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隧道风险评估报告

合集下载

风险评估报告(1)

风险评估报告(1)

蒙华铁路MHTJ-7标段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编制:复核:审核: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蒙华铁路MHTJ-7标段项目经理部二〇一五年九月安全风险评估报告1 编制依据1.1业主制定的风险管理方针及策略;1.2 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200号)《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10204-2002)《铁路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办法》(铁建设[2006]179号)1.3 隧道基础资料《新建铁路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煤运通道工程 浩勒报吉 至 三门峡 段阳山隧道施工设计图》MHSS-1标段相关合同文件MHSS-1标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2 工程概况2.1 隧道概况新建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煤运通道重点控制工程MHSS-1标段位于延安市延长县境内,起讫里程DK379+531~DK391+427,全长11.896Km。

主要工程量有路基166.28m,阳山隧道11668.3m/1座,李家台中桥60.72m/1座,无砟道床23.398公里,粒料道床1281.5立方米。

其中阳山隧道作为本标段的重点控制工程,为单动双线隧道,设置三个施工工区,分别为进口、出口、1#、2#、3#斜井,共八个工作面。

合同工期60个月,其中隧道工期33个月,合同投资7.0221亿元。

2.2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2.2.1 地层岩性:2.2.1.1 DK379+591.7~DK380+000本段为隧道进口段,主要地层为第四系上更新统砂质新黄土,中更新统黏质老黄土,三叠系上统瓦窑堡组砂岩、泥岩。

2.2.1.2 DK380+000~DK380+240本段为隧道洞身,地层岩性为三叠系上统瓦窑堡组砂岩、泥岩,呈护层状。

2.2.1.3 DK380+240~DK388+400本段为隧道洞身,地层岩性为三叠系上统瓦窑堡组砂岩、泥岩,呈护层状。

2.2.1.4 DK380+400~DK390+960本段为隧道洞身地层岩性为第四系中更新统黏质老黄土,三叠系上统瓦窑堡组砂岩、泥岩,呈护层状。

xx铁路建设项目铁路隧道风险评估报告

xx铁路建设项目铁路隧道风险评估报告

xx铁路建设项目铁路隧道风险评估报告一、编制依据1.1《关于印发加强隧道工程安全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铁建设【2007】102号;1.2《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200号文);1.3基础资料:1.3.1 新建**铁路*标施工合同文件;1.3.2 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1.3.3 设计院关于隧道地勘报告资料;1.3.4《****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办法》1.4 设计院初步设计风险评估报告;1.5 设计院提供的设计图纸;1.6 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规定1.6.1《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5,以下简称"隧规")1.6.2《铁路隧道防排水技术规范》(TB10119-2000)1.6.3《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TB10120-2002)1.6.4《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111-2006)1.6.5《铁路隧道辅助导坑技术规范》 (TBJ10109-95)1.6.6《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1-2009~TB10306-2009)1.6.7《铁路工程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标准》(TB10503-2005)1.6.8《铁路基本建设项目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和设计文件编制办法》(铁建设〔2007〕152号)1.6.9《客运专线铁路隧道施工技术指南》(TZ214-2005)二、本标段隧道工程概况2.1 工程概况新建**铁路****标起止里程为****,全长66.207Km。

本标段****,全长****m,该隧道地质复杂,Ⅳ、Ⅴ级围岩比重大,其中碳质页岩开挖后易产生较大变形,为*级风险隧道,也是全标段的首要控制工期工程。

****隧道位于****自然保护区,对施工过程的环境保护、水土保持要求高,是本标段的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工作的重点。

2.2 地形地貌本隧道属于高原斜侵蚀、构造中、低山区,为云贵高原东侧的梯级大斜坡地带,90%以上面积属于山岳地形,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山峦叠障、沟谷纵横。

隧道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隧道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目录一、编制根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有关旳国家和行业原则、规范及要求 (1)2.基础资料 (1)二、工程设计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工程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地形、地质情况 (3)2.水文、气象情况 (3)3.沿线主要不良地质问题 (4)4.交通道路情况 (4)5.工程特点 (4)6.施工任务划分及安排 (4)四、大金山隧道旳共性和特征............................... 错误!未定义书签。

1.隧道共性 (6)2.大金山隧道特征 (6)五、此次风险评估对象及目旳...............................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风险评估管理机构、程序及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1.风险评估与管理组织机构 (8)2.风险评估程序 (9)3.隧道工程风险评估基本流程 (11)4.评估措施 (12)5.隧道工程风险评价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6.隧道施工阶段风险评估内容 (16)七、大金山隧道施工安全风险分段评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大金山隧道风险评估 (17)八、风险对策措施及提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主要旳风险原因和风险事件 (27)2.降低风险对策 (27)3.塌方地段风险处理控制措施 (37)4.洞口及明洞工程段防护技术措施 (38)5.软弱围岩及浅埋段预防坍塌、冒顶旳其他技术措施 (39)6.岩溶地段风险处理措施 (40)7、爆炸物品使用管理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铁路工程xx特长隧道风险评估报告

铁路工程xx特长隧道风险评估报告

XXX局贵广铁路GGTJ-X标指挥部第三项目部(GGTJ-X标X公司施工段DKXXX~DKXXX)XXX隧道风险评估报告编制:SSS审核:XXXX审批:XXX中XX局贵广铁路指挥部XXX项目部二零零九年元月目录一、编制依据 (1)二、隧道概况 (1)(一)岩性 (1)(二)地质构造 (4)(三)水文地质 (9)(四)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 (10)三、风险评估对象及目标 (10)四、风险评估人员及方法 (11)五、风险评估程序 (11)(一)风险评估基本程序 (11)(二)风险评估流程图 (12)六、风险评估内容 (12)(一)风险指标体系 (12)(二)风险清单表 (13)(三)风险分级及接受标准 (13)(四)初始风险等级评定 (15)(五)初始风险处理措施 (20)(六)残余风险等级评定 (24)七、风险评估结果 (30)一、编制依据(一)《关于印发加强铁路隧道工程安全工作的若干意见通知》(铁建设【2007】102号)。

(二)《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三)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a)《铁路隧道防排水技术规范》(TB10119-2000)b)《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TB10120-2002)c)《铁路隧道辅助导坑技术规范》 (TBJ10109-95)d)《客运专线铁路隧道施工技术指南》(TZ214-2005)e)《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401.1-2003J259-2003)f)《铁路工程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标准》(TB10503-2005)g)《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121-2007)二、隧道概况本隧标准按设计行车速度200km/h,预留250km/h条件设计。

隧道全长14550m,洞身最大埋深637m,进口轨面设计高程283.92m,出口轨面设计高程605.64m,单面坡,隧道进口段上坡坡度13‰,长400m,中间段上坡坡度17.8‰,坡长2190m,出口段18‰的上坡长11350m,设计总工期48个月。

隧道风险评估报告

隧道风险评估报告

目录一、编制依据 ...................................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隧道概况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工程概况................................... 错误!未指定书签。

2、地质概况................................... 错误!未指定书签。

3、施工图设计概况.............................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三、风险评估对象及目标 ......................... 错误!未指定书签。

四、风险评估程序及方法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成立风险评估小组........................... 错误!未指定书签。

2、隧道风险评估的总体程序..................... 错误!未指定书签。

3、风险评估方法 (5)五、风险源识别及确定风险因素.................... 错误!未指定书签。

六、基本风险点清单 .............................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七、风险评估内容及基本风险点归类................ 错误!未指定书签。

八、风险控制措施 ............................... 错误!未指定书签。

1、降低掉块风险措施........................... 错误!未指定书签。

2、降低塌方风险措施........................... 错误!未指定书签。

3、边仰坡垮塌风险控制措施..................... 错误!未指定书签。

4、突水突泥风险控制措施....................... 错误!未指定书签。

某铁路站前工程隧道安全风险评估报告(DOC 71页)

某铁路站前工程隧道安全风险评估报告(DOC 71页)

目录1、地理环境、地形地貌、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地理环境...................................................................................................... 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程地质...................................................................................................... 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程地质特征..................................................................................... 错误!未定义书签。

水文地质特征.....................................................................................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西成铁路客运专线范家咀隧道设计主要技术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某铁路隧道风险评估报告

某铁路隧道风险评估报告

某铁路隧道风险评估报告一、引言本报告是针对铁路隧道进行的风险评估,旨在识别并评估该隧道可能面临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以确保隧道安全运营。

二、隧道概况该隧道位于铁路线路上,全长约10公里,用于列车通过。

隧道主要由混凝土和钢材构成,内部设有照明系统、通风系统和紧急疏散通道。

三、风险识别通过对隧道及其使用情况的详细分析,我们识别了以下风险因素:1.地质灾害风险:由于隧道所在区域地质条件复杂,存在地震、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可能性。

2.火灾风险:隧道内存在燃料泄漏、火花引发的火灾风险。

3.通风系统故障:通风系统若发生故障,将导致隧道内空气污浊,影响乘客安全。

4.交通事故风险:隧道是列车通行要道,存在列车脱轨、追尾等交通事故风险。

5.装修维护不及时:若对隧道的装修和维护不及时,则会增加隧道乃至列车运营的风险。

四、风险评估与控制针对上述识别的风险因素,我们进行了综合评估,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1.地质灾害风险控制(1)对隧道进行地质勘测和监测,及时掌握地质信息。

(2)提高隧道结构抗震能力,采取加固措施。

(3)制定应急预案,确保在地质灾害发生时及时疏散人员。

2.火灾风险控制(1)加强隧道内照明设施的维护,确保状态良好。

(2)设置火灾报警系统,及时发现火灾迹象。

(3)建设消防设施,包括灭火器和灭火系统,以应对火灾突发情况。

3.通风系统故障控制(1)定期维护通风系统,确保其正常运行。

(2)设置监测系统,能够及时检测通风系统故障。

(3)在通风系统发生故障时,采取紧急疏散措施,确保乘客安全。

4.交通事故风险控制(1)加强列车运行监督,严格控制速度,预防脱轨事故。

(2)建立列车跟踪系统,确保列车之间的安全间隔。

(3)加强售票管理,控制隧道内乘车人数,避免拥挤引发事故。

5.装修维护控制(1)定期对隧道进行巡检,及时发现并修复潜在问题。

(2)加强装修材料的防火性能,减少火灾风险。

(3)建立隧道装修维护计划,确保按时进行维护和修复工作。

隧道风险评估报告

隧道风险评估报告

隧道风险评估报告1.引言本报告对隧道进行风险评估,旨在确定和评估隧道存在的潜在风险,为隧道管理和维护提供决策依据。

2.隧道概述该隧道为双向四车道隧道,总长度约为3公里。

隧道负责连接两个城市,每天通行车辆量较大。

3.风险识别3.1自然灾害风险根据历史气象数据和地质勘察报告,该隧道位于地震和山体滑坡频发地区,自然灾害风险较高。

3.2施工质量风险针对该隧道的施工质量风险,需要对隧道的结构、材料和施工工艺进行评估,检查是否存在设计、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

3.3交通安全风险该隧道交通量大,交通事故风险较高。

需要对车辆的准入要求、驾驶员酒驾、超速等违法行为进行评估。

3.4火灾风险由于隧道为封闭空间,一旦发生火灾,隧道内的人员疏散将会面临困难,火灾风险需要得到充分评估。

3.5设备故障风险针对隧道内的设备故障,应进行评估,包括排风设备、照明设备等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故障率评估。

4.风险分析4.1自然灾害风险分析通过对历史气象数据和地质勘察报告的分析,确定隧道存在地震和山体滑坡的风险。

可以采取加固隧道结构、加强监测等措施来降低风险。

4.2施工质量风险分析通过抽查隧道结构、材料和施工工艺的质量,评估其施工质量风险。

如果发现存在质量问题,需要及时修复和改进。

4.3交通安全风险分析通过对交通事故数据的分析,评估隧道的交通安全风险。

可以采取加强警示标志、构建应急通道等措施来降低风险。

4.4火灾风险分析通过对隧道内消防设施和疏散通道的评估,确定火灾风险。

可以采取合适的灭火设备、设置疏散通道等措施来降低风险。

4.5设备故障风险分析通过对排风设备、照明设备等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故障率的评估,确定设备故障风险。

可以采取定期维护和更换设备等措施来降低风险。

5.风险评估基于风险分析结果,对每种风险进行评估,包括概率、影响程度和风险等级。

根据风险等级的高低,确定风险管理的优先级。

6.风险控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例如,加固隧道结构、安装报警系统、进行定期设备维护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建铁路**线**段**隧道风险评估报告****集团有限公司**铁路工程项目部2009年9月目录一、编制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隧道概况 (2)(一)地层岩性 (3)(二)地质构造 (6)(三)水文地质特征 (6)(四)不良地质、特殊岩土条件 (11)三、评估对象范围及目标 (21)四、风险评估程序和评估方法 (22)(一)评估程序 (22)(二)评估方法 (24)五、风险评估内容 (36)(一)风险指标体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风险清单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风险分级及接受准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初始风险评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初始风险处理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残余风险等级评定 (1)六、风险评估结果 (21)**隧道风险评估报告一、编制依据71、业主制定的风险管理方针及策略(1)《新建**铁路下官营(不含)至广元(不含)段土建工程(LYS-1标段)施工总价承包合同》(2)《关于组织隧道风险评估的通知》2、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及规定(1)《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Z214-2005)(2)《客运专线铁路隧道施工技术指南》(TZ214-2005)(3)《铁路隧道钻爆法施工工序及作业指南》(4)《隧道施工安全作业手册》(5)《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6)《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7)《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 10401)(8)《铁路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办法》(9)《铁路营业线施工及安全管理办法》(铁办〔2007〕186号)(10)《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程》(11)《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12)《关于印发加强铁路隧道工程安全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铁建设【2007】102号)(13)铁道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铁路隧道安全工作的通知》(铁建设【2007】1007号)。

二、**隧道工程概况**隧道工程位于甘肃省境内**县与**市,进口位于**县**乡下**村,出口位于**县**左岸,主要穿行于黄土高原的黄土梁、峁区。

地面高程一般为2105~2430m。

梁、峁顶部多为耕地,隧道顶部的黄土冲沟均有季节性流水。

山间冲沟发育,下切较深,沟深一般为15~20m,冲沟沟壁陡峭,垂直山脊多呈树杈状分布,交通较为不便。

**隧道起讫里程为DK68+626~DK82+234,全长13608m,设计为一座双线隧道,最大埋深295m。

除隧道进口936.95m位于半径为6000m的曲线上、洞身2106.05m 位于半径为5000的曲线上及出口724.9m位于半径为5000m的曲线上外,其余地段均位于直线上。

洞内线路为8.0‰(7974m)、12.8‰(2500m)、13‰(2390m)及12.8‰(744m)的单面上坡。

1、工程地质(一)地层岩性工程涉及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砂质黄土、细圆砾土;第四系上更新统风积砂质黄土、冲积粉质黏土、砂质黄土、黏质黄土、细砂、细圆砾土,中更新统风积砂质黄土及湖积粉质黏土;第三系泥岩、砂岩、砾岩;白垩系砾岩。

其特征详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①砂质黄土(Q4al3): 主要分布于隧道顶部冲沟中。

浅黄-褐黄色,厚1~3m,土质不均,含砾石颗粒及砂透镜体,土体松散,潮湿,○Ⅱ级普通土,σ0 =120kPa。

②细圆砾土(Q4al6): 主要分布于隧道顶部冲沟中。

青灰色,厚0.5~3m,砾石成分以砂岩、花岗岩为主,磨圆度好,粒径φ2~20mm约占40%,φ20~40mm约占20%,φ40~60mm约占10%,φ>60mm约占15%,余为砂土充填,潮湿,稍密,○Ⅱ级普通土,σ0 =400kPa。

(2)、第四系上更新统①粉质黏土(Q3al2):褐黄色为主,厚度1~7.5m,土质均匀,黏性较强,硬塑,○Ⅱ级普通土,σ0 =150kPa。

②砂质黄土(Q3al3): 主要分布于隧道进出口河谷阶地及顶部沟谷两岸阶地上。

浅黄-褐黄色,厚5~20m不等,土质不均,局部夹圆砾薄层,稍湿,稍密,○Ⅱ级普通土,σ0 =150kPa。

③黏质黄土(Q3al3): 主要分布于隧道进出口河谷阶地。

浅黄-褐黄色,厚0.8~3m,土质均匀,具孔隙,硬塑,○Ⅱ级普通土,σ0 =150kPa。

④砂质黄土(Q3eol3):主要主要分布于黄土梁、峁顶部。

浅黄色,厚10~30m,土质较均一,含较多虫孔及针状孔隙,垂直节理和裂隙发育,稍湿,稍密,○Ⅱ级普通土,σ0 =150kPa。

⑤细砂(Q3al4):分布于隧道出口端。

棕红色,厚度1~10.10m,颗粒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砂质不纯,含砾石及砂质黄土,局部泥质胶结成块状,稍湿,中密,○Ⅱ级普通土,σ0 =150kPa。

⑥细圆砾土(Q3al6): 主要分布于隧道进口端。

青灰色,厚0.5~14m不等,砾石成分以砂岩、花岗岩为主,磨圆度好,粒径φ2~20mm约占45%,φ20~40mm约占10%,φ40~60mm约占10%,φ>60mm约占5%,余为砂土充填,潮湿,中密,○Ⅱ级普通土,σ0 =450kPa。

(3)、第四系中更新统①砂质黄土(Q2eol3):主要分布于隧道进口段。

浅黄色、浅棕红色,厚50~170m,土质较均,含古土壤层,偶见蜗牛壳,潮湿,密实,○Ⅲ级硬土,σ0 =180kPa。

②粉质黏土(Q2l1):分布于隧道进口段下部,灰黄色、褐黄色,结构较紧密,坚硬,○Ⅲ级硬土,σ0 =200kPa。

(4)、上第三系①砂岩夹泥岩(N Ms+Ss):砂岩:棕红色,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粉细粒结构,泥质胶结,局部夹有砾岩薄层,成岩作用差;泥岩:棕红色为主,泥质结构,泥质胶结,节理裂隙发育,成岩作用差,属极软岩,具膨胀性。

砂岩夹泥岩,属软质岩,岩层产状近似水平。

风化层厚12~15m,强风化,○Ⅲ级硬土,σ0=300kPa,弱风化,○Ⅳ级软石,σ0=400kPa。

(5)、下第三系①砂岩夹砾岩(E Ss+Cg):砂岩:棕红色,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粉细粒结构,泥质胶结,局部夹有泥岩薄层,成岩作用差;砾岩:暗红色,砾状结构,砾石成分主要砂岩、石英岩及姜石等,颗粒呈圆~次圆状,砾石以直径为2~40mm为主,最大达100 mm,泥质胶结,成岩作用差,岩层产状为N73°W/64°S,风化层厚12~15m,强风化,○Ⅲ级硬土,σ0=350kPa,弱风化,○Ⅳ级软石,σ0=450kPa。

(6)、白垩系①砾岩(K Cg):暗红色,中厚层状,砾石成分主要砂岩、石英岩等,磨圆度差,分选差,颗粒多呈棱角状,砾石以直径为2~40mm为主,最大达100 mm,泥质胶结,成岩作用差,岩层产状为N7°E/24°N,风化层厚12~15m,强风化,○Ⅲ级硬土,σ0=400kPa,弱风化,○Ⅳ级软石,σ0=600kPa。

(二)地质构造工程通过区域就大的构造而言,位于祁连褶皱系构造单元的祁连中间隆起带之东南端,属于多旋回构造运动表现明显的地区,前震旦纪、阿森特—加里东旋回的构造运动表现甚为剧烈,使前震旦纪、震旦纪及前寒武纪地层褶皱成山,奠定了本区构造轮廓,褶皱紧闭,具地槽型特点。

工点区表层大部分为风积黄土覆盖,下伏第三系和白垩系泥岩、砂岩及砾岩,构造相对简单,根据区域地质资料、物探成果报告及调查,隧道通过区内构造形态主要有不整合接触带及小型褶皱。

(1)、不整合接触带:里程小里程方向岩性大里程方向岩性DK75+170白垩系砾岩下第三系砂岩夹砾岩DK78+150下第三系砂岩夹砾岩上第三系砂岩夹泥岩(2)、隧道通过区褶皱形态表现很不明显,仅能通过砂岩夹砾岩产状的分析看出,在石门水库附近显示为一向斜形态,轴向近东西。

(三)工程水文地质特征(1)、地下水分布特征及类型地下水的分布、埋深与含水层(体)的富水性受控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气候条件。

隧道通过地区属黄土高原区,地表覆盖有厚度较大的第四系砂质黄土,基岩仅在冲沟陡坎处出露。

下伏基岩为第三系砂岩夹泥岩、砂岩夹砾岩和白垩系的泥岩夹砂岩,支沟内有冲、洪积物堆积。

根据隧道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等条件,隧道区地下水类型可分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基岩裂隙水主要为节理裂隙水。

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内孔隙潜水属季节性或间歇性的暂时性潜水,分布于第四系地层的孔隙中,与大气降水关系密切,区内降水量小,多集中在7、8、9三个月,分布极不均匀,造成了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过程的间歇性,其相对于雨期较为滞后。

浅层地下水主要沿基岩垂向裂隙渗入补给深层基岩裂隙水或沿基岩面径流,如此浅层地下水在其介质中的赋存时间相应较短,不会形成稳定的地下潜水含水体,故为季节性或间歇性的暂时性潜水;季节性潜水接受大气降水的直接补给,在补给过程中,由于地面坡度大,降雨量少且大气降水多以面流形式沿地面顺斜坡汇聚于冲沟内形成地表径流,地表砂质黄土亦阻碍对地下水的补给,一般含水量甚微。

节理裂隙水:分布较普遍,由于各种岩层风化带厚度不一,节理裂隙发育程度等因素,变幅较大,地下水储存和补给条件差,水量较贫乏。

(2)、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隧道区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受控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气候条件。

隧道区地下水以潜水为主,受地形、地貌及岩性控制,地下水运移条件十分复杂。

地下水在运动过程中主要受裂隙通道控制,无统一的地下水面。

地下水以接受大气降水的入渗为主要补给来源。

地下水主要以补给地表沟水和泉水形式进行天然排泄。

泉水流量均小于1m3/d,且在冬季时均有冻结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