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的研究方法
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文献综述

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文献综述一、本文概述理论框架构建:我们将回顾陈向明教授对质的研究方法的基本理念、原则与程序的阐述,包括其对现象主义、解释学、建构主义等哲学基础的深刻解读,以及对扎根理论、现象学研究、叙事研究等具体研究路径的精要剖析。
此部分旨在揭示陈向明教授如何在多元理论脉络中构建起一套严谨且富有弹性的质性研究体系。
方法论创新与应用:接着,我们将聚焦于陈向明教授在质性研究方法上的创新之处,如她对混合研究方法的倡导、对跨文化比较研究的敏感性以及对研究者主体性问题的独特见解。
还将通过分析其实际研究案例,展现这些方法论思想如何在教育、社会工作、性别研究等领域得到生动实践,并产生深远的社会影响力。
学术对话与影响:本综述还将考察陈向明教授在学术界引发的广泛对话与回应,包括对其观点的支持、质疑与深化,以及其理论与实践成果对国内外学者及研究生教育的启示与推动作用。
这不仅有助于全面理解陈向明教授在质性研究领域的学术地位,也揭示了其思想在当代知识生产中的动态发展与持续影响。
对未来研究的启示: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将提炼出陈向明教授“质的研究方法”对当前及未来研究的指导意义与挑战,特别是对于提升本土化研究的理论自觉、强化研究伦理意识、推动跨学科合作与国际交流等方面的前瞻性思考。
本篇文献综述力图通过对陈向明教授“质的研究方法”理论体系与实践成果的系统梳理,呈现其学术思想的内在逻辑与外在影响,为读者二、陈向明对质的研究方法的基本观点与理论贡献陈向明教授作为中国社会学界和研究方法论领域的杰出代表,对“质的研究方法”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深入的探索。
她坚信,质的研究方法不仅是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范式,更是理解社会现象、揭示人类行为背后深层次意义的关键工具。
在陈向明看来,质的研究方法强调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入、细致的实地考察和个案研究,重视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的互动和理解。
她主张,质的研究应当关注被研究者的主观经验和内心世界,通过深入访谈、参与观察等手段,获取丰富、生动的第一手资料。
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

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质的研究的特点自然主义的探究传统♦ 首先,质的研究必须在自然情境下进行,对个人的“生活世界”以及社会组织的日常运作进行研究。
质的研究认为,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以及社会组织的运作是与他们所处的社会文化情境分不开的。
如果要了解和理解个人和社会组织,必须把他们放置到丰富、复杂、流动的自然情境中进行考察。
研究者必须与研究对象有直接的接触,在当时当地面对面地与其交往。
研究者本人就是一个研究工具,需要在实地进行长期的观察,与当地人交谈,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他们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以及这些环境对其思想和行为的影响。
由于驻扎在实地,研究者可以了解事件发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自然探究的传统还要求研究者注重社会现象的整体性和相关性,对所发生的事情进行整体的、关联式的考察。
在对一个事件进行考察时,不仅要了解该事件本身,而且要了解该事件发生和变化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该事件与其他事件之间的关系。
质的研究认为,任何事件都不能脱离其环境而被理解,理解涉及到整体中各个部分之间的互动关系。
对部分的理解必然依赖于对整体的把握,而对整体的把握又必然依赖于对部分的理解——这便形成了一个“阐释的循环”。
在自然环境下获得的研究结果更适合以文字的形式(而不是数据的形式)呈现,因此质的研究报告多用文字表达,辅以图表、照片和录像等。
即使采用统计数据,也是为了描述社会现象,而不是对数据本身进行相关分析。
对意义的解释性理解(interpretive understanding)♦ 质的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被研究者的个人经验和意义建构作“解释性理解”或“领会”(verstehen),研究者通过自己亲身的体验,对被研究者的生活故事和意义建构作出解释。
质性研究的五种方法

质性研究的五种方法质性研究是一种以描述、解释和理解现象为目的的研究方法,它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挖掘问题背后的内在意义,了解人们的行为和想法。
在进行质性研究时,研究者可以运用不同的方法来收集和分析数据,以获得全面的研究结果。
下面将介绍质性研究的五种常用方法。
首先,访谈是一种常见的质性研究方法。
通过面对面或电话等方式与受访者进行深入的交流,研究者可以获取他们的观点、经验和看法。
访谈可以是结构化的,也可以是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的,这取决于研究者的目的和研究对象的特点。
通过访谈,研究者可以深入了解受访者的内心世界,获取丰富的数据。
其次,焦点小组讨论是另一种常用的质性研究方法。
在焦点小组讨论中,研究者邀请一组受访者一起进行讨论,通过集体交流和互动,获取他们的共同观点和看法。
焦点小组讨论可以帮助研究者发现受访者之间的共识和分歧,了解他们的集体意识和文化背景。
第三,观察是质性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观察,研究者可以直接观察和记录受访者的行为、环境和互动,获取真实的数据。
观察可以是参与式的,也可以是非参与式的,取决于研究者的角色和目的。
通过观察,研究者可以获取客观的信息,了解受访者在特定情境下的行为和表现。
第四,文件分析是质性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的文件和资料,研究者可以了解受访者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
文件分析可以包括文本分析、档案分析、图片分析等,通过对文件和资料的细致研究,研究者可以获取丰富的信息和数据。
最后,个案研究是质性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对个别案例的深入研究,研究者可以了解个案的特点、经验和情境。
个案研究可以是单个案例的研究,也可以是多个案例的比较研究,通过对个案的深入了解,研究者可以获取丰富的细节和深刻的理解。
综上所述,质性研究有许多种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局限性。
在实际研究中,研究者可以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来收集和分析数据,以获得全面和深入的研究结果。
质的研究方法--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的特点和分类
特点:
实践性:行动研究要求研究者的研究行为应在实 践中进行,而不只是单纯的资料和数据的收集和 处理。 合作性:行动研究强调研究过程与行动过程的结 合,注重研究者与行动者的合作。 反思性:行动者在实践中通过疑难问题的解决对 自己所从事的实际工作进行反思,体会不同实践 情景下实践行为的不同效果,发现自己的计划和 行动中的缺陷,修正自己的实践理论,提高个人 的研究能力。
行动研究法
应用实例
行动研究法中重要的一句话:“只要行动起来” 行动研究也许很难实施,但只要行动起来,就会找到进 行行动研究的路和概念框架。这种框架有助于你对长远目标
和如何成功地实现目标的理解。
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
实践者的理论情景与实践情景
理论情景
责任与承诺
实践情景
实践行为
实践理论
个人因素
疑难问题解决
行动研究的实施
方法选择
研究者要有实践能力,要有能对所要研究的对象 产生足够影响的能力 研究者本身也是实践者,在时间的跨度上,研究 者的研究和其工作能保持一致。 研究者没有对研究对象的选择权力,本身所处的 环境决定了行动研究法的选择。
质的研究方法
小组成员: 韩涓 马菲 宁玉玺 张海宁
质的研究方法
质的研究方法是以研究者作为研究工具,在 自然情况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想 象进行整体研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 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 义建构获得解释归理解的一种活动
行动研究法
质的研究方法记研究法 扎根理论研究法 民族之研究法
行动研究即行动者用科学的方法对自己的行动所进行的研究,持这类 观点的人强调用测量统计等科学的方法来验证假设,代表人物:柯雷。 突出了“科学性” 行动研究即行动者为解决自己实践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此类观点 的代表人物南斯顿豪斯等人,他们认为行动研究就是由教师或其他实 际工作者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突出了“改进功能” 行动研究即行动者对自己的实践进行批判性的思考,以“理论的批判” “意识启蒙”来引起和改进行动。此类观点的代表人物有几米斯等人。 突出了“批判性”
质的研究方法及其基本特征

基本特征:(1)研究是在自然情景中进行的;(2)研究的角色既是研究的工具,又是研究的主体;(3)研究过程注重描述性资料的收集;(4)研究的结论和理论的形成方式是归纳的运用;(5)研究结果是描述性的;(6)整体性与全局性。
其特点:(1)降低控制水平,增强现实性;(2)研究进行的环境不同;(3)效度。
象进行系统化观察,并要做严格详细的可量化纪录的一种观察方法。
进行结构化观察步骤:确定观察的内容、选择观察方法、限制观察范围、量化观察的纪录。
内容分析法就是对于明显的传播内容,做客观而又系统的量化并加以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
特点:明显、客观、系统、量化。
对问题情景进行全程干预,并在此实践活动中找到有关理论依据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行动研究的操作程序:评价研究的基本步骤由以下步骤组成。
1.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三个部分,即:1评价要素,它是反映被评对象特征的各个成分。
2评价标准,它是衡量事物特征各个成分的比较基准。
3指标权重,它是指各个成分在总体中所具有的重要程度的标志。
2.资料的收集为了进行评价,通常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有关资料,主要有:1访问调查。
2个案调查。
3问卷调查。
4量表测量(专家评判)。
3.资料的鉴别把所收集的资料按照评价指标要素分类整理,鉴别资料的可使用价值。
4.价值判别按照评价指标体系所给出的标准对每个成分要素资料进行比较、判断,做出价值等级的归属。
5.评价结果的综述综合各个要素的得分及其权重,得出评价总分,并根据总分和各要素得分率,做出对品质的等级评定或差异比较,或达标程度,或发展程度的价值性描述和判断。
示例:中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问卷调查报告。
前言亲爱的同学:本调查问卷旨在了解您对高中物理实验系列电视教材的看法,以便我们改进工作,更好地满足广大学生的需要。
本表不记单位、姓名,答案也无所谓对错,对您的所有答案我们均严加保密,希望能将您的真实情况和想法告诉我们。
回答方式:基本上是以选择答案的方式打勾或填写编号.请您实事求是,独立完成。
质性研究的五种方法

质性研究的五种方法质性研究是一种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它旨在理解人类行为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动机。
在质性研究中,研究者通常使用各种方法来收集和分析非结构化的数据,以揭示现象背后的意义和模式。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质性研究的五种常见方法,包括参与观察、访谈、焦点小组讨论、文本分析和案例研究。
参与观察是一种常见的质性研究方法,研究者通过亲身参与被研究对象的日常活动和社交互动,来获取对其行为和观点的深入理解。
通过观察,研究者可以捕捉到被研究对象在真实环境中的行为和态度,从而获得更加真实和全面的数据。
访谈是另一种常见的质性研究方法,研究者通过与被研究对象进行面对面的对话,来获取他们的观点、经验和感受。
访谈可以是结构化的,也可以是非结构化的,研究者可以根据研究目的和问题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访谈方式。
焦点小组讨论是一种集体访谈的方法,研究者组织一些主题相关的人群进行集体讨论,以获取他们在某一话题上的共识和分歧。
焦点小组讨论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人们在群体环境中的观点和态度,揭示出集体智慧和社会互动的特点。
文本分析是一种通过分析书面或口头文本来获取信息的方法,研究者可以通过分析书籍、报纸、广播、电视节目等文本来获取关于某一话题的信息和观点。
文本分析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社会舆论和文化现象,揭示出社会意识形态和话语权的分布和变化。
最后,案例研究是一种深入研究个案的方法,研究者通过深入调查和分析某一特定个案,来获取对某一现象或问题的深入理解。
案例研究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个案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揭示出个案在整体中的意义和影响。
总之,质性研究的五种方法各有特点,研究者可以根据研究目的和问题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方法或方法组合。
在实际研究中,研究者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创新和调整,以更好地适应研究对象和环境的需求。
希望本文对您了解质性研究方法有所帮助。
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

3.1 访谈
访谈的作用
1、了解被访者的所思所想(看法,意义建 构) 2、了解过去发生的事情(回忆是重构) 3、了解被访者的行为表现(需要与观察相 关检验) 4、与受访者建立关系 5、让受访者的声音表达出来(赋权)
访谈的类型
1、结构:开放、半开放、封闭 2、正式程度:正式、非正式
3、接触方式:直接、间接
二、质的研究方法的使用范围 什么样的研究问题 适合作质的研究?
思考方式
1)我应该使用什么研究方法对我的研 究问题进行探究?
2)我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研究问题作质 的研究?
(特殊现象、一般现象,共性与特性)
确定研究问题的基本步骤
1)确定研究现象 2)聚焦研究问题 3)定义重要概念 4)建立概念框架 5)探讨研究目的
4、为什么说质的研究特别适合研究教育?
1)能够深入教育内部进行探究 2)适合探究教育(对不同人)的意义 3)适合整体考察教育问题 4)灵活的、可不断调整的研究设计适合教育 的实践要求 5)自下而上的研究路线有利于教育研究的创 新 6)教师可以自己(或与研究者合作)进行研 究,能够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分析类别
关于数学的重要性 关于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于学习数学的动机 关心学习数学的信心 关于教师对学生学习数学的作用
分析资料的手段
1、画图、列表(第188页,第194-195页)
2、写反思笔记:描述、分析、方法反思、
理论建构、综合
3、运用直觉和想象、比喻、类推等
4、阐释循环:在部分与整体之间不断对比,
2、反思研究关系
1、个人反思: 1)我对本研究问题有何前有、前设和前见? 2)我与被研究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3)我的这些有关经历、预设、看法和关系会如 何影响你的研究? 4)我在研究中将如何利用这些因素? 2、小组交流 3、大组汇报,教师总结评议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_第十四章 质性研究

案例研究的定义:
• 长期以来,不同领域的研究者们对案例研究持有不尽 相同的认识。其中以罗伯特K.尹(Robert K.Yin )的定 义最为经典:
-----案例研究是一种经验主义的探究(Empirical Inquiry ),它研究现实生活背景中的暂时现象 (ContemporaryPhenomenon);在这样一种研究情 境中,现象本身与其背景之间的界限不明显,(研究 者只能)大量运用事例证据(Evidence)来展开研究。
案例研究的特点:
• 首先,案例研究是一种经验性的研究,而不是一 种纯理论性的研究。案例研究的意义在于回答是 “为什么”(why)和“怎么样”(how)的问题 (Yin ,1994;Stake ,2000),而不是回答 “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案例研究的特点:
• 第二,案例研究重点在于捕捉现象的真实细节。
三种类型的经验研究:
1,实验研究: • 在经验性研究的3种研究方法中,实验研究是一种
在相对可控条件下对特定问题开展研究的方法。
2,调查研究: • 调查研究的有效性介于实地研究/案例研究与实验
研究之间。调查研究强调采用统计性概括方法, 实地研究/案例研究强调采用分析性概括方法;
3,实地研究/案例研究
弗洛伊德的狼人研究:
• 弗洛伊德是运用个案研究法进行精神病学研究的先驱。根 据他「一致的经验模式」理论,弗洛伊德的假设:儿童时 期的意外事件或可用来解释病人异常行。所以他致力于使 得病人回忆自己在儿童及年轻时代所发生的,但却已遗忘 良久的,有关创伤性的或与性有关的意外事件。他以一位 狼人Sergei Petrov 为案例,研究他的生活史,最后以 「来自婴幼期神经症的生活史」(From the History of an Infantile Neurosis)为标题,将研究结果撰写成书并于 1918年出版问世,此书则是弗洛伊德应用个案研究的典型 例举之一,且其所归结的个案的结果,事实上与其假设相 一致,心理界的个案分析因此一时蔚为时尚,且被认定为 一项有效的研究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的研究方法
质的研究方法:11月24日听课笔记
主讲人:刘良华
整理者:高认丛
一、核心观点
1.无论是量的研究,还是质的研究,研究之前必须有“假设”。
(质的研究之前要有“试调查”)
2.重视3个英文关键词:hypothesis(假设)、evidence(证据)、argument(争论)。
3.问题的提出显示为研究的假设,有没有提出问题,就是看有没有研究的假设。
4.如果想做真正的实证研究,最好多读《心理学报》、《心理科学》。
5.理想状态的实证研究结果是那些能给读者带来陌生感和预料之外的惊异感的结论。
6.没有真理,只有解释;没有客观主义,只有视角主义(perspective)。
一个视角成全一篇文章、一本书。
7.不要轻易做哲学和实践研究。
实证研究是哭着进去,笑着出来。
哲学与实践研究是笑着进去,哭着出来。
8.好选题的标准:第一,这是教育实践中的一个难题;第二,这个实践中的难题在理论界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第三,这个有争议的难题可以设计为一个实证研究的方案。
二、论文点评
本次点评只考察研究方法:包括选题、语言的表达、符号的规范、论证是否可信。
1.《小学生科学学习现状》
第一点:不能作为毕业论文,学位论文要求必须有“问题”。
可以改为对现状的某一个问题做调查。
如果能集中1-2个假设,明确指出调查什么,就有很好的实践性。
第二点:论文开头问题的提出和理论依据以后要“弱化”。
2.《论近30年我国内地小学作文教学大纲对教学模式的影响》第一点:标题不错。
实证研究的标题是XX对XX的影响
第二点:关键词要正确,一个关键词就是一张脸。
这篇文章的关键词是小学作文教学大纲、教学模式,也可以将小学作文教学大纲分开为小学作文、教学大纲。
第三点:思路好,但是很难做。
3.《大一新生学习适应性的研究》
这是一篇教育心理学化的研究。
多做这样的研究。
4.《关于大学生心理学习动机类型的研究》
如果你的调查实在没有什么假设,就做一个对XX的类型的
调查。
5.《东莞某高中学生英语学习焦虑的研究》
第一点:题目易引起误解。
某一高中?还是某一学生?
第二点:研究理论基础不如换成你的“视角”。
6. 小学生可持续发展观调查报告---以中山市S小学为例》以后希望有人做这方面的研究。
7.《广州大学生对教师角色期望的研究》
与教育心理学相关。
做实证研究就要类似教育心理学研究。
8.《自考生自尊与归因方式关系研究》
第一点:所有的实证研究都是研究XX与XX的归因或关系,是一路的。
9.《自考生时间管理倾向与父母教育方式的关系》
“Key word”中k应为大写。
10.《广州某小学学生学习方式的调查》
方式即类型。
其实类型在调查之前就确定了,然后在调查之中调整。
11.《早教机构家长满意度的调查报告》
市场调查,对于一些公司很受用,很有市场意识。
剩余的文章点评不再一一列举,因为出现的问题与前面的基本一样,我就对准有代表的几篇点评做梳理。
三.课堂花絮
1.你的视角可以让你看的书变得有光泽。
2.面对同一个对象,不同的视角看到不同的风景。
不同的人对同一个知识,分泌出不同的感受。
所有的知识都取决于观察者个人的观察和体验。
你如何观察,如何体验,都与个人有关。
研究者因不同的角度而看到不同的侧面。
3.环境教育重要研究的课题是“人与自然”。
人类很多的恶都是离开自然带来的后果。
所有的污染都是人将人与自然拉开了距离,把自然当成一个认识、开发的对象,忘记了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有关环境问题,不经历血的代价和生命的代价,人们是不会觉醒的。
4.让实证研究变成作毕业论文的重要的门槛。
希望以后各位做一辈子的实证研究,即便以后要做哲学研究,也要做批判的实证研究。
所谓批判的实证研究,就是通过实证研究而让人有一个哲学的醒悟、新价值的建立、新生活的冲动。
5.学生最好多一些“工作精神”(office),有做事的风度,让别人对你放心。
6.成人教育方向的学生最好多研究世界成人教育大师。
如:卡耐基、奥里森·马登。
成人教育的主题就是:让人建功立业,让人过得幸福、快乐。
7.研究生最好研究自身,最好有生涯设计(生涯规划)。
有意识地做一些与将来的工作内容相关的研究,你的学位论文最好与你将来的工作相关。
8.教育改革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最好不要追求花样,要追求真理。
9.做老师的人在评价学生时最好具体,学生发言之后,可以复述学生发言的要点。
一个人说的话被另一个人记住是很开心的事。
四、课后作业
1.看电影《神童的成长》
2.选看电影:《小鞋子》、《天堂的颜色》、《苦月亮》
3.阅读“专题4”,重点阅读教育之外的历史研究和3篇拓展阅读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