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分析

医案分析
医案分析

老中医医案记录整理

老中医医案记录整理 医案记录 姓名:胡某性别:女年龄:79岁 民族: - 文化程度: - 籍贯: - 职业: - 婚姻状况:已婚 初诊时间:2015.4.5 主诉:间断性恶寒汗出多年,再发半月余。 现病史:每稍感风寒即觉畏寒,夜间汗出,常服一般治感冒药物如清热解毒口服液、感冒通等无效,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半月前因受凉再次出现上述症状,经输青霉素、清开灵注射液等无效。现症:恶寒,低热,夜间汗出,乏力。舌边尖红,舌苔厚腻微黄,脉弦紧。 既往史(药敏史):40年前曾患疟疾 辅助检查:体温37.5℃。血常规:WBC 5.2×109/L,N0.65,L0.35。辨证分析:风寒袭表证 中医诊断:感冒(太阳少阳合病) 西医诊断:病毒性感冒 治法:和解少阳,解表温里。 方药: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味。 柴胡15g,黄芩12g,桂枝10g,白芍15g,干姜10g,煅牡蛎30g,花粉15g,常山15g,茵陈20g,金银花20g,连翘20g,甘草10g。3剂,水煎服。

复诊:目前精神尚可,服药平和,畏寒减轻,汗出减少,仍感乏力。舌尖红,苔厚 腻微黄,脉弦细。以上方加黄芪30g,白术10g。3剂,水煎服。 心得体会:脾肺气虚,稍感风寒即觉畏寒,夜间汗出,低热,常服一般治感冒药物,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伴乏力明显。既往治疗大多为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之品,致使太阳之邪内陷,少阳枢机不利,又有内陷太阴之势。《伤寒论》原文提出:“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历代医家均认为该方是治疗少阳兼水饮的方剂。《伤寒论》中认为少阳为半表半里,是表里传变的枢机,不仅是表证传里的枢机,也是三阳病传入三阴的枢机。 签名: 年月日 指导老师点评: 签名: 年月日 医案记录 姓名:郭某性别:女年龄:51岁 民族: - 文化程度: - 籍贯: - 职业: - 婚姻状况:已婚 初诊时间:2015.5.15 主诉:咳嗽10余年,伴大便稀。

黄煌医生经典医案

导读西方医学铭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可知需要治疗的不仅是疾病,还有渴望关怀的人心,在真正走向医院时,我们便真的能体会,黄煌老师笔下的“两套理论”为何缺一不可了,名中医的“口是心非”,亦是“苦口婆心”。 大凡名中医,常常“口是心非”,表里不能如一。这倒不是说他们有道德问题,而是要做好中医,通常需要两套理论。 一套用来安慰病人 这一套是用于说的,用来向病人解释各种生理和病理现象,用来回答病人提出的各种问题,用来评价疗效和解释遣方用药的思路,用来安慰患者,或者有意无意地用来营造医学神秘不可测的气氛。过去的医生写脉案,现在的大医院的中医病房写大病历,大多用这种理论的一部分。 这套理论,并不是无用的空谈,恰恰相反,非常的实用,但对象必须是中国人,而且是在中国文化熏陶下的中国人。 其中,有帮助医生发散性思维的,也有为医生的治疗方案找到理由的;有指导病人调整生活方式以养生保健的,也有的是用来疏导患者心理以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的。 面对这套理论,中国的病人在其中可以找到生命的答案,可以看到求生愈疾的希望。 这套理论用好了,其功效或如春风化雨,或如醍醐灌顶,或如当头棒喝。这套理论是什么?不是宗教,但又脱离不了宗教;不是民俗,又脱离不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不是政治说教,但也与当时统治者提倡的思想丝丝相连。

说中医是文化,就是从这里来的。人,不仅是一个高级生物,更是有心理特征、社会属性的高级生物,对此,古代的中国人是深知其中三昧的。 一套用于制定康复方案,确保疗效 中医另一套理论是用来干的。用来指导自己识别方证,用来确定处方药物的大小,用来制定康复的方案,甚至用来预测病情浅深病人生死。 这是确保疗效的理论。这套理论比较简单,说出来,就那么一点。概况地说,就是有是证用是方。 换句话说,就是当病人出现某种情况的时候,必须使用某方某药,这就叫方证相应。 《伤寒论》就是用这套理论,简单直白,没有空泛的讨论,都是充满现场感的案例。这种理论,是经验的结晶;这种理论,已经浓缩成可以诵读默记的口诀。这是临床家用的理论。经方家,大多用这种理论。 前者,放在嘴皮上,说得越响亮越华丽越好,让人越难懂越有用;后者,是藏在心中的,一般不轻易示人,越明白越简单越好。 很多人不明白中医的这套内幕,往往将说的理论,当成用的理论,悬梁刺股,竭尽全力,仍然不得真谛,依然不会看病,无不悻悻然,无不黯然失色。 也有不少优秀的临床医生,他们很能看病,有自己的看病思路和经验,但苦于前者的造诣过低,在病人面前不会解释,也会让病人怀疑不安或失望,或被同行视为“野郎中”,甚至被逐出医门。当年张子和的境遇就是这样。

颈椎病临证医案分析

颈椎病临证医案分析 本书节选自《针刀治疗与康复》系列丛书之颈椎病针刀治疗与康复,《针刀治疗与康复》系列丛书主编为张天民、吴绪平,特此声明。一、顶韧带挛縮型颈椎病 患者:童某某,女,33岁,家庭主妇,于2007年4月13日来 我院就诊。 主诉:颈项部酸痛不适1年伴左肩臂放射痛1个月。 现病史:患者1年前出现颈部酸痛,经颈椎牵引、局部理疗、口服药物(具体不详),症状可缓解,但反复发作,近1个月患者出现左肩臂放射痛,大拇指麻木,经多家医院行牵引、理疗、口服药物等治疗,症状不能缓解反而加重。 查体:颈部生理曲度变直,颈肩部肌肉紧张,广泛压痛,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头部叩击试验阴性,双上肢肌力正常,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反射正常,双手霍夫曼征阴性,双侧巴彬斯基征阴性。 影像学检查:颈椎x线片示颈曲变直,余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 治疗:第1次在局部麻醉下行颈椎大"T”形针刀松解术。针刀术毕,嘱患者俯卧位,助手牵拉患者肩部作对抗,术者正对头顶,左手前臂尺侧压在患者枕部,右手托住患者下颌做屈颈弹压手法,进一步松解颈部的粘连和瘢痕。颈托固定保护。 2007年4月18日二诊:患者述颈项部有轻松感,左肩臂放射痛也减轻大半。予以第2次针刀治疗:松解肩胛提肌止点和斜方肌肌腹的粘

连、瘢痕。48小时后颈部予以中频治疗,1次20分钟,每日1次,连续3日。 2007年4月23日三诊:患者述已无左肩臂放射痛,颈部的针眼处稍有不适。嘱予以中频治疗,1次20分钟,每日1次,连续5日;内服活血化瘀通络中药5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5日;并按颈部康复操锻炼。 2007年7月20日随访,患者诉一切正常。X线片显示颈部生理曲度恢复。嘱劳逸结合,要坚持颈部康复操锻炼。 2008年6月25日电话随访,患者诉一切正常。 按:该患者刚开始是典型的颈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后期又是典型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颈椎x线片分析,患者长期低头造成项韧带的积累性损伤,使项韧带弓弦结合部即项韧带的附着点的受力异常,引起颈后面和侧面的动态弓弦力学单元如斜方肌、头棘肌、头半棘肌和前、中斜角肌及肩胛提肌等软组织的受力异常,在弓弦结合部(软组织起止点)出现粘连、瘢痕、挛缩,而致患者颈项部酸痛不适,前、中斜角肌的挛缩又刺激臂丛神经而产生左肩臂放射痛。 依据针刀医学理论,该病属于针刀医学新分型中动态平衡失调的项韧带挛缩型颈椎病。按照头颈部弓弦力学系统的解剖结构和项韧带挛缩颈椎病的网络状立体病理构架,我们设计了大"T”形针刀松解术,"T”形横线针刀操作既松解了附着于枕外隆凸的项韧带止点、斜方肌起点粘连和瘢痕,又松解了附着在枕骨上项线周围的头棘肌止点、头半棘

刘渡舟医案

xx医案 年过八旬的刘渡舟先生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的终身教授。从少年时代起,刘渡舟便对中医经典《伤寒论》耳熟能详,经过几十年的临床实践和学术研究,刘渡舟先生已成为当今中医伤寒学派代表人物,对伤寒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中医讲气,这个气是生命之源,人没有气还行吗?那不行了。人是一口气,这气在于流通,在于活动,不能郁,气不能郁结,气是流通的,是畅达的,这个人好,这个人就没有病了。气机论是刘渡舟先生诸多学术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他利用此法治疗了许多疑难杂症,尤其在肝病的治疗方面效果尤为显著。刘渡舟认为肝是人体五脏六腑中最重要的一个脏器,肝主管疏泄旧物,生发新物和贮藏血液,至于肝脏为什么会得病,刘渡舟从中医的角度自有一番独到的见解。我们认为肝炎的病理反应都是湿热居多,湿热是从哪来的呢,就是一个,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一天总离不开肉,肝脏就消化不了了,就是代谢不良,代谢不良就形成了废物,就在肝脏堆积了,它排泻不出去,时间一长天长日久,这些老废物就变成了致病的引子。刘渡舟不仅重视理论的学习与研究,而且更重视临床实践。他治疗肝病虽然也是基于张仲景的方剂小柴胡汤,但是在六经辨证的基础上,刘渡舟更善于抓住主证,对小柴胡汤灵活加减,辨证运用,创制了柴胡鳖甲汤、柴胡活络汤等分别治疗肝硬化和肝腹水,疗效十分显著。患者: 先开始我是大三阳,后来经过刘老的治疗之后现在转阴了。原来肝区有点刺痛,现在疼痛很轻,原来我没有精神,老睡觉,现在这些症状都已消失了,而且气色也比以前好多了,脸色也红润了,比以前还胖了。刘渡舟还擅长治疗多种内科、妇科、儿科疾病,其中对于肝胆、脾胃、心肾等脏腑病症,如心脏病、慢性肾病、胆囊炎、慢性胃炎、神经肌肉病变等功能性疾病,在辨证诊断方面,虽然刘渡舟是伤寒大家,但他并不拘泥于一家一派。我这是叫兼收并蓄,譬如说我是学伤寒的,但是我对温病我也学,我也用,我不排斥,总而言之,医学得要博,但是博之中要有一个见解,得选择,到什么时候用哪一家哪一派的方法治病为好,哪个时候不好,得有选择。 刘渡舟从事中医临床与教学已有半个多世纪了,他在伤寒学的研究与发展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赢得了八方赞誉。1993年,刘渡舟还被选入英国剑桥名人传记辞典。他是一名教授、学者,更是一个医生,他多年来坚持在临

傅文录-治病次第医案讲解

傅文录治病次第医案解析 (2020-1-2整理) 序言 郑卢扶阳医学给傅老师最大的几点启发就是: 一、治疗任何病,都需要一个完整的治疗次第,一方一法不现实。扶阳医学治疗次第,用傅老师的话总结就是:有邪去邪、无邪建中理中、最后益肾填精。所以,我们的处方是“套方”,也就是一整套的处方,完全按照治疗次第来开具,并非一方一法来治病。 二、扶阳医学把治病提升到“法”的层次上面了。如:切脉表证阳虚桂枝法、切脉里证阳虚附子法、表里皆虚应用附桂法、其他情况非附桂法。还有近期临证过程中经常应用的“黄连阿胶汤法”、“镇八方之法”、“藿香化湿法”、“川乌法”、“乌梅综合填精法”、“四逆填精法”等等,都有其不同的舌脉证运用指征,效果显著。 三、在脉法药一体论的基础上,又糅合了舌诊,也就是所谓的“舌脉症药相应学”,这在临证中对于临床疗效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提升。我们中医四诊中的“望诊”颇为重要,其重中之重就是“望舌”。舌象的全息理论能够反映几乎人体所有五脏六腑生理病理变化,对于指导临床辨证、立法、遣药、处方也是至关重要的。这在傅老师近期的临床过程中非常多见,且病人信赖程度大大提升,医患皆满意。 根据一个外地朋友所做的统计:在傅文录老师这里开具的“套方”,经过病人二至三个月的服用,随访50个病人家属,反馈信息说八成以上疗效显著、达到预期目标;少数病人的处方略做调整以后,九成以上的病人都非常满意。在这些病人里面,好多都是久病多年、八方寻访名医治疗,疗效一般的患者。所以说:在我们这里,只要您有信心,大夫就有信心!!

1 傅文录治病次第医案解析(一) 原创:傅大夫中原火神傅文录 2019-05-28 早期并失眠案 孙某某,男,53岁,河南平舆县人,2019年4月6日就诊。 病症:多年乙肝大三阳,最近发现化验肝甲胎蛋白AFP14单位,在省市级医院检查确诊为早期肝癌,但目前只用抗乙肝病毒治疗,其余治疗方法尚未采用。患者多次提到睡眠比较差,每天晚上1~3点必醒,醒后难以入睡,吃饮正常,胃酸胃胀,大便每天如常,小便黄,出汗多,手脚不凉,冬天怕冷,身困乏力,胸闷气短;舌尖红伴有郁热点,右侧肝郁线上突起小块样物,心区凹陷,右手关脉浮,沉取滑弹指,寸滑,关湿滑滞,命门重按无力,左手脉滑浮滑,沉取滑稍劲,寸细滑弱滞,关洪无力,膀胱紧,尺弱短。证属阳虚郁滞、经络不通,治宜扶阳抑阴、温肝通络,处方用药:处方一:黄连10g,丹参20g,黄芩15g,木瓜20g,炙甘草15g,党参30g,制附片15g,肉桂10g,瓦楞子15g,柏子仁20g,生龙牡各45g,砂仁15g。3付。 处方排序:黄连、丹参、黄芩、木瓜。炙甘草+党参+制附片+肉桂、瓦楞子+柏子仁、生龙骨+牡蛎+砂仁。 处方点评:处方是扶阳医学黄连阿胶汤法(黄连、丹参、黄芩、木瓜),降离火、安心神;加炙甘草+党参+制附片+肉桂温坎水,以配全前面形成坎离既济、水火交融之态势;瓦楞子+柏子仁加化痰制酸、安神棕魄;生龙骨+牡蛎+砂仁协调阴阳、纳气归正,以使阴阳合二为一之功。 处方二:硃茯神30g,琥珀15g,砂仁15g,藿香15g,青皮15g,厚朴15g,淫羊藿20g,炙甘草15g,苍术15g,五灵脂15g,海螵蛸15g,瓦楞子15g,山萸肉20g,党参15g,鹿角霜30g。5付。 处方排序: 硃茯神+琥珀、砂仁、藿香、青皮、厚朴、淫羊藿、炙甘草、苍术。五灵脂+海螵蛸+瓦楞子、党参+山萸肉+鹿角霜。

“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自查报告

中医院 2015年中医药项目 “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资金执行情况自查报告 为传承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临床经验,探索基层名老中医经验传承和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2015年我院开展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现将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概况 工作室基本情况 名老中医111简介,副主任医师,从医38年。擅长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中医治疗中医杂症、疑难病,对脾胃疾病的治疗经验丰富。妇科杂症方面主张以肾为本,肝肾同治佐以祛痰化瘀通络之法。治疗月经不调、不孕不育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工作室负责人222简介,主治医师,从医25年。擅长治疗:内科系统疾病,中医治疗中医杂病、疑难病。 工作室继承人基本信息 333(中医师) (一)自查工作开展情况。医院成立自查领导小组,组长:赵孟记(副院长),副组长:555(院长助理);666(财务科长),成员:777(财务科副科长);77;77。在自查小组组长牵头下对医院“111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业务开展情况、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自查。累

计检查项目支出?项,合计金额?元。 (二)项目基本情况。 1.经费总体情况,包括中央财政拨款、省级财政拨款及其他资金的落实情况。 2.截止到2016年8月“111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示诊室及示教室按文件要求基本达标,巡诊活动按要求逐步开展,跟师笔记大部分已经按进度完成但部分人员笔记内容空泛有待进一步改进。名医医案以总结详实实用性强,但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院内制剂正在研究中,须进一步提高进度。 二、项目执行情况 (一)项目进展及执行过程中工作内容、计划调整情况。 1、名老中医工作室功能区域建设和条件改善 (1)在门诊楼二楼设立111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在病房楼一层小会议室改建111老中医专家临床经验示教室。(已完成) (2)名老中医示教观察室由信息科配备同步传送接收系统,能容纳25-30人进行实时观摩病历(已完成)。 (3)名老中医资料室由工作室负责人及信息科组织实施完成。用于老中医专著、学术、论文等资料的收藏、整理和临床研究原始资料,档案的保存。资料室初步建成,但111的建室前论文资料由于本人退休十余年已全部丢失,故能搜集到。 2、信息网络系统建设:信息科要将名老中医药专家有关研究资料实现信息化管理建立工作室网站,实现名老中医典型医案、影像资料,

临床跟师医案9

郑州市中医院院士工作站临床跟师医案科室:儿科考核月份:1月 传承导师:王晓燕跟师弟子:张佳林 患者姓名:张某性别:男出生日期:2018年10月 复诊□:2次发病节气:大雪 就诊日期:2018年12 月9日 主诉:发热、咳嗽1周,加重伴声音嘶哑1天 病史:患儿于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咳嗽,阵咳有痰,热峰39℃,喉间哮鸣,伴声音嘶哑,稍流涕,微恶风,无喘息。自服橘贝合剂、美林、小儿柴桂退热颗粒,效果不佳。发病以来患儿神志清,精神可,饮食、睡眠差,二便可。望、闻、切诊:舌质红,苔黄,指纹紫 理化辅助检查:血常规未见异常,支原体阴性 中医诊断:急喉喑(风热外袭型) 西医诊断:急性喉-支气管炎 治法:疏风解热宣肺止咳利咽开音 处方: 桑叶10g 菊花10g 桔梗6g 连翘10g 杏仁10g 薄荷6g 芦根10g 知母6g 石膏20g 陈皮6g 炒麦芽10g 炙甘草3g 3剂 1剂分6次 1日3次水冲服 医嘱:避风寒,防复感,节饮食,多饮水。

复诊随访(不少于1次): 2018年12月16日 复诊一:患儿发热退,喑哑消失,咽喉红肿减轻,饮食、睡眠好转。 上方去:石膏、芦根 2剂 1剂分6次 1日3次水冲服 2018年12月20日 复诊二:症状基本消失,饮食、睡眠佳。给予小儿推拿及穴位贴敷等非药物治疗方法巩固治疗。 按语: 幼儿卫外不固,风热袭表伤肺,或风寒外袭,风热内犯于肺,肺失宣降,则流涕,肺气上逆则见咳嗽,邪热循经上壅搏结于咽喉,则见咽喉红肿,肺津因之熏灼凝聚,熬炼成痰,壅阻气道,则喉间鸣响。治疗以疏风解热,宣肺止咳兼利咽开音为基本原则。导师以桑菊饮加减治疗本病疗效显著。方中方中桑叶、菊花甘凉轻清,疏散上焦风热,且桑叶善走肺络、清泻肺热为主药。辅以薄荷助桑、菊疏散上焦之风热;杏仁、桔梗以宣肺止咳;加石膏、知母以清解气分之热;连翘苦寒清热解毒,芦根甘寒清热生津止渴,共为佐药;陈皮、炒麦芽健脾消食,且两者性温,缓解他药之寒凉;甘草调和诸药,且有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作用,为使药。方杏仁和桔梗二药相须为用,一宣一降,以复肺脏宣降功能而止咳,是宣降肺气之常用组合;一以轻清宣散之品,疏散风热以清头目;一以苦辛宣降之品,理气肃肺以止咳嗽,相辅相成,标本同治。 指导老师评语(不少于100字): 本证由风温之邪外伤皮毛,上犯于肺,导致肺气不宣所致,治疗以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为主。本病病位在肺经,积极治疗多预后良好。因患儿年幼,抗力较弱,病情变化较快,若咳嗽加重,有发展为肺炎喘嗽的可能,需密切观察。治疗方中杏仁和桔梗二药相须为用,一宣一降,以复肺脏宣降功能而止咳;一以轻清宣散之品,疏散风热以清头目;一以苦辛宣降之品,理气肃肺以止咳嗽,盖肺为清虚之脏,微苦则降,辛凉则平,后期治以益气养阴,消肿止咳。此病案典型,分析到位,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病案。 签名: 年月日

刘渡舟医案经典

刘渡舟医案经典 刘渡舟医案经典五苓散是《伤寒论》的一张名方,其主要功能为健脾通阳,化气利水。《医方集解》谓“五苓散通治诸湿腹满、水饮水肿、呕逆泄泻、水寒射肺、或喘或咳、中暑烦渴、身热头痛、膀胱积热、便秘而渴、霍乱吐泻、痰饮湿疟、身痛身重”等。现代临床医生运用五苓散治疗范围更广,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肾炎,传染性肝炎,肝硬化腹水,急慢性肠炎,泌尿系感染,心脏病浮肿等,但较少用于精神神经系统病证。笔者在临床运用此方治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郁证)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熊某某,男,35岁,工人,缘于1995年7月酷暑之日,于大汗之后淋冷水浴,随即又在空调房中酣睡。当时甚觉凉快,醒后即感周身不适,说不出的难受,烦躁,口渴,心悸,自汗,且伴少腹拘急,小便涩滞灼热、淋沥不畅,在某医院住院治疗,诊断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因工作需要,症状无明显缓解即出院。后又回当地经用中、西药反复治疗,心悸、自汗症状时有缓解,然其心烦、尿频、小便灼热、少腹隐痛诸症不减,并在饮酒及劳累后加剧,且口干口苦,喜饮热饮,纳可,大便干结,睡眠尚正常,舌暗红、苔薄黄,脉细弦滑,1997年5月29日住省中医院,即辨证为膀胱湿热兼心气不足,治予清热利湿剂,拟八正散加减:生地20g,木通10g,

淡竹叶10g,生甘草10g,丹皮10g,生栀子10g,柴胡10g,枳实15g,白芍10g,乌药10g,川楝子15g,生山楂20g。    服上药5剂后,患者少腹胀痛依旧,尿频灼热,小便涩滞感反而加剧,大便通畅,但肛门出现灼热感,且心烦,渴喜热饮,舌暗红、苔薄稍黄,脉沉缓。考虑药不对症,当属辨证不确切。故又细究病因:病人缘于酷暑大汗之际淋冷水浴,睡空调房而致病,病因当为寒湿郁闭皮毛,风寒外束,内射于肺,肺失宣肃,津液输布失常,气机郁阻故致郁证,改用五苓散,取其通阳化气利水之功。处方:桂枝6g,白术15g,泽泻15g,猪苓15g,茯苓20g,生甘草6g,玉米须30g,白茅根15g,郁金10g,远志6g,石菖蒲6g。服上药3剂,患者两便灼热感明显减轻,稍觉少腹隐痛。药已见效,守上7剂后痊愈出院此症历时2年,服用过许多中西药物,竟然以五苓散加味而收效。究其原因,乃五苓散通阳化气,健脾利水作用。病者缘于寒湿郁闭,肺失宣肃,津液失布,水道不调。虽有心烦、大汗出而口渴,不为下焦湿热,乃津液不布。张隐庵云:“大汗出而口渴者,乃津液之不能上输,用五苓散主之以助脾。”(《伤寒论集注·辨太阳病脉证篇》)患者口渴而喜热饮即可证明。经云“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腠理毫毛与三焦膀胱显然有着表里对应关系,在病理状态下,是会互相影响。如膀胱气化正常,则将水精之清中之清者,经肺气与上焦的宣

医林误案—王孟英医案分析

医林误案—王孟英医案分析 发表时间:2017-11-28T15:21:44.023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7期作者:啜阿丹[导读] 何氏妇年未四旬,于庚戌冬患腹胀善呕,或云寒凝气否,宜吸鸦片烟以温运之,及烟瘾既成,而病如故。 北京市第六医院中医科 100007何氏妇年未四旬,于庚戌冬患腹胀善呕,或云寒凝气否,宜吸鸦片烟以温运之,及烟瘾既成,而病如故。或云冷积也,莫妙于渐断。招越医庄某治之,云劳损也,进以温补,病乃日甚。复邀张凤喈(jie)、包次桥、姚孟斋诸人视之,佥云劳损已成,或补阴、或补阳,服至冬令。便泻不饥,骨立形消,卧床不起。今春请神方于各乩(ji)坛,皆云不治。其夫因蒲艾田荐于许信臣学使,随任广东,家无主意,束手待毙而已。蒲闻而怜之,为屈孟英一诊,以决危期之迟速,初无求愈之心也。切其脉弦细数,循其尺索刺粗,舌绛无津,饮而不食,两腿肿痛,挛不能伸,痰多善怒,腹胀坚高,上肤黄粗,循之戚戚然,昼夜殿屎,愁容黎瘁,小溲短涩而如沸,大便日泻十余行,脉色相参,万分棘手,惟目光相凌,为呕为瞋,洋烟提涩其气,益令疏泄无权,蒜灸劫耗其阴,更使郁热闪烁,进以温补,徒为壮火竖贴而涸其津,溉以滋填,反致运化无权而酿成泻,固之涩之,煞费苦心。余谓赖有此泻,尚堪消受许多补剂,纵临证心粗,不询其泻出之热而且腻,岂有肾虚脾败之泻,可以久不安谷而延之至今乎?夫人,气以成形耳,法天行健,本无一息之停,而性主疏泄者肝也,职司敷布者肺也,权衡出纳者胃也,运化精微者脾也,咸以气为用者也。肝气不疏,则郁而为火;肺气不肃,则津结成痰;胃气不通,则废其容纳;脾气不达,则滞其枢机,一气偶愆,即能成病。推诸外感,理亦相同,如酷暑严寒,人所共受,而有病有不病者,不尽关乎老小强弱也,以身中之气有愆有不愆也。愆则邪留著而为病,不愆则气默运而潜消。调其愆使其不愆,治外感内伤诸病,无余蕴矣。今气愆其道,津液不行,血无化源,人日枯瘁,率投补药,更阻气机,是不调其愆而反锢其疾也。疾日锢而腹愈胀。气日愆而血愈枯,或以为干血劳,或以为单腹胀,然汛断于腹胀半年之后,是气愆而致血无以化,非血病而成胀矣。既胀而驯致腿肿筋挛,不可谓之单胀矣。肿处裂有血纹,坚如鳞甲,显为热壅,不属虚寒。借箸而筹,气行则热自泄,首重调愆,展以轻清,忌投刚燥;热泄则液自生,佐以养血,须避滋腻,宜取流通。徐洄溪所谓病去则虚者亦生,病留则实者亦死。勿以药太平淡,而疑其不足以去病也。于是以沙参、竹茹、丝瓜汤煎药,服四剂,脉柔溲畅,泻减餐加。乃参以西洋参、生地、黄连、花粉、薏苡、栀子之类,又六剂,舌色渐淡,腿肿渐消。服至匝月,忽然周身汗出溱溱,而肿胀皆退,舌亦津润,皮肤渐蜕,肌肉渐生,足亦能伸,便溺有节。并不另授峻补,两月后可策杖而行矣。天时渐热,服药已久,以虎潜丸方熬为膏,用藕粉漂捣成丸,因丸剂皆药之渣质,脾运殊艰,孟英凡治阴虚须滋补者,悉熬取其精华,而以可为佐使者和之为丸,不但药力较优,亦且饵之易化。如法服至季夏,健步经通,遂以康复。选自《王氏医案三篇》本医案中患者主诉为腹胀善呕,然医者临证心粗,云寒凝气否,或云冷积也,或云劳损也,滥用一些温补、滋腻之剂,最终患者日久病重,便泻不饥,骨立形消,卧床不起,而王孟英通过“切其脉弦细数,循其尺索刺粗”望其“舌绛无津”观其“饮而不食,两腿肿痛,痰多善怒,腹上坚高,愁容黎瘁,小便短涩而如沸”指其病机为“愆则邪留著而为病”“首重调愆,展以轻清,忌投刚燥,故用沙参、竹茹、丝瓜等调理肝肾,滋阴化源,又用西洋参、生地、黄连、花粉、薏苡、栀子等清上滋下,调畅气机,最终使患者病去身愈。 纵观整个治病过程,可以看出王孟英对于“胀”之病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胀属气病,他认为肝郁、气滞、痰凝及血行时期常度,为胀病的主要病因,人身之气,气机畅顺,万病不生,气机不畅,百病丛生。其论治则旨在疏展,通经络,调枢机,气行则热自泄,热泄则液自生,重调愆,忌刚燥,如佐用养血方药,须避滋腻,宜流通而不滥用攻削伤正的方剂。该补则补,该泄则泄,阴阳平衡,百病不生,治病也不总是重剂起沉疴,轻剂用对了,效果可能更好。 王士雄,字孟英,号潜斋,半痴山人,晚号梦隐,为温病学派鼎盛时期的代表医家之一。其主要学术观点有“缘人身气贵流行,百病皆由愆滞”、“调其愆而使之不愆,治外感内伤诸病,无余蕴矣”、“凡脉证多怪,皆属于痰。”,其认为该人病杂症,过时辄伤阴之津,呈现干燥虚热,虚亢之症,此时不宜因其虚而温补,宜用凉润滋之剂以济之。用药轻灵,善治用凉润,注重养阴,堪称养阴派之大家。本医案充分体现了王孟英的核心学术观点。通过此案例有以下几点启示: 1、善用流通之法,重视运枢机、通经络,用药轻灵。从上面医案可以看出其对气机的重。善于调整枢机升降和疏理气机,使机体恢复正常状态,由此其极力反对滥用补剂,认为“一味蛮补,愈关气机,重者即危,轻者成锢”,而王氏在临证用药之时则多选用轻清通利之品,以宣畅气机,而其济之宣通又重在脾肺二脏。受喻嘉言大气论之影响,注重通达胸中之气,肺居胸中而主气,故用药注重通达肺气。同时又受脾胃论的影响,脾胃为升降之枢,故用药注重脾胃升降。其用药多轻灵濡润,此平淡之品取其理气而不燥烈,养阴而不呆滞,化痰而不伤阴,渗湿而不耗液,总以不碍气机为要。 2、善治阴虚邪恋。一般辩证为阴虚而挟有痰,水湿诸阴邪者,用药有很大难度。一方面,阴虚之病必用补阴之品,而补阴之药,性多收敛粘滞,往往有敛邪之弊。而祛邪之药如散风、化痰祛湿、利水诸品,又有伤阴之弊,颇难配伍。而在本医案中,王氏采用祛邪扶正并用以花粉、薏苡、栀子等轻灵之品祛邪而达到不损阴液,同时在养阴之时,采用浊药轻投之法,以“虎潜丸方熬为膏,用藕粉漂捣成丸”“孟英凡治阴虚须滋补者悉熬取其精华,而以可为佐使者和之为丸,不但要力较优,亦且饵之易化。”这样达到标本兼顾,融祛邪与扶正为一体。 3、重视体质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本医案中王氏在阐述病机中曾说“推诸外感,理亦相同,如酷暑严寒,人所共受,而有病不病者,不仅关乎老小强弱也已身中之气有愆有不愆也”,由此可推,体质不同所得疾病的性质、种类也就不同。《内经》中所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其中正气也就是指人的体质,包括先天禀赋与后天获得。了解体质的特性也就能进一步掌握病因的易感性及病机变化的倾向性。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

医案分析题基础及答案

医案分析题(基础版) 例1:杨X X,男,28岁。 主诉:头痛、咽痛、发热1天。患者前天晚上与朋友到酒店吃饭,当时吃了一些辛辣食品,饭后坐摩托车回家。回到家时觉得鼻稍塞,头微痛。第二天起床时觉发热恶寒,全浮数。 诊断(证型): 治法: 方药:(要求写出方名、药物、用量、用法)(下同) 例2.张XX,女,42岁 主诉:咳嗽1周。患者一周前感冒,发热,恶寒,鼻塞,流涕。经服用感冒药后症状好转,但觉咽痒,咳嗽,痰少,微恶风,胃纳正常,大便小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浮。 诊断(证型): 治法: 方药: 例3:杨X X,男,58岁。 主诉:咳嗽、哮喘、痰多而稀4天。患者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6年。前几天因不慎淋雨受寒,突发感冒,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胸膈痞闷,咳嗽,轻微哮喘,痰多而稀,舌淡红,苔白滑,脉浮。 诊断(证型): 治法: 方药: 例4:林X X,女,42岁。 主诉:恶寒、发热、肢体疫痛2天。患者平素体质较差,常易感冒。前几天不慎吹风受寒,又被雨水淋湿,之后见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肢体瘦痛,无汗,鼻塞声重,咳嗽痰白,胸膈痞满,舌淡苔白,脉浮而重按无力。 诊断(证型): 治法: 方药: 例5.陈X X,男,19岁。 主诉:腹痛,时时下痢、恶臭清水1周。患者因幼年丧父,家境贫寒,靠穿街走巷,贩卖爆米花度日。时

值新年,尤为辛劳,经常饮食失时,饥餐冷饮,更受风寒,遂以致病。又初因劳碌,未能及时就医,十余日后,病情加剧,始来求诊。就诊时证见脘腹痞满,疼痛拒按,时时下利,色纯青,气甚臭,口渴,舌红苔黄厚,脉滑而实。 诊断(证型): 治法: 方药: 例6,刘X X,女,30岁。 主诉:右下腹疼痛,伴发热2天。患者乃某公司打字员,平素不喜欢饮水,也较少参加体育活动,有习惯性便秘和腹痛病史。近来刚好遇中秋节,病者吃过多油腻食品和食过多月饼,加上劳累过度,以致腹痛加剧,遂来就诊。就诊时见患者发热,体温38~C,右下腹疼痛拒按,右足喜屈而不喜伸,伸则痛甚,大便干结,苔黄腻,脉滑数。 诊断(证型): 治法: 方药: 例7.梁X X,女,35岁。 主诉:寒热往来,胸胁胀满,经水适断2天。缘患者一向月经不调,上周经来而劳累,自觉“外感”,症见恶寒,发热,头痛,咽痛。自服“感冒药??(具体不详),而病未好转。遂至月经中断,寒热往来,胸胁胀满,心中烦闷,情志抑郁而默默不欲食,食后欲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 诊断(证型): 治法: 方药: 例8.何X X,男,28岁。 主诉:右胁疼痛,寒热往来,呕吐黄涎4天。缘患者素有慢性胆囊炎病史,近日因饮食不节,加之感受外邪,而见右胁疼痛,恶&~nlgn~,寒热并作。曾服消炎利胆片治疗而未效。来诊时表现为胁胀疼痛,寒热如疟,发热甚而恶寒轻,口苦,胸膈满闷,吐酸苦水,甚则呕吐黄涎,巩膜微黄,小便黄短,舌红苔白腻,脉弦滑数。 诊断(证型) 治法:· 方药:

王孟英医案分析

王孟英医案分析

原文 何氏妇年未四旬,于庚戌冬患腹胀善呕,或云寒凝气(否)滞,宜吸鸦片烟以温运之,及烟瘾既成,而病如故。或云冷积也,莫妙于(渐断)蒜罨。往夏遂以蒜杵如泥遍涂脊骨,名曰水灸。灸后起疱痛溃,骨蒸减餐,其胀反加,经乃渐渐。招越医庄某治之,云劳损也,进以温补,病乃日甚。复邀张凤喈(jie)、包次桥、姚孟斋诸人视之,佥云劳损已成,或补阴、或补阳,服至冬令。便泻不饥,骨立形消,卧床不起。今春请神方于各乩(ji)坛,皆云不治。其夫因蒲艾田荐于许信臣学使,随任广东,家无主意,束手待毙而已。蒲闻而怜之,为屈孟英一诊,以决危期之迟速,初无求愈之心也。切其脉弦细数,循其尺索刺粗,舌绛无津,饮而不食,两腿肿痛,挛不能伸,痰多善怒,腹胀坚高,上肤黄粗,循之戚戚然,昼夜殿屎,愁容黎瘁,小溲短涩而如沸,大便日泻十余行,脉色相参,万分棘手,惟目光(相凌)炯炯,音朗神清,是精气神之本实未拨。病虽造于急中之急,却非虚损之末传也。殆由木土相凌,为呕为(瞋)胀,洋烟提涩其气,益令疏泄无权,蒜灸劫耗其阴,更使郁(热闪烁)攸内烁,进以温补,徒为壮火竖(贴)帜而涸其津,溉以滋填,反致运化无权而酿成泻,固之涩之,煞费苦心。余谓赖有此泻,尚堪消受许多补剂,纵临证心粗,不询其泻出之热而且腻,岂有肾虚脾败之泻,可以久不安谷而延之至今乎?夫人,气以成形耳,法天行健,本无一息之停,而性主疏泄者肝也,职司敷布者肺也,权衡出纳者胃也,运化精微者脾也,咸以气为用者也。肝气不疏,则郁而为火;肺气不肃,则津结成痰;胃气不通,则废其容纳;脾气不达,则滞其枢机,一气偶愆,即能成病。推诸外感,理亦相同,如酷暑严寒,人所共受,而有病有不病者,不尽关乎老小强弱也,以身中之气有愆有不愆也。愆则邪留著而为病,不愆则气默运而潜消。调其愆使其不愆,治外感内伤诸病,无余蕴矣。今气愆其道,津液不行,血无化源,人日枯瘁,率投补药,更阻气机,是不调其愆而反锢其疾也。疾日锢而腹愈胀。气日愆而血愈枯,或以为干血劳,或以为单腹胀,然汛断于腹胀半年之后,是气愆而致血无以化,非血病而成胀矣。既胀而驯致腿肿筋挛,不可谓之单胀矣。肿处裂有血纹,坚如鳞甲,显为热壅,不属虚寒。借箸而筹,气行则热自泄,首重调愆,展以轻清,忌投刚燥;热泄则液自生,佐以养血,须避滋腻,宜取流通。徐洄溪所谓“病去则虚者亦生,病留则实者亦死”。勿以药太平淡,而疑其不足以去病也。艾田云:薛一瓢谓“人须修到半个神仙身分,才可当得名医二字。聆君妙论,不愧名医”。于是以沙参、竹茹、丝瓜(汤煎药)络、银花、楝实、枇杷叶、冬瓜皮、黄柏、当归、麦冬、枸杞、白芍出入为方,用水露煮苇茎、藕汤煎药。服四剂,脉柔溲畅,泻减餐加。乃参以西洋参、生地、黄连、花粉、薏苡、栀子之类,又六剂,舌色渐淡,腿肿渐消。服至匝月,忽然周身汗出溱溱,而肿胀皆退,舌亦津润,皮肤渐蜕,肌肉渐生,足亦能伸,便溺有节。并不另授峻补,两月后可策杖而行矣。天时渐热,服药已久,以虎潜丸方熬为膏,用藕粉漂捣成丸,因丸剂皆药之渣质,脾运殊艰,孟英凡治阴虚须滋补者,悉熬取其精华,而以可为佐使者和之为丸,

最新-读《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急肾风、慢肾风心得体会 精品

读《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急肾 风、慢肾风心得体会 《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急肾风主要是指现代医学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急性期、IG肾病急性期,虽临床表现是以血尿、蛋白尿、浮肿为主症,无浮脉,但临床上认为其病因是风、寒、湿、热、毒等外邪犯肺使肺失宣降,出现咽通、浮肿、尿少。毒邪入肾络,肾用失司,也可致腰痛、血尿(或镜下血尿)、水肿、蛋白尿等。一些患者并无前驱症状,只是尿检时发现,书中的名老中医治法主要以疏风清热解毒和凉血滋肾为主;吕仁和名老主要治该类疾病主张疏风散邪与清理热活血配伍组方;任继学名老治急肾风从淡湿化浊,清热解毒立法,方选大剂量土茯苓和白茅根等;金元红以凉血滋肾为主;裘沛然名老以当归六黄汤治气阴虚型尿血获效;郑新名老以利咽汤合二至丸治风热邪毒伤及肾络之尿血案。该书与其它病辨证治疗有所不同,如症无风热、脉无浮脉,但吕仁和名老辨证认为风热化毒入血伤肾、肾体受损,肾用失司,精微物质下泄,出现血尿、蛋白尿,治以疏风清热、活血解毒,处方以荆芥、防风、炒山楂、蝉衣、红花、桃仁、水红花子、丹参、白花蛇舌草等。7剂显效。有时也用荆防败毒散加减,其中用荆芥炭即解表,又可入血分而止血,还可散入血分之风邪,加用芡实保肾。任继学名老对劳累后腰酸软无力,口中粘腻,晨起恶心,舌苔白腻,脉沉缓无力,辨证为湿浊化热,用渗湿化浊,清热解毒法,并善用土茯苓、血尿、马勃清热解毒。嚼床等渗湿化浊。 对于慢肾风的认识,大多系急肾风迁延而来,正气渐虚,外邪着恋,症状反复,或浮肿、或腰痛乏力,眩晕、或尿血,同时检查可并有血尿、蛋白尿、高血压等。名老中医治疗慢肾风各有特色,吕仁和名老治尿潜血的慢肾风强调调补气血,理气和络,根据患者兼夹或配伍清结利湿类;任继学名老强调达络通瘀,通因通用,并考虑喉肾相关,适当配伍利咽解毒药,对阳虚型则与温补脾肾,化瘀利水,张琪名老多用理学汤滋肾阴收敛止血,缓则选用知柏地黄汤加味,并善加用收敛化瘀止血药,如儿茶、赤石脂;金元红名老认为慢肾风多“阴伤与湿热并见,喜用滋肾益脾,化瘀利水经验方金氏肾炎汤加减;严德馨

黄煌医生经典医案

黄煌:所谓名中医,往往口是心非、表里不一(附黄煌26条经典语录) 导读西方医学铭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可知需要治疗的不仅是疾病,还有渴望关怀的人心,在真正走向医院时,我们便真的能体会,黄煌老师笔下的“两套理论”为何缺一不可了,名中医的“口是心非”,亦是“苦口婆心”。 大凡名中医,常常“口是心非”,表里不能如一。这倒不是说他们有道德问题,而是要做好中医,通常需要两套理论。 一套用来安慰病人 这一套是用于说的,用来向病人解释各种生理和病理现象,用来回答病人提出的各种问题,用来评价疗效和解释遣方用药的思路,用来安慰患者,或者有意无意地用来营造医学神秘不可测的气氛。过去的医生写脉案,现在的大医院的中医病房写大病历,大多用这种理论的一部分。 这套理论,并不是无用的空谈,恰恰相反,非常的实用,但对象必须是中国人,而且是在中国文化熏陶下的中国人。 其中,有帮助医生发散性思维的,也有为医生的治疗方案找到理由的;有指导病人调整生活方式以养生保健的,也有的是用来疏导患者心理以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的。 面对这套理论,中国的病人在其中可以找到生命的答案,可以看到求生愈疾的希望。 这套理论用好了,其功效或如春风化雨,或如醍醐灌顶,或如当头棒喝。这套理论是什么?不是宗教,但又脱离不了宗教;不是民俗,又脱离不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不是政治说教,但也与当时统治者提倡的思想丝丝相连。

说中医是文化,就是从这里来的。人,不仅是一个高级生物,更是有心理特征、社会属性的高级生物,对此,古代的中国人是深知其中三昧的。 一套用于制定康复方案,确保疗效 中医另一套理论是用来干的。用来指导自己识别方证,用来确定处方药物的大小,用来制定康复的方案,甚至用来预测病情浅深病人生死。 这是确保疗效的理论。这套理论比较简单,说出来,就那么一点。概况地说,就是有是证用是方。 换句话说,就是当病人出现某种情况的时候,必须使用某方某药,这就叫方证相应。 《伤寒论》就是用这套理论,简单直白,没有空泛的讨论,都是充满现场感的案例。这种理论,是经验的结晶;这种理论,已经浓缩成可以诵读默记的口诀。这是临床家用的理论。经方家,大多用这种理论。 前者,放在嘴皮上,说得越响亮越华丽越好,让人越难懂越有用;后者,是藏在心中的,一般不轻易示人,越明白越简单越好。 很多人不明白中医的这套内幕,往往将说的理论,当成用的理论,悬梁刺股,竭尽全力,仍然不得真谛,依然不会看病,无不悻悻然,无不黯然失色。 也有不少优秀的临床医生,他们很能看病,有自己的看病思路和经验,但苦于前者的造诣过低,在病人面前不会解释,也会让病人怀疑不安或失望,或被同行视为“野郎中”,甚至被逐出医门。当年张子和的境遇就是这样。

读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急肾风、慢肾风心得体会

读《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急肾风、慢肾风心得体会 《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急肾风主要是指现代医学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急性期、IGA肾病急性期,虽临床表现是以血尿、蛋白尿、浮肿为主症,无浮脉,但临床上认为其病因是风、寒、湿、热、毒等外邪犯肺使肺失宣降,出现咽通、浮肿、尿少。毒邪入肾络,肾用失司,也可致腰痛、血尿、水肿、蛋白尿等。一些患者并无前驱症状,只是尿检时发现,书中的名老中医治法主要以疏风清热解毒和凉血滋肾为主;吕仁和名老主要治该类疾病主张疏风散邪与清理热活血配伍组方;任继学名老治急肾风从淡湿化浊,清热解毒立法,方选大剂量土茯苓和白茅根等;金元红以凉血滋肾为主;裘沛然名老以当归六黄汤治气阴虚型尿血获效;郑新名老以利咽汤合二至丸治风热邪毒伤及肾络之尿血案。该书与其它病辨证治疗有所不同,如症无风热、脉无浮脉,但吕仁和名老辨证认为风热化毒入血伤肾、肾体受损,肾用失司,精微物质下泄,出现血尿、蛋白尿,治以疏风清热、活血解毒,处方以荆芥、防风、炒山楂、蝉衣、红花、桃仁、水红花子、丹参、白花蛇舌草等。7剂显效。有时也用荆防败毒散加减,其中用荆芥炭即解表,又可入血分而止血,还可散入血分之风邪,加用芡实保肾。任继学名老对劳累后腰酸软无力,口中粘腻,晨起恶心,舌苔白腻,脉沉缓无力,辨证为湿浊化热,用渗湿化浊,清热解毒法,并善用土茯苓、血尿、马勃清热解毒。嚼床等渗湿化浊。对于慢肾风的认识,大多系急肾风迁延而来,正气渐虚,外邪着恋,症状反复,或浮肿、或腰痛乏力,眩晕、或尿血,同时检查可并有血尿、蛋白尿、高血压等。名老中医治疗慢肾风各有特色,吕仁和名老治尿潜血的慢肾

风强调调补气血,理气和络,根据患者兼夹或配伍清结利湿类;任继学名老强调达络通瘀,通因通用,并考虑喉肾相关,适当配伍利咽解毒药,对阳虚型则与温补脾肾,化瘀利水,张琪名老多用理学汤滋肾阴收敛止血,缓则选用知柏地黄汤加味,并善加用收敛化瘀止血药,如儿茶、赤石脂;金元红名老认为慢肾风多阴伤与湿热并见,喜用滋肾益脾,化瘀利水经验方金氏肾炎汤加减;严德馨名老治慢性肾炎蛋白尿重在气化,常用宣肺化气之风药,颇有效验。焦树德名老治疗血尿从口渴、夜间饮水多辨为热结下焦,热迫血行,以五苓散清下焦热结,助膀胱气化,并辅以凉血止血获效,并辅以宣上的麻黄、石膏,用药独特,耐人寻味。 总之,各位名老都有自己的特色,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从症状推断脏腑的某方面功能异常,急肾风病程短,多与风热化毒有关,其次与湿浊有关;慢肾风病程长,多与肾之阴阳气血有关,其次与热结下焦有关。杨玉萍

读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急肾风、慢肾风心得体会

读《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急肾风、 慢肾风心得体会 《当代名老中医典型医案集》急肾风主要是指现代医学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急性期、IGA肾病急性期,虽临床表现是以血尿、蛋白尿、浮肿为主症,无浮脉,但临床上认为其病因是风、寒、湿、热、毒等外邪犯肺使肺失宣降,出现咽通、浮肿、尿少。毒邪入肾络,肾用失司,也可致腰痛、血尿(或镜下血尿)、水肿、蛋白尿等。一些患者并无前驱症状,只是尿检时发现,书中的名老中医治法主要以疏风清热解毒和凉血滋肾为主;吕仁和名老主要治该类疾病主张疏风散邪与清理热活血配伍组方;任继学名老治急肾风从淡湿化浊,清热解毒立法,方选大剂量土茯苓和白茅根等;金元红以凉血滋肾为主;裘沛然名老以当归六黄汤治气阴虚型尿血获效;郑新名老以利咽汤合二至丸治风热邪毒伤及肾络之尿血案。该书与其它病辨证治疗有所不同,如症无风热、脉无浮脉,但吕仁和名老辨证认为风热化毒入血伤肾、肾体受损,肾用失司,精微物质下泄,出现血尿、蛋白尿,治以疏风清热、活血解毒,处方以荆芥、防风、炒山楂、蝉衣、红花、桃仁、水红花子、丹参、白花蛇舌草等。7剂显效。有时也用荆防败毒散加减,其中用荆芥炭即解表,又可入血分而止血,还可散入血分之风邪,加用芡实保肾。任继学名老对劳累后腰酸软无力,口中粘腻,晨起恶心,舌苔白腻,脉沉缓

无力,辨证为湿浊化热,用渗湿化浊,清热解毒法,并善用土茯苓、血尿、马勃清热解毒。嚼床等渗湿化浊。 对于慢肾风的认识,大多系急肾风迁延而来,正气渐虚,外邪着恋,症状反复,或浮肿、或腰痛乏力,眩晕、或尿血,同时检查可并有血尿、蛋白尿、高血压等。名老中医治疗慢肾风各有特色,吕仁和名老治尿潜血的慢肾风强调调补气血,理气和络,根据患者兼夹或配伍清结利湿类;任继学名老强调达络通瘀,通因通用,并考虑喉肾相关,适当配伍利咽解毒药,对阳虚型则与温补脾肾,化瘀利水,张琪名老多用理学汤滋肾阴收敛止血,缓则选用知柏地黄汤加味,并善加用收敛化瘀止血药,如儿茶、赤石脂;金元红名老认为慢肾风多“阴伤与湿热并见,喜用滋肾益脾,化瘀利水经验方金氏肾炎汤加减;严德馨名老治慢性肾炎蛋白尿重在气化,常用宣肺化气之风药,颇有效验。焦树德名老治疗血尿从口渴、夜间饮水多辨为 热结下焦,热迫血行,以五苓散清下焦热结,助膀胱气化,并辅以凉血止血获效,并辅以宣上的麻黄、石膏,用药独特,耐人寻味。 总之,各位名老都有自己的特色,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从症状推断脏腑的某方面功能异常,急肾风病程短,多与风热化毒有关,其次与湿浊有关;慢肾风病程长,多与肾之阴阳气血有关,其次与热结下焦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