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锅重排法合成萘普生
萘普生的合成研究进展

萘普生的合成研究进展萘普生的合成研究进展(药物分析)【摘要】萘普生(C14H14O3)为芳基丙酸类非甾体消炎镇痛药,一般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具有高效的抗炎、镇痛、解热作用,是最畅销的非处方药之一。
萘普生的化学结构比较简单,它的基本骨架为萘环,6位上是甲氧基,2位上是α-甲基乙酸。
本文主要介绍了萘普生的结构及合成方法,并对萘普生的合成方法进行了简要综述,对具体的合成路线做了比较,旨在为在不同条件下萘普生的合成方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萘普生解热镇痛抗炎合成路线综述1.萘普生的化学名称及化学结构萘普生(Naproxen , 1-1),化学名为(+)– 6 –甲氧基–α–甲基–2 –萘乙酸 [ ( + ) – 6 – methoxy –α– methyl – 2 – naphthaleneacetic acid ] 。
分子式为:C14H14O3 ,其相对分子量为:230.259 g/m 2萘普生的研究进展20世纪60年代末,第一个芳基丙酸类消炎镇痛药布洛芬通入市场,标志着此类药物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芳基丙酸类药物因作用强、毒副作用小,在非甾体消炎镇痛药中,研究进展很快,品种层出不穷。
先后开发了萘普生、酮基布洛芬、氟比洛芬、洛索洛芬、扎托洛芬等。
目前,世界上该类药物已上市品种有30多个。
我国于1980年开始生产萘普生。
多年来,我国科技工作者对萘普生工艺做了深入的研究,并列入国家“八五”公关项目,生产技术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截至目前有几十多家药厂从事的生产,产品不仅能满足国内市场,并且可以出口国外。
3.萘普生的合成路线3.1Darzens反应合成法[1](魏伟,陈学广,周辉. 萘普生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应用试验.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995;11(1):7~10 )6–甲氧基–2–乙酰萘在醇钠的作用下,与氯乙酸乙酯缩合后生成缩水甘油酸脂,再经碱水解,酸中和及脱羧的6–甲氧基–2–萘丙醛,氧化后生成(±)–萘普生。
萘普生的合成路线综述

萘普⽣的合成路线综述萘普⽣的合成研究进展姓名:Xiaosinger 班级:制药09级1班学号:0913*******【摘要】萘普⽣(C14H14O3)为芳基丙酸类⾮甾体消炎镇痛药(NSAIDs),⼀般为⽩⾊或类⽩⾊结晶性粉末,具有⾼效的抗炎、镇痛、解热作⽤。
萘普⽣的化学结构⽐较简单,它的基本⾻架为萘环,6位上是甲氧基,2位上是α-甲基⼄酸。
其中6位甲氧基可由2-萘酚甲基化⽅便地引⼊,因此,如何在2位引⼊α-甲基⼄酸是合成萘普⽣的关键。
在合成路线上总体可分两种:第⼀种是先合成(±)萘普⽣,再进⾏外消旋体拆分;第⼆种是不对称合成法直接制备萘普⽣。
本⽂主要介绍了萘普⽣的结构、性能、合成⽅法及发展前景,对萘普⽣的合成⽅法进⾏了综述。
对具体的合成路线做了⽐较,我们可以发现开发环境友好、性能优异、成本低廉的催化剂,是发展萘普⽣合成⼯艺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萘普⽣解热镇痛抗炎合成路线萘普⽣属苯丙酸类⾮甾体抗炎镇痛药,疗效与布洛芬基本相同,具有较强的抗炎、抗风湿和解热镇痛作⽤[1]。
动物实验证实,它的抗炎作⽤约为保泰松的11倍,镇痛作⽤是阿司匹林的7倍,解热作⽤是阿司匹林的22倍。
它具有⾼效低毒的特点。
⼤量临床资料表明,它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肯定,国外报道总有效率达86%以上,国内观察结果为90%,可使类风湿因⼦、⾎沉、抗链“O”等指标恢复正常或者转阴,它⽤于镇痛,中等疼痛可于服药后1⼩时内缓解。
镇痛持续7⼩时以上,⽤于急性痛风,⾸次剂量600-750mg,以后妹8⼩时给250-300mg维持,总剂量2.4-4.5g,其中75%可于24-48⼩时内消肿、⽌痛,它在治疗剂量范围内,不良反应⽐阿司匹林、托美丁、布洛芬等为轻,发⽣率也较低[2]。
萘普⽣为芳基丙酸类⾮甾体消炎镇痛药(NSAIDs),具有明显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的作⽤,并可稳定溶酶体活性[13]。
具有较强的抗炎、抗风湿和解热镇痛作⽤[1]。
⼝服吸收迅速⽽完全,1次给药后2~4⼩时⾎浆浓度达峰值,在⾎中99%以上与⾎浆蛋⽩结合,t1/2为13~14⼩时。
一种DL-萘普生的合成工艺[发明专利]
![一种DL-萘普生的合成工艺[发明专利]](https://img.taocdn.com/s3/m/14db96f7fc4ffe473268ab9d.png)
专利名称:一种DL-萘普生的合成工艺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金开洋,常跃,陈虎
申请号:CN201811405231.5
申请日:20181123
公开号:CN109485561A
公开日:
20190319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DL‑萘普生的合成工艺,以6‑甲氧基‑2‑丙酰萘为原料,与二元醇A及氯化铜反应,得到缩酮A,经提纯或不经提纯的缩酮A经重排反应得到酯化物A;缩酮A或经酸性水解得到2‑氯‑丙‑1‑酮,经提纯或不经提纯的2‑氯‑丙‑1‑酮与二元醇B进行缩酮反应得到缩酮B,缩酮B再进行重排反应得到酯化物B,酯化物A或B在强碱性条件下水解,再经酸化得到DL‑萘普生;酯化物A或B也可以与羧酸盐等在合适的碱性条件下反应得到酯化物,再经强碱性条件下水解,酸化得到DL‑萘普生。
本发明使用氯代缩酮一锅法,较现有工艺省去了低沸点的乙醇溶剂,氯代剂再生循环,减少了分离等环节;本发明工艺路线环境友好,合成效率高,原料较现有国内工艺低廉。
申请人:江苏颖盛化工有限公司
地址:223800 江苏省宿迁市宿迁经济开发区(北区)
国籍:CN
代理机构:宿迁市永泰睿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丁雪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重排法合成萘普生研究

I
,【 日6
一
受体 阻滞 剂盐 酸艾 司洛 尔 的合成 △ 1 , 坟
大 学合 成药 化教研 室 , 上 海, o o 0 3 , )
虞 鑫 红 陈 钟 瑛 戴 杰 潘 曙 光 田 中 玉 蒋 荣 海・
( 华东 理工 大 学药 物 化工 研 究所 ,上 。 ; 而; j
1 94 ‘
—
胃墨蔓王些枣
h l n e  ̄J o u r n a l o f P h a r m a c e u t i c a l s 1 9 9 5 , z 6 ( 5 )
1 98 4 ;2 2 : 4 1 3
6 O % 乙醇 精 制 得产 品 ( 7 . 6 g ,8 2 . 6 ) , mp l 5 4 ~1 5 6 ℃。红 外 及 核 磁 图谱 与结 构 符 合。 参 考 文 献
东地 区药物 化 学学术年 会上交 流。
对 羟 基 苯 甲醛 ( 3 ) 经 Kn o e v e n a g e l 反 应 及 催 化 氢 化 制 得 “ ,收率为 弱 . 3 %; 或 以茴 香 醛 经 Kn o e v e n a g e l缩 舍、 催 化 转 移 氢 化 和
脱 甲 基 化 3步 反 应 制 得 ,收 率 为 6 1 . 1 珏。
基 乙胺基 ) 丙 氧 基] 苯基 ) 丙酸甲酯盐酸盐, 是 超短 效 胃一 肾 上 腺 素 受 体 阻滞 剂 , 其 分 子 中 引 入 捌 链 酯 结 构, 在 体 内 被 酯 酶 水 解 成 相 直 的
羧酸 ( 其 活 性 只 有 1的 1 1 1 5 0 0 ) 该 药 的 特
酯 化、0 一 环氧丙塞化 及异 丙胺基化和 成盐 等 4 步 合成 1 - HC I ,总收 率为 1 4 . 5 %。2可 由
消旋萘普生的生产工艺改进

胡 艾希. 中国 医药工业 杂志 、 1 9 9 5 { 2 6 ( 4 )t 1 8 0 李继 橙 、 谭家锰 中国医 药 工业杂 志 , 1 9 8 7 l 1 8 r 1 谭寡 谨 , 李 继 橙 中 国 医 药 工业 杂 志 , 1 9 8 8 l 1 9 i 4 8 3 方肇 霞. 中国医 药工业 杂志 , 1 9 8 8 F 1 9 t 2 8 9 扬辉 荣 化 学试 制 , 1 9 8 9 ; 1 1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t " P h a r ma e e u t i e a [ s 1 9 9 9, 3 0 ( 4 )
醇( 2 0 O g, 1 _ 9 mo 1 ) 、 对 甲苯 磺 酸 ( 2 7 g, 0 . 1 6 mo 1 ) 。回 流反 应 , 同 时 以分 水 器 分 水 , 内 温 可 升至 1 1 4 ~1 1 6 C, 反 应时 间 1 2 ~2 4 h 以 HP LC 分 析 监 控 反 应 终 点 , 以主产物 4 ( t l 6 mi n ) 的峰面积 大于 8 5 为标 准 . 3( “5 . 6 7 mi n ) 的峰 面 积 应 小 于 l 0 反 应结 束 后 , 冷
至 1 0 0C 以 下 , 投 ^氧化锌( 2 7 g, 0 . 3 3 mo 1 ) ,
在 7 5 ~8 0 ℃之间, 用 3 0 盐 酸 中和 至 p H1 ~ 2 , 冷至室温 , 滤 出粗 品 , 烘 干 。 用 冰 醋 酸 精 制 得 白色粉末 l ( 2 5 0 g, 7 5 . 7 以 2计 ) , mp 1 5 4
剩 余太多; 若 PTT 含 水 量 大 于 标 准 ( ≤ 0 .
相 。 数 据 处 理 方 法 采 用 归 一 法 所 甩 温 厦 计 均 经 校 正
萘普生的合成路线

3、腈醇法
11-8的酮基与氰醇之间存在可逆平衡,收率较低。同时,氰化钠剧毒
4、二氯卡宾法
所用原料较便宜。但是二氯卡宾中间体活性高,副反应不可避免。
5、羰基加成法
本法试剂消耗少,反应步骤也少,原子经济性好
(二)以6-甲氧基-2-丙酰萘为原料的合成路线 1、直接重排法
2、a-卤代丙酰萘重排法
在Lewis酸催化下经1,2-芳基重排得到萘普生甲酯。
三、萘普生的不对称合成
1、分子内的不对称诱导合成
评价:L-酒石酸酯价廉易得 各步反应条件温和,产率高 而且光学收率也很高。 国外已应用于工业生产。
2、不对称催化合成 (1)不对称化
(2)不对称的甲酰化
小结: 目前应用不对称催化反应工业生产萘普生的制药公 司不多,但是不对称催化反应具有路线短、成本低、 产物光学纯度高、环保问题易解决等优点。 因此,无论从经济效益,还是从环境保护来看,这 种技术是生产萘普生的最佳选择
合成路线及其选择
一、萘普生的合成路线
(一)以6-甲氧基-2-乙酰萘为原料的合成路线
1、Darens反应合成法
工艺路线评价
优点:原料易得,收率较高,成本较低,各步反应的工 艺条件要求不高,易于工业化。
缺点:制备11-8反应收率偏低,副反应也较难控制, 所用溶剂毒性大。
2、氰乙酸乙酯缩合法
评价:原料易得,但步骤长,反应操作繁琐 收率较低。
萘普生的生原料合成路线 5条
以6-甲氧基-2-丙酰萘为原料的合成路线 2条
以2-甲氧基萘为原料的合成路线 2条
不对称合成 2条
一、萘普生简介
为芳基丙酸类非甾体消炎镇痛药 具有明显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的作用。
具有较强的抗炎、抗风湿、解热镇痛作用。
药物化学实验报告萘普生

药物化学实验报告萘普生实验名称:药物化学实验报告-萘普生一、实验目的:通过合成萘普生,了解其合成原理和方法,掌握药物化学合成的基本技巧和实验操作。
二、实验原理:萘普生是一种非活性代谢产物,通过检测尿中的代谢产物可以评估肝脏功能和药物代谢。
合成萘普生的主要原料是苯丙酮和甲马拉酮。
实验中,首先将苯丙酮和甲马拉酮在碱性条件下缩合得到二苯乙烯甲酮。
随后,二苯乙烯甲酮与乙腈进行酰基化反应,生成2-2'-联苯酰基苯乙腈。
最后,该产物经还原反应,得到目标产物萘普生。
三、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a. 配置碳酸钠溶液(5%)。
b. 称取苯丙酮(2 mol)、甲马拉酮(2 mol)、2-2'-联苯酰基苯乙腈(2 mol)。
c. 配置盐酸溶液(10%)。
d. 配置乙醇溶液。
2. 合成二苯乙烯甲酮:a. 将苯丙酮与甲马拉酮加入三口烧瓶中,加入少量碳酸钠溶液搅拌,溶解。
b. 用醋酸纤维素滤膜将溶液过滤。
c. 将过滤得到的溶液加入托氏器中,加入NaOH溶液,搅拌反应1小时。
d. 反应结束后,加入酶水,搅拌过滤得到二苯乙烯甲酮。
3. 酰基化反应:a. 将二苯乙烯甲酮与乙腈加入烧瓶中,搅拌溶解。
b. 加入醋酸溶液,搅拌反应4小时。
c. 反应结束后,降温,过滤得到2-2'-联苯酰基苯乙腈。
4. 还原反应:a. 将2-2'-联苯酰基苯乙腈加入酸性还原溶液中,加热反应2小时。
b. 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过滤得到目标产物萘普生。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本实验成功合成了目标产物萘普生。
通过红外光谱, 紫外可见光谱, 质谱和核磁共振波谱等表征手段对合成产物进行了鉴定和分析。
实验中,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使苯丙酮和甲马拉酮溶解,生成二苯乙烯甲酮。
NaOH溶液的作用是使二苯乙烯甲酮发生缩合反应,生成2-2'-联苯酰基苯乙腈。
醋酸溶液的作用是进行酰基化反应,最终生成目标产物萘普生。
酸性还原溶液的作用是进行还原反应,得到最终的萘普生。
萘普生的合成工艺

使用无毒、低毒的溶剂替代传统 有毒溶剂,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
危害。
高效催化剂
开发新型、高效的催化剂,降低反 应条件和能耗,减少副产物的生成。
循环利用
实现反应过程中物料和能源的循环 利用,降低生产成本和资源消耗。
萘普生合成过程中的安全与环保问题
01
02
03
安全防护措施
建立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 和操作规程,确保工人安 全和生产过程的稳定。
总结词
原料配比是萘普生合成过程中的关键参 数之一,直接影响产物的质量和产量。
VS
详细描述
在萘普生的合成中,各种原料的配比需要 精确控制。比例不当可能导致反应不完全 或副反应增多,从而降低产物收率和纯度 。因此,在合成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预 定的配比加入原料,并确保混合均匀,以 获得最佳的反应效果。
反应时间
总结词
详细描述
反应时间是萘普生合成过程中的重要控制点, 影响产物的结晶和纯度。
在萘普生的合成过程中,反应时间的长短对 产物的结晶和纯度有很大影响。过短的反应 时间可能导致反应不完全,产物结晶不完全, 纯度下降。过长的反应时间则可能引发副反 应,降低产品质量。因此,需要选择适当的 反应时间,以确保获得高质量的萘普生产品。
原料1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具有较高的反应 活性,易于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原料2
原料2是一种常见的无机盐,在反应中起到催化剂 的作用,能够加速化学反应的进行。
原料3
原料3是一种特殊的有机化合物,在反应中起到关 键的作用,是合成萘普生的必要原料。
合成步骤
步骤1
将原料1和原料2按照一定的比例 混合,在适当的温度和压力下进 行反应,得到中间体。
压力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