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经典
文心雕龙经典句子

文心雕龙经典句子导读:1、善于苦中作乐,连笑容都苦涩。
2、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
3、苗而不秀,自古斯恸。
4、昭昭若日月之明,离离如星辰之行。
5、夫桃李不言而成蹊,有实存也;男子树兰而不芳,无其情也。
6、夫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
7、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8、叔夜俊侠,故兴高而采烈。
9、缀字属篇,必须练择:一避诡异,二省联边,三权重出,四调单复。
10、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
11、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辞巧。
12、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
13、陆机才欲窥深,辞务索广,故思能入巧,而不制繁。
14、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15、谈欢则字与笑并,论戚则声共泣偕。
16、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17、子建士衡,咸有佳篇。
18、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19、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
20、虽有丝麻,无弃菅蒯。
21、善为文人者,富于万篇,贫于一字。
22、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
23、褒见一字,贵逾轩冕;贬在片言,诛深斧钺。
24、义贵圆通,辞忌枝碎。
25、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26、虎豹无文,则鞟同犬羊;犀兕有皮,而色资丹漆。
27、物色之动,心亦摇焉。
28、东向而望,不见西墙。
29、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
30、比者,附也;兴者,起也。
31、水性虚而沦漪结,木体实而花萼振,文附质也。
32、辞为肤根,志实骨髓。
33、逍遥以针劳,谈笑以药倦。
34、意授于思,言授于意,密则无际,疏则千里。
35、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绎辞。
36、世远莫见其面,觇文辄见其心。
37、震雷始于曜电,出师先乎威声。
38、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
39、夫水性虚而沦漪结,木体实而花萼振,文附质也。
40、落落之玉,或乱乎石,碌碌之石,时似乎玉。
文心雕龙文学批评的经典之作

文心雕龙文学批评的经典之作【文心雕龙文学批评的经典之作】文心雕龙,一本经典的文学批评书籍,由唐代文学家刘勰创作而成。
这本名著以其深刻的文学理论和独特的文学批评方法,对中国古代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以下将逐步介绍文心雕龙的重要内容,并分析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扉页——文心雕龙文心雕龙,是刘勰在晚年创作的一本文学批评著作,被誉为“千古传世之论”。
该书结构严谨,观点独到,广泛讨论了文学的要素、技巧和风格。
它以文论文评为主线,详细剖析了诸多文学现象和作品,成为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里程碑。
第一章——文论的根本与要素文心雕龙的第一章明确了文学创作的根本目的与要素。
刘勰以“文心”为名,强调了文学创作应该注重表达内在情感和意境的内心之美。
他认为,一个优秀的作品首先应具备丰富的内涵、真实的情感和生动的形象。
只有这样,作品才能打动读者的心灵。
第二章——文体的分类与评析在第二章中,刘勰详细介绍了文学作品的不同文体,并通过对各类文体的评析,对不同文体的艺术表现手法进行了深入研究。
他以诔、赋、咏、颂等文体为例,逐一阐述了它们的特点与技巧。
通过对文体的分类和评析,刘勰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第三章——修辞的技巧与运用文学修辞是文学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第三章中,刘勰探讨了修辞的技巧与运用。
他详细讲解了比喻、夸张、设色等修辞手法的使用,并举了大量的具体例子进行说明。
这些丰富的修辞手法不仅可使作品生动有趣,增加表达的多样性,同时也丰富了作品的思想内涵。
第四章——文学的鉴别与评价文学鉴别与评价是文心雕龙的重要论题,也是刘勰想要教授读者的一项重要技能。
在这一章中,他展示了如何从作品的构思、结构、技巧、言辞等方面进行鉴别和评价。
通过这些准则,读者可以更好地辨别优秀作品和平庸之作,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
结语文心雕龙作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经典之作,不仅系统总结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创作技巧和艺术规律,更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借鉴。
刘勰《文心雕龙》名句

刘勰《文心雕龙》名句
《文心雕龙》是东晋文学家刘勰创作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其中包含了许多经典的名句,深刻地反映了刘勰对文学艺术的独特见解。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名句:
1."文章之要,一曰雕龙,二曰镂云。
"
译文:文章的要素,一是雕刻神龙,二是雕刻飞云。
2."文章合理,宛转可爱,谓之雕龙;言词丽媚,比类可观,谓之镂云。
"
译文:文章要合理,灵巧而可爱,称之为雕龙;言辞优美,形象生动,称之为镂云。
3."修辞之曲直有度,若钟磬之音。
"
译文:修辞的曲直要有度,如同钟磬悠扬的音律。
4."声情并茂,使物尽其意,谓之至音。
"
译文:声音和情感并重,使事物表达得淋漓尽致,称之为至音。
5."盖无论胜己伦比,言之似己,形之有己。
"
译文:无论是超越自己还是相互比较,言辞要贴近自己,形象要有自己。
6."圣人之书,古今共之,读者之心。
"
译文:圣人的著作,受到古今人们的共同尊崇,触动读者的心灵。
7."物情之微,用力易见,非用微言,何得知之。
"
译文:微小的事物,用力量难以观察,如果不用微妙的言辞,又怎么能够理解它呢。
这些名句体现了刘勰对文学创作的理解和对修辞技巧的探讨,被后来的文学家引为经典,对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心雕龙最经典十首诗

《文心雕龙最经典十首诗》《文心雕龙》是文学理论著作,里面并没有诗哦。
不过我猜你可能是有一些误解,我下面为你创作一些关于《文心雕龙》中精彩内容相关的语句:1. 《文心雕龙》里谈“神思”那部分可精彩啦,就像给文人的思想插上翅膀。
我有个朋友写文章的时候,脑海中思绪万千,一会儿像飞到了古代战场,一会儿像置身于江南水乡,这可不就是“神思”在发挥作用嘛。
2. 关于“风骨”,那是文章的精气神儿啊。
就像一个人,得有挺直的脊梁。
你看那些经典的文学作品,读起来就感觉有一股力量,像鲁迅先生的文章,字里行间充满了战斗的风骨,让读者为之一振。
3. “情采”也重要得很。
文章就像一朵花,情感是花蕊,文采是花瓣。
我读过一篇描写母亲的散文,作者把对母亲的爱深深融入其中,再用优美的文字表达出来,就像一朵盛开的康乃馨,美丽又动人,这就是情采的魅力。
4. 它里面讲“通变”,这就像时尚潮流一样。
文学也得跟着时代变。
以前的古诗发展到后来的宋词元曲,形式和内容都在变,就像衣服的款式随着时代更新,这样文学才能一直有活力。
5. “定势”这部分很奇妙。
写文章就像盖房子得有个架构。
比如写议论文,得有论点、论据、论证,就像房子得有框架结构一样。
我看学生写作文,那些写得好的,都懂得给自己的文章安排一个好的“定势”。
6. “熔裁”可不能忽视。
写文章就像裁剪衣服,多余的部分得剪掉。
我认识一个作家,初稿写得很长,后来他就像个裁缝一样,把啰嗦的地方去掉,只留下精华部分,文章一下子就精彩多了。
7. “声律”是文章的音乐美。
读那些韵律优美的诗词,就像听一场音乐会。
李白的《将进酒》,读起来朗朗上口,那韵律就像有节奏的鼓点,敲打着读者的心,让你不自觉地沉浸其中。
8. “章句”是文章的小零件。
就像机械里的齿轮,每个都得安排好。
一篇好文章,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衔接得恰到好处,就像精密的仪器一样,运转流畅。
我看小说的时候,那些情节紧凑、章句安排合理的,最能吸引我。
古文名篇文心雕龙中的经典文章

古文名篇文心雕龙中的经典文章文心雕龙是唐代刘勰所著的一部关于文学创作的重要著作,其中收录了许多经典的古文名篇。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介绍其中几篇经典文章。
第一篇是《赤壁赋》。
这篇文章是东汉末年诗人、政治家曹操的儿子曹植所作,描写了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场景。
文章含蓄而富有感情,以深情厚意和独特的艺术手法抒发了作者深深的忧国忧民之情。
文章开篇即写出主题,通过描绘赤壁之战的壮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中原大地动荡不安的忧虑和对国家未来的期盼。
整篇文章充满了艺术感和文学魅力,被誉为古代散文的巅峰之作。
第二篇是《岳阳楼记》。
这篇文章是唐代文学家范仲淹所作,描绘了他登上岳阳楼后的所见所闻。
文章以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岳阳楼的壮丽景色,通过对楼上楼下、楼外楼内的景色描写,展示了作者聪明睿智的思想和对社会变迁的深刻触动。
文章运用夸张手法和比较手法,巧妙地表达了对人生和时代的思考。
整篇文章行文流畅,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第三篇是《论语》。
这篇文章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录和对话录。
《论语》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阐述了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和政治智慧。
文章选取了孔子及其弟子的经典言行,展示了儒家思想的核心思想和价值观念。
通过对家庭、社会和政治等各个方面的讨论,发表了关于人伦关系、仁爱、人治政治等重要观点。
文章言简意赅,思想深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四篇是《阿房宫赋》。
这篇文章是唐代文人杜牧所作,描绘了秦始皇所建的阿房宫的壮丽景色。
文章通过对宫殿、园林和附属建筑的细致描绘,展示了秦始皇的权势和宫廷文化的繁荣。
同时,作者也借此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人生的思考。
文章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比兴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阿房宫的豪华和气势。
整篇文章行文流畅,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以上是几篇《文心雕龙》中的经典文章,每一篇都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思想深度。
这些文章凝聚了作者的智慧和感悟,并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文心雕龙最有名的一篇

文心雕龙最有名的一篇《文心雕龙》是一部由陆游(1125年-1210年)创作的文学巨著,共分为三篇,分别是上篇《文苑英华》、中篇《文心雕龙》和下篇《流芳百代》。
《文心雕龙》中有不少句子饱含深意,非常有名,尤其是中篇中的一篇《九族断案》,由九个故事组成,展示了九种全面的政治。
该篇以九个不同家族及其子孙之间的纷争和冲突为背景,记述了这些家族中不同社会等级人物的社会地位及其最终得到的平台和结果。
该篇以关于家族纷争的背景揭示出复杂的政治状况,以短篇的形式描述人物的思想及其思想的转变,揭示了有关政治的思想观念,以及人们如何应对和解决政治问题。
《九族断案》是《文心雕龙》中最有名的一篇,主要描写九族(正、内、凤、宗、宋、家、兰、赵、郑)之间发生的争斗。
该故事描述的人物有著名的文人陆游、克己的赵公明、处世的让子、仁慈的宋时翼、才华的凤臣以及鲁应齐、弄黑话、郑许等人。
剧情叙述了他们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他们如何通过思考、理解和分析来解决纷繁复杂的政治问题,从而实现公平和正义。
这篇文章以其优美的笔调、深刻的思想和深刻的分析,揭示了当时十三朝政治及其发展的关系,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作品之一。
此外,《文心雕龙》中的《九族断案》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对当代人而言也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它充分表明:人类发展的存在方式决定了发展的方向,即无论发展中人们最终以何种方式发展,都应以合理的理念为核心;要想解决一类社会问题,就必须充分理解各方面的关系,并找出正确的解决方案;最后,所有的行动都应遵守基本的公理,尊重普世价值,以达到正义的目的。
《文心雕龙》中最有名的一篇《九族断案》,无疑是以其深刻的思想和优美的文笔,在中国文学史上脍炙人口的文章,是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作品之一,也激发出了我们对于古典文学精神的追求与探索。
尤其是《九族断案》,其中描绘的场景、揭示的思想和对现实的反思,为古典文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也为当今人们提供了一种更新颖的思想,使其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文心雕龙经典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关于写作的经典句段逍遥以针劳,谈笑以药倦。
《文心雕龙·养气》。
针劳:诊治劳累。
药倦:医治疲倦。
这两句大意是:通过安闲自在来消除劳累,通过谈话说笑去医治疲倦。
人的体力或精神的疲倦劳累,大多是由于连续劳作,大脑和肌肉高度紧张所致。
使身体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与人谈天说地,神情愉快,这种积极休息,可以使大脑和肌肉松弛,精神趋于和缓,疲倦劳累也就会自然消除。
这两句可用以指导人们消除疲劳。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文心雕龙·知音》。
缀文者:指作者。
观文者:指读者。
披文:阅读、分析文章。
入情:进入作品规定的情景中,指被打动。
这两句大意是作者只有当感情奔腾涌动时,才能文思如泉,运用文字形成作品;读者只有认真阅读、仔细分析作品,才能与作者产生共鸣,为作品的情所打动。
这两句话从作家、作品、读者三方面论述了审美活动的完整过程,并强调了真情实感对于作品的重要性。
可供引用论述或说明只有当作家胸中感情澎湃,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时,才能写出好作品,打动读者的心灵。
如果仅仅为文而文,矫情造饰,那么即使勉强成文,也不会具有感染力。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文心雕龙·知音》。
操:掌握。
声:指音乐。
器:指武器。
这两句大意是:只有掌握了上千支曲子之后,方能通晓音乐;只有观察过上千口宝剑之后,方能识别武器。
刘勰这段话的原意是:要想全面透彻地理解一部文学着作,首先必须阅读大量作品。
《意林》引《新语》:“子云(扬雄)曰;能读千赋则善赋;君大(王君大)曰:能观千剑则晓剑”,刘勰语盖自此化出。
我们今天在文学鉴赏和文学批评工作中,仍须提倡刘勰的这一唯物的观点。
鉴赏文艺作品,既要善于识别香花与毒草,还要善于鉴定砾石与宝珠。
提倡“观千剑而识器”,就是强调比较。
刘勰的这种强调亲自实践.积累大量的感性材料,通过充分比较来鉴别事物性质的观点,同佯也适用于其他领域。
文心雕龙原文及翻译

文心雕龙原文及翻译“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文化经典之一,也是我国文艺批评史上最早系统的文学批评著作之一。
它涉及的范围之广,评论之深,影响之大,都是后世文学批评著作所不可比拟的。
本文将分享“文心雕龙”的原文及翻译,并深入探讨其文学批评的意义与价值。
一、《文心雕龙》原文《文心雕龙》既是一部东汉时期的文学批评著作,也是一部文学理论专著。
它的原文共分为六十个篇章,包括题记、跋、序言、绪论、批评文章等。
在这里,我们选择其中的篇章举例解读。
篇名:才性原文:“夫才性者,天之所先施。
气象常制,不可移易。
慧狄生良,公刘、蜀梁、隗固以为奇。
岂天人之所能改废者哉?”翻译:才性指的是人的天赋才能。
它是天赋的,常规决定的,不可改变的。
类似慧广生了一个才子,公刘、蜀梁、隗固也觉得奇怪。
这说明才性是无法被改变或废弃的。
二、《文心雕龙》的文学批评意义1.概括文学发展的趋势《文心雕龙》讨论了文学的创作技巧和文学类别,并阐明了古代文学的历史背景。
对于文学史迹的描述和推断,指导了中华文学的发展和进步。
2.揭示文学的真正价值《文心雕龙》呼吁人们了解文学创作的内在价值,以及诗歌、散文和笔记的内部要素。
在这个过程中,它展示出了文学的人文精神和价值,在思想、文化和社会领域都具有深刻的影响。
3.提高文学创作的技巧在《文心雕龙》中,艺术创作和文学批评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广泛的讨论。
在这个过程中,它提出了一系列的技巧和原则,为后续的文学发展和创作指明了方向。
4.为文学思想释放空间《文心雕龙》开创了对文学思想的解读空间。
只有对文学思想进行深入探讨,才能真正发掘出文学的真正内涵和价值。
这样,文学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人类文明的发展。
三、结论《文心雕龙》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文学批评著作,并对后世文学批评著述的影响至今仍然深远。
在阅读和研究《文心雕龙》的过程中,我们能够全面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传统和发展,同时也能够对当代文学的创作和批评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关于写作的经典句段逍遥以针劳,谈笑以药倦。
《文心雕龙·养气》。
针劳:诊治劳累。
药倦:医治疲倦。
这两句大意是:通过安闲自在来消除劳累,通过谈话说笑去医治疲倦。
人的体力或精神的疲倦劳累,大多是由于连续劳作,大脑和肌肉高度紧张所致。
使身体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与人谈天说地,神情愉快,这种积极休息,可以使大脑和肌肉松弛,精神趋于和缓,疲倦劳累也就会自然消除。
这两句可用以指导人们消除疲劳。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文心雕龙·知音》。
缀文者:指作者。
观文者:指读者。
披文:阅读、分析文章。
入情:进入作品规定的情景中,指被打动。
这两句大意是作者只有当感情奔腾涌动时,才能文思如泉,运用文字形成作品;读者只有认真阅读、仔细分析作品,才能与作者产生共鸣,为作品的情所打动。
这两句话从作家、作品、读者三方面论述了审美活动的完整过程,并强调了真情实感对于作品的重要性。
可供引用论述或说明只有当作家胸中感情澎湃,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时,才能写出好作品,打动读者的心灵。
如果仅仅为文而文,矫情造饰,那么即使勉强成文,也不会具有感染力。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文心雕龙·知音》。
操:掌握。
声:指音乐。
器:指武器。
这两句大意是:只有掌握了上千支曲子之后,方能通晓音乐;只有观察过上千口宝剑之后,方能识别武器。
刘勰这段话的原意是:要想全面透彻地理解一部文学着作,首先必须阅读大量作品。
《意林》引《新语》:“子云(扬雄)曰;能读千赋则善赋;君大(王君大)曰:能观千剑则晓剑”,刘勰语盖自此化出。
我们今天在文学鉴赏和文学批评工作中,仍须提倡刘勰的这一唯物的观点。
鉴赏文艺作品,既要善于识别香花与毒草,还要善于鉴定砾石与宝珠。
提倡“观千剑而识器”,就是强调比较。
刘勰的这种强调亲自实践.积累大量的感性材料,通过充分比较来鉴别事物性质的观点,同佯也适用于其他领域。
改章难于造篇,易字艰于代句。
《文心雕龙·附会》。
章:章节。
易:变换。
代:取代。
这两句大意是:修改章节比童写一篇文章更困难,更换一个字比取代一句话还艰苦。
修改文章,既要保持原作的内容风格,又要字斟句酌,精益求精,确实是十分艰苦时。
有时为了修改一个字、一句话,付出的劳动地重写一篇文章还多。
可引用用以反映修改文章的艰苦。
权衡损益,斟酌浓淡,芟繁剪秽,弛于负担。
《文心雕龙·络裁》。
权衡:衡量。
掼益:减少增加。
斟酌:考虑。
芟(shān 山):腿除。
弛、:解除。
这几句大意是:衡量文字哪里要增,哪量要减;考虑笔墨哪里该浓,哪里该淡,删击多余的字句,剪除芜秽韵内容,使文章减轻负担,避免冗长累敷。
~几句告诉戎们:文章写成后,要反复修改,去粗存精,删繁就简,务使文字精练,中心突出,这是创作的经验之谈,值得记取。
粗率的急就之作,是很难取得成功的。
善删者字去而意留,善敷者辞殊而意显。
《文心雕龙·熔裁》。
敷:铺陈,排列。
殊:不同。
这两句大意是:善于删削的人,文章中一些多余的字虽然去掉了,但意思仍保留下来;善于铺陈的人,文章中所用的辞藻各不相同,而意思愈来愈明显。
古人写文章讲究熔炼剪裁,即用尽可能少的文字,表达尽可能多的意思,同时,又讲究铺张扬厉,即表情达意务求淋漓尽致。
因此好文章有时泼墨如云,有时惜墨如金.可见“删”和“敷”是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的。
什么时候该简,什么时候该繁,要根据文章的内容面定。
这两句可供论述文章要认真剪裁,力求繁简得当时引用。
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
《文心雕龙·熔裁》。
疏:粗蔬,指文意联系不紧密,中间有多余的、无关宏旨的语。
这两句大意是:文章中有可以删削的句子,足见其粗琉;文章中没有一个可以削减的字,才知道其精密。
古人云,“文不惮改”,而在修改时,要注意尽可能地去掉那些多余的或可有可无的字句,这样,文章才会精练细密。
这几句可供论述文章删削的基车原则时引用。
意少一字则义阙,句长一言则辞妨。
《文心雕龙·书记》。
阙(quē缺):欠缺。
这两句大意是少一个字意义就不完整,多一句话辞采就受妨害。
文章写得一字不能少,一句不能多,足见其简洁凝练。
炼字斟句如能达到述个水平,文章的语言文字就无可再改了。
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
《文心雕龙·明诗》。
俪:对偶。
采:辞采。
百字:五言诗二十句,指全篇。
这几句大意是:讲究全篇的对偶辞采,争取一句的奇特警策;在情景上一定尽力刻画形貌,在用辞上一定尽力要求新颖。
《文心雕龙·明诗》是专题论诗的。
它分别论述了各代的诗,指出了各代诗的特点及其优点、弱点,不乏精辟的见解。
~讲的是南朝刘宋初期的诗风特点:讲究对偶,讲究辞采,刻画细致,用辞新颖.对东晋的诗风既有继承又有革新。
特别是“俪采”二句对讲究骈俪辞采的诗风作了典型的概括,因此常被人们征引。
物色尽而情有采。
《文心雕龙·物色》。
物色:景物。
本句大意是:景物描写得十分详尽而感情的抒发还含蓄有余。
我国古代抒情的诗文作品,历来讲究即景抒情,情景交融。
同时还大都注意写景时穷形尽相,务求充分,而抒情则含蓄蕴藉,作到“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这句可供引用论述作品中情与景的关系,也可用以表现丰富而含蓄的辞采。
以少总多,情貌无遗。
《文心雕龙·物色》。
少:指语言简练。
总:总括。
这两句大意是:用简清的语言概括丰富的内容,把事物的情态状貌表现无遗。
这两句的原义是赞美《诗经》的语言虽极其简练,却具有根强的表现力的。
在这两句之前,作昔还举了很多倒子,如:“‘灼灼曲’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出日之容,‘漉漉’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
‘##’学草虫之韵,‘皎日’、‘#星’.一言穷理,‘参差’、‘沃若’,两字穷形。
”这里的“灼灼”、“依依”、。
喈喈”、“##”等,确实是“以少总多”,把桃花、杨柳之状貌,黄鸟、草虫之声情,绘声绘包地刻画出来了。
现在可引用以说明文学作品言简意骸的重要性,或用于赞美某些作品的言约义丰。
晦塞为深,虽奥非隐;雕削取巧,虽美非秀。
《文心雕龙·隐秀》。
晦塞:同“晦涩”,隐晦难懂。
隐:指含蓄。
秀:指精警。
这几句大意是:把晦涩当作深,虽然奥秘却不是含蓄;用雕琢去求工巧,虽然华丽却不是精彩。
文章如果故作高深,写得人们读都读不懂,正好说明它“虽奥非隐”,很可能还是故弄玄虚,用来文饰浅薄;文辞如果雕琢堆砌,虽然华丽却决不精辟,只能是华而不实之作。
可见“晦涩”和“雕削”,都是文章的大忌。
夸而有节,饰而不诬。
《文心雕龙·夸饰》。
夸:夸张。
节:节制。
饰:修饰。
诬:捏造事实,无中生有。
这两句大意是:夸张而有分寸,修饰而不捏造。
夸饰(或称夸张)是一种修辞方法,指用夸大的字句来形容事物,以启发读者的想象力,增强文辞的表现功能。
但夸张和修饰都必须适度,如果过了头,反会使人感到荒诞虚假,其效果就适得其反了。
谈欢则字与笑并,论戚则声共泣偕。
《文心雕龙·夸饰》。
戚:忧愁,悲哀。
偕(xié斜):在一起。
这两句大意是:谈到欢乐时文字和笑声并至,论到忧伤时语言和哭泣同来。
这里说的是一种渲染的写作手法。
在写抒情性的诗文时,作者将感情凝于笔端,对欢乐或悲伤的情态进行绘声绘色的刻画,以激起读者的共鸣,使自己的作品具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读者将随着你酃充满感情的辞采,或悲或喜,不能自己。
文以辫洁为能,不以繁缛为巧;事以明核为美,不以深隐为奇。
《文心雕龙·议对》。
辨:道理明晰。
事:指文章中所阐述的道理和列举的事实。
核:准确。
这几句大意是:文章以说理明晰、行文简洁为高,不以冗长繁复为巧;文中所阐述的道理或列举的事实以明白准确为要,不以艰深隐晦、难于理解为奇。
这几句是针对论说文而言的,论说文都是阐述某种观点和说明某些道理的,因此,首先在内容上应该观点明确,道理清晰,而且作为论据所列举的事实要准确翔实,使读者易于接受。
其次在写法上要注意行文简洁明了,既不能冗长繁复,使自己的观点反而隐而不彰,又不能一味地追求艰探隐晦,难于为人们所理解。
本名句可供说明论说文的创作原则时引用。
论山水,则循声而得貌;言节候,则披文而见时。
《文心雕龙·辨骚》。
论:此处是写的意思。
循声:顺着声音。
貌:样子,此指山水的形貌.节候:节令物候。
披文:阅读文辞。
见时:感受到时令的特点。
这几句大意是:说到山水,就能使读者仿佛可以顺着声音看到山光水色的样子;说到节令物候,就能使读者在阅读时似乎可以感受到所写时令的寒暖特点。
这几句可供引用论述在创作写景状物的篇章时,要尽可能地描写得细致准确,形象逼真,要能使读者阅读时仿佛可以身临其境。
也可引用形容某些作品描写精彩,生动传神。
篇之彪炳,章无疵也;章之明靡,句无玷也;句之清英,字不妄也。
《文心雕龙·章句》。
彪炳:文采焕发。
疵(Cī雌):缺点,毛病。
明靡:明白细腻。
玷(diān店):白玉上的斑点,比喻缺点。
清英:清新英挺。
这几句大意是:一篇文章文采焕发,是由于章节没有毛病;章节明白细腻,是由于句子没有缺点;句子清新英挺,是因为文字没有虚妄。
刘勰认为:“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
”因此,要使全篇好,必须“章无疵”;要使章节好,必须“句无玷”;要使句子好,必须“字不妄”。
确实,要写出好文章,谋篇布局、炼字琢句的工夫不能忽视,粗制滥造是写不出“彪炳”之文的。
搜句忌于颠倒,裁章贵于顺序。
《文心雕龙·章句》。
搜:搜集,寻求。
裁:剪裁,比喻写文章时对材料的取舍安排。
这两句大意是:搜集句子时切忌颠倒,剪裁章节时贵在顺序。
忌颠倒和贵顺序是一个意思,都是说写文章时要文理通顺,脉络分明,层次清晰,无论是集句成章还是积章成篇,都不能颠三倒四,语无伦次,缺乏逻辑性,使读者不知所云。
这是创作的经验之谈,谋篇布局时应该切记。
启行之辞,逆萌中篇之意;绝笔之言,追媵前句之旨。
《文心雕龙·章句》。
启行:原义是起程,出发,这里指文章的开头。
逆萌:预先发端。
绝笔之言:指文章的结尾。
追腠(yīng硬):追继,承接。
这几句大意是:文章的开头话中,就应该预先稍稍显露出文章中心部分的意思;文章结尾处的语言,也要能承接照应前面中心部分的主旨。
这几句以骈四骊六句法,指出散文创作在谋篇安章上文气贯通、意脉不断、前后呼应的重要性。
可供引用论述作者在构思时应注意文章首尾照应,一气呵成。
义贵圆通,辞忌枝碎。
《文心雕龙·论说》。
义:道理。
圆通:圆熟通达,指既合乎常道,又能自圆其说。
辞:文辞,语言。
枝碎:支离破碎,指语言枝蔓横生,细碎繁杂,不能围绕中心,简明扼要。
这两句大意是:文章中所阐述的道理强贵圆熟通达,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文辞最忌讳支离破碎,冗长繁杂,脱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