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花样年华》中的蒙太奇和长镜头
浅析影片《花样年华》的影像形式特征

浅析影片《花样年华》的影像形式特征王家卫是一个极具个人特色的导演,在他的影片中往往表现的都是与众不同的故事。
而电影《花样年华》是王家卫导演的一部经典之作,所以影片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都是极具特色的范本。
本文将从影像叙事风格、电影视听镜语以及影片象征价值三个方面来分析《花样年华》这部经典不衰的影片。
标签:影像叙事;《花样年华》;框架构图;象征价值有人说《花样年华》是一部“形式大于内容”的影片,但是在笔者看来,能发出这样言论的人都是没有看懂王家卫的电影,读不懂王家卫用“诗人般”影像叙事的电影形式。
《花样年华》虽然拍摄于2000年,但是讲述的却是上世纪60年代的香港,在那个特殊时期里人们生活状态、男女主人公关系的逐渐递进以及最后错过的悲伤和为了忘却的纪念。
一、“极简式”影像叙事风格有人总结王家卫电影的特点,说是:“村上春树味儿十足的台词、魔幻现实主义、解构主义、意识流加后现代文艺腔作风、MTV 似的恍惚镜头、街头流行的酷表情、古龙式的醒世格言、浓浓的怀旧情调。
”这些或许才是王家卫电影的艺术魅力,让人无法拒绝。
1但是《花样年华》又是他不同于以往的一部独特之作,他把镜头转向了已婚的中年人,开始用影像展现中年人生活中的暧昧情愫和秘密。
《花样年华》讲述的就是男主周慕云和女主苏丽珍同时得知双方伴侣出轨后,想搞清楚他们出轨的原因和过程,于是他们开始了一次又一次的扮演,在扮演的过程中,他们爱上了彼此,但由于道德的束缚,他们又最终没有走在一起。
导演用他独特的极简式影像叙事风格,把故事完整的展现出来。
例如:在影片中,从第31分钟开始“第一次扮演”到第36分钟结束“第五次扮演”,导演仅仅用了5分钟的时间,就展现了两个人从开始相遇到约会、吃饭、甚至到同乘一辆车回家。
在第一场扮演时,导演为了展现时候扮演的场景而不是苏丽珍和周慕云本身,在他的镜头中,让两人的影子先于本体入画,运用这样的方式,让观众明白这是扮演。
导演再利用挂在墙上的钟表以及苏丽珍旗袍的变化,来展现后面几次扮演。
长镜头与蒙太奇的比较

• 3. 重复蒙太奇:《城南旧事》,《骊歌》 旋律的反复吟奏,传达出淡淡的挥之不去 的忧伤和诗意。
• 4. 对比蒙太奇:《我的父亲母亲》中,运 用了黑白与彩色的对比,影片的主体即过 去的回忆是彩色,现代反而是黑色,目的 是为了突现父亲母亲纯美的爱情和青春。 •
5. 心理蒙太奇:《美丽心灵》描写了因发现 博弈论而荣获诺贝尔奖的数学家纳什的生 活。他一度患有妄想型精神分裂症。影片 里相当的段落形象地表现了他的错乱的精 神世界。
(2) 一般认为,所谓“长镜头”, 就是指影片尺寸和延续时间都较长 的镜头。即在一个镜头内部通过演 员和场面调度以及镜头的运动在画 面上形成各种不同的景别和构图。
它以基本上等同于实际时空的 镜头画面来表现所摄对象的全过程, 单个镜头的时长多在30秒到10分钟 之间。它排除切换,是一个不经剪 辑的画面独立的片断,在一个较长 的镜头里往往包含一个完整的段落。
长镜头在同一银幕画面内保持了 空间、时间的连续性,统一性,能 给人一种亲切感、真实感;在节奏 上比较缓慢,故抒情气氛较浓。有 人把长镜头称作“镜头内部蒙太 奇”,可见蒙太奇与长镜头是一种 分与合的截然不同的创作理念。
按照长镜头(镜头—段落)和景 深镜头的原则构思拍摄影片,是一 种旨在展现完整现实景象的电影风 格和表现手法。它具体的实践要求 是:
一、长镜头与蒙太奇的比较
(1) “蒙太奇”:本来是建筑学 的一个术语,是组接装配的 意思。影视理论家将其引伸 到影视艺术领域,指影视作品 创作过程中的剪辑组合。
“蒙太奇”的含义有广狭之分: 1、狭义的蒙太奇专指对镜头画面、 声音、色彩诸元素编排组合的手段, 即在后期制作中,将摄录的素材根 据文学剧本和导演的总体构思精心 排列,构成一部完整的影视作品。 其中最基本的意义是画面的组合。
电影概论3 蒙太奇与长镜头

发展历程
早期电影没有剪辑: 卢米埃尔 电影开始“分解和组合”:梅里爱、鲍特
第一个自觉使用“蒙太奇”:格里菲斯“最后一分钟营救”
早期有意识的理论尝试:库里肖夫“创造性地理学” 普多夫金 影片实践 蒙太奇理论系统化:爱森斯坦 两个蒙太奇镜头的对列,不是二数 之和,而是二数之积。
巴拉兹:蒙太奇就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把镜头连接起来,其 中不仅是各个完整场面的互相衔接,并且还包括 最细致的细节画面,这样整个场面就仿佛是由一 大堆形形色色的画面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而成的。
夏 衍:所谓蒙太奇,就是依照情节的发展和观众注意力 和关心的程序,把一个个镜头合乎逻辑地、有节 奏地连接起来,使观众得到明确印象和感觉,从 而使他们正确了解事情发展的一种技法。
场面调度派:理论基础是安德烈·巴赞的照相本体论,强 调电影本质上是“真实的艺术”,主张通过 电影手段来“如实地”再现现实,而不要给 现实本身添加东西。强调现实本身固有的含 义,要求影片创作者避免对观众进行引导或 强迫,应该让观众自由解释影片内容。
在电影与其他艺术的关系上,强调摄影机独 特的纪录和揭示功能,反对其他艺术的观念, 主张电影应该成为没有艺术的“艺术”,尽 量奇 主要利用一些旧新闻影片中的文献资料,重新编排来 表达一个中心意义的蒙太奇方式。
蒙太奇剪辑方法
1、切/跳切 从一个画面到另一个画面的瞬间改变 顺切:镜头具有预期的连续性 跳切:镜头联系不紧密 软切:镜头简短重叠 180度原则、30度原则 2、叠化
3、淡入/淡出(渐隐/渐显)
4、特技 融、划、分割、静止、缩小、滚动、拉伸、翻页等
分类
1、叙事蒙太奇:展示事件、交待情节、表现冲突 (1)交待情节;(2)展示事件;(3)交待时间; (4)交待地点;(5)保证叙述故事的时空完整性。 A、线性(连续)蒙太奇 是指沿着一条单一的情节线索,按照发生发展的时间 顺序和逻辑顺序、有节奏地连续讲述故事。
蒙太奇与长镜头的关系

蒙太奇与长镜头的关系一、蒙太奇与长镜头的涵义1、蒙太奇“蒙太奇”是法语“montage”的译音,原是建筑学上的用语,是“装配”、“构成”的意思,即把各种建筑材料、构件安装装配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建筑物。
“蒙太奇”的术语引申到影视创作中,最基本的含义是剪辑和组合的意思。
也是影视艺术构成形式和构成方法的总称。
它是指在电影创作中,根据主题的需要、情节的发展、观众的心理,将影片的内容分解为不同的段落、场面、镜头,分别进行拍摄。
然后再根据原定的创作构思,运用艺术技巧,将这些镜头、场面、段落,合乎逻辑、富于节奏地重新组合,使之构成一个连绵不断的有机的艺术整体。
这种构成一部影片的艺术方法称为蒙太奇。
前苏联电影大师库里肖夫指出“把动作的各个镜头在一定顺序下连接(装配)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作品,这就叫“蒙太奇”。
蒙太奇的三层意思:1、作为影视反映现实的艺术方法,即独特的形象思维方法,蒙太奇思维和蒙太奇原理。
2、作为影视的基本结构手段、叙述方式。
包括分镜头和镜头、场面、段落的安排与组的全部艺术技巧。
3、作为电影的剪辑或电视的编辑的具体技巧和技法。
综上所述,蒙太奇是影视艺术创作中的特殊的叙述方法和表现方法。
作为影视独特语言的蒙太奇,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完整的概念。
邓烛非先生在《蒙太奇原理》一书中将世界各国的蒙太奇理论归纳为九种:1.蒙太奇是镜头剪辑的方法;2.蒙太奇是镜头组接的方法;3,蒙太奇是镜头的冲突;4.蒙太奇是处理现实的方法;5.蒙太奇是模仿观察者注意力的方法;6.蒙太奇是电影的特殊手法;7.蒙太奇是动作的分解与组合:8.蒙太奇是电影的场面与段落的结构方法;9.蒙太奇是电影的时间造型的手法。
蒙太奇作为一种电影修辞手段和电影艺术的基本构成,是根据剧情和创作者的要求和目的进行的、对于电影基本元素中的画面、声音、时间、空间进行有机组合和拼装的一种电影技术。
同时,蒙太奇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它把导演要表现的内涵和思想更加流畅地表现出来,并且对于影片中的时间,空间,进行了必要的虚构性处理,让影片在短时间表现长时态。
蒙太奇和长镜头

蒙太奇的基本原理:简要地说,蒙太奇就是根据影片所要表达的内容,和观众的心理顺序,将一部影片分别拍摄成许多镜头,然后再按照原定的构思组接起来。
一言以蔽之:蒙太奇就是把分切的镜头组接起来的手段。
由此可知,蒙太奇就是将摄影机拍摄下来的镜头,按照生活逻辑,推理顺序、作者的观点倾向及其美学原则联结起来的手段。
首先,它是使用摄影机的手段,然后是使用剪辑的手段。
当然,电影的蒙太奇,主要是通过导演、摄影师和剪辑师的再创造来实现的。
电影的编剧为未来的电影设计蓝图,电影的导演在这个蓝图的基础上运用蒙太奇进行再创造,最后由摄影师运用影片的造型表现力具体体现出来。
在电影的制作中,导演按照剧本或影片的主题思想,分别拍成许多镜头,然后再按原定的创作构思,把这些不同的镜头有机地、艺术地组织、剪辑在一起,使之产生连贯、对比、联想、衬托悬念等联系以及快慢不同的节奏,从而有选择地组成一部反映一定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感情、为广大观众所理解和喜爱的影片,这些构成形式与构成方式,就叫蒙太奇。
蒙太奇的特点:(1)能够表达寓意,创造意境。
镜头的分割与组合,声画的有机组合,相互作用,可以给观众在心理上产生新的含义。
使用蒙太奇技巧和表现手法的话,可以使得一系列没有任何关联的镜头或者画面产生特殊的含义,表达创作者的寓意或者还可以产生特定的含义。
(2)具有选择与取舍,概括与集中的特点。
一部几十分钟的影片,是又许多素材镜头中挑选出来的。
这些素材镜头不仅内容、构图、场面调度均不相同,甚至连摄像机的运动速度都有很大的差异,有些时候还存在一些重复。
编导就必须根据影片所要表现的主题和内容,认真对素材进行分析和研究,慎重大胆地进行取舍和筛选,重新进行镜头组合,力求做到可视性的保证。
(3)蒙太奇组接技巧具有按照观众的心理习惯,引导观众的注意力,激发观众的联想的能力。
由于每一个单独的镜头只表现一定的具体内容,但组接后就有了一定的顺序可以严格的规范和引导、影响观众的情绪和心理,启迪观众进行思考。
蒙太奇与长镜头的关系

蒙太奇与长镜头的关系蒙太奇与长镜头的关系⼀、蒙太奇与长镜头的涵义1、蒙太奇“蒙太奇”是法语“montage”的译⾳,原是建筑学上的⽤语,是“装配”、“构成”的意思,即把各种建筑材料、构件安装装配起来,构成⼀个完整的建筑物。
“蒙太奇”的术语引申到影视创作中,最基本的含义是剪辑和组合的意思。
也是影视艺术构成形式和构成⽅法的总称。
它是指在电影创作中,根据主题的需要、情节的发展、观众的⼼理,将影⽚的内容分解为不同的段落、场⾯、镜头,分别进⾏拍摄。
然后再根据原定的创作构思,运⽤艺术技巧,将这些镜头、场⾯、段落,合乎逻辑、富于节奏地重新组合,使之构成⼀个连绵不断的有机的艺术整体。
这种构成⼀部影⽚的艺术⽅法称为蒙太奇。
前苏联电影⼤师库⾥肖夫指出“把动作的各个镜头在⼀定顺序下连接(装配)成⼀个完整的艺术作品,这就叫“蒙太奇”。
蒙太奇的三层意思:1、作为影视反映现实的艺术⽅法,即独特的形象思维⽅法,蒙太奇思维和蒙太奇原理。
2、作为影视的基本结构⼿段、叙述⽅式。
包括分镜头和镜头、场⾯、段落的安排与组的全部艺术技巧。
3、作为电影的剪辑或电视的编辑的具体技巧和技法。
综上所述,蒙太奇是影视艺术创作中的特殊的叙述⽅法和表现⽅法。
作为影视独特语⾔的蒙太奇,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完整的概念。
邓烛⾮先⽣在《蒙太奇原理》⼀书中将世界各国的蒙太奇理论归纳为九种:1.蒙太奇是镜头剪辑的⽅法;2.蒙太奇是镜头组接的⽅法;3,蒙太奇是镜头的冲突;4.蒙太奇是处理现实的⽅法;5.蒙太奇是模仿观察者注意⼒的⽅法;6.蒙太奇是电影的特殊⼿法;7.蒙太奇是动作的分解与组合:8.蒙太奇是电影的场⾯与段落的结构⽅法;9.蒙太奇是电影的时间造型的⼿法。
蒙太奇作为⼀种电影修辞⼿段和电影艺术的基本构成,是根据剧情和创作者的要求和⽬的进⾏的、对于电影基本元素中的画⾯、声⾳、时间、空间进⾏有机组合和拼装的⼀种电影技术。
同时,蒙太奇作为⼀种思维⽅式,它把导演要表现的内涵和思想更加流畅地表现出来,并且对于影⽚中的时间,空间,进⾏了必要的虚构性处理,让影⽚在短时间表现长时态。
蒙太奇和长镜头的关系

蒙太奇和长镜头的关系初涉电影理论的人大凡都会首先接触到的两个理论,就是以巴赞为代表的长镜头理论,和以爱森斯坦为代表的蒙太奇理论。
巴赞的理论发展到后来,几乎完全否定了蒙太奇,甚至主张用长镜头取代蒙太奇,这当然是偏颇之见。
蒙太奇巨大的艺术创造力是不可低估的。
蒙太奇和长镜头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
我们主张两者共存,相互取长补短。
现在的影视通常都是由若干长短不一的镜头构成的,即使有的长镜头能独立构成一个完整的影视段落,它也仍然需要和上下的镜头发生组合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长镜头实际上已成为蒙太奇的组成部分,并不存在长镜头与蒙太奇冲突的问题。
从这个意义上看,长镜头理论的提出,为蒙太奇理论的发展和合理运用起到了良好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这两个理论孰是孰非,孰优孰劣,一言两语难以言尽。
首先还是要介绍一下这两个理论的主要观点。
蒙太奇:“蒙太奇”本来是建筑学的一个术语,源于montage,是组接装配的意思。
大约在30年代被运用到电影中来,指镜头与镜头之间的连接。
因电影诞生乃至相当长的一个时期,电影只有一个、几个镜头完成,因而不存在着组接。
那时的电影很简单。
复杂以后,镜头的组接,提到创作上来,表面上只是个连接顺序,其实这种组接工作就是一种艺术方法。
因为其中并不仅仅只是按照某种逻辑顺序来做,更多的是通过人的精神活动,体现艺术的技巧和感染力。
一般来说,有两种连接思路和方法:第一,一般的连接。
第二,特殊的连接。
就是蒙太奇,真正的含义在于“联想”,在于突破常规,创造更加强烈的艺术效果。
这个思路是,在两个镜头连接时,能创造奇迹,作用于观众的联想心理,创造出这两个镜头中没有的新的含义。
这其中比较有名的就是爱森斯坦的“杂耍蒙太奇”长镜头:巴赞在《摄影影象的本体论》中提出了“摄影的美学特征在于它能揭示真实”的美学原理。
他说:“……摄影机镜头摆脱了陈旧偏见,清除了我们的感觉蒙在客体上的精神锈斑,唯有这种冷眼旁观的镜头才能够还世界以纯真的面貌,吸引我的注意,从而激起我的眷恋”。
花样年华

叠印画面的使用 影片中有一个特别新颖的 表现方式是对叠印画面的使用,或者说是 插入一段画面的蒙太奇手法来充分的展现 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样的表现方法极具说 服力,可以将两颗心在一颗来近,甚至糅 合。
镜头内容的对比 《花样年华》中当张曼玉 和梁朝伟她们重新回到他们曾租住的房子 时,问了相同的问题,他们关注的总是对 方。把两个镜头的内容对比,不难发现她 们已把对方深深的置于心中。但最终还是 错过了,因为那些仅仅只属于过去了,属 于他们得那个花样年华已渐行渐远了,只 留下了回忆的芬芳。
关于光影
在光线处理方面,导演王家卫特别使用昏暗的光效来把观众带回几十 年前的香港,造成影片呈现出老照片发黄的,古旧的,褶皱的效果。 这种光度的处理,从整体上为电影奠定出压抑、感伤、缠绵、晦涩的 感情基调,很容易让观众有记忆回放的错觉。同时,也帮助导演王家 卫表达出对爱情与道德无法两全的悔恨。 在影片的结尾,也就是男主角身处吴哥窟的电影片段,导演将拍摄的 时间定为黄昏,用那个时间的特殊光线为吴哥窟的全貌做了一个剪影, 破烂的寺庙和荒草丛生的环境传达给观众男主人公周慕云,因放弃和 极力掩饰那段昙花一现爱情而黯然神伤的情绪。而且,在摄像机缓慢 移动的过程中,有一束较为强烈的光线被其捕捉到画面当中,它不仅 刺痛了观众的双眼,也给与我们心灵上的重创。王家卫用影像的语言 告诉我们:无论记忆如何更迭,时间依旧过客匆匆,不给我们任何挽 留的机会。
(三)夜雨:“辛辣”的浪漫
《花样年华》中的灯光永远是幽暗的,有 着淡淡的忧郁气质。它似乎预示着故事的 结果,也使整个夜色充满了一种浪漫的情 调,而王家卫嫌他有些单一,也给夜色中 加入了一把辛辣的佐料---雨,淅淅沥沥的 夜雨比单纯的夜色给人的味道更足,更加 强烈。
三、《花样年华》的听觉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花样年华》中的蒙太奇和长镜头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存在着中断与连续的问题,都有其相对应的处理方式。
然而,戏剧却属于连续的艺术,它能灵活自如地表现连续,但它也努力使用中断来引起对某个瞬间的特别注意,如“亮相”,便是表现单个瞬间的中断,以达到造型的目的。
但仍无法将二者完美统一。
能做到这点的只有电影,它不仅能使生活中原本具有的时空连续性在必要时中断,而且能使原本不关联的中断镜头形成连续,这就是电影的一个显著特征。
《花样年华》被称为一部怀旧经典。
就影片所讲述的故事本身而言,古老而又普通,没有什么新意,无非就是一个讲述婚外恋的爱情故事;就影片的情节来说,既不曲折也不扣人心弦,可以说简单而又平淡。
那么,为什么这样一部故事普通、情节简单的影片能被人们称之为经典?关键就在于导演王家卫在影片中所使用的巧妙而别致的表现手法,通过这些艺术手法为这个普通的故事赋予了一个内蕴深广、新颖脱俗的主题,使这部电影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
导演王家卫用一种隐喻式和象征式的表现手法,为这部电影增加了内在韵味。
犹如一首朦胧诗,每一个字包括每一个标点都有它代表的象征意义,也像是一幅写意画,每一个线条隐含喻意。
颇具特色的隐喻和象征式的表现手法的运用,使得这部作品在主题思想的表达上显得既含蓄又有深度。
(一)蒙太奇
《花样年华》中王家卫用隐喻蒙太奇和重复蒙太奇技巧把影片的主题含蓄而又自然传达出来,在表现男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的同时也暗示了六十年代香港社会的真实现状,赋予影片时代色彩和社会意义,提升了影片的艺术价值。
隐喻蒙太奇是表现蒙太奇中的一种艺术技巧。
隐喻蒙太奇是“把表现不同形象的镜头画面加以连接,从而在镜头的组接中产生比拟、象征、暗示等作用的蒙太奇,能给人一种既形象生动又耐人寻味的感觉。
在《花样年华》中王家卫多次运用隐喻蒙太奇这一手法对影片的细节上的处理,极大地增强了影片的艺术感染力,增加了影片的含蓄美。
如影片中“昏暗的路灯”这一镜头的多次出现,这盏路灯似乎就是苏丽珍寂寞和孤独的内心。
再如,影片中几次“挂钟”的空镜头的出现,很容易就使观众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岁月的无情,很具有隐喻意义。
还有周慕云离开香港去新加坡时出现在影片中的一棵树的镜头,这个镜头导演用仰视的角度去拍摄,由一片蓝色的天空和一棵细高的小树组成的画面,交待了场景由香港到新加坡的转换和时间上是一九六二年到一九六三年的转换。
但是更重要的是,它暗示着周慕云和苏丽珍之间的感情已经越来越远了,他们之间的爱情已经永远的不可能了。
《花样年华》中这些隐喻蒙太奇技巧在细节处理上的应用,增加了影片主题的含蓄美,调动了观众的情感和思绪,使观众无形中感受到了六十年代在香港生活的两个已婚男女之间既相爱而不能爱的无奈、伤感的情绪。
此外,《花样年华》中反复出现主人公周慕云和苏丽珍各自走过狭窄的楼梯,从家到小面摊和从小面摊到家的画面。
这一画面反复出现,表面上是对主人公生活的表述。
而实际上王家卫使用的是“把表现同一内容的镜头画面在影片中反复出现,以突出、强调这一内容象征意义的蒙太奇技巧”,也就是重复蒙太奇技巧。
导演之所以要这在故事的开始部分使用这一表现技巧,目的就是要,以他们不断地从楼梯上上上下下、进进出出画面来象征他们孤独、冷清的生活状况,为他的妻子和她的丈夫之间发生婚外情埋下了伏笔,同时也隐喻了他们两个人之间会有
故事发生。
在这部影片中,另一处巧妙使用重复蒙太奇的地方是,周慕云为了写小说在宾馆里租了一间房子,苏丽珍知道后去宾馆看他时,苏匆匆走上宾馆的楼梯,然后又匆匆地走下宾馆的楼梯的镜头反复出现。
苏丽珍上去又下来、下来又上去,上下楼的画面重复很容易就让观众感受到了女主人公激烈的心理斗争。
此处暗喻着一种矛盾,实质上对周慕云产生了感情,想去看他,但又因为自己身为人妻,受道德的束缚而避免“跟他们一样”。
这里的重复效果,巧妙而贴切的展现了人物的矛盾心理,也折射出了当时社会的道德观念。
导演在向观众传达这些思想内容时,不是直白的告诉观众,而是把这一切都隐藏在画面的不断重复中,增加了电影的韵味。
(二)长镜头
所谓长镜头,就是连续的用一个镜头拍下一个场景,一场戏或一段戏,已完成一个比较完整的镜头段落,而不破坏事件发展中时间和空间连惯性的镜头。
长镜头是与蒙太奇相对的电影叙事规则。
从形式上讲,长镜头拍摄的时间较长,单个镜头长度可达十分钟左右。
从内容上讲,它在一个镜头内保持了动作与空间的相对完整。
长镜头是指摄象机连续拍摄,有一定长度深焦距镜,能在统一的时空
里相对完整地展示画面。
长镜头有两种类型:单构图式和多构图式。
多构图式的典型运用是通过光线的明暗,焦点虚实变化使画面结构连续。
多构图使得原本单调的单构图画面变得丰富
该片的中下段出现了一处让人记忆深刻的片段。
周慕云终于鼓起勇气向苏丽珍表达了心中压抑已久的感情。
可苏却用无语沉默来回避。
周看出了两人不可能在一起的结局。
于是,他请苏丽珍帮他做件事--拒绝他,让他练习承受住那份痛苦,苏答应了。
可当周说完“以后你自己好好保重”随即放开她的手头也不回地走开时,苏却开始心潮汹涌。
此时运用了一段长镜头,特写出了苏的手在被松开瞬间的抽搐,跟着紧紧抓住另一只手臂,手上的青筋凸现,一种油然而生的痛苦陡然现于手部。
接着镜头移到她的脸:不忍、难过、冲动、压抑......种种表情交汇在一处。
紧接着,苏伏在周肩头痛哭的场面出现,周的手不断轻轻地拍打着她的肩,安慰地说“好了好了,只是演戏,只是演戏.......”一种压抑已久的情感的骤然爆发,导演却没有刻意煽情,只是用娴熟的镜头语言来婉约地表达,却得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成功效果。
最后大段的空景长镜头,一道道重门、庙宇、夕阳、暮色,镜头远兜近绕脉脉不得语……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花样年华》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塑造了一个新颖脱俗、丰富多义而又含蓄蕴藉的主题。
表现了“那个时代”、表现了道德与情感的矛盾、表现了六十年代殖民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冲突、表现了人性的复杂微妙。
周苏二人想“爱” 而又不去“爱”的爱情故事,让人感受到的是人性、社会、道德之间复杂的关系,给人一种淡淡的遗憾和无奈。
王家卫没有把影片所要表现的内容仅仅定位在男女爱情上,而是通过一系列独特的表现手法为其添加时代色彩、民族色彩和人性内涵,这正是这部影片的成功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