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学课程教学大纲

劳动法学课程教学大纲
劳动法学课程教学大纲

劳动法学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劳动法学是广播电视大学法学专业本科的统设必修课。本学科为法学专业学科体系中的应用性学科,培养具备劳动法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能够运用基本知识,熟悉劳动法规范的专业人才。

劳动法是20世纪初从民法中分离出来的一个法律部门。1802年英国议会颁布的《学徒的健康与道德条例》是最早出现的劳动法规。1804年法国民法典中包括雇佣契约,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和劳资纠纷的加剧,国家开始干预劳资关系,促使以限制工时和改善劳动条件为内容的“工厂法”的产生,即劳动法成为独立法律部门的出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国劳动法学者开始将劳动法作为一个独立学科进行研究,逐渐已形成较为系统而完整的劳动法学体系,已颁布劳动法典的国家已有70多个。不少国家成立了解决劳动纠纷的专门法院或法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陆续颁布了大量劳动法规、政策、文件等。1994 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从此,中国劳动法制建设走上了一个新的历程。全国各法学院校及各类成人法学教育已将劳动法学纳入法学教育体系中。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要求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劳动法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有关劳动法问题的能力。

1.深入理解劳动法的基础理论。

基础理论是解决劳动法实际问题的前提条件,没有基础理论知识就没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根底。基础理论包括劳动的概念、调整对象、基本原则、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法地位、劳动法体系、市场经济中的劳动关系特点等等。

2.准确掌握劳动法学中所有的基本概念。

劳动法学的总论和分论各个章节中有大量的基本概念、涵义,这些基础知识的准确了解对解决实际问题有重要意义。

3.努力学习劳动法中的基本知识。

4.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劳动法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需要注意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中劳动关系的发展变化,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熟悉我国主要劳动法规和劳动政策,正确分析劳动纠纷中的新问题、新情况、案例分析等等。随时注意新颁布的重要法规,作为教材的补充内容。

6.注意国际劳动立法的发展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中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教学中进行必要的比较性介绍。

在教学中逐步加强案例教学份量,运用劳动法案例教程来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和劳动法律法规的理解与掌握,并培养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教学要求按了解、熟悉、理解、掌握、应用五个层次进行教与学。

1.了解指知道劳动法一些立法概况、历史发展的有关情况;

2.熟悉主要指熟悉劳动法律、法规和劳动政策;

3.理解主要指深入理解劳动法基础理论,基本概念,能够融会贯通;

4.在理解的基础上准确掌握劳动法学基本概念和含义、基本知识、基础理论以及主要法律重点条款;

5.运用是指在掌握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结合基本制度,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四、课程的学时和学分

本课程课内学时数为54学时,3学分。一学期开设。

五、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衔接

劳动法学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学学科,其相邻学科主要有民商法学、劳动经济学、劳动社会学等为相邻学科。劳动法学中的社会保险与社会保障法中的部分内容有交叉。

第二部分多种媒体教材说明及教学过程建议

一、文字教材

本课程文字教材采取合一式,由基本教材与辅助教材两部分组成。

基本教材系统阐述劳动法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和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它是本课程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复习、考试的基本依据。基本教材同时为学生自学提供指导。

辅助教材编入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建议、案例分析和思考与练习等,以开拓学生视野、加深学生对基本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另有《劳动法学案例教程》作为运用实际案例讲解劳动法学有关理论和基本知识的辅助教材;《劳动法法规汇编》,收编与教材内容有关的、主要的法律法规。

二、音像教材

本课程音像教材为13个课时的录像带以及11讲IP课。它对文字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补充和重点阐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字教材的内容。

三、网上教学资源

本课程建有网络课程,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快速性、便利性、容量大的特点,为学习者提供一个虚拟课堂和学习的便利以及丰富的资料。除此之外还提供有网上考试试题库、网上教学辅导若干课次。上述各种媒体可相互配合使用。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的建议

1.指导学生全面系统通读文字基本教材、主要法规及参考资料。

2.录像课、IP课、网络课程、网上答疑和讨论等教学形式及面授辅导主要讲解重点、难点,并通过网络课程的学科动态介绍本学科的热点问题和前沿理论问题。

3.案例分析教学主要训练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及熟练掌握劳动法律规范的程度。可以将疑难案例作为作业或考题。

六、学时分配

本课程录像课13学时,IP课11学时,作业及案例分析讨论10学时。

课内学时分配如下:

章序号教学内容课内学时录像学时IP课学时

劳动法的概念、调整对

1

5 1 1

象和适用范围

劳动法的地位、体系和

2

4 1 1

基本原则

3 劳动就业 5 1 1

4 劳动合同 6 2.

5 1.5

5 工会与集体合同 3 0.5 0.5

6 工资和工资保障 5 1 1

7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5 1 1

8 职业安全卫生 4 1 1

9 特殊群体的劳动保护 4 1 1

10 社会保险与职工福利 6 2 1

11 劳动法的监督检查 3

1 1

12 劳动争议的处理程序 4

合计54 13 11

七、教学环节

(一)自学

自学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保证足够的时间在听课基础上,全面系统认真阅读教材和指定参考书及主要法规,收看录像辅导课。

(二)面授辅导

面授辅导是教学的重要方式,辅导教师要全面系统掌握教学大纲和教材,通过讲解重点、难点,辅导学生自学,解答疑难点和分析问题;组织案例分析讨论;向学生提供新颁布的重要劳动法规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

(三)作业及案例分析

适当选择疑难案例,由辅导教师作为课上讨论或课下作业。

(四)形成性考核

形成性考核可以培养学生自我激发学习动机的能力,形成性考核又能够培养学生自我计划能力,有计划有目标的学习是自主学习的保障。形成性考核在一定程度上迫使学生通过完成作业、参与讨论、通过测验等手段来培养学生自我监督控制能力,培养学生对学习进行自

我评价,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针对自我情况调整学习的方式和方法,同时,也培养了学习者互相之间的协作精神,互相帮助,互相促进,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

本课程形成性考核的形式有:

1.课堂讨论(包括案例分析讨论和思考题讨论)

2.小论文

3.记分作业

形成性考核的成绩占每门课总成绩的20%,即20分,以上三种形式所占比例为:课堂讨论占50%(即10分,其中案例分析讨论占5分,思考题占5分),小论文占25%(5分),记分作业占25%(5分)。

(五)考试要求

1.考核学生全面系统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引导他们着重掌握重点、难点及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分析解决劳动关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题量要适当并且难易搭配。按照不同层次大致可分为:较难、适中、较易三个等级。各种题型中均可能有熟悉、理解、掌握、应用三个层次的要求。

考试范围要求覆盖全教材内容。新颁布的重要法规,在考题中占一定比例。

3.考题类型:在一份试卷中,包括客观性试题,如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主观性试题,如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等题型。

八、教学媒体使用信息表

教学媒体主要内容主要作用时间安排

文字教材系统介绍全部教学内容系统传授知识共16周,自学为主录像教材重点讲授重点阐述,必要补充通过录像带发行

I P 课重点讲授重点阐述,必要补充网上传送

V B I教学大纲、考核说明、重

点辅导、布置作业、案例

分析讨论、综合测试重点提示、习题解析、布

置记分作业、公布作业答

案、检查学习情况

共16周,自学为主

在线网上教学大纲、考核说明、辅

导答疑、案例分析讨论、

综合测试教学过程辅导、重点提示、

习题解析、布置记分作业、

检查学习情况、解答学生

的疑问

共16周,小组和自学

网上教学活

讲授教学中的重点和难

点、最新立法动态、期末

复习指导

信息沟通、反馈、教学交

每年3、4、6、9、11、

12月安排网上教学活

动一次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劳动法的概念、调整对象和适用范围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劳动法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理解什么是广义上的劳动法和狭义上的劳动法。掌握劳动法的概念、调整对象、劳动法律关系和劳动法的适用范围。会应用劳动法的适用范围的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第一节劳动法的产生和发展

一、劳动法产生的原因

二、外国劳动法的发展

三、中国劳动法的产生和发展

四、国际劳动立法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劳动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一、劳动法的概念

二、劳动法的调整对象

三、劳动法律关系

第三节劳动法的适用范围

一、劳动法的时间适用范围

二、劳动法的空间适用范围

三、劳动法对人的适用范围

第二章劳动法的地位、体系和基本原则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并掌握劳动法是独立的法律部门;理解劳动法与民法、经济法和行政法的区别以及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关系;了解劳动法体系和劳动法学体系,熟悉劳动法的渊源,掌握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劳动法的地位

一、劳动法是独立的法律部门

二、劳动法与民法、经济法和行政法的区别

三、劳动法和社会法的关系

第二节劳动法体系和劳动法学体系

一、劳动法体系

二、劳动法学体系

第三节劳动法的渊源

一、劳动法渊源的概念

二、劳动法的渊源

第四节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一、劳动法基本原则的概念、确立标准和作用

二、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第三章劳动就业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要求掌握劳动就业的概念和特征;理解和掌握政府对劳动就业的职责和我国公平就业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掌握就业服务和职业教育的概念和现行法律规定。

第一节劳动就业概述

一、劳动就业的概念和特征

二、政府对劳动就业的职责

三、劳动就业方针和促进劳动就业的政策支持

四、就业援助制度

第二节公平就业与反就业歧视

一、公平就业与反就业歧视的概念

二、就业歧视的主要类型和法律规定

三、特殊群体的就业保障

第三节就业服务

一、就业服务的概念和内容

二、职业中介

三、公共就业服务

第四节职业教育

一、职业教育的概念和特征

二、职业教育的分类和形式

三、职业技能鉴定

第四章劳动合同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要求掌握劳动合同的概念、特征、分类,劳动合同的形式、内容、订立、生效、无效、履行、变更、解除、终止和劳动合同的特殊规定等内容。理解掌握劳动合同的作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和违反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会应用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第一节劳动合同概述

一、劳动合同的概念和特征

二、劳动合同的作用

三、劳动合同的分类

第二节劳动合同的内容

一、必备条款

二、约定条款

第三节劳动合同的订立

一、劳动合同订立的概念和原则

二、劳动合同的形式

三、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权利和义务

四、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订立

五、劳动合同的生效和无效

第四节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

一、劳动合同的履行

二、劳动合同的变更

第五节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一、劳动合同的解除

二、劳动合同的终止

三、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

四、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

五、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义务

第六节劳动合同的特殊规定

一、劳务派遣

二、非全日制用工

第五章工会与集体合同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要求掌握工会的性质及法律地位,职工民主管理的形式,集体协商代表的保护,集体协商的程序,集体协商和签订集体合同的过程和集体合同的内容。

第一节工会与职工民主管理

一、工会与工会法

二、职工民主管理

第二节集体协商与集体合同

一、集体协商

二、集体合同

第六章工资和工资保障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要求掌握工资的概念、工资分配的原则、企业现行的工资制度、工资形式、特殊情况下的工资支付;理解和掌握工资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会应用劳动法关于工资的法律规定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第一节工资的概念和分配原则

一、工资的概念和特征

二、工资分配的原则

第二节工资制度和工资形式

一、工资制度

二、工资形式

第三节特殊情况下的工资支付

一、加班加点工资

二、休假期间的工资

三、履行国家或社会义务期间的工资

第四节工资保障制度

一、最低工资制度

二、工资按时足额支付的保障

第七章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要求掌握工作时间的概念、特点和我国现行工作时间法律规定的主要内容;理解工作时间法律规范的作用。掌握休息时间的概念、种类和延长工作时间的主要法律规定。会应用劳动法关于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的规定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第一节工作时间

一、工作时间概念和特点

二、工作时间法律规范的作用

三、我国现行工作时间的法律规定

第二节休息休假

一、休息休假的概念

二、休息休假的种类

第三节延长工作时间

一、延长工作时间的概念

二、延长工作时间的一般规定

三、延长工作时间的特别规定

第八章职业安全卫生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了解职业卫生保障的主要内容;职业安全技术规定的基本作用和法律意义。理解职业安全卫生的基本方针;职业安全技术规定的基本内容。理解和掌握职业安全卫生制度中各方的权利与义务、安全卫生检查与监察制度的主要内容。掌握职业安全卫生制度、职业安全法律保障、劳动安全技术规定、职业卫生保障、职业安全卫生认证制度、安全卫生设施“三同时”制度等概念;掌握职业安全卫生制度、劳动安全技术规定特征,掌握职业安全卫生认证制度和安全卫生设施“三同时”制度的主要内容。会应用相关法律规定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第一节职业安全卫生概述

一、职业安全卫生的概念和特征

二、职业安全卫生制度的基本方针

三、职业安全卫生制度中三方主体的权利与义务

第二节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制度

一、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二、职业安全卫生教育制度

三、职业安全卫生标准制度

四、职业安全卫生认证制度

五、安全卫生设施“三同时”制度

六、职业安全卫生检查与监察制度

七、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

第三节职业安全卫生技术规程

一、职业安全卫生技术规程的概念与特征

二、职业安全卫生技术规程的基本内容

第九章特殊群体的劳动保护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理解掌握女职工、未成年工和残疾人的特殊保护的法律意义,残疾人劳动保护的具体内容。掌握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的概念、特征、主要内容。

第一节特殊群体劳动保护概述

一、特殊群体劳动保护的概念和特征

二、特殊群体劳动保护的意义

第二节女职工的劳动保护

一、女职工劳动保护

二、女职工劳动保护的具体内容

第三节未成年工的劳动保护

一、未成年工劳动保护

二、未成年工劳动保护的具体内容

第四节残疾人的劳动保护

一、残疾人劳动保护

二、残疾人劳动保护的具体内容

第十章社会保险与职工福利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掌握社会保险的概念和特征;理解掌握社会保险与社会保障的关系、社会保险制度的功能、社会保险法律调整的原则、社会保险的结构和项目;掌握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疾病和医疗保险、生育保险的概念和主要内容;掌握职工福利的概念与特征;理解职工福利的性质和作用;掌握职工福利制度的主要内容。会应用相关法律规定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第一节社会保险制度概述

一、社会保险的概念与特征

二、社会保险法律调整的原则

三、社会保险的结构

四、社会保险项目

第二节养老保险

一、养老保险的概念和特点

二、养老保险基金

三、养老保险待遇的给付

四、企业补充养老保险

第三节失业保险

一、失业保险的概念和特点

二、失业保险基金

三、失业保险待遇的支付条件和标准第四节工伤保险

一、工伤保险的概念和特点

二、工伤和职业病的认定

三、工伤保险基金

四、工伤保险待遇的给付

第五节疾病保险和医疗保险

一、疾病保险和医疗保险的概念和特点

二、我国城镇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基本内容

第六节生育保险

一、生育保险的概念和意义

二、生育保险的内容

第七节职工福利

一、职工福利的概念和特征

二、职工福利的性质

三、职工福利的作用

四、职工福利制度的主要内容

第十一章劳动法的监督检查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对劳动法执行情况监督检查的概念和意义;理解劳动法监督检查机构及其职权;熟悉劳动法监督检查工作程序。

第一节劳动法监督检查概述

一、劳动法监督检查的概念

二、劳动法监督检查的意义

第二节劳动法监督检查的内容

一、政府部门的监督检查

二、工会的监督检查

三、劳动法的社会监督

第三节劳动法监督检查的程序

一、监督检查程序的一般规定

二、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处理投诉的程序

三、针对违法行为的监察程序

四、劳动安全卫生监督检查的程序

第十二章劳动争议的处理程序

教学目的与要求

熟悉处理劳动争议机构有哪些及其各自的职责。掌握劳动争议的概念、分类、劳动争议的范围、处理方式;理解掌握劳动争议处理的意义、处理原则的主要内容、劳动争议的调解程序、仲裁程序和诉讼程序。学会运用程序规则解决疑难案例。

第一节劳动争议处理概述

一、劳动争议概述

二、劳动争议处理概述

第二节劳动争议的调解程序

一、劳动争议调解组织

二、劳动争议调解程序

第三节劳动争议的仲裁程序

一、劳动争议仲裁概述

二、劳动争议仲裁的程序

第四节劳动争议的诉讼程序

一、劳动争议的起诉与受理

二、劳动争议的审理与裁决

劳动合同法典型案例分析教学提纲

劳动合同法典型案例分析 一、因劳动合同的解除引发的劳动争议 案例一:到底是辞职还是解雇? 曾某是单位的主管,工作能力一般,与同事相处也不和谐。人力资源总监与其谈话,要求自动离职,并且手写一份辞职申请书。曾某写完辞职申请书并且办理完毕离职手续后,非常后悔,认为自己被单位算计了。于是向劳动仲裁委申请仲裁,要求单位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赔偿金。而单位称曾某是自己提出离职了,有辞职申请书为证。

答:本案看似复杂,其实关键一点是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动议,劳动者同意了,双方属于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辞职申请书只是一个表象。本案既不是辞职,也不是解雇,而是双方协商一致解除。 进一步讲,本案的关键在举证。如果曾某能举证证明人力资源总监的谈话内容,则不应认定为协商一致,如果不能举证,那么辞职申请书就具有强大证明力,足以证明是劳动者自动离职。

二、因劳动合同的终止引发的劳动争议 案例一:约定终止条件出现,企业终止劳动合同无效。 魏某(女)与单位的劳动合同即将到期时,单位提前一个月发出不予续签通知书。在单位支付了经济补偿金后,双方解除了劳动合同。但是几天后魏某发现自己已经怀有身孕,随要求与单位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单位称双方劳动合同已经解除,并且也支付了经济补偿金,劳动合同不可能继续履行。

答:《劳动合同法》有明确规定,女职工在三期(孕期、产期、哺乳期)以及劳动者在医疗期等,如遇劳动合同到期,则劳动合同自动顺延至上述期限届满。本案中魏某在单位办理离职手续期间已经怀孕,实际上此时劳动合同并没有到期,单位以劳动合同到期而不予续签是缺乏法律依据的,因此劳动合同的解除也是没有法律效力的。双方劳动关系仍然存在,魏某有权回单位上班,并享受相应孕期待遇。 进一步说,女职工的三期以及医疗期等可以改变劳动合同期限,使其延长,可以使劳动合同到期终止变得没有法律效力,但是这些期间不能对抗《劳动合同法》第39条规定的过错性解除——如果劳动者严重违反规章制度,即使正处于医疗期,用人单位也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法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法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课程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法学概论是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专科段的选修课程之一。 法学概论是一门范围广泛、体系完整、内容丰富、概括性高的法律学科。它集宪法、法理、行政法、民法、刑法、经济法、商法、诉讼法、跨国法律等于一身,其内容注意结合市场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通俗易懂,其目的是为了增强非法学专业人士的法律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在现代法治社会,也有利于普法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学习法学概论,要在掌握各有关法律规则的制度理性(即有关“为什么”的问题)和操作技术(即有关“如何做”的问题)的基础上,全面、准确地了解各有关规则的涵义和它们的相互联系,以便融会贯通,付诸应用。 三、教学方法 1.掌握各主要部门法律制度的内在体系和基本概念,从整体上了解各部门法的特点及其在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2.以规则为中心,准确地把握原理,研究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在理解和运用上多下功夫。 3.紧密联系实际,通过调查研究、阅读资料和实习等多种方式,尽可能多地接触相关的实例,增加实感。 4.开展案例教学,结合我国审判中的实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以提高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部分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的建议 一、学时 本课程5学分,学时90,一学期开设。 二、多媒体的教材 1. 文字教材

本课程文字教材即主教材,这是教学的基本依据,其内容是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基本内容。本课程主教材为法律出版社出版的由吴祖谋、李双元主编的《法学概论》(第十一版)。本教材体系完整,内容充实,概念准确,文字简炼,举例和引证适当,适合行政管理专业的成人在职学习的需求。 2.视频资源 本课程为学员提供了双向视频资源,共20讲,但由于教材采购原因,本学期新换教材,因此学员在看视频资源时可以有选择性地参考学习,切不可盲目地吸收。 三、教学环节 1. 自学 自学是远程教育课程的主要学习手段。学生应高国度重视自学环节,增强自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同时也要不断总结和交流经验,努力提高自学的能力。现代教育是终生教育。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是现代学历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自学以读书为主。所读之书,除了文字教材外,还可以包括一些课外参考资料。 2. 讨论课 讨论课是学生消化书本知识和授课内容,训练法学思维和实务技能的重要环节,讨论课由辅导教师组织实施。各地辅导教师应当熟悉教学大纲和文字教材,深入钻研和掌握教学内容,认真准备。讨论课应围绕教学重点,选择重要的专题或案例,组织学生集体讨论。在讨论中,辅导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发现和培养学生中的学习骨干,发挥他们在讨论中的带头作用;②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提出问题,进行启发引导,并避免学生脱离教学目的的要求而在一些枝节问题上陷入无休止的争论;③教师要平等地与学生讨论,尊重并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立见解,教师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也可以进行总结,但不要把自己的见解当作唯一正确的结论强加给学生;④讨论之后,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有关的参考资料。 3. 作业 作业是学生巩固和检验所学知识和能力的有效手段。在文字教材和其他辅导材料中将提供必要的论述题和案例。在论述体作业中,学生应学会围绕题目建立论点,组织论据,展开论证,做到论点正确,论证清晰,论据充分,并力求观点

四年级劳动技术课教学计划与教案

启蒙双语学校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三、四年级 劳动与技术教学计划 一、学期教学总体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劳动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自立能力和耐心细致的高尚品质。 3、提高学生对劳动生活的学习态度和兴趣。 4、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创新精神。 二、教材分析: 本册劳动课共15课,内容包括“十字绣”、“种植”、“雕刻”、“饮食制作”,十字绣主要内容是十字绣的基本功和练习绣梅花;种植主要内容包括番茄的育苗、移植、管理保鲜与加工;雕刻主要包括果皮、萝卜、肥皂的雕刻和橡皮印章的雕刻;饮食制作主要让学生学会一些简单的菜的制作方法。这些内容不仅注意适应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而且具有思想性、科学性、实践性和趣味性。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三、四年级学生整体素质不错。但思想较浮躁,大多数同学热爱劳动,有部分来自农村,他们有一定的劳动技能,爱劳动,能积极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生产劳动和公益劳动,手工制作能力比较强。但部分学生劳动积极性不强,劳动技能不高,极个别学生劳动态度不端正,对他们应加强指导和教育。 四、主要措施: 1、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通过了解,班上的大多数同学都是独生子女,过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坏习惯,面对这种情况,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好的思想教育,告诉他们劳动创造了人,劳动是最光荣的,讲一些热爱劳动的小故事,来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2、认真钻研学习《新课程标准》和《劳动教学大纲》,熟悉教材内容,备好每一节课。 3、积极进行劳动课的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效率。 劳动课的教学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学生掌握劳动技能和各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课程教学大纲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代码:B l a w2300 2.课程名称: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 3.课程英文名称:Labour Law and Social Security Law 4.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5.课程适用层次:本科 6.课程适用对象:法学本科 7.总学时:54学时(其中实训8学时) 8.学分:3 二、课程概述 本课程由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两部分组成,劳动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劳动法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劳动法调整对象,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劳动法律体系、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权、劳动法律制度、劳动法律责任、劳动执法、劳动争议处理的理论与实务问题。社会保障法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保障法的概念与范围、功能与类型、社会保障法律关系、社会保障法的主要制度、法律责任等。要求学生掌握该领域的基本原理与制度,并能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三、学时分配建议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上篇劳动法 第一章劳动法概述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劳动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劳动法的地位、劳动法的适用范围。 重点和难点:本章重点内容是劳动关系的特征、劳动法的适用范围;本章难点为劳动关系与承揽关系、雇用关系的区别,劳动法对人的适用范围。 讲授学时:3 实验(实训学时):0 主要教学内容: 一、劳动法的概念及调整对象 1.劳动法的概念

2. 劳动关系 3.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 二、劳动法的地位与作用 1. 劳动法的地位 2. 劳动法是否为独立的法律部门的探讨 3. 劳动法的作用 三、劳动法的形式、体系和适用范围 1. 劳动法的形式 2. 劳动法的体系和适用范围 3. 劳动法的基本内容 第二章劳动法的产生与发展 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内容主要是中外劳动法、国际劳动法的历史沿革和发展动态。 重点和难点:劳动法产生的社会基础、经济全球化对劳动法的影响 讲授学时:2 实验(实训学时):0 主要教学内容: 一、劳动法的起源 1. 劳动法产生前对劳动关系调整的法律 2. 劳动法的产生及其社会基础 二、外国劳动立法简况 1. 资本主义国家的劳动立法 2. 社会主义国家的劳动立法 三、中国劳动立法概况 1. 旧中国的劳动立法 2. 新中国的劳动立法 四、国际劳动立法 1. 国际劳动立法的产生与发展

《劳动合同法》课程教学大纲

《劳动合同法》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劳动合同法 英文名称:Law on Employment Contracts 课程类别:通识选修课 学时:32 学分:2 适用对象: 全校本科生 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 二、课程简介 劳动合同法对高校毕业生未来就业选择、在劳动过程中保障自己的劳动权益至关重要。本课程主要介绍劳动合同法的基本理论和主要制度:一是劳动合同法的历史沿革和适用范围,包括劳动合同法的产生、劳动合同法对劳动法的改进等;二是劳动合同的订立,包括劳动关系的认定、劳动合同的概念、类型、订立程序等;三是劳动合同的内容、形式、期限和效力,主要包括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无效劳动合同等;四是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主要包括劳动合同履行的概念、变更形式等。五是劳动合同的终止和解除,主要包括劳动合同法定解除、劳动合同法定终止等;六是特殊的劳动合同,包括集体合同、劳务派遣、非全日制用工。七是劳动合同的监督检查和法律责任。 The course mainly studies the basic concepts, principles and systems of employment contract law. It should include seven subjects: the first is the historic evolution, which tells the production, improvements to labor law, etc. The second is the formation of the employment contract, which tells the affirmation of labor relation, the concept of labor contract, legal features, etc. The third is the content, form, duration and validity of labor contract. The fourth subject is the performance and change of labor contract, which tells the concept of performance, types and performance principle. The fifth is the termination and cancellation of labor contract, which tells the concept of labor contract cancellation, legal features, types etc. The sixth is the special labor contract, which tells collective contract,labor dispatching, part-time employment. The seventh is the supervision, inspection and legal

《卫生法学》理论课教学大纲

《卫生法学》理论课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卫生法学 英文名称:Science of health law 适用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临床专业、预防专业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卫生法学Science of health law是以卫生法律现象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属于应用法学,主要研究卫生法的产生、发展规律、卫生法的调整对象、基本原则及卫生法律制度、卫生法与经济和社会进步的关系等理论问题。具体包括卫生法学基础理论、我国现行的主要卫生法律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我国卫生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卫生法制观念和卫生法律意识,增强遵守和捍卫卫生法制的自觉性,依法维护合法权益,正确履行岗位职责,保护人体健康,推动医学科学进步,促进卫生事业的发展。 二、理论知识 (一)模块一:卫生法基本理论,8学时 单元一:卫生法概述 掌握:卫生法概念和基本原则、卫生法律关系构成要素、卫生法溯及力 熟悉:卫生法的调整对象、卫生法的特征、卫生法的渊源、卫生法时间效力单元二:卫生行政救济 掌握: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行政复议参加人和行政复议机关;行政复议的参加人;行政复议的申请与受理;行政诉讼的决定;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行政诉讼的管辖;行政诉讼的判决 熟悉: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复议的和解和调解;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概念;复议与诉讼的程序;复议与诉讼的衔接关系;行政诉讼的特殊原则。 (二)模块二:医事管理法律制度,16学时 单元一:医师执业管理法律制度 掌握:医师的概念,医师的注册,医师的执业规则 熟悉:医师考试的条件,医师的法律责任,医师考核和培训

河西学院劳动课教学大纲[1]

河西学院劳动课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劳动课 课程编号:00010006 课程类别:必修课 课 时:5周 学 分:2.5 开设学期:第二学期、第三学期、第四学期、第五学期、第六学期(各一周) 开课单位:学生处 适用专业:全校所有专业 一、编制教学大纲的依据 根据国家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和我校劳动课教学需要编写《河西学院劳动课教学大纲》。 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劳动课是我校教学方案中的必修课,计算学分并评定成绩,未获得劳动课学分者,需补修或重修。毕业时未修够本课程学分者,不予发放毕业证书。劳动课是一门基础性实践教学课程,它对提高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树立学生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和文明行为的养成,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意识,保持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具有积极作用和重大意义。 本课程的任务是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热爱劳动和珍惜劳动成果的观念,增强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管理的意识,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三、课程要求

1.劳动课列入学校的教学计划,成绩记入学生档案,学生在校期间分学期参加6周的劳动课教学,分别安排在第二、三、四、五、六和七学期,每学期一周。劳动课分为劳动理论和劳动实践课,每周的劳动课劳动理论教学时数为6学时,劳动实践课为34学时。 2.校学生工作委员负责劳动课的指导,学生处、教务处、保卫处、后勤管理处、图书馆和科技处承担相应岗位的劳动课教学。学生处具体负责劳动课的岗位设置、工作指导、管理与考核、表彰等日常工作,会同教务处制定劳动课课程安排表。学生劳动课由各学院学生工作领导小组及班主任负责实施。各班在班主任领导下,由班委会具体组织落实,并按参加劳动的项目划分小组,指定组长负责。教务处根据学生处汇总的学生劳动课考核情况记录成绩,并根据学生成绩决定是否发放毕业证书等。 3. 各设岗承担劳动课教学任务的单位负责制定劳动课岗位职责,提供必要的上岗工具和工作条件,并确定一名责任心强的同志担任带岗教师,负责做好上岗学生的技术指导和管理考核工作。各学院要与学生处积极配合,做好学生思想教育,明确劳动课的重要意义,提高学生参加劳动课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 四、理论教学的内容和基本要求 1.通过演示、示范、讲解,介绍劳动岗位的劳动内容和安全要求及考核要求,使学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理解劳动内容和相应的劳动考核要求。 2.通过演示、示范、讲解,学习劳动岗位的劳动工具、劳保护品的正确使用方法和维修方法。 3.介绍团队精神的实质内容,讲解团队合作的意义,比较个人与团队的密切关系以及如何将个人纳入团队中去的方法,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4.讲解劳动态度、工作责任心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和较强的工作责任感。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148202 课程名称: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英文名称:Labor Law and Security Law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必修课 学时:32 学分:2 适用对象: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大三本科生、行政管理专业大三学生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法学概论 二、课程简介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是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必修课,属于专业基础与专业主干课。《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课程以培养学生掌握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将市场经济的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理论与王国的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律相结合,分析和介绍中国的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律问题,并反映我国最新劳动与社会保障立法和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最新发展成果。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课程由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两部分组成。劳动法主要内容包括:劳动法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劳动法调整对象——劳动关系与附随劳动关系概念与特征;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劳动法地位与作用;劳动法律体系;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权;劳动法律制度;劳动法律责任;劳动执法;劳动争议处理等理论与实务问题。社会保障法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保障概念、范围、功能、类型;社会保障法概念与特征、法律关系、地位;中外社会保障立法等基本理论与实务问题。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课程的基本要求是:通过全面学习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加强学生对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的立法理念的理解,提高学生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理论水平以及运用劳动与社会保障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合同法教学大纲

合同法教学大纲 说明 合同法学属于法学专业的基础性课程之一。通过本学科的学习,法学专业的本科学生不仅应当掌握合同法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深入学习和研究合同的专业理论素养,而且应当具备基本的实践操作能力,能基本运用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分析和处理合同案件。学习本学科应具备民法总论、分论的相关专业知识。 本《教学大纲》适用于非法学专业本科生。教学总学时为30学时,其间穿插4学时的模拟法庭、案例讨论等实践教学内容。鉴于总学时数的限制,因此一般只能讲授合同法总论。分论部分的内容原则上由同学们自学。教学手段为多媒体教学。 本教学大纲的学习目的和要求部分对学生应掌握的各章知识点作了不同要求,共分四个层次:“重点掌握”和“综合应用”部分为各章的重点内容,通常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不仅要求学生对这些知识点能理解,而且能熟记,并能与本学科的其他各章以及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融会贯通。学生在学习“重点掌握”和“综合应用”部分内容时,既要认真听教师的课堂讲授,又要认真阅读指定教材和有关法律条文,必要时还须参考阅读推荐参考书的相关内容;而“了解”和“理解”部分为各章的非重点内容,只要求学生一般掌握,能明白各知识点的涵义和内容即可。 本教学大纲经过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民法研究所全体老师集体讨论研究,由姚忠琴执笔撰写,王洪教授审定。

配合本教学大纲教学的指定教材为李开国教授主编的《合同法》(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本大纲基本涵盖指定教材编写的内容,对于该指定教材未在本大纲中写入的内容同学们务必自学,以全面掌握本学科知识。为配合同学们深入理解教师讲授内容和自学,特推荐以下参考书和法规: 1、《合同法》,崔建远主编,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2、《合同法总论》,韩世远著,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3、《合同法研究》(第一卷、第二卷),王利明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合同法分解适用集成》,李国光主编,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版。 5、《合同法案例》,李永军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总论 第一章合同与合同法概述 【教学目的与要求】重点掌握合同的概念、法律特征、分类、合同法与债法体系中相关法律的关系。了解合同法的意义和我国合同立法的演变历史。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合同的概念和分类 一、合同的概念 二、合同的法律特征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通论》课程教学大纲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通论》课程教学大纲(法理和 宪法部分) 一、课程名称:法学通论 二、课程编号:04204030 三、学时与学分:51学时,3学分 四、考核方式:考试 五、先修课程:无 六、适用专业:非法学专业全日制本科 七、课程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概要地掌握法学的一般原理和基本知识; (二)使学生了解我国宪法及其他基本法律的主要规定; (三)使学生了解国际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四)使学生树立国家主权、主权在民等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 八、说明: 《法学通论》是一门集传授法学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于一体的具有我校特色的非法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一)《法学通论》课具有双重性质,既是一门法律知识课程,也是一门思想政治和法制教育课程。 《法学通论》课程的前身是《法学概论》。《法学概论》是普通高等学校一门公共必修课,在向学生传授必要的法律知识,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的同时,也以传授法律知识为手段来增强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是一门指导学生学法、用法、守法,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实践课和思想教育课。而《法学通论》在教学内容上,进一步充实深化,注重向非法学专业的学生讲授法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体系、宪法和各部门法的基本原则和规定以及国际法的基本理论等内容,成为一门系统传授法学知识的公共必修课。 (二)《法学通论》课程以我校的优势学科法学为依托,突出体现了我校的办学特色。 作为全国重要的财经政法人才培养基地,我校在半个多世纪的历史积淀与改革发展中,“经、法、管”学科优势显著,“应用型、融通性、开放式”的人才培养特色也逐步形成。为了在与时俱进中进一步凝练和深化这一人才培养的特色,关键就是要充分发挥财经政法强强联合的优势,真正把学科融通的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的优势。它要求我们在整合全校学科与师资力量的前提下,全面启动新一轮教学改革,为新时期特色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化提供更强有力的制度支持和“硬件”支撑。因此,《法学通论》课程应运而生,它充分依托我校的优势学科法学,整合了本学科领域内的优秀专家学者编写了一流的教材,整合了本学科的优秀主讲教师走上本科教学第一线进行教学,努力为培养“通才”服务,充分彰显了我校的办学特色。 本大纲共十一章,大致分为三大部分:一是法学基本理论,包括法的本质特征,法的起源发展,法的作用,法的运行,法律关系,法与民主人权的关系以及依法治国的理论;二是以宪法为核心的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各部门法,宪法包括宪法基本理论及我国的基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等;刑法包括我国刑法的概念,基本原则,效力范围,犯罪,刑罚以及刑法分则的基本内容;民商法包括我国民法的概念,基本原则,民事权利以及包括物权法、合同法、知识产权法、人身权法、婚姻家庭法、继承法、公司法、证券法、票据法、保险法、破产法、海商法等重要单行法规;诉讼法包括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制度、管辖、证据、诉讼参加人、程序等;经济法包括经济法的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课程类型:适用专业: 总学时数:学分: 一、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为主线,帮助大学生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本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程,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使之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之才。 二、理论教学的基本要求 该课程必须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主线,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为核心来展开教学。教育和引导大学生,顺利实现由中学生活向大学生活的过渡;增强心理承受力和自我调节、自我平衡的能力;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摆正自我的位置,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和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观、价值观;传承爱国主义,弘扬民族精神,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观;促进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学生不断加强自我修养、追求人格的完美;树立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让学生了解思想道德和法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有关理论,掌握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有关道理,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的基本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了解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基础上,从多方面获得理性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要求学生通过对教学实践活动的参与和研究,逐渐体验其中蕴含的为人处世的道理,并教育学生怎样认识自我价值,怎样与人合作,怎样思考、判断,怎样面对人生、面对社会等。教学形式采用课堂讨论、材料分析、课件制作等方式,以论文方式进行考核。 四、教学学时分配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劳动技术课教学大纲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劳动技术课教学大纲 (供实验用) 劳动技术课是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必修学科,是对学生实施劳动技术教育的重要课程。开设这门课,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要措施,对于培养和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各类人才的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教学目的 1.在初中劳动技术课的基础上,继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具备现代社会生产、生活所必须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初步的设计和创新能力,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和掌握有关的劳动技术奠定基础。 2.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使学生养成热爱劳动、勤俭节约、认真负责、团结协作、遵守劳动纪律的优良品质和行为习惯;增强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和参与当地经济建设的意识,具有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甘于奉献的精神。 二、课程安排 1.普通高级中学劳动技术课程由必修课和限定选修课等组成。 2.按照《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的规定安排,必修课时为188,限定选修课课时为234。 必修课开设的教学内容是每个高中生必学的内容。限定选修课开设的教学内容侧重就业预备教育,学生可根据个人的志向、爱好和需要选择学习。 劳动技术课实际操作的时间应占全部劳动技术课教学时间的60%以上。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 普通高级中学劳动技术课的教学内容应符合以下原则: 1.要根据素质教育对劳动技术教育的基本要求,结合当地条件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注重项目的实用性,做到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2.要与学生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相适应,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技术的兴趣,掌握学习技术的方法。 4.要注意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大纲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就业零距离》――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就业零距离》――大学生就业指导课 学时:36学时学分:1 课程类别:文化素质教育考核方式:考查 使用教材:〈《就业零距离》 大纲编写人:宁军胜编写日期:2008.9.1 大纲审定人:慕东周审定日期:2008.11.1 课程性质:必修课 1.性质、任务: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毕业生就业工作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如何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使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贡献自己的力量是政府、高校的重要任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涉及全局的重大问题,解决好了,既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也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我院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工作纳入日常的教学计划内。 (1)开设就业指导课的任务: 1、指导和帮助学生完毕学业,促进全面发展 2、指导和帮助学生了解职业发展趋势,树立合理的择业观念 3、指导和帮助学生掌握求职对策,促进顺利就业 4、激励学生以新的姿态继续学习,走向成功 (2)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原则和方法 1、把握理论知识的传授同转变思想观念紧密结合 2、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发挥学生的自为精神紧密结合 3、坚持一般教育同个别教育紧密结合 2.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要求 1)基本要求: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由学院思政部、就业处和教务处统一安排,五年制高职班一般在第八学期结束前完成,高中后专科班一般在第五学期结束前完成。总课时为36课时。授课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应紧密结合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学生进行教学与指导。 本教材以课堂教学为主,各系再安排部分讲座、座谈、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学活动。 2)基本内容 第一讲:大学生活及职业探索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重视学业和能力的培养,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认清就业形势,自信、从容面对就业。通过职业和国内外职业发展趋势的学习,帮助同学们做出自己的职业选择。 第一章: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和政策 第1节: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第2节:大学生的就业趋势 第3节:大学生的就业政策 第二章:职业的基本知识 第1节:职业的概述 第2节:职业的发展趋势 第3节:专业、职业与职业资格证书 第二讲:规划职业生涯 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职业生涯设计的基本规则同择业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能够科学合理地设计职业生涯,迈好人生道路的关键一步,为实现人生价值打下初步的基础。 第四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第1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概述 第2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程序 第3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 第三讲:洞察就业行情做好职业选择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进行合理的自我定位,确定职业目标。 第五章: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第1节:职业素质的概述 第2节:职业素质的的构成

合同法教学大纲

《合同法》教学大纲 一、使用说明 (一)课程性质 依据教学计划的规定,本课程属于基础课,对教学计划和学生培养目标的实现起着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合同法的基本法律术语、基本原理和学说、基本法律制度和规则;熟悉我国现行合同法律、法规、规章和相关机关的立法和司法解释;了解国内外合同法或债法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学会分析和解决合同纠纷和案例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时数 课堂授课时数24课时。具体课堂课时分配情况如下: 第一章合同与合同法概述 2课时 第二章合同的订立 3课时 第三章合同的效力 2课时 第四章合同的履行 3课时 第五章合同的变更和转让 2课时 第六章合同权利义务的终止 2课时 第七章违约责任 1课时 第八章买卖合同、供用电、水、气、热力合同与赠与合同 2课时 第九章借款合同、租赁合同与融资租赁合 2课时 第十章承揽合同、建设工程合同与运输合同 2课时 第十一章技术合同 1课时 第十二章保管合同与仓储合同 1课时 第十三章委托合同、行纪合同与居间合同 1课时 (四)教学方法 以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课堂讲授为主,辅以组织学生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模拟法庭、课堂讨论、学生辩论等方式,体现实践性教学的特点。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合同与合同法概述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了解大陆法系国家、英美法系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的合同概念,掌握我国合同法中的合同概念、范围、分类以及我国合同法的适用范围、法律渊源和基本原则等。 (二)教学内容 教学主要内容为合同的概念、性质、分类;合同法的概念、特征、基本原则等。重点难点为各国法律对合同概念、性质的规定,合同的分类研究,合同法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合同概述 一、合同的概念 (一)大陆法系国家的合同概念。主要以《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和《日本民法典为例》。 (二)英美法系国家的合同概念。主要以英国、美国为例。 (三)我国的合同概念。 二、合同的特征

法学概论课程简介

《法学概论》课程简介 适用专业:公共事业管理学 总学时:54 理论学时:54 实验学时:0 考试性质:考试课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教学目标 1、课程的性质、地位 《法学概论》是公共事业管理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是一门系统讲授马克思主义法学基本原理,概要论述法学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的课程。作为一门综合性的法学课程,内容包括法学基础理论,宪法、民商法、刑法、行政法、诉讼法等主要部门法律及国际法的基础知识,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掌握重要的基础性的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并具有一定的法律思维能力,为学生学习其他与法律相关的专业课程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 《法学概论》的教学目的是普及法学知识,加强法制教育;为学习本专业的有关课程或其他法律课程奠定必要法学的知识的基础。 为此,要求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概要地掌握法学的一般原理,了解我国宪法及其他基本法律的主要规定,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并能够运用所学法律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般法律问题。 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为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比较注重教学手段的多样化。目前,全体教师都能使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能自己动手制作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了课堂小组讨论,以法律案例为载体进行启发式教学,通过师生互动和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法律法规的实际应用能力,从法学的基本原理入手,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和探讨,进而了解并掌握我国法律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内容,加强学生法制观念。丰富的教学手段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考核办法 本课程为考试课,考核方法为期末考试、平时考核相结合。其中,期末考试采取闭卷笔试的方式,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成绩占50% 。考试题型主要为名

《安全法学》教学大纲

《安全法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80642029 课程英文名称:安全法学 课程总学时:8 讲课:8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安全工程专业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年7月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地位及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专业选修课,是研究安全法规的起源、产生、发展和制订以及安全法规与安全生产的关系的一门学科。本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安全法规的起源、产生和发展过程,安全法规的基本概念;掌握我国安全生产法规的现状,安全生产法规的表现形式,安全生产法规层次,安全生产法规体系以及与安全生产相关的主要法律、法规;培养学生运用安全法规的基本知识解决安全生产管理中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针对教学的基本任务,该课程的知识体系应该围绕化工类专业实际工程需要所涉及职业安全法规及职业安全标准等为基础知识要求。 本课程的知识体系应该由课堂教学、课后查阅文献组成。 在技能方面,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具有职业安全法规职业卫生标准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施说明 教学过程中,即注重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更应该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在理论教学时应该深入浅出,使学生充分、深入的理解理论知识,并以此为基础,结合化工专业的具体特点,加强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的培养。 本课程主要为加强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理论—案例分析等过程,使学生充分理解本课程的主要理论,并能学以致用。 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采用以讲授为主,课后查阅文献为辅的教学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的去学习。 (四)对讨论课要求 本大纲以提高工程实践能力为教育目标而制定,所以对于化工专业而言,教师应该根据专业的具体要求掌握。 (五)对先修课的要求 无。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查 2.考核目标:考核学生对职业安全立法、安全法规、安全标准等事内容的掌握与理解程度。 3.成绩构成:平时成绩与期末考查成绩共同评定为课程总成绩:①平时成绩(作业、出勤等)占总成绩的20%;②期末考查占总成绩的80%。 (七)参考书目:

3-3-2初中劳动技术课教学大纲

初中劳动技术课教学大纲 (试用) 劳动技术课是向学生实施劳动技术教育的主要课程,是普通中学的一门必修课。开设劳动技术课,是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新人的重要途径;也是逐步消灭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差别的重要措施;对于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教学目的 劳动技术课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热爱家乡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些生产劳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生活自理能力和从事简单生产的能力,为适应现代社会的工作和生活的需要,打下初步的基础。 二、教学要求 1、通过劳动技术课的教学与劳动实践,使学生认识到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从而把劳动看成光荣的事情,积极主动地参加劳动,学习技术。增强学生对集体、对国家的义务感和责任感。 2、通过劳动技术课的教学与劳动实践,养成学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遵守纪律、认真负责、团结协作、爱护公物、珍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使学生养成符合现代生产要求的劳动习惯,具有质量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3、通过劳动技术课的教学与劳动实践,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工农业生产和服务性劳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使用、保养一些常用工具,简单机械和电器,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同时注意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此基础上,也可使学生适当掌握某些职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三、教学内容 (一)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 1、从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出发,选择工农业生产、服务性劳动以及日常生活中最常用、最基本的技术知识和劳动技能作为教学内容,同时注意技术的先进性。 2、劳动技术课的教学内容,要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3、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当地的条件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要因地、因校制宜,做到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4、教学内容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男女的生理特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选择他们力所能及的、无毒害、无危险的劳动项目,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5、要注意与相关学科的联系,有利于劳动技术课与其他学科的相互促进,有利于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劳动实践中去。 6、要注意渗透职业技术教育因素,高年级的劳动技术课可与职业教育相结合。 (二) 本门课程讲授知识和劳动实践的时间安排原则上是1比2。 (三)具有内容和要求

《铁路职业道德》课程教学大纲

《铁路职业道德》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铁路职业道德》课程是铁路各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是为了学员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而设置的。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法制观教育为主要内容,围绕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和谐铁路建设,比较全面、扼要地介绍了铁路职业道德的基本知识,阐述了铁路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范畴,以及与铁路职业生活相关的主要法律法规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 二、课程任务 学员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应达到: 1.了解道德以及本质,重点掌握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2.理解职业与道德和法律的关系、职业道德的内涵和特征,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核心与基本原则。 3.理解铁率职业道德的内涵与特征,理解铁路职业道德对构建和谐铁路的重大意义,系统掌握铁路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及基本要求。 4.了解铁路职业生活中相关法律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建立职业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树立以“人民铁路为人民”为宗旨的铁路职业道德理念,理解铁路职业道德的主要范畴,了解铁路职业生活中的相关法律,提高职业道德修养,为今后从事铁路职业工作奠定基础。 四、课程内容及要求 课题一职业道德概述 1.职业道德概述:了解道德的含义及特征,理解道德是做人的基础。 2.职业与职业道德:理解职业及特征,掌握职业道德的内涵及特征,掌握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核心与基本原则。 3.职业道德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掌握职业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昂我职业道德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关系,理解职业道德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课题二铁路职业道德建设与和谐铁路 1.铁路职业道德的内涵和原则:理解铁路职业道德的内涵,掌

(005)学习劳动技能的讲话

学习劳动技能的讲话 张绍堂 劳动技术教育在普通中小学实施,使学生既学习某些技术和工艺的基础知识又参加一定劳动和技术实践。从而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养成文明的劳动习惯,了解现代化生产的技术的基本原理并掌握相应的多种基本技能,为其今后从事各种职业打下基础。国家教育部从1982年开设劳动技术课到1992年规定为主要课程和必修课,这反映了该讲程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劳动技术教育还具有素质教育的广泛性,它很好地处理了理论与实践、知识和技能的关系并使二者结合起来,同时也把传播知识与育人结合起来。因此它包含着素质教育的全体。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主课堂,根据教育部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劳动技术课教学大纲》精神,我们积极开展劳动技术教育。 同学们现在才上七年级,学习是一个学生的主要目标,自然,除了偶尔在家中做一点少量的家务,根本不会再做别的劳动,也不需要做别的劳动。可是,劳动后的滋味有谁细细品位过,但是,谁都知道,劳动是辛苦的,并且,劳动的滋味要不是苦,要不就是甜。但在我认为,这种味道是甜的。 那我们怎样才可以体会到这种甜的滋味呢? 可以从帮爸爸妈妈分担一点简单的家务开始,要有耐心,你可以在厨房观察爸爸妈妈怎样做,再找机会帮爸爸妈妈做点什么,但是,在做家务中,因该注意以下几点:

1、学会劳动程序,培养劳动技能。正确的劳动程序,不但可以提高劳动效率,而且可以培养自己的劳动技能。做家务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正确合理的程序,会使大家感到做家务并不难,同时也会提高劳动的热情和兴趣。 2、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做家务,要根据自己的年龄特点,先易后难,循序渐进。你可以先学做有兴趣的又力所能及的事情,逐步提高难度。如果一开始就做不能胜任的事,会因无法完成或完成得很不像样而丧失信心,进而会厌恶家务劳动。 3、注意安全,培养毅力。在做家务时,千万注意安全。一定要掌握正确使用的安全常识。 我们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对我们也是有好处的: 1、懒惰笨拙的人,是不受人欢迎的。从小参加家务劳动,不但能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而且会养成勤劳的作用。一旦走向社会,这些技能和作风,就会在集体生活中表现出来,受到大家欢迎。 2、同学们在家务劳动中,经历克服困难的过程,能锻炼意志和毅力。 3、学做家务,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家庭是个小社会,家庭生活的内容涉及到各种知识。许多同学的小发明、小创造,大多是在家务劳动的实践操作中受到启发而产生的。 4、紧张的学习之余,做一点家务,正是一种积极的休息,不但可以通过改变活动形式来调节大脑机能,而且有利增强体质促进健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