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蛇者说》知识点归纳

合集下载

初中课文字词梳理——捕蛇者说

初中课文字词梳理——捕蛇者说

捕蛇者说1.章:zhāng(1)樂竟爲一章。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苏轼《前赤壁赋》(2)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

——《周礼·考工记》注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2.啮:niè本义:用嘴咬以啮人,无御之者。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3.腊:(1)Xī金文(昔,保存长久的)(兽肉),造字本义:古人在冬天的大雪封山之前,古人在进入农历最后一个月时,一边享受秋冬收成,一边腌制蔬果,熏烤兽肉,以便将收成的蔬果和猎获的野味长久保存,为过年和来春储备肉食佳肴。

咸浸蔬果为“腌”,熏烤兽肉为“腊”。

(2)4.luán)(1)本义:维系,牵系(2)抽搐,痉挛;手足蜷曲不能伸直5.踠(wǎn)手脚弯曲不能伸直6.賦(1)从贝,武声。

从“贝”,表示与财物有关。

本义:征收(赋税)(2)做诗一言均赋,四韵俱成。

——唐·王勃《滕王阁序》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3)文体7.莅(1)走到近处观看(2)治理,管理楚庄王莅政三年。

——《韩非子·喻老》8.嗣司,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执杖发令。

早期金文(司,管理)(子,后代)(册,帝王授权的文书),造字本义:帝王册封继承人。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早期金文(河川受堵,洪灾)(戈,武器,代表战乱兵灾),表示因战乱和自然灾害而深忧。

造字本义:因不可抗拒的巨大灾难而深忧叹息。

10.毒篆文(屮,草)(毒,不可赦的罪恶),造字本义:一种含有致命成份的野草。

隶书将篆文的写成。

11.役早期甲骨文(手持大锤)(人,士兵),表示持械守疆。

造字本义:手持铁捶,戍守边疆的士卒。

甲骨文像手持长柄大锤。

造字本义:挥锤击杀。

12.病丙,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柄”的省略,表示抓握的手把。

病,篆文(疒,疾患)(“柄”,表示抓握),造字本义:比喻健康不佳,遭遇疾患。

《捕蛇者说》知识点归纳

《捕蛇者说》知识点归纳

《捕蛇者说》知识点归纳初三语文期中复习之文言文主备人:戈星宇审核人:薛娟《捕蛇者说》文意理解。

1.点明了全文主旨是那一句?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2.蒋氏是否真的不怨恨捕蛇这件事?对蒋氏来说,缴纳赋税是死路一条,捕蛇也是死,而相比之下,干捕蛇这件事还有存活的一线希望,所以走投无路的蒋氏只能别无选择地走捕蛇这条风险之路。

蒋氏的内心对这种非人的生活怨恨之极,可是,迫于封建社会苛酷的赋税制度,蒋氏只能无奈。

“熙熙而乐”也好,“又安敢毒耶?”也罢,这些都是一个可怜百姓无泪的笑。

3.文中有一句话是统摄蒋氏答话全文的一个中心句,这个句子是那一句?则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4.蒋氏捕蛇12年,“几死者数矣”,他不以为“病”,反以为“幸”,应如何理解?表面上是庆幸,却蕴含着凄苦之情,乡村中十室九空,亦可谓百无聊赖,然而蒋氏自陈心曲的一大段话是一种哀而不伤的情调,惟其不伤,反而使人愈觉得悲痛。

5.“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但蒋氏一岁中犯死者二,哪有什么“甘”?不受悍吏逼租之苦,算是苦中有“甘”,这种存者且偷生(用《石壤吏》中句子回答)的感情,包含着巨大的隐痛。

6.本文行文曲折顿挫,处处出人意料。

它们依次是:①异蛇之毒人避之尚且不及→但永州之人争奔走焉→,②蒋氏专其利三世→却祖、父辈死于是,③余将告莅事者为蒋氏更役复赋,蒋氏应感谢→蒋氏却大戚,④捕蛇危险,蒋氏则以为熙熙而乐→结论是“安敢毒邪”。

⑤得出“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结论→引孔子的话设疑“吾尝疑乎是”→接着写“犹信”。

7.根据提供意思从学过课文中找出八个带“然”的形容语。

例:像鸟儿张开翅膀似的坐落在泉边(翼然临于泉上)①眼泪汪汪的。

(汪然出涕)②放心地躺下(睡着)。

(弛然而卧)③被吓得哭天叫地的。

(哗然而骇)④房屋整齐美观。

(屋舍俨然)⑤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怡然自乐)8.蒋氏的两次“戚”,各为了什么而“戚”?作者的两次“悲”,又各是为了什么?蒋氏的第一次“戚”,为自己所“专利”工作的艰险而忧伤;第二次“戚”,为担心失去自己的捕蛇专利恢复纳税而忧伤。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捕蛇者说知识点梳理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捕蛇者说知识点梳理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捕蛇者说》知识点梳理命题人:梦在他乡年级______班级______姓名___________一.文学常识填空:《捕蛇者说》的体裁是(说)选自(柳宗元集)作者(柳宗元)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这八大家除了柳宗元,还有( 韩愈)( 欧阳修)( 王安石)( 苏洵)(苏轼) (苏辙)(曾巩)二.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1、黑质而白章.花纹2、以啮.人咬3、无御.之者抵挡4、腊.之以为铒.把…肉晾干5、可以已.大风治愈6、太医以王命聚.之征集7、岁赋.其二征收8募.有能捕之者招募9、当.其租入抵10、专.其利三世矣独占11、今吾嗣.为之继承12、几死者数.矣多次13、貌若甚戚.者忧伤14、余悲.之同情15若毒.之乎怨恨16、余将告于莅.事者管理17、更若役.差役18、汪然出涕.曰眼泪19、积.于今一年一年累计起来22 而吾乡邻之生日蹙.窘迫23、殚.其地之出用尽24、竭.其庐之入用完25、曩.与吾祖居者从前26、今其室.十无一焉家27、隳突..跌倒在地上29、犯.寒暑冒着30、死者相藉.也压..乎南北骚扰28、饥渴而顿踣31、吾恂恂..而起小心谨慎的样子32、则弛然..而卧放心的样子33、谨.食之小心34、时.而献焉到时候35、则熙熙..而乐快乐的样子36、又安.敢毒耶哪里37、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等待三.区别下列多义词的不同含义。

1.【已】①可以已大风(治愈)②则久已病矣(已经)③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已经)2.【若】①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比得上)②更若役(你的)③貌若甚戚者(好像)④若毒之乎(你)3. 【食】①谨食之(喂养)②退而甘食其土之有(吃)4.【以】①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凭借)②而吾以捕蛇独存(依靠)③以尽吾齿。

(来)④以啮人(如果)5.【乎】①若毒之乎(吗)②叫嚣乎东西(于)6.【毒】①若毒之乎(怨恨)②赋敛之毒有甚是蛇(毒害)7. 【赋】①岁赋其二(征收)②复若赋(赋税)8.【而】①黑质而白章(表并列)②得而腊之以为饵(表承接)③恂恂而起(表修饰)9.【于】①余将告于莅事者(向)②积于今六十岁矣(到)③吾祖死于是(在)④苛政猛于虎(比)10.【生】①而乡邻之生日蹙(生活)②君将哀而生之乎(使…活下去)11.【其】①当其租入(他的)②专其利三世矣(这种)③视其缶(那)12.【为】①然得而腊之以为饵(作为)②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做)③故为之说(写)13.【疠】①可以……瘘疠(恶疮)②呼嘘毒疠(毒气)14.【入】①当其租入(缴入)②竭其庐之入(收入的东西)15.【岁】①岁赋其二(每年)②积于今六十岁矣(年)16.【观】①今以蒋氏观之(看)②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考察)四.指出并解释下列句子中活用的词语。

捕蛇者说中考知识点总结

捕蛇者说中考知识点总结

捕蛇者说中考知识点总结————————————————————————————————作者:————————————————————————————————日期:2《捕蛇者说》中考知识点汇总一、文学常识1、柳宗元(773--819),唐宋八大家之一。

唐代文学家,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

著作:《柳河东集》。

《捕蛇者说》选自《柳宗元集》。

柳宗元和韩愈同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

他的诗文稿由刘禹锡编为《柳河东集》2、“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议论,也可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捕蛇者说”题目的意思是:说说捕蛇人的事。

字词:啮(niè)御(yù)得而腊(xī)之挛踠(luán wǎn)瘘(lòu)当(dàng)其租入嗣(sì)几(jī)死者戚(qī)莅(lì)事者日蹙(cù)殚(dān)转徙(xǐ)顿踣(bó)呼嘘(xū)曩(nǎng)悍(hàn)吏隳(huī)突恂恂(xún)而起缶(fǒu)谨食(sì)之苛(kē)政孰(shú)知以俟(sì)夫观人风者文章要掌握的重点词、句1. 古今异义的词:①“久已病矣”的“病”。

②“向吾不为斯役”的“向”。

③“尽吾齿”的“齿”。

④“旦旦有是”的“是”。

2. 读音有变的词:①“得而腊之以为饵”的“腊(xī)”。

②“几死者数矣”的“几(jī)”和“数(shuò)”。

③“谨食之”的“食(sì)”。

④“相藉”的“藉(jiè)”3. 一词多义的词:①“若”;②“毒”;③“赋”。

4. 介宾短语的用法。

(古汉语一般置于动词后作补语)如苛政猛于虎也5. 句读特殊的句:而乡邻之生/日蹙6. 要求背诵的语段中文句对称的句子:①殚……,竭……;②号呼……,饥渴……;二、读出内容:1段写毒蛇之毒,(异蛇的性状和永州人冒死争捕这种蛇的原因)。

文言文《捕蛇者说》考点梳理

文言文《捕蛇者说》考点梳理

文言文《捕蛇者说》考点梳理文言文《捕蛇者说》考点梳理《捕蛇者说》考点梳理(一)通假字非死则徙尔。

(“尔”同“耳”,罢了。

)(二)古今异义1、向吾不为斯役:古:假使;今:方向。

2、则久已病矣:古:困苦不堪;今:生病。

3、以尽吾齿:古:岁月;今:牙齿。

4、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古:可以用来;今:能够。

5、去死肌:古:去除今:到……地方。

6、往往而死者相藉也:古:到处今:常常。

7、汪然出涕曰:古:眼泪流出来的样子今:水深的样子。

(三)一词多义其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

助词,无义,不译当其租入。

他们的专其利三世矣。

这种,指捕蛇而不纳税的事视其缶。

那个若言之,貌若甚戚者。

好像若毒之乎?代词,你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比已可以已大风。

治愈则久已病矣。

已经以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

介词,凭借、依据以啮人,无御之者。

连词,表示假设关系,如果。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连词,表目的关系,用来于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介词,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环境。

译为“在”。

积于今六十岁矣。

介词,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

译为“到”。

余将告于莅事者。

介词,介绍动作、行为所及的对象。

译为“向”、“对”。

苛政猛于虎也。

用于形容词后,介绍出比较的对象,译为“比”。

焉永之人争奔走焉。

语气词兼代词的作用,指捕蛇这个差事。

时而献焉。

代词,指蛇。

虽鸡狗不得宁焉。

语气助词。

(四)词类活用①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腊:干肉,名词活用成动词,晾成干肉。

)②君将哀而生之乎?(生:使……活,动词的使动用法。

)(五)特殊句式倒装句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何如:如何,怎么样。

)省略句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省略介词“于”,甚是蛇:甚于是蛇。

)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省略主语。

蛇触草木,草木尽死。

)宾语前置:则何如(则如何)倒装句:余将告于莅事者(六)出自本文的成语(1)苛政猛于虎——苛政:残暴地统治。

政:政治。

指残酷压迫剥削人民的政策比老虎还要凶恶暴虐。

捕蛇者说知识点梳理

捕蛇者说知识点梳理

《捕蛇者说》复习要点一、重点字词。

1.黑质.而白章.质:底子章:花纹 2、以啮..人以:如果啮:咬3、然得而腊.之以为饵腊:把……晾干4、可以已.大风已:止,治愈5、岁赋..其二岁:每年赋:征收 6、当.其租入当:抵挡7、永之人争奔走焉.奔走:忙着做某件事焉:代捕蛇8、专.其利.三世矣专:独占利:好处 9、吾祖死于是.是:这,代捕蛇这件事10、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嗣:继承 11、貌.若甚戚.者貌:神情戚:忧伤12、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悲:同情若:你毒:怨恨13、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戚:忧伤涕:眼泪14、向.吾不为斯.役向:从前斯:这 15、则久已病.矣病:困苦不堪16、而乡邻之生日蹙.蹙:窘迫17、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殚:用尽出:生产的东西竭:用完入:家里的收入18、饥渴而顿踣.踣:跌倒 19、犯.寒暑犯:冒着20、曩.与吾祖居者曩:从前 21、吾恂恂..而起,视其缶恂恂:提心吊胆的样子22、谨食..之,时.而献焉谨:小心的食:喂养时:到时候23、以尽吾齿.齿:岁月 24、苛政猛于.虎也于:比二、重点语句。

1.以啮人,无御之者。

如果咬了人,没有抵挡蛇毒的办法。

2君将哀而生之乎?您将要哀怜我使我活下去吗?3.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然而我干这个差事的不幸,还比不上恢复我缴赋税不幸那么厉害呢。

4.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从前我不干这个差事,就早已困苦不堪了。

5.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可是乡邻们的生活一天天窘迫。

用尽他们土地里生产的东西,用完他们家里的收入。

6.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

大家哭喊着辗转迁徙,又饥又渴,劳累的跌倒在地上。

7.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顶着风雨,冒着寒冷和酷暑,呼吸着瘟疫毒气,到处是死人堆压着。

8.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到处吵嚷叫喊,到处骚扰。

那种喧闹叫嚷着惊扰乡间的气势,(不要说人)即使是鸡狗也不能安宁啊。

语文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0课《捕蛇者说》课文文言知识梳理

语文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0课《捕蛇者说》课文文言知识梳理

《捕蛇者说》课文文言知识梳理(一)词类活用:1.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名词作动词,把肉晾干2.(岁)赋其二名词作状语,每年3.岁(赋)其二名词作动词,征收赋税4.君将哀而(生)之乎形容词作动词,使……活下来5.而乡邻之生(日)蹙名词作状语,一天天6.殚其地之(出)动词作名词,指地里的收成7.竭其庐之(入)动词作名词,指家里的存粮(二)虚词用法之永州之野产异蛇:的悍吏之来吾乡:取消句子独立性,不做翻译。

问之,则曰代词,代指蒋氏君将哀而生之乎:代自己,我今吾嗣为之十二年:代捕蛇这件事以啮人,无御之者:代物,代指蛇咬后的伤势言之,貌若甚戚者:代指前面的话语以以啮人:假设连词,如果以王命聚之:用而吾以捕蛇独存:靠今以蒋氏观之:根据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用来以尽吾齿:来焉永之人争奔走焉:句末语气词时而献焉:代蛇今其室十无一焉:用于句末,带有估计的语气于吾祖死于是:在余将告于莅事者:给积于今六十岁矣:及于,到苛政猛于虎也:比而黑质而白章:并列得而腊之以为饵:承接哀而生之乎:递进而乡邻之生日蹙:转折往往而死者相藉也:修饰而吾以捕蛇独存:转折哗然而骇者:修饰恂恂而起:修饰弛然而卧:修饰视其缶,而吾蛇尚存:承接时而献焉:修饰退而甘食:承接熙熙而乐:修饰余闻而愈悲:承接(三)相关问题1.出自该节的两个成语是:鸡犬不宁十室九空2.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3.表明作者写作目的的句子是: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4.第一段围绕着哪一个字展开,为什么强调这一点?异。

所以强调这一点,是为“争奔走焉”做铺垫,以突出赋敛之毒甚于蛇毒的这一主旨。

5.请你指出第一段列举的矛盾现象,并说说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与“永之人争奔走焉”是矛盾的,作者所以这样写,就是用衬托的方法,暗示赋敛之毒甚于蛇毒这一主旨。

56.请你说说为什么“永之人争奔走焉”?这一句在本文中的作用。

结构上承上启下,总说了永州人对毒蛇的态度,引出后文写争相捕蛇;内容上写出了捕蛇的好处,暗示了赋敛之毒甚于蛇毒这一主旨。

中考语文文言文教材知识梳理:捕蛇者说完美版

中考语文文言文教材知识梳理:捕蛇者说完美版
②齿:__年__龄___ (2)而:_表__承__接___
16.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 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邪? (1)①犯死:_冒__着__死__亡__危__险___
②熙熙: __快__活__的__样__子____ ③是: 这__,__这__里__指__冒__死__亡__的__危__险__ ④毒: _怨__恨___ (2)译文(画线句):如__今__即__使__死__在__捕__蛇__这__件__事_ _上_,__比__起___我__那__些__邻__居__的__死__已__经__晚__多__了__,__又__怎_ _么_敢__怨__恨___这__件__差__事__呢__?__
4.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1)是:_这__件__事__ (2)于:___在___ 5.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 (1)①嗣: _继__承___
②数: _多__次___ (2)译文: 现__在__我__继__承__干__这___件__事__已__有__十__二__年__,_
_几__乎__送__命__的__时__候__都__有__好__几__次__了__。_
6. 言之,貌若甚戚者。 (1)戚:_悲__伤__ (2)译文:
_他__说__这__话__的__时__候__,__脸__色__好__像__很__悲__伤__的__样__子__。_
7. 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 何如? (1)①毒:_痛__恨__,__怨__恨___
②莅: _治__理___ ③更: _更__换___ ④役: _劳__役__,__给__官__府__出__劳___力__做__事_ ⑤复: _恢__复___ (2)于: __给____ (3)译文:你__怨__恨__这__差__事__吗__?_我__将__告__诉__管__理__这__事__的__地___方 长__官__,__让__他__更__换__你__的__差__使__,_恢__复__你__的__赋__税__,_怎__么__样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语文期中复习之文言文主备人:戈星宇审核人:薛娟
《捕蛇者说》文意理解。

1.点明了全文主旨是那一句?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2.蒋氏是否真的不怨恨捕蛇这件事?
对蒋氏来说,缴纳赋税是死路一条,捕蛇也是死,而相比之下,干捕蛇这件事还有存活的一线希望,所以走投无路的蒋氏只能别无选择地走捕蛇这条风险之路。

蒋氏的内心对这种非人的生活怨恨之极,可是,迫于封建社会苛酷的赋税制度,蒋氏只能无奈。

“熙熙而乐”也好,“又安敢毒耶?”也罢,这些都是一个可怜百姓无泪的笑。

3.文中有一句话是统摄蒋氏答话全文的一个中心句,这个句子是那一句?
则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4.蒋氏捕蛇12年,“几死者数矣”,他不以为“病”,反以为“幸”,应如何理解?
表面上是庆幸,却蕴含着凄苦之情,乡村中十室九空,亦可谓百无聊赖,然而蒋氏自陈心曲的一大段话是一种哀而不伤的情调,惟其不伤,反而使人愈觉得悲痛。

5.“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但蒋氏一岁中犯死者二,哪有什么“甘”?
不受悍吏逼租之苦,算是苦中有“甘”,这种存者且偷生(用《石壤吏》中句子回答)的感情,包含着巨大的隐痛。

6.本文行文曲折顿挫,处处出人意料。

它们依次是:
①异蛇之毒人避之尚且不及→但永州之人争奔走焉→,②蒋氏专其利三世→却祖、父辈死于是,③余将告莅事者为蒋氏更役复赋,蒋氏应感谢→蒋氏却大戚,④捕蛇危险,蒋氏则以为熙熙而乐→结论是“安敢毒邪”。

⑤得出“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结论→引孔子的话设疑“吾尝疑乎是”→接着写“犹信”。

7.根据提供意思从学过课文中找出八个带“然”的形容语。

例:像鸟儿张开翅膀似的坐落在泉边(翼然临于泉上)①眼泪汪汪的。

(汪然出涕)②放心地躺下(睡着)。

(弛然而卧)③被吓得哭天叫地的。

(哗然而骇)④房屋整齐美观。

(屋舍俨然)⑤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怡然自乐)
8.蒋氏的两次“戚”,各为了什么而“戚”?作者的两次“悲”,又各是为了什么?
蒋氏的第一次“戚”,为自己所“专利”工作的艰险而忧伤;第二次“戚”,为担心失去自己的捕蛇专利恢复纳税而忧伤。

作者的第一次“悲”,为蒋氏一家的不幸遭遇而悲伤(为个人);第二次“悲”,为广大人民受到的赋敛之毒而伤悲(为社会)。

9.蒋氏血泪陈述,通过哪几方面的对比,表明了蒋氏对于捕蛇的差役怎样的看法?作者通过蒋氏的悲痛的哭诉,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对比:①以他“捕蛇独存”和乡邻“十室九空”“非死则徙”②以他“弛然而卧”“熙熙而乐”和“乡邻们被悍吏袭扰得鸡犬不宁③以他“一岁犯死者二焉和乡邻们旦旦有是”
蒋氏的看法: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作者揭露的社会现实是:赋敛之毒有甚于是蛇
10、文章表现了怎样的中心思想?
《捕蛇者说》以独特的写法(衬托、对比)尖锐、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下赋税的苛酷,揭示了广大人民遭受的苦难不幸,表现了作者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同情,对残暴统治的强烈愤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