蛹虫草人工培育技术
蛹虫草人工高产栽培技术

( A n f a B i o l o g i c a l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L t d . , F u j i a n P r o v i n c e 3 5 2 1 0 0 )
Ab s t r a c t :I n t h i s p a p e r ,h i g h — y i e l d c u l t i v a t i o n t e c h n i q u e s o f C o r d y c e p s mi l i t a r i s u n d e r a r t i i f c i a l c o n d i t i o n w e r e s u mma r i z e d, i n c l u d i n g i n o c u l u m p r e p a r a t i o n ,me d i u m p r e p a r a t i o n,s t e r i l i z a t i o n ,i n o c u l a t i o n ,l a t e r s t a g e ma n a g e me n t ,h a r v e s t i n g,a n d S O
采 收等方 面 内容 。
关键词 :蛹虫草;人工栽培;技术
Do I :1 0 . 1 3 6 5 1 / j . c n k i . f j n y k j . 2 0 1 5 . 0 6 . 0 2 0
Hi g h ・ y i e l d c u l t i v a t i o n t e c h n i q u e s o f Co r d y c e p s mU i t a r i s u n d e r a r t i i f c i a l c o n d iwo r d s :C o r d y c  ̄s mi l i t a r i s ;a r t i i f c i l a c u l t i v a t i o n;t e c h n i q u e s
蛹虫草人工栽培技术

2023
《蛹虫草人工栽培技术》
目录
contents
蛹虫草的概述蛹虫草的生物学特性蛹虫草人工栽培技术蛹虫草人工栽培技巧蛹虫草的应用前景及发展策略
蛹虫草的概述
01
蛹虫草,又称北虫草,是一种具有很高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的真菌,属于子囊菌门、肉座目、虫草属。
蛹虫草含有多种活性物质,如虫草素、虫草多糖、腺苷、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浇水方法
在培养过程中,应定期浇水,以保持基质湿润,同时要注意避免水分过多导致烂根。
湿度管理
蛹虫草需要中等强度的光照,避免强光直射,以防止日灼病的发生。
光照强度
蛹虫草的生长需要充足的日照时间,每天应保证8-10小时的光照时间。
光照时间
光照管理
预防措施
保持培养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消毒杀菌,同时要避免使用未腐熟的基质,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出菇管理
将菌种接种于培养基质中,控制接种量和密度。
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促进蛹虫草的生长。
待蛹虫草长出子实体后,加强水分管理,及时采收。
栽培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保持适宜的温度范围,避免过高或过低影响蛹虫草的生长。
温度控制
合理控制湿度,避免过度干燥或过湿导致菌丝体死亡。
湿度调节
注意预防病虫害的发生,一旦发现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蛹虫草具有增强免疫力、抗疲劳、抗衰老、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是中药材中的珍品之一。
蛹虫草在临床上的应用包括蛹虫草胶囊、蛹虫草口服液、蛹虫草保健品等,对改善人体机能、预防疾病等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
蛹虫草的生物学特性
02
蛹虫草是一种棕色的真菌,通常以菌丝体和子实体的形式存在。菌丝体是它的营养体,可以蔓延生长;子实体则是它的繁殖体,会产生孢子进行繁殖。
蛹虫草人工培养研究进展

蛹虫草人工培养研究进展蛹虫草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具有多种功效,如增强免疫力,抗氧化,抗肿瘤等。
蛹虫草的天然资源有限,采集困难,价格高昂。
人工培养蛹虫草成为许多研究者关注的重点之一。
本文将对蛹虫草人工培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蛹虫草的人工培养主要分为液体培养和固体培养两种方式。
液体培养是将蛹虫草菌种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通过调整培养基配方和培养条件来促进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形成。
固体培养是将蛹虫草菌种接种到含有适宜营养物质的固体基质中,如米糠、木屑等,使菌丝在固体基质上生长并形成子实体。
在液体培养方面,研究者主要关注培养基的配方和培养条件的优化。
培养基的配方包括碳源、氮源、无机盐和添加剂等。
碳源可以是葡萄糖、麦芽糖等,而氮源可以是蛋白胨、酵母粉等。
无机盐主要包括硫酸镁、磷酸二氢钾等。
添加剂可以是维生素、激素等,用于促进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形成。
培养条件的优化也非常重要,如温度、pH值、光照等。
研究表明,适当的温度和pH值可以促进菌丝的生长和子实体的形成,而光照对菌丝形态和生理代谢有一定影响。
在固体培养方面,目前主要关注的问题是固体基质的选择和菌种的接种方式。
固体基质的选择应具有适宜的饲养性能和营养成分,可以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同时保持适宜的水分和通气性。
常用的固体基质包括米糠、木屑、豆壳等。
菌种的接种方式可以是点状接种、均匀接种或层状接种等。
调控培养条件和添加适宜的营养物质,可以促进菌丝的生长和子实体的形成。
蛹虫草的人工培养还面临一些挑战和争议。
蛹虫草的人工培养成本较高,需要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通气等环境条件,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资源。
蛹虫草的人工培养技术尚未完全成熟,存在一定的技术难题,如菌种的选育、子实体的质量控制等。
人工培养的蛹虫草与野生蛹虫草在化学成分和药效上可能存在差异,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
蛹虫草的人工培养是一个具有挑战和前景的研究领域。
通过优化培养基的配方和培养条件,选择适宜的固体基质和接种方式,可以促进蛹虫草的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形成。
蛹虫草人工培育技术

蛹虫草人工培育技术蛹虫草人工培育技术蛹虫草,又称北冬虫夏草,北虫草,是子囊菌亚门,麦角菌目,麦角菌科,虫草属的模式种,与冬虫夏草是同属不同种,也是一种久负盛名的药用真菌。
可全草入药,具有特殊的药用价值和滋补成效。
含有虫草酸、虫草素、虫草多糖、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和微量元素硒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可促进机体新陈代谢,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古人就有宁要虫草一把,不要黄金满车之说。
蛹虫草生理独特,生态复杂,自然界是鳞翅目昆虫的蛹体感染虫草菌后形成的虫与真菌两局部组成复合体,主要生长在针、阔叶林或混交林地表土层中。
在冬季幼虫蛰居土里,菌类寄生其中,吸取营养,幼虫体内充满菌丝而死。
到了夏季,从幼虫尸体上面生出幼苗,形似草,夏至前后采集而得到。
蛹虫草自然分布资源数量很少,价格昂贵。
采用传统人工栽培,是把虫草菌注入到活的蚕蛹身上,模拟自然条件得到蛹虫草。
但采用这种方法培育,注射技术难以控制,容易污染,产量低,一般农户难以操作。
近年来,也有不少人参照常规药用真菌的生产方法,出现培养基营养配比不合理,菌种退化、污染严重等多种现象,导致产量下降、效益较低。
为此,杭州市农科院科研人员通过多年的高产栽培研究和不同菌株比拟试验,采用大米代替蛹体作为培养基,培育蛹虫草,获得了成功。
经检测,人工培养虫草的主要营养与药用成分与野生虫草的含量相当。
而且采用人工代料培育蛹虫草具有成功率高,生长周期短等优点,一般从接种到子座成熟只要 40 —45 天。
蛹虫草人工培育过程与天然冬虫夏草不同,只是生产虫草上部子座,没有下部虫子。
现将培育技术介绍如下:人工培育蛹虫草的操作流程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菌种准备→ 培养基的准备→ 接种→ 菌丝培养→ 出草管理→采收菌种准备:蛹虫草的菌种不能长期保存,也不要屡次转管扩繁,否那么菌种容易退化、变异,使子实体生长不良,而且产量和质量都会有明显下降。
因此采用人工栽培,需要经常留种,更新原来保存的菌种。
蛹虫草人工培养研究进展

蛹虫草人工培养研究进展蛹虫草是中药材中的一种珍品,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抗炎解毒等多种药理作用,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野生蛹虫草资源日益稀缺,种植成本高昂,因此人工培养蛹虫草已经成为一个研究热点。
本文将介绍蛹虫草人工培养的研究进展。
一、基础培养技术人工培养蛹虫草的基础是菌种培养、种子培养和培养条件的优化。
蛹虫草是由蛹草菌侵染蝴蝶的幼虫形成的,因此,先要培养蛹草菌。
蛹草菌的培养需要用到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
种子培养是人工培养蛹虫草的关键,种子的质量和数量直接决定了蛹虫草的产量和质量。
种子培养的条件包括温度、湿度、营养和光照等。
优化培养条件可以提高种子发芽率和成活率。
二、种植技术人工培养蛹虫草的种植技术包括箱式种植和袋式种植。
箱式种植是将种子埋在培养土中,放在箱子里培养,袋式种植是将种子放在壳膜袋中,加入培养基,随后培育。
袋式种植的优点是方便管理、容易掌握和适应性强。
种植前要对土壤酸碱度、水分和肥料进行合理调节,保证蛹草的正常生长。
三、发酵技术发酵技术是人工培养蛹虫草的核心技术。
主要分为液体发酵和固体发酵两种。
液体发酵是将种子放入发酵罐中,加入培养基,利用培养基中各种成分为蛹草提供营养,控制发酵温度、湿度、通气等条件,使生长的蛹草在罐中快速繁殖。
固体发酵是将种子放在发酵袋中,加入培养基,将发酵袋密封好,然后放置在适当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下进行发酵。
固体发酵适用于少量生产,表面不容易产生异味。
四、气候控制技术气候控制技术是一种可调节环境温度、湿度、光照等参数的技术,是保证人工培养蛹虫草成功的重要保障。
温度是影响人工培养蛹虫草的关键环境因素,通常在20~25度的范围内控制。
湿度是影响蛹虫草发芽、生长和发育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人工培养蛹虫草的湿度也需要进行精细控制。
光照可以影响蛹草菌、一培种和蛹虫草等的生长和发育,需要根据不同阶段对光照时间和强度进行调节。
总之,蛹虫草人工培养技术的研究是医药领域的重要课题,未来将有更多的研究突破和创新。
蛹虫草人工培养研究进展

蛹虫草人工培养研究进展蛹虫草,又称冬虫夏草,是一种珍贵药材,被誉为“天然的珍珠”。
蛹虫草在民间被广泛使用,并以其名称著称。
近年来,由于采摘难度大、资源稀缺、价格昂贵等原因,人工培养蛹虫草成为研究的热点。
本文就蛹虫草人工培养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介绍。
一、蛹虫草人工培养技术综述蛹虫草人工培养技术是通过对红虫的寄生和蛹化过程进行控制,从而实现人工合成蛹虫草。
蛹虫草人工培养方法主要包括培养基的制备、红虫的寄生、蛹化以及干燥等步骤。
1. 培养基的制备:蛹虫草人工培养时所使用的培养基一般以黄豆制成,同时需要添加一些营养物质,如甘露醇等。
2. 红虫的寄生:红虫寄生是人工培养蛹虫草的第一步,需要选用成熟健康的红虫粘在培养基上,并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同时也要注意防治病虫害。
3. 蛹化:在寄生适宜的时间,红虫会逐渐蜕皮,然后形成蛹。
人工培养蛹虫草的关键是掌握好蛹化过程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
4. 干燥:蛹虫草人工培养完成后需要进行干燥处理,以保证蛹虫草的质量和保存期。
1. 稳定产量:野生蛹虫草的产量受到自然环境因素的限制,而人工培养蛹虫草可以保证稳定的产量和供应。
2. 控制质量:由于采摘野生蛹虫草往往受到当地风俗习惯、采摘方式、时间及保存等方面的限制,因此其品质存在较大的差异。
而人工培养的蛹虫草可以根据不同需求进行针对性的栽培和管理,从而控制产品的品质。
3. 保护自然资源:采摘野生蛹虫草会影响自然资源的平衡和调节,而人工培养蛹虫草可以从根源上避免对自然资源的过度破坏,保护生态环境。
三、发展趋势蛹虫草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市场价值,在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大。
因此,蛹虫草人工培养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
1. 优化培养技术:人工培养蛹虫草的工艺流程和细节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2. 研究蛹虫草生理生化机制:为更好地控制红虫的寄生、蛹化和形成蛹虫草等过程提供理论基础。
3. 强化品质管控:建立健全的蛹虫草品质检测体系,制定行业标准,并加强技术培训,将茁壮成长的蛹虫草推向市场。
蛹虫草人工栽培技术要点

蛹虫草人工栽培技术要点蛹虫草人工栽培技术要点一、配制培养料配方:大米70%、蚕蛹粉23%、蔗糖5%、蛋白胨1.5%、酵母粉0.5%、维生索B1微量。
将上述物质按配方称量,混匀,分装入500毫升罐头瓶中,每瓶约装30克培养料,另加入30毫升左右的营养水,瓶口包扎聚丙烯薄膜。
二、灭菌、接入蛹虫草菌种高压0.13兆帕保持l小时或常压100℃保持10小时。
灭菌后,罐头瓶内的饭粒不生也不成糊状,饭粒之间有空隙。
在接种室接种,每瓶约接入液体菌种5~10毫升。
三、菌丝培养管理保持培养室温度15~20℃,湿度65%左右,避光,菌丝阶段在黑暗的环境下发育较快,光线强不易产生子座。
因此,本阶段应避光培养。
由于蛹虫草是在瓶内生长,空气湿度的高低对其影响不大。
四、子实体生长培养管理待菌丝布满整个瓶面并扎到瓶底,开始见光,但避免太阳光直射。
若培养室光线太暗,可补充日光灯照。
菌丝见光后,在培养料表面或四周见有桔黄色色素形成,并出现米粒状的桔黄色菌蕾,菌蕾伸长后即成为子实体。
子实体形成应有温差刺激,子实体培育阶段,温度应为20℃~25℃,超过28℃不能长草,湿度应提高到85%左右,以减少瓶内水分的蒸发,在整个生长阶段,不须去掉封口薄膜,在子实体培养后期,可在封口薄膜上扎几个小孔。
当子实体长高至5~8厘米时,即可采收。
采收后每瓶加入清水或营养液3~5毫升,盖好薄膜,继续培养,约半个月可再发生子座,待子座长至5厘米以上高时,即可采收。
五、采收、出售当蛹虫草成熟后,从子座根部剪断,将子座晒干,水分应低于5%,防止发霉变质,避免折断,用薄膜密封放在阴凉干燥处保存。
目前,全国有很多厂家收购蛹虫草,种植者可自行联系。
蛹虫草人工栽培技术

2023-10-26
目录
• 蛹虫草栽培概述 • 蛹虫草栽培技术要点 • 蛹虫草栽培常见问题与对策 • 蛹虫草栽培经济效益分析 • 蛹虫草栽培市场前景展望
01
蛹虫草栽培概述
蛹虫草简介
1
蛹虫草,也称为北虫草,属于真菌门、子囊菌 纲、肉座菌目、麦角菌科、虫草属,是一种具 有很高药用价值的真菌。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
在蛹虫草栽培过程中,常出现一些病虫害,如细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虫 害等,这些病虫害会影响蛹虫草的生长和产量。
防治方法
为防治病虫害,应对栽培场所进行消毒处理,保持环境卫生,避免使用受污 染的水源和基质。同时,可采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方法进行防治。
出菇不良与对策
出菇不良
出菇不良是蛹虫草栽培过程中的又一常见问题,主要表现为出菇时间推迟、出菇 量少、品质差等。
栽培基质选择与配制
栽培基质选择
选择适于蛹虫草生长的栽培基质,如大米、小麦等。
栽培基质配制
根据蛹虫草生长需求,配制适宜的栽培基质配方。
接种与培养
接种方法
采用无菌操作技术,将蛹虫草菌种接种到栽培基质中。
培养条件
控制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条件,促进蛹虫草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形成。
出菇管理
出菇室管理
出菇期间,加强出菇室温湿度管理,保持适宜的温湿度条件。
市场前景展望与建议
随着人们对中药材和保健品的需求增加,蛹虫草作为一种重要 的药用真菌,其市场前景广阔。
建议企业和个人加大投入力度,加快蛹虫草人工栽培技术的研 发和应用,提高产量和品质,满足市场需求。
同时,加强与国际市场的交流与合作,推动蛹虫草产业的国际 化发展。
THANK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蛹虫草人工培育技术蛹虫草人工培育技术/v_show/id_XMTYwODkyNTE2.html蛹虫草,又称北冬虫夏草,北虫草,是子囊菌亚门,麦角菌目,麦角菌科,虫草属的模式种,与冬虫夏草是同属不同种,也是一种久负盛名的药用真菌。
可全草入药,具有特殊的药用价值和滋补功效。
含有虫草酸、虫草素、虫草多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微量元素硒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可促进机体新陈代谢,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古人就有宁要虫草一把,不要黄金满车之说。
蛹虫草生理独特,生态复杂,自然界是鳞翅目昆虫的蛹体感染虫草菌后形成的虫与真菌两部分组成复合体,主要生长在针、阔叶林或混交林地表土层中。
在冬季幼虫蛰居土里,菌类寄生其中,吸取营养,幼虫体内充满菌丝而死。
到了夏季,从幼虫尸体上面生出幼苗,形似草,夏至前后采集而得到。
蛹虫草自然分布资源数量很少,价格昂贵。
采用传统人工栽培,是把虫草菌注入到活的蚕蛹身上,模拟自然条件得到蛹虫草。
但采用这种方法培育,注射技术难以控制,容易污染,产量低,一般农户难以操作。
近年来,也有不少人参照常规药用真菌的生产方法,出现培养基营养配比不合理,菌种退化、污染严重等多种现象,导致产量下降、效益较低。
为此,杭州市农科院科研人员通过多年的高产栽培研究和不同菌株比较试验,采用大米代替蛹体作为培养基,培育蛹虫草,获得了成功。
经检测,人工培养虫草的主要营养与药用成分与野生虫草的含量相当。
而且采用人工代料培育蛹虫草具有成功率高,生长周期短等优点,一般从接种到子座成熟只要40—45天。
蛹虫草人工培育过程与天然冬虫夏草不同,只是生产虫草上部子座,没有下部虫子。
现将培育技术介绍如下:人工培育蛹虫草的操作流程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菌种准备→ 培养基的准备→ 接种→ 菌丝培养→ 出草管理→ 采收菌种准备:蛹虫草的菌种不能长期保存,也不要多次转管扩繁,否则菌种容易退化、变异,使子实体生长不良,而且产量和质量都会有明显下降。
因此采用人工栽培,需要经常留种,更新原来保存的菌种。
为了保证菌种的种性、纯度和活力,对没有条件进行组织分离留种的农户,应尽量到有关单位购买优质菌种,以便达到生产优质高产蛹虫草的目的。
优质菌种是栽培成功和高效的关键。
选用适应性强、见光后转色出草快、性状较稳定的速生高产的菌种,初次栽培应选购菌种量多的固体菌种,有栽培经验和规模栽培者可直接购买斜面试管种和液体菌种。
目前接种方法主要有固体菌种和液体菌种进行接种。
为了节约接种时间,操作方便,缩短蛹虫草的栽培周期,一般建议采用液体菌种来接种。
首先要进行液体培养基的配制:挑选优质、无病菌的马铃薯,用水清洗表面的泥土,削好皮,称好重量,将马铃薯切成厚度为3-4mm的片状,放到锅中,按500克马铃薯加入清水5升,煮沸到酥而不烂的程度,用纱布过滤残渣,取出过滤液,倒入容器中,等冷却后待用。
液体菌种培养液的配方为:磷酸二氢钾2g;硫酸镁1g;柠檬酸铵1g;葡萄糖30g;蛋白胨3g;维生素B1 50mg;分别用天平称量好,按以上配比分别装入容器中,再加入200g马铃薯的煮出液,搅拌均匀,最后在玻璃容器中稀释至1000mL容量。
分装到500ml的三角瓶里,每瓶300ml培养液,用塑料薄膜封口后,整齐摆放到高压灭菌锅里,关紧盖子,打开电源加热至121℃,高压灭菌30分钟,冷却后取出备用。
用试管母种转扩栽培,用酒精消毒双手,在酒精灯上消毒器具,将发满试管的蛹虫草母种切成大约0.5cm×0.5cm大小的菌种块,从试管里取出,接种到盛有上述液体培养基的三角瓶里,每瓶接种母种10块左右,封好瓶口,然后放在120转/分钟,21℃条件下的摇床上进行震荡培养8天左右,待液体培养基内形成均匀小球后,就可作为蛹虫草栽培用的菌种。
培养基的准备采用大米代料栽培,这种方法取材方便,操作简单,而且培育蛹虫草的成功率较高,生长周期短,是目前值得推广的一种栽培方法。
选用350ml的玻璃广口瓶作为培养瓶,按培养基配方比例。
先称量大米,要求大米新鲜无霉变、无有害物质污染,最好是杂交米。
在天平上称量出30g的大米,倒入培养瓶中,加入35ml左右的液体培养基。
液体培养基配制同上,注意各种配比,如蛋白胨加过量了,会诱发产生大量的气生菌,影响蛹虫草的产量;辅料加少了,营养不足,出草就慢,也不均匀。
,一批完成后,用聚丙烯塑料膜封口包扎好,摇动均匀,整齐摆放在架子上。
这些培养基要经过高压蒸汽灭菌处理,将摆放架子一起推入到高压蒸汽炉里,密闭加热蒸汽至121℃,在1.5千克/平方厘米压力下,灭菌30分钟左右。
冷却后,取出整个架子,待培养瓶冷却后就可以用于接种了。
接种为了避免在接种过程中菌种受到污染,整个接种过程需要在超净工作台等无菌环境条件下进行操作。
先用75%的酒精擦拭工作台面、接种工具、操作人员双手等易引起菌种和培养料污染的物品,进行消毒。
将一批装有大米代料的培养瓶放在工作台上,点燃酒精灯,在酒精灯旁打开培养瓶的封口膜,用移液器从广口瓶中吸取液体菌种,每次5ml 左右,注入到培养瓶后,注好后立即盖好封口膜,接种时可两人一起操作,一人取出菌种,另一人拿培养瓶封口,默契配合,接种动作要快,以免菌种受到污染。
将接种好菌种的培养瓶,完成一批后,及时转移到培养室里进行菌丝培养。
注意两批之间要用紫外灯给超净工作台灭菌消毒。
菌丝培养培养室是蛹虫草生产的重要场所,要求具有调节温度、湿度和光照的条件。
目前大都采用智能人工气候室,方便调节,减较劳动强度,可一年四季栽培。
培养室里放有培养架,进行立体栽培可节省空间。
为了操作和管理方便,架高一般在2米左右,分成四层,每层上安装有日光灯,保证培养瓶都有光线照到。
蛹虫草属中低温菌类,菌丝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25℃,子座最适宜生长温度为18—22℃,如果低于或高于这个温度范围,生长减慢,高于30℃会很快死亡。
小心将培养瓶整齐摆放在培养架上。
初始阶段,是菌丝体生长阶段,既要控光又控温。
放在避光环境下进行培养,这时不要打开灯光,温度要低一点,室温控制在15℃-18℃,较低的温度,想来捣乱的杂菌也就不来了。
保持空气湿度60%。
经过5天的培养,当培养瓶里的料面布满蛹虫草的菌丝后,将温度提高到20℃-23℃,继续栽培15天左右,菌丝就可吃透整瓶培养料,完成营养生长。
菌丝体成熟后,进入了它的生殖生长的时期,需要进行光照刺激和温差刺激,促使它转色。
最好昼夜能差上10℃左右,每天在白天增加光照,打开灯光14小时,光照为1000勒克斯,温度控制在20℃左右,到了晚上关闭光源10小时,温度设定至10℃左右,进行昼夜光照和温差刺激,促进菌丝快速生长,继续培养7天左右,菌丝体由白色逐渐转为桔黄色,如温度适宜、菌种优良,经过7—10天菌丝可转完色。
这时应打开培养架上方的日光灯,全天增加光照,光照为1000勒克斯,促使菌丝体转色和刺激原基形成。
出草管理经过前期菌丝体生长阶段,等培养基料面有突起,并形成有小米粒状原基时,蛹虫草就出来了,这时就要加强室内通风换气,打开换气扇,不断补充新鲜空气,并保持室温在18℃-22℃,空气相对湿度提高至80%-85%。
否则,二氧化碳积累过多,子座不能正常分化,影响生长发育。
温度对子实体的生长十分重要,在子实体生长阶段不需要太大的温差刺激,以免畸形草发生,平时要严格把好关。
子实体到了出草管理阶段,对湿度要求更加严格,认真做好湿度管理工作。
如湿度太大,容易诱发基内气生菌丝,对子实体生长不利。
湿度太小,容易使培养基提早失水而影响产量。
当培养室里的湿度较小时,要打开空气加湿器,增加室内的湿度。
当湿度太大时,培养瓶里会布满水珠,不利于子实体的生长。
要加强室内通风,换气,有效降低空气的相对湿度。
同时可用铁丝或牙签在培养瓶的封口膜上戳5-8个孔,减少培养瓶内湿度,促使蛹虫草的子实体生长。
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就会看着蛹虫草向一边倒了。
这是由于蛹虫草在生长过程中具有较强的趋光性,像向日葵一样,光源在哪儿,子实体就容易朝哪儿长,朝光源方向弯曲,生长不良。
因此在子实体形成后,为了不让他们都长成歪脑袋,根据生长情况,调整培养瓶与光源的相对方向。
经常转转瓶子,移动培养瓶的位置,将靠近架子边的培养瓶与中间的交换位置,以保证从各个方向的光照能照到子实体,受光均匀,使子实体正常生长形态,提高品质和产量。
平时注意观察室内情况,认真做好记录,严格控制好室内的温度、湿度和光照。
如发现个别瓶子污染应及时挑出,以免影响整个培养室的环境。
采收经过40天左右的精心栽培,子实体长至7—8厘米,一般不再生长,在顶端出现很多小刺时,呈桔红色或桔黄色棒状,表明子实体已经成熟,这时可以采收了。
采收时,打开培养瓶的封口膜,用无菌镊子从培养瓶中小心夹出子实体,注意不要碰伤表皮,也不要用力太大,以免拉断,影响商品价值。
取出成熟的子实体后,在培养瓶里再加少量的灭菌过的液体培养基,重新包扎好瓶口,继续培养,20天左右,又可长出第二批子实体。
采用大米代料栽培,一般只能收两茬。
采收下的子实体放入洁净的器具内,低温烘干或晾干,不要在太阳光下晒以免退色。
干燥后的子实体,应存放在密闭的塑料袋内或直接作为商品出售。
暂不出售,应密封好放在低温干燥处贮存。
蛹虫草作为冬虫夏草的保健品生产替代品,广泛用于制药,深受消费者青睐。
人工培育蛹虫草,不仅占地少,栽培周期短,而且经济效益好,是农村农民致富的好项目,为我国名贵药材产业化生产开辟了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