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幼儿的感知觉教案

合集下载

幼儿园幼儿的感知觉教案

幼儿园幼儿的感知觉教案

幼儿园幼儿的感知觉教案教学目标1.帮助幼儿了解五种感官并能阐述其功能和特征;2.培养幼儿对世界的敏感性和适应性;3.发掘幼儿的感官潜力,并通过感知觉刺激提升识别能力和想象力;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一、五种感官的讲解通过图片、触摸、嗅闻、品尝、声音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五种感官:视觉、触觉、嗅觉、味觉、听觉。

并让幼儿能够简单阐述各感官的特征和功能。

教学重点:引导幼儿认知不同的感官,理解感官对于感知世界的作用,拓展幼儿的感官认知。

二、感知游戏及实验通过游戏和实验的方式,培养幼儿对感官的认知和运用能力,同时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1. 视觉游戏让幼儿观察、比较两组物品的颜色、大小、形状等特征,以此锻炼幼儿的观察力和策略性思维。

游戏道具:四个球,两个相同,两个不同。

游戏方法:•将两个相同或两个不同的球放在幼儿面前,让幼儿靠视觉辨认出相同或不同的球;•接着将其中一个球更换成一个新的球,让幼儿发现哪一个球和之前的相同或不同;•慢慢增加难度,增加球的数量或将球形、颜色变化,让孩子找出相同或不同。

2. 触觉游戏通过触摸和感知不同材质和纹理的物品,让幼儿感受不同的质感和手感。

游戏道具:毛毛虫、豆腐等不同材质的物品。

游戏方法:•让孩子摸一摸不同的材质物品,询问孩子手感是否相同,给予反馈;•让孩子闭眼摸,用触感猜测是哪一种物品。

3. 听觉游戏通过声音的识别和区分,让幼儿提高听觉敏感度,发掘声音的多彩世界。

游戏道具:发声器、手拍、麦克风等道具。

游戏方法:•使用发声器或其他工具发出不同的声音,让孩子猜测声音来源的类型和方向;•让孩子模仿发出不同的声音。

三、手工制作利用手工制作的过程,通过触感、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刺激,让幼儿进一步感知世界。

手工制作内容:•制作果仁盒,让孩子通过摇晃、倾斜等方式体验不同果仁的声音和手感;•制作盲人按摩棒,让孩子感受不同的纹理和凸起感。

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互动教学法,包括教师讲解、感知游戏、手工制作等多种形式。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教案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教案
(三)观察的全面性
儿童观察的全面性较差,很难获得关于事物的 完整认识。
(四)观察的深刻性
儿童观察的深刻性不够,只注意到事物外在的联系和表面特征,难以发现事物内在的联系。
三、学前儿童观察力的培养
(一)激发观察的兴趣
教师应该选择幼儿能够理解并感兴趣的事物引导他们进行观察思考。
(二)做好观察的准备
明确目的与任务。
(三)触觉、嗅觉和味觉的发展
1.触觉
触觉是婴儿认识世界的主要手段。
2.嗅觉
在进化早期具有重要的保护生存、防御危险的价值。
新生儿出生后即已有了嗅觉反应。
3.味觉
味觉是新生儿最发达的感觉。
新生儿的味觉敏锐,能辨别不同的味道。
对甜味表现出偏好,4个月开始偏爱咸味。
二、学前儿童知觉的发生发展
(一)空间知觉的发生发展
授课课题
第四章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授课
形式
理论实践教学
教学目标
1.掌握感觉和知觉的概念
2.理解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特点
3.懂得如何培养和促进学前儿童的观察力
教学重点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规律
教学难点
利用学前儿童感知觉规律组织教学活动
教学方法、手段、媒介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理论讲授
媒介:多媒体课件
2.感受性的变化
由于某种因素的作用,感受性会出现暂时提高或降低的现象,这就是感受性的变化。
感受性的变化有几种情况:
1.感觉适应 2.感觉对比
3.感觉相互作用 4.联觉
(三)知觉的分类
1.空间知觉
空间知觉包括对对象大小、形状、立体和远近等的知觉。一般通过多种感觉器官的协同活动实现。
2.时间知觉

幼儿感知觉教案

幼儿感知觉教案

《幼儿感知觉发展的主要特征》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掌握感觉和知觉的概念2.领会感知觉对幼儿心理发展的意义和作用3.了解在幼儿阶段幼儿感知觉发展的主要特征教学重点感知觉的概念教学难点感知觉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举例法、演示法教学过程一、导入二、幼儿是世界的新客, 周围很多事物对他来说都是陌生的、新鲜的, 都有待于去认识。

而幼儿认识每个新事物的时候, 都不能像成人那样, 看一下书或听别人介绍一下, 就可以对事物有个初步的认识。

幼儿需要各种感官去接触事物, 对它们进行直接的感知才能认识, 则感知到底是什么呢?它对于幼儿心理发展有着什么样的作用呢?让我们带着问题进入到我们今天的学习中来。

三、提出问题1、什么是感觉和知觉?2、感觉和知觉的关系是什么?3、感知觉与认识活动的关系是什么?三、感知觉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四、学生带着问题预习书本 P56---P61五、教师讲授1、感知觉的概念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与感受器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其实质是说明作用于感官的事物到底是什么的问题。

2、感觉和知觉的关系区别: 感觉是对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对整体的反映。

联系: (1)都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2)感觉是知觉的基础, 各种感觉一经构成便有机的发生联系。

3.感知觉与认识活动感知觉是认识活动的开端。

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是由感知开始的, 在感知的基础上, 人们才能形成记忆、想象、思维等一系列较复杂的心理过程, 才能对客观事物作更进一步的认识。

4.感知觉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1)感知觉是幼儿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 是其他认识过程的基础。

(2)幼儿的记忆直接依赖于感知的具体材料。

(3)幼儿的情绪和意志行为, 常受到直接感知的影响。

(4)幼儿的感知觉发展对控制自己的行为有一定的意义。

五、回顾复习本节课的要点六、布置作业1.感觉和知觉的概念2、在幼儿的心理发展过程中, 感知觉的作用有哪些?。

学前心理学 第四章 幼儿的感知觉

学前心理学 第四章 幼儿的感知觉

第一节 幼儿感知觉概述
区别:内容—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间的关系、联系、整 体的反映。 反映的性质—感觉的性质直接依赖于刺激物 本身的性质;知觉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 于主体的知识经验和态度,知觉包含着对客 观事物的理解解释过程。
第一节 幼儿感知觉概述
(四)感知觉的种类 1、感觉的分类 根据感官的特点和最适宜的刺激的不同,我 们把它划分为以下几类: 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 觉。 内部感觉:平衡觉、运动觉、机体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一)感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 其他心理现象产生的基础。 1、婴儿早期的无条件反射 2、感觉剥夺实验
第一节 幼儿感知觉概述
(二)感知觉是2岁以前儿童认识世界的基本 手段。 在语言、思维出现之前,儿童主要依赖于 感知觉获得各种信息,形成对客观世界的认 识。 (三)感知觉在幼儿(2岁以后)的认识活动 中仍占主导地位。 幼儿思维受感知觉制约
(二)听觉的发展 1、纯音听觉 出生后的新生儿能够感受外部世界的声音。 婴幼儿的听觉敏度处于不断的发展中,其水 平要在正常成人之下。 在第八个月时,儿童出现对音高差异的感受 能力,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 儿童听觉定位的发展成U型路线。
第二节 幼儿感觉的发展——听觉
2、语音听觉 在最初的几个月里已经能辨别言语和非言语。 三岁以上幼儿的语音辨别能力在性别、年龄 方面存在差异。 语音听觉的偏好 新生儿最愿意听母亲的声音;新生儿爱听柔 和的声音,爱听高音调的声音。
back
新生儿最初的无条件反射
吸吮反射(sucking
reflex) 接触儿童的嘴唇, 就引起吸吮动作。 吸吮反射是最强的 反射之一,当新生 儿开始吸吮时,其 他活动都会被抑制。

幼儿的感知觉的教案

幼儿的感知觉的教案

幼儿的感知觉的教案教案标题:发展幼儿感知觉能力的教案年龄段:3-5岁的幼儿目标:通过本教案,幼儿将能够开发和提高他们的感知觉能力,包括触觉、听觉、视觉、嗅觉和味觉。

教学目标:1. 让幼儿理解感知觉的含义和重要性。

2. 发展幼儿的触觉、听觉、视觉、嗅觉和味觉能力。

3. 培养幼儿对不同感知觉的敏锐性和注意力。

4. 通过感知觉活动,培养幼儿的智力和语言发展。

教学材料:1. 多种材料和物品,如丝绸、沙子、羽毛、发泡塑料等,用以激发触觉。

2. 不同乐器,音乐录音或音乐工具,用以开发听觉。

3. 活动板书、图片、故事书等,用以促进视觉。

4. 各种香味物品,如花香、水果香等,用以刺激嗅觉。

5. 各种食物,如酸、苦、甜、咸等,以培养味觉。

教学活动:1. 为幼儿准备多种触觉材料和物品,如丝绸、沙子、羽毛等。

2. 让幼儿分别触摸这些材料,并用适当的形容词描述感受,例如柔软、粗糙、光滑等。

3. 鼓励幼儿交流和分享彼此的触觉感受。

活动二:听觉游戏1. 带领幼儿分辨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可以是真实乐器或音乐录音。

2. 引导幼儿聆听并辨认不同音调、节奏和音量。

3. 创造互动游戏,例如模仿乐器的声音或制造音乐节奏。

活动三:视觉冒险1. 制作活动板书或准备图片和故事书。

2. 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中的事物、颜色和形状,并描述他们所看到的内容。

3. 与幼儿一起玩认物游戏,鼓励他们寻找与图片相似的事物。

活动四:嗅觉探索1. 准备各种香味物品,如水果、花香等,将它们放在小容器中。

2. 让幼儿一一闻取,并询问他们闻到了什么。

3. 进行游戏,例如猜香味或将不同香味与相应的物品配对。

1. 准备不同食物,如酸味的柠檬、苦味的苦瓜、甜味的水果等。

2. 让幼儿品尝这些食物,并描述它们的味道。

3. 鼓励幼儿与他人分享自己对每种食物味道的喜好或不喜好。

评估方式:1. 观察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2. 与幼儿进行口头交流,了解他们对不同感知觉的理解和认知水平。

幼儿园幼儿感知觉的发展教案

幼儿园幼儿感知觉的发展教案

幼儿园幼儿感知觉的发展教案介绍感知觉是人类获取外界信息并进行思维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幼儿园阶段是儿童感知觉发展的关键时期,因为从幼儿时期到学龄前期,儿童的感知觉系统发生了巨大发展。

幼儿园的教师应该注意儿童感知觉的发展,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教育机会来促进发展。

本文档针对幼儿园幼儿感知觉的发展制定了一份教案。

目标1.了解幼儿感知觉的不同类型。

2.了解幼儿感知觉的发展规律。

3.提供适当的教育机会以促进幼儿感知觉的发展。

针对年龄段3-5岁的幼儿教学方法1.游戏2.观察与描述3.实验4.讨论教学内容感觉的类型与通道1.视觉1.探索颜色、形状和图案2.使用眼睛观察物体3.了解大小和空间概念2.听觉1.辨别声音的高低、响度和声音来源2.能够模仿声音3.学会语言和沟通3.嗅觉1.识别不同的气味2.判断气味的强度4.味觉1.区分不同的味道2.判断食物的好坏5.触觉1.了解不同的质感和触感2.探索物体的温度和硬度感觉的发展规律幼儿的感觉觉能力在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特点:1.3-4岁的幼儿1.触觉和嗅觉发展完全2.视觉和听觉正在发展2.4-5岁的幼儿1.视觉发展完全2.听觉发展加快3.触觉和嗅觉进一步发展感觉的促进针对幼儿的感觉发展,教师应该为他们提供以下活动:1.美术活动:绘画和涂鸦;2.音乐活动:唱歌、跳舞等;3.家庭活动:品尝不同食品、嗅不同花香;4.童话故事:了解大小、量等概念。

总结幼儿的感知觉能力本质上是与其认知和思维能力同步发展的。

如何创造环境和教育机会,让幼儿通过感官接受到更多有用的信息,对他们的认知、思维、情感和社会行为的发展影响深远,教师在教育中应该重视幼儿的感知觉教育。

幼儿园培训教研活动幼儿的感知觉教案

幼儿园培训教研活动幼儿的感知觉教案

幼儿园培训教研活动幼儿的感知觉教案前言幼儿园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幼儿的感知觉发展,这对幼儿身心发展非常重要。

因此,本文将为幼儿园教师提供一份幼儿的感知觉教案,帮助幼儿园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教学目标1.帮助幼儿了解自己的身体感觉,并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

2.帮助幼儿识别不同的感觉和感受,并用正确的方式应对它们。

3.培养幼儿主动探索、认识世界的兴趣和习惯。

教学内容感觉的分类感觉的分类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其中视觉、听觉和触觉是幼儿最常接触的感受。

教师可以通过播放音乐、让幼儿听不同的声音、让幼儿看图画、触摸物体等方式让幼儿体验这些感觉。

识别身体的感觉幼儿的身体感觉非常丰富,包括疼痛、温度、压力、姿态等感觉。

教师可以让幼儿揣摩疼痛的感觉,模仿受到不同程度的疼痛时的表情和动作,让幼儿学会用语言表达出来。

应对感觉和感受正确的应对感觉和感受对幼儿的情绪管理和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模拟各种情况,引导幼儿分辨和应对不同的感受。

比如,当幼儿感到焦虑、害怕或失望时,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和同伴分享自己的感受,并及时给予安抚和支持。

学习活动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身体感觉和感受,并加深印象,可以配合以下几种活动来完成教学任务。

游戏活动通过各种游戏活动帮助幼儿探索和学习身体感觉和感受。

可以组织户外活动,进行跑步游戏、爬山、跳舞等,让幼儿感受自己身体的力量、速度、柔韧性和平衡感。

文学教育幼儿喜欢听老师给他们讲故事。

可以讲一些关于感觉和感受的故事,让幼儿了解自己和他人的身体感受,并学会尊重不同的感受。

视觉教学幼儿通过视觉大量输入,从而形成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准备各类图片、图画、标志等道具,让幼儿通过观察,认识不同的感觉和感受。

实践操作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在感受中学习。

可以在幼儿园内设置触觉区、嗅觉区等,在这些区域里放置不同的物体、香水、水果等,引导幼儿体验不同的感觉和感受。

总结幼儿的感知觉教学不仅是认知教学的一部分,更是幼儿身心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驱动力。

第四章 幼儿感知觉 第一节 感觉教案

第四章 幼儿感知觉 第一节 感觉教案

第四章感知觉第一节感觉(框架)一、概念*.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外部感觉视、听、嗅、味、皮肤二、种类内部感觉:内脏感觉、平衡觉、运动觉视敏度*1.视觉颜色视觉(色觉缺失)绝对感受性听觉感受性*2.听觉相对感受性言语听觉(重听)眼手协调活动3.运动觉言语动觉* 感觉适应先后对比三、现象*感觉对比相继对比不同感觉相互作用第四章感知觉第一节感觉师: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来自太原师范学院的实习老师。

感知觉这一章就由我和大家一起学习,希望我们相处愉快。

老师讲的顺序和书上有些不同,也有些额外的补充,需要划下来的记下来的大家就记一下好吧,这两节我们就先来学习第一节感觉(板书)。

师:说到感觉,老师今天要请几位同学来帮老师做一个有关感觉的实验,我每天会付给大家100块钱,哪些同学愿意请举手。

生:举手师:很多同学愿意啊,大家别急,听我说完再做决定。

我说的这个实验需要大家进入一个黑暗隔音的屋子里,里面没有一点光线,没有一点声音,大家看,手上还带着这样的手套(图片),也就是说在这个屋子里会失去现在的一切感觉,看不到也听不到,就像图片里这个人一样,除了进食和排泄就只是躺着,还有同学愿意吗?生:没人师:那好,大家为什么不愿意了呢?生:太闷了。

师:好,也就是说大家都觉得失去感觉非常恐怖是吧。

大家想想,如果你真的去参加这个实验了,每天躺在这,什么感觉都没有看脑子里面会有些什么活动?生:胡思乱想师:对,也就是说没有感觉之后我们也就无法进行清晰地思考,无法集中注意力,也许我问你1+1=?你都不知道了。

那么我们能从这个实验得出什么样结论呢?生:。

师:对,也就是说感觉非常地重要。

其实,国外已经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了,观察到的结果就和大家刚刚说的一样,在试验了几天之后即使付费也不断的有人退出,甚至有的人在进行了14天的试验后在8天内不能正常学习,这个实验的名字就叫“感觉剥夺实验”。

大家看书上57页第4段第一句话,划住,感觉是认识的开端,是其他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幼儿得感知觉教案课题:幼儿感知觉发展得主要特征目标:学习感觉与知觉得概念,了解感知觉与幼儿心理发展得关系。

重点:感觉与知觉得概念难点:感知觉与幼儿心理发展得关系方法:讲授、讨论课时:1课时过程:一、感知觉在幼儿心理发展中得作用(一)感知觉得概念1、感觉:就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得客观事物得个别属性得反映。

感觉不仅反映事物得外部属性,而且反映机体得变化与内部器官得状态。

人对客观事物得认识就是从感觉开始得,它就是最简单得认识形式。

2、知觉:就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得客观事物得整体反映。

知觉对事物得反映不就是指事物各种感觉刺激得简单总与,而就是对事物多种属性与各部分之间相互联系得综合反映,就是比感觉复杂得心理过程。

(二)感知觉得关系1、共同之处:1)都就是对客观事物得反映,都属于认识过程得低级阶段,即感性认识阶段.2)都就是对客观事物得直接反映。

客观事物作用于感官,感知觉才会发生,事物消失了,感觉与知觉就停止了.2、联系:感觉就是知觉得基础,知觉就是在感觉得基础上产生,就是感觉得深入与发展.3、区别:1)感觉就是对事物得个别属性得反映,知觉就是对事物得整体反映.2)感觉只需要个别器官得活动,知觉需要各种器官共同得活动。

3)知觉还包含其她一些心理成分,如过去得经验以及人得倾向性参与在知觉过程中,因而当我们知觉一个对象时,可以作出不同得反映。

当我们一经感觉某一事物得个别属性时,马上就知觉到该事物得整体及内在联系。

因此,我们常把感觉与知觉称为“感知觉”。

(三)感知觉与认识活动:1、感知觉就是认识活动得开端。

人对客观事物得认识就是由感知觉开始得.2、在感知得基础上,人们才能形成记忆、想像、思维等一系列较复杂得心理过程,才能对客观事物作更进一步得认识.3、感知觉虽然就是低级得认识过程,却给高级认识过程提供了必需得材料。

感知觉就是认识客观现实得第一步.(四)感知觉对幼儿心理发展得作用:1、在幼儿得认识活动中,感知觉占据重要地位。

2、幼儿得记忆直接依赖于感知得具体材料。

对直接感知过得形象得记忆,比对语词记忆得效果好。

3、幼儿得情绪与意志行为,也常受直接感知得影响而变化。

4、幼儿感知觉得发展不仅对整个认识活动有重要作用,而且对控制自己得行为有一定得意义。

❖感知得返回传导:即通过感知得纠正这个中间机制,能促使有目得得行动得发展.小结:作业:1.什么就是感觉?2.什么就是知觉?3.感知觉与幼儿得心理发展得关系?课题:幼儿感知觉发展中得主要特征目标:了解幼儿视觉、听觉以及触觉得发展特点重点:幼儿视觉、听觉得发展特点难点:眼手协调动作得标志及条件方法:讲授、讨论课时:2课时过程:幼儿感知觉发展中得主要特征(一)视觉儿童视觉得发展表现在两方面:视敏度得发展、颜色视觉得发展。

(1)视敏度视敏度得概念:精确地辨别细致物体或处于具有一定距离得物体得能力,也就就是发觉一定对象在体积与形状上最小差异得能力,即通常所说得视力。

随着幼儿年龄得增长,视敏度也在不断提高,但发展速度就是不均衡得。

5~6岁与6~7岁得幼儿视敏度水平比较接近,而4~5岁与5~6岁幼儿得视敏度水平相差较大。

(2)颜色视觉颜色视觉:指区别颜色细致差异得能力,亦称辨色力。

幼儿颜色视觉得发展规律:①幼儿正确辨认颜色得百分率与正确辨认颜色数,随年龄增长而提高;②幼儿正确辨认颜色得百分率,因年龄班级不同、颜色不同、辨认方式不同而有差异;③幼儿辨认颜色主要在于能否掌握颜色名称,如果混合色有明确得名称,如“淡棕”、“橘黄”,幼儿同样可以掌握;④幼儿对某些颜色,如“群青”、“天蓝”、“古铜”等所以不能辨认或不善辨认,并非完全缺乏辨色能力,主要就是由于生活中接触得机会少,成人没有进行有意识得指导。

(3)影响婴幼儿视力得因素幼儿视力受遗传与环境影响。

视觉经验就是促进视觉发展得必要因素。

光线照明较差、户外活动与身体锻炼较少、坐姿不良等都会造成视力减退。

(4)色盲就是颜色视觉异常色盲可分为全色盲、全色弱、红绿色盲与红绿色弱4种。

(二)听觉(1)听觉发展对儿童心理发展得意义听觉就是幼儿获取信息得主要渠道之一,她们依靠听觉辨认周围事物特点。

幼儿依靠听觉感受音乐,学唱歌曲,欣赏乐曲,从而还得到美育得熏陶.此外,儿童与成人交往,特别就是学习口语,必须依靠听觉.听觉对幼儿智力、个性发展也有一定影响。

(2)听觉感受性听觉感受性包括听觉得绝对感受性与差别感受性。

绝对感受性就是指分辨最小声音得能力;差别感受性则指分辨不同声音最小差别得能力.幼儿得听觉感受性有很大得个别差异,并且在生活条件与教育影响下不断发展。

听觉感受性随年龄增长而不断完善。

(3)言语听觉幼儿辨别语音就是在言语交际过程中发展与完善起来得。

幼儿中期可以辨别语音得微小差别,到幼儿晚期,几乎可以毫无困难地辨明本民族语言包含得各种语音。

(4)听力得保护与培养幼儿园在创设环境得时候要注意避免噪音污染,通过绿化与美化净化环境,也可以通过轻松得音乐来发展幼儿听觉,通过学习语言训练幼儿得听力辨别力。

(三)触觉触觉就是肤觉与运动觉得联合,就是幼儿认识世界得重要手段。

(1)视触觉得协调视触协调主要表现为眼手探索活动得协调.眼手协调活动就是婴儿认知发展过程中得重要里程碑,也就是手真正探索活动得开始。

(2)动觉幼儿动觉得感觉性随年龄增长而提高.具体表现为幼儿初期对物体得大小、轻重与形状等属性得感知错误率高、精确性差。

到幼儿末期,感知得错误明显减少。

此外,反映唇、舌、声带等言语器官运动得言语运动觉也在幼儿得活动中不断发展。

小结:作业:幼儿视敏度发展得特点?幼儿颜色视觉发展得特点?课题:幼儿感知觉发展中得主要特征目标:了解幼儿空间知觉与时间知觉得发展特点重点:方位知觉得发展特点难点:时间知觉得发展特点方法:讲授、讨论课时:2课时过程:(四)空间知觉空间知觉包括形状知觉、方位知觉、距离知觉,就是用多种感官进行得复合知觉。

1.方位知觉:1)定义:方位知觉就是指对物体得空间关系与自己得身体在空间所处位置得知觉,包括辨别上、下、前、后、左、右、东、西、南、北、中得知觉。

2)幼儿方位知觉发展得特点:3岁辨别上下,4岁开始辨别前后,5岁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6岁能正确辨别上下前后,但左右方位得相对性辨别能力较为困难。

2.距离知觉1)定义:距离知觉就是辨别物体远近得知觉,幼儿可以分清她们所熟悉得物体或场所得远近,对于比较广阔得空间距离,她们还不能正确认识.2)幼儿距离知觉得发展特点:幼儿可以分清所熟悉物体或场所得远近,但不能正确认识较广阔得空间距离.还不懂得近物大,远物小,近物清楚,远物模糊等感知距离得视觉信号3.形状知觉1)定义:形状知觉就是对物体轮廓及各部分得组合关系得知觉,如对几何图形得辨别等;2)幼儿形状知觉得发展特点:3岁能区别一些几何图形,4岁到4岁半就是辨认几何图形正确率增长最快得时期,5岁能正确辨认各种基本得几何图形,幼儿叫出图形名称比辨认图形要晚.(五)时间知觉1、定义:时间知觉就是对客观现象得延续性、顺序性与速度得反映。

人总就是通过某种衡量时间得媒介来反映时间得。

任何变化速度均匀得现象都可以作为时间得标尺,其中包括外界得变化,也包括人体内部得一些生理状态.2、幼儿时间知觉得发展特点:1)幼儿前期,主要以人体内部得生理状态来反映时间,幼儿期逐渐能以外界事物作为时间得标尺.2)幼儿初期,已有一些初步得时间概念,但往往与她们具体得生活活动相联系.3)幼儿中期可以理解“昨天”“明天”,也能运用“早晨”与“晚上"等词,但较难理解较远得时间,如“前天"“后天"。

4)幼儿晚期开始能辨别“前天”“大后天”等,并能学会瞧钟表等,但较难辨别更大或更小得时间单位,如几个月、几分钟等。

小结:作业:1、幼儿方位知觉发展得特点?2、幼儿时间知觉发展得特点?课题:感知特性与幼儿活动目标:学习感知得特性与幼儿得活动之间得关联重点:适应与对比难点:感受性与幼儿得活动方法:讲授、讨论课时:2课时过程:(一)感受性与幼儿得活动1.适应感受性可因刺激得持续时间而降低或提高。

2。

对比同一分析器与各种感觉可以彼此相互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这就就是感觉得对比。

感觉得对比有两种,即先后对比与同时对比。

3。

个体经验对感受性得影响提高感知得效果,不仅有赖于当前得刺激,同时也有赖于个体已有得感知经验。

4.教育与训练可以提高幼儿得感受性教师应当利用幼儿感受性得各种规律,有效地提高幼儿得感受性.小结:作业:1、什么就是适应?2、什么就是对比?课题:(二)知觉特性与幼儿活动目标:学习知觉得特性有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与恒常性重点:知觉得特性难点:知觉得特性方法:讨论、讲授课时:2课时过程:(二)知觉特性与幼儿活动1。

知觉得选择性与幼儿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同一时间内作用于人得感觉器官得客观事物就是多种多样得,而人总就是有选择地以个别或少数事物作为知觉得对象,把它们从背景中区分出来,对它们知觉得格外清晰。

幼儿在集体活动时,作用于感官得刺激物就是很多得,但就是,幼儿往往把老师作为知觉得对象,对其她事物,虽然有得也感受到了,但就是印象不清晰。

2。

知觉得整体性与幼儿活动知觉对象由许多具有不同特征得部分组成,但人并不认为它就是许多个别孤立得部分,而总就是把它瞧作一个统一得整体,这就就是知觉得整体性。

即使就是不完整得斑点图,幼儿也能将其知觉当成一个有意义得整体.3。

知觉得理解性与幼儿活动在知觉过程中,人总就是根据以往得知识、经验来理解当前得知觉对象,并用词把它标志出来,这就是知觉得理解性。

幼儿对事物理解了,知觉就会更快、更深刻、更精确。

知觉得理解性有赖于幼儿过去已有得知识与经验。

4。

知觉得恒常性与幼儿活动知觉得恒常性就是指当知觉得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得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它得稳定性。

知觉得恒常性中最主要得就是视觉得恒常性。

视觉恒常性包括亮度、大小与形状得恒常性。

其中,亮度恒常性研究甚少。

亮度恒常性就是指在照明条件改变时,物体得视觉亮度保持不变.大小恒常性就是指对远处得一个客体尽管它明显地变小,但在知觉中仍然保持原有得大小。

当我们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时,我们知觉到得物体形状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这就就是形状恒常性.幼儿在活动中,也具备这些知觉得恒常性。

小结:作业:1、知觉得特性有哪些?2、什么就是知觉得恒常性?课题:幼儿得感知觉目标:学习知觉对象与背景得关系与幼儿活动以及幼儿观察力得培养重点:知觉对象与背景得关系与幼儿活动难点:知觉对象与背景得关系与幼儿活动方法:讨论、讲授课时:2课时过程:5.知觉对象与背景得关系与幼儿活动人在感知事物时,并非就是面前所有得刺激都能被同时清楚地反映,人总就是清晰地感知一些刺激,这些刺激便成为知觉得对象,其它衬托对象得事物称为背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