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新生儿颅脑超声及解剖
正常新生儿颅脑超声及解剖科普小知识

正常新生儿颅脑超声及解剖科普小知识我们都知道,胎儿在妈妈的子宫内是个完全封闭的小环境,出生后暴露在外界环境中,出生后的婴儿需要有一个适应外界的过程,而新生儿颅脑在这个过程中就像一个温室一样,会对外界环境产生一定程度的刺激。
同时也会受到体内各种激素水平、代谢状态、营养状态、遗传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
因此,新生儿颅脑需要有一个良好的适应过程。
所以在这个期间我们需要对新生儿颅脑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发现问题,给予相应的干预。
新生儿颅脑超声无创、价廉、简便、易行,具有实用的临床应用价值。
该项技术适用于新生儿及前囟未闭的小婴儿颅内病变的筛查及诊断。
对脑中心部位病变,如脑室系统出血有更特异的诊断价值。
可提示颅内病变的类型、程度、部位及发生时间,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一、诊断价值(1)脑发育异常:颅脑超声检查可以诊断出新生儿是否存在脑发育异常。
通过观察脑室系统、脑实质、脑沟回等结构,评估脑部的发育情况,对脑发育不良、脑发育畸形等病变进行早期发现和诊断。
(2)脑积水:颅脑超声检查可以诊断出新生儿是否存在脑积水。
通过观察脑室系统的大小和形态,评估脑脊液的分泌和循环情况,对脑积水进行早期发现和诊断,避免因脑积水引起的脑损伤。
(3)脑室周围白质软化:颅脑超声检查可以诊断出新生儿是否存在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该病变主要是由于胎儿时期缺血缺氧引起,超声检查可以观察到脑室周围的异常回声,评估病变的严重程度,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4)颅内出血:颅脑超声检查可以诊断出新生儿是否存在颅内出血。
通过观察硬膜下间隙、颅骨内表面等部位,发现是否存在异常回声,对颅内出血进行早期发现和诊断,避免因颅内出血引起的神经功能损伤。
(5)脑疝:颅脑超声检查可以诊断出新生儿是否存在脑疝。
通过观察脑组织结构的位置和形态,发现是否存在脑组织移位,对脑疝进行早期发现和诊断,及时采取治疗措施,避免因脑疝引起的颅内高压和神经功能损伤。
(6)硬膜下血肿:颅脑超声检查可以诊断出新生儿是否存在硬膜下血肿。
新生儿颅脑B超

室管膜下出血
Ⅰ级 室管膜下出血
•冠状面显示侧脑室前角和体部下方出 现团片状高回声区。 •矢状面在丘脑尾状核沟呈现异常高回 声区 •可单侧或双侧。 •出血范围较大时可突入侧脑室前角和 体部。
脑室内出血
• 脑室内出血:部分可由于室管膜下出血穿破脑室壁进入脑室内或由脉络丛
出血直接引起。因此,脑室内出血可伴有或不伴有室管膜下出血。
新生儿脑横径及额叶厚度
孕周 <34
<37
脑横径 6.89
7.43
额叶厚度 1.98
2.18
<42
8.13
2.46
回声强度
• 无回声 脑脊液 • 等回声 丘脑、基底核 • 高回声 脑桥、小脑、脑沟 • 强回声 脉络丛
观察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及窒息的新生儿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
• 1、颅内结果层次是否清晰 • 2、脑中线是否居中 • 3、双侧脑室扩张情况 • 4、双侧脉络丛是否对称,回声是否均匀,形态是否规整 • 5、脑室周围情况 • 6、大脑皮质周围沟回显示情况
• 经侧囟门检查
• 从另一角度对颅内作近似水平断面的探查,显示大脑脚、丘脑、颅底 血管等结构。
• 关闭早,探查范围有限,限制临床应用,常作为脑血管动力学检查的 声窗。
前囟扫描方法
前囟门冠状面扫描
• 1、额叶层面 • 2、侧脑室前角层面 • 3、第3脑室层面 • 4、侧脑室中央部-后角 层面 • 5、枕叶层面
新生儿正常的颅脑超声表现
• 脑表面由三层膜,从外向内依次为:硬脑膜、蛛网膜、 软脑膜
• 脑实质如大脑皮质、尾状核、丘脑、大脑脚等呈均匀一 致的中低回声
• 在正常情况下,双侧大脑半球可略有差异,脑中线并非 完全居中,可偏移2-3mm,两侧为对称性结构
胎儿头颅超声标准切面

胎儿头颅超声标准切面胎儿头颅超声是孕妇产前检查中的重要一环,通过超声技术可以对胎儿的头颅结构和发育情况进行全面的观测和评估。
而在进行胎儿头颅超声检查时,医生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切面来进行观察,以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胎儿头颅超声标准切面。
1. 矢状位切面。
矢状位切面是胎儿头颅超声检查中常用的一种切面,通过这个切面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胎儿的中线结构,包括大脑、脑室、脑沟等。
医生可以通过这个切面来评估胎儿的脑部发育情况,检查是否存在脑积水、脑囊肿等异常情况。
2. 横断位切面。
横断位切面是指将超声探头垂直于胎儿头颅的横向方向进行扫描,这个切面可以清晰地显示出胎儿头颅的横断面结构,包括颅骨、脑组织、脑室等。
医生可以通过这个切面来评估胎儿的颅内结构是否正常,排除颅内出血、颅内占位等情况。
3. 冠状位切面。
冠状位切面是将超声探头平行于胎儿头颅的冠状面进行扫描,这个切面可以清晰地显示出胎儿头颅的前后方向结构,包括额叶、颞叶、枕叶等。
医生可以通过这个切面来评估胎儿的大脑皮层发育情况,检查是否存在大脑发育异常、脑裂畸形等情况。
4. 斜冠状位切面。
斜冠状位切面是将超声探头略微倾斜于胎儿头颅的冠状面进行扫描,这个切面可以清晰地显示出胎儿颅骨的结构和脑组织的分布情况。
医生可以通过这个切面来评估胎儿的颅骨发育是否正常,排除颅骨畸形、颅内损伤等情况。
总结。
胎儿头颅超声标准切面是产前检查中的重要内容,医生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切面进行观察和评估。
通过对胎儿头颅超声的标准切面观察,可以及时发现胎儿头颅发育异常、颅内畸形等情况,为产前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因此,医生在进行胎儿头颅超声检查时,需要熟练掌握各种标准切面的操作技巧,以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生儿颅脑超声课件

优点包括空间分辨率高、成像速度快等;缺点包括存在辐 射、对软组织分辨率相对较低等。适用于疑似颅骨骨折、 急性脑出血等需要快速诊断的情况。
MRI
优点包括软组织分辨率高、无辐射等;缺点包括检查时间 长、费用较高等。适用于需要详细评估颅脑结构的情况, 如发育畸形、肿瘤等。
06
新生儿颅脑超声的未来发展
感染等因素有关。
03
颅脑超声在新生儿中的应用
新生儿颅脑超声的检查方法
检查前准备
检查内容
确保新生儿处于安静状态,必要时可 使用镇静剂;选择合适频率的探头, 一般使用7.5-10MHz的线性探头。
观察颅内结构是否对称、脑室大小及 形态是否正常、有无颅内出血或占位 性病变等。
检查方法
将探头置于新生儿前囟部位,通过不 同切面观察颅内结构,包括矢状面、 冠状面和横切面等。
安全性
MRI无辐射,对新生儿及孕妇安全;但需注意体 内有金属植入物的患者可能存在风险。
ABCD
分辨率
MRI的空间分辨率和软组织对比度优于超声,能 更准确地显示颅脑病变。
检查时间
MRI检查时间较长,通常需要患者保持静止并配 合呼吸。
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优缺点及选择依据
颅脑超声
优点包括无辐射、实时成像、便携等;缺点包括分辨率相 对较低、受气体和骨骼干扰等。适用于新生儿床旁检查及 急诊情况。
生儿颅脑超声课件
contents
目录
• 颅脑超声概述 • 新生儿颅脑结构特点 • 颅脑超声在新生儿中的应用 • 新生儿颅脑超声的病例分析 • 颅脑超声与其他影像学检查的比较 • 新生儿颅脑超声的未来发展
01
颅脑超声概述
颅脑超声的定义与原理
定义
颅脑超声是一种利用超声波在脑 组织中的反射和传播特性,对脑 部结构和功能进行成像的无创性 检查技术。
新生儿颅脑超声诊断ppt课件

14
检查时间
颅内出血:绝大多数发生在生后3天内,生后1周内的 检出率为90-95%,严重的酌情及时复查,一般为1月 后、3月后。
缺氧缺血性脑病:出生3天内观察有无脑水肿,1周后 观察有无完全恢复,1月后复查有无存在遗留病变。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出生后3天内观察有无白质损伤, 1周后观察有无恢复,3-4周后观察有无白质软化,3-4 个月后观察有无软化灶消失及脑室扩张。
34
35
检查准备:患儿安静状态即可,取仰卧头正位, 检查者在小儿右侧或头顶侧,检查前手及探头 注意清洁消毒,避免皮肤交叉感染。先检查弱 小的早产儿,再检查足月儿。
13
适应症
可能发生颅内脑结构改变的新生儿、小婴儿的 筛查(如早产儿、足月新生儿小婴儿、低体重 儿、多胎儿、巨大儿等) 。
有异常分娩史及相应病史的新生儿(如缺氧、 窒息、宫内感染等)。
新生儿颅脑超声诊断
.
1
新生儿颅脑检查的历史
我国的新生儿颅脑自20世纪80年代初起步,北 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周丛乐教授1984年开展。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每年举办全国性新生儿颅脑 超声继续教育学习班。
在北京、上海等城市颅脑超声已成为出生后3天 内新生儿的常规检查。
2
新生儿颅脑的解剖结构
1.颅骨 2.脑膜 3. 脑 4.脑室系统 5.脑血管
15
新生儿颅脑的超声解剖
冠状切 1---额叶层面 2---侧脑室前角层面 3---第三脑室层面 4---侧脑室中央及后角层面 5---枕叶层面
16
17
18
19
20
21
新生儿颅脑的超声解剖
矢状切 6---正中矢状切层面 7---侧脑室前角层面 8---侧脑室中央部及后角层面 9---岛叶层面 10---颞叶层面
正常中晚期妊娠胎儿超声解剖

正常中晚期妊娠胎儿超声解剖
㈡、胎儿血液循环特点: ㈢、正常胎儿二维超声心动图的检查方法: 1、确定胎儿在宫内的位置 2、根据胎儿体位确定声束进路:声速从胎儿腹侧进入显示心脏各个切面最清楚。
胎儿血液循环
正常中晚期妊娠胎儿超声解剖
3、采用节段分析法对胎儿进行系统观察 ⑴ 首先横切胎儿腹部,判断胎儿肝脏和胃、下腔静脉和腹主动脉的位置关系,从而了解胎儿有无内脏反位、心房反位等。 ⑵ 依次判断心脏腔室、血管的大小,分析房室连接关系,心房与大动脉连接关系,心房与静脉的连接关系。
胎儿胆囊
胎儿腹围
正常中晚期妊娠胎儿超声解剖
7、腹部大血管 8、胎儿双肾:因受母体内高孕激素水平影响,输尿管平滑肌蠕动减慢,可使肾盂轻度分离。正常时肾盂前后径测量值在33周后不超过7mm。 9、胎儿肾上腺 10、胎儿膀胱:直径3-4cm。膀胱两侧为脐动脉。 11、胎儿性别
腹部大血管横切面
腹主动脉纵切面
正常中晚期妊娠胎儿超声解剖
胎方位 胎儿位于耻骨联合上,称为头位;位于上腹部,称为臀位,位于左中腹,称为左横位,位于右中腹,称为右横位。 以脐作垂直线,两侧锁骨中线作假象线,胎儿脊柱在左锁骨中线与正中线之间,称为左枕前,在左锁骨中线与左腋前线之间,称为左枕后。右侧亦然。
正常中晚期妊娠胎儿超声解剖
胎方位 以胎儿腹围测量平面为标准,观察脊柱在腹围平面的位置,如果脊柱在左上方,则为左枕前,左下方,则为左枕后,右侧同理。 要求要垂直腹围平面,不能斜切。
胎儿双肾横切面
胎儿肾脏纵切面
胎儿肾上腺
胎儿膀胱
胎儿睾丸
正常中晚期妊娠胎儿超声解剖
六、胎儿心脏 ㈠ 胎儿心脏的解剖特征: 1、心脏结构 2、胎儿心脏在胸腔内的位置:心尖指向左前方,心脏轴与胸腔前后轴线成25°-65°角。 心脏横径与同水平胸廓横径比为0.52,心脏面积占胸腔的1/3 3、胎儿期独具的血管通道 ⑴ 卵圆孔及卵圆孔瓣 ⑵ 动脉导管 ⑶ 静脉导管 ⑷ 脐血管
小儿颅脑超声诊断ppt课件

超声扫查技巧与操作规范
01
选择合适的探头频率,一般 使用高频探头(5-10MHz)
进行颅脑超声检查。
02
根据患儿年龄和病情选择合 适的扫查切面,如经前囟、 侧囟、后囟等切面进行扫查
。
Hale Waihona Puke 03熟练掌握超声扫查技巧,如 探头放置位置、角度调整、 深度调节等,以获得清晰、
准确的图像。
图像采集、存储及后处理
误区识别及避免方法
误区一
忽视小儿颅脑发育特点,将成人超声诊断标准直接应用于 小儿。
误区二
过度依赖超声检查结果,忽视临床病史和体格检查。
误区三
对超声图像解读不准确,导致误诊或漏诊。
避免方法
了解小儿颅脑发育特点,掌握小儿颅脑超声诊断的特殊 性,制定适合小儿的超声诊断标准。
避免方法
超声诊断应结合患儿的临床病史和体格检查,综合分析 ,避免单一检查手段的局限性。
超声设备的技术创新
更高频率、更高分辨率的超声设备将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 。
人工智能在超声诊断中的应用
AI技术可辅助医生进行更快速、更准确的图像分析和诊断。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及挑战应对
• 远程超声诊断的发展: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远程 超声诊断将成为可能,有助于缓解医疗资源分布不均 的问题。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及挑战应对
提高超声医师的专业素养
01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提高超声医师对颅脑疾病的认知和诊断
水平。
加强多学科协作
02
与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等相关科室紧密合作,共同提高小儿颅
脑疾病的诊疗水平。
关注新技术发展动态
03
及时关注并掌握超声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以便更好地应用
胎儿头颅的超声检查ppt课件

脉络丛
脉络丛是颅内的重要结构之一, 位于侧脑室内。在超声图像上, 脉络丛表现为强回声团块,其形 态和回声特点有助于判断胎儿颅
内发育情况。
小脑
小脑位于颅后窝内,是胎儿颅内 的重要结构之一。在超声图像上 ,小脑表现为蝴蝶状的无回声区 ,其形态和大小可以反映胎儿颅
内发育情况。
正常超声测量值范围
01
颅骨缺损
局部颅骨缺失,脑组织外 凸。
颅骨变形
颅骨形态不规则,凹凸不 平。
颅骨增厚
颅骨弥漫性增厚,回声增 强。
颅内异常超声表现
脑积水
脑室系统扩大,脑实质受 压变薄。
脑膨出
脑组织从颅骨缺损处膨出 。
颅内出血
颅内出现不规则液性暗区 。
异常超声测量值范围
双顶径(BPD)
异常增大或减小。
侧脑室宽度
异常增宽或狭窄。
和参数设置,以获得清晰的动态图像。
其他新技术在胎儿头颅超声检查中的应用前景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
通过测量组织的弹性特性,能够更准确地评估胎儿头颅的结构异常和病变程度。
超声造影技术
利用造影剂增强超声信号的反射,提高胎儿头颅超声检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人工智能技术在胎儿头颅超声检查中的应用
通过深度学习和图像处理技术,能够自动识别和诊断胎儿头颅的结构异常和病变,提高 诊断的效率和准确性。
02
03
双顶径(BPD)
测量胎儿头部左右两侧之 间最宽的长度,正常足月 儿的双顶径平均值约为 9.3cm。
头围(HC)
测量胎儿头部一周的长度 ,正常足月儿的头围平均 值约为33-34cm。
侧脑室宽度
测量侧脑室体部的宽度, 正常足月儿的侧脑室宽度 平均值小于10m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脉络丛(正“八”字高回声)、侧脑室、 小脑
正常新生儿颅脑的超声影像
经前囟做冠状面检查
侧脑室中央部-后角层面
正常新生儿颅脑的超声影像
经前囟做冠状面检查
1、侧脑室
2、脉络丛
3、背侧丘脑 4、小脑 5、颅后窝
侧脑室中央部-后角层面
正常新生儿颅脑的超声影像
经前囟做冠状面检查 五、枕叶层面
将探头继续向后偏转至90 ,此切面已越过 侧脑室。 可见: 对称分布的大片高回声--枕叶白质
正常新生儿颅脑的超声影像
经前囟做冠状面检查
1、脑中线
2、双侧额叶白质
正常新生儿颅脑的超声影像
经前囟做冠状面检查
二、侧脑室前角层面 。 将探头轻轻向后偏转约20 此时可显示:
侧脑室前角、尾状核、豆状核
部分早产儿中还可见透明隔腔
正常新生儿颅脑的超声影像
经前囟做冠状面检查
侧脑室前角层面
正常新生儿颅脑的超声影像
1、胼胝体 2、第3脑室 3、透明隔腔 4、背侧丘脑 5、扣带回 6、脉络丛 7、第4脑室 8、中间块 9、小脑
正中矢状切面
正常新生儿颅脑的超声影像
经前囟做矢状面检查 二、侧脑室前角层面 此切面主要显示侧脑室前角(无回声缝隙) 内无脉络丛
正常新生儿颅脑的超声影像
经前囟做矢状面检查
旁矢状面侧脑室前角层面
探头继续向颞叶方向扫查,可见位于颞叶内侧面Leabharlann 脑岛正常新生儿颅脑的超声影像
经前囟做矢状面检查
颞叶及脑岛叶层面
正常新生儿颅脑的超声影像
经前囟做矢状面检查
1、脑岛
2、外侧沟 3、颞叶
颞叶及脑岛叶层面
。
正常新生儿颅脑的超声影像
经前囟做冠状面检查
箭头所指为双侧枕叶 白质
枕叶层面
正常新生儿颅脑的超声影像
经前囟做矢状面检查 一、正中矢状面
此切面主要观察:
第三脑室--最易辨认的片状无回声 透明隔腔、胼胝体、扣带回
正常新生儿颅脑的超声影像
经前囟做矢状面检查
正中矢状切面
正常新生儿颅脑的超声影像
经前囟做冠状面检查
新生儿颅脑二维超声检查基础
探头的选择
一般选择高频凸阵小型探头,扇形扫描 频率范围在 5--7.5MHz
检查部位
◆ 经前囟检查--首选
行冠状面检查,可见从额叶到枕叶各层面影像 行矢状面检查,可见脑正中至双侧颞叶各层面影像
◆ 经后囟检查
后囟闭合较早,实际探查范围有限,故不常用
新生儿颅骨
新生儿颅脑超声重点检查层面
正常新生儿颅脑的超声影像
经前囟做矢状面检查
旁矢状面侧脑室中央部-后角层面
正常新生儿颅脑的超声影像
经前囟做矢状面检查
1、脉络丛 2、尾状核 3、丘脑、基底核 4、颅前窝 5、侧脑室 6、扣带回 7、小脑 8、颅中窝 9、颅后窝
旁矢状面侧脑室中央部-后角层面
正常新生儿颅脑的超声影像
经前囟做矢状面检查 四、脑岛层面
经前囟做冠状面检查
1、侧脑室前角
2、尾状核
3、豆状核 4、颅前窝
侧脑室前角层面
正常新生儿颅脑的超声影像
经前囟做冠状面检查
三、第3脑室层面 。 将探头继续向后偏转至40 此时可显示:
侧脑室前角、脉络丛、第3脑室、豆状核 尾状核
正常新生儿颅脑的超声影像
经前囟做冠状面检查
第3脑室层面
正常新生儿颅脑的超声影像
正常新生儿颅脑的超声影像
经前囟做矢状面检查
1、侧脑室前角 2、尾状核 3、豆状核 4、脉络丛 5、胼胝体 6、背侧丘脑 7、小脑 8、颅后窝
旁矢状面侧脑室前角层面
正常新生儿颅脑的超声影像
经前囟做矢状面检查 三、侧脑室中央部-后角层面
此切面最突出的影像---
侧脑室和脉络丛
除此之外还可见:尾状核、豆状核,背侧丘脑
经前囟做冠状面检查
1、 侧脑室前角 2、 胼胝体 3、 尾状核 4、 豆状核 5、 脉络丛 6、 第3脑室 7、 脑干 8、 透明隔腔 9、 颞叶 10、背侧丘脑 11、外侧沟 第3脑室层面
正常新生儿颅脑的超声影像
经前囟做冠状面检查 四、侧脑室中央部-后角层面
将探头继续向后偏转至70 此时可显示:
冠状面检查
1.额叶层面 2.侧脑室前角层面 3.第3脑室层面 4.侧脑室中央部- 后角层面 5.枕叶层面
新生儿颅脑超声重点检查层面
矢状面检查
1.正中矢状面 2.侧脑室前角层面 3.侧脑室中央部- 后角层面 4.脑岛颞叶层面
正常新生儿颅脑的超声影像
经前囟做冠状面检查
一、额叶层面 探头置于前囟,最大限度向前额方向探查 此时可显示: 大脑前正中裂、双侧额叶、额叶白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