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隧道控制测量技术地面控制测量联系测量洞内控制测量分解
盾构法隧道施工测量指引

39
六、测量数据
处理
测量原始数据必须计算完全,结果和限差明确,记录、复核等履责并签字齐全。
+
40
联系测量平差计算必须先计算闭合差且符合限差再进行;地面近井点、地下控制点都要分段进行平差计算。
+
41
计算成果的取舍和使用必须经复核确认后使用。
+
42
移站测量完成后,导向系统数据的更改必须有复核并形成记录。
10.2.3+
25
平面控制测量应采用导线测量方法,导线测量应使用不低于II级全站仪施测,左右角各观测两测回,左右角平均值之和与360°较差应小于4";边长往返观测各两测回,往返平均值较差应小于4mm。测角中误差为±2.5",测距中误差为±3mm。测角中误差可按照下式计算,M平=
10.2.4+
26
每次延伸控制导线前,应对已有的控制导线点进行检测,并从稳定的控制点进行延伸测量。
3.3.6-1
3
利用精密导线加密测量计算应采用严密平差方法,提供导线点坐标及其精度评定成果表。
3.3.13-14+
4
高程控制测量
车站、竖井及车辆段附近水准点布设数量不应少于2个。
4.1.5
5
二、
联系
测量
一般
规定
地面近井进行导线点加密时,地面近井点与精密导线点应构成附合导线或闭合导线。近井导线总长不宜超过350m,导线边数不宜超过5条。
2.始发时利用盾构机配置的导向系统和人工测量法对盾构机姿态进行测量核对,始发后定期采用人工测量的对导向系统测定的盾构机姿态数据进行检核校正。
3.盾构机配置的导向系统宜具有实时测量功能,人工辅助测量时,测量频率应根据其导向系统精度确定;盾构机始发10环内、到达接收井前50环内应增加人工测量频率。
地铁隧道控制测量技术(地面控制测量、联系测量、洞内控制测量)分解

地铁隧道控制测量技术地铁隧道是固定建筑物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为城市的发展和交通运输提供了基础支持。
在地铁隧道的建设中,要注意到与它相关的各种技术问题,其中地铁隧道的测量技术是至关重要的。
随着地铁建设规模的越来越大,地铁隧道的测量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和改进。
本文将介绍地铁隧道控制测量技术分解。
包括地面控制测量、联系测量和洞内控制测量。
地面控制测量地面控制测量是在地铁隧道建设的初期,早期建立起来的一项测量技术,它采用的是地面控制测量不同的地点的高度和位置,从而最终确定出地铁隧道建设中各种测量、制图和施工的数据。
地面控制测量技术的测量精度高,操作简单且易于掌握,不需要特殊的设备和工具就可完成测量与记录。
其主要测量点位于地面上,需要严格的保护和管理,以免在地铁隧道的建设过程中产生误差。
联系测量联系测量是地铁隧道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联系测量可以获取地铁隧道内部的各种数据和参数,从而对铁路隧道的建设和运营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
联系测量分为钢轨联系测量和导线联系测量两种类型。
钢轨联系测量是通过在隧道的钢轨上安装测量仪器对钢轨的位置和高度进行测量;导线联系测量是通过在隧道内设置测量导线实现。
联系测量的精度要求较高,需要专门的设备和技术人员进行测量。
洞内控制测量洞内控制测量是在地铁隧道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洞内控制测量主要是指在地铁隧道内部进行测量和记录的技术。
洞内控制测量可以获取隧道内部的各种数据和参数,从而指导隧道建设的质量和效率。
洞内控制测量主要应用于隧道施工时前推孔位置的确定、地层介质特性的分析和隧道变形状态的监测等。
洞内测量需要高精度的仪器设备和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在操作过程中需要做好洞内人员安全保护工作。
地铁隧道的控制测量技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环节,在隧道建设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地铁隧道的控制测量技术主要分为地面控制测量、联系测量和洞内控制测量。
每种测量技术的应用都需要各自特定的仪器、设备和技术人员进行操作。
盾构隧道施工测量技术的重点及方法

浅谈地铁盾构施工测量技术的控制重点及方法序言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地铁成为越来越多城市居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
截止2015年,全国有39个城市正在建设地铁。
盾构法施工作为区间隧道施工的首要选择,具有对周围环境影响小、自动化程度高、施工快速、优质高效、安全环保等优点,同时盾构施工及贯通精度控制要求也极高,测量工作作为盾构施工的眼睛,显得尤为重要。
现就地铁施工中遇到的实际情况,阐述一下盾构施工测量技术的控制重点及方法。
盾构施工测量控制重点一、地面控制测量在测区内,按测量任务所要求的精度,测定一系列控制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建立起测量控制网,作为各种测量的基础,这种测量工作称为控制测量。
控制网具有控制全局,限制测量误差累积的作用,是各项测量工作的依据。
在工程开工之后,控制网复测是测量的首要任务,在施工过程当中,应定期对控制网进行复核,一般为半年一次,在关键工序施工前,必须加密复核次数,比如盾构机始发与接收等。
平面控制网宜分为2个等级,一等控制网宜采用GPS网,二等控制网宜采用导线网。
高程控制网可采用水准测量方法一次布网。
测量技术要求如下1.1、1.2、1.3表:表1.1 一等平面控制网(GPS)测量技术要求表1.2 二等平面控制网(导线)测量技术要求表1.3 高程控制网(水准)测量技术要求在盾构始发和接收工作井间必须建立统一的施工控制测量系统,每个井口应布设不少于3个控制点。
二、联系测量在地下工程中,为使地面与地下建立统一的坐标系统和高程基准,应通过平洞、斜井及竖井将地面的坐标系统及高程基准传递到地下,该项地下起始数据的传递工作称为联系测量。
地铁施工中的联系测量一般通过盾构工作井把地面控制点坐标和高程引测至车站底板之上,从而建立起,地面与地下统一的坐标高程系统。
坐标传递常采用的方法有联系三角形法(一井定向)、两井定向联系测量法、陀螺经纬仪和铅垂仪组合法、导线直接传递法、铅垂仪联系测量法等。
高程传递常采用悬挂钢尺法、光电测距三角高程传递法进行传递。
地铁隧道控制测量技术(地面控制测量、联系测量、洞内控制测量)

地铁隧道施工控制测量目录一、地铁隧道施工测量的内容及特点二、编制目的三、编制依据四、地面控制测量五、联系测量六、高程传递测量八、洞内施工测量九、贯通误差测量十、断面测量十一、结束语地铁隧道施工控制测量中铁X局集团有限公司万海亮一、地铁隧道施工测量的内容及特点地铁工程主要有车站和隧道组成,多建于城市地下,但也有些区段会采用地面或者高架线路。
隧道施工控制测量是地铁施工测量的重点和难点,所以这里主要介绍地铁隧道施工控制测量。
1.1地铁隧道施工测量的内容地铁隧道控制测量一般是要通过已完成的车站(盾构始发井)、竖井、或地面钻孔把地面(井上)控制点的坐标、方位及高程传递到地下(井下),从而将地面和地下控制网统一为同一坐标(高程)系统,作为地下导线的起算坐标、起始方位角和起始高程基准,依此指导和控制地下区间隧道开挖并保证正确贯通。
因此,地铁隧道施工测量的内容主要有:地面平面控制测量、地面水准控制测量、联系测量、竖井高程传递、洞内控制测量、隧道施工测量、贯通测量。
地铁隧道施工产生的测量误差除地面控制点的因素外,还包括井上与井下联系测量误差以及区间隧道施工控制测量误差。
因此,地面控制测量、联系测量及区间隧道施工控制测量是地铁施工测量的三个关键因素,也是直接影响地铁贯通精度的关键控制点。
1.2地铁隧道施工测量的特点1、地铁工程线路长,全线分区段施工,各区段开工时间、施工方法各异,且由不同承包商施工,要确保贯通,每个区段不仅要完成本段的测量任务,还要注意与邻接工程的衔接。
2、地铁线路长,且在主要地下施工,控制网要采取分级分段建立。
3、地铁暗挖隧道,施工工艺复杂,地下施测条件差,测量工作量大。
4、地铁隧道贯通精度及建筑限界都有要求严格,在隧道施工的各个阶段必须对地面和地下控制网进行联系测量。
因此应结合城市地铁的工程的特点建立合理、满足精度要求的地铁施工控制网对地铁隧道的顺利、准确贯通非常关键。
二、编制目的为使地铁施工优质、高效、顺利进行,施工过程中不出现由于测量错误或误差超限而引起的结构物返工或整改等质量问题,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通过科学的测量方法,按照规范要求定期对控制网进行复测,使施工测量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隧道洞内控制测量技术

隧道洞内控制测量技术1.前言1.1 隧道洞内控制测量的目的1.1.1隧道贯通精度要求隧道相向两施工中线在贯通面上的贯通限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洞外、洞内控制测量误差对每个贯通面上的贯通误差影响值应符合下表规定。
横向和高程贯通精度要求(mm)1.1.2隧道洞内控制测量的目的隧道洞内控制测量的目的:在洞外控制测量基础上,保证隧道相向开挖的工作面能按规定的精度正确贯通,并使各项建筑物按设计位臵和几何形状修建,不侵入建筑限界,符合验收精度要求。
1.2隧道洞内控制测量的一般方法1.2.1洞内平面控制测量: 中线法和导线测量1.2.1.1中线法:直线隧道长度小于1000m,曲线隧道长度小于500m时,可用中线法直接标定隧道中线方向,作为指导开挖、衬砌放样和保证贯通的依据。
正倒镜延伸直线,取正倒镜位臵分中为隧道中线点,见下图。
较短的曲线隧道测量,通常是复测转向角和切线长度及方向,按设计曲线半径和缓和曲线长度计算曲线要素,实地标定ZH、HY、YH、HZ及其它中线桩点,用偏角法进行闭合检核。
由洞口附近的线路控制桩用测设中线的方法直接引线进洞。
1.2.1.2导线测量:导线测量是隧道洞内平面控制测量的主要方法之一。
导线测量对地形的适应性比较强,在具备中、短程光电测距仪的条件下,导线测量一般应是隧道洞内平面控制的首选方案。
导线的布设形式一般有以下三种:单导线:一般用于小导坑、短隧道。
为了检核,单导线必须进行两次以上独立测量。
导线网:限于洞内场地条件,导线网一般形成若干个彼此相连的带状闭合导线环,形式多样,边角全部观测,为隧道洞内平面控制测量的主要方法。
附和导线:隧道贯通后,在未衬砌地段一般可采用单导线附和在两端洞内导线上,在计算实际贯通误差之后,按附和导线进行平差,使贯通误差得到调整。
这样处理,既符合规范规定的实际贯通误差应在未衬砌地段调整的原则,又保证了已衬砌地段中线(受已测导线控制)不作任何调整。
如果贯通误差达到或超过限差时,则不宜首先按附和导线直接处理贯通误差,而应先顾及中线的实际情况,研究调线方法。
隧道施工测量技术要求

隧道施工测量技术要求1、总述隧道施工控制测量分为隧道洞外控制测量、隧道洞内控制测量、洞内、外联系测量、贯通测量等部分。
2、隧道洞外控制测量隧道洞外平面控制网的布网方案有三角形网、导线网、GNSS网等形式。
应在洞口处设点以给出精确的进洞方向,洞口点附近的短边尽量采用精密测距仪测边,并一起平差。
隧道洞外高程控制测量的任务是在各洞口(或井口)附近设立2-3个水准基点,以便于向洞内传递高程之用。
高程控制测量的方法可采用水准测量、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
一般在平坦地区采用等级水准测量,在丘陵及山区采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
3、隧道洞内控制测量隧道洞内控制测量包括洞内平面控制测量和洞内高程控制测量。
洞内平面控制测量由于受地下工程条件的限制,只能布设导线。
洞内高程控制测量方法有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
(1)洞内平面控制测量中洞内导线的特点与布设如下:洞内导线测量的作用是以必要的精度建立地下的控制系统,并与洞外平面控制网联测。
依据该控制系统可以放样出隧道(或坑道)中线及其衬砌的位置,从而指示隧道(或坑道)的掘井方向。
洞内导线的起始点通常位于平峒口、斜井口以及竖井的井底车场,而这些点的坐标是由地面控制测量或联系测量测定的。
地下导线等级的确定取决于地下工程的类型、范围及精度要求等。
洞内导线的类型有附合导线、闭合导线、方向附合导线、支导线及导线网等。
当坑道开始掘进时,首先敷设低等级导线给出坑道的中线,指示坑道掘进。
当巷道掘进300-500m时,再敷设高等级导线检查已敷设的低等级导线是否正确,所以应使其起始边(点)和最终边(点)与低等级导线边(点)相重合。
当巷道继续向前掘进时,以高等级导线所测设的最终边为基础,向前敷设低等级导线和放样中线。
(2)洞内高程控制测量:洞内高程控制测量的任务是,测定地下坑道中各高程点的高程,建立一个与洞外统一的地下高程控制系统,并与洞外高程控制网进行联测,作为地下工程在竖直面内施工放样的依据,解决各种地下工程在竖直面内的几何问题。
如何做好地铁盾构洞内控制测量分析

如何做好地铁盾构洞内控制测量分析地铁盾构洞内控制测量分析是地铁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在地铁施工过程中,为了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必须对隧道内部进行定期测量,并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
本文将介绍如何做好地铁盾构洞内控制测量分析。
一、准备工作:在进行测量分析前,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制定测量工作方案:根据隧道的实际情况、测量要求和现场环境等因素,制定测量工作方案,明确测量的目标、方法和流程等细节。
2.准备好测量设备:选用合适的测量仪器和设备,如全站仪、水准仪、磁轨仪等,并检查设备是否正常。
3.培训测量人员:对测量人员进行培训,确保他们熟悉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和测量流程,准确、可靠地进行测量。
4.准备好测量控制点:在洞内设置测量控制点,确定测量的基准面和基准点,保证测量结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二、测量分析流程:1.建立测量控制网格:先选取数个基准点进行编号,并按照一定规律串联各个测量点,形成一个测量控制网格。
测量时,可通过观测基准点来确定隧道各个位置的坐标、高程和倾角等参数。
2.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地铁盾构洞内的测量方法包括全站仪、水准仪、磁轨仪等多种方法。
各种方法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适用性,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3.进行测量:在洞内按照控制网格的要求,对测量点的坐标、高程、倾角等参数进行测量。
需要注意的是,在测量时应保证测量设备的稳定性和准确性,避免因为设备不合适而导致测量误差。
4.分析测量结果:根据测量结果,对隧道的形态、尺寸、偏差等进行分析。
如有偏差,应及时进行调整,以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
三、如何减少误差:地铁盾构洞内的测量误差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产生:1.测量设备的精度和稳定性。
2.测量时环境的变化,如温度、湿度、气压等。
3.观测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操作精度。
4.测量控制点的设置方案和稳定性等因素。
为了减少测量误差,应采取以下措施:1.选用精度和稳定性较好的测量设备。
2.在测量前对环境进行充分的调查和分析,选取合适的环境条件进行测量。
隧道洞内控制测量技术

隧道洞内控制测量技术1.前言1.1 隧道洞内控制测量的目的1.1.1隧道贯通精度要求隧道相向两施工中线在贯通面上的贯通限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洞外、洞内控制测量误差对每个贯通面上的贯通误差影响值应符合下表规定。
横向和高程贯通精度要求(mm)1.1.2隧道洞内控制测量的目的隧道洞内控制测量的目的:在洞外控制测量基础上,保证隧道相向开挖的工作面能按规定的精度正确贯通,并使各项建筑物按设计位臵和几何形状修建,不侵入建筑限界,符合验收精度要求。
1.2隧道洞内控制测量的一般方法1.2.1洞内平面控制测量: 中线法和导线测量1.2.1.1中线法:直线隧道长度小于1000m,曲线隧道长度小于500m时,可用中线法直接标定隧道中线方向,作为指导开挖、衬砌放样和保证贯通的依据。
正倒镜延伸直线,取正倒镜位臵分中为隧道中线点,见下图。
较短的曲线隧道测量,通常是复测转向角和切线长度及方向,按设计曲线半径和缓和曲线长度计算曲线要素,实地标定ZH、HY、YH、HZ及其它中线桩点,用偏角法进行闭合检核。
由洞口附近的线路控制桩用测设中线的方法直接引线进洞。
1.2.1.2导线测量:导线测量是隧道洞内平面控制测量的主要方法之一。
导线测量对地形的适应性比较强,在具备中、短程光电测距仪的条件下,导线测量一般应是隧道洞内平面控制的首选方案。
导线的布设形式一般有以下三种:单导线:一般用于小导坑、短隧道。
为了检核,单导线必须进行两次以上独立测量。
导线网:限于洞内场地条件,导线网一般形成若干个彼此相连的带状闭合导线环,形式多样,边角全部观测,为隧道洞内平面控制测量的主要方法。
附和导线:隧道贯通后,在未衬砌地段一般可采用单导线附和在两端洞内导线上,在计算实际贯通误差之后,按附和导线进行平差,使贯通误差得到调整。
这样处理,既符合规范规定的实际贯通误差应在未衬砌地段调整的原则,又保证了已衬砌地段中线(受已测导线控制)不作任何调整。
如果贯通误差达到或超过限差时,则不宜首先按附和导线直接处理贯通误差,而应先顾及中线的实际情况,研究调线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铁隧道施工控制测量地铁隧道施工控制测量页16共页1第地铁隧道施工控制测量目录一、地铁隧道施工测量的内容及特点二、编制目的三、编制依据四、地面控制测量五、联系测量六、高程传递测量八、洞内施工测量九、贯通误差测量十、断面测量十一、结束语页16共页2第地铁隧道施工控制测量地铁隧道施工控制测量中铁X局集团有限公司万海亮一、地铁隧道施工测量的内容及特点地铁工程主要有车站和隧道组成,多建于城市地下,但也有些区段会采用地面或者高架线路。
隧道施工控制测量是地铁施工测量的重点和难点,所以这里主要介绍地铁隧道施工控制测量。
1.1地铁隧道施工测量的内容地铁隧道控制测量一般是要通过已完成的车站(盾构始发井)、竖井、或地面钻孔把地面(井上)控制点的坐标、方位及高程传递到地下(井下),从而将地面和地下控制网统一为同一坐标(高程)系统,作为地下导线的起算坐标、起始方位角和起始高程基准,依此指导和控制地下区间隧道开挖并保证正确贯通。
因此,地铁隧道施工测量的内容主要有:地面平面控制测量、地面水准控制测量、联系测量、竖井高程传递、洞内控制测量、隧道施工测量、贯通测量。
地铁隧道施工产生的测量误差除地面控制点的因素外,还包括井上与井下联系测量误差以及区间隧道施工控制测量误差。
因此,地面控制测量、联系测量及区间隧道施工控制测量是地铁施工测量的三个关键因素,也是直接影响地铁贯通精度的关键控制点。
1.2地铁隧道施工测量的特点1、地铁工程线路长,全线分区段施工,各区段开工时间、施工方法各异,且由不同承包商施工,要确保贯通,每个区段不仅要完成本段的测量任务,还要注意与邻接工程的衔接。
页16共页3第地铁隧道施工控制测量2、地铁线路长,且在主要地下施工,控制网要采取分级分段建立。
3、地铁暗挖隧道,施工工艺复杂,地下施测条件差,测量工作量大。
4、地铁隧道贯通精度及建筑限界都有要求严格,在隧道施工的各个阶段必须对地面和地下控制网进行联系测量。
因此应结合城市地铁的工程的特点建立合理、满足精度要求的地铁施工控制网对地铁隧道的顺利、准确贯通非常关键。
二、编制目的为使地铁施工优质、高效、顺利进行,施工过程中不出现由于测量错误或误差超限而引起的结构物返工或整改等质量问题,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通过科学的测量方法,按照规范要求定期对控制网进行复测,使施工测量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最终保证按期完成施工任务并交付验三、编制依据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3、《城市测量规范》(CJJ8-99)4、《西安地铁建设工程施工测量管理细则》5、《西安地铁工程施工测量、监测管理管理办法(暂行)》6、业主测量队所交测点,控制点数据资料。
四、地面控制测量4.1地面平面控制测量《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 2008》规定:向隧道内传递坐标和方位时,应在每个井(洞)口或车站附近至少布设三个平面控制点及两个水准控制点作为联系测量的依据。
页16共页4第地铁隧道施工控制测量平面控制网测量严格按照《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中精密导线网测量的方法与要求进行。
4.1.1平面控制网测量主要技术要求如下表:表1精密导线测量主要技术要求相邻的相点位误(mn± 8注:1、精密导线网应沿线路方向布设,并应布设成附合导线、闭合导线或结点导线网的形式;2、n为导线的角度个数,一般不超过12;3、附合导线线路超长时,宜布设结点导线网,结点间角度个数不超过8个。
4.1.2平面控制网测量注意事项a、采用I级全站仪进行测量,为了提高精度,测量时可采用六测回作业,采用方向观测法,六测回作业,各测回按照下表变换度盘:b、当观测仅有两个方向时,在观测总测回中以奇数测回和偶数测回分别观测导线前进方向的左角和右角,左角平均值与右角平均值之和与360°的差值不大于4〃。
c、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半测回归零差不大于6〃,一测回内2C较差不大于9〃,同一方向值各测回较差不大于6〃。
页16共页5第地铁隧道施工控制测量d、水平角观测误差超限时,在原来度盘位置上按上述要求进行重测e、精密导线边长测量在成像清晰和气象条件稳定时进行,往返观测,单向由正倒镜各一测回构成,测距时测出气象数据并加以改正,测距的技术要求:注:(a+bd)为仪器标称精度,a为固定误差,b为比例误差系数,d 为距离测量值(以千米计)。
f、一测回指照准目标一次读数四次。
另外,测距时应读取温度和气压,测前、测后各读取一次,取平均值作为测站气象数据。
温度读至0.2 C,气压读至50Pa。
气象改正,根据仪器提供的公式进行改正;也可以将气象数据输入全站仪内自动改正。
g、其他技术要求例如:高程归化及高斯投影改化参考规范4.2地面水准控制测量4.2.1地面水准控制测量主要技术要求如下表:根据《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 2008》,本次高程复测采用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如下:注:L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路线长(以畑计)页16共页6第地铁隧道施工控制测量4.2.1地面水准控制测量注意事项a、二等水准网测量的观测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往测奇数站上:后一前一前一后,偶数站上:前一后一后一前,返测奇数站上:前一后一后一前,偶数站上:后一前一前一后。
并且往测与返测采用分时段测量(上午往测,下午返测);往测转为返测时,两根水准尺必须互换以抵消铟瓦尺误差,并应重新整置仪器。
b、二等水准测量关于视线长度、视距差、视线高度要求(m):为消除i角误差的影响,用测绳或测量上下丝等方法进行量距,保证前后视距差、前后视距累计差满足要求。
c、二等水准测量的测站观测限差(mm:数之差二等0.50.732五、联系测量联系测量应包括:地面近井导线测量和近井水准测量;通过竖井、斜井、钻孔的定向测量和传递高程测量;地下近井导线测量和水准测量等。
定向测量常用的方法有:联系三角形法;陀螺经纬仪、铅垂仪(钢丝)组合法;导线直接传递法;页16共页7第地铁隧道施工控制测量5.1联系三角形法如图5.1所示A为地面控制点,与其他地面控制点通视(如图中T方向),实际工作中至少有两个控制点通视。
A'为地下洞内定向点(地下导线点),与另外一地下导线点T'通视;01 02为悬挂在井口支架上的两根钢丝,钢丝下端挂重锤,并将重锤置于机油桶内,使之稳定。
:联系三角形定向法图5.1联系三角形布设要求:5.1.1应尽可能长;)竖井中悬挂钢丝的距离 a (1 1 °,呈直伸三角形;(2)联系三角形锐角宜小于(3)b/a 及 b'/a'宜小于1.5,b 为近井点至悬挂钢丝的最短距离。
5.1.2联系三角形测量采用方向观测法观测地上和地下联系三角形角度w w'a 、a'各4〜6测回,角度中误差应在士 2.5 〃;联系三角形边长测量可采用光电测 距仪(配合反射棱镜片)或者经检定的钢尺丈量,每次独立测量三测 回,每测回三次读数,各测回较差应小于 1伽。
地上与地下丈量的钢 丝间距较差应小于2伽,同时实测值a (a')与由余弦定理计算的联系 三角形同一边长差值也应小于 2 mm 。
钢尺测距注意加力、倾斜、温度 尺长改正页16共页8第地铁隧道施工控制测量5.1.3联系三角形计算绞车绞车滑轮T 支架W baa 定位板YBc A 钢丝T'(1)根据传递方向应选择小角B (B')的原则,定向边坐标方位角a(A'T') 为:a (AT)二 a (AT)+w+a+B B'+ w'( 范围0° 〜360° )a (AT) 为地面已知点坐标方位角;w w'为观测角值;B 、B' 为联系三角形推算值。
⑵ 地下定向点A'的坐标X(A')、Y(A')为:X(A')= X(A)+c*cos(AO)+b'* cos(O A') 22Y(A')=Y(A)+c*sin(AO)+b'* sin(O A') 22对于联系三角形定向法的精度不做讨论。
5.1.4 联系三角形法注意事项(1)具体测量中为提高定向精度,一般在进行一组测量后稍微一动吊锤线,使传递经过不同的三组联系三角形独立进行。
(2)有条件时可以悬挂三根钢丝,组成双联系三角形,这样传递过程中可以同时获取地下定向边的两个方位角,提高地下定向边方位角精度。
5.1.4 工程实例西安地铁一号线玉〜洒区间联系测量采用联系三角形法,从盾构接收井和出土井分别挂钢丝GS1 GS2相对于一井中两根钢丝这样做最大的优点是两钢丝间的距离大大增加,使投向误差明显减小。
如图5.2所示地面近井点通过Y1、Y2、Y3将悬挂钢丝GS1 GS2与AD SG(GPS点)组成闭合导线(局部为结点导线网),以此可以求得近井点(Y1、Y2、Y3)、钢丝(GS1 GS2的坐标及坐标方位角页16共页9第地铁隧道施工控制测量5.2、边S3,测出边长GS1-S1所示,置镜井下如图5.3S1,后视GS1前视、边,测出边长GS2-S3,后视长S1- S3及角度A;置镜S3GS2前视S1 ;S3- S1长及角度B h 二、SQ0QS5.3;进而求得角DC角S3-GS1通过解三角形的方法求得边长、边长S1-GS2, S3坐标及其坐标方位角。
S1、两井定向5.2两井定向的外业测量与一井定向类似。
也包括投点、地面和井下连接测量,只是两井定向时每个井筒只悬挂一根钢丝。
两井定向与一井定向相比,两钢丝间的距离大大增加,使投向误差明显减小。
这是两井定向的最大优点。
由于两井定向中两根钢丝间往往不能直接通视,而是通过导线连接起来。
通过联测测出井上、井下导线各边的边长及其连接水平角,在内业计算时必须采用假定坐标系页16共页10第地铁隧道施工控制测量两井定向是在两个井筒内各投下一个点,它们的坐标是通过地面连接导线测设后计算出来的。
而到了井下,它们之间是不能通视的,这样井下连接导线A ‘一1—2—3—4—B '就形成一条定向符合导线。
具体计算如下:(1)根据地面连接测量的成果,按照导线的计算方法,计算出地面两钢丝点A、B的平面坐标(x, y)、(x, y)。
BAAB (2)计算两钢丝点A、B的连线在地面坐标系统中的方位角和边长:y y 22 tan D x y --------------------- AB x x '轴,A点为坐标原点建立假定坐标系,‘ A1为x (3)以井下导线起始边计算井下导线各连接点在此假定坐标系中的平面坐标,设B'点的假定坐标为(X’,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