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帝
关于明朝建文皇帝归宿的四种说法

关于明朝建文皇帝归宿的四种说法关于明朝建文皇帝归宿的四种说法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不解之谜多矣!但最令我觉得扑朔迷离的,是明初建文皇帝朱允火文在“靖难之役”中的下落。
一、“不知所终”之谜多年前,我曾数次去南京,游览钟山、明孝陵,又到明故宫遗址访古。
在那断壁残垣之前,我首先想到的自然是朱元璋把帝位传给长孙朱允火文,这小皇帝不到四年就被推翻,他生死难断,到底哪里去了。
公元1402年夏6月,燕王朱棣攻破南京,建文皇帝朱允火文的下落,《明史·成祖本纪》等传记共有“不知所终”、“伊自焚死”、“或云帝由地道出亡”、“去矣”四种说法。
而成书早于《明史》的《明史纪事本末》则只持“由地道出亡”一说,并说太祖朱元璋临终留有“临大难,当发”的遗箧,打开后见有袈裟、剃刀等物。
立即给建文帝剃了头,扮成僧人由地道出城,“至鬼门,而一舟舣岸,为神乐观道士王”,自称是朱元璋托梦,令他在此等候。
于是朱允火文及随从乘舟而去,逃往滇南。
这段记述近于神话故事,好像朱元璋死前已预见到一切,并为命运不济的长孙作了逃生的周密安排。
此说虽然令人生疑,但《明史》等载籍对建文帝死于火焚的四种记载,又各有差异:“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
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尸于火中”。
(《成祖本纪》)“上望见宫中烟起,急遣中使往救,至已不及,中使出其尸于火中,还白上,上哭曰,果然,若是痴呆耶!”(《太宗实录》)“棣遣中使出后尸于火,诡云帝尸,越八日壬申,用学士王景言,备礼葬之。
”(《补本》)“上入宫,忽火发,皇后马氏暴崩,程济奉上变僧服遁去。
燕王遂入宫……因指烬中后骨以为上!”。
(《明书·建文皇帝本纪》)上述后两种说法,指出了并无建文帝的尸体,找到的只是马后的尸体。
朱棣曾指天为誓,说他此来是要仿效“周公辅成王”,帮侄子建文帝治理天下。
果真如此,就该先弄清建文帝下落,生见其人,死有真尸。
可是,破城第二天,他就匆忙“即皇帝位”。
这里给人的印象,是朱棣为了巩固帝位,使建文旧臣放弃反抗,似乎有意弄假成真,将马后之尸冒充建文之尸尽快埋葬。
明朝建文帝简介

明朝建文帝简介
明朝建文帝朱见深,是明朝第四位皇帝,也是明朝中后期的皇帝之一。
他出生于1398年,是明太祖第四子朱棣的孙子。
1399年,他的父亲朱标被明成祖赐死,他和他的母亲随即被囚禁于南京玄武门城楼中。
1402年,明成祖病逝,朱标之子朱允炆即位为明建文帝。
建文帝年少气盛,任用贤臣,削藩平暴,改善民生,政绩显著。
但他的叔父永乐帝朱棣不满建文帝的朝政,于1402年发动靖难之役,成功篡位登基,建文帝被迫退位,被囚禁于西苑。
建文帝在西苑内过着颇为清贫的生活,但他并没有丧失抱负和斗志。
他秘密与支持者联系,并计划发动反抗永乐帝的起义。
然而,他的计划被泄露,他和他的母亲被杀害于西苑。
虽然建文帝的统治时间短暂,但他的政绩卓著,被后人誉为“明朝之贤君”。
他的晚年遭遇不幸,也成为了历史上的一段悲剧。
- 1 -。
闽南的历史人物故事

闽南的历史人物故事闽南地区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地区,也是闽南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闽南地区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涌现出许许多多杰出的历史人物。
从古代的建文帝到现代的郑成功,他们都是闽南地区历史人物故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角色。
一、建文帝建文帝朱允炆,是中国明朝的第六位皇帝,他于1398年出生在福建福州。
他是明成祖朱棣的五弟。
建文帝在位期间,积极推行一系列改革和政策,力求整顿朝纲,减轻农民负担。
然而,他的改革措施引起了太监和权贵的不满,最终导致了朱棣的起兵叛乱。
建文帝的故事中,最为人所知的是他逃亡的经历。
在明成祖发动靖难之役后,建文帝带着妃嫔和忠臣逃到了闽南地区。
然而,他的兄长派人追捕他,他不得不在山林间四处躲藏,生活十分艰苦。
他曾居住在福建漳州茂林山,生活在茅草屋中,过着与帝王身份截然不同的生活。
他还下令禁止砍伐树木,保护环境,保障百姓生活。
直到1449年,建文帝在泉州被抓,死于杀害。
他的逃亡经历成为了历史上著名的建文帝逃亡故事。
二、文天祥文天祥,是中国南宋朝的一位杰出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出生于福建福州。
他是南宋末年的抵抗金蒙古侵略的重要人物之一。
文天祥的一生充满了战斗和奋斗。
他曾经担任过南宋朝的宰相,后来被金军俘虏,但他坚决不屈服,并且在金军面前高歌猛进。
最终,金军以“叛国罪”处决了文天祥,他称帝河北和忧桥。
文天祥被封为“忠烈祠”,成为后人崇敬的英雄。
文天祥是南宋抵抗金军的象征,他的诗篇《过零丁洋》被传唱至今,他的壮举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后人。
三、郑成功郑成功,中国明朝末年闽南人,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杰出人物之一。
他是明朝宗室朱棣的後代,但由于逃亡到闽南,被家族与官府所遗弃。
然而,郑成功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勇敢精神,在历史上创造了伟大的业绩。
郑成功的最著名的事迹是收复台湾。
当时台湾地区已经被荷兰殖民者占领,而郑成功领导的福建军队不断对抗荷兰殖民者。
1661年,郑成功成功攻占荷兰殖民在台湾的根据地,宣布台湾回归中国领土。
建文帝的忧虑读后感

建文帝的忧虑读后感读了关于建文帝的故事,我心里有好多想法。
建文帝朱允炆,他本来坐在高高的皇位上。
可是他心里呀,满是忧虑。
就像我们在学校里,有时候也会担心很多事情一样。
建文帝担心那些叔叔们会抢他的皇位。
他的叔叔们都有自己的军队,就像我们班里有一些同学有很多好玩的玩具,他怕叔叔们仗着自己的力量来欺负他这个当皇帝的。
建文帝的忧虑让他做了很多决定。
他开始削藩,想要削弱叔叔们的力量。
这就好比我们想让那些调皮捣蛋、老是欺负人的同学收敛一点。
可是他的这个决定,就像在平静的湖水里扔了一块大石头,激起了很大的波浪。
燕王朱棣就不愿意了,朱棣觉得自己被欺负了,就起兵反抗。
建文帝在面对朱棣的反抗时,肯定特别害怕。
他可能晚上都睡不好觉,就像我们在考试前担心考不好一样。
他担心自己的皇位保不住,担心自己的国家会陷入混乱。
他的忧虑越来越多,可是他又没有特别好的办法去解决。
我觉得建文帝很可怜。
他其实是想做好皇帝的,他想让国家好好的。
可是他的忧虑让他走错了一些路。
这也让我想到我们在生活里,要是忧虑太多了,可能也会做出错误的选择。
比如说,我们在参加比赛的时候,如果一直担心输,可能就发挥不好。
建文帝的故事还让我知道,在做事情之前要考虑清楚。
建文帝削藩的时候,可能没有想到朱棣会那么强大地反抗。
我们在学校里,要是想组织一个活动,也要把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都想一想。
要是只想着好的一面,不考虑坏的一面,就像建文帝一样,可能最后会遇到大麻烦。
从建文帝的忧虑里,我还学到了要勇敢面对困难。
建文帝如果能够更勇敢地去和叔叔们沟通,而不是直接削藩,也许结果就不一样了。
就像我们和同学有矛盾的时候,要是勇敢地去交流,而不是自己瞎担心,也许就能解决问题呢。
建文帝的故事就像一面镜子,让我看到了忧虑太多的坏处,也让我知道了要更勇敢、更周全地去做事情。
明朝建文帝

明朝建文帝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个朝代之一,而明朝建文帝则是明朝历史中一个备受争议的皇帝。
本文将从建文帝的即位背景、政治改革、内政外交、文化艺术等方面,对明朝建文帝进行详细介绍。
明朝建文帝(即燕王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原本排在继承明朝皇位的顺序中较后。
然而,由于皇位的继承问题引发了明太祖的争斗,于是建文帝得以登上皇位。
建文帝即位之初,面临着国家内外的许多问题,他采取了一系列政治改革措施。
首先,建文帝采纳了一些官员的建议,大胆改革了明朝朝政。
他试图改革官员选拔制度,减少贿赂和权钱交易,改变了官员选拔的腐败现象,提拔了一些有才干的官员。
其次,他取消了一些以往的贪污和贪渎税收制度,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此外,建文帝还推行了一系列军事改革,提高了军队的素质和战斗力。
在内政方面,建文帝积极推动吏治和法治建设。
他实行了严格的法律制度,对官员的贪污腐败行为进行严肃的处理。
此外,他还鼓励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国家经济的繁荣。
同时,建文帝注重教育,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为士人提供了广泛的学习和发展机会。
在外交方面,建文帝推行了一项开放政策,加强了与周边国家的交流与合作。
他积极与蒙古、朝鲜、日本等国家进行外交往来,增进了国家之间的友谊和互信。
此外,他还出台了一系列对外贸易政策,促进了中国与西方国家的贸易交流。
建文帝也十分重视文化艺术的发展。
他鼓励文人墨客创作,推动了文学、绘画、音乐等文化艺术的繁荣。
在他的支持下,许多知名的文学家、艺术家纷纷涌现出来,为明朝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建文帝在位的时间并不长,只有三年。
原因在于,他的即位本身就存在争议,许多人还支持建文帝的侄子朱棣。
随着时间的推移,朱棣日渐发展自己的实力,最终在一场内战中夺取了皇位,建文帝被迫退位并被俘。
明朝建文帝的统治虽然短暂,但在短短的几年中,他采取的一系列政治改革和推行的各项政策,为明朝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建文帝失踪之谜

建文帝失踪之谜每个人都希望能成为皇帝,因为一旦做了皇帝,就意味着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
但事实证明,皇帝也是一种高危行业。
所谓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正因为有很多人惦记皇帝这个位子,因此做皇帝的稍不留神,不但地位不保,连命也会一起丢掉。
开国皇帝朱元璋在建立大明王朝之后,开始整肃那些从前跟着他打江山的功臣,而且在国内推行严苛的刑罚,大力整顿吏治。
朱元璋的这一系列举措目的,就是希望通过一系列措施,能为子孙留下一个稳固的江山,进而确保大明王朝能够千秋万代,永续不绝。
除了在国内的各方面整顿上下功夫之外,朱元璋也十分重视对接班人的挑选和培养。
经过仔细观察,朱元璋挑选了朱彪为太子,并准备在自己死后将皇位传给他。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还没等朱元璋驾崩,朱彪就走在了前面,让朱元璋白发人送黑发人。
朱彪死后,朱元璋决定重新选择新的皇位继承人,经过一番考虑,他没有在众多其他皇子中挑选太子,而是立朱彪的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决定将皇位传给他。
朱元璋驾崩之后,朱允炆顺利登基,成为大明王朝第二任皇帝。
后来的事实证明,朱元璋的这番考虑似乎并不周全。
朱元璋在世时,将自己的儿子们都封到各地做藩王,希望他们能够为大明王朝安定国土,卫戍边疆,允许他们有自己的军队。
这些手握重兵的藩王,既是王朝的守护者,同时也给中央政权带来了威胁。
朱允炆登上皇位之后,在谋臣的谏言下开始削藩,一个个藩王有的被削除兵权,有的甚至直接贬为庶民。
看着自己的兄弟被新皇帝一个个整肃,一些有实力的藩王不甘坐以待毙,起兵对抗朝廷。
1399年,众藩王中实力最强的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挥军南下,以清君侧的名义向明都城应天府(今南京)发动进攻。
由于朱棣常年守卫北疆,手下军队能征善战,最终在1402年攻陷了大明王朝都城应天府。
得手之后的朱棣第一个要做的就是派人找到皇帝朱允炆,但奇怪的是,士兵寻遍皇城,却不见朱允炆的影子,只有一具已经烧焦的尸体。
相传朱棣对尸体假惺惺地哭了一会,表示自己只是来清君侧的,并没有加害皇帝之意,并宣布将以皇帝的规格厚葬。
建文帝朱允炆的历史故事

建文帝朱允炆的历史故事(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计划、报告材料、策划方案、条据文书、演讲致辞、合同协议、党团资料、教案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ummary plans, report materials, planning plans, doctrinal documen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lesson plan materials, essay encyclopedia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建文帝朱允炆的历史故事难觅遗踪,建文帝的结局到底怎样,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成为明史第一谜案。
1398年6月30日,朱允炆即位,是为明建文帝

1398年6月30日,朱允炆即位,是为明建文帝明惠宗讳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是明朝第二代皇帝,年号“建文”,谥号“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庙号“惠宗”,明太祖朱元璋之孙。
在位期间进行一系列宽政、削藩的改革,史称“建文改制”。
由于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变攻入南京应天府,朱允炆随后下落不明。
清朝绘制的明惠宗画像继位称帝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明太祖朱元璋去世,死前密命驸马梅殷辅佐新君。
朱允炆在同月(6月30日)即位,定次年(从1399年2月6日开始)为建文元年。
惠帝在六月晋用齐泰为兵部尚书、黄子澄为太常寺卿,七月召方孝孺为翰林院侍讲,在国事上倚重三人。
惠帝的年号“建文”有别于其祖父的洪武,他不想仿效祖父以严刑峻法治国,即位后改行宽政,囚犯人数减至洪武时期的三成左右。
身后燕王朱棣入京师应天府后,惠帝在宫中举火,皇后自焚死,惠帝本人及其太子朱文奎则不知所终,至今其下落仍是未定论的历史之谜。
有称其从地道逃亡,也有称其离宫后出家为僧。
明成祖着衮龙袍画像朱棣入京后,先捕杀齐泰、黄子澄、方孝孺及大批忠于惠帝的官员后,方称帝。
当时驸马都尉梅殷在军中,从黄彦清之议,为建文帝发丧,追谥孝愍皇帝,庙号神宗,但是不被明成祖朱棣承认。
虽然朱棣宣称在宫中找到建文帝(惠帝)的尸体,并为他举行葬礼,但朱棣对建文未死的传言不敢掉以轻心。
建文帝年仅2岁的幼子朱文圭被废为庶人,并囚禁于凤阳广安宫。
建文帝的三个弟弟原本封为亲王,尚未就藩,朱棣将他们降为郡王。
年长的朱允熥和朱允熞(音同“坚”)先被封至福建漳州和江西建昌,旋被召回京师(南京),以“不能匡正建文帝”为由废为庶人,并囚禁于凤阳,只留下幼子朱允熙给朱标奉祀,而不久之后朱允熙也于永乐四年死于火灾。
明成祖即位后,不承认建文帝的正统性,下令销毁建文朝史料,并先后三次修改明太祖实录。
成祖还下令作《奉天靖难记》,对懿文太子及建文帝多加诋毁。
靖难之役过程正统五年,有僧自云南至广西,诡称建文皇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齐泰 黄子澄 方孝孺 卢原质 郑公智 林嘉猷 胡子昭 郑居贞 刘政方 楼琏 练子宁 宋徵 叶希贤 茅大芳 周嵒 卓敬 郭任 卢迥 陈迪 黄魁 胡闰 高翔 王度 戴德彝 谢升 丁志方 甘霖 董镛 陈继之 韩永 叶福即位,命与黄子 澄同参国政。寻进尚书。时遗诏诸王临国中,毋奔 丧,王国吏民听朝廷节制。诸王谓泰矫皇考诏,间 骨肉,皆不悦。先是,帝为太孙时,诸王多尊属, 拥重兵,患之。至是因密议削籓。靖难之役后,被执 赴京,同子澄、孝孺不屈死。泰从兄弟敬宗等皆坐 死,叔时永、阳彦等谪戍。子甫六岁,免死给配, 仕宗时赦还。
减低赋税,救济灾民,关怀老弱。限制僧道
占田,说僧人、道士,庙里的和尚也都占土 地,太多不行,朱允炆说一个人至多50亩, 多的分给老百姓。朱元璋时期,苏松重赋是 有名的,苏松地区赋税非常重,这是一个老 问题,很多研究经济史的人都提到苏松重赋 的问题,无法解决。朱允炆说苏松的赋税要 降低,减少他们的赋税,不要给他们那么大 的负担。
或许,建文的失败与其祖父朱元璋有着极大 的关系,如果朱元璋不大杀功臣,不为其子孙进 行所谓的“拔刺”,若刘伯温、徐达、常遇春 还在,朱棣一定会有所顾忌,这靖难之役的悲剧 大概就不会发生了.但历史终究是历史,不会按 照我们的意愿重演.我们所唯一能做的,就是接 受历史.
建文帝还有两个儿子, 大的叫朱文奎,建文元 年立为太子,燕军攻入 南京的时候太子已经7 岁了,下落不明;老二 叫朱文圭,燕军攻入南 京的时候两岁,后来朱 棣进入南京以后就把 这个朱文圭囚禁在中都的广 安宫,就是把他安 排到凤阳老家关起来了,这 个人一般俗称叫建 庶人。英宗复辟,就是他侄 孙子这一辈复辟的 时候,就是(重新)当皇帝的时候可怜这个建庶人, 就把建庶人放了。建文帝的这个小儿子从囚禁到现 在已经是57岁了,从2岁开始关到57岁,放出来以 后牛马都不认识,什么都不知道。但是不久这个人 也死了。
黄子澄,分宜人。洪武十八年,会试第一。由编修 进修撰,伴读东宫,累迁太常寺卿。惠帝为皇太孙 时,尝坐东角门谓子澄曰:“诸王尊属拥重兵,多 不法,奈何?”对曰:“诸王护卫兵,才足自守。 倘有变,临以六师,其谁能支?汉七国非不强,卒 底亡灭。大小强弱势不同,而顺逆之理异也。”太 孙是其言。比即位,命子澄兼翰林学士,与齐泰同 参国政。战败,子澄至,成祖亲诘之。抗辨不屈,磔 死。
周定王 朱橚
太祖庶五子 元至正二十一年、宋小明王龙凤七年、1361 辛丑秋七月 初九日丁巳生。明实录载为高皇后生,传为碽妃生,燕王同母弟。洪武 三年封吴,十一年改封周,十四年就藩开封府。二十二年,橚弃其国来 凤阳。帝怒,将徙之云南,寻止,使居京师,世子有燉理籓事。二十四 年十二月敕归籓。建文初,以橚燕王母弟,颇疑惮之。橚亦时有异谋, 长史王翰数谏不纳,佯狂去。橚次子汝南王有动告变。帝使李景隆备边, 道出汴,猝围王宫,执橚,窜蒙化,诸子并别徙。已,复召还京,锢之。 成祖入南京,复爵,加禄五千石。永乐元年正月诏归其旧封,献颂九章 及佾舞。明年来朝,献驺虞。帝悦,宴赐甚厚。以汴梁有河患,将改封 洛阳。橚言汴堤固,无重劳民力。乃止。十四年疏辞所赐在城税课。十 八年十月有告橚反者。帝察之有验。明年二月召至京,示以所告词。橚 顿首谢死罪。帝怜之,不复问。橚归国,献还三护卫。仁宗即位,加岁 禄至二万石。橚好学,能词赋,尝作《元宫词》百章。以国土夷旷,庶 草蕃庑,考核其可佐饥馑者四百余种,绘图疏之,名《救荒本草》。辟 东书堂以教世子,长史刘淳为之师。洪熙元年薨。
朱允炆在做皇太孙的时候就曾经考察历朝历
代的刑罚,来对于《大明律》当中规定的刑 罚做出了减刑和修改,所以当时说改订73条, 得到了太祖的称赞。他上台以后宽刑法,据 说当实刑部审问囚犯要比往常减少三分之二。
提高文臣的地位。朱元璋在执政当中有一个重大的政治举措 就是废除丞相,由皇帝直接统帅六部,但是六部虽然由皇帝 直接统帅,但是他们的地位不过是二品,他们的地位低于军 人,五军大都督府。朱允炆上来说不行,不能够让他们低于 五府,要把他们提高,六部每个尚书一品。为什么?提高文 臣的待遇,皇帝不要这么专权,提高他们的地位。这一点, 也被朱棣抓了一个小辫子。朱棣在向南攻打的时候有一个檄 文怎么说的,说当是祖宗不让你们立丞相,可是你们现在朝 里面有六个丞相,六部嘛,都成了一品了。我们看,朱允炆 所做的事情和朱元璋加强专制主义的路是相反的,他是相对 地宽松,他放权,听言纳谏,接受群下的意见,不阻挡别人 进谏。
但是李景隆没有实战经验,在几次战场上都被燕王打败。曾 经在北京周围发生过非常激烈的战争,最著名的就是郑村坝 之役,耿炳文虽然善于打仗,但他不善于指挥这么大的战争, 所以耿炳文失败了。曹国公李景隆没有实战经验,所以他也 不是燕王的对手。当然燕王在攻打南京的过程当中也曾经在 白沟河——现在的白沟,河北雄县——、在山东的济南受到 过巨大的挫折,几次朱棣差点没了命,但是有进有退,总的 来说,燕王他的气势越来越盛。还有朱棣的策略、谋略,朱 棣从《祖训》当中给自己找了一条根据,说如果天子有难我 亲王可以训兵来帮助天子靖难,他就掩人耳目,让天下人知 道自己的战争是正义的,朝中出了奸臣。这很多人不明真相, 就向着朱棣,所以他在舆论宣传上、在战争谋略上、在几个 战术的打法上,朝廷这些官不是朱棣的对手。
国贸091:张然
朱元璋,(1328~1398)明代皇帝。即 明太祖。幼名重八,又名兴宗,字国端。濠州钟 离(今安徽凤阳东)人。出身贫寒,少年时在皇 觉寺为僧。元末,参加红巾军郭子兴部下反元, 旋称吴国公(后称吴王),灭陈友谅、张士城, 出兵北伐,克燕京,历15年而成帝业。年号洪 武。在文化上,提倡孔教,尊孔子为圣人。论孔 学是“治国之良观”。万重藏书的收集,战争期间,令部下访求图书, 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移师北伐,命征虏大将军徐达往北京接 受元朝皇室藏书,运至南京。洪武元年(1368年)下诏征求民间藏 书,建“大本堂”为藏书处所。洪武十年(1378年),又命“有司 访求今年书籍,藏之内府,以资观览”。并“每于宫中无事,辄取孔子 之言观之”,以此达到“治国以教化为先”的统治目的。卒谥高皇帝, 庙号太祖。
属相:蛇卒年:不详
享年:不详谥号:惠皇帝(清高宗追谥) 庙号:无陵寝:无 父亲:朱标母亲:吕妃 初婚:16岁配偶:马皇后 子女:2子继承人:无 最得意:行宽政,得士心 最失意:失帝位 最不幸:平燕失利最痛心:削藩未果 最擅长:诗文
这是朱元璋出的一副上联
,让我们来看一看朱棣和 朱允炆各会对出什么样 的下联呢?
莫逐燕,
逐燕燕高飞, 高飞上帝畿!
朱棣就是后来的明成祖,燕王朱棣起 兵号称“靖难”,朝廷任命老将军耿炳 文带兵北伐。耿炳文打败了以后,朝 廷换了曹国公李景隆作大元帅。李景 隆这个人长得是非常威武,从小学习 兵书,但是,没有带兵经验。可是为 什么他是曹国公,又受到皇帝这么大信任呢,因为他的父亲 是李文忠,李文忠是谁,是朱元璋姐姐的儿子,至亲。李文 忠死了以后李景隆继承了曹国公的封号,地位非常高,削藩 第一个要除掉周王,就是李景隆带兵包围了周王府把周王削 掉了。现在,耿炳文在真定之役失败,朝廷用了李景隆。
风尘一夕忽南侵,天命潜移四海心 凤返丹山红日远,龙归沧海碧云深 紫微有象星还拱,玉漏无声水自沉 遥想禁城今夜月,六宫犹望翠华临
方孝孺,字希直,一字希古,宁海人。 长从宋濂学,濂门下知名士皆出其下。 及惠帝即位,召为翰林侍讲。明年迁侍 讲学士,国家大政事辄咨之。顾左右授 笔札,曰:“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孝孺投笔于 地,且哭且骂曰:“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成祖 怒,命磔诸市。孝孺慨然就死,作绝命词曰:“天 降乱离兮孰知其由,奸臣得计兮谋国用犹。忠臣发 愤兮血泪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鸣呼哀哉兮 庶不我尤!”时年四十有六。其门人德庆侯廖永忠 之孙镛与其弟铭,检遗骸瘗聚宝门外山上。
在建文四年的时候,燕军决定直插南京,渡
过长江兵临城下,到了南京的城下了。朝廷 还犯了一个错误,什么错误呢?——谁来把 守这个南京的城?朱允炆任用了亲王来把守 南京城,还有刚才前面讲到屡战屡败的曹国 公李景隆来把守南京城。本来建文帝上台就 要削藩,这些亲王都对建文帝不满,你让他 们来把守行吗?曹国公李景隆败了以后不但 不加处罚,还让他把守城门,结果谷王朱橞 和曹国公李景隆联手打开了南京金川城门, 让燕王进了南京。
生性“仁明孝友”的朱允炆,21岁的时候 被推上了权力的巅峰,承继了朱元璋开创的 一统南 京明故宫午门天下,改年号为建文。 然而,细心的大臣会发现,新君的脸上并没 有君临天下 的惊喜,更多的则是愁容。是啊, 年轻的皇帝面前有两道难解的题目:一是如 何改变太祖建 国以来形成的动辄杀戮的严峻 政治氛围;二是如何解决太祖分封宗藩形成 的尾大不掉的局面 。也许太祖朱元璋生前并 没有想到,外表仁弱的皇太孙登基伊始就开 始着手变革他所开创的 大明王朝。
作为皇帝的继承人,朱允炆已经在当皇上之前看到了这盘棋, 看清楚了这盘棋,所以他一继位就和大臣们一起商量削藩的 问题。削藩怎么削?问题很大,大面都有力量很大啊。他们 最后决定先从软的来,由易变难。先削谁呢,先削周王、齐 王、湘王、代王,还有岷王,先把这些个王削了,为什么? 这些王平常也有劣迹,经常有人告他们的状,所以有一个词 就可以把他们削了,但是第一个要削的是谁,要削周王。为 什么要削周王,说周王是燕王的同母弟,他们是一个妈生的, 大家记住这一条,为什么说他是同母弟,我们留在两三讲以 后我们再说这个事。说削了周王就削了燕王的手足,燕王最 强,不能从燕王那儿下手,我们先削周王,周王跟他是一个 妈生的。然后就削齐王、代王、岷王、湘王,所以不到一年 之间五个王死的死、废的废,这时候就面临着要跟燕王摊牌。
这 是 朱 棣 对 的
这 是 朱 允 炆 对 的
洪武三十一年(1398),开国皇帝朱元璋病逝,遗 诏命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朱元璋在遗诏中明东陵享 殿遗址说朱允炆“仁明孝友”,这是为史家所认同 的。朱允炆14岁时,他的父亲太子朱标患有重病, 身上有个大肉瘤,苦不堪言。朱允炆尽心伺候,日 夜守在身边。朱标去世后,朱允炆将三个年幼的弟 弟接到一起,对他们的饮食起居照顾得十分周到, 并没有让他们觉得孤独。朱元璋病逝前,脾气异常 暴躁,许多人担心因此遭到祸患,朱允炆亲自服侍, 常常整夜无法入睡,但他也没有一句怨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