腐竹"被判刑一。

基本案情2014年1月7日,济宁市任城区人民检察院向济宁市任城区人民法院提起公诉,指控被告人王申良、关参风、孙某犯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济宁市任城区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2012年2月至2013年9月,在济宁市任城区长沟镇鲁电水泥厂东南角出租厂房内,被告王申良、孙某夫妇在没有取得相关手续的情况下,雇佣被告人关参凤等十几名工人非法生产腐竹,在生产过程中非法添加“增筋剂”等有毒、有害非食品原料,并进行销售活动,销售金额为337.8367万元.王申良、关参风、孙某等人明知在腐竹中添加“增筋剂”等非食品原料会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损害,为了牟取暴利,仍然在生产过程中大量添加,并进行销售,其行为均已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二.产生原因1。

相关部门监测力度不足;2.相关生产人员贪图利润,无社会责任感。

三.法律责任2014年4月4日,济宁市任城区人民法院以共同犯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判处被告人王申良有期徒刑12年,并处罚金100万;判处被告人关参凤有期徒刑5年,并处罚金30万元;判处被告人孙某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10万元。

四.预防措施1.卫生部门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规范市场的监督管理并追究生产者法律责任;2。

由于非法食品添加剂所致的食物中毒事件屡见不鲜,这与部分生产者的道德水准不高有莫大关系,应加强其思想道德教育;3.国家加大执法力度,加大犯罪成本。

案例:亨氏公司高蛋白营养米粉严重铅超标一。

基本案情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2014年二季度流通环节食品抽检中,发现亨氏联合有限公司生产的AD钙高蛋白营养米粉严重铅超标。

对此,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第一时间向省内各市市场监管局下发通知,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专项清查行动,对全省涉及经营该批次亨氏米粉的食品经营户进行了检查,封存9。

4吨问题批次产品。

浙江省食药监局已约谈了生产企业亨氏联合有限公司,并责成生产企业密切配合各地查处工作。

食品安全事件10大案例

食品安全事件10大案例

食品安全事件10大案例食品安全是我们每个人都关注的重要问题。

在过去的几年里,全球各地都发生了许多令人震惊的食品安全事件。

这些事件不仅对人们的健康构成威胁,也对食品行业的信誉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介绍10个最引人注目的食品安全事件案例。

1. 中国婴儿奶粉事件这是中国食品安全领域最令人震惊的事件之一。

在2008年,中国发生了一系列婴儿奶粉中毒事件。

数万名婴儿因为喝下了含有有害物质的奶粉而出现严重健康问题甚至死亡。

这一事件引发了全国范围的恐慌,并引起了对食品安全监管的广泛关注。

2. 欧洲马肉丑闻2013年,欧洲爆发了一起重大食品安全丑闻,涉及到一些肉食制品中掺杂了马肉。

这种欺诈行为对欧洲肉制品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也引发了人们对食品供应链的质量控制的严密审查。

3. 美国鸡蛋沙门氏菌污染事件2010年,美国爆发了一起鸡蛋沙门氏菌污染事件,导致上百人感染。

这次事件揭示了美国鸡蛋供应链中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迫使政府和企业采取更加严格的监管和措施来确保食品质量。

4. 日本核辐射污染风波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后,海洋中的鱼类和其他海产品受到了辐射的污染。

这一事件引发了全球对日本海产品的担忧,对日本渔业和食品出口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5. 孟加拉国有毒食油事件2008年,孟加拉国发生了一起大规模的有毒食油事件,导致数千人中毒,数百人死亡。

这起事件揭示了孟加拉国食品供应链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和监管不足。

6. 印度三聚氰胺奶粉事件2009年,印度暴露出一系列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上百名婴儿因食用了含有有害物质的奶粉而丧生或导致严重健康问题。

这一事件引发了对印度食品安全标准的质疑,并促使该国改进其食品监管体系。

7. 阿根廷转基因大豆风波阿根廷是全球最大的转基因大豆生产国之一。

然而,转基因农作物在阿根廷引发了一系列争议,包括破坏当地生态系统和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

这一事件引发了全球对转基因食品的广泛争议和质疑。

近五年我国十大食品安全事件排行榜

近五年我国十大食品安全事件排行榜

Top.3 全国特大地沟油案
• 曝光时间:2011年10月 • 事件概况:2011年10月,金华市苏梦乡村民经常闻到附近很臭
很臭的味道。传出恶臭的院子位于金华市婺城区一个城乡接合部。 警方调查发现院子门口堆放了大量空油桶,地上油迹斑斑,
而这难闻的味道也很像是熬制泔水加工地沟油的味道,警方调查 发现现场没有泔水,只有成堆的油脂块,这些油一部分来自于附 近的另一个油脂加工点。
• 2011年11月26日消息,河南全省法院受理的59起114人
的“瘦肉精”案目前已经全部审结。 其中,检察院撤 回起诉1案1人,其余58案113人均被判刑,制售者和公 职人员共77人获刑。
• 危害:瘦肉精,指的是一类动物用药,包括盐酸克仑特
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和硫酸特布他林等,属于肾 上腺类神经兴奋剂。把“瘦肉精”添加到饲料中,的确 可以增加动物的瘦肉量。但国内外的相关科学研究表明, 食用含有“瘦肉精”的肉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常见有恶 心、头晕、四肢无力、手颤等中毒症状,特别是对心脏 病、高血压患者危害更大。长期食用则有可能导致染色 体畸变,会诱发恶性肿瘤,至于究竟摄入多大量,如何 导致恶性肿瘤,有关病例研究国内外尚无定论。但是, 近几年,各地“瘦肉精”致人中毒甚至死亡的案例时有 发生。 早在2002年,农业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 监督管理局就发布公告,明令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 中添加盐酸克仑特罗和莱克多巴胺等7种“瘦肉精”。
• 2012年3月21日浙江、安徽、上海、江苏、重庆、
山东六省市公安机关在公安部现场统一指挥下集 中对浙江金华特大新型地沟油专案实施收网行动。 此次行动从上游收购加工到下游销售全环节摧毁 了特大新型跨省地沟油犯罪网络,捣毁炼制新型 地沟油工厂、黑窝点13处,抓获犯罪嫌疑人100 余人、现场查获新型地沟油成品、半成品及油渣 3200余吨。

历年的食品安全事件集合及评价

历年的食品安全事件集合及评价

食品安全是一个国家重要的民生问题,而历年来也发生过一系列的食品安全事件。

这些事件不仅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威胁,还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以下是历年的食品安全事件集合及评价。

1.2024年中国奶粉事件:这是中国近年来最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之一、数家大型奶粉生产企业被曝充气、掺假、添加有害物质等问题。

事件导致六个月以下儿童数千例肾结石病例,严重影响了国内奶粉市场的信任度。

这一事件揭示了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以及企业追求利润而忽视产品品质和消费者安全的现象。

2.2024年日本核辐射污染食品事件:福岛核事故造成的辐射泄漏导致日本部分地区食品受到污染。

蔬菜、饲料、水产品等大量出现放射性物质超标情况。

虽然政府及时采取了措施,但此事件仍然引起了广泛的恐慌和质疑。

这一事件再次提醒了人们对核能及其使用安全性的警觉,为食品安全问题提出了更高要求。

3.2024年美国马铃薯片事件:此次事件引起了全球对转基因食品的关注。

一项研究发现,在美国销售的马铃薯片中含有转基因生物(GMO)成分,而转基因食品的风险存在争议。

此事件引发了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担忧,推动了全球对食品基因改造的立法和监管。

5.2024年印度塑料稻事件:印度锡尔赫鲁鲁杰邦的农民使用塑料颗粒来制作稻米,使得这种假稻米在市场上被贩卖。

塑料被曝光后,人们对塑料颗粒的使用风险和对食品安全监管的不满加深。

此事件引发人们对食品质量和农产品生产过程的关注,对农产品流通环节的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

这些食品安全事件不仅令人震惊,也引起了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深思。

它们揭示了食品供应链的漏洞、监管体系的薄弱以及企业追求利润的短视行为。

这些事件引发了国内外广泛的讨论和关注,并对食品行业以及相关政府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总的来说,历年的食品安全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食品安全是一个关系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努力,加强监管和改善食品供应链,确保食品的安全和可靠性。

(完整版)学校食品安全案例

(完整版)学校食品安全案例

学校食品安全案例时间:2015/7/20 9:32:24 点击量:9〖案例一〗学生好奇误食桐子果伤害事件2003年3月13日,某镇村小学的部分学生,晚饭后在学校操场边玩耍,有学生来到桐子果树下,捡到落在地面的桐子果,剥开后吃果仁,先后有47名学生捡吃了桐子果,数量3至10粒不等,晚上9点左右,有学生出现恶心、呕吐、头晕的症状。

经老师询问,有同学说是吃了地上捡的桐子果,随后凡吃了桐子果的同学纷纷出现相同的症状。

后经卫生部门调查证实这是一起误食桐子果所导致的中毒事件,共导致47人中毒,无死亡。

提示:此事件发生,是由于小学生好奇心理,以及缺少相关食品安全知识所致。

建议:各级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要加强对学生进行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让其不要随意采摘和捡拾不知道其属性的野果、“三无”产品等不健康食品食用。

发生事故及时报告卫生、教育部门,配合开展对学生进行及时治疗。

〖案例二〗学生食用变质米干中毒事件2001年10月10日,某镇村小学发生一起因食用变质米干,导致53人发生中毒的事件。

经食药部门调查,学校食堂所供应的米干是10月9日下午2:00左右从米干厂购买,然后放置于班车行李架上托运,班车几经停留,直至9日晚上才送到学校食堂,食堂工作人员收到米干后,在室内常温下放置,到10月10日供应早点时,距米干出厂已经17个小时,炊事员在抓米干时发现有粘黏、馊味,已明显变质,但未引起注意,只将米干在开水里烫了一下就加入肉汤、佐料供学生食用,最终导致了食物中毒事故。

提示:此事件发生,是由于未按规定程序采购食品、未按规定验收入库,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造成的。

建议:各级各类学校要配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定期对食堂人员进行食品安全及健康知识教育培训,完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采购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和台账记录制度。

强化食品加工环节、餐饮具清洗消毒保洁、食品留样、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等制度落实。

发生事故及时报告卫生、教育部门,配合开展对学生进行及时治疗。

2014全国安全生产事故

2014全国安全生产事故

2014全国安全生产事故2014年,我国发生多起严重的安全生产事故,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伤害。

以下是其中几起典型的事故:1. 雷州石化火灾爆炸事故:2014年7月28日,广东雷州市发生了一起石化厂火灾爆炸事故,造成5人死亡、1人失踪、32人受伤。

事故起因是操作人员在生产过程中违规操作,导致硫化氢泄漏并引发火灾爆炸。

该事故暴露了企业安全管理不到位、操作人员违规操作等问题。

2. 天津港爆炸事故:2014年8月12日,天津港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火灾爆炸事故,造成173人死亡、798人受伤,数百栋楼房被毁。

事故起因是仓库内的危险化学品不当储存和管理,导致该化学品爆炸。

该事故暴露了政府监管不到位、企业安全管理混乱、地方保护主义等问题。

3. 双鸭山煤矿透水事故:2014年8月17日,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发生了一起煤矿透水事故,造成15人被困井下。

事故起因是矿山违规采煤和不合理的工艺操作,导致井下瓦斯超标引发透水。

救援行动进行了5天,最终只有5名矿工得以成功救出,其他10名失踪矿工被确认死亡。

该事故暴露了煤矿安全监管不严、企业安全管理混乱等问题。

以上几起典型的事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凸显了我国在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首先,企业安全管理不到位,存在违规操作、储存危险化学品不当等问题。

其次,政府监管不到位,没有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导致事故发生后才重视治理。

再次,地方保护主义现象严重,某些地方为了吸引投资,放松了对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管,从而导致了一系列事故的发生。

为了避免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加大对企业的安全生产检查力度,严肃追究安全责任人的责任;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的储存和管理,确保安全生产;完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提高其可执行性;加大安全宣传力度,增强公众的安全意识;加强政府监管力度,确保企业按照规定进行安全生产;加强地方保护意识,不以牺牲安全为代价吸引投资。

通过以上的措施,我们相信未来我国的安全生产事故数量将会减少,人民的生命财产得到更好的保护。

预制菜 食品安全 典型案例

预制菜 食品安全 典型案例

预制菜食品安全典型案例预制菜食品安全典型案例一、“毒白菜”事件2011年,江苏盐城市一家食品加工企业生产的预制菜中检出多氯联苯(PCBs)超标,该企业涉嫌使用被禁用的农药及化肥,导致其生产的预制菜中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被媒体称为“毒白菜”事件。

此案例引发了公众对于预制菜食品安全的担忧和对食品生产企业的质疑。

二、“塑化剂”事件2011年,台湾地区爆发了“塑化剂”事件。

台湾食品药物管理局在对市场上出售的预制菜进行抽检时,发现部分预制菜中的塑化剂含量超标。

这些塑化剂可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引发了公众对于预制菜食品安全的关注。

三、“地沟油”事件2008年,中国媒体曝光了多起使用“地沟油”制作预制菜的案例。

地沟油是指从下水道、垃圾处理场等地收集的废弃油脂再加工而成的食用油,其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极具风险。

此事件引发了公众对于预制菜食品安全的广泛关注,并加强了政府对于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

四、“苏丹红”事件2005年,中国广东省爆发了“苏丹红”事件。

苏丹红是一种被禁止在食品中使用的有害色素,但在一些预制菜中被检出。

这些预制菜中的苏丹红含量超标,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此事件引发了公众对于预制菜食品安全的担忧,并促使政府加强了食品安全的监管和检测工作。

五、“农药残留”事件2019年,中国广东省发生了一起农药残留超标的预制菜事件。

检测机构在对市场上的预制菜进行抽检时,发现部分预制菜中的农药残留超过了国家标准限值。

此事件引发了公众对于预制菜食品安全的关注,并促使政府加强了对于农药使用的监管和控制。

六、“添加剂滥用”事件2013年,中国广东省某企业被曝光在预制菜生产中滥用食品添加剂。

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了被禁止使用的添加剂,超过了国家标准限制,引发了公众对于预制菜食品安全的担忧和对食品企业的质疑。

七、“食品中毒”事件2015年,中国某市发生了一起大规模的食品中毒事件,涉及到的食品主要是预制菜。

调查结果显示,该市多家餐饮企业在制作预制菜时,存在食品安全管理不规范、卫生条件差等问题,导致了大量消费者食用预制菜后出现食物中毒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十大食品安全事件
2014年中食品安全类事件频频发生。

人们现在年看待食品也胆战心惊!人们也不发出很多的疑问,未来还有多少食品类安全事件发生?我们对今年的食品安全类事件进行了曝光。

共总结出十大事件:
2014年食品安全第一大事件:沃尔玛售含有“狐狸肉“的驴肉
13年低爆出的“宜家肉丸含马肉”事件还未完全淡出人们视线,2014年初,全球零食商巨头沃尔玛又爆出在华部分店面所售驴肉含有其他动物的DNA。

沃尔玛召回这些含有“狐狸肉“的驴肉,对于那些购买这些驴肉的顾客将给予8.25美金的补偿(约合人民币50元)。

同时将对超市中其他肉类进行DNA测试。

此前,山东出入境检疫局曾在2013年12月底宣布,沃尔玛出售的驴肉产品中含有狐狸肉成分。

综合华尔街日报和路透社消息,沃尔玛已不是第一次在中国爆出类似食品类丑闻:2011年,当局称沃尔玛出售的有机猪肉事实上只是普通猪肉,这一“假猪肉门”事件以缴纳罚款57.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69万)、两名雇员被捕告终。

同年,媒体又爆出沃尔玛将过期的鸭肉上架销售。

沃尔玛又爆出用过期的鸡蛋制作成蛋糕再次销售的丑闻。

再次将这一零售巨头推到了食品安全问题的风口浪尖上。

而沃尔玛的发言人则表示,这一事件已经得到解决,事态也得到了有效控制。

但年初发生的“假驴肉”事件无疑又让沃尔玛陷入“诚信危机”。

2014年食品安全第二大事件:央视曝光,杭州黑心企业售过期烘焙食材
原料都过期了,面包还能吃么?撕标签、换包装、用清洗液擦、拿小刀来刮……在央视3·15晚会曝光的案例中,最让消费者愕然的是,卧底记者在杭州广琪贸易公司里,发现工作人员将过期食品原料改头换面,变成了合格产品。

而这批数量惊人的过期食品原料,其供货对象包括可莎蜜儿、金点、丹比、浮力森林、面包新语、小小涩会、九月生活等杭城多家知名的蛋糕坊和烘焙企业。

曾供给多家知名烘焙企业,据央视3·15晚会曝光,这家名为杭州广琪贸易有限公司的企业,是杭州多家面包店的原料供应商,曾销售多达10吨过期进口食品原料。

最让消费者担心的是,这些过期食品原料瞒天过海、“一路绿灯”地流入其“长期客户”——杭城多家知名的蛋糕坊和烘焙企业。

被央视“点名”的广琪公司的长期客户,包括可莎蜜儿、金点、浮力森林、面包新语、九月生活、丹比、小小涩会等多家连锁品牌烘焙企业,都是消费者最熟悉、最常消费的品牌。

2014年食品安全第三大事件:上海福喜食品大量采用过期肉
据调查发现,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存在大量采用过期变质肉类原料的行为。

这家公司被曝通过过期食品回锅重做、更改保质期标印等手段加工过期劣质肉类,再将生产的麦乐鸡块、牛排、汉堡肉等售给肯德基、麦当劳、必胜客等大部分快餐连锁店。

有工作人员甚至侃言:“过期也吃不死人”。

2014年6月18日,18吨过期半个月的冰鲜鸡皮和鸡胸肉被掺入原料当中,制成黄灿灿的“麦乐鸡”。

记者还获悉,这些过期鸡肉原料被优先安排在中国使用。

另外,肯德基的烟熏肉饼同样使用了过期近一个月的原料。

2014年6月11日和12日,该公司加工的迷你小牛排使用了10吨过期的半成品,这些材料原本都应该作为垃圾处理掉。

但是,经过处理,保质期又重新打印延长了一年。

对于媒体报道的麦当劳个别供应商存在的问题,麦当劳方面昨晚表示,已第一时间通知全国所有餐厅,立即停用并封存由上海福喜提供的所有肉类食品。

同时,公司立即成立调查小组,对上海福喜及其关联企业展开全面调查,并将尽快公布结果。

即刻封存并停用由上海福喜提供的所有肉类食品原料。

因停用上海福喜产品会造成三款产品出现临时断货。

2014年食品安全第四大事件:台湾统一19款产品涉黑心油
尽管人们对康师傅耳熟能详,但对康师傅背后的老板——魏氏兄弟,却知者寥寥。

“就是这个味”,就是这个魏。

台湾顶新黑心油事件愈演愈烈,在劣质猪肉之后又查出问题牛油,而这一次康师傅的老对手统一企业也中枪。

台湾统一集团出品的19款产品因使用顶新问题牛油而采取预防性下架,其中包括葱烧牛肉风味方便面、7-11麻辣关东煮等。

据台湾食药署介绍,这19款产品几乎都是民众常吃的,包括统一面葱烧牛肉风味、满汉大餐葱烧牛肉、满汉大餐珍味牛肉、来一客牛肉蔬菜、川辣牛肉及精炖牛腩风味杯、阿Q桶面红椒牛肉风味桶,还有7-11麻辣关东煮等。

统一企业表示,公司已实行预防性下架,并启动退货机制。

台湾统一的19款产品使用了顶新问题牛油而采取了预防性下架。

2014年食品安全第五大事件:“吸血鬼饮料”是三无产品
多地媒体曝光名为“吸血鬼饮料”“吸血鬼日记饮料”“吸血鬼血浆饮
料”“吸血鬼能量饮料”“仿真血浆”的多种“品牌”血袋饮料在网络和实体店铺热销。

此类产品的血袋包装类似医用血浆,有的还在标签上标注了“A、B、AB、O、Other”等类型。

国家食药监总局表示,经查,此类产品未经任何部门批准生产,绝大多数仅有英文标签,产品标签标识不规范,属“三无”产品,有的标示虚假生产厂家、生产许可证号,作为饮料饮用存在较大食品安全隐患。

提示消费
者避免购买“吸血鬼饮料”等相关产品,责令相关网络交易平台关闭所有销售此类产品的网店,并要求其严格把关,今后一律禁止销售类似产品。

2014年食品安全第六大事件:恒天然奶粉出现食物中毒症状
奶粉一直都是现代婴幼儿的必需品。

但万万没想到的是有数名儿童在食用相关恒天然奶粉后出现食物中毒症状。

恒天然因此有76吨奶粉被禁止在斯里兰卡继续进行销售。

2012 年8月,斯里兰卡开始检测所有新西兰进口奶粉中发现有两个批次的奶粉中发现双氰胺污染,官方随即要求召回。

其后,恒天然表示官方检测机制有缺陷,结果有争议。

新西兰官方也表示,该残留来源于牧草的肥料,并不是直接添加在奶粉当中,没有危险。

2013年3月,斯里兰卡方面销毁了恒天然有争议的奶粉共130 吨,价值70多万纽币。

恒天然表示,正与斯里兰卡卫生部协调,希望能尽快解除禁令。

与此同时,恒天然针对相关产品进行了内部检测,显示一切正常。

斯里兰卡是新西兰第5
大奶粉出口市场,恒天然在那里设有工厂,雇佣750名员工。

然而恒天然与斯里兰卡素有恩怨。

2014年食品安全第七大事件:统一泡面被检出大肠杆菌超标
国家质检总局公布9月进境食品、化妆品不合格信息,包括统一、科颜氏、亨氏、三得利等知名消费品牌在内,共检出不合格进口食品345批、化妆品17批。

从台湾进口的1800KG“甘梅撒粉(A料)”被检出胭脂红、安赛蜜、日落黄三项超标,据了解,上述公司主要业务为“超级鸡车”的加盟,门店从事贩卖台湾香鸡排、盐酥鸡等。

另外一来自台湾的零售品牌“一本冰糖杏仁糊”及系列产品被检出违规添加硅铝酸钠。

数据显示,超过494KG的统一泡面被检出大肠杆菌超标,该批不合格产品已经销毁。

同时,3个批次的雀巢饼干因为菌落总数超标和标签不合格遭到退货。

2014年食品安全第八大事件:非法加西班牙工芬卡橄榄油黑作坊“早晨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油是百姓生活里不可或缺的烹煮调
味料。

在广州市场上,一种号称原装特级进口的芬卡西班牙橄榄油销量很好,但它却产自广州白云区马务村的一个非法加工窝点。

调查显示,芬卡橄榄油属于广州伊麦斯贸易有限公司(简称伊麦斯公司)所有。

王先生是伊麦斯公司的一名前管理层,自曝芬卡橄榄油不仅在广州销售,还销往北京、长沙、成都等城市,“除零售外,最多的是一些公司购买当作福利发放,有的地方还进了超市”。

经多次暗访证实,芬卡牌橄榄油在城中村设点加工重新换装,主要工序是过滤油中令人作呕的黑色泥状沉淀物,“原装原瓶进口”仅仅是噱头而已。

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广州市公安局联合出击,查处正在非法加工芬卡橄榄油的黑作坊,现场封存上万箱橄榄油。

其中,不少橄榄油张贴着“变质”、“有问题”等标签,不乏专供儿童食用的产品。

2014年食品安全第九大事件:昆明黑心商贩造有毒米线
黑作坊为迎合消费者而滥用食品添加剂来提升卖相、口感。

加工环境脏、酸腐臭味扑面、地上污水横流、二氧化硫严重超标……米线厂面积近千平米的院落内,厂房为简易房屋。

其生产环境肮脏,大门口堆放着成堆的煤块,盛装米线的竹筐随意堆放在煤堆上。

走进院子,刺鼻的酸腐臭味扑面而来,地上污水横流。

从大米到米线,要经过浸泡、打浆、榨沥、搅拌、压型、煮、漂洗等过程。

2014年食品安全第十大事件:淡水鱼生鱼片含肝吸虫
现在有很多吃货们对生鱼片都很喜爱。

吃货们经常吃日本料理而生鱼片是必点的菜肴,但是吃货们却不知道常吃淡水鱼生鱼片会得病。

据悉,广西的零先生常吃淡水鱼生鱼片,检查结果让零先生吓了一大跳:他的肝脏上长了上百条瓜子仁状的虫子,对肝脏造成了严重的损伤。

淡水鱼生鱼片就是将新鲜打捞上来的淡水鱼直接切片生吃,食客在大快朵颐同时,吃进嘴里的除了美食还有肝吸虫。

但专家提醒,淡水鱼的生鱼片不宜常吃,因为其中可能含有肝吸虫会随生鱼片进入人体,使人感染肝吸虫病。

专家表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不生吃淡水鱼,“只要温度超过90摄氏度,几秒钟就能杀死肝吸虫。


本文章资源来源于网络,由中国食品代理网汇总编写,如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