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植物生长的奥秘综合实践活动
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一、活动主题:探索植物的生长与发育1. 活动目的:(1)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及影响因素。
(2)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环保意识。
2. 活动内容:(1)植物的生长过程及生理机制。
(2)植物生长的环境因素:光、水、温度、土壤等。
(3)植物生长实验:设置对照实验,观察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3. 活动步骤:(1)引入话题:通过展示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过程。
(2)讲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和生理机制。
(3)讲解植物生长的环境因素及其作用。
(4)分组讨论:让学生思考并分析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
(5)实验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6)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探讨植物生长的规律。
二、活动主题:走进微生物世界1. 活动目的:(1)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掌握微生物的观察和培养方法。
(3)培养学生对微生物研究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2. 活动内容:(1)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细菌、真菌、病毒等。
(2)微生物的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形态结构。
(3)微生物的培养:学习制作培养基,进行微生物的培养实验。
3. 活动步骤:(1)引入话题:通过展示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微生物。
(2)讲解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3)讲解微生物的观察和培养方法。
(4)实验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微生物观察和培养实验。
(5)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微生物的特点和作用。
三、活动主题:探索生态系统的平衡1. 活动目的:(1)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培养学生对生态平衡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3)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观察分析能力。
2. 活动内容:(1)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
(2)生态平衡的原理和意义。
(3)生态系统实验:设置对照实验,观察生态系统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3. 活动步骤:(1)引入话题:通过展示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系统。
浙教版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浙教版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探索植物的奥秘》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一、活动主题探索植物的奥秘二、活动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常见植物的特点、生长环境和用途;学会观察、记录和分析植物的相关信息。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地观察、资料查阅、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植物的保护意识;增强学生的观察力和好奇心,培养科学精神。
三、活动准备1.准备相关植物资料、书籍或图片,供学生查阅和参考。
2.联系学校花园、植物园或附近的自然区域,作为实地观察的场所。
3.每组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相机或手机(用于拍照记录)。
四、活动过程1.导入(5 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奇特或美丽的植物图片、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对植物的了解和想探索的问题,导入活动主题。
2.知识讲解(10 分钟)简单介绍植物的基本结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分类方式(如按种子类型、生长环境等)以及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实地观察(30 分钟)带领学生到选定的观察场所,分组观察不同的植物。
要求学生记录植物的名称、外观特征、生长环境等信息,可以用文字描述,也可以拍照。
教师在旁巡视,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4.小组讨论与分享(20 分钟)学生回到教室后,各小组进行讨论和整理观察结果。
然后,每个小组推选代表向全班分享他们观察到的有趣植物及相关发现。
5.深入探究(20 分钟)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如:某种植物的特点使其适合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生长?植物的不同部分有什么作用?有没有植物具有特殊的用途或文化意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请教老师等方式寻找答案。
6.成果展示(15 分钟)各小组以多种形式展示他们的探究成果,如制作海报、PPT、手抄报或进行口头报告等。
7.总结与评价(10 分钟)教师对学生的活动过程和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价,强调植物的重要性和保护植物的意义。
植物生长大班科学教案:观察实验,探究植物的生长规律

植物生长大班科学教案:观察实验,探究植物的生长规律一、教学目标:1、在游戏中了解植物发芽的过程和生长规律。
2、了解植物生长所需的条件,如阳光、水分和养分。
3、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4、增加孩子们的知识面,了解植物和动物的差异和生命周期。
二、教学内容:1、植物萌芽实验(1) 准备一些农家土、小花盆和各种植物种子。
(2) 请孩子们依次将土、种子和适当的水混合在一起,然后将混合物放进小花盆中。
(3) 给盆中的混合物适当的光和水,并定期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
2、植物对生长条件的要求(1) 阳光:植物需要光合作用才能生长。
孩子们可以观察在太阳光下的植物与在阴暗处的植物的生长情况。
(2) 水分:植物需要水分才能生存。
请孩子们加水进花盆中,观察植物生长情况。
(3) 养分:植物需要适量的肥料才能生长。
请孩子们在花盆中加入适量的肥料,观察植物生长情况。
3、植物的生长阶段(1) 发芽:当种子受到适合的温度、水分和空气中含氧量时,就会开始发芽。
(2) 生长:在发芽之后,植物开始生长。
根部开始向下生长,茎部向上生长,并在适当时候分出各个枝干。
(3) 结实:指植物生长出果实。
不同的植物结实时间不一样。
三、教学重点:1、了解植物发芽的过程和生长规律,为孩子们以后的植物种植打好基础。
2、了解植物生长所需的条件,帮助孩子们在植物种植时提供适宜的环境。
3、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四、教学方法:1、观察实验法:通过观察孩子种植的植物,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生长规律。
2、解决问题法:通过观察、提问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孩子们了解植物对于生长环境的要求,促进孩子们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步骤:1、引进学习主题通过问题或引入实际生活中的故事,引发孩子们对主题的兴趣。
2、讲解知识点让孩子们了解植物生长所需的条件和生长规律,引导孩子们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方法探究植物的生长规律。
3、实践操作让孩子们自己亲手体验种植植物的过程,在实践中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环境对生长的影响。
幼儿园科学探秘:植物生长实验课

幼儿园科学探秘:植物生长实验课在幼儿园的科学课上,植物生长实验课通常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实验之一。
这个主题涉及到植物的生长过程、种子发芽、根系生长、叶片展开等内容,是一个富有趣味和教育性的主题。
通过这个实验,孩子们不仅能够亲身体验植物的成长过程,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探究和实验能力。
在本文中,我将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幼儿园科学探秘:植物生长实验课的内容,并共享我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一、种子的发芽过程植物生长实验课通常从种子的发芽过程开始。
孩子们会在老师的指导下,观察和记录不同种类植物的种子的外观、大小和颜色,并将它们植入泥土中。
通过观察每天种子的变化,孩子们能够清晰地看到种子从发芽到成长的全过程。
这种亲身体验的方式,能够让孩子们更加深入地理解种子的发芽过程,并激发他们对植物生长的好奇心和兴趣。
二、根系生长的观察除了种子的发芽过程,孩子们还会观察和记录植物根系的生长情况。
他们会挖出种子并观察种子发芽后的根系的形态和长度,并将观察结果记录在实验日志中。
通过这个实验,孩子们能够逐渐了解植物根系的重要性,以及根系对植物生长的支撑作用。
这也能够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和记录能力,让他们在琐碎的工作中养成耐心和细致的习惯。
三、叶片展开的变化孩子们还会观察和记录植物叶片展开的变化。
他们会观察不同种类的植物叶片的形态和颜色,并通过比对不同植物叶片的展开时间,来了解植物的生长速度。
这个实验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叶片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作用,并且能够培养他们对植物形态和色彩的认知能力。
通过这个植物生长实验课,不仅能够让孩子们亲身体验植物生长的魅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观察记录能力。
作为老师和家长,我们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孩子的实验过程,引导他们发现和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我们也应该注重对孩子们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在实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总结本文所讨论的幼儿园科学探秘:植物生长实验课这一主题时,我们不得不承认,通过这个实验,孩子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探究和实验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探索校园植物的奥秘》一、活动主题探索校园植物的奥秘二、活动背景在我们的校园里,到处都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植物。
然而,同学们往往匆匆走过,很少停下脚步去仔细观察和了解它们。
这次综合实践活动,就是要让同学们走进校园的植物世界,发现它们的独特之处,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三、活动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认识校园内常见的植物种类,了解它们的形态特征、生长环境和用途。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录能力和信息收集整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地观察、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如制作植物图鉴、撰写观察日记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增强环保意识。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
四、活动时间具体活动时间五、活动地点校园内六、参与人员具体班级全体学生七、活动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对校园内的植物进行初步了解,确定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观察点。
准备相关的观察工具,如放大镜、笔记本、相机等。
收集一些关于植物的资料,制作成 PPT 或视频,用于活动前的导入。
2、学生准备自行分组,每组推选一名组长。
准备好笔记本、笔等记录工具。
八、活动过程1、导入阶段教师通过播放一段美丽的校园植物视频或展示一些精美的植物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你们在校园里都见过哪些植物?它们叫什么名字?有什么特点?”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实地观察阶段学生分组在校园内进行实地观察,教师带领学生到事先确定的观察点,指导学生观察植物的形态、颜色、叶子的形状、花朵的结构等。
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种或几种植物进行重点观察,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植物的细节,并做好记录。
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在观察一棵桂花树的时候,一个同学特别兴奋地叫起来:“哎呀,我发现桂花的花瓣好小啊,就像米粒一样!”大家都凑过去看,果然如此。
还有个同学说:“我闻到桂花的香味啦,好香好香!”于是大家都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感受着那股甜甜的香气。
小学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小学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小学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材第四章《探索自然界的奥秘》中的《走进植物世界》一节。
详细内容将围绕植物的生长过程、分类特点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等方面展开。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掌握植物的基本分类方法。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 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实践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植物生长过程的理解、植物分类的掌握。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植物标本。
学具:笔记本、彩笔、放大镜、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美丽的植物世界,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中的植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基本概念讲解(10分钟)介绍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发芽、幼苗生长、成株开花、结果等阶段。
3. 植物分类学习(15分钟)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不同类型的植物标本,讲解植物分类的方法和原则。
4.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与分享(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到的植物特点,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植物的生长过程2. 植物分类方法3. 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其生长过程和特点。
答案要求:字迹工整,描述准确,不少于200字。
2. 作业题目:以“我心中的绿色家园”为主题,创作一幅环保绘画作品。
答案要求:色彩鲜艳,构思新颖,体现环保意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较高,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植物分类方面,部分学生掌握不够扎实,需要在课后加强巩固。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深入了解植物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提高环保意识。
同时,组织学生参加户外实践活动,亲近大自然,增强对植物的了解和保护。
大班植物科学探索活动方案

大班植物科学探索活动方案一、活动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植物的认知逐渐加深,植物科学也成为了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引导大班幼儿积极参与植物科学探索活动,促进他们对自然界的认知和了解,设计了以下探索活动方案。
二、活动目的•培养大班幼儿的探索精神和观察能力。
•增强幼儿对植物的兴趣,培养他们的保护环境意识。
•提高幼儿辨别植物的能力,促进幼儿的综合素质发展。
三、活动内容1.主题讨论:–在活动开始前,老师可以启发幼儿思考植物的重要性,引导他们谈论自己对植物的认识。
2.植物标本展览:–准备各种不同的植物标本,并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比较,学习植物的特征和分类。
3.植物生长实验:–每位幼儿可以亲手体验种植一颗小植物的过程,并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
4.植物图鉴制作:–让幼儿用纸板、颜料等材料制作植物图鉴,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5.户外观察活动:–带领幼儿到校园或公园进行植物观察,让他们近距离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6.植物手工制作:–利用植物的种子、叶片等材料,开展手工制作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四、活动安排•时间:每周一次,每次活动1小时。
•地点:幼儿园教室和校园周边。
•参与人员:大班全体幼儿及相关教师。
五、活动评估在活动进行过程中,老师应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
活动结束后,可以通过观察幼儿制作的植物图鉴、听取幼儿对植物的描述等方式进行评估,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成长。
六、活动总结通过本次植物科学探索活动,大班幼儿既增加了对植物的了解,又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活动也为幼儿园后续的科学探索活动奠定了基础,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
以上是本次大班植物科学探索活动的方案,希望能为幼儿园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愿我们的孩子们在植物科学的海洋中,探索出更多的奥秘和乐趣!。
幼儿园综合实践活动-小小植物园教学探索计划

《幼儿园综合实践活动-小小植物园教学探索计划》一、探索背景在幼儿园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通过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可以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而小小植物园教学探索计划,正是围绕着这样的目标展开。
二、活动内容1. 准备阶段在进行小小植物园教学探索计划之前,首先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教师可以提前为幼儿们准备好种植盆、土壤、种子、小铲子等工具,并为幼儿们找到一个合适的种植场地,让他们可以亲自动手进行植物种植。
2. 种植阶段在种植阶段,教师可以向幼儿们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种植的方法,并引导他们逐步进行实践操作。
幼儿们可以将种子播入土壤中,浇水、日常照料,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让他们从亲身体验中了解植物生长的奥秘。
3. 观察和记录阶段在植物生长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们进行观察和记录。
他们可以用绘画、摄影、手工制作等形式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并逐渐养成记录观察的好习惯。
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幼儿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还可以锻炼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 共享和总结阶段在小小植物园教学探索计划结束时,教师可以组织幼儿们进行共享和总结。
他们可以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共享自己的种植心得,互相交流学习,从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三、教学目的通过参与小小植物园教学探索计划,幼儿可以实地感受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也可以促进幼儿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植物的保护意识,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个人观点和总结小小植物园教学探索计划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
通过亲身参与种植活动,幼儿们可以在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的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增强对自然的敬畏和保护意识。
我认为这样的活动非常有价值,应该在幼儿园教学中得到更多的推广和应用。
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而小小植物园教学探索计划正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方式。
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幼儿们在自然的怀抱中快乐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索植物生长的奥秘综合实践活动一、选题背景:植物王国蕴藏着无穷的秘密:一颗小小的种子,只要有泥土、水分、阳光它们就会长出一片片绿,开出五彩缤纷的花,结出橙黄紫绿的果……它们的形状稀奇古怪,它们的秘密趣味无穷。
金秋时节,我带着从小生活在城市中的二年级小学生去原野秋游,当他们看着满园飘香的瓜果,周围盛开着绚丽多彩的花儿,都雀跃不已,一个劲儿地跑着来问这问那:这是什么花?花有种子吗?树上的果子是怎样结出来的……五花八门的问题从他们的小脑袋里蹦出来。
看到他们对身边的一切充满好奇和兴趣,而且发现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生活知识和经验,具备一定的自主能力和探究意识,我根据孩子们的愿望和认知特点,开展了主题为“植物生长的秘密”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孩子在实践中探索植物王国里的秘密。
二、活动计划:(一)活动目标:1、了解各种植物的一般生长过程2、通过对植物的观察、探索和实验,激发对植物生长过程的好奇心和探索的兴趣,培养亲近自然,关心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3、培养观察能力、信息收集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会与他人交往,能与同伴合作学习,细心观察,讨论交流。
(二)活动步骤:1、师生确定实践的主题;2、指导学生自主分组并确立各小组活动的主题及实施方案;3、开展实践活动;4、开展交流评价活动;5、开展成果展示活动;6、对活动进行小结、反思。
三、活动的实施过程:(一)开题活动:1、活动主题的确立:(1)、学生自由分组,选举各组组长。
(2)、指导各小组确定主题及活动实施方案:学生在小组内各抒己见,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说,植物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但我最想知道这些植物是怎样长出来;有的说,我最想知道平常我们吃的果实是怎样长出来的;有的说,没有人种,野外的小花、小草是怎样长出来的?有的说,平时我发现家里的一些植物并不是种在泥土里的,放在水中它们照样能生长,究竟植物的生长要靠什么呢?各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大多数组员的兴趣、意愿,确定了自己组的名称和活动主题,并制定了活动方案。
最后商定为五个方面:一、植物的种子在哪里?二、植物的种子和果实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三、植物的种子有哪些传播的方式?四、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
五、植物生长的其他条件。
(3)、各小组制定活动方案:向日葵组组长:朱均悦颜靖桐组员:周婕褚瀚泠李紫程邬韵雪樊玮琳何承天陈泽华张嘉浩蒋政刘宇轩活动主题:调查植物的种子在哪里预期解决的问题:1、了解是不是所有的植物都有种子?2、植物的种子是什么样子的?3、植物的果实和种子有什么异同?探究方法:收集实物,查找收集资料具体分工:1、由李紫程、邬韵雪、樊玮琳、张嘉浩、蒋政、刘宇轩负责查找、收集资料。
2、各组员收集不同的果实。
3、由朱均悦负责拍照。
苍耳组:组长:花振欣江逸飞组员:梁倩仪黄璐瑶黄倩湄李越何怡谆杨程茵周嘉雯元子昊陈恩麟活动主题:了解植物种子传播的方式预期解决的问题:1、植物的种子靠什么来进行传播?2、植物的种子是怎样传播出去的?探究方法:查找收集资料具体分工:1、由各组员负责收集、查找资料。
2、由花振欣、黄璐瑶、江逸飞负责整理资料。
3、由陈恩麟、元子昊负责制作视频。
4、由梁倩仪负责拍照。
西红柿组:组长:李君怡陈维健组员:黎焯豪李德阳袁栩洋张泽庭韩成开雷宇琪黄浩贤李楚柔何梓盈杨昌立活动主题: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预期解决的问题:1、了解各种植物生长的环境。
2、发现各种植物生长过程的异同。
3、了解植物生长的一般规律。
探究方法:观察、记录、具体分工:1、由各组员负责种植有关的植物,并进行记录、整理。
2、由陈维健、李德阳负责拍照。
3、由杨昌立、李君怡、韩成开负责打印资料。
菊花组:组长:张焯烽何婉婷组员:袁梓珊黄晓欣郭隽马泽源苏悦禧张浩辉曾希俊杜大猷活动主题:了解其他植物知识预期解决的问题:1、植物生长还要具备哪些条件?2、植物的各部分在生长过程中起什么作用?探究方法:收集资料、观察、记录具体分工:1、由各组员负责收集有关资料。
2、由杜大猷、张焯烽、马泽源负责整理资料。
3、由郭隽、黄晓欣负责拍照。
(二)实践活动:向日葵组:1、9月25日,小组内的各成员收集不同果实。
2、9月25日~30日,由朱均悦在家长的帮助下剪辑一段有关种子的视频。
3、9月30日小组成员一起整理材料,讨论交流活动心得,就这次活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意见,并商量活动成果展示形式。
苍耳组:1、9月25日~10月7日,小组内各成员分别收集有关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图片。
2、10月1日~10月7日,陈恩麟、元子昊在家长的协助下,制作有关植物传播种子的视频。
3、10月8日,小组各成员整理收集的资料,交流活动的心得体会,并商量活动成果展示形式。
西红柿组:1、9月10日,小组内各成员制定种植计划,商讨种植的记录方式。
2、9月10日~10月7日,小组内各成员按照种植计划,准备好有关材料开展种植活动,并作好植物生长的记录。
3、10月8日,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各组员整理种植记录,交流种植心得,商量成果展示形式。
菊花组:1、9月25日至10月7日,小组内各成员收集植物生长的其他材料。
2、10月8日,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组员合作整理材料,商讨活动成果展示的形式。
(三)交流评价活动:向日葵组:我们小组的同学各自收集了不同的果实和种子,我们用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尝一尝的方法,发现了这些果实的颜色、大小、形状、味道各不相同,同时,我们还在果实里找到它们的种子,通过观察、比较、分类,我们发现植物的种子也是各式各样的。
(同学们通过看,闻,摸,尝观察、比较各种果实的不同)表)(同学们把找到的(小组成员在家长的帮(同学们从果实中找出它们的种子,并进行观察、比较)我们的发现:原来,有些植物的种子就藏在果实里面,如苹果,桔子,葡萄等,有的种子本身就是果实,就像蕃薯,土豆,小麦等,有的种子是藏在果实里的,有的种子外面有壳包着的,如花生,黄豆,绿豆等。
植物的种子除了颜色、大小、形状不一样以外,生长过程中也发生了不同的变化,有的变化成很小很小,有的已经退化了,看不清楚了。
我们的收获:我们从网上和图书馆里收集了有关种子与果实的关系的资料,我们发现种子生长可以得到果实果实里又包含了种子。
开花植物的种子都在自己的“家”——果实中受到保护。
凡是有果皮和种子两部分构造的都是果实。
我们可以用这个标准来判断一些植物是不是果实。
萝卜内部找不到种子,所以它不是果实。
当然,有时候也会有些意外,比如无籽西瓜、无籽葡萄、香蕉等一些果实就没有种子,但它仍然属于果实。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搜集资料,处理运用资料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同时也增强了我们的合作意识。
苍耳组:我们的发现:我们知道,植物没有手,也没有脚,那它们用什么办法,让自己在不同的地方不断地繁殖呢?我们从网上、课外书以及用询问家长等方法,去了解植物传播种子有哪些方法。
我们发现原来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有:动物传播、风传播、水传播、弹射传播。
例如:1、靠水来传播。
椰子成熟以后,椰果落到海里便随海水漂到远方。
睡莲:睡莲的果实成熟后沉入水底。
果皮腐烂后,包有海绵状外种皮的种子就会浮起来,漂到其它地方。
2、靠小鸟或其他动物来传播。
樱桃、野葡萄、野山参:靠小鸟或其他动物把种子吃进肚子,由于消化不掉,便随粪便排出来传播到四面八方。
松子:是靠松鼠储存过冬粮食时带走的。
3、靠风来传播。
红皮柳:是靠柳絮的飞扬把种子传播到远处去的。
4、还有机械传播种子的方法。
凤仙花:凤仙花的果实会弹裂,把种子弹向四方,这是机械传播种子的方法。
还有许多的豆类植物都是用机械传播种子的。
在收集资料的时候,元子昊同学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种子成熟后,为什么不直接从植物上方垂直掉落到地面上,而要进行长、短程的旅行呢?经过查找资料,同学们发现,种子之所以要传播,主要有三点原因:(1)避免竞争(2)避免近亲交配(3)找寻适当的生育地,扩张族群的分布范围。
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一粒小小的植物的种子都能够借着外部的力量找寻适合于自己生长的地方。
我们从种子的身上看到了它那种不屈不挠,积极向上的精神。
除了收集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外,我们还请陈恩麟、元子昊的家长帮忙,把植物传播种子的过程制成视频,让同学们能清楚地了解植物传播的方法。
陈恩麟和元子昊的收获:在制作视频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不少的难题,但在家长们的帮助下,所有的难题都一一解决。
虽然我们制作的视频效果一般,但对于我们来说已经是完成了一件很不简单的事情了,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不仅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我们的电脑技术还有了大大的提高呢!何怡谆的日记:今天,我们小组上网查阅有关植物传播种子的资料。
我们有的负责操作电脑,有的负责记录,大家一起分工合作,从网上查找到不少有关的资料。
我们知道风滚草的果子,卷缩成一个个球形。
随风在草原上滚动,把种子播进泥层。
槭树的果具双翅,像长了翅膀的鸟,将其中的种子带向远方。
酢浆草是一种很普通的野生杂草,开小黄花,花后结具五棱的蒴果,成熟时,果沿室背开裂,果壳卷缩将种子弹出,抛射至远处。
今天的收获真丰富!花振欣的日记:今天,我和小组的同学一起上网进行资料的收集,我发现一颗小小的种子真神奇呀,它们不怕困难,靠不同的方法翻山越海,四处漂泊,只有找到适合的地方就破土而出,生根、发芽,小小的种子真令人佩服。
我姓“花”,我希望我能像这些小小的种子一样坚韧不拔,欣欣向上。
西红柿组:小小的植物种子是怎样生长起来的?为什么可以结出很多很大的果实?这些问题一直在我们的脑海中不断出现,为了探究植物生长的秘密,我们小组很早之前就已经开始布置种植的计划,组内各成员分别种上自己喜欢的植物,然后进行跟踪、调查、比较,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小组的同学正拿着实物和种植记录给大家介绍自己的种植经验和收获)(这是李君怡同学的种植记录)李君怡的收获:一直以来,妈妈说我做任何事情都是虎头蛇尾的,可现在,因为我记挂着我的“辣椒宝宝”,每天都细心地照顾它们,把它们每天的变化都记录下来,从一颗小小的种子直到结出小辣椒,竟然没有间断过,妈妈笑着对我说:“你虎头蛇尾的坏习惯终于改掉了。
”这次活动给我的收获可大呢!(附表)了解一种植物的生长过程:(这是杨昌立同学的植物生长过程记录)(附表)植物生长观察记录:(这是陈维健同学的植物生长记录表)我们的收获:我们小组的同学分别种了不同的植物,有绿豆、萝卜、白菜、西红柿、辣椒等,通过我们的记录、观察和比较,我们知道,原来植物的生长是有规律的,它们都是经过:播种-------发芽--------生长---------开花-------结果这五个过程,植物结出来的果实就是植物本身的种子。
植物的生长过程就像一个圆圈,是不断循环的。
(同学们正在观察、比较植物生长的过程,并总结出植物生长的一般规律)菊花组:我们小组的同学自由组合,分别上网收集植物生长的其他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