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针王”郑魁山典型医案选(四)
“西北针王”郑魁山家传八大针刺手法

“西北针王”郑魁山家传八大针刺手法导读:一位针灸名家说过“针灸取得疗效的关键,一靠取穴二靠手法”。
因此,除了取穴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学好手法。
针刺,如果没有手法这一重要因素在里边,几乎每个人都会扎针了,可实际并非如此。
今日揭秘西北针王郑魁山老先生的八大家传针刺手法,一睹为快。
PS.如果您想跟郑魁山老师高徒、美国洛杉矶知名针灸师陆飚老师学习针灸手法,可添加微信邀请进入学习交流群,微信号:QHACU01。
郑魁山教授西北针王,我国著名的针灸专家,在其近70载的临床、科研、教学工作中,成就斐然。
他一直倡导并致力于中国针灸传统针法的研究,对中国乃至世界针灸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古今实践证明,针灸治病,手法至关重要。
目前对针刺手法研究的报道很多,但究其大概,不外补法、泻法和平补平泻法3类。
笔者导师郑魁山,秉承先祖毓琳公家学渊源,在专擅烧山火、透天凉手法之后,又从古代繁琐复杂的针刺手法中,潜心揣摩,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总结出8种常用针刺手法,它们具有简便易学、实用效速的特点。
现将郑氏8种家传针刺手法的说明、操作方法及临床应用介绍如下。
01二龙戏珠法这种手法是综合关闭、提插、捻转、迎随等补泻手法组成的,由于操作时或起针后,常有两条感应传导包围眼球,恰似耍龙灯时二龙戏珠的形象,故名。
操作方法:施针时以感觉传导眼区为目的,如针太阳穴,左手食指紧按脑穴,右手持针刺至一定深度,候其气至,右手持针使针尖和押手同时向上眼睑方向,连续推按、捻转,重(急)插轻(慢)提或轻插重提3~5次,捻按或捻提守气,使热感或凉感由上眼睑扩散传导眼球;再将针提至皮下,针尖向下眼睑方向,重复施行同样针法,使热胀感或凉麻感由下眼睑扩散传入眼球,上下两条感应包围眼球。
留针与否视病情而定。
该手法常用于针太阳、丝竹空、瞳子髎等穴,治疗急、慢性结膜炎,视网膜出血,视神经萎缩等各种眼病。
虚证用热补法,实证用凉泻法。
02喜鹊登梅法这种手法是综合提插、捻转、推垫等手法组成的,由于操作时的手法和针的动,似喜鹊站立在腊梅枝上歌舞时头尾上下摆动一般,故名。
“西北针王”郑魁山的39个家传针灸秘方

“西北针王”郑魁山的39个家传针灸秘方I导读:“西北针王”郑魁山根据几代人的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疗效显著的针灸手法与配穴,供大家学习参考。
家传秘方作者/郑魁山家传秘方,是根据我家几代人的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疗效显著的针灸手法与配穴,现简介如下,以供参考。
一、发散风寒方风池、大椎、风门、后溪。
手法:风池、大椎、风门用烧山火法,不留针;后溪用烧山火法,留针20~30分钟;使其产生热感发汗,以发散风寒,解表宣肺。
主治:风寒感冒,头痛无汗,鼻塞流涕。
发散风寒取风池,大椎风门与后溪。
四穴皆用烧山火,遍体发热汗淋漓。
二、透表肃肺方大椎、陶道、肺俞、合谷、列缺。
手法:大椎、陶道、肺俞用鼠爪刺法,出血;合谷、列缺用透天凉法,使其产生凉感出汗;以疏散风热,透表肃肺。
主治:风热感冒,头痛咳嗽,咽喉肿痛。
透表肃肺取肺俞,大椎陶道挑血出,合谷列缺齐双用,透天凉法高热除。
三、祛风活络方风池、地仓、人中、下关、四白、合谷。
手法:患病在3天以内者,针双风池,用烧山火法,使热感传到前额,出汗,不留针;人中向鼻中隔斜刺,以有泪为度;针健侧地仓沿皮透颊车;下关、四白、合谷用温散法,使其有温热感,留针15~20分钟,以祛风散寒,疏经活络;患病4天以后者,取以上穴位,用同样手法,针患侧,留针5~10分钟,以通调气血,温润经筋。
主治:面瘫,口眼㖞斜。
祛风活络取风池,人中地仓下关施,四白合谷烧山火,纠正口㖞莫延迟。
四、祛风开窍方人中、承浆、百会、十宣。
手法:人中向鼻中隔斜刺,以有泪为度,承浆沿皮向下斜刺,百会向后沿皮斜刺,留针10~20分钟。
十宣点刺出血,以祛风开窍,苏脑醒神。
主治:中风昏迷,痰迷心窍,小儿惊风。
祛风开窍取人中,以泪为度人苏醒,承浆百会十宣刺,中风昏厥有奇功。
五、祛风化湿方梁丘、膝眼、阳陵泉、足三里。
手法:内膝眼向梁丘斜刺,外膝眼向血海斜刺,梁丘、阳陵泉、足三里用烧山火法,使膝关节和下肢有热感,留针20~30分钟,以祛风化湿,散寒止痛,通利关节。
郑魁山家传配穴秘方《郑氏针灸全集》

郑魁山家传配穴秘方《郑氏针灸全集》1 发散风寒:风池风门大椎(不留针,烧山火)后溪留20-30分——风寒感冒2 清热宣肺:大椎陶道肺俞(点刺出血)+列缺合谷(透天凉)3 祛风活络:面瘫:合谷风池+地仓透颊车、下关四白4 祛风开窍:中风、惊厥:人中承浆百会十宣5 祛风化湿:膝眼梁丘阳陵泉足三里——膝关节风寒湿痹肿痛6 导痰开窍:旁廉泉天突7 催吐:中脘幽门内关(针尖向上)8 泻热通便:大肠俞天枢、丰隆足三里9 润肠通便:天枢、支沟、上巨虚(泻)三阴交、照海(补)10 泻热解毒:大椎身柱灵台筋缩脊中命门腰阳关腰俞、膻中、玉堂11 活血通经:气海关元气穴+合谷三阴交(平)12 疏肝理气:膈俞肝俞(不留针)膻中期门太冲13 理气定喘:百劳定喘+膻中(沿皮刺)大椎列缺14 疏经镇痛:风池百会头维太阳合谷——头部诸疾15 活血明目:风池内睛明球后攒竹瞳子髎肝俞肾俞——眼部诸疾16 开窍聪耳:风池百会翳风头窍阴听宫支沟(平法)——17 通鼻开窍:风池(补)上星上迎香合谷列缺18 顺气降逆:天突膻中冲门+内关公孙——梅核气、气逆19 豁痰利咽:风府上廉泉列缺阳溪三阴交照海——流涎吞咽困难20 开窍解语:哑门(向下颌刺)金津玉液合谷21 温中散寒:脾俞胃俞(不留针)+中脘下脘+梁门足三里22 温肾壮阳:肾俞关元俞上髎气海关元三阴交23 温经祛寒:天枢关元气穴三阴交大敦(灸)24 中风:肩髎曲池外关合谷环跳阳陵泉足三里悬钟25 清心安神:巨阙内关神门丰隆公孙——热陷心包26 清心醒神:内关人中合谷丰隆——狂证27 清肺止咳:肺俞尺泽列缺+少商商阳+大椎28 清热理中:尺泽委中(刺络)+中脘天枢足三里——霍乱29 清热解毒:翳风颊车合谷商阳少商——痄腮温毒咽肿30 补中益气:中脘天枢足三里+气海31 培元止泻:中脘天枢气海+腰俞会阳32 升提举陷:中脘天枢足三里+气海梁门33 养心定痛:心俞(不留针)膻中巨阙内关34 升提摄血:隐白行间(向上斜刺)人中35 回阳固脱:人中神阙关元腰+腰俞会阳36 消食导滞:上脘中脘天枢、三关(点刺)37 消坚散结:阿是(围刺)人迎天髎曲池——癌肿瘰疠38 排脓消肿:阿是大椎合谷。
名老针灸专家经验集---八法治疑难杂症,郑魁山临证经验

名老针灸专家经验集---八法治疑难杂症,郑魁山临证经验“八法”治疑难杂病---郑魁山临证经验郑魁山(1918-2010),男,河北省安国县人,全国首批名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甘肃省首届名中医、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号称“西北针王”、“中国针灸当代针法研究之父”。
生于1918年12月,16岁跟随父亲郑毓林学习针灸医学。
1942年和父亲赴北平行医。
1947年考取中医师,1951年和高风桐等创办北京市中医学会针灸研究班。
1952年7月与栾志仁等创办北京市广安门联合诊所。
1953年3月协助北京中医学会创办针灸门诊部。
1954年3月任华北中医实验所针灸主治医师,1955?196年在卫生部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任主治医师兼第三研究室负责人,1970年1月下放后留甘肃省工作。
著作有《针灸集锦》、《子午流注与灵龟八法》。
曾任甘肃中医学院针灸系名誉主任,中国针灸学会理事,甘肃省针灸学会副会长。
出版专著14册,其中《针灸集锦》获甘肃省新长征优秀作品一等奖,日本京都中医研究会1983年翻译成日文出版;《子午流注与灵龟八法》,台湾千华图书出版公司1989年用繁体字出版;《点校·针灸大全》、《针灸问答》、《针灸补泻手技》,日本东洋学术出版社1991年用日文出版。
临床和科研实践,创立了汗、吐、下、和、温、清、消、补的“针灸治疗八法”。
1961年12月,郑魁山与朝鲜实习班留影(后排右三)图1在美国演示郑氏针法图2郑魁山在为研究生上课图3郑魁山和学生黄龙祥合影(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副所长、世界针联执委,右一)图4学术特点和医疗专长在长期从事针灸学的临床、科研与教学活动中,郑氏对针灸学理论与传统手法,以祖国医学的辨证施治,基础理论,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法”为指导,努力探索针灸配穴和针刺手法的应用规律。
双手操作,重用左手,注意总结疑难杂症的治疗,在传统手法的基础上,对“烧山火”、“透天凉”等手法去繁就简、精练手法;在古代“子午流注”、“灵龟八法”论述的基础上,根据个人经验,改革旧图,研制新的临床应用盘。
“西北针王”郑魁山典型医案选(二)

“西北针王”郑魁山典型医案选(二)编辑:Leon导读:中医药学术发展史业已证明:医案,是一代又一代中医在读书、临证、传承的实践中,不断继承、不断发展,不断实践、不断创新的结晶,名老中医医案是指导后继者的临证范本。
本典型医案是经由郑魁山的弟子、学术继承人方晓丽教授整理并加注了按语,分享与大家,以利郑老先生临证经验的传承。
链霉素中毒性耳聋/风寒上扰湿毒内停(郑魁山主治)风寒上扰湿毒内停型毒聋,拟祛风散寒、利湿毒疏肝胆、开窍聪耳之法。
取合谷、风池穴为主,施针刺烧山火手法,促气达病所。
针治月余,获愈。
付××,男,58岁,兰州,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院工程师。
因听力突然减退42天,1983年3月19日初诊。
患者1983年1月上旬感冒,中旬去西安出差,感冒加重,注射青、链霉素,下旬返回兰州,继续注射青、链霉素,并口服土霉素,2月5日早晨参加追悼会,因心情沉重,加之天气寒冷,受凉后出冷汗,自觉全身痠痛,鼻塞严重,呼吸困难,下午突然听力减退。
2月7日经×医院内科治疗,效果不显,2月12日去陆军×医院五官科就医,经口服土霉素、黄连上清丸、麻黄碱滴鼻,注射大青叶注射液后,舌干口渴异常,17日转入兰州×医院,诊断为神经性耳咽管阻塞,经注射青霉素、输液10天未见好转。
3月11日用导管疏通右耳咽管后,鼻孔流血,病情加重,耳内闷响,听力尽失。
初诊:3月19日转来我院,五官科检查:鼻粘膜充血、肿胀、通气不畅,两耳鼓膜内陷,听力减退,两耳气、骨导均减低,双侧重度耳聋。
其它检查:胸部拍片,肺纹理较重。
心电图、超声波、鼻部拍片、血常规、二便、血小板、生化、肝功等均正常。
患者鼻塞不通、张口呼吸,呼吸音粗,舌质淡,苔白腻,脉浮有力,(74次/分)。
此乃风寒上扰,湿毒内停、闭阻少阳、壅遏清窍。
宜采用祛风散寒、利湿毒疏肝胆、开窍聪耳之法治之。
取合谷、风池,用烧山火法,使热感传至前额而使全身出汗,上迎香点刺,上星、听会,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
郑魁山家传配穴秘方——摘自《郑氏针灸全集》.txt

鄭魁山家傳配穴秘方——摘自《鄭氏針灸全集》1 發散風寒:風池風門大椎(不留針,燒山火)後溪留20-30分——風寒感冒2 清熱宣肺:大椎陶道肺俞(點刺出血)+列缺合谷(透天涼)3 祛風活絡:面癱:合谷風池+地倉透頰車、下關四白4 祛風開竅:中風、驚厥:人中承漿百會十宣5 祛風化濕:膝眼梁丘陽陵泉足三裏——膝關節風寒濕痹腫痛6 導痰開竅:旁廉泉天突7 催吐: 中脘幽門內關(針尖向上)8 瀉熱通便:大腸俞天樞、豐隆足三裏9 潤腸通便:天樞、支溝、上巨虛(瀉)三陰交、照海(補)10瀉熱解毒:大椎身柱靈臺筋縮脊中命門腰陽關腰俞、膻中、玉堂11活血通經:氣海關元氣穴+合谷三陰交(平)12 疏肝理: 膈俞肝俞(不留針)膻中期門太衝13 理氣定喘:百勞定喘+膻中(沿皮刺)大椎列缺14 疏經鎮痛:風池百會頭維太陽合谷——頭部諸疾15 活血明目:風池內睛明球後攢竹瞳子髎肝俞腎俞——眼部諸疾16 開竅聰耳:風池百會翳風頭竅陰聽宮支溝(平法)——17 通鼻開竅:風池(補)上星上迎香合谷列缺18 順氣降逆:天突膻中衝門+內關公孫——梅核氣、氣逆19豁痰利咽:風府上廉泉列缺陽溪三陰交照海——流涎吞咽困難20 開竅解語:啞門(向下頜刺)金津玉液合谷21 溫中散寒:脾俞胃俞(不留針)+中脘下脘+梁門足三裏22 溫腎壯陽:腎俞關元俞上髎氣海關元三陰交23 溫經祛寒:天樞關元氣穴三陰交大敦(灸)24 中風: 肩髎曲池外關合谷環跳陽陵泉足三裏懸鐘25 清心安神:巨闕內關神門豐隆公孫——熱陷心包26 清心醒神:內關人中合谷豐隆——狂證27 清肺止咳:肺俞尺澤列缺+少商商陽+大椎28 清熱理中:尺澤委中(刺絡)+中脘天樞足三裏——霍亂29 清熱解毒:翳風頰車合谷商陽少商——痄腮溫毒咽腫30 補中益氣:中脘天樞足三裏+氣海31 培元止瀉:中脘天樞氣海+腰俞會陽32 升提舉陷:中脘天樞足三裏+氣海梁門33 養心定痛:心俞(不留針)膻中巨闕內關34 升提攝血:隱白行間(向上斜刺)人中35回陽固脫:人中神闕關元腰+腰俞會陽36消食導滯:上脘中脘天樞、三關(點刺)37消堅散結:阿是(圍刺)人迎天髎曲池——癌腫瘰癘38 排膿消腫:阿是大椎合谷。
郑魁山针刺治疗经验

郑魁山针刺治疗经验(三叉神经痛、膝关节疼痛、大小便失禁)
三叉神经痛
治法:疏通阳明、少阳经气
针灸处方:翳风,听宫,下关,颧髎,巨髎,合谷
针刺方法:
•翳风穴直刺0.6寸,使针感传至面颊部
•听宫穴:直刺0.6寸
•下关穴:直刺1寸
•颧髎穴:直刺0.5寸
•巨髎穴:直刺0.5寸
•合谷穴:直刺0.5寸,用泻法行气
根据疼痛程度留针30分钟以上
膝关节疼痛
治法:疏利气血
针灸处方:血海,鹤顶,膝阳关,膝眼,足三里
针刺方法:
•鹤顶:向上斜刺1寸
•膝阳关:直刺1寸
•膝眼:向关节腔方向直刺1寸,使关节产生温热感
•足三里:直刺1.2寸
留针20分钟
大小便失禁
治法:温下固元
针灸处方:关元俞,上髎,会阳,气海
针刺方法:
•关元俞:直刺1寸
•上髎穴:直刺1寸
•会阳穴:向上斜刺1寸
留针20分钟,使患者腰骶部产生热感。
郑魁山针灸临证经验:巨刺和缪剌对哪些病证有特效?(附医案)

郑魁山针灸临证经验:巨刺和缪剌对哪些病证有特效?(附医案)巨刺是左病取右、右病取左,应用于病在左而右脉病者,取经穴深刺的方法,治疗病在经、在脏腑的急性剧痛病证效果好。
缪刺是左病取右、右病取左,取络穴或井穴浅刺或艾灸的方法,治疗病在络或自觉疼痛,但从脉象查不出经脉、脏腑有病者效果好。
1.巨刺法治痛痹1937年1月16日,去安国县南堡村出诊,遇一宋某,男,14岁,学生,左腿剧痛昼夜不止,不能站,不能坐,不能入睡已7天。
检查发现,患者左臀部的肌肉松软消瘦,右臀部的肌肉丰满隆起,好像左臀部的肌肉抽到右臀部去了,腰骶椎亦向右侧倾斜,左腿肌肉松软萎缩,面色苍白,痛苦病容,脉弦紧。
当时针左秩边、环跳、承扶、委中、承山,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此期间疼痛虽缓解了,但起针后又疼痛如初,一日针3次,连续针3天后,病情如故。
按其脉象,右手脉弦紧,我就改用巨刺法针右侧的秩边、环跳、承扶、委中、承山,每日针1次。
针第1次后剧痛减轻,晚上即入睡;针第2次后剧痛停止,能走路又针治2次,疼痛彻底消失。
为了巩固疗效,又针了3次,不但左腿没犯病,而且腰骶椎、左臀及下肢肌肉也恢复了正常。
2.巨刺法治心绞痛1971年3月15日,在成县医院住院部会诊一苏某,男,31岁,心绞痛急性发作,心前区似刀割剧痛,放散至左肩,经用硝酸甘油和注射杜冷丁后,剧痛仍不能缓解,患者出冷汗,面色苍白,呼吸困难,脉沉细无力。
当即用巨刺法针右间使,用热补法,使温热感传到左胸。
守气3分钟后,留针15分钟,患者剧痛停止,面色恢复正常,连续3天没犯病,状如常人而出院。
3. 缪剌法治面瘫1943年3月15日,在北京东四五条遇一齐某,女,16岁,学生,左侧面瘫半天。
患者早晨起床后,发现左耳下和面部木痛,左眼不能闭合,面部肌肉下垂,口角向右歪斜,脉象正常。
当即用缪刺法针右地仓沿皮透颊车、偏历,用平补平泻法,留针10分钟。
每日按上述方法针1次,针到第5天病愈。
4.缪刺法治疝气1984年2月18日,在兰州兰化职工医院遇一患者冷某,女,2岁,哭啼不止,检查发现小腹右侧鼓起一包块,核桃大小、其父(外科医师)说是疝气,请我用针灸治疗,我即用艾条灸左大敦,10分钟后患儿就不哭了,小腹右侧的鼓包也消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北针王”郑魁山典型医案选(四)
编辑:Leon
导读:中医药学术发展史业已证明:医案,是一代又一代中医在读书、临证、传承的实践中,不断继承、不断发展,不断实践、不断创新的结晶,名老中医医案是指导后继者的临证范本。
郑魁山典型医案是经由方晓丽教授加注了按语,分享与大家,以利郑老先生临证经验的传承。
胸痹/胸阳不振痰浊阻滞型(郑魁山主治)冠心病心前区阵发性压榨样疼痛,通连肩臂属胸阳不振,痰浊阻滞之胸痹者,以内关为主穴,施以温通针刺手法,确有良效。
李某,女,54岁,2000年4月10日初诊,患者心前区阵发性压榨样疼痛有5年之久,痛时向左肩及左上肢放射,有时疼连小指。
既往有高血压、高血脂病史。
发时常服硝酸甘油、消心痛、速效救心丸及复方丹参滴丸等中西药物。
近日频繁发作,服上述药物效果欠佳,遂请郑老诊治。
初诊:患者体型肥胖,嗜食肥甘,怯寒肢冷,胸部憋闷疼痛,并连及左肩臂,面色口唇紫暗,舌体胖有齿痕及瘀斑,苔白腻润滑,脉沉细涩。
此乃胸阳不振,痰浊阻滞,瘀血痹阻心脉。
治以温振心阳,通脉祛瘀,化痰泄浊。
取内关为主穴,配以心俞、膻中、肾俞、丰隆。
施以温通针刺手法,针刺内关时左手拇指按在内关穴下方,右手持1寸
毫针刺入穴位0.5—0.8寸施以温通针法,使针感传向心胸部,针后立竿见影,胸痹疼痛立刻缓解。
留针30分钟,并嘱其
节饮食,调情志。
复诊:4月12日,胸痹疼痛次数明显减少且持续时间显著缩短,取穴、治法同前。
之后,隔日针刺1次,连续治疗半月,血压基本恢复正常,又巩固治疗半年。
一年后随访,胸痹疼痛未见复发,其血脂也基本恢复至正常范围。
按:冠心病是全球性的常见病、多发病、急危重症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存质量。
本案例郑老据其体型肥胖,嗜食肥甘,怯寒肢冷,胸部憋闷疼痛,并连及左肩臂,面色口唇紫暗,舌体胖有齿痕及瘀斑,苔白腻润滑,脉沉细涩,辨证为胸阳不振,痰浊阻滞,瘀血痹阻心脉。
郑老在临床上经数十年总结的“温通针法”以“温化瘀浊,通经调气”为要旨,选穴内关、心俞、重在活血祛瘀,通利心脉;内关为手厥阴之络穴,又为阴维交会穴,阴维、冲脉合于胃心胸,阴维主一身之里。
内关施以温通针法,使针感传向心胸部,可宽胸降气,活血通络,宁心安神,临床对各种原因所致的心脏供血不足,心率不齐及心痛等疾患,都可用之。
膻中穴可宽心利气,缓解疼痛。
丰隆施以温通针法以健脾温化痰浊。
配以肾俞时时顾护先天之本,以鼓舞心阳,补气益肾阴。
手法精妙,选穴精当,疗效即时是“温通针法”治疗冠心病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