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三曹与建安风骨

合集下载

三曹与“建安风骨”的关系

三曹与“建安风骨”的关系

“建安风骨”是指建安时期和魏文帝、魏明帝时期诗歌的美学特征,又称“汉魏风骨”。

建安年间(公元196—219年)是天下大乱的时代,这时代造就了一批优秀的诗人。

“三曹”指曹操和他的两个儿子曹丕和曹植。

“建安七子”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这七人于建安前期先后投奔曹操,形成了一个以曹操为首的文学群体,共同创造了建安文学的辉煌时期。

曹操(公元155—220年),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人。

东汉末年的权臣,位至魏王,死后被儿子魏文帝曹丕追尊为魏武帝。

他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也是建安文坛的领袖。

现存诗歌二十多首,全为乐府。

南朝梁的《诗品》说:“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

”曹操的诗真实地反映了汉末长期战乱所造成的凄惨景象,如《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一百个人中只剩下一个),念之断人肠。

”曹操一生为天下统一而战,他的诗歌也抒发了这种理想和抱负。

如《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丕(公元187—226年),字子桓,曹操次子。

公元220年称帝,史称魏文帝。

曹丕所著《典论·论文》篇,是中国第一篇比较完整而有系统的文学批评论文,它论述了文章体裁、作家个性与作品风格的关系,以及文学批评等问题,把文学的重要性提到了“经国(即治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程度。

曹丕现存诗歌四十余首,大半是乐府诗,但多有变革。

在内容上,他由反映社会问题转向抒发个人感情,擅长写离别相思之情;在诗体上,他大胆探索,创作了中国第一首七言诗《燕歌行》和长达77句的杂言歌行《大墙上蒿行》;在语言上,他由质朴自然转向清丽文雅;在风格上,他由慷慨悲凉转向委婉含蓄。

他的诗歌已明显呈现文人化、个人化的趋势。

曹植(公元192—232年),字子建,曹操子,曹丕弟。

他才思敏捷,很受曹操宠爱,几乎立为太子。

但他任性放诞,终于失宠。

曹丕称帝后,他备受猜忌和迫害,名为王侯,实同囚徒。

建安风骨与三曹

建安风骨与三曹

杂诗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 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 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
拓展: 拓展:兄弟之争
曹植不仅武术超群,而且文才盖世。一向重视人才的曹 操产生了要打破“立长不立幼”的老规矩的念头,要将其王 位交给这个文武全才的儿子曹植。因此曹操对曹植特别宠爱, 并多次向身边的人表示“吾欲立为嗣”。谁曾料到,曹操的 这一想法,非但没有给曹植带来什么福分,相反给他后来制 造了不尽的痛苦,使他无形之中卷入争夺太子的漩涡之中。 曹植是曹丕的劲敌,他曾获其父曹操的宠爱,曹操也曾 一度欲废曹丕而立其为王世子,得曹丕之忌恨也是情理之中 事。若不是一些大臣的竭力反对,曹植真得就被立为世子了, 曹丕与其弟曹植的斗争也就从这时代开始了。 曹植与曹丕的斗争,曹丕是胜利者,最终继承了魏王位。 虽说曹丕的地位和权力已基本巩固,可忌恨曹植的念头没有 改变。 其实,曹植并未犯下什么大罪,只是有人告发他经常 喝酒骂人,他也曾把曹丕的使者扣押起来,但并没有招兵买 马,阴谋反叛的迹象和征兆。这算不上犯罪,杀之怕众不服, 曹丕便想出个“七步成诗”的办法,治罪其弟。所幸的是, 出口成诗是曹植的拿手好戏,这“七步诗”便成了救命诗, 曹丕不得不收回成命,降低曹植的官爵了事。
“建安风骨”与“三 建安风骨” 建安风骨 曹”
建安文学崛起的背景
从东汉桓、灵之时,后党秉政,朝政昏暗无比,以 至于人民怨声载道,终于导致了东汉末年的黄巾起 义。藩镇借着剿灭黄巾的机会,发展自己的力量, 地方势力渐渐强大起来。东汉王朝在风雨飘摇、天 下大乱之际摇摇欲坠。汉献帝即位后,需要仰仗权 臣的鼻息才能生存下来。尤其是曹操挟献帝迁都于 许,借着天子的名义使令诸侯之后,汉献帝已经成 为了一个傀儡,权威尽失,威风尽丧。
建安文学崛起的背景

三曹与建安风骨(曹丕、曹植篇)

三曹与建安风骨(曹丕、曹植篇)

三曹与建安风骨(曹丕、曹植篇)一、曹丕的诗歌成就曹丕(187一226),字子桓,是曹操的次子,曹操在世时先后任五官中郎将、副丞相,被立为魏太子,曹操去世后于220年代汉自立,是为魏文帝,在位六年。

曹丕生活的环境相对安定,交往的对象也主要是文学之士,留守邺城时与曹植、建安七子(不含孔融)、吴质等朝夕游宴,形成邺下文人集团。

他“好文学,以著述为务”(《三国志·魏书·文帝纪》)。

今存诗四十馀首,乐府、古诗约各居其半。

曹丕诗的题材相对狭窄,这与其生活经历和个人气度是分不开的,但他在诗歌体裁上却有多方面的尝试,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及杂言无所不有,而尤以五言、七言成就最高、影响最大。

曹丕诗歌的题材大致可分三类:一为军事征伐之作,如写军旅之壮,《黎阳作》云:“千骑随风靡,万骑正龙骧。

金鼓震上下,干戚纷纵横。

”《至广陵于马上作》言:“观兵临江水,水流何汤汤。

戈矛成山林,玄甲耀日光。

”皆颇具声威,有追步曹操的志意,只是笔力嫌弱,难以振起全诗。

第二类是述游宴之作,如《芙蓉池作》《于玄武陂作》等,反映了他与邺下文人游山玩水的雅致生活,清丽华美,深合其“诗赋欲丽”(《典论·论文》)的主张。

第三类是代言游子思妇之情的作品,也是他写得最好的,如《于清河见挽船士新婚与妻别》写新婚之别的痛楚,哀婉动人,又如《杂诗》其二: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

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会。

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吴会。

吴会非我乡,安得久留滞。

弃置勿复陈,客子常畏人。

这首诗不像上述模山范水的华丽之作,运语淳厚古朴,深得汉乐府及汉人古诗真谛,尤其中间几句,重言反复,与诗歌要表达的游子客居畏人而无法排解的思乡之情十分吻合。

锺嵘《诗品》说曹丕诗“惟‘西北有浮云’十馀首,殊美赡可,始见其工”,是有独到的眼光的。

其写思妇的诗可以《燕歌行》其一为代表: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第四讲--“三曹”与建安风骨

第四讲--“三曹”与建安风骨
15
建安十二年,207,曹操 53岁,曹丕21岁,曹植 16岁。
曹操大败乌桓,引兵还, 作《步出夏门行》。
是年,刘备始用诸葛亮。
16
《步出夏门行》组诗
建安十二年(207)五月,曹操率军北征乌桓,虽然途 中履危蹈险,历尽艰辛,但取得了巨大胜利,一举解 除了以后南征荆、楚的后顾之忧。同年九月,他凯旋 南归,途经位于现在河北省昌黎县北的碣石山时,登 临观海,写下了千秋传唱的《步出夏门行》组诗。这 一组诗,在作为序曲的“艳”后有四“解”,亦即四 章,后人取各章首句中的辞语分别称之为:《观沧海》、 《冬十月》、《土不同》(或《河朔寒》)、《龟虽 寿》。在这四章中又以《观沧海》、《龟虽寿》二章 最为著名。
40
10
建安三年,198年,曹操44岁,曹丕12岁,曹植7岁。 曹操作《蒿里行》。
11
曹操《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秋,曹操杀杨修,曹植更 加不安。
25
建安二十五年,220,曹操 66岁,曹丕34岁,曹植29 岁
孙权传关羽首,操以诸侯 礼葬之。
曹操病,召曹彰,彰未至。 操卒,时年66.
十月,汉献帝禅位。 曹丕代汉称帝。
26
黄初二年,221,曹丕35岁,曹植30岁。 四月,刘备称帝于成都。 六月,曹丕赐夫人甄氏死。 黄初三年,222,曹丕36岁,曹植31岁。 四月,立曹植为鄄(juàn)城王。 曹植受诬告,获罪,诣京都,陈诬告之罪。诏令复国。 曹植归国途中渡洛川,作《洛神赋》。
12
曹操《薤露行》 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 沐猴而冠带,智小而谋强。 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 白虹为贯日,已亦先受殃。 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 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 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4三曹与建安风骨

4三曹与建安风骨

• 对天命持否定态度,而对事在人为抱有信心的 乐观主义精神,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 取的精神面貌 。

兴兵初衷 争夺霸权自 相残杀


• • • • • • • •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伤生民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之苦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暨建安之初,五言腾踊,文帝陈思,纵 辔以聘节;王徐应刘,望路而争驱。并怜 风月,狎池苑,述恩荣,叙酣宴,慷慨以 任气,磊落以使才。” ——刘勰《文心雕龙》
曹操
步出夏门行· 龟虽寿
• • • • • • •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你们觉得这真的只是一首爱情诗吗? • 有没有表达其他情感的可能? • “他是一个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天才” ——叶嘉莹
曹植
• 曹植其人
任性放荡,不治行业——《三国志》
• 曹植其才
“才高八斗”——谢灵运
• 曹植其诗
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刘 勰 “从六朝到唐初的诗神” ——日本著名汉学家吉川幸次郎
白马篇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 • • • • • •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三曹与建安七子建安诗风

三曹与建安七子建安诗风
三曹父子 与 建安诗风
《论诗三十首之一》
(金)元好问 曹刘坐啸虎生风, 四海无人角两雄。 可惜并州刘越石, 不教横槊建安中。
《论诗三十首》
建安: 东汉末年汉 献帝的年号 ,公元196— 220年。
建安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 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 俊爽刚健风格。
• 盛唐气象:指盛唐 时期诗歌的总体 风貌特征。
七步诗
甄氏 《洛神赋》 :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东晋· 顾恺之
洛神赋图
建安七子:
孔融
陈琳
王粲
阮瑀
徐干 应玚
刘桢
“建安风骨” “邺下风流”
“西园之会”
曹丕《芙蓉池作诗》: “乘辇夜行游,逍遥步西园。”
一、曹操
• 钟嵘《诗品》评价曹操的诗:“曹公古直,甚有 悲凉之句。睿不如丕,亦称‘三祖’。”
曹操诗歌类型:
• 《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 暮年,壮心不已。”
• 《苦寒行》:“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 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
《短歌行》创作背景
曹操平定北方后,率百万雄师,饮马长江, 与孙权决战。是夜明月皎洁,他在大江之上 置酒设乐,欢宴诸将。酒酣,操取槊立于船头, 慷慨而歌。
二、曹植
• 谢灵运评曹植:“天下才总共只有一石,曹植有 八斗,我得了一斗,剩下的一斗是天下人共有。 ”曹操妻子 卞氏Fra bibliotek倡优优伶
“尚刑名” :主张循名 责实,慎赏 明罚。 “尚通脱” :放达而不 受礼法和世 俗偏见的束 缚。
“唯才是举”
• 《三国志·武帝纪》: “知人善察,难眩以伪,拔于禁 、乐进于行阵之间,取张辽、 徐晃于亡虏之内,皆佐命立功, 列为名将。” 重用“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 兵之术”的人。 “外定武功,内兴文学” “昼携壮士破坚阵,夜接词人赋 华屋”。

三曹和建安风骨

三曹和建安风骨

沈德潜《古诗源》卷五云:“孟德诗犹是汉音,子桓以下,纯乎魏响。

”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卷五亦云:“细揣格调,孟德全是汉音,丕、植便多魏响,”所谓“汉音”与“魏响”,是指建安诗歌的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汉音”,慷慨悲歌,质朴浑厚;“魏响”,以情动人,华美壮大。

这正是“建安风骨”的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从总体上看,七子的诗歌既不象曹操那样“全是汉音”,也不似曹丕、曹植那样“纯乎魏响”,而正是“汉音”向“魏响”过渡的桥梁。

由反映动乱的社会现实到抒写个人内心情性,是“汉音”向“魏响”转变的重要一环。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说建安诗人是“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

所谓“慷慨”,即激荡着悲凉忧伤的感情;所谓“任气”,即指文气盛畅,风骨遒劲。

反映现实,康慨悲凉,是“汉音”的重要特征。

七子作为敢于正视现实的有识之士,继承和发扬了这一传统。

他们的诗歌内容充实,强烈地回响着“汉音”阶段所富有的现实主义精神,表现了对人民的深厚同情。

王粲《七哀诗》其一描绘的就是一幅难民流亡图。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是对汉末动乱现实的高度概括,而饥妇弃子的场面则是作者在众多的难民生活场景中精心截取的一个特写镜头,“乱世之苦,言之真切”(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卷七),使读者对人民的苦难有了具体而真实的感受,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而《从军诗》其五则是具体描绘战乱给国家造成的巨大破坏:“四望无烟火,但见林与丘,城郭生榛棘,蹊径无所由。

”人烟稀少,杂草丛生,家国残破,这正是动乱社会的真实写照。

阮瑀的《怨诗》对现实社会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示深切的同倩。

“民生受天命,漂若河中尘。

虽称百龄寿,孰能应此身。

犹获婴凶祸,流落恒苦辛。

”在诗人看来,现实社会就象一条吞噬人们生命的罪恶之河,而处于社会最底层的人民,不过是河中的一粒尘土,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

凶祸就象套在人民脖子上的枷锁,无法挣脱。

这首诗倾吐了当时社会中人民所普遍具有的感受,道出了处在社会底层蒙受苦难的千千万万人民的怨声。

建安风骨说三曹

建安风骨说三曹

黄初七年(226),曹丕病逝,曹睿继 位,即魏明帝。曹睿对他仍严加防范和
限制,处境并没有根本好转。曹植在文、
明二世的12年中,曾被迁封过多次,最
后的封地在陈郡,卒谥思,故后人称之
为“陈王”或“陈思王”。
创作情况
他的创作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前期诗歌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表现他贵介公子的优游生活, 一类则反映他“生乎乱、长乎军”的时代感 受。 后期诗歌,主要抒发他在压制之下时而愤慨 时而哀怨的心情,表现他不甘被弃置,希冀用 世立功的愿望。 今存曹植比较完整的诗歌有80余首。 有《曹子健集》
文、辞赋数十万言,出言为论,下笔成章,
深得曹操的宠信。曹操曾经认为曹植
在诸子中“最可定大事”,几次想要
立他为太子。
然而曹植行为放任,屡犯法禁, 引起曹操的震怒,而他的兄长曹丕则 颇能矫情自饰,终于在立储斗争中渐 占上风,并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得立 为太子。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 曹丕继魏王位,不久又称帝。曹植的 生活从此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他从 一个过着优游宴乐生活的贵公子,变 成处处受限制和打击的对象。
这裏「淮南」、「北方」 并举,是因袁术割据淮南(今 安徽省六安、巢湖一带,汉初 为淮南国属地),袁绍屯兵淮 河以北的河内(今河南省武涉 县西南)。 诗人特以袁氏兄弟所作所 为为例,一方面说明诗人对他 们僭越行为的不满,另一方面 还因为他们是当时淮河南北两 个最大的军事豪强,他们给社 会和人民群众带来的危害更大。 通过两例,说明联军将领早就 各怀异心。
造成的严重社会後果。 上承「万姓」句,从战场写 起从战场写起:因为兵民死亡 惨重,尸体无人收殓掩埋,任 其暴露荒野,年复一年,唯见 百骨纍纍。这是一幅多麼令人 触目惊心的战争惨象啊!下句 把笔锋伸向广阔的地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蒿里行》和《薤露行》还开创了以乐府旧调来 谱写时事的新体裁。由于曹操的倡导,建安诗人 相继仿效,这一体式流行一时,到唐代进而发为 杜甫“即事名篇”的新题乐府及元、白的新乐府运动 。
建安九年,204,曹操50岁,曹丕18岁,曹植13岁 。
曹丕至邺,纳甄氏。甄氏本为袁绍中子袁熙之妻 ,时23岁。孔融嘲弄曹操为曹丕纳甄氏,与操书 ,称:“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操不悟, 后问出何经典,对曰:“以今度之,想当然耳。 ”
曹操《薤露行》 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 沐猴而冠带,智小而谋强。 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 白虹为贯日,已亦先受殃。 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 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 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汉末诗史
《蒿里行》与《薤露行》相互配合,从朝野两个 角度具体描写了发生在汉末的历史大事,因而明 人钟惺誉之为“汉末实录”、“诗史”。在杜甫之前, 曹操是第一个以其诗被誉为“诗史”的诗人。
曹植《白马篇》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操《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诗歌以雄健的笔力,生动饱 满地描绘了沧海的形象。大 海那吞吐日月、含孕群星的 气魄,也正是诗人博大襟怀 的写照。
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二、建安文坛
建安文坛,居于领袖地位的,是“三曹”:曹操、曹 丕、曹植;左右作为他们羽翼的,有所谓“建安七 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 刘桢。还有蔡琰、祢衡、杨修等。
三、建安风骨
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 刚健风格。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 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 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 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 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 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 为典范。
建安二十二年,217, 曹操63岁,曹丕31岁, 曹植26岁
王粲卒,时年41.曹丕 临其丧,曹植作《王仲 宣诔》。
十月,曹操立曹丕为太 子。曹丕欢喜异常。
参考阅读: 曹丕曹植的夺嫡之争
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 作诗,不成者行大法。 应声便为诗曰:“煮豆 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 泣;本自同根生,相煎 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世说新语·文学 》
四、结合“三曹”生平重点文选讲 解
汉末诗史——曹操《蒿里 行》、《薤露行》
东临碣石——曹操《步出 夏门行》组诗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建安十三年,208,曹操54岁,曹丕22岁,曹植17 岁。
五月,曹操幼子曹冲卒,时年13。
十二月,赤壁之战,曹操战败。
建安十五年,210,曹操56岁,曹丕24岁,曹植19 岁。
建安三年,198年,曹操44岁,曹丕12岁,曹植7岁 。
曹操作《蒿里行》。
曹操《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建安十二年,207,曹 操53岁,曹丕21岁,曹 植16岁。
曹亮 。
《步出夏门行》组诗
建安十二年(207)五月,曹操率军北征乌桓,虽然途 中履危蹈险,历尽艰辛,但取得了巨大胜利,一举解 除了以后南征荆、楚的后顾之忧。同年九月,他凯旋 南归,途经位于现在河北省昌黎县北的碣石山时,登 临观海,写下了千秋传唱的《步出夏门行》组诗。这 一组诗,在作为序曲的“艳”后有四“解”,亦即四章,后 人取各章首句中的辞语分别称之为:《观沧海》、《 冬十月》、《土不同》(或《河朔寒》)、《龟虽寿 》。在这四章中又以《观沧海》、《龟虽寿》二章最 为著名。
幽并游侠——曹植《白马 篇》
游龙缠云——曹植《赠白 马王彪》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曹操38岁,曹丕6岁,曹 植生。
曹操收黄巾军降卒30万,由此开始强大。
建安二年,197,曹操43岁,曹丕11岁,曹植6岁。 曹操攻张绣,子昂、丕从征。操败,曹昂死,曹
丕乘马得脱。 曹操遣归妻丁氏,以卞氏为继室。
推荐阅读:
李宗为《建安风骨》
本讲关键词
三曹 建安七子 建安风骨 《蒿里行》 《步出夏门行》 古直悲凉 《赠白马王彪》 骨气奇高,辞采华茂
一、建安时代
建安时代,得名于东汉末代皇帝汉献帝刘协的建 安纪元。建安共二十五年,从公元196年到220年 ,然而文学和史学上所称的建安时代,往往超越 这二十五年,而大体包括自汉灵帝末到魏明帝初 的四五十年。
曹操作《求贤令》。
曹操可能在此年作《短歌行》。
冬,曹操作铜雀台于邺,率诸子登台,使各为赋 ,曹植挥笔而成。
曹操《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 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 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 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 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 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 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 ,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 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 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 下归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