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火鸡组织滴虫病的诊治

合集下载

一例火鸡组织滴虫病的诊治体会

一例火鸡组织滴虫病的诊治体会

杀 消毒 液 ( 甲溴 铵溶 液 ): 0倍 稀 释 后 消毒 , 癸 11 5 1
周消 毒 3 。 次
的坏死 病灶 , 其颜 色 呈 灰 白色 或 黄褐 色 , 直径 大 小
约1 ~2厘米 左右 , 纵切 可见 病灶深 入肝 实质 中。 盲 肠外 观肿 大 变 硬 , 开 可见 肠壁 增 厚 出血 , 膜层 切 粘 严 重坏死 , 些部 位 的病灶 已深 入盲 肠肌 层及 浆膜 有 层, 形成 溃疡病 灶 , 腔 内充满微 黄色 干酪样 物质 。 肠 4实 验室检 验
有 的病鸡腹 部膨 大 ,触 诊腹部 可 摸到 硬 固的盲肠 。 病 鸡 排 黏液 下 痢 便 , 初期 水 样 泡沫 腹 泻 , 便 中有 粪 砖 红 色粘 液 丝 , 后转 为 黄 色或 褐 色 稀 便 , 重者 随 病
完 全血便 。
于观察 , 及时发现并隔离感染病鸡 , 切断直接传染
源 ; 期 铲去运 动场地 的表 土 , 垫新 土 , 定 换 以减少 接 触感 染粪便 的机 会 。 52疾病控 制 .
鸡 舍及 场地 彻底 清 扫 , 将粪 便及 垫 料运 出堆积 3剖 检病 变 剖 检病 火鸡 , 肉眼可 见 的病变 主要 集 中在 肝 脏
和 盲肠 。肝脏 肿 大 , 面有 弥 漫性不 规则 圆形 凹 陷 表 发酵。 饲养 用具 洗刷后 和鸡 舍 内外环境 一起 用大毒
复正 常 。
2食盐 中 毒 : 一 , 叶 3 . 方 茶 0克 、 花 3 菊 5克 , 煎
汁适 量 , 次 内服 , 日 2次 , 服数 E。治食 盐 。方 二 , 叶 3 茶 0~6 0克 , 车前 草
2 0~ 0 0 5 0克 、 马齿 苋 3 0~6 0克 , 水 适 量 煎 汁 , 0 0 加 大猪 1次 内服 。方 三 , 豆 10克 , 绿 0 加水 煎 煮 3 0分 钟 , 次 内服 。方 四 , 制 绿 茶 10克 、 1 粗 4 车前 草 3 0 5

一起火鸡组织滴虫病的诊治及防控措施

一起火鸡组织滴虫病的诊治及防控措施

福建畜牧兽医第43卷第3期2021年尸体和池塘里死鱼死虾的体内迅速繁殖,产生大量毒素。

当鸭子误食了这些含有毒素的动物尸体后,极易引起中毒死亡。

因此,发现田间有病死畜禽、死鱼虾、死鼠等动物尸体时,应及时清理,并定期清除放牧周边灌木丛、沟渠上的杂草,避免有死亡腐败的动物尸体藏匿其中而被鸭群误食。

对于放牧周边废弃的饲料、田边丢弃的烂菜叶、掉落的野果和附近村民倾倒的生活垃圾等一些易腐败变质食物,一经发现应及时清理,做好田间环境卫生的净化工作,确保鸭群健康生长。

7.2加强饲养管理做好鸭舍卫生,定期对鸭舍及放牧区域清扫消毒,饲喂营养均衡的饲料,适当添加钙、磷等,防止鸭群发生异食癖而啃食动物尸体。

采取全进全出饲养方式,减少疾病交叉感染。

每天对鸭群巡查,清点数量,密切观察鸭群的生长情况,发现患鸭及时治疗,病死鸭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死鸭尸体被活鸭啃食,造成群体性发病。

养殖户应重视该病所带来的危害,加强与专业技术人员的交流学习,增加专业知识的积累,发现异常,及时对症治疗,减少经济损失。

7.3鉴别诊断该病在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上与鸭霍乱、鸭瘟有类似之处,注意鉴别诊断。

必要时可通过实验室病原学检查来确诊,避免因诊断失误而延误治疗时机。

参考文献:[1]江斌,林琳,吴胜会,等.鸡鸭疾病速诊快治[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2]鄢涛,张庆生,胡爱明,等.浅谈夏秋季鸭肉毒梭菌毒素中毒的防治[J].养禽与禽病防治,2006(11):45.[3]汪志铮.鸭肉毒梭菌毒素中毒的防治[J].贵州畜牧兽医,2013(4):34.[4]方纯翠.稻鸭共生鸭肉毒梭菌毒素中毒病的诊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2(5):342-343.[5]谢锦贤.肉鸭肉毒梭菌毒素中毒病的诊治[J].养殖技术顾问,2012(12):141.一起火鸡组织滴虫病的诊治及防控措施郑朝住福建省大田县奇韬畜牧兽医站福建大田366108摘要2020年7月,大田县奇韬镇李某火鸡养殖户饲养的43日龄火鸡发病,以两翅下垂、羽毛松乱无光泽、排淡黄白色稀便为临床特征;以肝脏肿大、表面出现颜色各异稍有凹陷坏死溃疡灶、两侧盲肠肿大呈香肠状、肠腔内充满干酪样物坏死灶为特征病理变化。

一例鸡组织滴虫病的诊断与治疗

一例鸡组织滴虫病的诊断与治疗

中 图分 类 号 : ¥ 8 5 8 . 3 l 文 献 标 志码 : B
文章 编 号 : 1 0 0 8 — 0 4 1 4 ( 2 0 1 5 ) 0 8 — 0 0 7 9 - 0 2
营养标准或略高 , 可 在 饲 料 中按 0 . 5 g /
k g 的 比例 添 J J n v c,以 提 高 鸡 的 抗 病 、 抗应激能力。
2 0 1 5 年4 月 拼 茶 镇 某 鸡 场 从 外 地
学, 2 0 1 2 ( Z1 ) : 1 5 0 -1 5 1 .
购 进 三 黄 鸡 的雏 鸡 5 0 0 0 只. 该 群 雏 鸡
已经 接 种 马 立 克 氏 疫 苗 , 7 日龄 时 用 新
的 粘 稠物 。盲 肠 黏 膜 及 黏 膜 下 层 甚 至
理 变化 、 诊 断、 治 疗等 五 个方 面 , 叙 述 了一 例 鸡 组 织 滴 虫病 的 诊 断 与 治 疗过 程 。
6 . 4 . 1 执行严格 的防疫 制度 , 预 防 肉
关 键 词 蝽
纽 织 滴 虫病
诊 断 治 疗
鸡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发生。
6 . 4 . 2 合理用 药 . 对心 、 肺、 肝 等 脏 器 有 毒 副作 用 的药 物 不 可 使 用 。
或 不 规 则 的坏 死 灶 ,大 小 如 绿 豆 至豌
豆。 坏死灶中间凹陷 , 边 缘 整 齐或 呈 现
锯 齿 状 而 隆起 , 呈黄色或黄褐色。 这些
坏 死 灶 在 肝 脏 呈 特 征 的 梅 花 形 状 分
生于雏鸡 , 成年鸡虽也能感染 , 但 病 情 轻微 , 有时不显症状。 该 病 的 主要 特征 是 盲 肠 发 炎呈 一侧 或 成 大小 不 一 , 阋形

一例火鸡组织滴虫病的诊治

一例火鸡组织滴虫病的诊治

一例火鸡组织滴虫病的诊治摘要:组织滴虫病是由火鸡组织滴虫寄生于禽类盲肠和肝脏而引起的一种寄生性原虫病,多发于火鸡和雏鸡。

最近,某火鸡养殖场在火鸡40日龄时相继出现采食量减少,缩头拱背,羽毛松乱,翅膀下垂,消瘦,排淡黄色或淡绿色稀粪,下痢,个别病火鸡头面部皮肤略发紫等症状,发病率为30%,病死率达10%。

根据发病情况和临床症状,以及经剖检观察特征性病变与病原学检查,诊断该病为火鸡组织滴虫病。

随即隔离病火鸡,并用甲硝达唑进行治疗,同时对饲养场地进行消毒,用左旋米唑或丙硫咪唑片驱除鸡异刺线虫,使火鸡群病情很快得到控制并转愈。

关键词:组织滴虫病;火鸡;寄生性原虫病1 发病情况某养殖户今年饲养100只火鸡在地面平养育雏,到1月龄时开始放养,白天于门前开阔地放牧,晚上把火鸡赶回休息,到40日龄时,鸡群相继发病,到55日龄时已有30只发病,主要表现为采食量减少,羽毛松乱,消瘦,翅膀下垂,缩头拱背,身体蜷缩。

有的嗉囊大,手按时有气和积液排出。

下痢排淡黄色或淡绿色稀粪,严重者粪带血色,甚至排出大量血液。

个别病鸡开始头面部皮肤略发紫,火鸡冠尖端发黑逐渐整个鸡冠呈黑色。

一个星期后死亡10只,发病率为30%,病死率为10%。

2 临床症状病火鸡表现精神发呆,食欲减退,以致食欲废绝,衰弱羽毛蓬松,两翅下垂身体蜷缩,怕冷,打瞌睡,腹泻,粪便稀呈绿黄色,或淡绿色。

严重带血色,其至排出大量血液,病火鸡逐渐消瘦,脱水。

有些病火鸡头部皮肤变成黑色。

3 剖检病变主要病变在肝脏和盲肠。

剖检5只病死鸡,最急性病例1只表现为两侧盲肠有严重的出血性肠炎,肠腔中含有血液,1只可见盲肠肿大,肠壁增厚和坚实内腔充满了由酐酪样渗出物或坏死物形成肠芯,像香肠一般,或像花生糖。

剪开肠腔,内物干燥坚实,剪断肠芯,其切面呈同心层状,中心是黑红色的凝固血块,外面包裹着灰白色或淡黄色渗出物和坏死物质,有3只除有肠道的病变外,还有肝脏病变,其主要为体积增大,表面形成一种圆形或不规则形,稍有凹陷的溃疡灶,呈淡黄色或淡绿色。

一例火鸡组织滴虫病的诊治

一例火鸡组织滴虫病的诊治

PECIAL ECONOMIC ANIMALS AND PLANTSS242021 年 / 第 5 期1 发病情况及临床表现养殖户赵某饲养火鸡500余只,45日龄时部分火鸡出现精神沉郁、不爱吃食、羽毛松乱、缩头蜷曲、离群以及消瘦、排黄绿色稀粪、面部皮肤发紫、鸡冠呈紫黑色等症状。

全群投服环丙沙星、鸡球虫散后发现无效,遂来本中心就诊。

剖检病死火鸡发现,病变主要发生在盲肠和肝脏,表现为盲肠发炎,一侧或两侧盲肠肿胀,内腔充满浆液性出血性渗出物、干酪样渗出物,形成干酪形状的盲肠肠芯,间或盲肠穿孔,产生腹膜炎;肝脏肿大,出现病斑,病斑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状,中央稍微凹陷,边缘略隆起,淡黄色或者淡绿色的坏死病灶,大小不一,散布在整个肝脏表面。

2 诊断根据组织滴虫病的临诊症状和特异性肉眼病变可初步判定为组织滴虫病。

采集盲肠内容物,用40℃的温生理盐水稀释采集的样本,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即可见活动的火鸡组织滴虫。

火鸡组织滴虫病与球虫病、沙门氏菌病、曲霉菌病和上消化道毛滴虫病症状相似,注意鉴别诊断。

3 治疗甲硝唑、左旋咪唑联合应用,按每千克体重25mg 拌料,每天2次,连用5d,停药2d 再继续投喂。

鸡舍进行全面消毒,用聚维酮碘溶液按 1∶1 000的比例喷洒消毒,3d 一次。

10d 以后,畜主反馈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4 小结与体会组织滴虫的发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但温暖潮湿的夏季多发。

因此,预防火鸡组织滴虫病,除了加强日常饲养管理措施、定期消毒杀菌以外,在饲养过程中应保持鸡舍干燥卫生,每年春秋两季定期驱除异刺线虫。

幼禽与成年禽应分开饲养,出现病禽立即隔离治疗。

一例火鸡组织滴虫病的诊治●孙燕芳 刘友财(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畜牧业发展中心 山东 威海 264200)摘要:火鸡组织滴虫病是由组织滴虫寄生在禽类盲肠和肝脏中而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

该病的明显特征是盲肠发炎,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肿大,肝脏有特征性坏死灶。

本文记述一例火鸡组织滴虫病的剖检变化和实验室诊断,合理治疗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最新动植物养殖:一个鸡组织滴虫病的诊治

最新动植物养殖:一个鸡组织滴虫病的诊治

一个鸡组织滴虫病的诊治鸡组织滴虫病又名盲肠肝炎、黑头病,是由单毛滴虫科组织滴虫属的火鸡组织滴虫寄生于禽类盲肠和肝脏中引起的原虫病。

如果治疗不及时,死亡率较高。

病愈后的鸡生长缓慢,产蛋量明显下降,给养鸡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现将双城市1例鸡组织滴虫病的诊治过程报道如下。

1、发病情况双城市某个体养鸡户张某,于2005年6月份购入500只肉用种鸡雏,入场4周后陆续发病。

开始时少数鸡下痢,排黄白或暗绿色稀粪,而后病鸡逐渐增多。

畜主怀疑为沙门菌感染,对全群鸡投喂环丙沙星饮水治疗,病情未见好转。

3天后个别鸡排出粪便中带血,7天后排干酪样便,并相继出现死亡。

10天内发病152只,死亡43只,死亡率为28%。

2、临床症状病鸡初期表现精神萎顿,食欲减退或废绝,羽毛蓬乱无光泽,双翅下垂,身体蜷缩畏寒,下痢;末期有的病鸡冠髯呈紫色或暗黑色,呈明显的"黑头"样。

粪便初期呈淡黄色或浅绿色,带泡沫,有的粪便带有血丝,甚至大量便血,呈干酪样;后期病鸡排褐色恶臭稀便。

3、诊断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组织滴虫病。

4、治疗(1)对鸡舍用0.5%百毒杀、1%的菌虫清喷雾消毒,并隔离病鸡群与假定健康鸡群。

(2)在每千克饲料中加入甲硝哇1000毫克,维生素K315毫克,维生素A6万国际单位。

每日3次,连用5天。

(3)对病情严重的病鸡,用适量的甲硝哇、护肝片磨碎,拌入少许饲料,再加入适量的水,拌匀后填入嗉囊内,每日2次,2-3天可见明显好转。

(4)7天后用盐酸左旋咪哇,按每千克体重25毫克的剂量投喂,驱除鸡盲肠内的异刺线虫。

(5)在每千克清水中加入2%的水溶性环丙沙星1克,搅匀后供病鸡群自由饮用,连用5天,以控制继发感染。

(6)加强环境消毒,彻底清除鸡舍粪便。

(7)在每千克饲料中加入多种维生素600毫克,连用1周。

以消除应激反应,提高病鸡的抗病力。

经过以上治疗,病鸡全部康复。

一起鸡组织滴虫病的诊治

一起鸡组织滴虫病的诊治
兽 医 幅 诊 ・6 9
土 霉 素2 g 拌在1 的 饲 料 中 ,来 饲 喂
鸡群 . 连用7 d , 并 在 饲 料 中添 加 电解
多维 , 痢 特 灵 也 可 以饮 水 使 用 。
3 - 2 加强饲养管理 , 提 高 雏 鸡 的 营 养 水平 : 加 强 鸡 的抵 抗 能 力 , 搞 好鸡 舍 的 环境卫生 : 保持鸡舍清洁干燥 ; 鸡 舍 和 用 具 要 选 用 高锰 酸 钾 每 天 消 毒 1 次: 加 强 鸡 舍 内 的通 风换 气 。 大群 鸡 采 用 药
如 预 防 和 治疗 沙 门 氏菌 病 ,可 以选 择
线不 足 、 饲 料质量 差 、 营养不 全等 , 都 是本病的诱因。 如治疗不及时 , 发病 率
和 死 亡 率将 明 显 上 升 。病 愈 后 的鸡 生
剖 检病 死 鸡2 0 羽 , 盲 肠 壁 肥 厚
( 1 9 / 2 0 ) ;肠 壁 浆 液 性 渗 出 和 出 血 ( 1 7 /
鸡 组 织 滴 虫 病 也 称 盲 肠 肝 炎 或 黑
头 病 ,是 由 火 鸡 组 织 滴 虫 所 引 起 的 以 肝 脏 坏 死 和 盲 肠 溃 疡 为 特 征 的一 种 原 虫病。 主要 侵 害 鸡 和 火 鸡 , 呈世 界性 分 布, 特征是 病鸡便 血 、 贫血 , 肝 脏 坏 死 和 盲肠 溃疡 。 多 发 于 雏 鸡 和 雏 火 鸡 , 2
( 5 ) : 3 4 - 3 5 .
物治疗 黄金散4 包、 诺信 1 包、 百热 定 1
包、 维生素C 1 包 , 料1 0 0 k g 。混 匀 , 全 天喂 , 连 用5 d ( 1 0 0 k g 料 ̄ J U 5 0 g 多 维更 佳) 。此 处 方 南 学 院 禽 病 研 究 所 ) 提

一例鸡组织滴虫病的诊治报告

一例鸡组织滴虫病的诊治报告

2018年第3期鸡组织滴虫病是发生于鸡的以盲肠溃疡、肝脏坏死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急性原虫病,又称为盲肠肝炎或鸡黑头病。

该病主要发生于15~60日龄的雏鸡,鸡群一旦发病,很容易死亡,会给养殖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我县某养殖户饲养的鸡感染了组织滴虫病,现将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1发病情况该户饲养的蛋雏鸡45日龄时,鸡群出现异常情况,有个别鸡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并伴有腹泻发生。

养殖户用抗生素治疗,没有明显的效果,随着病情发展,发病数量逐渐增多,而且有死亡发生,发病5d 内死亡29只。

2临床症状发病初期,病鸡无明显的症状,仅个别鸡精神状态较差,随着病情发展,症状逐渐明显,表现为食欲不振,不爱活动,双翅下垂,闭眼呆立一处,羽毛杂乱。

腹泻,粪便呈淡黄色或者淡绿色,重病鸡排血便。

病鸡头部皮肤呈蓝紫色或黑色,肉髯和鸡冠也呈现紫色,可视黏膜呈苍白色。

病情进一步发展,病鸡贫血症状明显,体质消瘦,最后死亡。

3病理变化剖检病死鸡可见病变部位主要是肝脏和盲肠。

表现为一侧或两侧盲肠肿大变粗,肠壁肥厚,盲肠内充满干燥坚硬的干酪样物,有的盲肠粘膜坏死、溃疡,发生肠壁穿孔,引起腹膜炎。

肝脏肿大,颜色较浅,质地较脆,表面有不规则或圆形的坏死溃疡灶,中心凹陷。

肾脏、脾脏肿大。

4实验室诊断轻轻刮取病死鸡盲肠肿大部分粘膜表面的粘液和粪便,加适量40℃的灭菌生理盐水,充分搅拌,静止几分钟,让粪液稍为沉淀后,吸取中、上层粪液制成悬滴标本,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圆形或者卵圆形的做钟摆样运动的虫体。

取肝脏病变部位和肠内容物进行细菌学检查,没发现其它致病菌。

根据症状和剖检变化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可诊断为鸡组织滴虫病。

5治疗将发病鸡与健康鸡隔离,淘汰病重鸡,对病死鸡及其污染物和排泄物做无害化处理,彻底清扫鸡舍,去除杂物,并全面消毒。

对发病鸡每只口腔投喂1片甲硝唑,然后注入口腔5mL 糖盐水,每天早晚各1次,连续5d 后,停药3d ,继续投服1片甲硝唑再继续5d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例火鸡组织滴虫病的诊治
摘要:组织滴虫病是由火鸡组织滴虫寄生于禽类盲肠和肝脏而引起的一种寄生性原虫病,多发于火鸡和雏鸡。

最近,某火鸡养殖场在火鸡40日龄时相继出现采食量减少,缩头拱背,羽毛松乱,翅膀下垂,消瘦,排淡黄色或淡绿色稀粪,下痢,个别病火鸡头面部皮肤略发紫等症状,发病率为30%,病死率达10%。

根据发病情况和临床症状,以及经剖检观察特征性病变与病原学检查,诊断该病为火鸡组织滴虫病。

随即隔离病火鸡,并用甲硝达唑进行治疗,同时对饲养场地进行消毒,用左旋米唑或丙硫咪唑片驱除鸡异刺线虫,使火鸡群病情很快得到控制并转愈。

关键词:组织滴虫病;火鸡;寄生性原虫病
1 发病情况
某养殖户今年饲养100只火鸡在地面平养育雏,到1月龄时开始放养,白天于门前开阔地放牧,晚上把火鸡赶回休息,到40日龄时,鸡群相继发病,到55日龄时已有30只发病,主要表现为采食量减少,羽毛松乱,消瘦,翅膀下垂,缩头拱背,身体蜷缩。

有的嗉囊大,手按时有气和积液排出。

下痢排淡黄色或淡绿色稀粪,严重者粪带血色,甚至排出大量血液。

个别病鸡开始头面部皮肤略发紫,火鸡冠尖端发黑逐渐整个鸡冠呈黑色。

一个星期后死亡10只,发病率为30%,病死率为10%。

2 临床症状
病火鸡表现精神发呆,食欲减退,以致食欲废绝,衰弱羽毛蓬松,两翅下垂身体蜷缩,怕冷,打瞌睡,腹泻,粪便稀呈绿黄色,或淡绿色。

严重带血色,其至排出大量血液,病火鸡逐渐消瘦,脱水。

有些病火鸡头部皮肤变成黑色。

3 剖检病变
主要病变在肝脏和盲肠。

剖检5只病死鸡,最急性病例1只表现为两侧盲肠有严重的出血性肠炎,肠腔中含有血液,1只可见盲肠肿大,肠壁增厚和坚实内腔充满了由酐酪样渗出物或坏死物形成肠芯,像香肠一般,或像花生糖。

剪开肠腔,内物干燥坚实,剪断肠芯,其切面呈同心层状,中心是黑红色的凝固血块,外面包裹着灰白色或淡黄色渗出物和坏死物质,有3只除有肠道的病变外,还有肝脏病变,其主要为体积增大,表面形成一种圆形或不规则形,稍有凹陷的溃疡灶,呈淡黄色或淡绿色。

4 防治措施
在确诊该病为火鸡组织滴虫病后,立即采取了以下防治措施:
4.1 火鸡群的隔离与卫生管理
立即将病火鸡与健康火鸡隔离,同时将幼火鸡与成年火鸡分开饲养,将室内污染的垫料更换,粪便堆积发酵。

铲除活动场地的表面松土,并进行压实,并用3%的苛性钠溶液对圈舍及活动场地进行彻底消毒,每隔3 d进行一次。

4.2 药物治疗
病火鸡用甲硝达唑(灭滴灵)按0.025%的比例拌料饲喂,连喂5 d后停用3 d,再喂5 d;对于病情严重食欲废绝的重症火鸡,按每只火鸡50 mg甲硝唑的剂量,配成悬浮液人工灌服,每天2次,连用4 d。

对症状较重的火鸡,同时用新胂凡纳明按30~50 mg?kg-1体重的剂量溶解于注射用水,作静脉注射,隔3 d 后再用1次。

为了防止细菌感染,在水中按0.1%浓度加入氟苯尼考让鸡饮水,
每天2次连用3 d。

为了促进病火鸡的肠道粘膜与受损肝组织及时修复,转愈后在水中按0.5%剂量加入肝肿消(河南森隆兽药有限公司生产),连用5 d,用于保肝利胆,活血化瘀;在饮水中加入优质电解多维,同时加入超量的维生素K 和维生素C,连用10 d。

4.3 驱除鸡异刺线虫
用左旋米唑片按25 mg/kg体重的剂量,或丙硫咪唑片按10~20 mg/kg的剂量,给予火鸡,驱除鸡异刺线虫。

经采取上述措施及喂以全价配合饲料后,火鸡群病情很快得到控制并转愈。

5 小结与讨论
5.1 火鸡与鸡不应混养
火鸡对组织滴虫的易感性最强,而成年鸡又往往是本病的带虫者,因此,火鸡与鸡不能同场饲养,也不应将原养鸡场改养火鸡。

5.2 科学饲养与管理
饲养火鸡时一定要采取科学的饲养方法,如火鸡出雏后,应在温暖的房间饲养,房内温度保持稳定,不可忽高忽低。

育雏的室内温度为:1~5日龄为31~30 ℃,6~10日龄为29~27 ℃,11~20日龄为26~24 ℃,21~30日龄为23~21 ℃,31~40日龄为20~18 ℃,40日龄以后即可在常温下饲养。

小雏火鸡在出壳后的最初1~2 d喂蒸熟的小黄米,或直接用全价草鸡前期限料饲喂,第3~4 d以后可喂面粉和谷物碎粒,组成的混干料,干料中可适当添加少量鱼干油和霉酵母粉。

当雏火鸡长到15 d时可将其放在铺有麦草的鸡床上饲养,麦草每周更换一次,当雏火鸡生长到20日龄时,应使雏火鸡养成上栖架的习惯。

栖架可在舍内沿墙根搭架,高度为10 cm,鸡与鸡之间的距离为8 cm。

圈舍周围地面应压实。

定期消毒圈舍及活动场地,驱除火鸡活动场活动力的蚯蚓、蚱蜢、蟋蟀。

定期将火鸡驱虫、防疫,以杜绝火鸡组织滴虫病的发生。

因此,应采取以下措施:①考虑污染物资源性利用的途径,减少末端污染物的处理量,通过强化对养殖污染物的综合利用,加强综合治理,建立污染防治示范工程。

②规范规模火鸡养殖户的建场规划及布局,建场时场址的选择应经环保部门、村委会的同意,在畜牧部门的指导下,统一规划,统一布局,切不可私建、滥建。

场内生产区要和饲养员生活区分开。

同时加大对畜禽粪便及污水处理的力度,采取清洁分流,污物、污水干湿分离这一最为必要的污染防治措施。

③抓好养殖场对病死亡禽尸体的无害化处理,用焚烧或挖坑深埋的方法进行无害化处理,并要做好污染环境的消毒工作,常用石灰或3%~5%烧碱溶液撒放、喷洒。

参考文献:
[1]孔繁瑶.家畜寄生虫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