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髁上骨折手法复位有什么
肱骨髁上骨折手法复位夹板与穿针固定的疗效对比

5
肱骨髁上骨折手法复位夹板 与穿针固定 的疗效对 比
卢 先整
●
刘本 辉 ”
摘
要: 目的 : 探 讨肱 骨 髁 上 骨折 选择 手 法 复住 夹板 与 穿针 固定 治 疗疗 效 。 方 法 : 2 0 0 7 年1 月  ̄2 0 1 1 年1 2 月对 1 6 0 例 肱 骨髁 上 骨 折 随
诊时间 8 小时。
Ⅱ型 5 例, G a r t l  ̄d Ⅲ型 1 例) , 发生 率 7 . 5 %; 穿 针组 7例 ( G a r t —
l a n d Ⅱ型 5例 , G a r t l  ̄dⅢ型 2例 ) ,发生率 8 . 8 %, 活动受 限 0
表 1 肱骨髁上骨 折夹板组和 穿针组的疗效 比较
1 . 2 分 组 方法 : 采 用 按 先后 顺 序 排 序 1 到 1 6 0号 , 单 数为 夹 板 组 , 例 。两 组 疗效 比较见 表 1 。
2 治 疗 方 法
2 . 1手 法 复 位 夹板 固定 组 : 选 用 臂 丛 麻 或 氯胺 酮麻 成 功 后 , 患肢 外展 , 通 过 拍 x线 片后 根 据 骨折 的移 位 情 况 整 复骨 折 , 助 手 固 定 患肢 近端 , 术 者 两 手 握 住腕 部 , 先 顺 势拔 伸 牵 引 , 然后 根 据 骨 两 组 肘 内 翻畸 形 与 功 能 活动 受 限 发 生 率 比较 :夹 板组 8 0 折 远端 旋 前 或旋 后 将 前臂 旋 后或 旋 前 ,纠 正 断端 的重 叠移 位 及 例 , 肘内翻 3 例, 发生 率 3 . 8 %; 活 动 受 限 6例 , 发生 率 7 . 5 %。穿 针组 8 0例 , 肘 内翻 畸形 7 例 , 发生 率 8 . 8 % ; 活 动受 限 0 例 。 旋转移位 , 术 者 一手 维 持 牵引 , 另 一 手用 捺 正 手法 纠 正 断端 侧 方 周, 拆 除夹 板 固定 指 导 功能 锻 炼 。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治疗方法

远, 厚 度 较薄 , 可 予 切断 , 将 颈 内动 脉 中无法 暴露 的硬 化斑 保 留 ,
不 予 切 除 。硬化 斑 切 除 范 围 ,下 方 到 达颈 动 脉分 又 点 下方 2 c m,
上 方 到达 颈 内动脉 的最 远方 暴 露范 围 】 。
大 块 硬 化 斑 切 除后 ,仔 细检 视 动 脉壁 上 的 粗糙 面 ,将 遗 漏 的 小 片 硬 化斑 清 除 。清 除 方 法 可用 小 棉 球轻 轻 揩 拭 。用 生 理盐 水 冲 洗 动 脉 腔 ,去 除所 有 血 凝 块 及 硬 化 斑 碎 块 。动 脉 切 口用 6 . 0 单 股
[ 1 ]
参考文献
尚明谦 , 曾秉振 .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卒 中的研 究进展 U 】 . 临床神 经病 学杂志,2 0 0 5 ,1 8( 5) : 3 9 9 — 4 0 0 . [ 2 ] 温仲 民,包仕 尧 颈动脉狭 窄的诊 断方法与介a v  ̄# t卟 临床神 经病 学杂志,2 0 0 6 ,1 9( 5 ): 3 9 3 —3 9 4 .
用 贯穿 丝线 将 动 脉切 口向 两 旁牵 开 。动 脉 内膜 切 除 从 颈 总动 脉 开 直径 的最 狭窄 点小 于 2 m m时 ,血 流将 有显 著减 少 ,即应 进行 手术 始 ,在 硬 化 斑 下端 找 出动膜 内膜 与 中层 间 的分 界 面 ,沿此 面将 硬 排除 狭 窄 。如 果 狭 窄严 重 ,很 快 就 要 完全 梗 阻 者 ,应立 即手 术 。 化 斑 用 剥离 子 轻 轻剥 离 。 剥离 时 注 意 勿使 动 脉壁 的肌 肉层 受 到 损 动脉造影中见钙化斑上有溃疡者,应该手术 ,因为这时容易发生 伤 ,保 持 动 脉 壁 在术 后 仍 具 有一 定 强 度 ,不 致形 成 动 脉 瘤 。硬 化 血栓 形成 。 两侧 都有 狭 窄者 , 分期 作两 侧手 术 。 两 次手 术相 隔 2~4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复位标准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复位标准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
正确的复位对于患儿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复位标准进行详细阐述,包括复位方法、操作步骤、复位成功的评估以及注意事项。
一、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复位标准概述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复位标准主要依据骨折类型、患儿年龄和骨折部位进行判断。
复位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骨折端对位对线良好:骨折端整齐,无明显错位,骨折线呈线性。
2.骨折部位稳定:骨折部位无明显移位,固定后不易再移位。
3.关节功能恢复:复位后关节可正常活动,无明显疼痛。
二、复位方法及操作步骤1.麻醉:根据患儿年龄和病情,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
2.体位:患儿取仰卧位,患肢外展,肩部用沙袋固定。
3.手法复位:术者双手握住骨折远端和近端,轻轻牵引,沿骨折线方向缓慢用力,使骨折端逐渐对位。
4.复位过程中,应注意观察骨折端对位情况,如有困难,可适当辅助器械。
5.复位成功后,进行固定。
常用固定方法有石膏固定、小夹板固定等。
三、复位成功评估与注意事项1.复位成功评估:复位后,骨折端对位对线良好,关节功能恢复,无明显疼痛。
X光片检查显示骨折线呈线性,骨折端无明显移位。
2.注意事项:(1)复位过程中应轻柔操作,避免过度用力,以免加重骨折端损伤。
(2)复位成功后,固定要牢固,确保骨折部位稳定。
(3)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如出现疼痛加剧、肿胀加重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4)指导患儿进行康复训练,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通过以上阐述,相信大家对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复位标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肱骨髁上骨折是一种儿童常见骨折,约占四肢骨折中的5%,占肘部骨折中的60%左右,而且以伸直型骨折为主[1]。
肱骨髁上骨折的常见并发症就是肘内翻,尺偏型骨折儿童肘内翻的概率达到50%[2]。
最近几年,国内外在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研究领域取得了巨大进展,本文就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进展情况进行详细论述。
标签: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方法;研究进展对于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来说,在强调应用最佳疗法让骨折断端能解剖复位的同时,还要关注固定位置、固定方法。
现在研究热点集中在整复外固定、闭合复位经皮穿刺针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等[3]。
在骨折治疗的同时还要预防和避免损伤神经、血管、缺血挛缩、肘内翻等不良情况的发生。
1.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的最新研究肱骨髁上骨折可划分为伸直型与屈曲型,而伸直型又可分为桡偏型与尺偏型,90%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为伸直型。
若得不到恰当治疗会引起肘内翻、神经血管受损、Wolkmann 缺血挛缩等严重并发症。
近些年来,国内外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方面取得了长足的研究进展[4]。
1.1 闭合复位外固定疗法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早期进行手法复位外固定是该类骨折的最基本疗法,几乎适用于所有骨折儿童。
复位要求需获得断端完善对线、彻底纠正骨折断端旋转畸形及前后或侧向倾斜,尤其是尺偏移位骨折,多数主张矫枉过正,将桡侧嵌插,稍分离尺侧,有助于预防肘内翻[5]。
①夹板固定方案:这是传统中医治疗方案,通过临床实践验证夹板固定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
国内有研究者在84例伸直型闭合骨折治疗实验中应用小夹板固定患肢在屈肘900位置,并加垫使得骨折远端呈桡侧倾斜和桡偏位、及时调整夹板松紧度,结果发现82例患者治疗良好,仅2例出现肘内翻[6]。
还有人研究选择超肘关节固定屈肘在1100左右、前臂旋前或中立位,也获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7]。
②石膏固定:该方案能有效控制前臂旋转及屈肘角度。
在前臂旋前位时,外侧桡骨压迫肱骨,内侧尺骨拉动肱骨,这种力学结构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8]。
肱骨髁上骨折复位标准

肱骨髁上骨折复位标准
肱骨髁上骨折是肱骨髁部分骨折,复位是指将断裂的骨片重新正确对位。
肱骨髁上骨折复位的标准如下:
1. 复位后,骨折部位应完全对齐,无明显错位或间隙。
2. 复位后,肱骨髁的关节面与肱骨滑车面及肱骨干部分的关节面在正常解剖位置上完全契合。
3. 复位后,骨折两端的外形、长度和角度应与对侧正常的对应骨折段相一致。
4. 复位后,骨折端的血液供应应该良好,没有明显的微循环障碍。
5. 复位后,关节活动度应该恢复到最大程度,并且没有明显的关节卡阻感。
6. 复位后,复查X线片显示骨折断口间距在1mm以上的是骨折复位不满意,需要重新复位。
综上所述,肱骨髁上骨折复位的标准主要是骨折部位对齐、关节面契合、外形一致、血液供应良好、关节活动度恢复和X线片显示间距满意。
肱骨髁上骨折复位标准

肱骨髁上骨折复位标准肱骨髁上骨折是指肱骨骨折发生在肘关节上方,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
在遭受外力作用下,肱骨髁上骨折可能会导致肘关节功能障碍,甚至影响上肢的正常活动。
因此,对肱骨髁上骨折进行复位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介绍肱骨髁上骨折复位的标准操作流程。
首先,进行术前准备工作。
在进行肱骨髁上骨折复位手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包括了解患者的病史、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必要的影像学检查等。
在明确了患者的病情后,需要准备好必要的手术器械和设备,确保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
其次,进行麻醉和消毒。
在进行肱骨髁上骨折复位手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或全麻,以确保手术过程中患者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同时,需要对手术部位进行彻底的消毒,减少手术感染的风险。
接着,进行肱骨髁上骨折复位操作。
在进行肱骨髁上骨折复位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复位方法。
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手法复位或借助外固定器进行复位。
在复位过程中,需要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准确找到骨折端,通过适当的手法将骨折端复位到正确的位置,并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认复位的准确性。
最后,进行术后处理。
在完成肱骨髁上骨折复位手术后,需要对患者进行术后处理和康复指导。
包括固定患肢,避免过度活动,定期复查影像学检查,进行康复训练等。
同时,需要对患者进行术后的疼痛管理和并发症的预防,确保患者的术后康复效果。
综上所述,肱骨髁上骨折复位是一项重要的手术操作,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通过准确的术前评估、严谨的手术操作和科学的术后处理,可以有效地提高肱骨髁上骨折复位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希望本文所述内容能够对相关医护人员有所帮助,提高对肱骨髁上骨折复位的认识和操作水平。
肱骨髁上骨折复位标准

肱骨髁上骨折复位标准
肱骨髁上骨折的复位标准包括以下方面:
1. 关节复位:将肱骨髁上骨折的断端复位到正常的关节面中,使关节恢复正常对位。
2. 长度复位:将肱骨髁上骨折的断端复位时,要保持骨折部位的长度与对侧正常肱骨相当,以保持肱骨的正常生理功能。
3. 旋转复位:确保肱骨髁上骨折的断端在复位时,旋转不偏斜,使上下臂的转动关节正常。
4. 骨折稳固:骨折复位后,通过内固定或外固定的方式,使骨折断端稳定。
内固定可以使用钢板、钢钉、螺钉等,外固定可以使用外固定支架等。
5. 软组织恢复:在骨折复位后,要确保周围软组织的正常复位,包括肱骨骨膜、肌肉、韧带等,以促进愈合。
复位标准的具体操作需要经验丰富的骨科医生来进行,操作过程中需要借助影像学检查,如X线、CT等来确保骨折复位的
准确性。
同时,骨折复位后需要进行正位、斜位和旋转位等不同角度的X线检查,以评估复位质量和术后效果。
手法复位闭合穿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叉克 氏针 固定与外侧交叉克 氏针 同定 、 外 侧平行 克氏针 同定 相 比 , 在抗 旋转 、 侧 抗 弯 、 侧 向移 位等 方 面均 有 明显 的优 越 抗 性 , 最 大 限度 地 预 防 由 于 复 位后 骨 折 远 能 端移位造 成 的肘 内 翻。这种 方法 治疗 儿 童肱骨髁 【 骨折 仪创伤小 , 避免 了开放 复 位 对 组 织 的损 伤 , 而且 最 大 限度 地 避 免 【骨折 移位 而 造成 的肘 内 酬, 其 适 合 大 I 尤
G ra d 1 、I 有 部 分 和 完 全 移 位 的 骨 a ln H型
( . % ) 无 差 的病 例 。优 良率 9 . % , 85 , 15
骨折 1 0~1 愈 合 。 2周
讨 论
20 0 0年 7 ~ 0 0年 4月 收 治 儿 童 21 肱 骨髁 f骨 折 患 儿 4 7例 , 3 男 9例 , 8 女 例 ; 龄 4 ~1 年 3岁 , 均 7 5岁 ; 侧 3 平 . 左 2 例, 右侧 1 。按 照 G ra d分 型 法 , 5例 at n l Ⅱ 1 9例 , 型 2 Ⅲ 8例 ; 直 尺 偏 2 伸 5 例 , 直桡偏型 2 伸 0例 , 曲型 2例 。 手 术 屈
而 牢 固 的 接 触 。 ( 对 1 肘 部 肿 胀 的 患 2 ) I 儿 在 内 上髁 部 穿 针 ,一 要 摸 清 尺 神 经 定 沟 , 开 尺 神 经 , 时 不 要 在 肘 关 节 删 曲 避 同 位 置 上 穿 针 , 为屈 f 时 尺 神 经前 移 。() f 『 I 3 早期 功 能锻 炼 , 进 静 脉 凹 流 , 肘 关 节 促 把
论
著 ・临பைடு நூலகம்
床
论
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肱骨髁上骨折手法复位有什么
导语:肱骨髁上骨折是一种常见到的情况,对患者来说会暂时性的失去手臂的功能,而且还会有特别痛苦的情况,所以说在出现这种情况后,一定要进行及
肱骨髁上骨折是一种常见到的情况,对患者来说会暂时性的失去手臂的功能,而且还会有特别痛苦的情况,所以说在出现这种情况后,一定要进行及时的治疗,在进行治疗的时候一般主要复位治疗,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决定,那么肱骨髁上骨折手法复位有什么?通过下面的介绍我们来进行一下了解。
肱骨髁上骨折(伸直型中的尺偏型)有肘内翻畸形发生的可能性,在手法复位时可以考虑“矫至过正,让其外展至轻度桡偏也未尝不可”。
以前我在四川省骨科医院儿童病区看到过,很多肱骨髁上骨折的儿童都用手法复位、尺骨鹰嘴骨牵引,听病区的医生说:这种治疗方法的肘内翻畸形的发生率比较低。
一:在无牵引的情况下,矫正侧方移位,用双拇指捺正,用指腹感觉肱骨髁内外侧皮质与肱骨干内外侧皮质相一致,然后保持住。
二:助手把持前臂使肘部呈屈曲45度位,逐步牵引,逐步屈曲,根据患儿年龄大小调整牵引力量大小,当肘屈曲90度位牵引力量顶峰时,四指环抱肱骨干双拇指向前推挤肱骨髁,此时助手在牵引的情况下将肘屈曲至100-120。
弧形由内向外推挤肱骨髁,手力适中。
此过程助手的手法配合非常重要,牵引及角度维持贯穿始终,否则前功尽弃。
三:用大石膏固定肘屈曲90度前臂外旋位。
根据末梢血运及挠动脉的情况调节。
争取一次成形,切忌反复,防骨化肌炎。
通过上述的介绍,我们知道了肱骨髁上骨折手法复位有什么,在出现这样的情况后,会有特别疼痛的感觉,所以在复位的时候同样会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