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身体热起来》 练习题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材中问题解答-第2单元《热传递》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材中问题解答-第2单元《热传递》苏教版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材中问题解答第2单元《热传递》第5课热传导1、他们是怎么让身体暖和起来的?(P14)答∶暖手宝传热让手暖和是固体与固体接触;哈气使手暖和是气体与固体接触;泡温泉使身体暖和是液体与固体接触;喝热水使身体暖和也是液体与固体接触。

2、热是怎么传到衣物、板栗上的?(P14)答∶熨衣服时,加热电熨斗的金属底板,金属底板的热量传递给与其接触的衣服,使衣服变热,变得平整。

炒板栗时,沙子吸收大量的热量,再把热均匀地传给板栗,板栗很快就被炒熟了。

3、下图中,烧杯里的热水温度会怎样变化?水槽里的冷水温度又会怎样变化?(P15 )答︰热水的温度越来越低,冷水的温度越来越高,当温度差不多时,热水和冷水的温度变化很慢,最后二者温度达到一致。

4、生活中有许多热传导的事例,你能说说它们的传热过程吗?(P16) 答∶烙饼、量体温、电烙铁作画、吹头发、冷敷或热敷等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热传导现象。

第6课热对流1、将一小瓶红色热水放到冷水里,会出现什么现象?(P17 )答∶红色的热水会上升,到达冷水顶部会向四周流动,然后沿着水槽壁向下流动。

2、在研究热在水中的传递和研究热在空气中的传递这两个实验中,实验现象有什么相同之处?( P18 )答︰水和空气受热之后都上升,遇冷下降。

第7课热辐射1、夏天,站在烈日下你有什么感觉﹖在哪些情况下还会有类似的感觉﹖(P19 )答︰夏天,站在烈日下会感觉很热。

当人的身体或身体的某个部分(如手)靠近篝火、燃烧的蜡烛(或火柴)热水袋、火炉等也会有类似的感觉。

2、怎样才能使太阳灶的加热速度变快? (P20 )答∶可以通过改变受热物体颜色的深浅、太阳灶的材料、形状、大小,反光板聚焦的位置等使太阳灶的加热速度变快。

3、说说这些产品运用了哪种热的传递方式,它们是如何传热的。

(P21)答∶电烙铁是运用热传导的方式传热。

电水壶是运用热传导、热对流两种方式传热。

烤箱、电暖器是运用热对流和热辐射两种方式传热。

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热传递》测试卷及答案

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热传递》测试卷及答案

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热传递》测试卷及答案【基础训练】一.填空题(共10小题)1.铜、铁、铝按传热本领由强到弱排序是:。

2.当两物体间存在,在两物体间就会发生热传递。

太阳是地球最大的热源,那么热从太阳到地球主要通过方式(选填“传导”、“对流”或“辐射”)。

3.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辐射热的能力。

4.热辐射不需要依靠空气、水等任何物质,即使在中也能进行。

5.热总是沿着物体从的地方向的地方传递。

6.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靠近暖气片的空气受热会,周围比较的空气会流过来补充,这样,整个屋子的空气就在不断的流动过程中逐渐变暖。

7.、和跑步都可以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

8.冬天,我们会采用很多方法来增加热量,比如多穿衣服,衣服起到的是的作用;晒太阳时,太阳的热量是通过的方式传递给我们的。

9.探究水受热冷却的变化时,在水里加点颜料的作用是。

10.晚上,我们钻进被窝,感觉被子是的,早上醒来,感觉被窝是的;晚上再去睡觉的时候,感觉被窝是的,这说明被子(填“能”或“不能”)给我们的身体增加热量。

【能力培养】二.选择题(共10小题)11.()是外界物质直接给予热量,使我们热起来的方法。

A.跑步B.晒太阳C.加穿衣服12.冬天穿棉服比较暖和的原因是()A.棉服能保温B.棉服能产生热量C.棉服能传递更多的热量13.水烧开时往往从壶中溢出,这是因为()A.水变多了B.水受热时体积膨胀了C.水壶受热时体积缩小了14.下列现象不属于热对流的是()A.旋转的走马灯B.电暖气取暖C.电烙铁作画15.热在()中以对流的方式传递。

A.玻璃B.酒精C.金属16.下列现象中,属于热辐射的是()A.暖气片让房间暖和起来B.用汤匙搅拌热粥,勺柄会热起来C.站在火炉边烤火,手会热起来17.下列电器中,主要利用热辐射传递热量的是()A.电烙铁B.太阳能热水器C.电热水壶18.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A.慢B.也快C.都一样19.羊毛、棉花、棉布等材料导热性能差,因为在它们的空隙中有不易传导热的()A.纤维B.空气C.特殊材料20.在室内的地面铺一块干毛毯,光脚站在毛毯上5秒钟,然后再站到地板上。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热》复习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热》复习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复习第1课热起来了复习知识:1.当我们感到冷时,我们可以通过(运动)、(多穿衣服)、(吃热的食物)、(靠近热源)等方法来保暖。

2.衣服本身不能产生热量,为什么它能让我们的身体热起来?衣服本身不能产生热量,但它能减缓身体向空气散发热量的速度,起来保暖的作用。

复习题:1.填空题。

(1)当我们觉得手冷时,用力搓一搓手,就会感觉()起来了,这是因为两只手()产生了()。

(2)当我们觉得有些冷的时候,我们经常采用()、()、()、()等方法让身体热起来。

答案:(1)热、摩擦、热量(2)晒太阳、打开电暖气、吃点热的食物、多穿几件衣服2.选择题。

(1)下列方法不能使身体热起来的是()。

A.烤火B.跑步C.吹电风扇答案:C。

(2)冬天天气寒冷,小芳睡觉时盖上了厚厚的棉被。

妈妈说盖上棉被才暖和,其中的原理是()。

A.棉被能防止热量散发B.棉被能产生热量C.棉被既能产生热量,又能防止热量散发答案:A。

(3)下列方法都能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其中并不能给我们增加热量的是()。

A.晒太阳B.吃些热的食物C.多穿些衣服答案:C。

3.想一想,下面哪些情况会使衣服热起来?请在括号内画“√”。

(1)放在衣柜里的衣服()(2)穿在身上的衣服()(3)在太阳下晒的衣服()(4)刚熨烫过的衣服()(5)叠好的衣服()(6)洗过的衣服()(7)和棉被放在一起的衣服()(8)压在书本下的衣服()答案:(2)穿在身上的衣服(√)(3)在太阳下晒的衣服(√)(4)刚熨烫过的衣服(√)第2课给冷水加热复习知识:装有热水的塑料袋在冷水盆中是(浮的)。

因为相同重量的热水和冷水相比,热水的体积要大,相同体积的热水和冷水相比,冷水的重量要重。

把一袋装有冷水的塑料袋放入热水中,这袋冷水先(下沉),然后会(上浮)。

复习题:1.选择题。

(1)相同体积的50℃的热水和10℃的冷水比较,()。

A. 热水重B. 冷水重C. 两者一样重答案:B解析:50℃的热水 10℃的冷水1050℃的热水,体积会变大,但重量不变,如下图所示,10℃的冷水 50℃的热水对比前后两杯热水,后面这杯10℃的冷水被加热成50℃热水重。

2023秋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2-5《热传导》(表格式教案及反思)

2023秋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2-5《热传导》(表格式教案及反思)
3、加热另一块金属片的中心,观察凡士林是怎么变化的。
你们猜一猜热在金属中的传递方向是怎样的呢?
接下来,请大家领取实验器材,认真仔细完成实验,并将观察到的现象填写在记录纸上。
小组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汇报结论,总结结论。
(3)思考:图中,玻璃杯里的热水温度会怎样变化?水槽中的冷水温度又会怎样变化?
热水温度不断降低,冷水温度不断升高。
1.和学生简单互动拉近距离。
2.让学生意识到进入上课状态。
一、问题导入
(预设5分钟)
同学们,你们还能想起寒冷的冬天里怎么让身体热起来吗?
我们可以通过搓手、喝热水、暖手宝、泡温泉等多种方式让我们的身体暖和起来。
二、探究新知(预设30分钟)
(1)同学们有没有吃过板栗?在销售板栗的店里你观察过板栗的加工过程吗?
A.天冷多穿,天热少穿 B.冰棍箱用棉被蒙住
C.洗个热水澡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一个物体受热后,热的传递方向是 ( )
A.向四周传递 B.沿直线从一端向另一端传递
C.无法确定,需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D.以上说法都不对
3.下列热传导过程不正确的是 ( )
A. 电斗金属底板一衣服 B.冰块一纱布一皮肤
C.水槽热水一玻璃杯一杯里的冷水 D.以上说法都不对
科学观念
认识热传导。
科学思维
培养学生利用热传导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探究实践
能通过探究实验找出通过实验的设计、操作和研讨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根据科学程序进行探究的能力。
态度责任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生探索“热传导”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探究、求实、创新的科学品质。
教学重点
本课必须掌握的东西,如:科学原理需要掌握的,动手操作中需要掌握的等等。

《让身体热起来》小学科学教案:用实验展现身体温度传导的过程

《让身体热起来》小学科学教案:用实验展现身体温度传导的过程

《让身体热起来》小学科学教案:用实验展现身体温度传导的过程用实验展现身体温度传导的过程身体温度对人类健康和活动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需要了解身体温度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保持良好的体温水平。

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身体温度的产生和传导过程,我们设计了一些实验,用以展现身体温度传导的过程。

以下是本文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1.了解身体温度产生的原因和机制。

2.了解身体温度的变化和传导的过程。

3.掌握测量身体温度的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准备实验箱、温度计、皮肤感受器、热水瓶、冷水瓶。

三、教学过程1.引入要求学生先洗手并准备好实验箱和所需物品,教师可以引入故事或短片,让学生们对身体温度产生兴趣,同时告诉孩子们,在冬天或寒冷的环境中,他们的身体需要维持一个恒定的温度,以保持健康,否则会感觉不舒服或甚至生病。

2.实验一:温度传导要求学生利用实验箱中的温度计,测量热水瓶、冷水瓶和常温水瓶中的水温。

要求学生用手触摸热水瓶、冷水瓶和常温水瓶的外表面,感受其温度变化。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热水瓶、冷水瓶和常温水瓶的温度为何不同?手触摸的温度和温度计测量的结果有何不同?3.实验二:身体温度传导要求学生双手揉搓30秒钟后,用温度计测量他们的手掌温度。

再要求一部分学生将手浸入冷水中10秒钟,然后再用温度计测量其手掌温度;同时,另一部分学生将手放在温水中10秒钟,然后再用温度计测量其手掌温度。

教师可以引导思考:为何双手揉搓后手部会产生热感?为何在冷水中浸泡后手部温度会下降?为何在温水中浸泡后手部温度会升高?4.实验三:皮肤感受器要求学生利用实验箱中的皮肤感受器,触摸不同的物质,并记录下感受的温度。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何不同的物质,人体皮肤感受的温度会不同?此时教师可以介绍皮肤感受器的原理。

5.应用通过以上实验,孩子们已经了解身体温度产生和传导的过程,知道了如何测量身体温度和保持良好的身体温度水平。

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思考如何保持身体温度稳定,让孩子们了解身体保健的重要性。

教科版科学最新五下 2-1《热起来了》教学反思

教科版科学最新五下 2-1《热起来了》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当我们觉得有些冷的时候,可以有很多方法让我们身体热起来。

这一点学生有着较丰富的生活经验。

晒太阳、烤火、取暖器取暖、吃热的食物都是从其他热源获得热量让身体热起来,运动则是加快血液循环让身体热起来,而对于多穿衣服让身体热起来的原因,有些学生并不真正清楚,这正是本节课要弄清的科学概念。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对热源和热的传递有一个初步的感知和认识,引发学生对热探究的兴趣。

本课分为两个主要部分。

第一部分:怎样给身体增加热量。

从当我们觉得手冷时,两只手互相搓一搓会热这一生活经验切入,让学生关注身边的热源,引发学生思考“还有什么办法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让学生回忆生活中能使身体热起来的方法,并思考“这些方法是怎么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最后引出本课的研究问题:“衣服能给我们增加热量吗?”第二部分:衣服能给身体增加热量吗?教材要求学生自主设计对比实验对这一问题进行验证,最终对“多穿衣服让我们身体热起来”进行科学合理的解释。

通过实验验证,让学生经历“问题—猜测—实验验证—思维论证”这样一个相对完整的探究过程,促进他们主动地思考,主动地探究。

在教学实践中,仅用毛衣包住温度计,会出现温度计温度略微上升的现象,最佳方法是用一杯常温水,先测出水的温度,然后用毛衣包住水杯再测水的温度。

五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对比实验的方法,能够自主设计一些简单的对比实验,所以本课在引出研究问题:“衣服能给我们增加热量吗?”后,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自主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教师要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多角度进行实验验证,形成正确科学概念,培养学生善于质疑、思辨、验证、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态度。

初步体会到保温材料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热起来了》教案

《热起来了》教案

《热起来了》教学设计景宁县民族小学 韦国良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有多种方法可以让身体热起来。

2、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过程与方法1、经历假设—思辨—设计—验证—分析的过程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2、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并由此形成合乎逻辑的实验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1、对热现象产生探究的兴趣。

2、进一步形成尊重数据的科学态度。

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记号笔、纸、记录单、温度计、毛巾、本子。

教学过程一、引人初次见面,握手问好。

刚才握手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 .说明我的手热,你的手冷,我的手的热量传递给了你,让你的手感觉到热。

二、怎样让身体热起来冬天我们总会觉得冷,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我们的身体热起来?指名说,师用记号笔在纸片上书写。

还有吗?请你像老师这样用记号笔在纸上大大地写出来,尽量简洁。

学生小组讨论、书写。

请一小组汇报:将纸片贴到黑板上,其他组有补充的贴上。

师:哪些方法是外界物质给予身体热量的?学生辨别后,师简单介绍其他的是血液循环加快或吃进食物让身体产生热量。

三、衣服、被子能给我们增加热量吗?1、学生发表个人观点2、出示给定材料,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来研究?2015景宁县团队赛课材料学生小组讨论后指名边说边演示。

追问:实验中,我们要观察什么?观察到什么能说明什么?3、回顾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温馨提示4、学生小组实验,师巡回指导5、小组汇报数据,师输入各组数据6、数据分析:通过实验你的观点是什么?哪些小组的数据支持你的观点?7、师:为了进一步研究这个问题,我们还可以去测量身上衣服的温度和我们的身体温度。

(师示范)学生测量,填写记录单,汇报。

你还有什么发现?你有什么新的问题?8、归纳:衣服能给我们的身体提供热量吗?为什么多穿衣服可以使我扪的身体觉得热起来?四、拓展尝试解释棉被里的冰棍为什么融化得慢。

六年级科学下册问题解答

六年级科学下册问题解答

六年级科学下册问题解答 2009021、让身体热起来一、问题解答问题1:让身体热起来的方法有哪些?答:补充内能,如吃巧克力;外部加热,如晒太阳、烤火等。

问题2:人体吸收的能量到哪里去了?答:保持体温(热能)、运动(机械能)、生长(储存能)等。

问题3:北极熊为什么不怕冷?答:(1)它皮下有厚厚的脂肪层。

(2)体表的白毛为中空结构,可以吸收太阳能来取暖。

(3)体表白毛下的皮肤为黑颜色。

可以最大限度利用太阳能。

(4)体毛很长且被一层油脂覆盖,不会被冰冷的海水浸湿。

(5)脚掌上长有厚厚的毛,既防滑又隔冷。

(6)大量进食高热量食物。

特别在冬季,北极熊非常挑食。

主要进食猎物的脂肪。

(7)当北极进入极夜时,也就是北极最冷时,它就开始冬眠。

2、摆的秘密一、问题解答问题1:摆摆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答:摆摆动的快慢只与摆线长短有关,摆线越长,摆动越慢;摆线越短,摆动越快。

问题2:摆在摆动过程中能量是怎样转化的?答:摆首先在外力的作用下运动起来,并且长时间不停地摆动,从最高点到最低点,然后再到另一个最高点,这样往复运动,并在一段时间后,又慢慢地停下来。

简单的说,摆从静止到运动,再由运动到静止,它在进行机械能的转化。

问题3:摆为什么能长时间不停地摆动?过一段时间,为什么会慢慢地停下来?答:静止的摆在外力作用下开始摆动,在摆动过程中,能量不断转化;一段时间后,摆又在外力的作用下慢慢停下来。

3、钻木取火一、问题解答问题1:钻木取火的道理?答:用钻钻木头时,钻与木头之间不断摩擦生热。

从能量转化观点上说,就是机械能转化为热能。

问题2:生活中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现象?答:用切割机切割金属;商场电梯扶手因摩擦而发热;玩滑梯屁股摩擦生热;飞机降落时,轮胎与地面剧烈摩擦而产生火花;载人航天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与大气摩擦生热燃烧。

问题3:如何克服摩擦生热现象给人们带来的不利影响?答:高速行驶的汽车容易爆胎,可定期检查,及时剔除异物。

钻头发热,及时用冷却液冷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身体热起来》练习题
一、填空:
1.让身体热起来的方法:运动,吃食物,多加衣物,晒太阳等。

2.食物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3.人体能量的主要去向:工作,学习_,娱乐,__运动__等。

4.人时时刻刻都需要_能量_____,即使是熟睡中的人,也需要_能量。

5.把温度计在常温下用棉布包起来,过一会它_不会变化。

说明棉布不会生热。

6.冬天的棉衣能___保温_______,阻挡__冷空气_____进入,所以能御寒。

二、判断
1.衣服能产生热,所以多穿衣服就不冷。

(错)
2.食物为我提供能量,我们才能生存。

(对)
3.没有能量,我们就无法工作.学习.娱乐.运动。

(对)
4.如果能量过剩,缺乏运动,多余的能量就转化为脂肪,人就会发胖,引发疾病。

(对)
三、简答
1.北极熊为什么不怕冷?
(1)它皮下有厚厚的脂肪层。

(2)体表的白毛为中空结构,可以吸收太阳能来取暖。

(3)体表白毛下的皮肤为黑颜色。

可以最大限度利用太阳能。

(4)体毛很长且被一层油脂覆盖,不会被冰冷的海水浸湿。

(5)脚掌上长有厚厚的毛,既防滑又隔冷。

(6)大量进食高热量食物。

特别在冬季,北极熊非常挑食。

主要进食猎物的脂肪。

(7)当北极进入极夜时,也就是北极最冷时,它就开始冬眠。

2.了解造成肥胖的原因,并提出减肥建议。

答:人体从食物中吸收能量,如果你吃得太多,身体需要不了那么多营养,能量就过剩,多余的能量转化脂肪积存起来了。

要想减肥: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暴饮暴食。

2.合理运动,把能量消耗出来。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