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选择题突破
专题19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选择题解题技巧(原卷版)

专题19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选择题解题技巧一、考纲解析2020年、2021年高考语文三套全国卷的古代诗歌阅读的第一小题都采用了选择题形式,选项多是从诗歌的思想内容、形象画面、表达技巧、语言特点等角度设计题目,覆盖面广,要求高,需要考生对给出的阅读材料有全面、深刻、细致的理解,进而才能够选出正确的选项。
从近两年的高考古代诗歌选题的命制角度分析,错误项分别有以下几种类型:①望文生义。
解释诗句时,不考虑整体内容,错误解说诗句中的字词等。
②无中生有。
凭空解说一些诗歌中没有体现的内容,比如相关的表达技巧等。
③说法绝对。
选项内容太过绝对,不符合客观情况。
④胡乱联系。
选项的内容将诗歌的某些特点与学生学过的诗句联系起来,但这种联系不是必然的。
⑤拼凑词句,把几句没有本质联系的诗放到一起来解释诗歌。
二、考向分析考向一诗歌选择题设误“4角度”角度一(重点)内容感情判断【设误类型】哀乐颠倒、对象错误、诗句理解错误【失误原因】没有正确理解诗意,不会利用诗歌中的某些暗示性词语进行推导。
角度二形象画面的判断(难点)【设误类型】形象身份理解错误、形象特点概括不当、形象判断失误、形象作用分析不当、画面描绘不当、意境概括有误。
【失误原因】对诗句内容的理解不当,对诗歌形象的意义理解不当,概括的方法不当,不知常见意象的特点。
角度三表达技巧【设误类型】表达技巧判断错误、表达技巧的作用分析不当、相关内容联系错误等类型。
【失误原因】或表达技巧知识积累不足,或不能理解表达技巧的特征和作用,或不能联系相关内容进行鉴赏分析等。
角度四语言特点判断【设误类型】词语解释错误、语言特色错误、语言风格错误等类型。
【失误原因】对词语的性质特征理解不清(主要为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叠词),对句子的表达效果(主要是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理解不透,不能准确判断诗歌的语言风格等。
考向二诗歌鉴赏选择题答题两角度解答诗歌鉴赏性选择题,一般从以下两个角度:三、新题解析一、选择题1.(2020·上海市金山中学高三一模)下列诗句与传统文化里所描绘的古人活动场景,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020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综合鉴赏(综合性选择题)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东武望余杭”一句,写词人要从杭州到密州任职, 与友人分别以后只能两地相望。 B.“云海天涯两渺茫”一句以距离的遥远,表达了词 人与友人相见无期的惆怅。 典型 C.“功成名遂”表明词人是有志济苍生、安社稷的, 例题 “何日”表明这是词人的一种期望。 D.“醉笑陪公三万场”一句运用虚实结合、夸张的手 法,写日后词人与友人相聚宴饮的欢快。 E.“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两句,写劝友人 痛饮,不必像世俗之人那样悲伤,表现出对世俗的讽刺。
B 项,诗句理解错误。“孤傲高洁、恬然自适 之情”错误,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并序)》是 诗人辞去官职回到家乡后生活情境的写照,因 解析 此“门虽设而常关”体现的是恬然自适之情; 答案 而这里的“云窗雾阁常扃”虽然也是写云雾缭 绕着楼阁,门窗常常紧闭,但门窗“常扃”是 词人自己的主动行为,表明了词人自我幽闭阁
(1)思想情感的判断 设误 哀乐颠倒、对象错误、诗句理解错误。 类型 失误 没有正确理解诗意,不会利用诗歌中的 原因 某些暗示性词语进行推导。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
临江仙①
李清照
庭院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
典型
明。春归秣陵②树,人老建康城。
例题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雕
D.颈联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距离遥远不 算什么,亲情不会因此而生疏,关键是家人的身 体要健康,这既是作者对妻儿的安慰,也是自我 典型 慰藉。 例题 E.本诗含蓄委婉,慷慨悲壮,情真意切。首联 情绪平静,颔联沉抑,颈联欢快,尾联哀痛,起 伏跌宕,尽显真情之妙。
D 项,设问,是有问有答。而颈联的意思是“只 要身体健康,哪里还用得着因远隔千山万水而忧 虑?亲人之间的骨肉之情,更不会因为分别而有 解析 所疏远”。前后两句不存在问答关系,第一句应 答案 是反问。E 项,对于判断诗歌语言风格这类题, 首先要掌握诗歌语言风格的类型;其次根据诗歌 中的诗句来分析整首诗歌的风格特点,并用四个
高考诗歌鉴赏选择题真题直击与解题方法指导(附巩固练习与答案解析)

高考诗歌鉴赏选择题真题直击与解题方法指导(附巩固练习与答案解析)【真题直击】[直击高考1](2019·高考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解析:C项理解错误。
“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错误,作者表达的是万里江山浓缩在尺牍之间的画作里。
故C错误。
答案:C[直击高考2](2017·高考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解析:B项,“即使卓越如苏氏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错;D项,“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错。
这两项都是从苏轼要求弟弟苏辙谦虚处世的角度分析的。
结合诗歌内容及注释可知,苏轼用这个典故是出于对弟弟的安全的考虑,告诫他要小心谨慎,希望他平安归来。
答案:BD[直击高考3](2015·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醉翁操①苏轼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
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
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
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②。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
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
山有时而童巅③,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
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④。
【注】①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川奇丽、泉鸣空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
诗歌鉴赏 突破有法——以2011年高考诗歌鉴赏题为例

骄 妾 妇 ” 句 出 自《 子 》 《 人 一 孟 之 齐
题 暗示 了诗歌 体裁 是 咏物 诗及 其
本 诗 中 除 了 要 注 意 标 题 中 有 一 妻 一 妾 》, 的 是 齐 人 在 坟 前 说
应 有 托 物 言 志 的 基 本 写 作 特 点 , “ 古 ” 提 示 作 用 外 , 确 把 握 乞 求 祭 品 充 饥 ,反 在 其 妻 妾 前 夸 怀 的 准 进 而 可 以 推 知 ,全 诗 应 是 借 歌 咏 注 释 ② 中 对 首 句 “ 魂 ” 词 的 理 耀 有 富 贵 人 家 请 喝 酒 ; 士 甘 焚 死 消 一 “ 山 泉 以 表 达 诗 人 的 某 种 独 特 情 解 ,可 以 有 效 帮 助 考 生 确 定 全 诗 不 公 侯 ” 则 是 春 秋 时 晋 人 介 之 推 怀 。 全 诗 看 , 诗 表 现 出 了 山 泉 的 感 情 基 调 为 哀 怨 的 “ 古 伤 宁 被 烧 死 亦 不 下 山 做 官 的 故 事 。 从 本 怀
[ ] 周 邦 彦 ( 0 6 1 1 : 穿 插 , 卒 章 显 志 , 等 , 突 出 注 ① 1 5 —1 2 ) 或 等 以 字 美 成 , 清 真 居 士 , 塘 ( 浙 诗 歌 内 容 , 显 诗 歌 主 旨 。 诗 歌 号 钱 今 彰 从 声 、 叶 声 、 鸣 声 等 。 雁 : 人 解 诗 歌 内 容 ,探 寻 诗 歌 主 旨有 重 落 虫 ③ 古
诗歌鉴赏
突破有法
以 21 0 高 考 诗 歌 鉴 赏 1年 ◎ 特级 教 师/ 陈金 华
一
、
标 题 突破法
二 、 解 突 破 法 注
然。
标 题 诗 歌 鉴 赏 的 选 材 ,大 多
三 、 故 突 破 法 典
高考语文古诗阅读突破选择题

【读懂诗歌】
连州腊日观莫徭猎西山
刘禹锡
杀气阵阵逼蓝天,瑶民队伍好雄壮。
海天杀气薄,蛮军步伍嚣。 西山红叶林尽染,烧过草地好围歼。
林红叶尽变,原黑草初烧。 围合繁钲息,禽兴大旆摇。 张罗依道口,嗾犬上山腰。 猜鹰虑奋迅,惊鹿时跼跳。 瘴云四面起,腊雪半空消。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专题 ——突破选择题
突破选择题 ——“扫除外物,直觅本来”
目录 CONTENTS
一、明确古代诗歌客观题四大设误点 二、突破诗歌综合性选择题“三步骤”
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主要考查形象、语言、表达 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四大考点。选择题和主观 题只是题型不同,考查内容和角度没有变化。解答诗 歌选择题时,考生只要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找到选 项的设误点,仔细分析,认真比对,就可以顺利作答。
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鹊桥仙·赠鹭鸶
辛弃疾 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 儿堪数。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 然一处。 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 鳅舞。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 一缕。”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 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阕结尾句“要物我欣然一处”, 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 B.因“溪里鱼儿堪数”,故作者建议 鹭鸶去虾鳅较多的“远浦”“别渚”。 C.本词将鹭鸶作为题赠对象,以 “汝”“君”相称,营造出轻松亲切 的氛围。 D.词末从听觉和视觉上分别书写了鹭 鸶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活灵活现。
【边练边悟】
夏日题老将林亭①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张蠙
A.首联写出了老将在经历百战之后,有功成
身退之感,喜欢安静的生活,表达出老将对于仙家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诗歌鉴赏之选择题易错点和易考点

1.在语境中正确理解词的古今异义现象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顾炎武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是日惊秋老:是无情的日月送来秋天,催人衰老,令人震惊。
B. 相望各一涯:天各一方,遥相瞩望。
C. 离怀销浊酒:离别的情怀只能借浊酒排遣。
D. 逐客已无家:亡国之人,已无家可言。
答案:A解析:这道题设置的考点实际上是对“是日”这两个字意思的理解,选项A是按现代汉语中这两个字的意思来解释的,而“是”在古代有“这”的词义,“是日”的意思是“这一天”。
此用法学生在文言课文中也学过,《兰亭集序》中就有“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这道题提示我们,古诗亦为古文,文言文阅读中的一些语言现象,例如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义推断等,在古诗中也会考查。
2.在语境中正确理解一词多义现象放言(其三)白居易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①。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②。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注释:①钻龟:古人占卜的一种方式,把金属烧热钻烫龟甲,视其裂纹以判断吉凶。
祝蓍(shī):焚烧蓍草,观察草灰的形状,从而判断吉凶。
②作者原注:“真玉烧三日不热,豫章木生七年而后知。
”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A. 首句中“决狐疑”的意思是:让犹豫不决的人变得坚决起来。
B. 识别玉的真假要烧它三天,辨别树的材质要经过七年的生长。
C. 忠心耿耿的周公开始时被误解有篡权的野心,周公为此恐惧。
D. 篡汉自立的王莽在夺取政权过程中,给人以谦恭退让的印象。
E. 周公、王莽死后,世人无法知道周公和王莽谁是真心谁是假意。
答案:A、E解析:A选项中把“决狐疑”的意思解释为“让犹豫不决的人变得坚决起来”,其中“决”字解释为“坚决”是不对的。
这个词虽有多个义项,但在这个语句中“决”应解释为“解决”,“决狐疑”的意思是“解决疑惑、困惑的问题”,这个句子是说,“我送给您一个方法帮助您解决您识人方面的困惑”。
高中语文诗歌选择题

到满足。
主旨情感
A.“写惠州被群山环绕,幽僻而苍凉”错误,根据“以彼无 尽景,寓我有限年”可知,作者认为此地风光无限,可以寄 托自己的余生,并非“幽僻苍凉”。 故选A。
示
野 歌 李贺
例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二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D.尾联将笔锋转向未来,写出了感情上的余波,直率而又回味无穷。
语言风格
回顾考题,熟知陷阱
常见的设误角度: 1.意象意境概括不准 2.词句解说曲解原意(内容) 3.手法分析有失精准 4.主旨情感分析不当 5.语言风格分析不当
细循对策,提升几率
1、尽量有效读懂是关键(关注标题、作者、 注释、关键词句、选项等)。 2、审清题目明要求。 3、细读选项划要点(切分关键信息,注意常 设的陷阱,回到原文寻找对应点。) 4、正选排除巧妙用。
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 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 [注]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
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词人在人日约朋友去南山探春,但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
比较困难。
词句(内容)概括
B.在人日这天吹打奏乐,祈盼农桑丰收,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
主旨情感分析不当对策
如何准确分析情感主旨: ①明确抓手(意象词、情感词、修饰词),整体把 握。不要只关注答题点的选项,导致脱离文本的跳 读,断章取义,最终理解偏差。 ②寻找诗眼,把握感情总基调。 ③探究典故,分析典故背后的深层用意。
(2020·新高考2卷·高考真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专题01古代诗歌鉴赏客观选择题考点解析(课件)-2025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各考点解析宝鉴

理解:关键词语,重点语句,语言特色,人物形象,意象意境,表达技巧, 思想内容,观点态度等。
赏析:人物形象,意象意境,表达技巧(修辞、表现手法、抒情方式、描写 角度等),思想内容,观点态度,重点语句等。
2.“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 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孤”是比喻的写法,“楚山”似乎也有诗 人孤寂的心情。
【解析】“比喻”错误,应该是“拟人”修辞。辛渐即将登舟北归,诗人王 昌龄遥望江北的远山,想到友人不久便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而生。 在辽阔的江面上,进入诗人视野的当然不止是孤峙的楚山,浩荡的江水本来是最 易引起别情似水的联想的,唐人由此而得到的名句也多得不可胜数。然而王昌龄 没有将别愁寄予随友人远去的江水,却将离情凝注在矗立于苍莽平野的楚山之上 。
【考点突破】
一.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考查的题干要求: 1.(2023新课标Ⅰ卷/2023全国乙卷)下列对这首诗/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 确的一项是(3分)( ) 2.(2022新高考Ⅰ卷/2022全国乙卷)下列对这首词/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 确的一项是(3分)( ) 3.(2021新高考Ⅰ卷/2021全国乙卷)下列对这首诗/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 确的一项是(3分)( ) 从三年高考的代表性试卷来看,考查形式没有任何变化,只是考查的知识点 有所侧重(关键词语的理解,思想情感的分析,艺术手法的鉴赏)。
(二)词句解说设误主要体现在: 一词多义词语内容的解释,违背语境义;词语使用手法(修辞、词类活用、 表现手法等)的解释错误;词语情感体现解析错误;语言特点错误;语体风格错 误等。 知识点剖析: 1.“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 故人庄》) “合”“斜”是拟人手法,把绿树、青山写得有人的感情。 【解析】“拟人手法”错误。“合”在这里是“环绕”的意思,“斜”在这 里指“延伸”。都是自然景物的本身状态。作者在这里用描写景物来衬托心情, 并未用拟人手法高考全国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送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设计》
[命题点感悟] 本题4个选项中A、B、C三项与D项构成分总的关系(前三个选项是分句 赏析,最后一个选项是全诗整体赏析);C项,错误在于对细节描写的效果分析不准确 (情感解读不准确),这一处细节结合全诗来看,表现了诗人约客不来而夜半时的焦急 心理。
4
@《创新设计》
(二)命题实质 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其考查落脚点仍是考纲规定的4大考点(形象、语言、表达
@《创新设计》
课案八 诗歌鉴赏选择题突破
1
@《创新设计》
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是古代诗歌考查题型的变化,而非考查实质的变动。由主观 考查变客观考查,读诗容易了,试题难度变小了。单独编写此内容,旨在让考生触摸 到选择题考查的实质和命题的来源,消除考生对新题型的陌生感。 一、新题不新,探源题型 (一)历史沿革
11
高考·诗歌鉴赏选择题突破
本节内容结束
高考·诗歌鉴赏选择题突破
12
高考·诗歌鉴赏选择题突破
目录
CONTENTS
1. 一个完美的历史家必须绝对具有足 够的想 象力
2 一个作者的观念看更像是在反映他 自己的 生活于 其中的 那个代 ,而不 是他所 描写的 那个代
3. 历史是有个人特征的人物的王国, 是本身 有价值 而又不 可能重 演的个 别事件 的王国
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只不过变完全由考生来鉴赏的主观题形式为命题者加入 相关鉴赏信息(正确信息和错误信息)的选择题形式,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选择题不仅是 降低了诗歌鉴赏题目的整体难度,而且间接降低了诗歌的阅读难度,解决了阅读理解 上的部分障碍。
5
二、命题设误,似是而非
6
@《创新设计》
高考·诗歌鉴赏选择题突破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 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 蛙声。 C.第四句描写“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例1】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还山宅 杨师道
暮春还旧岭,徙倚玩年华。 芳草无行径,空山正落花。 垂藤扫幽石,卧柳碍浮槎【注】。 鸟散茅檐静,云披涧户斜。 依然此泉路,犹是昔烟霞。 【注】 槎:读chá,指小舟。
高考·诗歌鉴赏选择题突破
7
@《创新设计》
高考·诗歌鉴赏选择题突破
@《创新设计》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中“徙倚”意为徘徊流连,“玩年华”是指尽情享受美好春光。 B.第二联描写了暮春的衰败景象:芳草弥漫,空山寂静,落花飘零。 C.第三联写轻风吹拂垂藤扫过幽石,横卧的柳枝挡住了前行的小舟。 D.本诗第二、三联对仗尤为巧妙,既有上下句对仗,又有句内对仗。 E.第五联诗人想象回到山宅之后,看到烟霞如昔,再次突出了“还”字。
才入维扬郡,乡关此路遥。 林藏初过雨,风退欲归潮。 江火明沙岸,云帆碍浦桥。 客衣今日薄,寒气近来饶。
高考·诗歌鉴赏选择题突破
9
@《创新设计》
高考·诗歌鉴赏选择题突破
@《创新设计》
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的“才”与“遥”呼应,才入扬州,就感到乡关已远;入题即抒发浓重的离情, 简洁明快,调动了读者的情绪,起法高妙。 B.颔联抓住雨霁初晴的特征:上句写雨后初晴,两岸的树木郁郁葱葱,一片苍翠;下 句写雨后风起,为结句的“寒气”作了铺垫。 C.颈联由“明沙岸”引出下句“云帆碍浦桥”,一个“碍”字形象地写出了浦桥阻碍 了诗人远眺家乡的视线,体现出诗人悲凉的情怀。 D.尾联的主要意思是天气一天比一天寒冷,诗人枯坐舟中,衣衫单薄,更觉雨后的江 风寒气侵入肌骨,不胜其寒。 E.尾联的“客衣”点明了游子身份,“薄”写出诗人生活的困窘;“客衣”之“薄” 与“寒气”之“饶”形成了对比,细腻地表达了诗人韶光易逝的悲凉之感。
高考·诗歌鉴赏选择题突破
10
高考·诗歌鉴赏选择题突破
@《创新设计》
设误角度 语言鉴赏不当、情感分析不准
分析
C项,属语言鉴赏不当(曲解文意),“碍”字形容船多造成的拥挤 感,刻画出码头处于水运交通枢纽地位的特征,而非选项所述;E 项,属情感分析不准,无中生有,“韶光易逝”的情感在尾联没 有体现。
高考·诗歌鉴赏选择题突破
4. 不同的历史家对同一现象可以提出 十分不 同乃至 截然对 立,但 又同样 似乎可 能的解 释而不 至于歪 曲事实 ,或违 背通行 的处理 证据的 准则 5、 增 加 阅 读 量,培 养语感 ,积极 发掘规 范使用 虚词的 潜意识 ;
感谢聆听,欢迎指导! 6.这与其说是靠他个人的力量,不如说是由于他是社会的一个成员。 7.他的一生自然使我想起了《论语》 中孔子 同他的 弟子的 一段对 话。
设误角度 形象特点概括不当、表达技巧确认不准
分析
B项,形象特点概括不当,“衰败景象”与全诗意境不符;E项,表达技巧 确认不准。不是“想象”,是诗人回到山宅之后,所经泉路依旧,看到烟霞 如昔,这些都是诗人熟悉的旧时风景,再次突出了“还”字。
高考·诗歌鉴赏选择题突破
8
高考·诗歌鉴赏选择题突破
【例2】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泊扬子津 祖咏
8.在这条熟悉的林荫大道上,他偶尔 碰到了 自己在 中学时 代的恋 人。
.老王对公 司的新 措施有 些看法 ,也是 正常的
高考·诗歌鉴赏选择题突破
13
古代诗歌鉴赏采用“选择题+简答题”的命题形式并非什么“创新之举”,这种 题型十几年前就早已被大多数考卷采用过,北京卷近些年也一直在采用,全国卷新高 考的“五选二”式选择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对原来选择题型的回归和升级。
2
@《创新设计》
[经典回顾] 对下面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约客 赵师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