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状神经结
星状神经节阻滞的研究进展

星状神经节阻滞的研究进展星状神经节在功能上属于交感神经节,是由颈部节和第1胸神经节融合而成,其节后纤维广泛分布C3~T12节段的皮肤区域.在功能上属于交感神经节。
目前,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到疼痛治疗中,它对内分泌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均有功能调节作用,对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有重要作用。
本文笔者主要对SGB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进行了综述,希望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 星状神经节阻滞的作用基础星状神经节的阻滞作用主要表现在对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作用两方面。
中枢神经作用主要表现为通过调节丘脑活动维护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周围神经作用则主要表现为通过对节前、节后纤维的阻滞作用,使分布区域的交感神经所支配的各系统的作用和痛觉传导受到抑制,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星状神经节是由颈部节和第1胸神经节融合而成,呈卵圆形长约2cm,宽约1cm,近年来有学者对星状神经节的解剖特征进行了研究。
段连丽等[1]对17具尸体进行了解剖,研究结果显示星状神经节大多为星形,其周围的多个骨性和其他重要结构可以确定其位置,第6颈椎横突前结节阻滞法较安全且操作容易;张俊峰[2]对20具成人尸体进行了解剖研究结果与上述相同;刘毅[3]对30具尸体的解剖结果显示颈交感神经节与椎动脉表面存在着相对应的颈交感神经节交通支。
由此可见,SGB对临床疼痛的治疗作用基础是确定的。
2 星状神经节阻滞对脑血管系统的作用SGB对脑血管的作用明显。
周志忠等[4]研究认为,SGB通过交感神经活性的改变,可明显改善颅内血流速度,SGB对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脑部神经递质和脑代谢有重要影响。
余倩等[5]观察了SGB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相关血管舒缩因子和氧自由基的影响,发现SGB能调节血浆ET/CGRP比例失衡,减轻机体脂质过氧化反应,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起到脑保护的作用。
曾德亮等[6]将SGB应用在瓣膜置换术中,患者血浆TNF-α、IL-8、MDA浓度在T1~T4时降低;IL-10浓度及SOD活性在T1~T4时升高,SGB可以减轻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颅内过度炎症反应及脂质过氧化损伤,对减轻脑损伤具有积极作用。
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

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星状神经节也称颈胸神经节,是颈下神经节和第一胸神经节融合而成的一种交感神经节。
星状神经节大致位于位于C7水平(第七颈椎),C7的横突前方的颈长肌前筋膜内。
早在1920年代,研究者就发现星状神经节的毁损和切除可以减轻雷诺氏现象和多汗症的某些症状。
而对星状神经节的阻滞可以减轻交感神经介导的各种疼痛,如Ⅰ型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等。
对于各种颈肩部的复杂性疼痛和颈性眩晕等等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研究表明,反复进行星状神经节阻滞,可以恢复由于交感神经活性增高而造成的交感迷走平衡的破坏。
同时星状神经节阻滞可改善组织器官的血供,改善异常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降低全血高黏度及红细胞压积等而加快血液循环。
再者星状神经节阻滞使脑血流增加的作用超过任何药物,下丘脑血流的增加能起到维持垂体激素平衡的作用,从而调节异常变化的内分泌系统。
现在一般认为星状神经节阻滞适用于以下多种状况:一、颈源性头痛及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
二、肩周炎。
星状神经节阻滞可改善患部的血液循环,减少致痛物质的刺激,改善肩僵硬,再配合其他治疗,可加快病情恢复。
三、带状疱疹。
头面部及上胸部带状疱疹行星状神经节阻滞可阻断疼痛的传导,改善血运,能缩短病程。
四、失眠的治疗。
星状神经节阻滞可以恢复由于交感神经活性增高而造成的交感一迷走平衡的破坏,降低交感神经紧张性从而调节、改善睡眠。
五、脑动脉硬化,脑缺血性病变。
星状神经节阻滞术阻滞了交感神经,直接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缺氧,针对一些老年人病人常出现的头昏、头痛、记忆力减退、头脑发蒙等症状,能够缓解病情,有资料显示它能明显改善脑梗塞以及帕金森氏病的临床症状。
六、痤疮。
星状神经节阻滞可降低特异免疫反应,可明显增加头面颈部的组织血供,改善微循环,增加新陈代谢,促进寻常痤疮患者皮损的恢复。
同时,星状神经节阻滞术还可以治疗头痛,过敏性鼻炎,耳鸣耳聋,心肌梗死,多汗症,更年期综合征、顽固性痛经等多种疾病。
星状神经节林丽详解

林丽
星状神经节的定位
星状神经节是由第6 ,7 颈部神经节构成的颈部节和第1 胸神经节融合而成,有时还包括了第2 胸神经节和颈中神 经节,其节后纤维广泛分布C3~T12节段的皮肤区域.在功 能上属于交感神经节 .体表定位:先沿胸锁关节锁骨上缘向内侧触摸到气管外 缘,再沿气管向上2cm左右,并平行于气管外缘触及动 脉搏动。
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心血管系统的调节 作用
星状神经节阻滞可以改善异常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降低全血高粘度及
红细胞压积等而加快血液循环.研究发现星状神经节阻滞后大约5min即可 出现血管扩张,15min后血流量增加75%达高峰,并可持续70min,15min后 血流速度增加58%,持续60min,血管径增加7%.临床上采用星状神经节阻 滞用He - Ne激光血管内照射疗法治疗脑血栓病人,可提高体内抗氧化指 标,降低自由基含量,激光使血液内各种成分不同程度地被激活,而星状神 经节阻滞扩张血管,改善梗塞部位血流,增加局部氧含量及被激活的清除酶 含量,起到抑制和阻断自由基连锁反应和减少清除酶消耗的作用,同时又将 局部产生的大量的自由基分解代谢清除,从理论上讲可减轻梗塞灶周围半 暗带的神经细胞缺血性损害并促进其生理机能的恢复.此外,在雷诺病,心 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也有应用.
星状神经节阻滞的禁忌症有:
①抗凝治疗/凝血机制障碍; ②对侧气胸或肺叶切除;
③近期发生的急性心梗;
④青光眼(相对禁忌症);
⑤房室传导阻滞(相对禁忌症)
并发症及其防治
穿刺过深误将局麻药误注入椎动脉内,而引起病人中枢神经性抽搐。如
意外注入蛛网膜下腔,可以引起呼吸、心跳停止。注射药物过浅或接近 气管-食管沟,阻滞了喉返神经,可导致声音嘶哑,吞嚥时呛咳。膈神经 主要起自颈4神经的前支,穿刺部位过高或局麻药量过大,可以阻滞膈 神经、部分臂丛神经。膈经阻滞后出现腹式呼吸减弱或因膈神经受刺激 而出现呃逆。 应特别提醒术者,在进行本操作过程中,必须边回吸,边进针。甚至一 滴或二滴局麻药误入到椎动脉,即可以引起患者抽搐。应用留滞针进行 星状神经节阻滞,可以避免药液误注入到血管内或椎管内。穿刺针朝向 尾侧,容易刺伤胸膜顶或肺尖引发气胸。 损伤血管引起出血、发生血肿和感染也是较常见的并发症。 近年有人提 出,由于在颈6和颈7部位穿刺对星状神经节的阻滞效果相似,而前者发 生并发症明显少于后者。因此坚持穿刺位置宁高勿低、穿刺深度针尖不 触及骨性感不能注药的原则以策安全。
星状神经节阻滞解剖与位置

星状神经节阻滞解剖与位置
星状神经节属交感神经系统
其节前神经元胞体位于脊髓侧角,发出的节前纤维经脊神经前根、脊神经前支和白交通支进入交感干后,有3种去向:①终止于相应的交感干神经节(椎旁神经节),并交换神经元;②进入交感干后上升或下降,然后终止于上方或下方的椎旁神经节,并交换神经元; ③穿经椎旁神经节,至椎前神经节交换神经元。
其节后神经元胞体位于交感神经节,发出的节后纤维也有三种去向:
①经灰交通支返回脊神经,随脊神经向外分布至头颈、躯干和四肢的血管、汗腺和立毛肌等。
②依附动脉走形并在动脉外膜形成相应的神经丛,随同名动脉分布到所支配的器官;
③由交感干神经节直接发出分支到达所支配的器官。
解剖与位置
颈段的交感链有三个节:
颈上神经节——平C3横突
颈中神经节——平C6横突(改良法)
颈下神经节——平C7横突(经典法)
颈中节颈下节胸1节融合而称星状神经节(长约为1.5-2.5CM,寛约0.5-0.75CM)
注射治疗的主要方法
1.神经根阻滞疗法:治疗神经根性颈椎病,坐骨神经痛,带状疱疹神经痛,外周神经卡压导致的酸麻胀痛等
2.神经结阻滞: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顽固性偏头痛,失眠,改善肢体供血等
3.韧带周围注射:如肩袖损伤以及各种腱鞘炎,韧带损伤炎症等
4.关节腔注射治疗:各个关节的炎症疼痛,如膝关节,肩关节,腕关节等的疼痛
5.激痛点注射治疗:治疗肌肉紧张痉挛的软组织疼痛。
星状神经节阻滞PPT

PART 06
星状神经节阻滞的并发症 与处理
REPORTING
常见并发症
01
02
03
04
局部血肿
由于注射过程中可能损伤血管 ,导致局部出血,形成血肿。
喉返神经麻痹
注射药物可能压迫或损伤喉返 神经,引起声嘶、吞咽困难等
症状。
膈神经麻痹
注射药物可能影响膈神经的正 常功能,导致呼吸不畅。
星状神经节损伤
操作过程
定位星状神经节
使用超声或X线等辅助设 备,准确定位星状神经
节的位置。
进行消毒
对操作部位进行严格的 消毒,以减少感染的风
险。
进行注射
在星状神经节的预定位 置进行注射,确保药物 均匀地分布在神经节周
围。
观察效果
注射后观察患者的反应 ,确保阻滞效果达到预
期。
操作后的注意事项
01
02
03
观察患者情况
患有严重贫血、恶病质等疾病 的患者。
患有颈部局部感染、肿瘤等疾 病的患者。
PART 05
星状神经节阻滞的临床效 果与评价
REPORTING
临床效果
疼痛缓解
星状神经节阻滞能有效缓解各 种疼痛,如头痛、颈肩痛、胸
痛、腰腿痛等。
改善循环
通过调节自主神经系统,星状 神经节阻滞可以改善血液循环 ,缓解手脚冰凉、麻木等症状 。
注射过程中可能直接损伤星状 神经节,导致相应功能障碍。
处理方法
局部血肿的处理
喉返神经麻痹的处理
膈神经麻痹的处理
星状神经节损伤的处理
在注射后应压迫止血,并在24 小时内进行冰敷,以减少出血 和肿胀。如果血肿较大或持续 时间较长,应及时就医。
星状神经节解剖学的名词解释

星状神经节解剖学的名词解释星状神经节解剖学,是一门研究神经节的结构和功能的学科。
神经节是人体内神经组织中的一种特殊结构,起到传递神经信号和调节身体机能的重要作用。
星状神经节是其中的一种,是人体内最大的自主神经节之一。
在本文中,我将对星状神经节解剖学中的一些关键术语做出详细解释,让读者对其有更深入的了解。
1. 星状神经节星状神经节,又称迷走神经节,位于胸腹膜腔内,沿颈动脉和主动脉上分布。
它由许多神经节细胞组成,这些细胞形状呈星状,因而得名。
星状神经节是自主神经系统的一部分,负责传递和调节身体内的神经信号,对心血管、消化、呼吸等器官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2. 神经节细胞神经节细胞是星状神经节的主要构成部分。
它们是一种特殊的神经细胞,体积较大,细胞质富含与能量有关的线粒体。
神经节细胞具有多个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
树突主要用于接收周围神经信号,而轴突则用于传递神经信号到目标器官或其他神经元。
3. 维管神经丛星状神经节内有一庞大的维管神经丛,主要包括动脉和静脉。
这些血管不仅为星状神经节细胞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还起到传递神经信号的作用。
神经节细胞之间的突起通过维管神经丛相互连接,形成复杂的神经网络。
4. 淋巴组织星状神经节内有丰富的淋巴组织,是免疫系统的一部分。
淋巴组织在身体抵抗外部病原体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当外部病原体侵入体内时,淋巴组织会产生免疫细胞,以阻止病原体的进一步侵袭。
5. 神经节神经元神经节神经元是星状神经节中的神经细胞群。
它们是传递神经信号的主要元件。
神经节神经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突触连接,是神经网络的基础。
通过这种突触连接,神经节神经元能够传递信息并对外界刺激做出响应。
星状神经节解剖学的名词解释到此结束。
通过对这些关键术语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星状神经节的结构和功能。
星状神经节在人体的自主神经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掌控着心血管、消化、呼吸等重要器官的功能。
对于研究神经科学和生理学的学者和医学专业人士来说,深入了解星状神经节解剖学的概念和术语至关重要,将为他们在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
星状神经节射频技术 PPT精品课件

(4)造影 针尖位置满意后,注射造影剂
0.5~1ml,前后位上显示颈椎横突根部上下呈条带 状,斜位造影剂位于椎间孔前。
(5)电刺激 50Hz、1V电压和2Hz、 2V电压刺激,不出现上肢和胸壁肌肉抽动 或异感。
(6)射频治疗
☆ 射频毁损:以75~85℃×60~120s。
☆ 脉冲射频:参数是2Hz、42 ℃、120s。
回顾分析了 31个研究, 41.3% 患者部分 缓解,37.8%完全缓解,20.9%无效。
结论:星状神经节射频治疗CRPS 2型, 缺血性疼痛、颈臂痛、开胸手术后疼痛效果 较佳。
Forouzanfar,Van Kleef M,Weber WE.Radiofrequency lesions of the stellate ganglion in chronic pain syndrome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clinical efficacy in 86 patients.Clin J Pain.2000, 16(2):164-8.
三角的后方有胸膜顶、第7颈横突、第1肋 颈;前方有颈动脉鞘、膈神经、甲状腺下动脉 及胸导管(左)等。
二、星状神经节阻滞
星状神经节阻滞(stellate ganglion block,SGB)在临床中应用十分广泛。
1883年Liverpool和Alexander在行椎动 脉结扎治疗癌症时,误伤了颈交感神经,却 得到意想不到的治疗效果。
星状神经节射频技术
一、星状神经节的解剖和生理
星状神经节也称颈胸神经节,由颈 下神经节与胸1、2神经节合并而成,多 位于C7横突根部和第1肋颈之间的前方, 形态不规则,有时中间缩窄,具有许多放 射状分支,形似星状故名星状神经节。
星状神经节阻滞术(图文版)

星状神经节阻滞术(图文版)星状神经节阻滞术星状神经节是颈下交感神经节与上胸交感神经节的组合。
星状神经节多呈中间缩窄的卵圆形,长约1.5~2.5cm,宽约0.5~1.2cm,位于第1肋骨颈突和第7颈椎横突根部前方;后方为锁骨下动脉和椎动脉;下方为胸膜顶;外侧为斜角肌群;内侧为椎体;前面为颈动脉鞘内容物。
颈中神经节多位于颈6椎平面,有时接近星状神经节。
近年有人提出,进行颈中神经节阻滞,同样能获得星状神经节阻滞的效果。
操作方法病人取仰卧位,头向前视。
用一薄枕垫在双肩下面,使颈部尽量伸展。
体表定位:先沿胸锁关节锁骨上缘向内侧触摸到气管外缘,再沿气管向上3~4cm左右,平行于气管外缘触及动脉搏动。
术者用左手中指将胸锁乳突肌及颈动脉鞘的内容物压向外侧,中指尖下压时可触及到骨性感觉,并尽量向内抵住气管外缘后稍向外移动中指,暴露出穿刺部位间隙。
常规消毒后,用3cm长、7号短针沿术者中指尖轻轻垂直进针约1.5cm,直到针尖触及到骨质,说明针尖触及到颈6或颈7的横突根部,然后将针尖退出1~2mm,仔细回吸无血或脑脊液,注射1%利多卡因8~10 ml 注射2~3min后病人出现同侧霍纳征,则表明阻滞成功。
尖触及到横突时病人不出现异感,对肥胖和粗短颈的病人,可能深达2.5~3cm 左右。
如果发现进针比这更深,则有可能针尖刺进两个横突之间。
应立即将针退出再调整针尖向头侧或尾侧方向穿刺,直至针尖触及到横突骨性感觉。
如果需要对上肢交感神经进行阻滞,应该在注射局麻药后让患者取大约30度半卧位,目的是使局麻药向下扩散至上胸段交感神经节。
适应证主要适用于头面、胸背及上肢带状疱疹、幻肢痛和灼性神经痛;更年期妇女自主神经紊乱;偏头痛;改善上臂血液循环,有益于急性血管栓塞、雷诺病、硬皮病的治疗;并可缓解急性或慢性心绞痛;防治脑血管痉挛等心血管疾病的症状;治疗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障碍症,以及过敏性鼻炎、突发性耳聋等五官科非疼痛性疾病。
并发症及其防治穿刺过深误将局麻药注人椎动脉内,而引起病人中枢神经性抽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星状神经结
03:10
星状神经结
朱三珍藏
1,7360
14,3111
02:06
星状神经节阻滞术--沈阳东澳疼痛专科门诊
东澳疼痛专科
03:13
星状神经节的针刀触激术
月亮下的芭蕉
星状神经节由下颈交感神经节和第一胸交感神经节融合而成,位于第7颈椎和第l胸椎之间的前外侧,支配头、颈和上肢。
阻滞时病人平卧,肩下垫一薄枕,取颈极度后仰卧位。
在环状软骨平面摸清第6颈椎横突。
术者用两手指将胸锁乳突肌、颈总动脉和颈内静脉一起拨向外侧。
用一22G 3.5-4cm长的穿刺针(7号)针,在环状软骨外侧垂直进针,触及第6颈椎横突,将针后退0.3~0.5cm,回抽无血后,针尖斜面朝向尾侧注入0.25%布比卡因或l%利多卡因(均含肾上腺素)10ml。
一般先注入试验剂量lml,若无任何副作用,再回抽无血后注入全量。
药液可通过弥散作用而阻滞星状神经节。
注药后同侧出现霍纳(Homer)综合征和手温增高,说明阻滞有效。
并发症:①药物误注入血管引起毒性反应;②药液注入硬膜外或蛛网膜下腔,⑤喉返神经麻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