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
室性心律失常中国专家共识及基层版解读精选全文

▪ 药物相关性室性心律失常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心电图特征,必要 时可完善超声心动图、心脏磁共振、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CT检查,以排除 结构性心脏病所致的室性心律失常。
定义与分类
1、NSVT:指连续3个及3个以上的室性心律,频率>100次/min,持续时 间<30 s,能够自行终止,且不会引起明显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2、SMVT:指单形性室速持续时间≥30s,或持续时间虽<30 s但室速发 作时伴随血流动力学障碍需早期进行干预; 3、PMVT:指QRS波形态可清楚识别但连续发生变化、频率>100 次 /min,持续时间≥30 s,或虽然<30 s但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须立即终止 的室性心律失常。
▪ 不同于2020版专家共识, 基层版将PMVT与室颤分 开阐述。
▪ PMVT诊断主要依据临床 表现和心电图特征,心电 图特征表现为QRS波形态 不一、无明显等电位线和 (或)电轴多变。
室性心动过速
▪ 治疗原则 ①治疗基础心脏病, 纠正诱因; ②ICD是不可逆性原因所致PMVT患者的主要治疗措施,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再发 PMVT且暂不适合植入ICD的患者,可考虑穿戴式ICD治疗; ③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④由室早触发的PMVT患者,可考虑导管消融治疗。基层医疗机构应对此类患者的室 早进行密切心电监测,以利于触发灶的成功消融; ⑤自主神经系统干预。无条件开展上述非药物治疗的患者,均可考虑转诊至上级医院 进一步治疗。有或无结构性心脏病患者可能发生PMVT的原因与治疗措施见表6。
特殊情况下的室性心律失常
▪ 治疗原则 ①立即停用相关药物; ②若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应立即行非同步直流电复律; ③血流动力学稳定的TdP 患者可在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的前提下尝试静脉应用镁剂, 临时超速起搏或给予异丙肾上腺素等进行心率调控、应用Ⅰb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补钾治疗等; ④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单形性室速,若室速发作时可经心室临时起搏电极行程控刺 激,若为非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导致的室速可试用胺碘酮治疗,若为洋地黄中毒 所致的室性心律失常应选用苯妥英钠或利多卡因治疗。
NMO

眼部MRI特征:
急性期:视神经鞘
膜长T1、长T2信号;
增强、肿胀、伴G d
增强;
Gd增强扫描表现: 受累视神经小条状
(5)病变往往不被强化。
NMO头颅MRI特征
NMO头颅MRI
Figure 4. Cloud-like lesions, which are characterized by multiple patches and blurred margins, appear to be more
NMO影像学特征
脊髓MRI特征: 长节段损害、累及3个或3个以上椎体阶段——最具有特异 性的神经影像表现; 颈段/颈胸段同时受累多见,整个横断面;颈段可向上延 伸至延髓下部; 横轴位,病变位于脊髓中心,累及大部分灰质及部分白质; 急性期:脊髓肿胀、环形/线性强化、“蛇眼征”“猫头 鹰眼征”; 疾病后期:脊髓变细、萎缩、中心空洞形成。
NMO视神经MRI
NMO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压力与外观一般正常。 多不超过100×106/L,以中性粒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为主 。 蛋白质含量正常或轻度增高,大多在1g/L以下;糖含量 正常或偏低。 20-40%可见寡克隆区带(短暂存在); 脊髓肿胀明显或伴发蛛网膜炎时,可能出现髓腔不完全 梗阻,蛋白含量可明显升高。
NMO影像学特征
头颅MRI特征(>50% 最初脑MRI正常; >50%复发性NMO无症状非MS典型样脱髓 鞘病变): (1)累及皮质脊髓束:内囊后肢、大 脑脚; (2)血管源性水肿:广泛大脑半球病 变,云雾状病变; (3)特征性病灶位置:下丘脑、丘脑、 三脑室、导水管及四脑室周围; (4)延髓病变常与颈髓病灶相延续;
N M O 疾病谱( N M O s p e e t r u mid so dr e r s )
围术期多模式镇痛新理念

2016美国三学会( 美国疼痛协会、美 国区域麻醉和疼痛 医学学会 和美国麻 醉医师协会)共同 推出的指南中,只 要没有禁忌症,都 强烈推荐NSAIDs和 对乙酰氨基酚用于
多模式镇痛;
现在是2C200h页1o\u7一版R共中,有G国3o2麻页rd醉\o编n学辑D指于B星南, d期与e六专Le家o共n-识Ca/中sa华so医la学O会A,麻et醉a学l . 分Ma会n编ag.e北m京en:t o人f 民Po卫st生op出er版ati社ve.2P0a17in年: A12C月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rom the American Pain Society, the
现在是18页\一共有20321页7\版编辑中于国星麻期醉六学指南与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12月
应用NSAIDs的不良反应和高危因素
不良反应
• NSAIDs会引起胃肠道出血、肝肾损害、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过敏反应、神经毒 性、水钠潴留、伤口愈合延迟等;
• 选择性COX-2抑制药不影响血小板功能,引起出血的风险小,但心血管不良反应发生率 增加;
围术期多模式镇痛新 理念
现在是1页\一共有32页\编辑于星期六
CONTENTS 1 术后疼痛控制现状 2 围术期多模式镇痛的新理念 3 多模式镇痛常用药物和方法 4 小结
现在是2页\一页\编辑于星期六
术后疼痛
术后疼痛(postsurgical pain,PP):
Am Surg. 2014 Mar;80(3):219-28.
镇痛药物的联合应用
1. 阿片类(或曲马多)与对乙酰氨基酚联合:对乙酰氨基酚的每日量1.5-2.0 g,在大手术
可节俭阿片类药20-40%; 2. 阿片类(或曲马多)与NSAIDs联合,在大手术后使用常规剂量的NSAIDs可节俭阿
电风暴个案护理

电风暴(electrical storm ,ES)
又称心室电风暴、ICD风暴、儿茶酚胺风暴和室速风暴;是由于心室电活动极度不稳定所导致的最危重的恶性心律失常,是心源性猝死的重要机制。
定义
2006年ACC/AHA/ESC“室性心律失常的诊疗和心源性猝死预防指南”首次对心室电风暴做出明确的定义:24h内自发2次或2次以上的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室速和/或室颤,间隔窦性心律,通常需要电转复和电除颤紧急治疗的临床症候群。
相关检查:
04-01心脏超声:EF 40%,左房扩大(43mm),左室扩大(62mm),主动脉瓣中度关闭不全 左心扩大 左室壁增厚 二尖瓣少量反流,心功能不全。NT-proBNP 2998.1ng/L ,血常规提示感染血象04-04心脏超声:EF 39%,升主动脉增宽,左心扩大,主动脉瓣中度关闭不全 左心扩大 主动脉瓣退行性变并中重度关闭不全心功能不全。初步诊断:心功能不全 心功能Ⅳ查因:缺血性心肌病?心脏瓣膜病?暂行抗血小板聚集、强心利尿、抗炎祛痰、解痉平喘及抑酸护胃处理。
临床表现
因室性早搏引发的心室电风暴
1例患者晕厥时动态心电图示室速/室颤电风暴(*、#指示两种形态的早搏)
心电图特征(发作时表现) 室速、室颤的心电图特点: ①室速/室颤反复发作,呈连续性,需及时药物干预或多次电复律。 ②反复发作的时间间隔有逐渐缩短趋势。 ③室速起始搏动的形态与室性早搏相似:室速多数为多形性、尖端扭转型,极易恶化为室颤。 ④室速频率极快,一般在250~350次/分左右。心室节律不规则。 ⑤电转复效果不佳,或转复后不能维持窦性心律,室速、室颤仍反复发作。 ⑥而静脉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可有效终止室速、室颤发生。
植入心脏复律除颤器(implanted heart defibrillator, ICD)可以降低患有结构性心脏病和难治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 的 死 亡 率.电 风 暴 急 性 期 禁 止 植 入 ICD.20 1 7 AHA/ACC/HRS 室性心律失常 处 理 与 预 防心脏猝死指南建议,植入 ICD 作为结构性心脏病患者的继发性预防,无论结构性心脏病患者是否发生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无论其血流动力学是否稳定,只要排除了可纠正的可逆原因,例如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药物作用或电解质紊乱,均应予以植入。
中国专家共识:万古霉素的剂量

中国专家共识:万古霉素的剂量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医生,我深知万古霉素在治疗严重感染疾病中的重要地位。
万古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其他细菌感染。
然而,关于万古霉素的剂量,一直存在一些争议。
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我们制定了中国专家共识,以帮助医生在实际工作中做出更为合理的决策。
我们需要了解万古霉素的药代动力学特点。
万古霉素在体内的吸收主要发生在胃肠道,且吸收率受到食物的影响。
因此,在给患者用药时,应尽量在空腹状态下进行,以提高吸收率。
万古霉素在体内的分布广泛,但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因此对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应考虑增加剂量。
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肾功能和病情严重程度,万古霉素的剂量会有所不同。
对于成年患者,推荐剂量为1520毫克/千克,每6小时一次。
对于儿童患者,剂量可根据体重进行调整,每公斤体重给予10毫克,每6小时一次。
需要注意的是,万古霉素的最大剂量不应超过600毫克/日。
在实际应用中,医生还需关注患者的肾功能状况。
对于肾功能正常的患者,无需调整剂量。
然而,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根据肌酐清除率进行剂量调整。
肌酐清除率在3059毫升/分钟的患者,万古霉素剂量应减半;肌酐清除率小于30毫升/分钟的患者,应进一步减量。
万古霉素的使用还需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例如,万古霉素与某些利尿剂合用时,可增加低钾血症的风险。
因此,在联合用药时,医生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在中国专家共识中,我们还对万古霉素的疗程进行了讨论。
一般来说,万古霉素的疗程应根据患者病情的改善情况来决定。
对于严重感染,疗程通常为14天。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应定期评估患者的疗效和副作用,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剂量。
万古霉素作为一种重要的抗生素,在治疗严重感染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合理掌握万古霉素的剂量,关注患者的肾功能状况和药物相互作用,对于确保疗效和降低副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通过这篇文档,能帮助医生在实际工作中做出更为合理的决策,为患者的康复贡献力量。
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临床检验研究

通常不表达或表达少㊂对于甲状腺乳头癌(P T C)拥有较高的特异度,而B R A F突变阳性极有可能为P T C[3]㊂由于B R A F出现基因突变因此促使MA P K 的通路呈持久活化,导致细胞不断增殖,最终形成肿瘤㊂针对乳头状甲状腺瘤患者,B R A F v600可作为重要的诊断标志物之一,同时淋巴结转移㊁甲状旁腺浸润㊁复发与B R A F v600存在一定联系,能够作为临床诊断并为患者提供有效治疗的重要参考依据㊂根据相关研究指出,C T检查确诊甲状腺癌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触诊检查,并且其在诊断上的敏感性㊁特异性以及准确性上明显优于临床触诊㊂与触诊相比,C T检查具有的优势如下:(1)C T能够有效发现不易触及的甲状腺肿大;(2)C T能够更精确地判断肿块对淋巴结的侵犯程度,及其本身的大小,形态等;(3) C T能够更为准确地鉴别颈部肿块是甲状腺源性的或是邻近其他组织增生肿大而造成的㊂然而同时,C T 检查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也是造成该方法假阳性和假阴性的根本原因:(1)肿瘤过小,导致其高密度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造成漏诊;(2)囊性变的甲状腺恶性肿瘤由于本身密度较低,与通常的高密度腺癌不同,易造成漏诊;(3)C T检查对于与周围组织融合㊁界限模糊的淋巴结确诊率较低㊂综上所述,C T检查可作为诊断甲状腺恶性肿瘤及淋巴结侵犯的有力依据,临床触诊可作为辅助手段㊂但同时由于C T检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手术前综合多种辅助检查手段来评估患者病情是十分必要的㊂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单独诊断:将ȡ4分作为界点,弹性超声特灵敏度87.86%,而基因检测特异度91.67%,基因检查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弹性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而联合使用能够显著降低单独使用时出现的误诊率以及漏诊率,针对F N A C 检查中无法诊断细胞学表现或者是不确定,均可将基因检测与弹性超声联合使用,能够为甲状腺恶性肿瘤术前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㊂参考文献[1]鲁柯兵.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联合B R A F V600E基因检测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9,21(3):215-217.[2]罗志京,薛恩生,俞丽云,等.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联合B R A F V600E基因检测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8,27(6):500-504.[3]王超君,秦勇,程颢,等.超声造影联合B R A F V600E基因在甲状腺细针穿刺意义不明确类型结节中的应用[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9,28(1):49-54.㊃短篇论著㊃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前庭性偏头痛的临床检验研究周轶群,杨延章,苏日娜(赤峰市医院,内蒙古自治区赤峰024000)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在治疗前庭性偏头痛中的应用效果㊂方法选取2019年1 -12月间本院收治的68例前庭性偏头痛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㊂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偏头痛治疗效果㊂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较治疗前偏头痛发作频率㊁疼痛程度降低,发作持续时间缩短,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治疗前两组严重障碍㊁中等障碍㊁轻微障碍患者人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严重障碍患者少于对照组,轻微障碍患者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结论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星状神经节阻滞,能显著降低患者的眩晕发作频率和强度,对改善前庭性偏头痛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显著作用㊂关键词:偏头痛;前庭;超声引导;星状神经节;穿刺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疼痛疾病,而前庭性偏头痛是其中较为严重的亚型,使用非类固醇抗炎止痛剂等药物可获得一定的止痛效果,但具有易复发的缺点[1]㊂而有相关报道称[2],星状神经节阻滞可作为治疗偏头痛辅助方法,但是在穿刺时具有一定的操作难度容易出现失误,操作不当可能导致臂丛神经阻滞等一系列并发症,因此在穿刺时需要一种辅助方法提升穿刺的效率和成功率㊂本次研究中,将对比单纯口服盐酸氟桂利嗪与盐酸氟桂利嗪联合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前庭性偏头痛的治疗疗效,现报道如下㊂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12月间本院收治的68例前庭性偏头痛患者,按照随机数表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㊂对照组中,男11例,女23例;年龄18~72岁;平均(43.82ʃ9.82)岁;A S A分级:Ⅰ级14例,Ⅱ级20例;病程1~11年,平均(5.28ʃ1.32)年㊂观察组中,男12例,女22例;年龄18~74岁;平均(43.95ʃ10.12)岁;A S A 分级:Ⅰ级15例,Ⅱ级19例;病程1~12年,平均(5.48ʃ1.40)年㊂两组患者的性别㊁年龄㊁分级㊁病程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㊂纳入标准:(1)符合‘神经指南:前庭性偏头痛诊治专家共识(2018)“[3]中关于疾病的诊断标准;(2)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㊂排除标准:(1)合并心㊁肾㊁肝等主要器官或组织功能严重不全;(2)其他类型偏头痛患者;(3)合并恶性种类;(4)合并精神疾病患者㊂1.2 方法 予以患者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厂家:遂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规格:5m g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 20067316)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操作方法:在患者入室后对其心率㊁脉搏㊁血气指标等指标进行监测,建立外周静脉通道㊂取仰卧位,头居中,在患者肩下垫上薄垫,常规消毒,嘱患者头后仰,口微张,调整探头频率在8~12MH z ,探头方向与矢状面呈45ʎ,对C 6横突进行扫查,观察穿刺的位置,同时为穿刺作引导㊂穿刺时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到位后,回抽无血,肌肉注射8~10m L 的0.8%利多卡因㊂1.3 观察指标 统计记录患者质量前㊁治疗1个月后的偏头痛发作频率㊁发作持续时间㊁疼痛程度㊂其中疼痛程度以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 A S )[4]进行判定,该量表将疼痛分为0~10级,数字越大,表示疼痛程度越剧烈㊂对比患者眩晕发作情况,以眩晕障碍量表(D H I )作为评估工具,该量表该设置25个条目,得分0~100分,得分61~100为严重障碍,得分31~60分为中等障碍,得分0~30分为轻微障碍㊂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涉及数据资料均经S P S S 22.00统计学软件分析㊂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 ʃs表示,组间比较进行t 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 结 果2.1 疼痛治疗效果 治疗前与治疗后,两组患者头痛发作频率㊁疼痛程度㊁发作持续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㊂治疗后,两组患者较治疗前偏头痛发作频率㊁疼痛程度降低,发作持续时间缩短,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㊂2.2 眩晕发生情况 治疗前两组严重障碍㊁中等障碍㊁轻微障碍患者人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严重障碍患者少于对照组,轻微障碍患者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㊂表1 偏头痛治疗效果(x ʃs )组别n发作频率(次/月)治疗前治疗后疼痛程度(分)治疗前治疗后发作持续时间(m i n )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343.58ʃ0.820.85ʃ0.144.05ʃ1.221.05ʃ0.2918.36ʃ4.925.28ʃ1.17对照组343.64ʃ0.900.88ʃ0.164.11ʃ1.091.09ʃ0.3018.27ʃ5.085.68ʃ1.28t 0.2870.8230.2140.5590.0741.345P0.7750.4140.8310.5780.9410.183表2 两组患者眩晕发作频率㊁发作强度[n (%)]组别n严重障碍治疗前治疗后中等障碍治疗前治疗后轻微障碍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3419(55.88)3(8.82)10(29.41)6(17.65)5(14.71)25(73.53)对照组3418(52.94)11(32.35)12(35.29)14(41.18)4(11.76)9(26.47)χ20.17416.9340.79013.3330.37944.293P0.0000.0000.0000.0000.5380.0003 讨 论前庭性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疼痛疾病,但其发病原因尚不明确,现目前学界认为主要是由于脑功能异常所致,而血管改变仅为继发表现[5]㊂前庭性偏头痛的发病基础与大脑相应皮层过度兴奋相关,也与传导束及其外周前庭器官被激活有关㊂前庭性偏头痛患者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晕㊁眩晕,同时还可能伴有平衡能力减弱㊁眼动㊁自主神经功能障碍㊁睡眠障碍等,其发作多发生于劳动过度㊁兴奋过度的状态[6]㊂常规的止痛药物治疗,虽然具有一定疗效,但易复发治疗效果并不理想㊂为提升前庭性偏头痛的治疗效果,减少头晕㊁眩晕的发作频率与强度,有学者提出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星状神经节阻滞,但是治疗时穿刺的难道较大,操作不当易出现喉返神经阻滞㊁声音嘶哑㊁耳鸣㊁刺入血管等,因此为提高穿刺成功率和效率,临床上亟待一种辅助方法辅助穿刺[7]㊂超声引导定位是一种可视技术,能实时反馈画面,辅助治疗[8]㊂在星状神经节阻滞穿刺时借助超声引导定位,可降低穿刺的操作难度,提升穿刺的效率与成功率㊂在本次研究中,对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盐酸氟桂利嗪与单纯盐酸氟桂利嗪治疗,结果显示增加星状神经节阻滞能够降低头痛发作频率㊁疼痛程度,缩短发作持续时间,提示就治疗效果而言,增加星状神经节阻滞可显著提升治疗疗效㊂另外观察组患者眩晕改善好于对照组,治疗观察组严重障碍患者少于对照组,轻微障碍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星状神经节阻滞也能改善患者的前庭性偏头痛㊂根据相关研究指出,目前,VM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精神㊁心理刺激及应激情况㊂游离氨基酸是与情绪状态关系较为密切的一类氨基酸,有研究显示,患者情绪刺激强烈及心理波动较大时,兴奋性氨基酸表达异常㊂兴奋性氨基酸的表达水平对疼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其中的天冬氨酸㊁谷氨酸及亮氨酸等兴奋性氨基酸可长期影响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当其表达显著提升时,可使胞浆内的钙离子持续升高,使细胞内信号通路被激活,释放大量一氧化氮,导致疼痛的发生,偏头痛的产生可能与此有关㊂γ-氨基丁酸㊁牛磺酸㊁甘氨酸及丙氨酸等抑制性氨基酸在被释放后,大部分可由突触前膜扩散至突触后,对突触后膜的抑制作用增强,且其受兴奋性氨基酸影响,随着兴奋性氨基酸表达的升高,抑制性氨基酸应激性拮抗作用增强,表现为抑制性氨基酸表达的升高㊂另外,机体应激过程中应激激素的表达可能与情绪心理的波动密切相关,当情绪及心理应激强烈时,应激激素皮质醇㊁血管紧张素Ⅱ及醛固酮等指标多呈现高表达状态,因此,对此类指标与VM 的关系研究也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㊂综上所述,星状神经节阻滞在治疗前庭性偏头痛中能够发挥重要的效果,对改善患者的头痛㊁眩晕症状具有积极影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㊂参考文献[1]孙姗姗,王建国,田力,等.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3):211-212.[2]张新月,王芳琪,辛雯,等.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偏头痛[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8,39(3):84-85,88.[3]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疼痛和感觉障碍学组,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眩晕专业委员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头痛与感觉障碍专业委员会.前庭性偏头痛诊治专家共识(2018)[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8,24(7):481-488.[4]黄海芬,连艳.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在肥胖且偏头痛患者中的临床观察[J].江西医药,2016,51(3):252,277. [5]黄嘉暐,何晓军,夏磊,等.前庭性偏头痛患者脑白质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和相关因素分析[J].江苏医药,2017,43(24):1761-1763.[6]郝云霞,崔立刚.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技术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8,26(4):308-311.管理㊃教学形态学阅片竞赛在检验住培医师临床检验实践中的应用*金呈强(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医学科住培基地,山东济宁272029)摘要:检验住培学员对外周血涂片形态学识别能力的提高有赖于建立和实施严格高效的培训和考核措施㊂本文通过探讨不同形式的形态学阅片竞赛在检验住培医师临床检验实践中的应用,建立了一套培训和考核体系㊂该体系适合我国目前检验医学发展现状的检验医师临床能力培养方式,为更好地发挥检验住培医师为临床和患者服务具有重要意义,可在各级医院形态学检验住培人员的能力培训及考核工作中推广应用㊂关键词:住培医师;检验;形态学;阅片检验医师规范化培训起始于上个世纪的90年代,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认证委员会对检验医师的培养首先要求是一名合格的临床医师,能够成为实验室的临床专家,通过检验报告解释签发㊁临床会诊㊁咨询等方式参与患者的诊治过程[1]㊂2015年中国医师协会也通过颁布检验医师培训细则来强调检验医师临床能力的培养,但目前我国尚缺乏有效的检验医师临床能力训练的程序㊁方法和考核手段[2]㊂所以,目前各检验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需要尽快摸索适合我国目前检验医学发展现状的检验医师临床能力培养方式㊂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2014年8月25日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对检验*基金项目:2019年山东省高等医学教育研究中心第九批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第79号]㊂。
麻醉学主治医师《基础知识》预测试卷一(精选)

麻醉学主治医师《基础知识》预测试卷一(精选)[单选题]1.适用于前臂浅表肿物切除的麻醉方式是A.硬膜外麻醉B.气管内全麻(江南博哥)C.深度镇静D.局部麻醉E.静吸复合全麻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局部麻醉适用于皮肤表面且短小手术。
[单选题]2.脑脊液的产生部位是A.脑和脊髓的血管B.蛛网膜C.颈内静脉D.脑室脉络丛E.上矢状窦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脑脊液主要由脑室内的脉络从分泌。
[单选题]3.围术期房室传导阻滞的治疗目的不包括A.增加心室率B.纠正室速C.控制其向Ⅲ度传导阻滞发展D.防止阿-斯综合征发作E.尽力消除传导阻滞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纠正室速是室性心动过速的治疗目的。
[单选题]4.调节呼吸的外周化学感受器是A.主动脉体与颈动脉体B.颈动脉窦C.延髓D.游离神经末梢E.主动脉弓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是调节呼吸和循环的重要外周化学感受器,中枢化学感受器位于延髓腹外侧浅表部位,左右对称,可以分为头、中、尾三个区。
[单选题]5.维生素K缺乏不会引起不足的因子是A.ⅡB.ⅦC.ⅠD.ⅨE.Ⅹ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除Ⅰ因子以外其余都在肝脏内合成,且需维生素K参与,所以肝脏病变或维生素K缺乏常导致凝血障碍。
[单选题]6.行星状神经节阻滞时,常出现的现象是A.眼球突出B.面部湿冷C.血管收缩D.舌的外肌瘫痪E.霍纳(Horner's)综合征参考答案:E参考解析:霍纳综合征是因星状神经节被阻滞,出现同侧瞳孔缩小、眼睑下垂、鼻黏膜充血和面部潮红等症状。
[单选题]7.收集心脏静脉血的冠状窦注入A.右心房B.左心房C.右心室D.腔静脉E.左心室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左心室大部分静脉汇集至心大静脉和其他静脉,再有冠状窦流入右心房,冠状窦开口于下腔静脉和三尖瓣交界处。
[单选题]8.有关老年人心血管系统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A.主动脉和周围动脉管壁增厚,收缩压和脉压增加B.动脉、静脉氧分压差增加C.左心室渐行肥厚,左室顺应性下降D.心脏传导系统弹性纤维及胶原纤维增加,常出现慢性房室传导阻滞E.交感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降低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老年人心作功能力随年龄增长而降低,心率、每搏量、心排血量不能相应增加,使动、静脉氧分压降低。
《星状神经节阻滞在》课件

1952年,日本耳鼻喉科医生长井清一郎首次提出星状神经节阻滞的生理学基础。
CHAPTER 02
星状神经节阻滞的作用机制
星状神经节阻滞对自主神经的影响
星状神经节属于外周神经系统的植物神经系统,主要功能是调节内脏、血管平滑 肌、腺体等的功能。
星状神经节的位置和功能
位置
星状神经节位于人体颈部的两侧 ,具体位置在胸锁乳突肌深面、 椎动脉外侧。
功能
星状神经节主要通过调节交感神 经的紧张性,来调节人体的基本 生命活动,如心率、血压、呼吸 等。
星状神经节阻滞的发展历程
总结词
改善神经系统功能
01
02
详细描述
星状神经节阻滞可以改善神经系统功能,促 进脑卒中、脑外伤等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
总结词
减轻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
03
总结词
预防神经系统疾病的复发
05
06
04
详细描述
星状神经节阻滞可以减轻神经系统疾 病的症状,如肢体麻木、肌肉萎缩、 言语不清等,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 力。
CHAPTER 05
总结与展望
星状神经节阻滞的临床价值与意义
治疗范围广泛
调节自主神经系统
星状神经节阻滞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如 颈椎病、肩周炎、偏头痛、失眠等,具有 较好的临床效果。
星状神经节阻滞能够调节自主神经系统, 改善机体功能,对于一些自主神经功能紊 乱相关的疾病有独特的治疗作用。
减轻疼痛
副作用少
总结词
改善疼痛区域的血液循环
详细描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前言星状神经节(SG)是颈交感神经系统的一部分,是颈下神经节与T1神经节融合形成的交感神经节,位于C6和C7椎体之间。
它包含支配头部及颈部的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和支配上肢及心脏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是目前疼痛科与麻醉科临床工作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将局部麻醉药物注入SG周围及附近组织,包括颈交感干、颈交感神经节、节前与节后神经及其支配范围的区域,从而阻滞支配头、面、颈、肩胛、上肢、前胸及后背等部位的交感神经,以调节交感神经系统张力,最终达到调节人体的自主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使其保持动态平衡的作用,用于治疗多种疼痛及非疼痛类疾病。
SGB作用机制主要表现在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两方面。
中枢神经作用主要表现为通过调节丘脑活动维护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周围神经作用则主要表现为通过对节前、节后纤维的阻滞,使分布区域内各系统的交感神经功能受到抑制,以达到治疗相关疾病的目的。
在治疗疼痛方面,其作用机制仍不明确,由于慢性疼痛及炎性疼痛中交感神经发挥着重要作用,SGB能够有效缓解疼痛的原因可能与其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有关。
同时,SGB可以阻断脊髓的反射通路,降低该部位交感神经兴奋性和敏感性,扩张小血管,增加局部区域血流,改善局部缺血、缺氧状态,加速代谢去甲肾上腺素、P物质等疼痛介质,终止疼痛的恶性循环。
自1920年,SGB治疗疼痛性疾病在临床上得到迅速推广,成为一种用途广泛的治疗手段。
在日本,SGB疗法已应用40余年,每日至少有2~3万患者进行该项治疗,占门诊神经组滞治疗的50%~80%,其治疗学理论已为日本医界所公认。
SGB治疗疾病范围广泛,主要分为全身性疾病和局部疾病,包括头面部、耳鼻喉、口腔、颈肩部及上肢疼痛,尤其对于顽固性颈源性头痛、偏头痛、慢性顽固性口腔溃疡、带状疱疹性神经痛、肩手综合征、原发性痛经、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癌痛等顽固性疼痛具有确切的治疗效果。
此外,对于难治性心绞痛、心律失常、抑郁症等疾病也有一定的疗效。
超声成像技术使SGB能够精准并可视化,超声引导可以实时显示穿刺过程,避开邻近重要器官及血管,并观察药物的扩散情况。
因此,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该项技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SGB得到越来越多的医生及患者的认同,在疼痛诊疗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星状神经节的解剖人体两侧颈部颈动脉鞘后方、颈椎横突前方,各有3个颈交感神经节,分别称为颈上神经节、颈中神经节和颈下神经节。
近80%的人群颈下神经节与T1神经节融合为颈胸神经节,颈胸神经节形态不规则,多呈星形故又称为SG。
Serna‐Gutiérrez报道部分人群中SG还包括T2神经节和颈中神经节。
SG大小约为25 mm×10 mm×5 mm,中心位置多位于胸膜顶第1肋骨颈水平;如果颈下神经节与T1神经节未融和时,颈下神经节则常位于C7横突前,而T1神经节位于第1肋骨颈部前方。
SG接受沿交感神经链内上传的上胸段节前交感神经纤维,在其中交换神经元后发出节后神经纤维,支配头面部、颈项部、上肢及胸内的心脏、大血管、肺、支气管及胸壁等多个器官组织。
毗邻结构SG前方为颈动脉鞘,内侧为颈长肌,后内侧为椎间孔和喉返神经,外侧为前斜角肌及膈神经,前外侧为头臂静脉和甲状颈干,下方是肺尖和胸膜顶。
大多数情况SG的下缘高于第2肋骨上缘,其下多被覆胸膜且表面有一层可作为确认SG 标志的脂肪组织,再向外则是壁层胸膜。
这一特征性的脂肪层常是确认SG位置的标志。
从神经节下缘与第2肋骨上缘的位置关系看,SG下缘低于第2肋骨上缘的发生率是33.3%,但仍未见有SG的下缘低于第2肋骨上下肋缘中点的报道。
明确SG的位置,以及确定穿刺点和穿刺方向,是实施神经阻滞的关键。
C6、C7横突、颈动脉结节、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颈静脉切迹内缘及胸锁关节,这些骨性或肌性结构,均可作为确认SG位置的体表标志,其中C7横突与SG的距离最近,是标定SG体表投影的最佳骨性标志,但是C7横突没有前结节,椎动脉未受椎动脉孔保护,在此穿刺容易伤及椎动脉。
因此,临床多以C6横突为解剖定位(图1)。
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的适应证及禁忌证一、适应证1. 头面部疾病:头痛、面神经炎、面肌痉挛、美尼尔综合征、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非典型性面部疼痛、脑缺血性疾病等。
2. 颈肩及上肢疾病:颈肩臂综合征、胸廓出口综合征、肩关节周围炎、颈椎病、多汗症、雷诺病、上肢动脉栓塞、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幻肢痛、残肢痛等。
3. 其他:过敏性鼻炎、突发性耳聋、失眠、哮喘、经前期综合征、围绝经期综合征、顽固性痛经、缺血性心肌病、创伤后疼痛(伴有皮肤水肿、冷汗、青紫)、复杂局部疼痛综合征等。
SGB疗法的适应证详见表1。
二、禁忌证凝血功能障碍、局部皮肤感染、近期心肌梗死病史、青光眼、甲状腺肿大、心脏兴奋传导异常,以及患者精神障碍不配合等。
星状神经节阻滞方法一、解剖学定位星状神经节阻滞方法1. 前侧阻滞穿刺法(气管旁接近法)患者取仰卧位,枕下垫薄枕,微屈颈收下颌,使颈前肌放松。
进针点以C6横突前结节为标志,距正中线外侧平均1.5 cm,水平面以环状软骨为标准,平均位于胸锁关节头侧3 cm。
常规皮肤消毒,右手为优势手的术者可位于患者左侧,用左手食指或中指于环状软骨水平胸锁乳肌内缘先触到一个骨性标志便是C6前结节,于此处将胸锁乳突肌、颈总动脉皆推向外侧,使穿刺针由皮肤至横突间距离缩至最小,穿过的组织最少,以减少治疗后的局部疼痛。
嘱患者在操作过程中不要讲话及做吞咽动作,用左手食指端压在C6横突前结节,于此指端内侧进针,进针方向是与皮肤呈垂直、与矢状面呈10°角,一般针刺入2.0~2.5 cm即可达横突。
回抽无血液及脑脊液后,用左手食指、拇指固定好针头,用右手注射试验剂量1 ml,观察5~10 min 未见不良反应后再缓慢注入药液(图2A)。
2. 高位侧入穿刺法患者仰卧,头转向健侧,皮肤常规消毒。
进针点取胸锁乳突肌后缘与颈外静脉交叉处,相当于环状软骨或C6横突水平处。
右手为优势手术者位于患者左侧,先用左手的食指和中指将颈总动脉和胸锁乳突肌推向外侧,在食管旁和胸锁乳突肌前缘胸锁关节上方约两横指穿刺点处用7号针头与皮肤垂直进针,一般术者用食指尖可触及一个骨性标志,即为C6横突,用以引导进针,进针深度约 2.0~2.5 cm可触到骨质,使针头触及C6横突。
然后将针尖退出少许,针尾再向头端呈45°角倾斜,针尖在C6横突前侧通过,向C7横突的方向进针约1 cm。
此时针尖可位于C7横突前方,回吸无血及脑脊液后,注射试验剂量1 ml,观察5~10 min 未见不良反应后再缓慢注入药液。
SGB时并无异感,故不需刻意寻找。
注入药物的浓度和剂量应视治疗需要而定。
一般可注入0.5%~1.0%利多卡因(lidocaine)或0.250%~0.375%布比卡因(bupivacaine)5~10 ml。
二、超声引导下SGB方法1. 体位:患者仰卧位,头稍偏向对侧,肩下垫薄枕,头稍后仰以充分显露颈部;微张口,使颈部肌肉放松。
2. 探头选择:选择体积较小的高频线阵探头,超声频率多设置为6~12 MHz。
3. 超声扫查:将超声探头横向置于胸锁乳突肌表面平环状软骨切迹水平,扫查至C6椎体水平,视野可见C6椎体特有的驼峰状横突前结节、C6神经根、颈总动脉、颈内静脉和C6椎体前面的颈长肌。
SG位于颈长肌表面、椎前筋膜深面。
因颈动脉后方超声增强效应可致颈长肌显示不佳,将超声探头横向外侧方缓慢移动,可更清楚地显示颈长肌、椎前筋膜。
多普勒模式可显示穿刺路径上可能存在的血管结构(图2B、图3)。
4. 穿刺入路:穿刺入路包括经典气管旁平面内入路、经甲状腺平面外入路、颈动脉旁平面外入路、外侧平面内入路。
现今超声引导下SGB多选择在C6或C7水平的气管旁入路和外侧平面内入路,首选外侧平面内入路(图4)。
5. 操作方法:在C6椎体水平气管和颈动脉之间,稍加压力用探头把颈动脉推向一侧,显示C6横突及其突出的前后结节,以及被椎前筋膜覆盖位于横突浅面的颈长肌。
操作者持22 G、5 cm短斜面穿刺针,依据所选入路选择进针点,采用平面内或平面外引导进针。
在超声引导下实时监测穿刺过程,穿刺针依次经过胸锁乳突肌和前斜角肌,然后穿过C6横突前结节和颈静脉之间区域进入直至颈长肌前方、椎前筋膜深面,回抽无血则可注入局麻药。
6. 注意事项:①SGB过程中穿刺针进入不宜过深以免直接刺入神经节,造成神经节营养血管和SG的损伤,或使药液经局部血管吸收而影响阻滞效果;②注药前应确定针尖位置,药液应注射于颈长肌表面、椎前筋膜深面,超声下可见颈长肌表面呈环形无回声区膨胀,如见药液进入颈长肌或颈长肌与横突之间,须回退针尖后确定针尖位置位于颈长肌表面后再注射。
如未见椎前筋膜膨胀且药液于其表面扩散,应略进针刺破椎前筋膜再注射(图5)。
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的用药与疗程常用局麻药均可用于SGB,但需注意浓度、有效量,均采用最低有效浓度与最低有效量(如1%利多卡因、0.25%布比卡因5~10 ml),否则有增加并发症的危险;不建议加入糖皮质激素、非甾体类抗炎药、维生素等药物,因这些药物局部使用尚无理论或临床依据,且不增加治疗效果。
SGB 的疗程并无定论。
文献报道较多为隔日或每日一次,双侧交替阻滞,10次为一个疗程。
也有文献报道于SG周围置管进行连续阻滞。
星状神经节阻滞成功的标志同侧出现霍纳综合征(Horner's syndrome),一般认为是SGB成功的标志,其表现为瞳孔缩小、眼睑下垂、眼球凹陷、同侧面部少或无汗、结膜充血,面色潮红,耳廓红润,鼻黏膜充血、鼻塞,皮温升高等。
阻滞成功后头面部及上肢自觉发热,可致同侧上肢血管扩张,上肢温度可升高1~3 ℃。
患者红外热成像与皮温检测可发现阻滞侧皮温升高(图6)。
星状神经节阻滞的并发症一、与操作相关的并发症1. 喉返神经阻滞:表现为SGB后出现声音嘶哑或失音等。
与进针位置过浅或阻滞时患者发生吞咽改变针尖位置有关,喉返神经受影响,其发生率较高。
此提示不能同时行双侧SGB。
2. 一过性意识丧失:SGB过程中,在手指分离颈部组织并进针后,患者可能突然意识消失,应立即拔出针头,休息片刻,待其意识恢复。
患者多可自行缓解,一般考虑手指分离颈部时用力较重,刺激了颈动脉压力感受器,引起反射性血压下降或压迫了颈总动脉,导致一过性脑供血不足所致。
3. 臂丛阻滞:臂丛神经由C5~C8脊神经及T1脊神经前支所组成。
SGB 多数以C6或C7横突为进针标志,因此很容易导致臂丛阻滞出现手臂麻木等表现,一般无需处理,密切观察即可。
4. 高位硬膜外或蛛网膜下腔阻滞:由于穿刺针过深或过于向内倾斜误入硬膜外间隙,造成高位硬膜外阻滞;严重者误入蛛网膜下腔引起全脊椎麻醉为最危急的并发症,患者呼吸停止,血压下降,此时应立即抢救,气管内插管建立人工通气,采取措施升压维持循环功能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