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美苏冷战总结

合集下载

初中历史中的冷战史知识点总结

初中历史中的冷战史知识点总结

初中历史中的冷战史知识点总结冷战是二战结束后国际关系中的一场大规模对峙。

冷战时期,以美国和苏联为代表的两个超级大国展开政治、经济、军事上的较量。

在初中历史学习中,了解冷战的背景、原因和重要事件是必要的。

以下是对初中历史中的冷战史知识点的总结。

一、冷战的背景与原因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格局:二战后,苏联和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形成了两极格局,即东方阵营和西方阵营。

2. 意识形态对立:美国坚持资本主义制度,苏联奉行社会主义制度,两个国家的意识形态差异导致了对抗与争夺。

3. 领土安全关切:苏联担心西方国家的侵略威胁,尤其是德国;而西方国家则对东欧国家的苏联影响力担心,认为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威胁其利益。

二、冷战初期的重要事件1. 雅尔塔协定(1945年):由美国、苏联和英国领导人在雅尔塔会议上达成的协议,确定了战后德国的分割和国际事务的重要原则。

2. 马歇尔计划(1947年):美国提出的计划,旨在通过财政援助来帮助战后欧洲国家的经济复苏,并遏制苏联的扩张。

3. 制裁柏林(1948-1949年):苏联对柏林实行封锁,断绝欧洲国家对西柏林的援助,最终导致了柏林空中运输行动的发生。

4. 北约的成立(1949年):北约是西方国家为了对抗苏联影响力而组建的军事同盟,标志着冷战的军事对抗趋势。

三、冷战中的重要事件与角力1. 朝鲜战争(1950-1953年):朝鲜战争是冷战中的一次军事冲突,涉及到美国和苏联在朝、韩两国的利益对抗。

2. 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两国之间一次极为紧张的核危机,美苏陷入核威胁对峙,最终以激烈的谈判解决。

3. 越南战争(1965-1973年):越南战争是冷战中美国介入的一场局部战争,表明了苏联在全球范围内对抗美国的立场。

4. 柏林墙的建立(1961年):为了防止东德人民入侵西德,苏联在柏林修建了一堵巨大的封锁墙,意味着冷战中两个阵营的隔离。

四、冷战的结束与影响1. 改革开放:20世纪80年代后期,苏联经济面临困境,美国的军事优势威胁减弱,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宣布进行政治和经济改革,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第八单元 第25课

第八单元 第25课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知识点一从盟友到对手1.背景(1)雅尔塔体系的形成①概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形成以________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

②实质:美苏两分天下。

③作用: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2)世界主要国家实力的变化①西欧和________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②苏联的实力不断增强,____________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增大。

③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____________上的矛盾日益加剧。

2.序幕:1946年,英国前首相____________在美国密苏里州富尔顿发表“铁幕演说”。

3.标志: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预习评价】1.(判断)雅尔塔体系的形成,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2.(判断)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矛盾是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

() 3.(思考)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试答:知识点二美苏“冷战”1.含义(1)双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2)方式:除____________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2.表现3.影响:两大____________集团对峙的局面出现,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预习评价】1.(判断)马歇尔计划仅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

()2.(判断)“冷战”时期美苏对峙主要表现为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的对抗,世界并无战争。

()3.(思考)雅尔塔体系与两极格局是什么关系?试答:知识点三“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1.国家分裂(1)德国分裂:1949年,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2)朝鲜分裂:南部和北部分别建立________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2.局部热战(1)1950年______________爆发,中国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2)二战后法国、美国先后发动侵略________的战争。

3.核危机:1962年,________导弹危机。

4.阶段特征(1)世界在全面“________”和局部热战间交替。

美苏冷战的具体表现及特点

美苏冷战的具体表现及特点

美苏冷战的具体表现及特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苏联、中国和英国等国为了反对共同的敌人,结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二战结束不久,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冷战政策。

赫鲁晓夫上台以后,提出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美苏合作、共同主宰世界的基本战略。

随着苏联经济、军事实力进一步增强,从50年代后期起,美苏争霸的格局逐渐形成。

美苏争霸分为三个阶段。

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是美苏争霸的第一阶段。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既有缓和又有争夺。

在缓和方面:1955年,苏联主动与西方国家合作,签订了对奥和约,解决了二次大战的一大遗留问题。

同年,苏联同联邦德国建立外交关系。

1959年赫鲁晓夫访问美国,美苏首脑戴维营会议是苏联推行美苏合作外交战略的重大行动,美国实际上承认苏联是超级大国这一事实。

在紧张方面:1961年苏联修筑“柏林墙”,封锁了东西柏林边界,使美苏关系更加紧张。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表明苏联开始走上同美国进行全球争夺的道路,同时也表明当时的战略优势仍然在美国方面。

这一时期,苏联还对中国推行霸权主义,企图控制中国,使得中苏关系恶化。

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是美苏争霸的第二阶段。

其特点是苏联处于攻势,美国转攻为守。

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至70年代,苏联的经济实力同美国的差距大为缩短,1975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上升,相当于美国的80%。

苏联在军备方面赶上了美国,苏联的战略导弹至1975年已达2402枚,超过美国40%,1979年苏联在战略核力量上的开支几乎为美国的3倍。

苏联大力增强常规军事力量。

1978年,美军210万人,苏军440万人,美军拥有坦克10500辆,苏军拥有坦克50000辆。

这一时期苏联推行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积极进攻战略。

美苏争霸的重点在欧洲,美苏在欧洲都集结了重兵,处于两军对峙的僵持状态。

苏联一方面对欧洲以“缓和”战略麻痹西方,另一方面加紧在欧洲以外的地区扩张。

1979年入侵阿富汗,标志着苏联霸权主义政策发展到了顶点。

冷战教学感悟心得体会(3篇)

冷战教学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冷战这一历史事件逐渐成为高校历史课程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冷战,我深刻体会到了冷战对世界历史、国际关系以及我国外交政策的影响。

以下是我对冷战教学的感悟和心得体会。

一、冷战的历史背景与特点冷战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大阵营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展开激烈对抗。

冷战的特点如下:1. 非直接军事冲突:冷战期间,两大阵营虽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军事冲突,但在局部地区爆发了多次战争,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

2. 意识形态对立: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分别代表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意识形态,双方在意识形态领域展开激烈斗争。

3. 经济竞争: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在经济领域展开竞争,争夺全球市场份额。

4. 军备竞赛: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在军事领域展开激烈竞争,军备竞赛不断升级。

二、冷战对世界历史的影响1. 推动了国际格局的变化:冷战期间,世界分为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两大阵营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展开竞争,推动了国际格局的变化。

2. 促进了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在争夺全球影响力时,不得不就一些全球性问题进行对话和协商,如核不扩散、裁军等问题。

3. 加速了第三世界国家的独立:冷战期间,第三世界国家在两大阵营的竞争中逐渐觉醒,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为全球政治格局的演变奠定了基础。

4. 激发了科技创新: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在军事、科技领域的竞争促使双方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了科技创新。

三、冷战对我国外交政策的影响1. 提高我国国际地位:冷战期间,我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提高了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

2. 推动我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冷战期间,我国外交政策经历了从“一边倒”到“一边倒为主,争取第三世界”再到“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演变。

3. 增强我国国防实力:冷战期间,我国面对来自苏联的军事威胁,加大了国防建设力度,提高了国防实力。

4. 促进我国改革开放:冷战结束后,我国抓住机遇,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推动改革开放,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

九年级历史美苏“冷战”

九年级历史美苏“冷战”
第17课
美苏“冷战”
一、杜鲁门主义 二、美苏争霸 授课人 嘉禾五中 李刚武
学习重点
1、冷战政策的含义 2、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 全的威胁
一、杜鲁门主义 1.美国“冷战”政策 出台的背景 2.杜鲁门主义 3.马歇尔计划
4.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
什么是“冷战”?美 “冷战”的重点 国为什么提出冷战政策? 是在什么地方?
“冷战”是指美苏之间除战争以外 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 美国凭借极度膨胀的经济军事实力, 积极谋求全球霸权。苏联的强大及共产 主义影响的扩大,阻碍了美国全球霸权 的实现,因此美国提出“冷战”政策。
“冷战”的重点是在欧洲。
丘吉尔的“铁幕演说”——美国“冷战” 政策出笼的舆论准备
丘 吉 尔
丘吉尔在杜鲁门的陪同下前往富尔敦发表演说。
P.99 课中题 参考答案 不同点 同盟国与协约国
参加国家 和地区
北约与华约 欧洲和北美国家 巩固已有的势力范围 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 主义阵营的对立 势均力敌,不敢轻易 动武,避免了世界大 战的爆发 两大阵营对峙及美苏 争霸的结果
欧洲强固 重新瓜分世界 帝国主义两大军事 政治集团 其扩军备战加快了 世界大战的爆发 帝国主义政治、经 济发展不平衡及其 争夺霸权,重新瓜 分殖民地的产物
二、美苏争霸
1.争霸的三个阶段及特征:
争霸第一阶段: (50年代后期—60年代中期) 苏企图与美平起平坐,但优势在美国。
赫鲁晓夫 上台后,签订 了对奥地利的 和约,承认联 邦德国,并访 问美国。
赫鲁晓夫
1959年赫鲁晓夫第一次访问美国, 与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会谈。
另一方面, 赫鲁晓夫加强 了对东欧的控 制,并开始与 美一争高下。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 杜 鲁 门

美苏冷战总结归纳

美苏冷战总结归纳

美苏冷战总结归纳冷战是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之间展开的一场长期对抗。

在这场冷战中,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意识形态、经济力量以及战略部署的差异导致了相互的敌意和竞争。

本文将通过对美苏冷战的回顾,总结和归纳冷战期间的主要事件和影响。

第一,冷战的起因美苏冷战的起因可以追溯到二战期间。

在战争结束时,苏联通过东欧国家的解放取得了在欧洲的广阔势力范围。

而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表,认为苏联所推行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对西方世界的威胁不容忽视。

双方的意识形态差异和对全球势力范围的争夺最终促成了冷战的爆发。

第二,冷战期间的主要事件1. 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威胁到了美国的安全。

这一事件几乎引发了全面核战争,但最终双方通过谈判达成协议,避免了可能的灾难。

2. 越南战争:冷战时期,美苏两国在世界各地进行了一系列代理战争。

其中最重要的是越南战争。

苏联支持北越,而美国则支持南越。

这场战争给美国带来了沉重的代价,并进一步加剧了两个大国之间的对抗。

3. 基辅事件: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重大事故,这次事故揭示了苏联核能安全的缺陷,也导致了苏联政府的信誉受损。

第三,冷战的影响1. 军备竞赛:冷战期间,美苏两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军备竞赛。

双方都试图通过扩张其核武器库和军事实力来获得优势。

这导致了军事开支的巨大增加,同时也加剧了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

2. 分裂世界:冷战期间,世界被一堵“铁幕”所分割,东欧国家成为苏联的势力范围,而西方国家则和美国保持合作。

这种势力范围的对立导致了全球局势的不稳定,并且导致一些国家在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纷纷选择立场。

3. 经济发展:冷战使美苏两国都将大量资源用于军事和军备竞赛,这导致了经济上的巨大负担。

而同时,两国之间的对抗也促使他们在科技、工业和空间竞争等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

第四,冷战的结束冷战最终于1991年结束,苏联解体成为独立国家。

而冷战的结束主要归因于苏联内部的经济问题以及东欧剧变的影响。

美苏冷战的知识点总结

美苏冷战的知识点总结

美苏冷战的知识点总结美苏冷战是二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之间的一场长期、激烈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意识形态的对抗。

虽然两国没有实际开战,但他们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长达几十年的角力和竞争。

冷战的起始时间一般认为是1946年到1991年苏联解体。

1.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盟国(美国、苏联、英国和法国)在对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的处理上出现了意见分歧。

苏联坚持要求取得更多的补偿和对德国的严厉惩罚,而美国则希望重建德国和日本,并且希望尽快结束战争并实现世界和平。

2. 苏联的威胁。

苏联在二战结束后迅速扩张,控制了东欧诸国(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等)并通过建立东欧阵线,威胁到了西方国家的利益和安全。

3. 意识形态的对抗。

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之间的意识形态冲突非常激烈。

美国代表民主自由和资本主义,而苏联代表共产主义和集权主义,两国之间的对立使得世界被划分为了东西两个阵营。

4. 资源和技术的竞争。

冷战时期,美苏两国之间进行了大规模的军备竞赛和太空竞赛,双方都在研发核武器、导弹、飞机、潜艇、太空技术以及各种科学技术方面进行了激烈的竞争。

5. 欧洲的分裂和统一。

冷战时期,欧洲被冷战的局势所左右。

东德与西德、东欧与西欧、东西柏林在长期的对立中被分裂。

直到1989年东欧剧变和柏林墙的倒塌,欧洲才迎来了统一和和平。

6. 亚洲和非洲的独立运动。

冷战期间,亚洲和非洲发生了多个国家的独立运动。

这些国家一方面受到了美国或苏联的支持,另一方面也成为了大国之间的角力和斗争的场所。

7. 古巴导弹危机。

古巴导弹危机是冷战的一次重要事件,美苏两国险些陷入全面核战争。

这次事件使得美苏双方在军事和外交上寻求了一定的平衡和妥协。

8. 越南战争。

越南战争成为了冷战时期的一场重要战场,美国和苏联利用越南进行了一场代理战争。

越战的结果使得美国在国际上声誉受损,也间接影响了美国政府的国内政策和外交政策。

9. 《战略武器限制条约》(SALT)和《中程导弹条约》(INF)。

美苏相关知识点总结

美苏相关知识点总结

美苏相关知识点总结此篇文章将总结美苏关系的历史、冷战期间的重要事件、两国关系的实质及其影响,并对今天美俄关系的发展做一初步的展望。

一、美苏关系的历史美苏两国的关系可以追溯到俄国帝国时期。

美国在19世纪对俄国的扩张和西部边境的边缘地带起到了重要作用。

1867年,美国从俄国购买了阿拉斯加领地,这一举动被认为是双方之间建立关系的开端。

然而,在俄国革命之后,双方关系出现了负面影响。

美国对苏联不承认政策,使双方陷入对抗。

在二战期间,美国和苏联成为了同盟国,彼此合作打败了纳粹德国。

但是,战后两国的利益分歧在短时间内就凸显了出来。

1945年,联合国成立,美国和苏联成为了联合国安理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然而,在冷战的背景下,两国关系逐渐紧张,并最终演变成了冷战。

二、冷战期间的重要事件冷战期间,美苏关系经历了一系列的重要事件,其中一些事件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朝鲜战争:在朝鲜半岛事态升级之后,美国和苏联卷入了这场冲突。

朝鲜战争被认为是冷战的一个缩影,双方在朝鲜问题上进行了激烈的对抗。

在联合国的干预下,朝鲜战争以停战协定结束。

2.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古巴危机引发了美苏关系的最严重危机。

苏联在古巴部署了导弹,作为对美国在土耳其的核导弹基地的回应。

这一事件使双方临近核战争的边缘,最终在美苏之间进行了外交斡旋后,古巴导弹危机得以化解。

3.柏林围墙:1961年,苏联在柏林建立了一道围墙,以阻止东柏林市民向西柏林逃跑。

这一事件加剧了东西柏林之间的紧张关系,也促使了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对抗升级。

4.军备竞赛:冷战期间,美苏两国之间进行了大规模的军备竞赛,包括核武器、导弹和各类常规军备的扩张。

这一竞赛在很大程度上耗尽了双方的财政资源,也对国际安全形势产生了严重的威胁。

5.萨尔瓦多内战和阿富汗战争:冷战期间,美苏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展开了一系列的代理人战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萨尔瓦多内战和阿富汗战争。

美国支持萨尔瓦多政府军,苏联则援助阿富汗政府打击反政府武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一:请根据以上材料探究冷战的起源因素? 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矛盾。(冷战思维) ②国家利益的冲突。 ③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 总之,西方和苏联均有责任。
二、冷战的表现
美国 政 治 经 济
杜鲁门主义
苏联
九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马歇尔计划
经济互助委员会
军 事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华沙条约组织
2、1960年,日、美修改1951年签订的军事条约, 删除了原条约中驻日美军可以用于镇压日本内乱的 条款,保留了原条约中美军驻扎日本、双方共同应 对对日本领土上的任何一方的武力进攻等内容,签 订了新的日美安全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 ) A.表明日美军事同盟受到削弱 B.标志着亚 太地区的力量对比改变 C.反映出日本已经成为经济大国 D.意味着美 国在亚洲维持冷战政策
世界政治格局: 是指世界上主要政治力量通过一系列 的抗衡、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结构。 这种结构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 的状态,但又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
“极”——指的是在国际关系体系中起支配作 用的力量中心,它影响、制约着国际关系体系 中的其他力量。
欢迎各位专家和 老师莅临指导!
第25课 美苏冷战
启示一、要交流,要对话,不要对抗。 启示三、要多极,不要单极。
启示二、要共识,搁置分歧;要理性,避免冷战思维。
朝鲜战争中,一位叫邓肯的美国随军记 者,向一位因患雪盲症而失明的年轻美国士 兵提了一个问题:“假如现在是圣诞节,而 我 就是上帝,那么你想要得到的是什么呢?” 那 个士兵琢磨了好一会儿,然后抬头看着灰蒙 蒙的天空,说道:“给我明天吧。”
一、冷战的探源
材料三 “法西斯的消亡导致战时同盟合作的基础 瓦解,使得美苏合作的共同利益消失,而美苏在战时 同盟掩盖下的矛盾得以暴露,这些矛盾包括其固有的 矛盾(如意识形态)以及战后美苏分配利益中的一系 列矛盾,如波兰问题、土耳其问题、伊朗问题等。这 些矛盾加深了双方相互间的怀疑和不信任。 ——沈志华《冷战五书》 材料四 “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 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 承担责任。” ——1946年杜鲁门 现在和过去不同了,无论谁占领了土地,也就在那 里强加它自己的社会制度。不可能有别的情况。 ——1945年斯大林
(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
结合所学,分别对两幅反映的主题作评价。
图一马歇尔计划宣传画
图二
黄鼠狼给鸡拜年
图一肯定其马歇尔计划给西欧提供了资金和物资援助,促进了西 欧经济恢复,巩固了资本主义秩序。
图二揭露了美国援助西欧的真正意图,其背后有控制西欧、对抗 苏联、称霸世界的意图。
三、“冷战”的影响 1.消极影响:
三、“冷战”的影响 1.消极影响:
①两强相争——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形成了 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的局面。 ②冷战思维依然存在。
2.积极影响:
①两强对峙——双方势均力敌,避免新的世界大战。 ②两强竞争——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四、冷战的启示
从1962年10月22日到12月14日间,肯尼迪和赫鲁晓夫之间来往 的信件就有25封,在这些信件中,两人虽然相互指责对方的行为, 但是都明确表达了避免世界因为这场危机陷入核大战、通过和平谈 判的途径解决危机的强烈愿望。另外,还有其他秘密通道。两国逐 渐达成了谅解:“苏联从古巴撤走中程导弹、伊柳辛‐28轰炸机及 其附属设施,并且保证今后不再将进攻性武器运进古巴;美国承诺 不侵犯古巴……因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都不愿意让危机升级,努力 避免发生直接的军事对抗。美苏避免发生直接的军事对抗、防止世 界大战特别是核大战的发生是古巴导弹危机最后得以平息的根本原 因。 ——摘自刘金质《冷战史》(上)
1962年美苏核力量比较
国家 核导弹 洲际弹 道导弹 潜射弹 道导弹 远程轰 炸机
美国 苏联
1000 300
294 75
144 0
600 190
结果:美国武装封锁古巴,经过对峙和谈判,苏联最
终从古巴撤走导弹,危机结束。
古巴导弹事件的结局反映了什么?
冷战结束后,北约的不断东扩,日美两国“在军事 同盟中抱得更紧”, 2013年新年伊始,刚刚从十年伊 战泥潭中走出的美国将目光转向亚太地区。1月5日,美 国公布一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 并进一步提升海空军作战能力。如同众多国际媒体所评 述的那样,“中国或许不是美国重返亚太的唯一原因, 但却是最重要的原因”。 冷战思维依然存在。
两强相争——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形成了全 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的局面。
特征 欧洲 亚洲
全面“冷战”
德国分裂1949
局部热战 朝鲜战争1950-1953 越南战争1961-1973
朝鲜半岛分裂 1945 古巴导弹危机 1962
美洲
德国分裂
修建柏林墙
眺望封锁墙外的人
古巴导弹危机
原因:1962年,苏联开始向古巴运送导弹,准备在古巴建 立导弹基地,以改变苏联在核力量对比中的不利地位。
雅尔塔体系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雅尔塔 等国际会议上, 形成的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 关系新体系。 雅尔塔体系的基本特点是以美、苏为代表的东西方 对抗,也成为冷战。
一、冷战的探源
材料一 “苏维埃制度比非苏维埃制度更有生命力,更 稳固”。“战争是现代垄断资本主义基础上发展的必然产 物,只要资本主义存在,战争就不可避免。”斯大林的演 说在西方引起强烈反响,被称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宣言 书”。 ——1946年2月9日斯大林在选民大会上的演讲 材料二 今日世界已面临严重局势,……几乎所有国家 必在两种生活方式中挑选一种,……极权政权之种子…… 在贫穷与争斗之劣土中蔓延及生长。……重大责任落到了 我们身上。 ——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的演说
1、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复兴 计划,并敦促欧洲方面首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 划,要求该计划即使不能得到所有欧洲国家的同 意,也应征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马歇尔计划体现 出来的美国对欧政策( ) A.有利于煤钢联营的建立 B.促成了欧美平等伙伴关系 C.导致欧洲出现对峙 D.成为德国分裂的根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