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检系统管理制度
质检检查管理制度

质检检查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和加强企业质检工作,提升产品质量,保障客户满意度,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管理责任1.公司领导必须高度重视质检工作,全面贯彻执行公司质检管理制度,确保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2.质检部门负责对质检工作进行组织、协调、监督和管理,制定质检计划,并推动计划的实施。
3.各部门负责人要紧密配合质检部门工作,确保产品质量合格。
三、质检人员的选派和培训1.质检人员要按照公司规定进行培训,并取得相应的质检证书。
2.质检人员都要熟悉公司的产品标准及相关规定,并经过专业培训。
3.质检人员要自觉遵守公司质检管理制度,并参与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
四、质检标准和方法1.制定符合国家标准的质检标准,确保质检工作可操作性、科学性。
2.采用现代化的质检设备和方法,确保产品质量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3.质检标准和方法应根据产品的特点和技术要求进行调整和修订。
五、质检程序1.质检工作应包括进料质检、在制品质检、成品质检、仓储质检等程序。
2.根据产品的特点和质检要求,选取不同的质检方法和程序。
3.质检工作要有相应的记录和报告,对不合格产品要有相应的处理措施。
六、质检记录和报告1.质检记录要真实、准确、完整,包括质检的时间、地点、方法和结果等内容。
2.质检报告要及时发放,给相关部门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3.质检记录和报告要按照公司规定进行保存,方便进行追溯和管理。
七、不合格产品的处理1.所有不合格产品必须标示,划设区域,以防混淆。
2.责任部门要及时整理和清点不合格产品,作出合理的处理办法。
3.对不合格产品要进行报废或返修处理,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八、质检工作的效果评价和改进1.对质检工作的效果进行定期的评价,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2.根据评价结果,制定改进措施,不断提升质检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3.建立质检工作的长效机制,确保质检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以上是公司质检检查管理制度的内容,希望全公司员工认真执行,确保产品质量,提升公司形象。
质量检测管理制度

质量检测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强化企业的产品质量管理工作,提升产品质量,保障用户权益,维护企业声誉,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企业的产品质量检测管理工作。
第三条本制度所称产品质量检测,是指企业为验证产品质量,并依据相关标准或规范进行的检测活动。
第四条产品质量检测应遵循科学、客观、公正、公开的原则。
第五条本制度所称的产品是指企业生产的各类产品。
第六条质量检测管理制度是企业质量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与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相互配套。
第二章质量检测管理机构第七条企业应当设立质量检测管理机构,负责产品质量检测工作。
第八条质量检测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包括:(一)制定并完善质量检测工作相关制度和规范;(二)组织和实施产品质量检测工作;(三)组织和实施产品质量检测人员的培训;(四)组织和协调产品质量检测工作的开展;(五)负责产品质量检测数据的记录和整理;(六)审定产品质量检测报告。
第九条质量检测管理机构应当具备专业的检测设备和检测人员,确保产品质量检测工作的有效开展。
第十条质量检测管理机构应当定期组织对检测设备的校准和维护,并保证其准确可靠。
第十一条质量检测管理机构应当保证检测人员具有相应的学历和技能,并定期进行培训,不断提升其专业水平。
第十二条质量检测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检测数据的保密制度,确保检测数据的安全。
第三章产品质量检测工作第十三条产品质量检测应当依据国家或行业标准或规范进行,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相关要求。
第十四条产品质量检测应当依据客户需求和产品特点,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和工艺,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和可靠。
第十五条产品质量检测应当遵循科学、客观、公正的原则,确保检测结果真实可信。
第十六条产品质量检测应当及时、准确地对产品进行检测,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
第十七条产品质量检测应当对检测数据进行记录和整理,并报告给有关部门进行审定。
第十八条产品质量检测应当建立健全检测数据管理制度,确保检测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质量检测的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规范和提高质量检测工作,保障产品质量,确保客户满意度,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质量检测的责任1. 生产部门应当负责产品生产的质量检测工作,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2. 质量部门应当负责监督和检查生产部门的质量检测工作,修订和完善质量检测标准和流程。
3. 所有员工应当积极配合质量检测工作,对于产品质量存在疑问应当及时报告。
三、质量检测的流程1. 制定质量检测计划,确定检测内容、方法、标准和流程。
2. 采集样品,并进行必要的预处理。
3. 进行实验室分析或现场检测。
4. 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评定质量检测结果。
5. 制定质量检测报告,包含检测结果、结论和建议。
四、质量检测的标准1. 参考国家或行业相关标准。
2. 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检测。
3. 对于产品质量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应当立即报告产生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五、质量检测的管理1. 质量检测过程应当记录详细资料。
2. 质量检测结果应当保留备查,以备复核。
3. 对于存在问题或争议的质量检测结果,应当与生产、质量部门一起协商解决。
六、质量检测的改进1. 手续标准和流程应当定期进行评估和改进。
2. 对于常见的质量问题应当进行深入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计划。
1. 质量部门应当对质量检测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
2. 对于问题较多的产品应当进行加强监督,直至问题彻底解决。
八、质量检测的惩罚对于故意或重大失误造成的产品质量问题应当追究责任,并给予相应惩罚。
对于反复出现的产品质量问题应当采取措施限制或暂停生产。
九、质量检测的奖励对于质量检测工作表现突出、贡献显著的员工应当给予奖励和荣誉。
十、附则1. 本管理制度由公司相关部门制定,并定期进行评估和完善。
2. 本管理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3. 对于本管理制度的解释权归公司质量部门所有。
以上为公司质量检测的管理制度,希望各部门认真执行,共同努力,保障产品质量,提高公司整体竞争力。
企业质检管理制度

企业质检管理制度第一部分: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企业质检管理工作,保证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竞争力,根据国家有关质检管理制度要求,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生产环节的质检管理工作。
第三条公司质检部门是本公司的质检管理机构,负责全面质检管理工作,配合各部门做好相关工作。
第四条公司全体员工应当遵守本制度的规定,提高质检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二部分:质检管理的基本要求第五条公司的质检管理应当遵循国家质检法律法规,严格执行质量管理标准,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公司标准。
第六条公司应当建立完善的质检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控制、质量评估、质量改进等环节,确保产品的整体质量。
第七条公司应当加强员工的质检意识,提高员工的质检技能和水平,培训合格的质检人员。
第八条公司应当建立健全的质检档案管理制度,对质检记录、资料等进行规范管理,确保质检数据真实准确。
第三部分:质检管理的组织结构第九条公司设立质检部门,负责全公司的质检管理工作,包括产品质量监测、质量控制、质量改进等工作。
第十条质检部门应当配备专业的质检人员和相应的仪器设备,确保质检工作的有效开展。
第四部分:质检管理的具体措施第十一条质检部门应当制定完善的质检方案,明确质检的具体流程和各项指标要求。
第十二条公司应当建立质检标准,对产品的各项指标进行统一规范,提高质检工作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第十三条质检部门应当对产品进行全面的质量监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提出改进方案。
第十四条公司应当开展定期的内部质检和外部质检工作,对主要原材料、生产工艺、成品等进行全面的检查。
第五部分:质检管理的责任与义务第十五条公司领导应当高度重视质检工作,提高质检工作的地位和重要性,确保质检工作的有效开展。
第十六条质检部门应当制定具体的质检计划和工作方案,确保质检工作的有序进行。
第十七条生产部门和销售部门应当配合质检部门的工作,及时提供质检所需要的数据和信息。
第十八条公司全体员工应当积极参与质检工作,提高质检意识,提高产品质量,提高自身的责任感。
货物质检管理制度

货物质检管理制度第一部分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企业货物质检管理,提高质量管理水平,保障产品质量,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企业生产和销售的所有货物的质检管理工作。
第三条本制度的制定、修改和解释权归企业质量管理部门。
第四条全体员工必须遵守本制度,任何人不得擅自修改或违反本制度。
第二部分质检工作的组织与职责第五条质量管理部门是企业货物质检管理的主要部门,负责制定和监督贯彻执行质检管理制度。
第六条每个部门必须配备专职质检员,负责本部门的货物质检管理工作,直接向质量管理部门报告。
第七条质检员要经过专业培训,具备一定的质检知识和技能,严格按照质检要求进行检验工作。
第八条质量管理部门要定期对各部门的质检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并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
第三部分货物质检的流程与要求第九条货物质检应当在生产制造过程中进行,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
第十条货物质检包括原材料检验、生产过程控制、成品检验等环节,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符合质检要求。
第十一条货物质检要根据不同的产品特点和质检要求制定相应的检验计划和方案。
第十二条货物质检必须严格按照检验标准和程序进行,检验过程中要认真记录检测数据和结果。
第四部分货物质检的记录和报告第十三条货物质检的记录和报告要真实准确,包括检验数据、结果、结论等内容。
第十四条质检员对于发现的不符合质检要求的产品,要立即上报并停止该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第十五条质检部门要保留相关的质检记录和报告,并定期进行归档和备份。
第五部分质检问题的处理与改进第十六条对于发现的质检问题,要及时进行调查和处理,追溯到根本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第十七条质量管理部门要统筹处理各部门的质检问题,完善质检管理体系,提高质检水平。
第十八条对于屡次发生的质检问题,要进行专项整治和改进,确保不再出现同类问题。
第六部分附则第十九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正式执行,如有需要修改,须经质量管理部门审批。
第二十条本制度未尽事宜,由质量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质检管理制度大全

质检管理制度大全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切实加强质检工作,促进企业持续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质检管理体系建设第二条建立健全质检管理体系,形成公司内部的正向循环。
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第三条本公司实行全员质量管理制度,全体员工都要把产品质量放在首位,努力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第四章质检部门设置第四条公司应设立专门的质检部门,负责制定公司的产品质量标准、检测方法和程序;对各个部门的生产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
第五条质检部门的主要职责是保证生产过程的正常运行,监督各部门的工作,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并对产品进行检测、检验、合格评审等工作,确保产品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第五章质量管理制度第六条公司应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确保产品质量持续稳定。
建立健全相关记录和档案,及时记录有关质量信息,以备查证。
第七条公司应建立质量管理手册,详细规定产品质量标准、检测方法、程序和要求,并对其进行定期更新和修订。
第八条公司应建立产品质量信息库,对已经测量和检验的产品进行归档,以备查询。
并应定期对库存产品进行抽样检验,及时发现问题。
第九条公司应建立产品追溯体系,确保有序追溯产品的生产过程、检测记录、运输情况等信息,以方便对产品的快速定位和问题处理。
第十章质量检测第十一条公司应建立健全的产品质量检测体系,确保产品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第十二条公司应指定专门的质检员进行产品的抽样检验,确保检测过程的公正和客观。
第十三条公司应建立质检结果记录和报告制度,将检测结果及时记录在档案中,并向相关部门汇报。
第十四条公司应定期对产品进行控制性抽检,以及时发现问题,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第十五条公司应根据产品质检结果,及时对产品进行分类处理,提出合理的改进方案。
第十六条公司应设立质量监督委员会,负责监督公司的质量管理工作,提出改进建议,确保产品质量稳定。
第十七条公司应建立质量管理统计制度,对产品质检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制定改进措施。
质检管理制度

质检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质检工作,提高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权益,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产品的质检工作,包括生产过程中的检验、出厂检验和市场质量监督检验。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科学合理、公平公正、严格管理的原则,保证质检工作的规范进行。
第四条质检部门应当建立健全质检制度,确保质检工作的系统性、连续性和稳定性。
第五条公司全体员工应当严格遵守本制度的规定,加强质量意识,保证产品的合格率。
第六条质检部门应当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员工的质检技能和管理水平。
第二章质检责任第七条质检部门应当明确责任,建立质检责任制度,明确各岗位的质检责任。
第八条质检部门应当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的质量管理制度,对产品进行检验,保证产品质量。
第九条质检部门应当建立健全质检记录,及时、准确地记录质检过程和结果。
第十条质检部门应当负责对不合格产品的处理,并跟踪整改情况,确保产品的合格率。
第十一条质检部门应当建立不良品处理和责任追究制度,对不良品的责任人进行问责。
第十二条质检部门应当加强对产品的市场质量监督检验,及时发现和处理产品质量问题。
第三章质检流程第十三条质检部门应当建立健全质检流程,确保产品质检工作的有序进行。
第十四条质检部门应当对产品的原材料进行严格检验,确保原材料的合格率。
第十五条质检部门应当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监控和检验,确保产品质量。
第十六条质检部门应当对成品进行出厂检验,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企业要求。
第四章质检标准第十七条质检部门应当与相关部门密切合作,根据国家标准和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公司产品的质检标准。
第十八条质检部门应当不断完善质检标准,根据市场需求和技术进步,及时更新质检标准。
第十九条质检部门应当对产品的质检标准进行宣传和培训,确保员工了解和掌握质检标准。
第二十条质检部门应当建立质检标准的追溯机制,对不符合标准的问题进行查找原因,并及时纠正。
第五章质检设备第二十一条质检部门应当配备先进的质检设备,确保产品质检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工程质量检测系统管理制度

工程质量检测系统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测工作,提高工程质量,保障工程安全,确保工程顺利进行,特制定此管理制度。
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工程质量检测工作,具体内容如下。
二、检测人员管理1.检测人员应具有相关专业资格证书,熟悉工程质量检测相关知识,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
2.检测人员应定期接受培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和专业知识。
3.检测人员应遵守工作纪律,严格执行检测程序,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检测人员应保护工程检测数据的机密性,不得泄露相关信息。
三、检测设备管理1.检测设备应具有相应的检测能力,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检测设备应定期维护,保持设备正常运转。
3.检测设备应定期校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4.检测设备应保证质量,防止因设备问题导致检测结果错误。
四、检测流程管理1.工程质量检测应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遵循检测程序,保证检测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2.检测应及时进行,保障工程施工的正常进行。
3.检测结果应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提供工程质量改进的依据。
4.检测应建立完整的档案记录,保留检测数据和相关资料。
五、检测结果处理1.检测结果应具有可靠性和准确性,不得篡改或删除。
2.检测结果应及时处理,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工程质量达标。
3.检测结果如有问题,应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共同解决。
4.检测结果应定期进行总结和分析,提出改进建议,推动工程质量的持续改进。
六、责任制度1.施工单位应承担工程质量的主要责任,负责组织和实施质量检测工作。
2.监理单位应对工程质量检测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确保质量检测的合规性和准确性。
3.建设单位应对工程质量检测工作进行跟踪和评估,对检测结果负责。
4.工程质量检测人员应对自己的工作负责,保证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七、监督与考核1.工程质量检测工作应建立相应的监督和考核制度,对检测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
2.监督部门应对工程质量检测工作进行抽查和复核,确保检测结果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检系统管理制度
一、进货检验实施办法
根据公司《原材料质量控制管理制度》特制定如下实施办法:
1、原料、辅料进厂后,供应部门应分类、分批存放在指定地点,做出区域挂牌标记,通知质检员。
2、质检员接到通知2小时内必须到位,并按有关的技术标准,对进厂的原、辅料进行检验并做好原始记录。
3、应在48小时内对需要检测的原、辅料做出检验结论,并加盖印章。
4、检验合格的原、辅料,方可办理入库手续。
5、检验不合格的原、辅料,按《原料不合格的判定与处置》进行判定,同时,质检员应及时将结果通知供应部门;由供应部门根据实际情况作退货、销毁或让步接受处理。
6、质检员应如实填写各项检测记录,并做好质量档案。
7、未经检验的原、辅料,生产部门不得使用;如果,确因生产急需,可以由原料保管员向质检部书面申请“紧急放行”,该申请书上应有生产部部长签名;使用“紧急放行”原料的产品生产过程和成品需要重点监控;A类原料不在紧急放行之列。
8、使用让步接受原料的产品,生产过程和成品也需要重点监控。
9、违反以上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必须立即纠正,并视造成的结果给予相应的警告、罚款,直至除名。
二、关于过程产品检验的规定
为加强生产过程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对过程产品特作如下规定:
1、生产过程的品质控制主要由生产车间的主操作员负责、质量员把关;质检部的现场管理人员(质检员)主要作好生产过程的巡检和半成品检验工作。
2、巡检工作主要检查工艺执行情况和各种规范记录的执行情况,特别是CCP 点的控制情况。
3、对于巡检中发现的一般问题,应及时与本工序的质量员沟通,提出改正意见;问题较大的,质检员要填写《不合格(品)记录》,并传达到车间或生产部,同时报告质检部领导。
4、对于巡检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应立即提出纠正,并要填写《不合格(品)记录》,传达到生产部,同时报告质检部领导,甚至公司技术领导。
5、质检部的检查工作,应本着以方便生产为原则,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尽快解决。
6、对争议问题处理时间原则要求一般不超过1小时,最多限制在3小时内。
7、质检部对巡检中的疑难问题或新问题把握不准时,应请求技术部协助解决。
8、对于频繁出现的质量问题,质检部要及时上报公司技术领导和HACCP小组组长,必要时请求对质量体系进行内审。
本规定由公司技术部起草。
本规定由质检部负责具体实施。
三、关于原材料检验分类管理的规定
原材料按其质量情况分为优级、良级、合格三级;按期对产品的重要性由高到低依次分为A、B、C三类:
A类原料质量需控制在优级;
B类原料质量需控制在良级以上;
C类原料质量需控制在合格以上。
A类:调香用香基、单体;香辛料精油、树脂、抽提物;I+G;乙基麦芽酚;呋喃酮;烟酰胺、蛋白酶等。
B类:维生素(盐);氨基酸(盐);磷酸(盐);酵母膏(粉);麦芽糊精;亚硝;山梨酸钾、苯甲酸钠、脱氢乙酸(钠)、双乙酸钠;酪朊酸钠;大豆蛋白;乙二醇、丙三醇;亚硫酸氢钠;吐温、司盘;香兰素;单甘酯;色素;ClO
原料
2
等。
C类:肉、骨头(髓)、动植物油脂、鸡蛋、食盐、食糖、味精、葡萄糖、蜂蜜、料酒、酱油、蕃茄酱、桂花酱、食用酒精;焦糖、柠檬酸(钠)、乳糖、木糖、氯化钾(KCl)、葡萄糖-δ-内酯、食品胶(瓜胶、卡拉胶、黄原胶、海藻酸钠、琼脂、CMC、明胶等)、明矾;肉香源、酱香王干料、辣椒、咖啡粉、鲜极
、石膏;水解蛋白液(粉);鲜肉皮、干肉皮;谷粉(百香籽),鲜极露;CaCl
2
朊粉;抗结剂(SiO
);红曲粉、红曲红;淀粉等。
2
A类产品要求(重点检验)
①颜色、气味、包装;
②生产日期、保质期、合格证;
③检验报告;
④供货商变更后需做应用试验;
B类产品要求(严格检验)
①颜色、气味、包装;
②生产日期、保质期、合格证;
③质检报告;
④必要时的理化检验;
C类产品要求一般性检验(至少符合下列两项)
①颜色、气味、包装;
②生产日期、保质期、合格证;
③随货质检报告;
④进厂重要项目检验合格。
四、原辅料、包装材料不合格的分级判定及处置办法
一、不合格原料的分级:
①一类不合格(最严重)
②二类不合格(次之)
③三类不合格(再次之)
二、不合格的内容:
①一类不合格包含:
原辅料中的蛋白质、重金属、固形物等重要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不合格。
包装材料上的公司名称、产品名称、商标等错误,以及颜色失真、套色串印。
②二类不合格包含:
原辅料的色泽、气味(肉类原料可以煮制后闻,哈喇味、臭味、不新鲜味)等不合格。
包装材料上的许可证号、产品标准、地址、电话、使用说明等内容错误,以及色泽、粘附性、强度等不合格。
③三类不合格包含:
原辅料的包装、计量、水分、杂质等不合格。
包装材料的材质不合格。
三、不合格的判定及处置:
①凡初检属一类不合格的产品一般无须再检验,直接判定为不合格。
②凡初检属二、三类不合格的产品可以加倍抽样再检,按检验结果判定。
③原辅料的一、二类不合格品不可使用,要做退回或销毁处理;三类不合格品,经技术部批准方可限制使用,但要求相关方必须改进。
④包装材料的一类不合格品不可使用,要穿刺处理后再退回或销毁;二、三类不合格品,经技术部批准,采取补救措施后方可限制使用,但要求相关方必须改进。
⑤二次以上出现不合格(含三类不合格)的相关方,供应部应从采购目录中删除。
⑥因供应人员失职造成的损失,除按以上条款处理外,视情节对有关人员罚款、辞退等处理。
四、本规定由技术部制订。
由办公室按文件管理规定负责发布至技术部、质检部、供应部、生产部等部门,即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