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个案

合集下载

一起高校抑郁症学生的个案分析和工作思考

一起高校抑郁症学生的个案分析和工作思考

一起高校抑郁症学生的个案分析和工作思考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在高校学生群体中尤为突出。

抑郁症会对学生的学习、人际关系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导致严重后果。

针对高校抑郁症学生的个案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工作思考,对于学校心理健康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小明(化名)是一名大二的学生,他在学校虽然成绩优秀,但性格较为内向,不善于与人交流,课余时间大多独自一人。

最近,小明在学业和生活上出现了明显的问题,不但成绩下降,而且经常呈现情绪低落,没有兴趣参加任何活动,甚至出现了自责、自卑和绝望的情绪。

经过校医院的心理测试和评估,小明被确诊为抑郁症患者,需要进行心理治疗。

在这个案例中,小明的抑郁症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和自责自卑,同时还伴随着学业和生活方面的问题。

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及时干预和治疗,可能会进一步恶化,影响到小明的学业和生活。

需要对小明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治疗和关爱。

工作思考:1. 提高心理健康意识: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宣传教育,提高学生和教师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及时发现和干预抑郁症症状。

2. 建立健康的心理咨询体系:学校应该建立健全的心理咨询服务体系,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及时帮助那些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

3. 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老师和同学应该多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学校可以建立心理关爱小组,关注那些可能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4. 配备专业心理医生:学校需要配备专业的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和评估,制定出个性化的心理治疗方案,帮助学生尽快走出情绪困扰。

5.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学校应该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积极配合学校对学生的心理治疗工作。

6. 鼓励建立阳光的校园文化:学校应该鼓励建立阳光、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营造积极向上、关爱他人的氛围,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心态。

针对高校抑郁症学生的个案,我们不仅需要关注个体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更需要进行系统性的干预措施。

一例抑郁问题的心理咨询个案

一例抑郁问题的心理咨询个案

一例抑郁问题的心理咨询个案一、基本信息1、答辩人信息(咨询师),男,xxxx年出生,本科,xx大学法学院法学专业毕业,2008年参加工作,从事对于劳教人员的管理与教育工作,希望通过学校心理咨询师的专业学习和培训考试,提高对劳教人员心理问题的把握,学会可以运用心理咨询的专业技术,帮助劳教人员解决一些心理问题。

实习期间,在老师的督导下,先后对1例来访者进行了4次心理咨询。

2、当事人信息王某,男,30岁,江西人,初中文化,2001年随家人一起来到上海,曾经营过一家理发店,生意还可以,后来被朋友骗,就放弃了理发店生意。

家庭情况:母亲55岁,父亲于去年病故,享年58岁。

哥哥,32岁,已婚,家里关系一般。

犯罪事实:2010年11月22日晚22时许,王某在上海市青浦区与一男子李某发生争执,王某事后不服,召集朋友朱某、刘某带上钢管欲找李某报复,后被巡逻治安发现,王某因寻衅滋事被处劳教一年。

3、主诉王某称自从1月份调到现在服教的场所以来,已经将近8个月了,家里人就只在3月份来探望过一次,自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有家人朋友前来看过他,一开始他认为他妈妈和哥哥肯定还会来看他,只是可能都比较忙,抽不出时间,所以他就耐心的等待,但是现在都过了这么久了,还没来,他开始怀疑是不是家里人已经抛弃他了,来访者最近总是觉得没劲,情绪比较低落,做事没精神,晚上也睡不好,吃饭也没什么胃口,这种状态已经持续一个多星期。

不知道接下来的改造生活将怎样度过。

请心理咨询师给予帮助。

二、评估与诊断1、初步心理测试结果在第一次咨询时,对王某进行了心理测试,选择的测试为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

抑郁自评量表得分为粗分54份,标准分68分,提示存在抑郁倾向;焦虑自评量表得分为粗分45分,标准分56分,提示焦虑不明显。

2、当事人的主要问题结合王某在面谈中的情况,王某主要问题为:因为自己被处劳教,家人又长时间未曾前来接见,王某开始怀疑家里人已经对他失去信心抛弃了他,且王某因为做生意被骗而导致生意失败,觉得这世上没有人好相信,只能靠自己,但自己又没用,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

一起高校抑郁症学生的个案分析和工作思考

一起高校抑郁症学生的个案分析和工作思考

一起高校抑郁症学生的个案分析和工作思考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特别是在高校学生中。

高校生活中的压力、竞争、人际关系等因素往往会加剧抑郁症的发作,而且很多学生可能不愿意或不敢主动寻求帮助,导致抑郁症问题越来越严重。

本文将通过一个实际案例,分析一起高校抑郁症学生的个案,并探讨如何有效地开展干预和治疗工作。

个案分析小明(化名),21岁,某985高校大三学生,主修经济学专业。

小明一直是一个成绩优异且外表开朗、活泼的学生,但在大三上学期开始,他的表现明显变得沉默寡言,不再像以前一样与同学们交流,课堂上也越来越少发言。

小明的学习成绩也开始下滑,晚自习时常常呆在宿舍里不愿意与同学们一起学习。

周围的同学也发现小明开始脱离社交圈,独来独往,变得越来越消极。

经过与小明的谈话和观察,我发现他有以下几个明显的抑郁症症状:1. 情绪低落:小明总是感到沮丧和无助,对学习和生活失去了兴趣和动力。

2. 自我负面评价:他经常否定自己,认为自己无法达到别人的期望,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产生怀疑。

3. 社交退缩:小明不再愿意和同学们一起交流和参与集体活动,疏远了以前的朋友。

4. 失眠和食欲减退:他经常失眠,夜晚难以入睡,白天精神不振,食欲也大大减退。

工作思考1. 充分了解学生的状况和需求需要与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家庭背景、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等情况,找出导致他们抑郁的根源。

只有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和治疗。

2. 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针对小明的情况,我们可以通过心理咨询的方式,帮助他了解抑郁症是一种疾病,而不是他个人的问题。

我们可以教给他一些缓解焦虑和沮丧情绪的方法,比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等,让他学会正确处理消极情绪。

3. 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在学校里,我们可以发起一些关于心理健康的活动,比如心理健康讲座、心理支持小组等,让抑郁症学生能够感受到来自周围同学和老师的理解和支持,减轻他们的社交孤立感。

4. 寻求专业治疗在某些严重的抑郁症病例中,需要引导学生寻求专业的心理治疗或药物治疗。

心理学个案——抑郁症

心理学个案——抑郁症

心理学个案——抑郁症疾病分类:神经症(抑郁症)常见问题分类:自我成长问题治疗方法分类:认知行为疗法姓名:略性别:男年龄:23教育程度:高中毕业社会经济地位:军人婚姻状况:未婚外在表现:长得彪彪实实,头昏脑胀,无精打彩。

表现出的问题:患者常感到头昏脑胀、无精打采、悲观失望、对什么事都不感兴趣,这种状况有二年多的时间了。

既往生活史与当前生活情景:患者18岁入伍,长得彪彪实实,却生着一副菩萨心肠。

看电视时,见到生老病死、悲欢离合的场景,总止不住潸然泪下。

战友们戏谑说他感情来得比演员还快。

又因为患者朴实勤劳,乐于助人,所以人缘极好。

入伍不久,便被提拔为代理班长。

活没少干,汗没少流,可是过了一年,依然还是代理,嘴上没说什么,心里可有些不是滋味。

患者还有另外一件心事。

他中学时期有一个要好的女同学,现在一所师范学校读书。

两人虽不是青梅竹马,也没有过山盟海誓,但相处时总有一些不同一般的感觉。

于是,患者便斟词酌句地给她写了一封信,在床板下压了两个星期才鼓起勇气寄出去。

接着就是翘首盼望,但如泥牛入海无消息。

患者开始失眠,各种假设在脑子里成立又推翻,消失又浮现。

一个多月后终于接到她的回信,找个没人的地方打开,想象中的事情并没发生。

信中未提及他们的过去,更未憧憬他们的未来,甚至也没有问及他的情况,简直连令人回想的余地都没有。

他伤心、失望,原本不悦的心情好比雪上加霜,紧锁的愁眉更没有舒展的时候。

时间倒是一剂治疗“心病”的良药,几个月后他没有那么伤心痛苦了。

但别人说他更加沉默寡言,孤僻好静。

他自己也觉得一日三餐如同嚼蜡,嬉戏娱乐也索然无味。

身体乏力,头脑迟钝,时时自怜自卑,觉得己不如人,甚至生不如死。

心理社会发展历史认知歪曲:①先前因素——本人多愁善感②促使因素——几年没有提干③促使因素——中学时期女友的回信表示并不在意两人的关系。

既往健康状况与治疗史:无专家分析、评估与治疗过程: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和交谈之后,我们诊断他患了抑郁性神经症。

一起高校抑郁症学生的个案分析和工作思考

一起高校抑郁症学生的个案分析和工作思考

一起高校抑郁症学生的个案分析和工作思考抑郁症是当代高校学生心理问题中最为普遍的一种。

高校抑郁症学生通常具有低自尊、焦虑、情感不稳定等症状。

本篇个案分析将从患者的背景、症状、原因及疗效四个方面入手,以期对高校抑郁症学生的问题及治疗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此外,还将结合文献资料和专业经验,提出一些工作思考和建议,以帮助机构更好地辅导、关爱高校抑郁症学生。

一、患者背景该患者为一名大学生男生,22岁。

他就读于一所综合年轻大学,专业为计算机科学。

他在家乡居住,家庭背景为中等偏下。

他本人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流,平时过得比较孤独,甚至总感觉被认为很自闭。

他对自己的专业兴趣较大,并一直尽力在学习方面做得更好。

在处理学业以外的事情上,他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支持。

最近半年里,他被诊断为患有抑郁症。

二、病症表现该患者表现出哀愁、痛苦、无助的情绪,感觉沮丧、低落和绝望。

他常常不爱说话,只是默默地呆坐着。

他对他人不感兴趣,不爱结交朋友,不喜欢参加任何活动和与他人一起共度时光。

他经常感到精神疲惫、没有食欲,大部分时间都睡不好觉。

有时他会哭泣,感到自己没有意义,或者孤独而绝望。

他总是觉得自己无法改变自己的生活,不能享受任何东西。

他甚至觉得自己像一个失败者一样,做什么事情都无法成功。

三、病症原因尚不清楚该患者的病因,病因可能与他的人格特质、生活压力和环境有关。

首先,该患者性格内向,不擅长与人交流。

这可能导致他在学校和家庭中几乎没有交际圈以及人际支持系统。

其次,他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很大的压力和挑战,需要更多的支持和鼓励。

最后,他的环境可能也是导致他失望、无助和孤独的原因之一。

四、治疗效果经过几次心理治疗和一段时间的药物治疗,该患者的情况有所好转,表现出较少的沮丧和情绪不稳定,更多的参与社交活动和与他人交流的需求。

治疗主要包括针对其人格特质和生活压力的心理技术和药物治疗。

通过治疗,该患者学习了处理情绪和情况的技巧,将看待生活的方式和态度慢慢调整到积极向上的方向。

抑郁情绪心理辅导个案分析

抑郁情绪心理辅导个案分析

抑郁情绪心理辅导个案分析引言: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生活压力不断增加,抑郁情绪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之一。

抑郁症患者往往陷入低落、消极和无助的情绪状态,给其自身和周围人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因此,针对抑郁情绪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个案的分析探讨如何开展抑郁情绪心理辅导,并提供相关建议。

一、案例描述李女士(化名)是一个30岁的年轻女性,在她咨询时反映出持久的低落情绪和失去兴趣的症状。

她提到最近几个月内感到精力不济、食欲下降、睡眠质量差等,并且对自己感到无望和无价值。

基于这些症状,我们可以初步判断李女士可能患有抑郁障碍。

二、背景信息收集在开始具体辅导前,心理咨询师应对李女士进行背景信息的收集,以便深入了解她的个体特点和背景环境。

通过详细询问她过去生活、工作、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情况,并获取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是否存在,心理咨询师可以更全面地把握李女士所处的现状和潜在影响因素。

三、认知行为治疗(CBT)1. 评估负面思维模式心理咨询师与李女士合作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索她内部的负面思维模式和自我评价。

通过询问具体事件下她的想法、情感和行为,来发现可能导致抑郁情绪产生或加剧的错误观念。

2. 重建积极自我评价心理咨询师引导李女士重视自身优势与成就,并共同寻找证据来辩证地对待反馈技巧不良或否定性想法。

同时,鼓励她制定实际可行且有挑战性的目标,在达到目标时逐渐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和信念。

3. 制定日常活动计划在CBT中,一个常见问题是患者缺乏能带来满足感和成就感的活动。

心理咨询师与李女士共同制定一个日常活动计划,通过增加有趣或具挑战性的活动来提升她的心情,并促进对生活积极参与的兴趣。

四、支持性心理辅导1. 倾听和体察支持性心理辅导注重倾听患者的内心体验,传达关怀和接纳。

通过给予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慰,帮助李女士表达并释放内心中不良情绪,并减轻她所承受的压力。

2. 提供信息和教育为了增强患者的治疗合作性,心理咨询师可以向李女士提供抑郁障碍相关知识和心理疗法效果等方面的教育。

一起高校抑郁症学生的个案分析和工作思考

一起高校抑郁症学生的个案分析和工作思考

一起高校抑郁症学生的个案分析和工作思考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尤其在高校学生中更为普遍。

高校是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压力的交汇点,学生们往往面临着课业压力、社会压力和职业压力等多重压力,容易产生抑郁情绪。

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结合一位高校抑郁症学生的个案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工作思考。

个案分析:小明,男,21岁,大学二年级学生。

小明从小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进入大学后在学业上依然表现出色。

从大一下学期开始,小明的心情开始有所波动,他感到沮丧、无助,很难入睡,并且出现食欲减退的症状。

尽管小明一直是一个外向、活泼的学生,但近几个月来,他变得越来越沉默寡言,对社交和课业都失去了兴趣。

小明还开始疏远了原来的朋友,经常一个人独自呆在宿舍。

他的父母和同学们都感到担忧,希望能得到专业的帮助。

工作思考:1. 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心理健康咨询师需要与小明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在初次接触时,要给予足够的尊重和理解,让小明感受到咨询师的关怀和支持。

通过倾听和沟通,让小明愿意敞开心扉,将内心的困惑和痛苦表达出来。

2. 了解个案背景和主要问题在建立信任关系的基础上,需要对小明的个人背景以及抑郁症发展的主要问题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通过问卷调查、面谈等方式,获取相关信息,并与小明进行深入的交流,了解其抑郁症的发展过程、主要症状和影响因素,为接下来的治疗和干预提供依据。

3. 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针对小明的抑郁症状,需要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

可以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咨询等方法,帮助小明调整负面情绪和消极想法,重建积极的生活态度。

也可以进行心理教育和心理支持,帮助小明学会有效的应对压力和情绪管理的方式。

4. 配合家庭和学校的支持抑郁症的治疗和干预需要学校和家庭的支持和配合。

咨询师可以与小明的家人和老师进行沟通,介绍小明的情况以及治疗方案,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家庭和学校的关怀和关注可以为小明的康复提供更为有力的保障。

一起高校抑郁症学生的个案分析和工作思考

一起高校抑郁症学生的个案分析和工作思考

一起高校抑郁症学生的个案分析和工作思考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尤其在高校学生中更为常见。

本文将以某位高校抑郁症学生的个案为例,从其病史、症状、影响、治疗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思考,以期能够对相关从业人员及广大师生提供帮助和启示。

个案分析:小张,男,21岁,是某高校的一名大三学生。

最近他因为心情低落、情绪波动剧烈等问题前往学校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

通过初步的交流和评估,发现他已患有抑郁症。

病史:小张自小生活在一个大家庭中,他的亲戚众多,但是家庭教育相对比较开放,缺少有效的规矩和约束,这让他在成长过程中感觉到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

由于父母常年外出工作,他与父母的沟通也相对较少。

进入大学后,他觉得自己的人际关系不够丰富,因此在交友上存在困难。

同时他还存在学业压力较大,生活没有规律等问题。

症状:小张主要表现为情感低落、失眠、食欲改变、体重减轻等典型的抑郁症状。

他的情绪波动较大,时而欣喜若狂,时而愁眉苦脸。

他感觉自己没有勇气去面对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常常感觉自己无法做到这一切。

思维上存在一些消极的观念,对自己和他人缺少信任和认可,表现出一定的自闭和回避行为。

影响:小张的抑郁症已经对他的学业和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他的学习成绩下降,生活缺乏规律和干劲,甚至产生了自杀念头。

他的家庭和朋友也深受其困扰,他们很难理解他的情绪波动和消极观念,他们往往采取了消极的态度、漠不关心、说服或批判,这些都可能对小张产生更大的负面影响。

治疗:针对小张的个案,对于如何选择治疗方法有所思考。

应该采用综合性、个性化的特色治疗方案,其中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行为治疗、社交技能训练等多个方面。

同时,与家庭和学校有关的支持和协作也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药物治疗针对小张的抑郁症症状采用了SSRI类抗抑郁药物,如帕罗西汀,以提高其脑内5-羟色胺水平,调整小张的情绪波动。

心理疏导是一种主要的心理治疗方法,对于小张的抑郁症治疗非常关键。

治疗过程中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专业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抑郁症个案
甄某,女,41岁。

37岁时生了一个儿子,非常可爱、聪明,再加上中年得子,所以深得她与丈夫的疼爱。

但爱子不幸于几个月前夭折了,当时丈夫伤心欲绝。

自己虽然也很伤心,但仍劝丈夫节哀。

当时丈夫就指责她为什么不像他这样难过,因而夫妻之间的关系出现了裂痕。

甄某因此终日郁郁寡欢、闷闷不乐,同事都说她最近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提问参考:
你的儿子是怎样夭折的?
当时你和丈夫的心境如何?
你们两当时有些什么想法?
丈夫对你如何?
他怎么会对你指责?如何指责?
你认为你丈夫对你的指责是一种怎样的心态?
你是否与丈夫好好沟通,了解他的情感?
你现在的心境如何?
你是否试过调整自己?如何调整?
你认为当前对于你来说,最主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你希望我如何给你一些帮助?
咨询参考:
1、甄某的主要问题是忧郁。

主要因为儿子的死以及丈夫对她的误解而产生了一种弥散性的消极心理状态。

2、在咨询过程中,可以帮助王某宣泄心中的消极情绪;引导她与丈夫沟通;引导她更多地参与一些群体活动;建议其与丈夫共同前来咨询。

华大教育心理培训中心专业力量在国内处于前端地位,拥有心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学术队伍。

在近十年的培训经历中,凭借我们稳定的优秀讲师团队,以及强烈的培养心理咨询师的社会责任感,创造了华中地区心理咨询师培训性良好的培训质量。

2014年成立了心理健康中心,接受来访咨询,进行各类心理学公益讲座,创建个人成长小组,案例督导,各流派咨询技能课程等,为学员进一步学习提升及实训提供了良好的成长平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