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3罗斯福新政 学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学案-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九年级历史导学案九年级组号姓名:导学案编号编制日期:使用日期:编制人分管领导签字:课题:罗斯福新政【学习目标】:1.了解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国家工业复兴法》。
2.认识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调整和改革。
3.学习罗斯福的学识、胆略、才干和决心面对危机和困难的精神。
【重点、难点】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及评价。
【合作探究,释疑解惑】(理解历史)探究一:史料研读材料一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的具体表现:从1929年一直延续到1933年;从一个国家开始迅速蔓延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40%。
材料二 1933年3月4日,罗斯福总统在就职演说中说:“……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他也鼓励美国人民:“The only thing we have to fear is fear itself ——真正让我们感到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
”(1)根据材料一,归纳这次经济大危机的特点?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特别大(2)针对材料二中出现的情况。
罗斯福采取了什么政策?该政策的中心措施是什么?新政;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加强对工业的调整(3)结合所学知识,与以前的资本主义政策相比,美国采取的政策最突出特点是什么?采取这一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摆脱经济危机,巩固资产阶级统治(4)在实行新政的过程中,为了增加就业机会,美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是什么?以工代赈,兴建大型公共工程探究一:史料研读材料一:允许我申明我的坚定信念: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我们没有必要去躲闪。
……合众国的人民并未气馁,他们已经选择我来作为实现他们愿望的工具,我也是以这样的精神来担当的。
——1933年罗斯福总统就职演说材料二兹宣布,国会的政策是:……促使各同业团体之间的合作行动,以提供普遍福的竞争惯例;要使各产业的现有生产能力得到最充分的利用;要取消不适当的生产限制(暂时有需要的除外)。
2024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教学九年级电子教案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设计说明本课主要学习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这两部分内容之间关系密切,经济大危机是罗斯福实施新政的背景。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依据课标要求确立学习目标,通过设置问题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学习目标1.了解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表现,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等基本史实。
2.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实质,理解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3.体会罗斯福总统临危受命的勇气和改革的决心。
重点难点教学重难点:罗斯福新政。
教学方法问题链设置、合作探究法等。
资源与工具图书馆资源、多媒体课件、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情境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空前繁荣,新兴产业迅猛发展,收音机、电冰箱、吸尘器等新产品开始进入大众家庭。
然而,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后,许多家庭失去了住房,只能住在临时搭建的窝棚里。
这场危机的特点是什么?美国是如何渡过这次危机的?二、预习检查1.经济大危机首先爆发于哪个国家?2.面对危机,哪位总统领导美国进行了改革?3.美国最终度过危机了吗?从繁荣到危机1.20世纪20年代的繁荣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58页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的发展状况。
学生回答: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空前繁荣。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分析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空前繁荣的原因。
学生回答: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大规模运用;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大发战争财;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缓解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20世纪初,美国政府实行“自由放任”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经济的发展;等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联系所学知识,帮助学生形成历史思维。
2.繁荣背后的危机教师活动:在美国经济繁荣的表象下隐藏着巨大的危机。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58页的内容,分析危机有哪些。
学生回答:贫富分化加剧,工人的工资增长缓慢,购买力严重不足,导致生产过剩;股票投机活动盛行。
部编版(人教)历史九年级下导学案 第13课罗斯福新政 导学案(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罗斯福新政导学案【学习目标】了解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背景、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影响。
【学习重点】经济危机的影响和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及影响。
【学习难点】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及影响【课前预习】一、从繁荣到危机1.繁荣(1)何时美国经济空前繁荣?20世纪20年代(2)空前繁荣表现在哪些方面?美国经济空前繁荣,新兴产业迅猛发展,收音机,电冰箱,吸尘器等新产品开始进入大众家庭,汽车也不再是富人才能买得起的奢侈品。
2.危机(1)为什么经济空前繁荣表象下却潜藏着巨大的危机?生产力不断提高,企业利润大幅增加,但工人的工资却增长缓慢,购买力严重不足,导致出现生产过剩。
大量资金涌入股票市场,股票价格狂涨,资本家兴风作浪,普通群众也怀着发财的梦想,于是出现了全国性的股票投机活动。
(2)这场经济大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最终导致了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3)这场经济大危机是怎样爆发的?1929年10月下旬,美国股票突然爆跌,一场空前的经济大危机迅速席卷了美国以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4)经济大危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①从1929年到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40%以上,贸易额减少了2/3。
其中,美国工业产量下降超过40%,贸易额减少70%。
②大量企业破产,银行倒闭,失业人数激增。
美国有1500万~1700万人失业,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失业人数更是超过3000万。
③穷人们想尽一切办法艰难度日,常常食不果腹,衣不御寒;④资本家为了维持商品价格,保证利润,不惜大量销毁商品。
大量玉米丶小麦丶棉花和牛奶,或被当做燃料,或被倒进河流。
二、罗斯福新政1.1933年3月谁就任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2.为了应付日益严峻的经济危机,罗斯福上任后是怎样面对经济危机的?实施“新政”,采用国家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3.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有哪些?(1)整顿金融体系:通过《紧急银行法案》,对银行业进行整顿,恢复银行信用。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罗斯福新政》教案+导学案(含答案)

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3课罗斯福新政1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实质;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教学难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对罗斯福新政的评价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位美国记者对一位美国总统的评价:“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
他打碎的古老结构比任何人都多。
他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
”师: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我们这节课的主人公——富兰克林·罗斯福。
师:请同学说说你眼中的罗斯福。
生:一位身残志坚的总统、一位成就了伟业的总统;改革创新、自强的伟人;维护世界和平的总统等。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1.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与发生原因、实质。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文资料并结合材料,说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实质。
材料一:1922—1929年,美国经济出现了繁荣的景象:汽车猛增、家用电器丰富、建筑市场活跃。
汽车、电器、房屋建筑业成为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的三大支柱行业。
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初,在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里,瑟瑟发抖的女孩问妈妈:“妈妈,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起火炉呢?”妈妈叹了口气,说:“因为我们家里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
”“妈妈,爸爸为什么会失业呢?”“因为煤太多。
”与此同时,在密西西比河畔,农场主们正把一桶桶牛奶倒入河中,把一车车肥猪倒入河中……设问:材料一、二分别反映的是美国的什么情况?农场主为什么要将商品倒入河中?提示:材料一反映了美国经济的空前繁荣;材料二反映了美国的经济危机。
原因:为了维持商品价格,保证利润。
说明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而不是绝对过剩。
(2)总结经济危机原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总结:如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工人的工资却增长缓慢,购买力严重不足,导致出现生产过剩等。
【图解原因】2.经济危机的表现与特点提示:(1)表现:工业生产下降、贸易锐减、物价暴涨、银行破产、失业增加。
4.13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在开始学习罗斯福新政之前,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美国历史的基本知识,包括美国独立战争、南北战争等关键历史事件。此外,学生还应该具备一定的经济学基础知识,能够理解国家干预经济的概念和原理。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九年级的学生对于历史事件通常具有较强的兴趣,特别是那些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内容。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应该具备分析史料、解读文本的能力。在学习风格上,一部分学生可能偏好视觉学习,希望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直观地了解历史;另一部分学生可能更倾向于通过讨论、探究来深入理解历史。
4.13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4.13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罗斯福新政”。具体内容包括:罗斯福新政的背景、新政的主要措施、新政的效果及其对美国历史的影响。
3.罗斯福新政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罗斯福新政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罗斯福新政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罗斯福新政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罗斯福新政解决实际问题。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罗斯福新政的未来发展或改进方向,并提出创新性的想法或建议。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13《罗斯福新政》精品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13《罗斯福新政》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13课《罗斯福新政》内容。
具体包括:解19291933年经济危机对美国影响,掌握罗斯福新政背景、主要内容、实施过程及其影响。
重点分析新政中“三R 政策”(救济、恢复、改革)以及它对美国社会和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19291933年经济危机原因和影响。
2. 使学生解罗斯福新政主要内容,理解其实质,分析其实施效果。
3.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罗斯福新政背景、主要内容、实施过程及影响。
教学难点:新政中“三R政策”具体实施及其在美国历史上地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课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经济危机时期美国社会现象,引发学生对这一历史事件关注。
2. 新课导入:介绍19291933年经济危机背景,引导学生解危机对美国社会和经济影响。
3. 讲解:详细讲解罗斯福新政背景、主要内容、实施过程及影响。
4.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所学,设想自己是当时美国政府一员,如何解决经济危机。
5. 例题讲解:分析罗斯福新政中“三R政策”,讲解具体实施案例。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分析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社会和经济影响。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罗斯福新政2. 板书内容:a. 背景:19291933年经济危机b. 主要内容:“三R政策”(救济、恢复、改革)c. 实施过程:新政实施步骤及措施d. 影响:新政对美国社会和经济影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列举罗斯福新政背景、主要内容、实施过程及影响。
b. 分析罗斯福新政中“三R政策”对美国社会和经济影响。
2. 答案:a. 背景:19291933年经济危机。
主要内容:“三R政策”(救济、恢复、改革)。
实施过程:新政分阶段实施,包括救济措施、恢复经济、改革制度等。
九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导学案 (教师版)2023-2024学年 初中历史

第13课罗斯福新政一、从繁荣到危机1.经济繁荣: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空前繁荣,新兴产业迅猛发展。
2.经济大危机:(1)原因。
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最终导致了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②直接原因:生产力不断提高,企业利润大幅增加,但工人的工资却增长缓慢,购买力严重不足,导致生产过剩。
③其他原因:出现全国性的股票投机活动。
(2)爆发:1929年,一场规模空前的经济大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3)特点及表现。
特点表现持续时间特别长1929—1933年波及范围特别广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破坏性特别大工业产量下降,企业破产,银行倒闭,失业人数激增二、罗斯福新政1.目的:应付日益严峻的经济大危机。
2.开始: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宣布实施新政。
3.特点:利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4.内容:(1)金融:通过《紧急银行法案》,对银行业进行整顿,恢复银行信用。
(2)工业: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制定公平竞争法规;通过《全国劳工关系法》,在一定范围内维护工人合法权益。
(3)农业:通过《农业调整法》,限制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
(4)就业:推行“以工代赈”,通过投资兴建大量公共设施,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
(5)保障: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5.影响:(1)积极影响。
①经济:新政期间,美国经济开始了缓慢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②政治:新政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2)局限: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历史解释——领略扭转乾坤的新政】材料罗斯福应对危机的一系列政策后来被称作“新政”(New Deal),其核心是三个R:改革(Reform)、复兴(Recovery)和救济(Relief)。
罗斯福的新政并非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一场为保证资本主义制度的稳定发展,在资本主义经济肌体内部进行的“伤筋动骨”的大手术。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历史 罗斯福新政 学案

罗斯福新政【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和掌握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特点、影响等史实。
(2)理解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效果;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1)多媒体播放影视片断及文献资料,查阅相关资料,采用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
(2)出示一系列问题,分析罗斯福新政措施的效果,培养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的杰出总统,新政有助于美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新政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机。
【学习重点】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美国罗斯福新政。
【学习难点】正确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作用和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
【学习流程】一、知识链接20世纪20年代,特别在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基本上处于相对稳定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繁荣”一时,但“繁荣”背后孕育着严重的危机。
1929年,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迅速席卷资本主义世界。
在经济危机中,人民群众深受其害,工人失业,就业工人工资也大幅度下降。
垄断资本家毫无怜悯之心,为保护商品价格,维持利润,宁愿大量销毁商品。
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宣布实行新政,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与指导,消除经济危机。
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
根据《国家工业复兴法》,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
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政府加强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
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课导学请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
(一)从繁荣到危机20世纪20年代,特别在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基本上处于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一时,但“繁荣”背后孕育着严重的危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3课罗斯福新政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了解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了解经济大危机的特点;了解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了解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和影响。
【重点难点】
重点:罗斯福新政
难点:罗斯福新政
【课前预习】
初读课文、勾划要点、完成填空
一、从繁荣到危机
1.一战后美国繁荣:P58
2.繁荣下的危机:P58
3.经济危机:
(1)爆发标志:1929年10月美国______价格突然暴跌。
(2)时间:____________。
(3)原因:____________制度的基本矛盾。
(4)表现:P59
(5)阅读教材P59归纳经济危机的特点:
①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
二、罗斯福新政
1. 开始时间:______ 年
2.特点:采用_________经济的手段。
3. 主要内容:
(1)整顿______体系。
(2)加强对工业的______指导。
(3)调整______政策。
(4)推行“_________”。
(5)建立___________制度。
4. 影响:新政增强了美国政府的__________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5. 实质:在维护_________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
6.局限性:P61
【合作探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到1935年初,新政成为公众激烈抨击或热情支持的焦点。
保守势力和大商业领
袖抨击新政是“敲富人竹杠”、“社会主义”,批评罗斯福抛弃了自由政策。
不过,广大中下层民众热情讴歌了“新政”,甚至把罗斯福视为“救星”。
—布林克利《美国史》
材料二: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源于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资本主义戴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纯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摘自鲍盛刚《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什么?新政哪些措施使“广大中下层民众”视罗斯福为“救星”?
(2)根据材料二,归纳“罗斯福新政”与“中国改革”的共同点。
【归纳总结】
【课堂练习】
1. (2021湖南)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高度繁荣,人人憧憬的小汽车、收音机、洗衣机等美国式美梦似乎触手可及。
到20年代末,这场美梦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所摧毁。
这里的“灾难”指的是()
A.日本偷袭珍珠港 B.法西斯主义的泛滥
C.苏联建立经互会 D.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2. (2021江苏苏州)在图所反映的美国“失业率”变化曲线中,失业率增加幅度最大的年份区间是()
A.1929~1933年
B.1933~1936年
C.1937~1938年
D.1940~1944年
3. (2021湖南怀化)1932年,罗斯福竞选美国总统时许诺,要用计划经济的方法克服
经济危机。
“计划经济的方法”是指()
A.放任经济自由发展 B.大力发展高新产业
C.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D.实施人才引进计划
4. (2021黑龙江)罗斯福新政中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兴办公共工程,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来增加国民收入,刺激消费与生产的均衡。
这肯定了“新政”中哪一方面的措施() A.以工代赈B.调整农业政策 C.整顿金融体系 D.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5. (2021辽宁)1933 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为对付经济危机,他一上任就宣布实行“新政”。
以下有关罗斯福新政的表述正确的是()
A .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B .彻底解决了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C.推行“以工代赈”,减少失业者就业机会
D .新政降低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6. (2021四川遂宁)“罗斯福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
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
”材料表明罗斯福新政()
A.是资本主义内部的一次自我调节B.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模式
C.放松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D.从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
2.(2020年安徽)漫画家常用犀利的画笔针砭时弊。
如图漫画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导致图中西方富人交通工具变化的时代背景是()
A.绿色环保意识的增强B.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C.工业生产技术的革新D.经济大危机的冲击
5.(2020年重庆A)下表为美国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措施。
这些措施实施的直接目的是()
时间机构名称主要任务参与人数1933年民间资源保护队种树、建水坝、森林防护等约200万1933年田纳西管理局田纳西河流城综合治理约350万1936年工程振兴局兴建公路、体育馆、美术馆、医院等公共设施约300万
A.以工代赈,提供就业机会 B.建立救济机构,提供社会保障
C.大量输入国外廉价劳动力 D.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
6.(2020年黔南州)下面图一和图二分别宣传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美国实施的经济措施,这两项措施的实施()
A.都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都暴露了发展重工业的弊端
C.说明了两国的经济环境相同 D.都迅速推进本国工业化完成
7.(2020年成都)1933年,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说:“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
……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可以部分完成这一任务”。
下列举措,体现了罗斯福政府“直接募工”意的是()
A.推行“以工代赈”B.整顿金融体系
C.制定“公平竞争法规”D.调整农业政策
答案:
【合作探究】
(1)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推行“以工代赈”、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等。
(2)都注重调整生产关系,符合当时本国的国情;都合理利用市场与计划的关系;都注重民生。
【课堂练习】
1—10: DACAAADAA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