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一轮复习-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案课时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

归纳总结
总结不同纬度地区四季差异的一般规 律,并尝试解释其背后的地理原理。
比较分析
比较不同纬度地区四季的差异,分析 其原因,如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地球 自转轴的倾斜等。
结合生活实例分析地理现象
举例说明
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如日出日落 时间的变化、四季的更替等,分
析其中蕴含的地理知识。
深入探究
针对某一具体现象,如极昼极夜 现象、四季如春的气候特点等, 进行深入探究,了解其成因及影
合理安排休息和娱乐时间
合理安排休息和娱乐时间,保持身心 健康,提高学习效率。
05
实验操作与地理实践活动设计
模拟地球自转公转实验演示
准备工具和材料
地球仪、手电筒、支架等。
演示地球自转
将地球仪放置在支架上,使其能够自由转动,用手电筒模拟太阳 光源,观察地球自转时昼夜交替的现象。
演示地球公转
移动手电筒的位置,模拟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的变化, 观察不同季节昼夜长短的变化。
地球公转
地球公转导致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两侧来回移动,从而使得各 地昼夜长短随季节发生变化。公转轨道呈椭圆形,因此地球 与太阳的距离也会发生变化,但这种变化对昼夜长短的影响 相对较小。
昼夜长短随纬度、季节变化规律
纬度变化规律
同一时间内,纬度越高,昼夜长 短变化越大;赤道附近昼夜长短 变化较小。
季节变化规律
04
灵活运用复习方法
根据个人情况和复习进度,灵 活运用不同的复习方法,提高 复习效率。
备考过程中时间管理和心态调整
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根据个人情况和备考时间,制定合理 的学习计划,并严格执行。
高效利用时间
掌握高效利用时间的方法,如番茄工 作法、时间分块等,提高学习效率。
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Microsoft Word 文档 (2)

【战略储备】一、昼夜长短的变化:1.同一地点的时间变化(1)夏半年昼长于夜,极圈以内由极昼现象,日出的地方时刻在6:00以前,日落在18:00以后;(2)冬半年昼短于夜,极圈以内有极夜现象,日出的地方时刻在6:00以后,日落在18:00以前;(3)春分和秋分,全球昼夜等长,除两极点外,全球各地都是6:00日出,18:00日落(二分日,两极地区太阳在地平线上)。
2.同一天内的空间分布(1)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全球自南向北白昼逐渐增长;(2)当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全球自南向北白昼逐渐缩短。
3.赤道上永远昼夜等长,每天都是6:00日出,18:00日落二、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1.利用一个地区昼弧所跨的经度范围来计算。
方法是:昼长=白昼弧度数/15°(单位:小时),即在日照图上某条纬线与晨昏线有两个交点,两点之间在昼半球的弧度数/15°就是白昼的小时数。
2.利用已知的日出和日落的地方时来求算。
方法是:昼长=2×(12-日出时间)或昼长=2×(日落时间-12)。
因为地方时正午12时总是会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等份。
3.相同纬度地区昼长相同,而分别位于南北半球但纬度数相同的两地,一地的昼长等于另一地的夜长。
如北纬40°的地区昼长是15时,那么南纬40°的地区夜长为15时。
4.极昼区、极夜区的昼长分别是24时和0时。
5.赤道地区的昼长永远是12时。
三、日出、日落时间的计算1.利用已知昼长计算:日出时间=12-昼长/2;日落时间=12+昼长/2。
2.利用日照图上晨昏线与当地纬度交点的经度地方时确定。
①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及交点所在的经线的时刻为6点。
②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及交点所在的经线的时刻为18点。
3.北京天安门广场升旗时间=北京当时日出时间,(注意这个时间是北京的地方时)。
四、日出、日落时日影朝向在北半球春秋二分日,全球各地太阳从正东面升起,正西面落下。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9)昼夜长短(学生版)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知识点填空(学生专用)专题9 昼夜长短【学习目标】1. 理解昼夜形成、昼夜交替的原因。
2. 掌握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3. 理解影响昼夜长短的因素,昼夜长短分布的有关规律。
4. 掌握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和技巧。
【重点和难点】1. 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2. 影响昼夜长短的因素。
3. 昼夜长短的有关规律。
4. 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
【知识结构和课前预读】——独立思考,课前填写,落实基础一、昼夜和昼夜交替1.昼夜的产生原因:1)地球是一个、也的巨大球体。
2)地球上的光线来自。
任何时候,地球的一半对着太阳,另一半背着太阳,对着太阳的半球(半球)处于,背着太阳的半球(半球)处于。
如不考虑大气对阳光的和作用,则昼、夜半球平分。
2.昼夜交替的形成1)原因:由于地球自转,地表各地出现昼夜交替的现象。
2)周期:1日(=1=小时)。
二、昼夜长短的变化1.昼夜长短的原因由于地球的公转,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地表进行运动(即:地球的公转—→太阳直射点移动—→晨昏线移动—→昼、夜弧变化—→昼夜长短变化)。
2.意义反映各地时间的长短(即接受的时间长短)。
【区别】昼夜、昼夜交替与昼夜长短变化的含义及原因。
三者都是地球上固有的自然现象,都涉及昼夜状况,但成因各不相同。
昼夜是针对同一时间地球上的不同地点而言的,是一个静态的概念,即昼夜现象的出现与地球的运动无关。
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巨大球体;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
被照亮的部分为昼半球,没被照亮的部分为夜半球。
昼夜更替是针对地球上的同一地点不同时间而言的,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是在昼夜现象的基础上加上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产生的结果。
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表面产生了以1太阳日为周期的昼夜更替现象。
昼夜长短变化是指地球上除赤道外各纬度上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除赤道以外的各纬度地区接受太阳照射的时间(即昼夜长短)产生周期为1回归年的变化。
高考地理 一轮复习 6.2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2.季节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 (1)从夏至日到冬至日:各地的昼渐短,夜渐长;冬至 日,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 极夜现象。 (2)从冬至日到次年夏至日,各地的昼渐长,夜渐短;夏 至日,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 现极昼现象。 (3)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2.季节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 (1)从夏至日到冬至日:各地的昼渐短,夜渐长;冬至 日,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 极夜现象。 (2)从冬至日到次年夏至日,各地的昼渐长,夜渐短;夏 至日,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 现极昼现象。 (3)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夜长时数=(日出时间-0)×2=(24-日落时间)×2
(3)根据分布特点进行计算 ①同纬度各地区同一天的昼夜长短相等(日出、日落地方时 也相同)。 ②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 球各地的昼长(夜长)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的夜长(昼长)相等。例 如,40°N的昼长等于40°S的夜长。 ③同一纬线上各地的昼夜长短在一年中有两个日期相同(除 二至日),且这两个日期近似关于二至日对称。
出,在24时前后,泰山站已经没有日照,因此极昼已经结束,D 项错误;泰山站只有在刚好出现极昼的日期日出正南,图示日 期日出东南,因此A项错误。故选C项。
【答案】 (1)B (2)C
【典例2】 (2014·福建文综)我国第四个南极科学考察站 ——泰山站(73°51′S,76°58′E)于2014年2月8日正式建成开 站。下图示意某科考队员当日拍摄的一天太阳运动轨迹合成 图。读图,完成(1)~(2)题。
【典例2】 (2014·福建文综)我国第四个南极科学考察站 ——泰山站(73°51′S,76°58′E)于2014年2月8日正式建成开 站。下图示意某科考队员当日拍摄的一天太阳运动轨迹合成 图。读图,完成(1)~(2)题。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2章 第3讲 课时12 昼夜长短的变化

课时12昼夜长短的变化一、昼夜长短与昼弧、夜弧1.昼夜长短反映日照时间的长短。
2.昼弧和夜弧: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分割成两部分,位于昼半球的部分叫昼弧,位于夜半球的部分叫夜弧,如下图。
3.特点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1.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均为12时。
2.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等长。
3.北半球状况(南半球相反)时间昼夜长短分布规律特殊节气夏半年(自春分日至秋分日)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至北极四周为极昼夏至日,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皆为极昼冬半年(自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至北极四周有极夜现象冬至日,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皆为极夜昼夜长短的时间对称特点(1)关于冬至日、夏至日对称的两个日期(A与B、C与D):昼长、夜长相等。
(2)关于春分日、秋分日对称的两个日期(B与C、D与E):一个日期的昼长与另一个日期的夜长相等。
1.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1)昼夜长短分布——抓“直射点位置”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
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
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的极点周围出现极昼现象。
如下图所示:(2)昼夜长短变化——抓“移动方向”此处的“移动方向”主要是指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它决定昼长、夜长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
太阳直射点向哪个方向(南、北)移动、哪个半球(南、北半球)就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如下图所示:(3)极昼极夜范围——抓“直射点位置”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互余。
2.昼长、夜长的计算方法(1)根据某纬线的昼弧或夜弧弧度计算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
(2)根据日出、日落的地方时计算地方时正午12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份。
①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高三复习-昼夜长短变化

B
C
D
18
19
四、昼夜长短与日出日落
【例3】下表为我国甲、乙两城市某日日出、日落时间(北京 时间)统计表,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城市 甲 日出时间 5:28 日落时间 19:00
乙
7:23
20:27
⑴甲地位于乙地的( ) A.东北方B.西北方 C.东南方 D.西南方 ⑶下列地理现象发生在此季节的有( ) ①恰逢中国“植树节” ②洞庭湖水系储水变化量为正值 ③寒潮、台风频繁肆虐 ④中纬地区对流层厚度达最大值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3
二、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
观察冬至日太阳光照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太阳直射哪个纬度?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2、哪个纬度昼最长? 南极圈内(极昼) 3、全球各地昼夜长短 情况有什么规律? 北半球昼短夜长,昼长为 一年中的最小值,越往北 昼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 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南半 球相反。赤道地区昼夜等 长。
7
二、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
节气 春分 日期 太阳直射点 纬度 昼夜长短情况 (北半球)
3.21
夏至
赤道
北回归线
昼夜平分 昼最长,纬度越高昼越长, 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 昼夜平分 昼最短,纬度越高昼越短, 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
8
6.22
秋分
9.23
冬至
赤道
12.22 南回归线
训练二:右图中的横轴表示北半球夏至日和春分日的
注意1:比较昼夜的长短主要是比较昼弧和夜 弧的长短。晨昏线上最南和最北两点与其所在 纬线圈相切,即刚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纬度 高于这两点的纬线圈也都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
2
二、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
观察夏至日太阳光照图,回答下列问题:
高考地理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素材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夏半年(北半球) 春秋分冬半年(北半球)
图示直射点
光照图
纬度变化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
长,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南半
球相反
全球昼夜平
分
北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
昼越短,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
象;南半球相反
季节变化北半球:太阳处于①段时,昼长夜
短,昼渐长,夜渐短;太阳处于②
段时,昼长夜短,昼渐短,夜渐长;
南半球相反
全球昼夜平
分
北半球:太阳处于③段时,昼短
夜长,昼渐短,夜渐长;太阳处于
④段时,昼短夜长,昼渐长,夜渐
短;南半球相反
1。
高考地理知识点: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

高考地理知识点: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
2019 年高考地理知识点:昼夜长短变化的规
律
2019 年高考地理知识点: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
日出、日落方向与昼夜长短的关系
(1)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极昼、极夜地区除外 )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北半球昼永夜短,南半球相反。
(2)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 (极昼、极夜地区除外 ) 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相反。
(3)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全球昼夜均分。
(4)出现极昼的地方:北半球太阳从正北升起,正北落下 ;南半球太阳从正南升起,正南落下。
利用“对称法规”打破昼夜长短规律的技巧
(1)同一天中,南北半球同一纬度的两点昼夜长短相反,如
40°N昼长为13个小时,则40°S夜长为13个小时。
(2)一年中,某地二至日前后相同的时间,昼夜长短相同,他日出
日落时辰相同,如某地 7 月 22 日前后日出时间为5时,则 5 月 22 日前后日出时间也为 5 时。
(3)一年中,某地二分日前后相同的时间,昼夜长短相反,如春分
今后一个月 (4 月 21 日左右 )和前一个月 (2 月 21 日左右 )昼夜长短大体相反。
第1页/共1页
1 /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题关键】 由文字材料可知别德马的经纬度信息; 由图片可知别德马正值日出,还可得知此时北京时间为 19:16。
考向三 日出日落方位的确定
日出、日落方位与昼夜长短变化的对应关系(北半球 )
考向三 日出日落方位的确定 规律总结:
1.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日出 正西 _______ 正东 ,日落______
教学目标
1.理解昼夜长短季节变化规律和纬度 变化规律 2.掌握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 3.掌握日出日落方位与昼夜长短变化 的对应关系
1.昼夜长短的判读
1.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 昼弧 和____ 夜弧 。 圈分割成____ 2.同一纬线圈上,若昼弧 昼长夜短 ; 长于夜弧,则_______ 昼短夜长 。 反之________ 3.赤道上各地全年昼夜 等长 。 ______
【解题关键】 一方面理解“每天该点经过昏线 的地方时不断前移”反映的昼长变化;另一方面 明确昼夜长短的时间、空间变化规律。
2.昼夜长短的计算 (1)根据昼弧或夜弧的长度进行计算 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
(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进行计算 地方时正午12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分 成相等的两份(如下图所示)。
在最佳测试期内,该地轮胎测试场( B ) A. 每天太阳从东南方升起 B. 有些日子只能夜间进行测试 C. 经常遭受东方寒潮侵袭 D. 白昼时长最大差值小于12时
课堂小结 1.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2.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 3.日出日落方位的确定
谢谢大家!
考向三
日出、日落方位的确定 [考题引领]
A
B
例如:假设某地在太阳直射A点时,日期 为5月22日前后,昼长为13小时;那么在太 7 月___ 22 日,夜长 阳直射B点时,日期是___ 是______ 11 小时。
2.(2019•青岛模拟)如图是一位驴友在别德马 (1)图片拍摄日期最有可能是( C ) A. 1 月 1 日 B. 4 月 1 日 C. 7 月 1 日 D.10月1日 (2)这一天,北京的昼长大约是( D ) A.10小时 B.11小时 C.13小时 D.14小时
②南北半球纬度相同的地区昼 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 地的昼长(夜长)与南半球同纬 相等 例 度地区的夜长(昼长)_____. 等于 °S 如,40°N的昼长____40 的夜长。
40°
40°
(4)某地夏至日昼长____ 等于 冬至日夜长
(5)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来 判断 某地在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 置相同的两天,昼长时间相同, 且这两个日期近似关于二至24)时
夜长
日落
午夜
日出
昼长时数= 日落时间-日出时间 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 =(日落时间-12)×2 夜长时数=(24-日落时间)×2 =(日出时间-0)×2
(3)根据分布特点进行计算
相等 ①同纬度各地区同一天的昼夜长短_____ 也相同 )。 (日出日落地方时_______
删
删
【易混辨析】
(1)昼变长夜变短不等于昼长夜短,如北半球昼变
长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但其可能直射南半球,此时北半球昼短 夜长。昼变短夜变长不等于昼短夜长亦是同样道理。 (2)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越高,地球上各地昼夜时长相差越大,出现 极昼、极夜的范围越大。 (3)太阳直射某地,该地不一定昼最长夜最短,北半球各地夏至日 这一天昼最长,南半球各地冬至日这一天昼最长。
5年考情
考题示例 2018课标Ⅰ卷,第10题(4分) 考查知识点 日出方位、昼长分布规律
昼夜长短的计算、日出方 2017课标Ⅱ卷, 第5题( 4分) 位 2017天津文综,第6,7题(8分 昼夜长短的计算,日落方 ) 位 2016年天津文综,8,9题(8 太阳方位及极圈内极夜时 分) 长 2015年四川文综,第2题(4分 日出方位和昼长比较 ) 2014年福建文综,11,12题(8 日出方位和极圈内极昼时 分) 长
2. 结合地球公转示意图和太阳直射点的 移动轨迹图,分析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完成导学案: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1.昼夜长短变化中的“看”与“定” (1)看“位置”,定状况
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位置决定 昼夜长短状况。
太阳直射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 夜短,且越向那个方向白昼时间越长(极 昼极夜区除外)。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 的极点周围出现极昼现象。如下图所示:
一轮复习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最新考纲
核心素养定位
考情报告
1.高考围绕昼夜长 短变化规律命题, 题型以选择题的形 式为主。 2.以生活中的实际 问题为背景,或创 设简洁的经纬网提 供信息,主要考查 地球运动规律在生 活中的应用。 3.难度有降低趋势 。
理解昼夜长短的 地球运动 季节变化、纬度 的地理意 变化及其成因。 义 (综合思维、区 域认知)
2.太阳直射哪个半球,全球各地 (极昼极夜区除外)日出日落 就偏向哪个方向 ________________.
若昼长为12小时
若昼长>12小时
若昼长<12小时
(2017.全国卷2)汽车轮胎性能测试需在不同路面上进 行。芬兰伊瓦洛(位置见下图)吸引了多家轮胎企业在此 建设轮胎测试场,最佳测试期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据 此完成下列问题。
3.(2016•天津卷)2011年7月17日,我国南极中山站 (69°22'S,76°23'E)越冬科考队的队员们迎来了极夜后的第一次 日出。据材料回答下面两题。
(1)当中山站“第一次日出”时,若在天津观测太阳,太 阳位于观测者的( ) A.东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西北方向 D.西南方向 (2)中山站极夜持续的时间是( ) A.30天左右 B.50天左右B C.70天左右 D.90天左右 【解题关键】 一方面理解“第一次日出”的时间;另 一方面理解极昼、极夜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的关系。
(2)看“移动”,定变化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昼夜 长短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 长短的变化幅度。
太阳直射点向哪个方向移动,哪个 半球昼变长夜变短;赤道全年昼夜平分, 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日期 上,越接近春秋分日,昼夜长短变化幅 度越小)。
[考题引领] 1.(2014•浙江卷) 地球上某点,每天该点经过 昏线的地方时不断前移,则该点所在地与时 间段匹配正确的是( A ) A.澳大利亚悉尼,5月 B.美国华盛顿,1月 C.南非好望角,9月 D.印度孟买,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