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本土民族文化教学设计——《欢乐景颇山》

合集下载

幼儿园大班欢乐苗寨民族文化教案

幼儿园大班欢乐苗寨民族文化教案

幼儿园大班欢乐苗寨民族文化教案幼儿园大班欢乐苗寨民族文化教案一、引言民族文化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学习和了解各民族的文化,可以促进幼儿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包容,培养他们的民族认同感。

本文将围绕幼儿园大班欢乐苗寨民族文化教案展开深入探讨,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和实施这一教案,让幼儿在快乐游戏中感受苗族文化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认识苗族传统建筑和服饰,了解苗族的风土人情。

2. 了解苗族传统节日和习俗,体验苗族的节庆氛围。

3. 能够用简单的方式表达对苗族文化的喜爱和敬重。

三、教学准备1. 苗族建筑和服饰的图片或模型。

2. 苗族传统节日的资料和相关道具。

3. 儿歌、舞蹈等儿童文化艺术作品。

四、教学过程第一堂课:认识苗族1. 通过图片或模型向幼儿介绍苗族的传统建筑和服饰,引导他们用简单的语言描述。

2. 播放苗族儿歌或舞蹈视频,让幼儿感受苗族文化的魅力。

3. 组织游戏,让幼儿模仿苗族服饰,体验苗族生活。

第二堂课:体验苗族节日1. 介绍苗族传统节日,如苗年、吃新节等,让幼儿了解苗族的传统习俗。

2. 制作苗族传统手工艺品,如花布、银饰等,让幼儿参与其中。

3. 组织游戏,模拟苗族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营造节庆氛围。

第三堂课:表达对苗族文化的喜爱1. 谈论苗族文化的特点和魅力,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对苗族的喜爱和敬重。

2. 组织小型演出,让幼儿展示他们的苗族文化学习成果。

3. 制作苗族文化展板,展示幼儿学习的成果和体会。

五、教学总结与展望通过本次苗族文化教案的实施,幼儿可以更全面、深刻地了解苗族文化,感受到不同民族的魅力和多样性。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结合其他民族文化,开展更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教育,为幼儿的综合素质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六、个人观点苗族文化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可以促进幼儿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感的发展,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包容性、民族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我认为在幼儿园教育中应加强民族文化教育的实施,让幼儿在快乐中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和多彩。

幼儿园民族民间文化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教案

幼儿园民族民间文化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教案

幼儿园民族民间文化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族民间文化。

2.认识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习俗等文化特色。

3.提高幼儿的社会认知和国际视野,增强文化意识。

4.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意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族民间文化。

2.认识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习俗等文化特色。

三、教学难点:1.提高幼儿的社会认知和国际视野,增强文化意识。

2.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意思维能力。

四、教学内容:1.课前准备:(1)搜集有关中国少数民族的资料,并将其制作成幼儿可以理解的简单图片和文字资料。

(2)准备材料:稻草人、丝绸、玛瑙、乐器、彩带、酒坛等。

2.课堂活动:(1)自我介绍环节:教师向幼儿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目标,让幼儿了解少数民族文化。

(2)知识性讲解:讲解中国民族民间文化的历史与意义,并向幼儿介绍几个中国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如苗族的彩球舞、壮族的跳竹竿舞、满族的锣鼓舞、藏族的唐卡画等。

(3)动手实践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少数民族文化,如编织彩带、制作酒坛等。

(4)文化表演环节:鼓励幼儿参加文化表演,如唱歌、跳舞、演奏乐器等。

(5)总结与分享: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在本节课中获得的感受和体验,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五、教学方法:1.讲故事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向幼儿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族民间文化。

2.课件演示法:利用课件向幼儿展示文化活动中的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料。

3.实践操作法:让幼儿参与实践和操作,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意思维能力。

4.活动表演法:鼓励幼儿参加文化表演,提高幼儿的表现和交流能力。

六、教学评估:1.教师观察法:通过对幼儿活动的观察和记录,评估幼儿的表现和学习效果。

2.语言反应法:教师通过提问和听取幼儿的回答,评估幼儿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3.作品展示法:鼓励幼儿在课后向家长展示本节课中完成的作品,评估幼儿的创意能力和动手能力。

七、教学后记:通过这节课,幼儿们了解了中国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认识了少数民族的服饰、习俗等文化特色,提高了幼儿的社会认知和国际视野,增强了文化意识。

幼儿园传统民俗活动教案:文化传承,快乐成长

幼儿园传统民俗活动教案:文化传承,快乐成长

幼儿园传统民俗活动教案:文化传承,快乐成长一、概述在幼儿园教育中,传统民俗活动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它不仅仅是一种活动,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载体,对幼儿的认知和情感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传统民俗活动教案的设计与实施,帮助幼儿在快乐成长的过程中,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二、传统民俗活动教案的设计1.目标定位:通过传统民俗活动,让幼儿了解传统文化,培养对传统民俗的热爱与保护意识。

2.活动选择: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民俗活动,如春节舞龙舞狮、端午包粽子、中秋赏月等,根据幼儿特点进行选择。

3.教学内容:介绍活动背后的文化内涵、历史典故,让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增加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4.教学形式:通过集体活动、游戏、制作等方式,让幼儿在参与中学习、体验、感受传统民俗活动。

5.教学环境:营造符合传统民俗活动氛围的教学环境,如挂灯笼、贴春联等,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

三、传统民俗活动教案的实施1.活动准备:提前做好活动准备工作,如准备材料、布置教室等,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

2.活动引导:老师要在活动中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幼儿正确参与传统民俗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获得愉悦的体验。

3.活动实施:让幼儿参与其中,亲自动手制作、演练活动,通过亲身经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4.活动反思:活动结束后,老师要及时与幼儿进行反思,让幼儿从活动中汲取到知识和情感,加深对传统民俗的理解。

四、幼儿园传统民俗活动教案的意义1. 文化传承:通过传统民俗活动教育,让幼儿在快乐成长的过程中,接触、了解并爱上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2. 情感体验:传统民俗活动能让幼儿通过亲身参与和体验,增强对传统文化的情感认同,增进对民族文化的感情通联。

3. 价值观塑造:传统民俗活动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通过教案设计与实施,可以在潜移默化中传递出传统文化所倡导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观。

五、个人观点与理解传统民俗活动教案的设计与实施是我认为十分重要的。

幼儿园民族民间文化教学方案 幼儿园教案

幼儿园民族民间文化教学方案 幼儿园教案

幼儿园民族民间文化教学方案一、引言民族民间文化是指各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所创造的具有民族特色和风貌的文化。

在幼儿园教育中,传承和弘扬民族民间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民族民间文化的教学,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文化和传统,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同时也促进幼儿的综合素养的培养。

制定一份合理的幼儿园民族民间文化教学方案尤为重要。

二、目的与意义1. 了解自己的文化:通过民族民间文化的教学,让幼儿了解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促进他们对自己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 培养民族自豪感:民族文化是每个民族的宝贵财富,通过教学让幼儿对自己的文化感到自豪,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 提高综合素养:民族民间文化教学可以融入歌舞、绘画、手工等活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动手能力。

4. 促进交流与学习:通过对各民族民间文化的介绍与学习,拓宽幼儿的视野,促进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流意识。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传统民族节日内容:介绍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民族节日的来历和习俗,让幼儿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意义,体验传统节日的习俗和风情。

方法:通过故事讲解、手工制作、传统节日活动等方式,让幼儿感受传统节日的欢乐和情趣。

2. 民间艺术表演内容:学习传统舞蹈、民间音乐、京剧、民间曲艺等,培养幼儿对传统民间艺术的兴趣和理解。

方法:邀请专业老师来园内进行舞蹈、音乐等形式的表演和教学,让幼儿亲身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

3. 民间手工制作内容:制作传统手工艺品,如剪纸、刺绣、面人、泥塑等,让幼儿亲手制作传统手工艺品,了解民间手工的工艺过程和文化内涵。

方法:组织手工制作活动,引导幼儿动手实践,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 民族民间故事内容:讲解并讲述一些脍炙人口的民族民间故事,如《拔河》、《白蛇传》等,让幼儿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

方法:通过讲故事、表演、绘本阅读等方式,让幼儿沉浸在民间故事的世界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幼儿园多彩云南文化教育教案设计

幼儿园多彩云南文化教育教案设计

幼儿园多彩云南文化教育教案设计一、介绍1.1 全面介绍云南文化的特点云南是我国西南边疆省份之一,地处滇藏高原,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交汇地。

云南文化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融合了彝族、傣族、白族、哈尼族等多个少数民族的文化元素,形成了独特的多元文化景观。

1.2 幼儿园教育中文化教案的重要性幼儿园是儿童在成长中接触教育的第一站,文化教育教案设计对于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通过设计多彩云南文化的教育教案,能够激发幼儿对本地文化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化认知水平,培养他们对云南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二、教案设计2.1 教育目标的确定在设计幼儿园多彩云南文化教育教案时,首先需要确定教育目标。

教育目标应综合考虑幼儿的芳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具体包括了解云南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特色民俗等内容,培养幼儿的地域意识和文化自豪感。

2.2 教学内容和活动安排在确定了教育目标之后,就需要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安排。

可以通过主题故事、手工制作、民族服饰秀、传统民俗游戏等形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云南文化的方方面面。

2.3 教学资源的准备为了提高教学效果,需要提前准备好相关的教学资源。

比如图片、音频、视瓶资料,甚至可以邀请当地的丝绸、银饰、手工艺品等展示活动,让幼儿亲身感受云南文化的魅力。

2.4 教学评估和改进在教学完成之后,需要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并进行相应的改进。

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表现、听取家长的反馈等方式,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不断提高文化教育教案的设计水平。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针对幼儿园多彩云南文化教育教案设计,我认为应该充分发挥幼儿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活动,让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也需要注重与当地文化资源的合作,充分挖掘云南文化的深厚内涵,使教育教案更加生动有趣,让幼儿在轻松愉快中接触云南文化,增进对其的理解和热爱。

四、总结回顾在幼儿园多彩云南文化教育教案设计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地域意识和文化自豪感。

幼儿园本土民族文化教学设计《欢乐景颇山》

幼儿园本土民族文化教学设计《欢乐景颇山》

云南省幼儿教师国家级短期集中培训公开课活动教案时间:2012年1月4日班级:大班活动名称:《欢乐的景颇山》授课教师:赵芸琳公开课活动教案时间:2012年1月4日班级:大班活动名称:《欢乐的景颇山》授课教师:赵芸琳一、教学设计意图: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丰厚的文学遗产。

作为教育者,对幼儿传承优良文化是非常重要的。

在我们生活中蕴含着许多有价值的民族文化,我们应当从多方面视角引导幼儿了解民族文化,特别是所处地区的本土民族文化。

陇川素有“中国目瑙纵歌之乡“的誉称。

本次教学活动,将结合我县所处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景颇族,突破以往的教学方法,用一种新颖的“旅游“形式来组织活动。

教学中注重引导幼儿对景颇民族文化的理解与认识,让幼儿走进景颇世界,感受景颇文化的骄傲和自豪。

为此,我特设计此次活动,希望能让幼儿在轻松和谐的氛围里获得知识,在激昂、愉悦的目瑙纵歌活动中感受浓郁的民俗文化。

二、活动目标:1、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有着自己的丰厚的文学遗产,各族人民勤劳、智慧,紧密团结在一起组成祖国妈妈这个大家庭。

2、通过欣赏让幼儿初步了解景颇人民的饮食习惯、服饰特点、民俗民风及万人目瑙纵歌。

3、通过游戏的环节,在幼儿亲身体验(品尝景颇水酒、绿叶宴、参与目瑙纵歌活动)的过程中让幼儿进一步感受景颇文化。

三、课前准备1、景颇服饰2、课件制作: 景颇文化展示——婚俗、节日、美食3、场景布置:实物竹筒水酒、绿叶宴、手工幼儿景颇长刀、簸箕4、景颇音乐四、教学过程1.景颇舞蹈欣赏,以舞蹈的形式引出主题。

2、讲述景颇的迁徙及目瑙纵歌的来历(万人目脑纵歌投影图片二)很久很久以前,景颇人民生活在很远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区,那里经常受到外来部落的袭击,景颇人民生活很苦,没有家也没有吃的穿的。

为了逃离战乱,于是景颇人民决定找一个山美水美的地方作为他们的家。

他们穿过高山、越过大河,经受了种种困难终于找到了一个美丽的地方,这里山美、水美、也不寒冷——这个地方就是陇川,后来就在这里生活下来了。

幼儿园体验民族风情教案

幼儿园体验民族风情教案

幼儿园体验民族风情教案教案名称:体验民族风情适用年龄:3-5岁幼儿教学目标:1. 认识几个中国的民族文化,了解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

2. 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和区分的能力。

3. 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兴趣和好奇心。

4. 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中国地图、世界地图、不同民族的图片、音乐播放器、文具。

2. 草垫、披萨盘、米粒、饭盒、遮阳帽、贝壳等与不同民族相关的实物。

教学内容:一、引入1. 老师引领幼儿观察中国地图,让幼儿指出中国地图上的一些不同的省份。

2. 引入不同民族的图片。

包括:藏族、蒙古族、哈尼族、苗族等。

3. 播放不同民族的音乐,了解不同民族特色的音乐。

二、课堂活动1. 模仿民族服饰:让幼儿体验不同民族的服装,身着不同民族的服饰,体验每一个民族的服装特点,学习如何区分不同的服饰。

2. 玩转民族习俗:让幼儿在草垫或披萨盘上放置米粒,再用饭盒向上颠起,尝试用这种方式体验不同民族的玩耍方式,如“踢毽子”、“蒙古摔跤”等。

3. 互动民族文化:老师讲述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并让幼儿互动探讨,例如“西藏人爱喝的咖啡是什么味道?”,“蒙古人过年时都会放什么样的烟花?”,让幼儿对不同民族文化产生兴趣与探索欲。

4. 制作特色饰品:老师讲述不同民族的饰品传统与制作方法,让幼儿尝试用贝壳等物品来制作自己的民族特色饰品,培养幼儿手工制作的能力。

三、课堂总结1. 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总结今天的课程内容,强化记忆。

2. 提问幼儿今天最喜欢的民族文化以及哪些地方觉得最有趣。

教学小结:本节课主要通过多种途径让幼儿了解不同民族文化,身临其境地体验不同的民族文化风情,培养幼儿的好奇心,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轻松愉快地建立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兴趣与认知。

幼儿园本土民族文化教学设计——《欢乐景颇山》

幼儿园本土民族文化教学设计——《欢乐景颇山》

幼儿园本土民族文化教学设计——《欢乐景颇山》第一篇:幼儿园本土民族文化教学设计——《欢乐景颇山》云南省幼儿教师国家级短期集中培训公开课活动教案时间:2012年1月4日班级:大班活动名称:《欢乐的景颇山》授课教师:赵芸琳公开课活动教案时间:2012年1月4日班级:大班活动名称:《欢乐的景颇山》授课教师:赵芸琳一、教学设计意图: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丰厚的文学遗产。

作为教育者,对幼儿传承优良文化是非常重要的。

在我们生活中蕴含着许多有价值的民族文化,我们应当从多方面视角引导幼儿了解民族文化,特别是所处地区的本土民族文化。

陇川素有“中国目瑙纵歌之乡“的誉称。

本次教学活动,将结合我县所处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景颇族,突破以往的教学方法,用一种新颖的“旅游“形式来组织活动。

教学中注重引导幼儿对景颇民族文化的理解与认识,让幼儿走进景颇世界,感受景颇文化的骄傲和自豪。

为此,我特设计此次活动,希望能让幼儿在轻松和谐的氛围里获得知识,在激昂、愉悦的目瑙纵歌活动中感受浓郁的民俗文化。

二、活动目标:1、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有着自己的丰厚的文学遗产,各族人民勤劳、智慧,紧密团结在一起组成祖国妈妈这个大家庭。

2、通过欣赏让幼儿初步了解景颇人民的饮食习惯、服饰特点、民俗民风及万人目瑙纵歌。

3、通过游戏的环节,在幼儿亲身体验(品尝景颇水酒、绿叶宴、参与目瑙纵歌活动)的过程中让幼儿进一步感受景颇文化。

三、课前准备1、景颇服饰2、课件制作: 景颇文化展示——婚俗、节日、美食3、场景布置:实物竹筒水酒、绿叶宴、手工幼儿景颇长刀、簸箕4、景颇音乐四、教学过程1.景颇舞蹈欣赏,以舞蹈的形式引出主题。

2、讲述景颇的迁徙及目瑙纵歌的来历(万人目脑纵歌投影图片二)很久很久以前,景颇人民生活在很远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区,那里经常受到外来部落的袭击,景颇人民生活很苦,没有家也没有吃的穿的。

为了逃离战乱,于是景颇人民决定找一个山美水美的地方作为他们的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省幼儿教师国家级短期集中培训公开课活动教案时间:2012年1月4日
班级:大班
活动名称:《欢乐的景颇山》
授课教师:***
公开课活动教案
时间:2012年1月4日
班级:大班
活动名称:《欢乐的景颇山》
授课教师:赵芸琳
一、教学设计意图: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丰厚的文学遗产。

作为教育者,对幼儿传承优良文化是非常重要的。

在我们生活中蕴含着许多有价值的民族文化,我们应当从多方面视角引导幼儿了解民族文化,特别是所处地区的本土民族文化。

陇川素有“中国目瑙纵歌之乡“的誉称。

本次教学活动,将结合我县所处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景颇族,突破以往的教学方法,用一种新颖的“旅游“形式来组织活动。

教学中注重引导幼儿对景颇民族文化的理解与认识,让幼儿走进景颇世界,感受景颇文化的骄傲和自豪。

为此,我特设计此次活动,希望能让幼儿在轻松和谐的氛围里获得知识,在激昂、愉悦的目瑙纵歌活动中感受浓郁的民俗文化。

二、活动目标:
1、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有着自己的丰厚的文学遗产,各族人民勤劳、
智慧,紧密团结在一起组成祖国妈妈这个大家庭。

2、通过欣赏让幼儿初步了解景颇人民的饮食习惯、服饰特点、民俗民风及万人目瑙纵
歌。

3、通过游戏的环节,在幼儿亲身体验(品尝景颇水酒、绿叶宴、参与目瑙纵歌活动)
的过程中让幼儿进一步感受景颇文化。

三、课前准备
1、景颇服饰
2、课件制作: 景颇文化展示——婚俗、节日、美食
3、场景布置:实物竹筒水酒、绿叶宴、手工幼儿景颇长刀、簸箕
4、景颇音乐
四、教学过程
1.景颇舞蹈欣赏,以舞蹈的形式引出主题。

2、讲述景颇的迁徙及目瑙纵歌的来历(万人目脑纵歌投影图片二)
很久很久以前,景颇人民生活在很远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区,那里经常受到外来部落的袭击,景颇人民生活很苦,没有家也没有吃的穿的。

为了逃离战乱,于是景颇人民决定找一个山美水美的地方作为他们的家。

他们穿过高山、越过大河,经受了种种困难终于找到了一个美丽的地方,这里山美、水美、也不寒冷——这个地方就是陇川,后来就在这里生活下来了。

为了让后人记住祖先们经历过的种种磨难,于是用舞蹈的形式记录了迁徙的路线,这就是人人瞩目的“万人目脑纵歌节“,目脑纵歌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壮观的集体舞蹈之一。

景颇族把每年的正月十五定为这个喜庆的节日。

(投影图片三)在这个欢乐的节日也吸引了不少外国游客到陇川来旅游、体验这震撼人心的场面。

3、图片欣赏,通过图片与视频短片认识景颇文化。

①短片欣赏:目瑙纵歌节场面视频
②景颇迎宾水酒。

③景颇婚礼(投影图片七)——新娘过草桥
④景颇文字和语言(投影图片十)
⑤绿叶宴。

(视频短片欣赏))
教师:景颇族还拥有自己的饮食文化。

“平时小朋友吃饭都是用碗和筷吃的,可是景颇人民最喜欢用一种贴近大自然的方式吃饭——他们用洗干净的树叶当碗,洗干净的手做筷子,用手抓着吃。

”人们常说“如果你到景颇之乡陇川来,没吃过绿叶宴就不算到过陇川“。

小朋友今后有机会到陇川来做客一定要品尝一下绿叶宴哦!小朋友们想到景颇山寨去做客吗?嗯,那老师就带小朋友们去看一看。

4、情景游戏:景颇山寨做客!在游戏中体验民俗民风和绿叶宴。

场景转换——景颇山寨(投影图片十一)
①迎宾的阿姨,手拿竹筒水酒,随迎宾曲跳起迎宾舞:(教师):“小朋友们景颇山寨到了,阿姨在做什么啊?”(水酒迎宾)
(阿姨):“小朋友,欢迎你到景颇山寨来做客,请品尝我们景颇人民的迎宾美酒。

②品尝绿叶宴。

(请几个小朋友代表品尝,并说说自己尝到的味道。

)辣、香…..
③目瑙纵歌狂欢活动
结束语(教师):小朋友今天你们开心吗?今天老师带大家认识了咱们陇川景颇族的一些民族习俗和文化。

时间不早了,我们要和阿姨说再见了,谢谢阿姨热对我们的热情招待,来我们和阿姨一起拍张照片留恋。

“阿姨再见!““小朋友再见,欢迎小朋友们到我们美丽的目瑙纵歌之乡——陇川来做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