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常考专项真题练(断句及翻译)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第三单元检测卷时间:120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22分)1.用课文原句填空。

(每空0.5分,共11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拔剑四顾心茫然。

[李白《行路难》(其一)](2)今日听君歌一曲,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人有悲欢离合,______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4)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5)《行路难》(其一)中借用典故表达诗人希望得到重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行路难》(其一)中表达诗人自信乐观精神和坚定的信心与勇气的名句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哲理,至今还常常被人引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化用典故表达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苏轼的《水调歌头》中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天下人美好祝愿,抒发离人心愿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岳阳楼记》中表现作者无论是否身居高位都关心国家大事的句子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醉翁亭记》中点明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年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2020年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单元测试卷(满分:100分)一.积累与运用(28分)1.(3分)朗读下面语句,句中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A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B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C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D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2.(3分)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太守与客来饮于此B .作亭者谁/水落而石出者C .山之僧曰智仙也/望之蔚然而深秀者D .而年又最高/若夫日出而林霏开3.(3分)对《醉翁亭记》内容及写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 .文章先写醉翁亭的得名,后面的内容都是写“醉翁”为什么而“醉”、为什么要称“醉翁”,可以说是在写“醉翁亭”得名的深层缘由。

B .本文主要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所借之景,一是山间四时朝暮的自然之景,一是滁人游山、宾客宴饮的人物场景。

C .本文写景用语虽不繁多,角度却富于变换。

如写醉翁亭采用的是由近及远,写山间四时之景采用的是由秋至夏。

D .全篇将写景、叙事、抒情熔于一炉。

4.(3分)下列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的是()A .淫雨霏霏(连绵不断的雨)连月不开(放晴)B .薄雾冥冥(迫近)浊浪排空(冲向天空)C .春和景明(风景、景象)波澜不惊(惊动、惊骇)D .予尝求古人之心(探求)或异二者之为(这里指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5.(3分)在下列句子中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环境顺心而高兴,不因个人失意而悲伤。

B .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C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

D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6.(1(2(37.文言文赏析。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得分:________一、古诗文名句填写(8分,每小题1分)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XXX 《岳阳楼记》)2.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XXX《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XXX《赋得古原草送别》)5.空山不见人,但XXX语响。

(XXX《登鹳雀楼》)6.滁州西南,望洞庭山水,与天地之美,抗礼仲之序。

(XXX《醉翁亭记》)7.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XXX《水调歌头》)8.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XXX《饮酒》)二、语文基础和语文实践活动(共21分)9.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B.霪雨(yín)。

皓月(hào)。

谗言(chán)。

浩浩汤汤(shāng)10.下列加点词的释义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C.太守谓谁(为,是)1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临溪而渔身临其境1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三、阅读理解(共40分)13.以下哪篇文章是记叙文?(2分)B.《西游记》14.以下哪个选项中的词语不是描写春天的?(2分)D.落花流水15.“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句诗中的“三春晖”是指什么?(2分)B.春天的阳光16.以下哪个选项中的词语不是描写秋天的?(2分)C.嫩绿17.“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这句诗中的“易水寒”指的是哪个历史事件?(2分)A.XXX与XXX的战争18.下列哪个人物不是《红楼梦》中的角色?(2分)D.XXX19.以下哪个选项中的词语不是描写冬天的?(2分)C.蝉鸣20.“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句诗中的“天苍苍,野茫茫”是什么修辞手法?(2分)A.对仗21.“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默写。

(10分)读书有助于修身养性。

读苏轼的《水调歌头》,从“人有悲欢离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此事古难全”,可见作者乐观豁达的胸襟;读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从“________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可体味作者寄情山水的情怀;读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从“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____________”,可感受到一种超凡脱俗的美感;读温庭筠的《商山早行》,从“因思杜陵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体味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读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

读书可以引起我们无限遐思。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片忠君报国之心激起我们无限感慨;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触动我们的心弦,启迪我们面对困难时要乐观进取,积极向上。

2.阅读语段,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

(12分)只是因为有了光/我们的大千世界/才显得绚.丽多彩/人间也显得可爱/光给我们以智慧/光给我们以想象/光给我们以热情/创造出不朽的形象/那些殿堂多么雄伟/里面更是金碧辉huáng/那些感人肺fǔ的诗篇/谁读了能不热泪盈眶/那些最高明的雕刻家/使冰冷的大理石有了体温/那些最出色的画家/描出色授魂与的眼睛/比风更轻的舞蹈/珍珠般圆润的歌声/火的热情、水晶的坚贞/艺术离开光就没有生命/山野的篝.火是美的/港湾的灯塔是美的/夏夜的繁星是美的/庆祝胜利的焰火是美的/一切的美都和光在一起(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第三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第三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初中语文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填空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3分共计9分)1.长风破浪会有时 _______________【答案】直挂云帆济沧海【解析】直挂云帆济沧海2.请根据句子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故意做作故做姿态()彻底觉悟或者醒悟()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声音突然中止()为人处世的道理()原指人或事物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文中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风雪遍地形容气候恶劣暗指人生路上的挫折很多仿佛冬天一般()转了一圈又一圈一次又一次地循环()非常明确、肯定没有一点可疑的地方()神话传说仙女的衣服没有衣缝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解不开的谜团()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瞧不起()海水干涸、石头腐烂形容历史久远万物已变也用来比喻坚定的意志永远不变()形容山势险峻()搬弄是非破坏团结()形容襟怀坦白行为正派()把手笼在袖子里在一旁观看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船遇顺风行走迅速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答案】(装模作样)(大彻大悟)(惊心动魄)(叹为观止)(戛然而止)(人情世故)(销声匿迹)(风雪载途)(周而复始)(毫无疑问)(天衣无缝)(不解之谜)(目空一切)(海枯石烂)(悬崖绝壁)(挑拨离间)(光明正大)(袖手旁观)(不知所措)(一帆风顺)【解析】3.(1)鞠躬尽瘁 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后出师表》)3.(2)捐躯赴国难 _______________ (曹植《白马篇》)3.(3)祖宗疆土当以死守 _______________ (李纲)3.(4)位卑未敢_______________ (陆游《病起书怀》)【答案】(1)死而后已【解析】(1)注意“已”的正确书写【答案】(2)视死忽如归【解析】(2)注意“忽”的正确书写【答案】(3)不可以尺寸与人【解析】(3)注意“尺”“寸”的正确书写【答案】(4)忘忧国【解析】(4)注意“忧”的正确书写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4.(1)下列各句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4.(2)下列各句中画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4)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②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4.(5)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有一种著名的贬官文化让一群山山水水中原本寂寂无名的亭台楼阁在失意文人的笔下不经意间扬出了墨香站成了诗文有人认为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就是贬官文化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儒家心系天下、心境旷达的传统思想你赞同这一论述吗?请结合文章具体分析A.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B. 湖中/人鸟声/俱绝C.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D.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答案】C【解析】(1)C项“诗赋”是“唐贤今人”的故“唐贤今人诗赋”中间不能停顿“唐贤今人诗赋”作“刻”的宾语故其前应停顿“于其上”作状语其前应停顿故正确节奏划分应为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答案】D【解析】(2)D项译文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乐意动用法以……为乐【答案】B【解析】(3)B项“依次描绘了‘滁人游、太守宴、太守醉、众宾欢’四幅图景”错误四幅图景的顺序依次为“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答案】(4)①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②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解析】(4)①回曲折、回环临居高面下②意意趣情趣乎相当于“于”【答案】(5)赞同欧阳修虽遭贬谪却并未意志消沉反而寄情山水、洒脱旷达、随遇而安进一步励精图治使滁州政治清明百姓和乐因此才有了太平祥和的百姓游乐图这正是他心系天下、心境旷达的具体表现【解析】(5)作答时要结合文本内容和写作背景分析欧阳修由于声援范仲淹等人再遭贬斥出知滁洲本文作于到滁州的第二年“庆历新政”的失败使他感到苦闷外放可以摆脱朝廷党争对他也是一种安慰本文表现了作者这种复杂的心情本文以一个“乐”字贯串全篇并坦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把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内心抑郁和苦闷寄情于山水之间消融于与民同乐之间在描绘一幅幅变化多姿、秀丽妩媚的优美图画的同时也体现儒家的传统思想正如《尚书》所言“德惟善政政在养民”表现了欧阳修虽遭贬谪却并未意志消沉突出他心系天下、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所以赞同这一论述三、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5.(1)颔联运用典故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5.(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诗【答案】(1)对亲旧凋零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贬谪时间长久表现了对世态变迁的怅惘心情【解析】(1)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能够起到含蓄、洗练、委婉和联想翩翩等作用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也增强了作品的意蕴“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一次向秀经过亡友嵇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于是写了《思旧赋》显然此典是表达对故去的老友的怀念“烂柯人”指晋人王质据《述异记》王质入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便停下来观看等到棋局终了手中的斧炳已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百年此处指作者经过长时间的贬谪亲旧凋零物是人非表现了对世态变迁的怅惘心情【答案】(2)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用“千帆过”“万木春”比喻蓬勃的新生力量既抒发了仕途屡遭打击的愤懑、失意之情又体现了诗人坚信未来的阔大胸怀又蕴含着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解析】(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意思是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沉舟”“病树”“千帆过”“万木春”等都是比喻“沉舟”“病树”是自比“千帆过”“万木春”则是比喻蓬勃的新生力量作者虽然对自己仕途屡遭打击感到愤懑、失意但对新生力量的崛起又充满希望对未来充满信心体现了诗人坚信未来的阔大胸怀又蕴含着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6.(1)请用一句话分别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事件6.(2)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里的问题①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摸”字有何表达作用?)②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这个句子)6.(3)“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一句能否删去为什么?6.(4)“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一句中既然是“大约” 为什么又说“的确”?【答案】(1)【甲】孔乙己最后一次到酒店喝酒【乙】范进看榜后喜极而疯【解析】(1)文段分别选自鲁迅的《孔乙己》和吴敬梓的《范进中举》概括情节时一般表述为人物+事件【甲】文段叙述了“我”最后一次看到孔乙己到店里喝酒的情形【乙】文段描写了范进得知自己中举后喜极而疯的情节【答案】(2)①“摸”字有从袋里往外掏出的意思孔乙己被打断腿后生活更苦只能“摸出四文大钱” 鲜明地表现了孔乙己后来的生活已到了贫困不堪的地步②采用了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形象地刻画出范进得知梦寐以求的愿望实现后发疯的丑态【解析】(2)①“摸”是用手探取、寻找的意思句子用这个动词形象地写出孔乙己的动作缓慢、艰难“摸”字与上文“排出九文大钱”中的“排”字形成对比突出了他境况的悲惨说明孔乙己已经到了贫困不堪的地步②“看了一遍”“又念一遍”“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往后一交跌倒”是动作描写“噫!好了!我中了!”是语言描写“牙关咬紧”是神态描写该句综合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表现出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的丑态讽刺了当时社会封建科举制度对人思想的腐蚀【答案】(3)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渲染了悲凉的气氛使孔乙己的出场具有悲剧意味暗示了孔乙己的悲剧结局【解析】(3)本句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表现了天气的寒冷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联系环境中的人物可知此处景物还烘托孔乙己境遇的凄惨使孔乙己的出场具有悲剧意味结合后文对于孔乙己命运的交代可知此处悲凉的景物暗示了他悲剧的命运【答案】(4)“大约”和“的确”在这里不矛盾“大约”表估计猜测因为没有人说起过这件事没有确凿的根据只是估计根据“到现在终于没有见”这样的情况估计孔乙己的确死了因为在那样冷酷无情的社会里孔乙己肯定活不下去所以用“的确”表示猜测的结论这句话也流露出“我”对孔乙己的同情【解析】(4)当句中出现看似矛盾的词时可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它们这样就能解读出它们的合理性说“大约” 是因为孔乙己后来再也没有在店里出现过但又没有听到他死的消息没有见到他的尸体对他的“死”只能是个猜测说“的确” 是从孔乙己每次到店里大家对他的态度以及他受伤后人们对他的看法来判断的人们对他没有同情没有关爱只有极力地嘲讽与取笑孔乙己在当时的社会中是得不到任何人的关爱与帮助的所以他的死是必然的而且这句话出现在文末这样看似矛盾的用词还能起到发人深思的作用7.(1)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两部分内容请概括①“我”考上大学那一年 _______________②去年 _______________7.(2)联系上下文品析⑥⑦段画线句子中画线词语的妙处①父亲红红的眼睛盯住那粒花生米②我以晚了就没有回去的火车为由坚决打发父亲回去7.(3)关于文章①—⑤段的内容下列说法最正确的一项是()7.(4)简要分析本文题目“一粒花生米”的作用7.(5)联系全文请在文末的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标点符号并说明理由【答案】(1)①父亲送“我”上学“我”因厌恶父亲的卑微的生活方式而拒绝父亲入校②“我”下岗了在送儿子上学时发生了与当年类似的事“我”才真正理解父亲【解析】(1)①处根据第⑧段“而后我脑海里尽是闪动着一粒花生米弹跳的影子还有父亲那串卑微的动作和神情我无法接受父亲的那串历史以致四年大学时光他没能跨进儿子的学校一步” 结合“我考上了大学”“父亲坚持要把我送到学校”等表明时间的语句可知横线上应该填“‘我’因厌恶父亲的卑微的生活方式而拒绝父亲入校”②处根据第⑨段“去年我下岗了我的儿子考上了大学” 第⑩段“在送儿子入学的火车站旁边的小饭馆发生了和父亲当年相似的一幕” 第⑬段“我顺手抓起桌子上的一团粗糙的餐巾纸试图堵住从我眼眶里溢出来的辛辣的东西”可知横线上应该填“‘我’下岗了在送儿子上学时发生了与当年类似的事‘我’才真正理解父亲”【答案】(2)①“盯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的目光紧紧跟随花生米落地的全过程从而表现出因贫穷而卑微的父亲对花生米的看重②“打发”表明“我”对父亲的卑微的动作、神情充满了不满和鄙弃之情【解析】(2)①“盯住”本义是集中或显著地注意句中父亲的目光紧紧跟随花生米落地的全过程不错眼珠表现父亲对花生米的看重体现了他因贫穷而卑微的特点生动形象②“打发”本义是从某处撵走这里是“我”不满父亲捡掉落地上的花生米卑微的动作、神情而把父亲故意撵走拒绝父亲进校园体现了“我”对父亲的鄙弃之情【答案】C【解析】(3)A项文章①—⑤段写父子俩人在小饭馆吃饭并不是为表现了父亲对“我”深沉的爱B项第⑤段父亲因喝酒才不慎掉落花生米才有后面的内容喝酒的情节与中心有关不可删去D项文章并没有提及父亲的“无知”故选C【答案】(4)成为贯串全文的线索以一粒花生米之小反衬出情感的深重引人深思【解析】(4)文章的题目一般起到的作用有交待主要人物、概括主要内容点明文章主旨抒发强烈情感是行文的线索等本文“一粒花生米”贯串始终“我”考上大学那一年父亲送“我”上学在小饭馆吃饭捡起掉在地上的花生米“去年我下岗了我的儿子考上了大学” 当“一粒花生米以同样的方式落在儿子的脚边”“等儿子去洗手间的时候我弯下腰捡起扔进嘴里” 因此“一粒花生米”是行文的线索一粒花生米很小但父亲对“我”的情感“我”对儿子的情感是那样真反衬出情感的深重发人深省【答案】(5)应填入“……” 表明直到此时“我”才真正理解了父亲当年的心境既后悔自己当初对父亲的态度也感慨于自己生活的辛酸用省略号能够更好地将那种复杂、一言难尽的情感表现出来【解析】(5)从文章内容来看等儿子去洗手间的时候在小饭馆里“我”也重复父亲当年的动作让“我”抚今追昔思绪万千既为自己当初对父亲的态度后悔、愧疚也感慨于自己生活的辛酸种种复杂情感涌上心头用省略号能更好地表现这种一言难尽的情感能引发读者的想象和思考收到言已尽而意犹未尽的效果五、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8.(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画线的字注音槐()穗()lǒng()罩 líng()仃8.(2)文段中有一词有错别字这个词是_______________ 应该修改为_______________ 8.(3)文段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4)将文段中画线句“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改为反问句8.(5)结合语境分析文段中画线词语“察言观色”的意思【答案】(1)huái, suì, 笼, 伶【解析】(1)“槐”读作“huái” “穗”读作“suì” “lǒng 罩”的“lǒng”写作“笼” “líng 仃”的“líng”写作“伶”【答案】(2)好象, 好像【解析】(2)“好象”应写作“好像”【答案】(3)通感, 拟人【解析】(3)“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一句中“香气”原本是嗅觉这里说成“是浅紫色的” 换成是视觉的范畴这是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象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一句中“察言观色”“试探”等词赋予紫藤萝人的情态是拟人的修辞手法【答案】(4)香气难道不也是浅紫色的吗?【解析】(4)肯定句改为反问句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么、难道”等反问语气词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据此“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改为反问句应为香气难道不也是浅紫色的吗?【答案】(5)观察别人的说话和脸色指揣摩别人的心意这里指门前紫藤萝开得稀落【解析】(5)察言观色留意观察别人的话语和神情多指揣摩别人的心意结合文段中“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象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可知这里指门前紫藤萝开得稀落9.(1)给这段文字中画线的词语注音①肆意_______________②步履_______________9.(2)根据这段文字中的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①(jiān xiǎn)_______________ ②(chén jìn)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sì yì, ②bù lǚ【解析】(1)①“肆意”应读作“sì yì” ②“步履”读作“bù lǚ”【答案】(2)①艰险, ②沉浸【解析】(2)①“jiān xiǎn”应写作“艰险” ②“chén jìn”应写作“沉浸”10.(1)阅读下面的文字探究画线部分的内涵写出四种节气的名称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10.(2)仔细观察右面的形象标志根据画面的内容写出该节气的名称及其含义10.(3)阅读下列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材料一“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材料二“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以观察该区域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作为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并为多民族所共享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该遗产项目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材料三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发展“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逐渐减弱但在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世界中依然具有多方面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鲜明地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和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彰显出中国人对宇宙和自然界认知的独特性及其实践活动的丰富性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和创造力也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生动见证【答案】(1)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解析】(1)根据节气歌写出对应的的节气即可夏满芒夏暑相连这句话中包含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这六个节气【答案】(2)清明标志中两个简易的人形一人执香跪拜一人执帚扫墓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诠释了清明节祭祀祖先的意义【解析】(2)解答此题时首先要理解图片内容志中两个简易的人形一人执香跪拜一人执帚扫墓可知此图片的介词是清明然后围绕清明的习俗进行阐述即可【答案】(3)示例这三则材料写出了“二十四节气”的地位、形成、影响、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解析】(3)材料一写出了“二十四节气”的地位材料二写出了“二十四节气”的形成原因和影响材料三写出了“二十四节气”的文化意义与社会功能。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综合测试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积累与运用(28分)1.(3分)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B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C .不/应有恨,何事/常向/别时/圆?D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3分)下列句中划线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 .永州之野产异蛇览物之情,得无异乎B .今以蒋氏观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阴风怒号,浊浪排空D .若毒之乎又安敢毒耶3.(3分)下面对课文《岳阳楼记》中的语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被贬职外调的官员和诗人大多在此相会,他们观赏景物时的心情,大概没有区别吧?B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此时)登上岳阳楼,就会想起被贬离京、怀念家乡,担心遭到诬陷诽谤,眼前景物萧条,感慨至极而心中悲伤。

C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此时)登上岳阳楼,就心神畅快,荣辱都被丢开,在轻风中举杯痛饮,高兴到了极点。

D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表现滕子京虽被贬官,但上任后积极有为,仅一年就取得了成就。

4.(3分)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组是()A .朝晖夕阴(日光) 增其旧制(规模)B .连月不开(放晴) 去国怀乡(国家)C .把酒临风(持,执) 沙鸥翔集(栖息)D .长烟一空(全) 薄暮冥冥(迫近)5.(3分)选出“也”字表示语气不同的一项是()A .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B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C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D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6.名句默写。

(3分)(1) ,将登太行雪满山。

(2)不应有恨, ?(37.文言文赏析。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卷附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卷附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基础题(17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2 分)A.贬谪.(zhé) 绮.丽(yǐ) 宠辱偕.忘(xié) 岸芷汀.兰(tīng) B.滁.州(chú) 伛偻.(Iǚ) 樯倾楫.摧(jí) 浩浩汤.汤(shāng) C.草芥.(jiè) 对弈.(yì) 山肴野蔌.(sù) 岩穴暝.(míng) D.阴翳.(yì) 林壑.(hè) 觥.筹交错(gōng) 雾凇沆砀.(dàng)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5 分)(1)增其旧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连月不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至若春和景.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沙鸥翔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得之心而寓.之酒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杂然而前陈.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佳木秀.而繁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云归而岩穴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拥.毳衣炉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湖中焉得..更有此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 分)A.①醉翁之意.不在酒②意.暇甚B.①更有痴似相公者.②行者.休于树C.①属.予作文以记之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D.①野芳发.而幽香②舜发.于畎亩之中4.判断句子中“以”的意义。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附答案一、积累运用(23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嬉闹(xǐ)阴晦(huì)潮汛(xùn)撅断(jué)B、抠出(kōu)肥硕(shuò)棱角(líng)纸捻(niǎn)C、栈桥(zhàn)糟蹋(tà)呵斥(hē)幽咽(yē)D、脾气(pí)嗤笑(chī)撇嘴(piě)毛毛剌剌(cì)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根据汉字写出拼音。

(4分)xīxīsūsūlìn sèlǎn lǔ()()()()恣睢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莫名其妙(说出)永不变更(变更) 深黛(青黑色)B、恭维(为讨好而赞扬)相差无几(没有多少)聚族而居(各民族)C、鄙夷(看不起)惘然(心里好像是去了什么的样子)毫无疑义(丝毫)D、油然而生(自然而然)别无他法(其他的,另外的)一语道破(说)4、在下面句子中填入关联词。

(3分)我的父亲允许了,我也很高兴,()我早听到闰土这个名字,()知道他和我仿佛年纪,闰月生的,五行缺土,()他的父亲叫他闰土。

5、下列句中的标点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孩子时候,在斜对门的豆腐店里确乎终日坐着一个杨二艘,人都叫伊“豆腐西施”。

B、我父亲早已脸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

”C、杜雍和大叫了一声“我的鸭子!”几乎晕倒在地上。

D、“好吧。

”他在心里想,“谁爱怎么读就怎么读,我不管了。

”6、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那涂抹着奶油甜乳和凝聚着紫丁香气息的童年时代的梦幻,的意识,的念头,的故事,的游戏,的举动,都是你未来铸造文学“金蔷薇”的“金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 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 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谢谢观赏
【注】①三姑:地名。②幔亭峰:山峰名。
(1) 下 列 对 文 中 画 波 浪 线 部 分 的 断 句 , 正 确 的 一 项 是 () A
A.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B.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C.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D.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去。”人以为诞,因点其一。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不点睛者 皆在。
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句读,正确的一项是( C )
A.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不/点睛者皆在。 B.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不/点睛者皆在。 C.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不点睛者皆在。 D.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不点睛者/皆在。
庭院好像积着水,清澈透明,“水”中有像藻、荇一样的 ③是 故 所 欲 有 甚 于 生 者 所 恶 有 甚 于 死 者 非 独 贤 者 有 是
水草交错纵横,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心 也 人 皆 有 之 贤 者 能 勿 丧 耳。
2.(2017·新疆) 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曰:“点之即飞
以前的愚公,年纪将近九十岁的时候还可以移山,现在我们才六十 多岁,哪里老呢!”甲翁说:“说得太好了!”第二天,两个老翁一 同出发前往泰山,走过钱塘,横渡长江,来到了泰山的北面。晚上住 下休息,凌晨上山。乙翁要扶他,甲翁说:“我的力气还可以,不用 互相搀扶。”从太阳出山开始登山,到傍晚时,(他们)已经到半山腰 了。
4.(2016•黄冈节选)
二翁登泰山 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甚友善。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 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①,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 远游冀、雍②,然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 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③ 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 善!”翌日,二翁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 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 薄暮,已至半山矣。
【注】①第:房屋、宅子、家。②冀、雍:古代两个州名,在今 约山西、陕西、甘肃一带。③曩:以往、过去。
(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
逾 六 旬 何 老 之 有! (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
从太阳出山开始登山,到傍晚时,(他们)已经到半 山腰了。
【译文】从前有两个老翁,住在同一个地方,(二人)关系很好。甲 翁的妻子和孩子早离开了,只有他自己罢了。一天,他带着酒去乙翁 的家,两个人一起喝酒,十分快乐!乙翁说:“以前我曾去冀、雍二 州远游,但没有登过泰山,你能不能和我一起去呢?”甲翁说:“那 山我也没有登过,然而老了,恐怕力气不够了。”乙翁说:“你的话 错了!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这中间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 ②登驾山驭里着许长,风飞,流也汩没然有下这泻么。快。
登上山(走了)一里多路,就看见山泉汩汩地往下 流泻。
【乙译文】登上山(走了)一里多路,就看见山泉汩汩地往下流泻。 俯身鸟瞰山下面,也有高耸的岩壁,清泉水从岩壁的半腰处奔突流 出,(附近有)稀疏的竹林相映,令人有非常好的兴致。然而已经登 上(三姑峰),来不及返回去看,于是从三姑峰又再上行了半里路, 抵达换骨岩,换骨岩就是幔亭峰的后崖。换骨岩前面有座庵。从换 骨岩后面架设两层悬梯,又登上另外一个悬岩。悬岩不太深邃,只 是环绕着山巅有如重叠的山峰。当地人刚用木板沿岩壁修筑了房屋, 有的弯曲,有的笔直,有的高,有的低矮,(都是)顺着宛转的岩壁 (修筑)。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乙】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 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然业已上登,不及返顾, 遂从三姑①又上半里,抵换骨岩,岩即幔亭峰②后崖也。岩前 有庵。从岩后悬梯两层,更登一岩。岩不甚深,而环绕山巅如 叠嶂。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
点拨 “乘云上天”是对“一龙”的动作描写,其后可断。 故选C。
【译文】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龙, 但没有画眼睛,他常常说:“画了眼睛龙就飞走了。” 人们认为很荒诞,于是(他)就画了其中一条龙的眼睛。 一会儿,雷电大作,震破墙壁,一条龙乘云飞上了天, 没有被画上眼睛的龙都还在那里。
3.(2017•福建)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九年级语文•上(R版)
第 3 单元
常考专项真题练
(断句及翻译)
1.(2017·宁夏)翻译①②两题,用“/”将第③题在标点符号处标记。 ①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爬 ②庭行下那如样积弯水曲空,明一,段水看中得藻见、,荇一交段横又,看盖不竹见柏。影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