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事须留余地,责善切戒尽言
古人100句家规家训值得收藏

1、不以身尊而骄人,不以德厚而矜物。
译文:不能因为身份尊贵就骄慢待人,不能因为恩德广厚就居功自傲。
2、辱人以不堪必反辱,伤人以已甚必反伤。
译文:羞辱别人,到了不堪忍受的地步,必然会使自己受到侮辱;伤害他人太深,到了超过极限的程度,激怒对方,定会自己反遭伤害。
3、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译文:路途虽然遥远,但是只要一直走,终将会达到目的地,事情虽然很难,但是只要去用心做,那么必定会成功。
4、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译文:忧虑劳苦才可以振兴国家,图享安逸必定祸害终身。
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译文:自身端正,不用命令就会遵行,自身不端正,虽发命令不会听从。
6、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译文:学业可以因为勤奋而精通,但也可以因为嬉戏玩耍而荒废,做事因为反复斟酌思考而成功,但也可以因为粗心大意而失败。
7、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译文:年轻时不懂得早点勤奋学习,到老时才后悔没有读很多书。
8、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译文:坏事可以引发出好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发出坏结果。
福与祸并不是绝对的,它们相互依存,可以互相转化。
9、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
译文:喜欢一个人要能知道他的缺点,憎恶一个人要能知道他的优点。
10、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译文:爱别人的人,别人也永远爱他;尊重别人的人,别人也永远尊重他。
11、群居守口,独坐防心。
译文:与其他人在一起相处时要谨慎说话,而自己独处时要防止胡思乱想。
12、富贵贫贱,总难称意,知足即为称意。
译文:什么是富贵和贫贱,人很难称心如意的,只要内心懂得知足就是满意。
13、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
译文:言语过多说错话,就容易招惹是非,争强好胜欲望多,就会烦恼不断。
14、有钱常备无钱日,安乐须防病患时。
译文:有钱时要时常防备没钱的日子,健康快乐时要提防生病的时候。
15、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译文:常常要把拥有的时候,想到没有的日子,不要在条件不好之时,当成条件优越的时候那样去浪费。
蒲松龄:《省身语》

蒲松龄:《省身语》《省身语》蒲松龄蒲松龄书法作品先人盛德之名,闻于乡党,凡族人戚友,小有讼事,必来剖愬,求得一言,以判曲直。
然生平主于忍辱,时有妄人相干,惟付之不见不闻。
余时方少,虽不敢言,而隐谓先人之不武。
由今以思,余兄弟不失读书种子,皆忠厚之谟所胎留也。
余半生落魄,碌碌无所短长,自念遗行或多,故不足以发世德之祥,敬书格言,用以自省,用以示后。
子能体是书,便为跨灶,孙能体贴,即为亢宗,凡我后人,共听之哉!康熙甲子。
…………(前残缺)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
树德箕裘惟孝友;传家彝鼎在诗书。
树德承鸿业;传经裕燕贻。
天庥静迓惟为善;祖泽长延在读书。
立品定须成白璧;读书何止到青云。
不因果报方修德;岂为功名始读书。
读书即未成名,究竟人高品雅;修德不期获报,自然梦稳心安。
爱惜精神,留他日担当宇宙;蹉跎岁月,问何时报答君亲!诸君到此何为?岂徒学问文章,擅一艺微长,便算读书种子;在我所求亦恕,不过子臣弟友,尽五伦本分,共成名教中人。
眼界要阔,遍历名山大川;度量要宏,熟读五经诸史。
一庭之内自有至乐;六经以外别无奇书。
海阔从鱼跃;天空任鸟飞。
涵养冲虚便是身世学问;省除烦恼何等心性安和。
意粗性燥一事无成;心平气和千祥骈集。
居安虑危;处治思乱。
想自己身心,到后日置之何处;顾本来面目,在古人像个甚么。
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方见手段;风狂雨骤时立得定才是脚根。
敬为千圣授受真源,慎乃百年提撕紧钥。
热闹繁华之境一过辄生凄凉;清真冷淡之为历久愈有意味。
家坐无聊,亦思食力担夫红尘赤日;官阶不达,尚有高才秀士白首青衿。
语言间尽可积德;妻子上亦是修身。
事事难上难,举足常虞失坠;件件想一想,浑身都是过差。
富贵如传舍,惟谨慎可得久居;贫贱若敝衣,但勤俭能以脱卸。
经济出自学问,经济方有本源;心性见之事功,心性乃为圆满。
舍事功更无学问;求性道不外文章。
圣贤学问是一套,行王道必本天德;后世学问是两截,不修己只管治人。
何思何虑?养心当如止水;勿助勿忘,为学譬若掘井。
值得遵循的人生处世戒言

养生类宜静默,宜从容,宜谨严,宜俭约。
谦逊是保身第一法,安详是处事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涵养,全得一缓字,凡言语、动作皆是。
易喜易怒轻言轻动只是一种浮气用事,此病根较大"。
心平气和四字,非有涵养者不能做,工夫只在个定火"。
定火工夫,不外以理制欲,理腾,则气自平矣。
"经和气迎人,则乖灭;以正气接物,则妖气消;以浩气临事,则以畏释;以静气养身,则梦寐恬。
轻当矫之以重,浮当矫之以实;偏当矫之以宽,躁当矫之以和缓;暴怒当矫之以温柔,浅露当矫之以沈潜,浅薄当涵之以浑厚。
莫大之祸,皆起于须臾之不能忍,不可不馑"。
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
自家有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涵育以养深;别人不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浑厚以养大。
以虚养心、以得养身、以仁养天下万物、以道养天下万世。
一动于欲,欲迷则昏;一任乎气,气偏则戾。
存心养性,须要耐烦、耐苦、耐惊、耐怕,方得纯熟"。
寡欲,故静有主则虚。
不为外物所动之谓静;不为外物所实之谓虚。
敬守此心则凡定,敛抑其气则气平。
青天白日的节义,自暗室屋漏中培来;旋乾转坤的经论,自临履薄处得力。
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意粗、性躁,一事无成;心平、气和,千祥骈集。
冲繁地,顽钝时,拂逆时,纷杂事,此中最好养火。
若决烈愤激,不但无益,而事卒以愤、人卒以怨、我卒以无成,是谓至愚,耐得过时,便有无限受用处。
人世间性偏急,则气盛;气盛,则心粗;心粗,则神昏;乖谬戾,可胜言哉。
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无事澄然,有事斩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聪明睿知,守之以愚;道德隆重,守之以谦。
富贵,怨之府也。
才能,身之灾也。
声名,谤之媒也。
欢乐,悲之渐也。
只是常有惧心,退一步做见益而思损,持满而溢,则免于过。
人生最不幸处,是偶一失言过不及;偶一失谋而事幸成;偶一恣行而获小利,后乃我行我素,而恬不为意,则莫大之患,由此生矣。
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增一分享用,减一分福泽。
做人,记住不要太“满”

做人,记住不要太“满”莫言在《檀香刑》里写道:“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讳的就是个十全十美。
你看那天上的月亮,一旦圆满了,马上就要亏厌;树上的果子,一旦熟透了,马上就要坠落。
凡事总要稍留欠缺,才能持恒。
”天道忌盈,太完满的东西往往不会长久。
人生在世,记住在这四点上,不必过分追求“满”。
01•做人不要太满正所谓:“满招损,谦受益。
”越是低调的人,越能成大事;越是傲慢的人,越让人难以信服。
在一档相声选秀节目《相声有新人》上,来过一对博士夫妇,一上台就让导师郭德纲下不来台。
男方先是用手指着郭德纲问:“您不认识我是吧?”听着这挑衅的语气,郭德纲调侃道:“今天你让我认识认识。
”这对夫妇还带来了三本自己写的书,送给了郭德纲。
男方指着其中一本书说:“我估计您能看懂这本差不多。
”面对这种不友好的口气,郭德纲不仅没生气。
还笑着回答道:“太好了,我努力。
”这对博士夫妇自创了一套“相声公式”,自认为很有前景,比传统相声更高级,而台下观众的反应已是最好的证明。
有网友说:“他们没有对自我的认识,缺乏敬畏心。
”更有人一针见血地评价:“当他用手指着郭德纲时,就足以看出他们的教养。
”在最后被淘汰时,男方依然不改傲慢的态度,语带挑衅地说:“走着瞧,今天您不让我们过,明天坐在这个位置的,也许就是我们。
”面对对方的傲慢无礼,郭德纲一直很克制很谦逊。
反倒是这位博士身上的自满和狂妄,让人尴尬不已。
人一旦自满,就会生出骄傲的心态,出现狂妄、轻佻的言行,便容易暴露自己的弱点,为日后埋下祸根。
做人不要太满,保持低调,才能避免树大招风。
02•做事不要太满热播剧《都挺好》中的一个片段,让我感触颇深。
苏明成入股了上司周总的一个项目,盘算着能赚上一笔。
不巧的是,周总的合作伙伴竟是个诈骗犯,骗光了所有股东的钱。
苏明成东拼西凑的三十万,就这样打了水漂。
苏明成对周总怀恨在心,不仅消极怠工。
还当着同事的面,对周总出言不逊,暗指周总也参与了诈骗。
怒火中烧的周总,在行业内对苏明成下了“封杀令”。
奇书《格言联璧》精华50句:字字珠玑,句句中肯

奇书《格言联璧》精华50句:字字珠玑,句句中肯山阴金兰生先生,姓金,名缨,山阴人,清代学者,其所编《格言联璧》一书,自咸丰元年(1851年)刊行后,即广为传诵,所谓“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贫富,家家臵之于案,人人背诵习读”。
1.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
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见。
【译文】从大事难事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责任心;在逆境顺境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胸怀和气度。
从他如何处理自己的喜怒哀乐,可以看出他个人涵养的深浅;从他同众人一起行动一起休息的时候,可以看出这个人见识的高低。
【感悟】喜怒最易使人心动而失去正确的判断力,喜不得意忘形,怒能明白事理,有涵养的人往往不易为喜怒所动。
一般人容易随别人的行止,而和他们做出同样的事,但别人所做的事不一定是对的,真正有识见的人心中自有取舍,而不会盲目地追随。
2.物忌全胜,事忌全美,人忌全盛。
【译文】天地万物忌讳茂盛到极点,事情忌讳完美无缺,个人生活忌讳十全十美。
【感悟】物极必反,盛极必衰,祸患隐藏在福分之中,灾难中也往往蕴藏着生机的萌芽。
因此,有智慧的人,顺境中不会得意忘形,逆境中也不会丧失信心,常常保持谨慎谦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3.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详是处事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洒脱是养心第一法。
【译文】谦恭退让是保护自身的最好方法,安静平和、从容不迫是处理事情的最好方法,有涵养能容忍别人是待人接物的最好方法,潇洒而脱俗是培养心性的最好方法。
【感悟】遇到大事难事时,有担当;遇到逆境顺境时,有襟度;遇到临斗临怒时,有涵养;遇到群行群止时,有识见。
不乱于心,不困于情。
不畏将来,不念过往。
如此,安好。
4.事不可做尽,言不可道尽。
势不可倚尽,福不可享尽。
【译文】事情不能做尽,说话应当留有余地,不应当什么都依靠权势,更不能把人世上的福气享尽。
邵康节诗云:“美酒饮教微醉后,好花看到半开时。
”最为亲切有味。
5.胆欲大,心欲小,智欲圆,行欲方。
【译文】胆要大,心要细,智慧要圆润,行为要方正。
形容只说不做的优美句子

形容只说不做的优美句子1. 形容只会说不会做的人的经典句子有哪些“光说不练嘴把式”:意思是只会吹牛,没有真本事。
成语也有纸上谈兵、卖弄口舌,都是有只会说不会做的意思。
反义词:讷于言而敏于行:出自《论语·里仁》篇。
君子贵讷于言而敏于行。
意思是:人们应该说话谨慎,因为祸从口出。
说话不谨慎,伤害自己又伤害他人;招来麻烦甚至招致灾祸。
而做事情则应该干练勤奋。
总之是告诫人们要少说话多做事。
光说不练假把式;事实胜于雄辩;实践出真知;心动不如行动;嘴动不如行动;生命在于运动;光说不是真智慧;单是说不行,最要紧的是做。
——鲁迅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2. 形容那些光靠嘴说不做出实际行动的人的句子1:做你所应做的事情,能有什么结果在其次。
2:智者不做不可能的事情。
3:由于你不可能做到你所希望做到的一切,因此,你就应当做到你能够做到的一切。
4:想得好是聪明,计划得好更聪明,做得好是最聪明又是最好。
5:伟大的思想只有付诸行动才能成为壮举。
6:如果我们真想知道自己的心境,就应先看看自己的行动。
扩展资料关于行动的名言1、行动,只有行动,才能决定价值。
——约翰·菲希特2、行动被人们遗忘,结果却将永存。
——奥维德3、行动并不一定能够体现一个人的本质;我们发现,做一件好未必就心地善良。
——蒲柏4、行动不一定带来快乐,但没有行动则肯定没有快乐。
——英国5、行动才能成功,教练改变人生。
——陈安之6、行动是必需品,思辨是奢侈品。
——柏格森3. 形容说的好听却做不到的句子有哪些言行不一:读音:yán xíng bù yī。
解释: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外一套。
纸上谈兵:读音:zhǐ shang tán bīng ,释义:在纸面上谈论用兵打仗策略。
比喻空谈理论不联系实际情况,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光说不练假把式:是指只会说,却不会去做(多是指没有能力去做,做不到)。
中国古代40句警示良言

1、舟循川则游速,人顺路则不迷。
译文:船顺着水流而行就会很快,人顺路而走就不会迷失方向。
赏析:我们做任何事都应该遵循社会规律,顺应时代潮流,同时还要向优秀的人学习,善于借鉴他人的经验,敢于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这样的话就能事半功倍,不会偏离人生方向。
2、逐利而行多怨,割爱适众身安。
译文:不顾一切地去追逐利益,必然招人怨恨;舍弃所爱的东西给予别人,则可保身家平安。
赏析:追名逐利是人的本性,但如果违背道德或法律,必定会招致别人的嫉恨和报复。
如果我们能舍弃一些名利,让别人也收获一些名利,自然就会赢得别人的感激,从而远离灾祸。
3、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译文:自己生活时一定要懂得节俭,宴请朋友之时一定不要吝啬。
赏析:节俭和大方是分时间和场合的。
我们对待自己,不求生活多奢华,简单朴实就行。
而我们请客吃饭,一定要拿出诚意,不要吝啬钱财和食物,否则,就会被人说成小里小气。
4、恣意发狂有失,存心忍耐无忧。
译文:为所欲为,狂妄自大,就会有过失,能够忍辱负重,隐忍不发,就没有忧愁。
赏析:我们说话目中无人,做事刚愎自用,不仅判断力会下降,而且还会失去人缘,结果会导致众叛亲离,功败垂成。
我们如果能宽以待人,忍辱负重,收敛锋芒,行事低调,自然就会得到周围人的尊重,或许可以免遭杀身之祸。
5、智者顺时而谋,愚者逆理而动。
译文:聪明的人善于根据时势谋划做事,愚蠢的人违背事理而采取行动。
赏析: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身处现代社会的我们,应该认清现实,与时俱进,顺势而为。
我们如果逆天而行,逆潮流而动,自然就会在无情的现实面前碰得头破血流。
6、欲齐家则正身,身端则家可理。
译文:想要治家就要端正自身,自身端正了就可以治家。
赏析:正人先正己,律己方能律人。
我们要想治理好家庭,教育好儿女,自己必须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比如:要想孩子有素质,父母首先要有修养;要想孩子情绪稳定,父母首先不要乱发脾气。
7、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译文:忧虑劳苦才可以振兴国家,贪图安逸必定祸害终身。
(漫漫求知路)理想与成功_凡事留有余地

给别人留余地,也就是给自己留余地留余地的意思就是不把事情做绝,不把事情做到极点,于情不偏激,于理不过头,在现代职场上,给别人留有余地,也就等于给自己留了余地。
物极必反,否极泰来。
做人行不可至极处,至极则无路可走,言不可称绝对,称绝对则无理可言。
我国古代就有“处世须留余地,责善切戒尽言”的说法。
人在职场中,千万不要让所有的事情发展到极端的情况,在做事的过程中充分的认识到各种可能性,以便有足够的条件和回旋的余地,主动采取积极的应付措施。
战国时期,楚庄王赏赐群臣一起共欢饮酒,由他的宠姬在旁作陪。
日暮时分正当酒喝酣畅之际,灯烛被风吹灭了。
这时有一个人因垂涎于楚庄王宠姬的美貌,加之饮酒过多,难于自控,便乘烛火熄灭之机,抓住了美姬的衣袖。
美姬感到一惊,奋力地挣脱,并顺势扯断了那个人头上的系缨,私下还对楚庄王说一定要查明此事,严惩此人。
楚庄王听后沉思片刻,心想:“赏赐大家喝酒,让他们喝酒而失礼,这是我的过错,怎么能为女人的贞节辱没将军呢?”于是他命令左右的人说:“今天大家和我一起喝酒,如果不扯断系缨,说明他没有尽欢。
”于是群臣们都扯断了自己帽子上的系缨,待掌灯以后,大家继续热情高涨地饮酒,一直饮到尽欢而散。
过了三年,楚国和晋国开始打仗,那个时候有一个臣子常常是冲在最前边,带领着军队一次一次的打退敌人,最后取得了胜利。
庄王感到惊奇,忍不住问他:“我平时对你并没有特别的恩惠,你打仗时为何这样卖力呢?”他回答说:“我就是那天夜里被扯断了帽子上缨带的人。
”正因为楚庄王给臣子留了余地,才换来了下属的忠心耿耿。
这就是留余地的精妙之处。
在和人交谈时一定要注意,说话要留有余地。
在交谈中,若有需要赞美对方时,应措词得当,注意分寸,赞美的目的在于使对方感觉到你真的对他(她)的钦佩,用空洞不切实际的溢美之词,反会使对方感到你缺乏诚意。
就好比一名公关人员热情友好地接待了一位客人之后,得到了“你的接待真令人愉快,你的热情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的一些评价,显然比“你是一位全世界最热情的人”的赞誉会入耳得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处事须留余地,责善切戒尽言
做人要留有余地,不可把事情做绝。
人生在世,万不可一条路走到黑,认死理,而应在发展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冷静判断各种可能发生的事情,并采取圆融变通的方法随机应变,以便有足够的条件和回旋的余地,采取机变的应付措施。
世界上的事情是复杂多变的,任何人都不应该凭着一家之言和一己之见,自以为是。
即使是某些以为自己绝顶聪明的人,也应该留有余地供,供自己回旋。
否则的话,就会给别人留下把柄。
不给自己留余地的人,在笑够了别人之后,岂不知也把自己的短见亮给了别人。
我们在做人时讲求留有余地,不能把话说得太满,要容纳一些意外事情,以免自己下不了台。
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我们无法预料它的发展态势,有的也不了解事情的发生背景,因此切不可轻易地下断言,而使自己一点回旋的余地都没有。
凡事总会有意外,留有余地,就是为了容纳"意外".杯子留有空间,就不会因为加进其他的液体而溢出来;气球留有空间,便不会爆炸;人说话、做事留有余地,便不会因为"意外"的出现而下不了台,从而可以从容转身。
人与人之间交往也要有个"度",过之则烦恼,少之则陌生。
如果这种距离遭到破坏,人也必然会受到伤害。
保持距离,才能避免伤害的发生,朋友之间也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保证友谊的长远。
保持距离就是不要过于亲密。
能保持距离就会产生"礼",这礼便是防止对方碰撞而产生伤害。
物极则必反,否极而泰来。
行不可至极处,至极则无路可续行;言不可称绝对,称绝则无理可续言。
做任何事时,进一步,也应让三分。
古人云:"处事须留余地,责善切戒尽言。
"
人生在世,万不可使某一事物沿着某一固定的方向发展到极端,而应在发展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其各种可能性。
集处世经验之大成的《菜根谭》中写道:"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食;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
留人宽绰,于己宽绰;于人方便,于己方便,这是古人总结出来的处世秘诀。
让三分,留余地,表面上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给自己留余地,有进有退,进退自如,以便日后更能机动灵活地处理事务,解决复杂多变的社会问题。
二是给别人留余地,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也不要把别人推向绝路,万不可逼人于死地,那样会迫使对方做出极端的反抗,如此一来,事情的结果对彼此都没有好处。
不让别人为难,不与自己为难;让别人活得轻松,让自己活得阔绰。
这就是让三分、留余地的妙处,也是圆融处世的良方。
留有余地,就是不把事情做绝,不把事情做到极点,于情不偏激,于理不过头,这样,才会使自己得以最完美无损地保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