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案

合集下载

《古诗二首》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古诗二首》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在实践活动方面,虽然学生们的表现总体较好,但我认为还可以进一步优化活动设计,使之更具趣味性和挑战性。例如,在朗读演练环节,可以尝试让学生以表演的形式展示古诗,这样既能提高他们的朗读兴趣,又能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
在课堂总结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不够扎实。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知识,我决定在课后增加一道作业,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首小诗,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这样既能检验他们对古诗知识的掌握,又能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分析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古诗的基本特点、情感表达以及朗读技巧。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古诗意境和情感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欣赏和创作古诗。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体会古诗中字词的韵味,增强语言积累和运用能力。
4.理解古诗作者的背景和情感,培养文化意识和历史观念。
5.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协作和交流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古诗二首》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1.教学重点
-掌握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作者背景及时代背景。
-学习并运用古诗朗读的节奏和韵律。
-识记并理解古诗中的生字词及重要词语。
《古诗二首》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一、教学内容
《古诗二首》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古诗二首》章节,包含以下两首古诗:
1.李白的《静夜思》
2.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二、核心素养目标
《古诗二首》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小学二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教案(部编版)

小学二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教案(部编版)

【教学要求】1.使学生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

2.指导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使学生能够朗诵古诗,想象画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感受春天的美好。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习古诗《村居》。

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理解诗歌大意,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件、学生课外积累的文字、图片等。

【教学步骤】一、激发兴趣,导入课题,了解作者。

同学们,在二、三月间,公园里、学校中,到处都是春暖花开的景象。

今天,老师还想带大家到一首古诗中去找一找小山村的春天呢!教师板书题目,学生一齐朗读题目。

(板书:村居)1.学生朗读课文题目。

2.作者简介。

(出示课件1)课件1:高鼎,清代后期诗人。

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

高鼎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村居》是他写的一首有关春天儿童放风筝的诗。

著有《拙吾诗稿》。

二、自读古诗,学习字词。

1.请大家自由朗读古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记应重点注意的地方。

(如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难写的字等。

)(出示课件2)课件2:易读错的字:“莺”的韵母是“ing”,不要念成“in”。

“趁”的韵母是“en”,不是“eng”。

“鸢”不要读成“yān”。

2.展示节奏划分,引导学生掌握古诗的节奏。

(出示课件3)课件3:节奏划分: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同学们在朗读的时候,语速要稍慢,读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要带着活泼、开心的语气。

学生反复读诗。

接受快的同学可以试着背诗。

3.进行自学,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

学生汇报交流。

例:诗=讠+寺(寺庙旁有人在说话。

) 村=木+寸童=立+里4.教师针对会写字进行书写指导。

诗:按照“左窄右宽”的结构书写,“寺”不要丢掉最后一点。

村:按照“左窄右宽”的结构书写,木字旁最后一笔“捺”变为点。

童:按照“上小下大”的结构书写,“里”横画较多,注意在田字格里的布局。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教案、说课稿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教案、说课稿

1古诗二首[教学目标]1.会认“莺、拂”等11个生字,会写“诗、童”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重点)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村居》,并背诵。

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难点)一、激趣导入,走进春天1.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说一说图中有哪些景物,图中的人物都在做什么。

2.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清代诗人高鼎是怎样来描绘春天的景色的。

(板书课题:古诗二首村居,范写“村”字)3.齐读课题,读准字音。

4.教师解释“村居”。

(居住在乡村。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1.听配乐朗读,圈出文中的生字。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

3.玩放风筝的识字游戏,掌握生字读音。

4.学生交流生字识记方法,教师重点指导。

(1)对比识记:拂——佛堤——提(2)重点指导:“柳”是边音;“醉”是平舌音;“纸鸢”的“鸢”要读准(出示风筝图)。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1.教师朗读,学生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1)借助书上的插图想象:孩子们在干什么?他们脸上的表情会是怎样的?(2)除了看到一群孩子正趁着春风开心地放风筝,你还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抓住具体的事物想象画面,如“草、莺、堤、杨柳”等。

2.出示第一、二句诗,早春二月的乡村有怎样的美景?(1)边读边想象:你发现了哪些美景?分组交流。

(指名回答,教师补充)(2)你能把你看到的事物,带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学生互评)重点引导学生重读“长、飞、醉”字,用轻缓的语气读“草、莺、拂堤、春烟”,来感受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新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案

新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案

新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案第一单元本组教材以"春天〞为主题来选编教学内容.《古诗二首》《找春天》《开满鲜花的小路》《爷爷植树》从不同角度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时,要继续夯实朗读、识字、写字等学段的基本目标,同时要让学生在入情入境的朗读中,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积累语言.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一,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我爱阅读〞.让学生在课外实践中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学生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1.认识54个生字;会写34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找春天》《古诗二首》.3.通过品读课文,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所描绘的情境,感受春天的美景以与课文所蕴含的主旨.4.初步感知课文语言的优美,能积极参与找春天的实践活动,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1.认识54个生字;会写34个字.复习、巩固常用的识字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发现汉字规律.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课文,理解课文内容.1.《古诗二首》…………………………………………………………………………………………2课时2.《找春天》……………………………………………………………………………………………2课时3.《开满鲜花的小路》…………………………………………………………………………………2课时4.《爷爷植树》…………………………………………………………………………………2课时语文园地一……………………………………………………………………………………………… 2课时教学本组课文时,要让学生通过充分朗读,感受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同时要继续夯实朗读、识字、写字等学段基本目标,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发现汉字规律,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1.古诗二首1.制作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师〕2.搜集描写春天的诗句.〔学生〕一、复习古诗,导入新课. 〔用时:5分钟〕1.指导学生背诵古诗《村居》.2.板书课题:村居.指导齐读.3.识记生字"村〞"居〞.4.指导释题,介绍作者.1.背诵古诗《春晓》.2.齐读课题,读准字音.3.村:平舌音,用"换一换〞的方法来识记:对——树——村.居:半包围结构,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识记:尸+古=居.4.了解题目意思.〔村,乡村.居,居住.〕了解作者的相关资料.1.《村居》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村居〞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用时:12分钟〕1.组织学生自读古诗.2.指导学生读古诗,纠正字音错误.3.播放古诗配乐朗诵视频.4.组织小组合作识记生字.5.指导学生巩固识记生字.1.利用拼音自读古诗,圈画生字,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连贯.2.读古诗,注意读准音.3.认真听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节奏.4.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5.开火车读生字卡片或与同桌做部件组合游戏.2.把下列音节补充完整.y_____ f_____ d_____莺拂堤l_____ z_____柳醉3.多音字组词.三、品读古诗,感悟欣赏. 〔用时:10分钟〕1.引导学生自由读古诗.2.教师范读.3.学生练读,指名配乐诵读.4.出示自学提示:再读古诗,和小组同学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然后说一说你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一句.为什么?5.交流汇报,教师相机指导.〔1〕品读前两句,引导学1.自由读古诗,把古诗读通顺.2.认真听老师范读,注意断句.3.同桌赛读,小组赛读,指名配乐诵读.4.根据自学提示进行自学,然后把自己的学习所得和小组里的同学进行交流.5.〔1〕结合课文插图,与古诗中出现的"草长〞"莺飞〞"杨柳〞4.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散学:___________________归来:___________________纸鸢:___________________5.给古诗划分节奏.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6.同桌互相背诵《村居》.7.按要求填空.诗:__________结构,部首是________,读音是________,笔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组词__________________.1.组织学生交流描写春天的诗句.2.出示教师摘抄的咏春的诗句,领读.学习重点把握诗歌内容,体会诗句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教学环节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1.师: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许多诗人通过诗歌来赞美它,谁来背背有关春天的诗歌?今天我们还要随着古代诗人贺知章一起走进迷人的春天,看看他赞美了春天的什么?2.板书课题:咏柳.1.学生背诵诗句.2.齐读课题.9.将有关春天的诗句补充完整.〔1〕___________,处处闻啼鸟.〔2〕___________,一枝红杏出墙来.二、初读感知〔用时:10分钟〕1.把古诗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咏、妆、丝、绦、裁、剪〞.2.老师指导书写"碧、妆、绿、丝、剪〞5个生字.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5.交流自读情况.〔1〕抽读生字词卡片,可采用齐读、开火车读、比赛读等多种方式使学生读熟生字词.〔2〕说说这首古诗主要描写了什么?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古诗,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古诗读通顺.2.描写观察重点笔画,再集体交流:"裁〞是半包围结构,里面"衣〞字的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3.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同桌合作解疑.4.汇报交流学习情况.这首古诗主要写了初春二月的柳树的勃勃生机.10.看拼音写词语.写中,你体会到诗人对柳、对春抱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五、总结全文〔用时:3分钟〕1.组织学生交流:学了本诗,你有何感受?2.有感情地朗诵古诗.3.背诵古诗.1.学生自由讨论,谈感受.2.根据提示,学生尝试朗诵全文.14.默写古诗《咏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语文教学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这是新课标中明确规定的.所以在《咏柳》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诗歌的特点,出示直观的插图,再现诗歌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感悟春天的美.《古诗二首》课堂教学片段◆以读促讲,读中感悟〔教学重点〕师:刚才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很准确.现在看看你读懂了哪些地方,哪些地方读不懂,在小组里交流交流,讨论讨论. 〔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师巡视了解学情〕师:大家还有不懂的地方吗?提出来我们一起来解决.生:"碧玉妆成一树高〞怎么理解?〔各个小组都提出了这个问题〕师:大家看"妆〞字里有个"女〞字,女子最喜欢什么呢?生:穿花裙子.生:我妈妈爱描眉、涂口红.生:我知道了."妆〞是打扮,化妆的意思.师:你说得真好.这首诗是说春天里柳树打扮得很美,你觉得这句诗中,哪个词描写了柳树的美?生:碧玉.师:好,谁愿说说你对这句诗的理解?生:春天把高高的一棵柳树打扮得很美,像用碧玉做成的.师:〔问其他同学〕你们也是这样理解的吗?生:我觉得春天里不是一棵柳树发芽,有好多棵哪!师:对,这里的"一〞不是指的数量"一〞,同学们看这里〔边用手指着自己边说〕今天老师穿了一身漂亮的衣服.谁能不改变句子的意思把"一身〞换个说法?生:今天老师全身的衣服都很漂亮.师:好极了.谁再来说说对这句诗的理解?生:春天把柳树打扮得很美,像用碧玉做成的.儿童的认知世界有许多生动的生活情境.在古诗教学中,对难以理解的词句,教师要善于捕捉语言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以引导学生借助生活库存,凭借生活积累,从而展现语言所描绘的景象.师:你说得真棒.同学们觉得这首诗哪句最美?生:我认为"万条垂下绿丝绦〞写得美.冬天的柳树光秃秃的,可是春天的柳树就不一样了,千千万万根柳条变绿了,就像一条条绿色丝带,又像长满了绿绿的长头发生:我喜欢"碧玉妆成一树高〞.碧玉多美呀,一棵柳树全身上下像用碧玉打扮起来的,堆砌起来的.生:"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把春风写得多神呀.春风一吹,就在光秃秃的柳条上剪裁出了细小的柳叶.师:老师和你们一样喜欢这首诗,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和老师一起去感受春光里柳树的优美:〔配乐朗诵〕"在河边,在湖畔,一棵棵高大的柳树,垂挂着无数根细长而柔软的柳条,时而吹来一阵温暖的春风,千万根柳条抖动着细致而小巧的叶子,随风摇曳.〞〔学生们紧闭着眼睛,小脸上露出欣赏、陶醉的神情〕赏析:这一设计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一边听老师描绘,一边想象,把古诗中的语言变成一幅生动的画面,使学生饱览想象之美,语言之美.。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二首》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二首》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二首》教案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教案课题古诗二首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单元第一单元学科语文年级二年级1.认识“诗、村、童、碧、妆、绿、丝、剪”8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意思。

研究目标(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①理解古诗内容;②能解释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能力目标知识目标重点1.识字、写字。

2.让学生感受古诗文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难点1.让学生提前预课文。

2.让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了解诗句的意思并领悟诗句文字的意境和韵味。

学法问题研究、探究研究教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导入新课1.猜谜语一只XXX轻轻飘,顺着风儿上九宵,一心向着云外飘,可惜绳子拴住腰。

谜底:(风筝)2.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篇描写放风筝得古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古诗二首》。

教师活动第一课时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谜语导入吸引兴趣。

师生互动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了解诗句所要表达的寄义。

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及重点诗句。

读课题《村居》让学生明白要学的内容是什么。

讲授新课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自读课文,出示请求:让学生认读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背诵古诗,感受孩子们放风筝时的快乐心情。

2.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了解古诗内容。

3.注意读书姿势要端正。

4.通读诗文,给诗文划分小节.(插入音频1)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XXX。

5.认读生字:(1)诗、村、童。

组词:诗(诗画)(诗人)村(村落)(山村)童(童年)(童话)同学之间交流互相发问识记生字。

本课生字。

让学生简略(2)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形近字中识记生字。

(3)读音对对猜,让学生认读字音。

莺(yīn yīng)飞拂堤(tīdī)XXX(liǚliǔ)醉(zuìsuì)春烟散(sàn zàn)学趁(chèng chèn)东风纸鸢(yuān yuāg)(二)交换汇报:1.XXX说说这首古诗所描写的画面:描写了了解课文讲解的内容。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1 古诗二首》优质教案(2课时)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1 古诗二首》优质教案(2课时)

1 古诗二首【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感受古诗的韵律美、节奏美,从而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美。

语言运用: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思维能力: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春天的喜爱。

审美创造:品味感受古诗的韵律美、节奏美。

【课前解析】关注识字:本课11个生字中,“堤”的声母是“d”,学生容易误读为“提”,教师在教学时可将“堤—提—题”进行读音辨析。

“丝、裁”两个字均为平舌音,教师简单提示即可。

“柳”字的声母为前鼻音“l”,有些学生容易与后鼻音“n”混淆,注意“柳—牛”的读音区别。

本课生字以形声字为主,识记时要引导学生调动已有经验,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自主识记。

字义的理解既可借助字形,也可结合语境。

关注写字:本课要写的8个字中,“诗、妆、绿”是左右结构,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其中“绿”的最后四笔为“点、提、撇、捺”;“趁”是半包围结构;“童、碧、丝、剪”是上下结构,要注意上下两部分的比例,以写得端正、平稳。

本课要求写的字,可以和熟字组成常用词语,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读读写写。

关注朗读:古诗教学应该将朗读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和手段。

(1)范读引领,感受韵味。

范读最好是教师本人,也可以借助多媒体。

(2)自主练读,整体感知。

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朗读时间。

在反复、多次的朗读中,整体感受古诗的情感意绪。

(3)朗读展示,升华情感。

学生完成对内容的理解后,就要读出诗歌的味道。

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展示,如个别读、小组比赛读、男女生接读、师生对读。

【教学目标】1.认识“莺、拂”等11个生字,会写“诗、童”等8个字,积累“堤、柳”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莺、拂”等5个生字,会写“诗、童、趁”3个字。

(完整版)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教案

(完整版)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教案古诗二首妙析教材《古诗二首》编排了两首古诗,它们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描写了春天。

《村居》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美景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咏柳》是首咏物诗,描写了早春二月的杨柳,借柳树歌咏春天。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春天已有了自己的感受,能较好地与课文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教师可利用这一点,激发课堂教学的情趣,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古诗教学达到魅力无穷、活力四射的境地.所以,在本课的古诗教学中,要以读为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进入到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中去,在读中意会,读中感悟,读中体验,在读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教学建议学习本课,可引导学生先自读自悟,借助文字想象诗中的画面,然后再看图,感悟图文相通之处。

还可先引导学生依据插图来体悟课文,把课文与图意融为一体,再启发学生思考和想象,加深对诗句的领会、理解,从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含义,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识字.2.借助画面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小组合作朗读、想象、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重点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句,背诵古诗.难点1.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

2.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教学准备教师:古诗的配乐曲子,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彩笔及画纸。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课时目标1.会认莺、拂、堤、柳、醉5个生字,会写诗、村、童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村居》,背诵古诗《村居》。

3.理解古诗《村居》,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

二、重点难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部编本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文1《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本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文1《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本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文1《古诗二首》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古诗二首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会认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含义,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春天美景。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1.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描述春天美景。

2.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教学准备:教师:古诗的配乐曲子,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彩笔及画纸。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课时目标1.认识“莺”、“拂”、“堤”、“柳”、“醉”5个生字,会写“诗”、“村”、“童”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村居》。

3.理解古诗《村居》,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

二、重点难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难点:理解诗人对春光和儿童的喜爱之情。

三、激趣导入教师问:“你们喜欢春天吗?”(学生回答“喜欢”)教师介绍清朝诗人XXX特别喜欢春天,并写了一首关于春天的诗。

今天让我们跟随XXX诗人一起去找一找小山村的春天吧!(板书课题:“村居”)四、初读古诗1.播放名家朗诵《村居》的音频。

要求学生跟读2遍,用自己喜欢的研究符号标记应重点注意的地方(如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难写的字等)。

2.出示难认的字(带拼音),指名读:“莺”的韵母是“ing”,不要念成“in”。

“堤”的声母是“d”,不是“t”。

3.猜谜语,识记字形:“草帽下面一只鸟”是“莺”,“就是土”是“堤”。

4.开火车读准字音,并试着给每一个新字口头组词。

5.自读古诗,想一想:古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五、品悟古诗一)研究第1、2句。

出示:“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教师问:“早春二月的小山村是冰冷沉静的吗?它有怎样的美景?”1.自由读古诗。

2.找出古诗中的动词及成语。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长”、“飞”、“拂”、“醉”等字眼体会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

3.询问学生是否理解“醉”的意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案第一单元本组教材以“春天”为主题来选编教学内容。

《古诗二首》《找春天》《开满鲜花的小路》《邓小平爷爷植树》从不同角度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时,要继续夯实朗读、识字、写字等学段的基本目标,同时要让学生在入情入境的朗读中,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一,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我爱阅读”。

让学生在课外实践中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学生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课题内容简说古诗二首《古诗二首》分别是《村居》和《咏柳》。

《村居》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

《咏柳》通过描绘刚刚发出新芽的柳树的美丽姿态,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和大自然的热爱情景。

《找春天》课文以一群孩子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的视角,给我们展现了春天的迷人风光。

《开满鲜花的小路》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通过讲长颈鹿大叔给鼹鼠先生寄来一包花籽,到了第二年春天,花籽让小路开满了鲜花,让所有的小动物们享受到了美丽和快乐。

告诉我们要学会传递快乐,分享快乐。

邓小平爷爷植树课文主要写邓小平爷爷在天坛公园种下了一棵柏树的经过。

赞美了邓小平爷爷严肃认真的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精神,以及他对植树绿化和保护环境的重视。

1.认识54个生字;会写3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找春天》《古诗二首》。

3.通过品读课文,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所描绘的情境,感受春天的美景以及课文所蕴含的主旨。

4.初步感知课文语言的优美,能积极参与找春天的实践活动,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1.认识54个生字;会写34个字。

复习、巩固常用的识字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发现汉字规律。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古诗二首》…………………………………………………………………………………………2课时2.《找春天》……………………………………………………………………………………………2课时3.《开满鲜花的小路》…………………………………………………………………………………2课时4.《邓小平爷爷植树》…………………………………………………………………………………2课时语文园地一……………………………………………………………………………………………… 2课时教学本组课文时,要让学生通过充分朗读,感受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同时要继续夯实朗读、识字、写字等学段基本目标,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发现汉字规律,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古诗二首课题古诗二首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古诗二首》安排了两首都是描写春天的诗。

本导学案设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理解“意”,即采用图文对照,结合关键字词等方法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诗歌的大概意思;二是感悟诗的“境”,采用想象、体验等方法引导学生走进诗歌描绘的意境之中;三是体会诗“情”,即引导学生在感悟诗境的基础上,通过吟诵体会诗中作者的情感。

学前准备搜集作者的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图文结合,在感受春天的诗情画意中学会认5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学习《村居》,初步了解诗歌的意思,想象春天田野的美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学习重点1.识字、写字、了解古诗大意。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村居》。

学前准备1.制作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师)2.搜集描写春天的诗句。

(学生)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复习古诗,导入新课。

(用时:5分钟)1.指导学生背诵古诗《村居》。

2.板书课题:村居。

指导齐读。

3.识记生字“村”“居”。

4.指导释题,介绍作者。

1.背诵古诗《春晓》。

2.齐读课题,读准字音。

3.村:平舌音,用“换一换”的方法来识记:对——树——村。

居:半包围结构,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识记:尸+古=居。

4.了解题目意思。

(村,乡村。

居,居住。

)了解作者的相关资料。

1.《村居》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村居”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用时:12分钟)1.组织学生自读古诗。

2.指导学生读古诗,纠正字音错误。

3.播放古诗配乐朗诵视频。

4.组织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5.指导学生巩固识记生字。

1.利用拼音自读古诗,圈画生字,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连贯。

2.读古诗,注意读准音。

3.认真听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节奏。

4.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

5.开火车读生字卡片或与同桌做部件组合游戏。

2.把下列音节补充完整。

y_____ f_____ d_____莺拂堤l_____ z_____柳醉3.多音字组词。

4.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散学:___________________归来:___________________纸鸢:___________________5.给古诗划分节奏。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6.同桌互相背诵《村居》。

7.按要求填空。

诗:__________结构,部首是________,读音是________,笔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组词__________________。

1.组织学生交流描写春天的诗句。

2.出示教师摘抄的咏春的诗句,领读。

二、初读感知(用时:10分钟)1.把古诗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咏、妆、丝、绦、裁、剪”。

2.老师指导书写“碧、妆、绿、丝、剪”5个生字。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5.交流自读情况。

(1)抽读生字词卡片,可采用齐读、开火车读、比赛读等多种方式使学生读熟生字词。

(2)说说这首古诗主要描写了什么?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古诗,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古诗读通顺。

2.描写观察重点笔画,再集体交流:“裁”是半包围结构,里面“衣”字的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3.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同桌合作解疑。

4.汇报交流学习情况。

这首古诗主要写了初春二月的柳树的勃勃生机。

10.看拼音写词语。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用时:15分钟)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全班交流,相机点拨:(1)“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2)“绿丝绦”指什么?为什么说柳枝是“绿丝绦”?(3)说说自己对“不知细叶谁裁出”的理解和体会。

(4)“二月春风似剪刀”又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么比喻?1.学生读诗句,并简单说自己理解的诗意。

(1)这里把柳树叶子比作碧玉。

(2)绿丝绦指柳条。

因为柳条细长、柔美。

(3)诗人用自问自答的形式,增加了诗的情趣。

“不知”是发问,旨在引起人们的注意。

(4)“二月春风似剪刀”由无形到有形,写出了春风神奇灵巧地剪出一丝丝柳叶,装点锦11.表示“绿”的词语还有很多,你还能写出几个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咏柳》前两句用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描写了静态中的__________,却使人感到柳树内在的生命力。

后两句用__________的形式,赋予巧妙的想象。

2.出示插图,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句来对答。

绣大地的景象。

2.欣赏课文插图,通过个别读、男女生比赛读等多种形式体会春天来临时生机勃勃的景象。

四、诵读古诗,感悟诗情(用时:7分钟)1.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指导朗读古诗,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想象春天美丽的画面。

2.指导学生边读边体会前两句写柳,后两句由写柳过渡到写春,从整首诗的描写中,你体会到诗人对柳、对春抱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1.注意把握节奏、注意停顿,读出诗的韵律。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学生读出诗人对柳的赞美,对春的歌颂之情。

13.课文精彩内容我知道。

《咏柳》,“咏”的意思是__________。

在本课中指__________。

作者描写__________,歌颂__________,赞美__________呈现出的勃勃生机。

五、总结全文(用时:3分钟)1.组织学生交流:学了本诗,你有何感受?2.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3.背诵古诗。

1.学生自由讨论,谈感受。

2.根据提示,学生尝试朗诵全文。

14.默写古诗《咏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板书设计《古诗二首》课堂教学片段◆以读促讲,读中感悟(教学重点)师:刚才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很准确。

现在看看你读懂了哪些地方,哪些地方读不懂,在小组里交流交流,讨论讨论。

(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师巡视了解学情)师:大家还有不懂的地方吗?提出来我们一起来解决。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怎么理解?(各个小组都提出了这个问题)师:大家看“妆”字里有个“女”字,女子最喜欢什么呢?生:穿花裙子。

生:我妈妈爱描眉、涂口红。

生:我知道了。

“妆”是打扮,化妆的意思。

师:你说得真好。

这首诗是说春天里柳树打扮得很美,你觉得这句诗中,哪个词描写了柳树的美?生:碧玉。

师:好,谁愿说说你对这句诗的理解?生:春天把高高的一棵柳树打扮得很美,像用碧玉做成的。

师:(问其他同学)你们也是这样理解的吗?生:我觉得春天里不是一棵柳树发芽,有好多棵哪!师:对,这里的“一”不是指的数量“一”,同学们看这里(边用手指着自己边说)今天老师穿了一身漂亮的衣服。

谁能不改变句子的意思把“一身”换个说法?生:今天老师全身的衣服都很漂亮。

师:好极了。

谁再来说说对这句诗的理解?生:春天把柳树打扮得很美,像用碧玉做成的。

儿童的认知世界有许多生动的生活情境。

在古诗教学中,对难以理解的词句,教师要善于捕捉语言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以引导学生借助生活库存,凭借生活积累,从而展现语言所描绘的景象。

师:你说得真棒。

同学们觉得这首诗哪句最美?生:我认为“万条垂下绿丝绦”写得美。

冬天的柳树光秃秃的,可是春天的柳树就不一样了,千千万万根柳条变绿了,就像一条条绿色丝带,又像长满了绿绿的长头发生:我喜欢“碧玉妆成一树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