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诗家语”诗歌解
读懂诗家语-2024年高考语文总复习之古代诗歌阅读(全国通用)

问题思考
1. “离别宽衣带”怎么理解?为什么分别了还要把衣服解 开?
离别衣带宽
2. “尽日解鞍山店雨,晚天回首酒旗风”中“尽日解鞍” 是什么意思?难道说一整天都在解下马鞍?
尽日雨解鞍山店
“诗家语”的特点
诗歌特点
读懂诗歌 表层意思 读懂诗歌 深层意思
鉴赏诗歌
01
如何读懂诗歌? 如何答题?
你眼中的诗歌鉴赏题:
1、读不懂诗歌大意— 2、理解诗意不准确— 3、分析概括不全面— 4、表达技巧说不出—
……
高考要求: 诗词鉴赏层级
精表达
会鉴赏
读懂是知识的综合运用 是鉴赏和表述的基础
能读懂
读懂的标准:
1.明白表层意思
这两句的意思是::晴朗的原野上汉阳树历历可数,鹦鹉洲上芳草茂盛
不合格律(押韵、对仗、平仄)的要求
B.宾语前置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常式:香雾湿云鬟,清辉寒玉臂 诗人想象他远在鄜fū州的妻子也正好在闺中望月,那散发着幽香的蒙蒙 雾气仿佛沾湿了她的头发,清朗的月光也使得她洁白的双臂感到寒意。 这里的“湿”和“寒”都是所谓使动用法,“云鬟”“玉臂”本是它们 所支配的对象,结果被放在前面,似乎成了主语。
能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
2.领会深层含义
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 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 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
读懂诗歌突破口
02 读懂“诗家语“
“诗家语”:是作者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和诗歌格律的要 求对诗歌的语言所做的变形处理。
诗歌鉴赏之读懂诗家语

意与象的结合,即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思的形象。 • 意象: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 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和诗人所描绘的生 意境: 活图景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 境界。
意象
1、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 的高尚。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我的心 像晶莹的玉壶的冰一样,样高洁如故。“冰 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 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 雪。”——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 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寒食 【唐】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①从景物描写的角度看,“满”字描绘 出了江南二月繁花竞丽的美好景象。 ②从景情关系看,上述景象反衬下文 “堪悲”之情。诗歌以乐景衬哀情。
丹阳送韦参军 【唐】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秋”①表面:写时令。②深层:写心
11、杜鹃鸟——凄凉哀伤的象征。古代 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 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 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 的象征了。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 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子规 鸟即杜鹃鸟。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 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三、四句 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 怀念与深切同情。宋人贺铸《忆秦娥》: “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
4、以蝉喻品行高洁。古人认为蝉餐风 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 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诗歌鉴赏------读懂“诗家语”

诗歌鉴赏角度二读懂诗歌正文——理解“诗家语”古代诗歌的语言属于抒情话语系统,这种语言,简而言之,是一种变形的语言,即我国古代诗评家所说的“诗家语”。
诗歌的语言之所以要做变形处理,完全是由作者表情达意的需要和诗词格律的要求决定的。
那么,古诗词作品是如何对句子做变形处理的呢?这里只做一些粗略的探讨。
1.以词语错综颠倒的方式组句。
词语的错综颠倒是指古代诗歌词语的运用,打破了一般语法上的固有顺序。
其具体情形大致有二:一是词语在单个诗句内的错综颠倒,二是词语在两个诗句之间的跳跃变换。
先说词语在单个诗句内错综颠倒的情形。
如崔颢《黄鹤楼》中的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这是“汉阳树晴川历历,鹦鹉洲芳草萋萋”的倒装变形,若按常规词序表达,读起来则会有别扭之感,既不能与首联之“楼”,颔联之“悠”,尾联之“愁”押韵,也不易形成223的节奏;再者,“晴川历历”“芳草萋萋”的视觉意象也得不到突出强调,很难引出尾联之渺渺茫茫的乡愁。
我们分析这个例子的时候,就考虑到了“作者表情达意的需要”和“诗词格律的要求”这两个因素。
此类例子较多,大家应选取典型的诗句悉心揣摩,力争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接下来说词语在两个诗句之间的跳跃变换。
如王翰的《凉州词》有这样两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第一句的“葡萄美酒”是第二句“欲饮”的对象,这种跨句位移,极大地强化了“葡萄美酒”这一形象的感觉呈现力量,让五光十色、琳琅满目的筵席盛况直接撞击读者的视神经,视觉效果强烈。
这种词序颠倒变形的跨度相当大,往往是由此句跳跃到彼句,弹跳力极佳。
2.以词语超常搭配的方式组句。
所谓超常搭配是指词语突破了常规的搭配习惯,表面上有悖于生活逻辑,实则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合乎诗意的真实。
以这种方式组接的句子最能表现出诗人的独特感受。
如南宋词人张孝祥的《西江月•黄陵庙》上阕的起调两句“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千里秋江”就属于词语超常搭配、锤炼颇佳的句子。
读懂诗家语

“采鱼水中宿”,能不能据实改成“采鱼船上宿”?不能,因为 “水中宿”看似不合情理,却更能表现农夫为了生计而昼夜不息 在水面上经营的辛劳。
2.精警凝练——诗歌篇幅短小,“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 论万里。”(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写诗也如绘画一样, “笼天地于形内,错万物于笔端”,在尺幅画面上绘出万里江山景 象。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以少胜多,用最精练的文字表达最丰富 的内容。 《春望》这首诗如果补上省略的词语,则是:“国破(但)山河在, 城春(故)草木深。(因)感时(所以)花溅泪,(因)恨别(所以)鸟
诗歌怎样造成含蓄美呢?我们在前面讲到诗歌反常、精警的 特征时,实际上已经说到了这个问题,下面再通过具体的诗作体 会其中的方法。
杜甫《秋兴八首》:“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 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 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一、二两联均语意双 关,既写自然之景,又暗示社会之景,既传神地写出了风云变幻、 “萧森”骇人、寓有悲壮色彩的巫峡景观,又形象地暗示了安史 之乱后藩镇割据、战乱不息的政治形势和社会黑暗。三联“开” 字语意双关,一谓菊花开,又言泪眼开。“系”字也语意双关,既指 孤舟停泊,舟系于岸,又指心念长安,系于故园。在“诗家语”的 表达中,常常运用比兴、象征、通感、夸张、双关、借代等技巧, 达到出神入化,变化无端的艺术境地,让读者有一种只可意会而难 以言传的审美感受。读这种诗,要在读出字里面的意义。
坡陀望鄜畤,岩谷互出没。我行已水滨, 我仆犹木末
-----《北征》
注:坡陀(túo):山岗起伏不平。鄜畤:鄜州原野。)
有人对最后一句提出质疑:“人非猿猱,何得行于树杪?”人 怎么会在树梢上行走呢?看似无理,但细一想,这无理之处正是诗 的佳妙之处。原来诗人归心似箭,“苍茫问家室”,因此,他行走迅 速,已到了山下水边,而仆人却落在后边的山上,远远望去像在树 梢上一样。这样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主仆二人,一前一后在岩谷 间互相出没的情景。
高中语文复习 诗歌鉴赏专题一:读懂诗家语,寻找解诗法

02读注释
读注释。诗歌是诗人思想情感的 具体化,诗人的生平、风格、思想、 抱负、经历等,无不影响着诗人的表 达。把握诗歌及题干的补充注释,往 往可以知晓诗人所处的朝代及其作 品风格,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写作 目的以及某些词语(典故)的含义。 诗歌注释蕴含的信息是多方面的:① 介绍写作背景→暗示本诗的思想主 旨;②介绍作者→暗示本诗的思想情 感或写作风格;③介绍疑难词语、地 名→帮助读懂诗句;④介绍相关诗句 →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
诗歌语言的变形
01 词类活用
02 词语省略
03 语序颠倒
04 互文见义
(一)词类活用
1.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锦帽貂裘:戴锦帽、穿貂裘,名作动。 2.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雨:下雨,名作动。 3.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绿:使……绿,形使动。 4.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陌上桑》) 府:在府郡;朝:在朝廷。名作状。 5.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灰、烟:像灰、烟一样,名作状。曹操的水军像灰烟一样飞散消失了。
参考答案 ①“劝诫”是这首诗的主旨,诗人在尾联点明该 主旨,劝说白居易不要沉迷于宗教,消磨了志气,要对人生充 满信心;②诗歌的第二句在问候中提到僧人和寺庙,为结尾 正式的劝诫做了铺垫。
三、寻找解诗法
01 读标题
读标题。标题是诗歌内容和形式 等信息的丰富载体,是我们理解诗 歌的重要切入点。标题蕴含的信 息可以从以下方面“读”:①“读” 标题揭示的写作时间、地点、对 象、事件、主旨;②“读”标题交 代的写作缘由或目的;③“读”标 题暗含的情感或奠定的感情基调; ④“读”标题表明的诗歌题材、 体裁;⑤“读”标题暗示的诗歌表 达技巧。
读懂“诗家语”诗歌解28页PPT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
谢谢!28Fra bibliotek读懂“诗家语”诗歌解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读懂诗家语

读懂诗家语——杜甫诗四首《诗人玉屑》载:“王仲至召试馆中,试罢,作一绝题云:‘古木森森白玉堂,长年来此试文章。
日斜奏罢《长赋》,闲拂尘埃看画墙。
’荆公见之,甚叹爱,为改作‘奏赋《长》罢’,且云:‘诗家语,如此乃健。
’”在王安石看来,“日斜奏赋长罢”,是“诗家语”,“日斜奏罢长赋”,则不是“诗家语”。
为什么?王安石语焉不详。
诗家语特征:一、反常:诗歌语言是一种最不科学、最不规、却最具艺术表现力和艺术创造力的语言。
戎马关山北——关山北戎马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碧草映阶黄鹂隔叶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微风岸细草,危樯舟夜独湖阔兼云涌。
楼孤属晚晴——湖阔云涌兼,晚晴属孤楼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
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今望苦低垂。
——《秋兴八首》(其八)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
作者把“香稻”“碧梧”提到前面,香稻是被鹦鹉啄后余剩的香稻,碧梧是被凤凰长年栖息的碧梧,通过稻粒的富足、梧叶的茂盛来反映盛世气象。
这就是“诗家语”。
如果按一般顺序描写,重心落在“鹦鹉”“凤凰”,就显得很平淡,不能把极盛的景象突现出来。
词下阕全是倒装句。
第一二句常用语序是“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
词上阕月朗天清,词下阕阴云密布。
改用倒装句式,可以突出山雨骤至的急迫。
最后两句也是“诗家语”,结构和散文不一样。
要是用读散文的方法,从叙次先后看,先茅店,次社林,次路转,次溪桥,好像是说过了茅店,再过了社林边,这时路拐弯转向,忽然看见一座溪桥。
依此,词句当解作“路转忽见溪桥”。
但词把“忽见”放在最后,正说明在“路转溪桥”以后才忽见,忽见的是“茅店”,这不是一般的茅店,而是“旧时茅店”,位于“社林边”。
提前写茅店是为把它突出来,透露出作者“忽见”的惊喜。
一场大雨即至,正愁没有躲处,走过溪头,拐一个弯,就忽然见到社林边从前歇过脚的那所茅店。
读懂“诗家语”诗歌解共28页PPT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像为 了城墙 而战斗 一样。 ——赫 拉克利 特 17、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 ,并非 因为他 们愿意 做出这 种行为 ,而是 惟恐自 己会成 为这种 行为的 牺牲者 。—— 柏拉图 18、制定法律法令,就是为了不让强 者做什 么事都 横行霸 道。— —奥维 德 19、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 。—— 托·伍·威尔逊 20、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 义是财 富。— —爱献 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效读懂诗歌
学习目标
1.掌握读懂诗歌的方法;
2.运用方法,有效读懂诗歌,解 决相关题目。
【考纲呈现】 考查材料的选择以唐宋诗词为主,也可选择其他体 裁的作品。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等顾
海棠脉脉要诗催,日暮紫绵无数开。
欲识此花奇绝处,明朝有雨试重来
春寒(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2)两首诗中都写到了“雨”,请分别指出其内 涵。(3分)(平均得分1.43)
(3)请分别概括两首诗中海棠的形象特征及诗人 借此表达的情感。(4分)(平均得分1.46)
课前检测 名句名篇填空 ①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②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③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④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⑤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 徘徊。
旧
题 (联考·诗歌鉴赏题)
回
窦园醉中前后五绝句(陈与义)
你知道哪些解读诗歌的方法?
1.关注题目 2.关注作者
3.关注注释
4.分析意象
5.抓住“情语” (1)关键词(情感) (2)首尾句
在古代诗歌里,尤其是在近体诗和词曲中,或 出于篇幅的限制,或出于声律的要求,或出于修 辞的需要,诗人常常会打破通常的语言结构习 惯,而灵活的进行语词的组合,或颠倒词序、或 跳跃省略……于是形成属于诗歌所特有的一种凝 练而含蓄的美,王安石把这类不合常规却能巧妙 达意的诗歌语言称之为“诗家语”。
(你的诗)清新得(像)庾信的诗一样,俊逸得 (像)鲍照的诗一样。
板块二 学以致用
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泉壑带茅茨,云霞生薜帷。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 家童扫萝径,昨与故人期。
泉壑:这里指山水。 茅茨(cí):茅草屋
带:环绕 生:升起
薜:薜荔
帷:帷幔
怜:喜欢
期:约定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大意:
李益
傍晚时分,一阵微风吹来,使
微风惊暮坐,
(我)从冥坐中惊醒。(我) 走近窗户,思绪悠远起来。
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
((((珠(为滴风我看风这(风在听望))我)石吹 吹到 我)应阶开 落拂动)该下门 竹去静。掀的, 枝绿)开青又 上琴以帷苔吹的上为幔上动露的是进。竹珠尘故屋子,埃人来。露。来,[诗注友]。疑时稍何为苗是滴沾当拂发故枝 阶 一 绿、司人上 下 入 琴空来露 苔 幌 埃曙。, 。 , 。是李益
今日对山川垂泪,伤心不独为悲秋。
4.宿昔朱颜成暮齿,须臾白发变垂髫。(王维《叹白发》)
宿昔朱颜变暮齿,须臾垂髫变白发。
探究2 方法归纳2:填补省略的内容
1.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 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
梦令》)
……(我)试问……,(卷帘人)却道……。(我 说)…… 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何当:应当 幌:帷幔
①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首联:微风使冥坐中的“我”惊醒;颔联:微风 吹开门,又吹动竹子;颈联:微风吹落枝上露珠 ;尾联:我希望微风吹进帘幔,拂去尘埃。
②“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 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清冷、幽静。表达作者因为思念友人而产生的孤 单、寂寞的心情。
明月(于)松间照,清泉(于)石上流。
3.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当堂练习2
1.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我)独坐(于)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2.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
庄》
不知人面何处去,桃花依旧(在)春风(中)笑。
3.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王维《新晴野望》) 白水明(于)田外,碧峰出(于)山后。 4.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杜甫《春日忆李白》)
泉壑带茅茨,云霞(从)(像)帷(一样的)薜(间)升 起。 (我)怜新雨后(之)竹,爱夕阳时(之)山。 闲鹭常早栖,秋花(相比其它地方)更迟落。 家童(正在)扫萝径,(因为我)昨与故人期。
李益《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
1.翻译整首诗。
2.完成下面题目。
①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 明。(4分) ②“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 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2分) ③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 (2分)
课前检测 名句名篇填空 ①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 ③征蓬出汉塞, ____________。 ④几处早莺争暖树, ____________。 ⑤角声满天秋色里, ____________。 ⑥无可奈何花落去, ____________ ,小园香径独 徘徊。
所以,我们在解读诗歌时,需要充分发挥想象 力,全面调动知识储备,准确理解诗意。
阅读下列几组诗句,看看各有什么特点,该 做怎样的理解,同学间可以商量。
探究1 方法归纳1:还原颠倒的语序
1.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浣女归竹喧,渔舟下莲动。
2.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辛弃疾《京口被固亭怀古》)
③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
“为拂绿琴埃。”
【有 效 读 懂 诗 歌·小 结】
1.调整语序
2.补充省略 3.整合句意
明白浅层意思
1.关注题目 2.关注作者 3.关注注释 4.分析意象 5.抓住“情语”
领会深层意思
回顾目标
1.掌握读懂诗歌的方法;
2.运用方法,有效读懂诗歌,解 决相关题目。
布置作业
诗人艾青说过:“诗是语言的艺术”。 诗歌的美是通过语言表现的,所以我们 在欣赏诗歌时首先要品味语言的魅力。 如果脱离了语言而去欣赏诗歌,无异于 缘木而求鱼,一切都是徒劳。
希望同学们平时多读多想,感受诗家凝 练而含蓄的语言美。
千古江山,无处觅英雄孙仲谋。
3.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苏轼《赤壁怀古》)
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
当堂训练1
1.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杜甫《月夜》)
香雾湿云鬟,清辉寒玉臂。
2.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白居易《井底引银瓶》)
妾凭短墙弄青梅,君傍垂杨骑白马。
3.今日山川对垂泪,伤心不独为悲秋。(李益《上汝州城楼》)
(2)两首诗中都写到了“雨”,请分别指出其内涵。(3 分)
参考答案:第一首中的“雨”是能让海棠“奇绝” 的绵绵春雨;(1分)第二首中的“雨”既指自 然界的雨,又象征风雨飘摇的南宋时局。(2分)
(3)请分别概括两首诗中海棠的形象特征及诗 人借此表达的情感。(4分)
参考答案:第一首诗:海棠脉脉含情、灿烂妩媚、 姿态奇绝;表达了作者对海棠无限的喜爱和欣赏。 第二首:海棠不惧春寒、独立风雨、孤高绝俗;表 达了诗人虽处家国离乱之中却仍傲然挺立、忠贞爱 国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