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案

学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端人才的需求,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深度发掘学生潜力和创造力,培养具有探求精神、自主学习、创新思维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学院着力打造一个高端人才的新型教育模式——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一、工作目标

1.打造一支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党员队伍。

2.培养一批学风扎实、潜心专业、勇于挑战、追求卓越的创新精英,每年至少有3支团队进入“挑战杯”省赛、有2支团队进入“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省赛、有2支团队获得“攀登计划”立项、有10支团队获得“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立项。

3.以提高考研录取率为核心,力争经过3年的努力,学生考研录取率稳定在15%以上。

二、工作内容

1.“先锋行动”

致力于学生党员政治素质、意志品质、专业能力、担当意识的培养,将党性教育、责任教育和专业实训形成一个全链条教育,贯穿学生党员的培养、发展、教育的全过程,促进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

2.“博雅计划”

致力于学生实践调研能力、科技创新能力、专业应用能力的

培养,将社会实践、“双创项目”、“科技竞赛”、“数学建模”、“毕业论文”进行一体化整合,构建全链条的培养机制。每年面向大一学生选拔60人进入“博雅计划”。

3.“青苗计划”

致力于提升学院考研录取率,将专业辅导、自主学习和经验交流形成一套成熟的“全过程考研服务指引”。

三、组织机构

学院成立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总体培养目标及培养方案的制订与修改,培养工作的组织协调、实施和保障。

1.领导机构

组长:XXX;

副组长:XXX、XXX;

成员:XXX、XXX、XXX。

2.工作机构

(1)“先锋行动”工作机构

负责制定每年党性教育活动方案,深入指导学生党支部开展“两教育一实训”系列活动。

组长:XXX;

副组长:XXX、XXX;

成员:XXX、XXX、XXX。

(2)“博雅计划”工作机构

负责确定每年的调研项目方向、组织调研项目选题征集和项目培育推进,为学生参与调研项目、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储备项目,

深入指导学生开展调研和创新活动。

组长:XXX;

副组长:XXX、XXX;

成员:XXX、XXX、XXX。

(3)“青苗计划”工作机构

负责指导“考研社”的解题活动和学习活动,组织“考研社”互助学习讨论,举办考研经验交流会,设立考研寝室、考研学子风采展,更新公众号考研信息等。

组长:XXX;

副组长:XXX、XXX;

成员:XXX、XXX、XXX。

四、经费保障

为保障拔尖人才培养工作的高效有序运行,学院从2020年到2024年,计划每年投入约15万元用于项目调研、项目培育和活动组织,经费在学生实践学习经费、学生经费、社会服务经费以及大数据与教育统计应用实验室经费中列支。标准如下:1.学生团队项目资助。学生团队完成项目调研、“双创项目”结项,每个学生团队每年资助2500元,未结项不给予资助。

2.指导老师待遇。指导一个学生团队完成项目调研、“双创项目”顺利结项,给予每位指导老师发放劳务费800元,全程陪同学生团队调研的,另按出差差旅补贴;评审“双创项目”、辅导“考研社”解题活动和学习活动、参加考研经验交流会、党性教育活动的劳务费按每次300元/人发放。数模竞赛辅导劳务费在数

模专项经费支出,标准按数模培训发放。

五、学生团队待遇

1.优先推荐暑期社会实践校级项目;

2.优先推荐学校“双百工程”立项;

3.直接进入数模竞赛培训参赛;

4.优先推荐优秀毕业论文。

六、其他

本方案解释权归XX学院党政联席会,自2020年1月1日起颁布实践。

附件:

1.XX学院学生党建“先锋行动”实施方案;

2.XX学院“博雅计划”实施方案;

3.XX学院学生考研“青苗计划”实施方案。

XX学院

二○二○一月一日

附件1:

XX学院学生党员“先锋行动”

实施方案

立足新时代,为进一步做好我院学生党员的培养、教育、管理工作,促进学生党建工作创特色、出成效、上水平,强化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开创我院学生党建工作的新局面,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始终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放在人才培养的首要位置,牢固确立党建在学生工作中的龙头地位,努力探索学生党建工作新模式,努力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工作思路

1.强化顶层设计,整体推进。充分发挥学院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做好学生党建“先锋行动”的顶层设计,精心组织,统筹安排,不断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成果,努力打造有影响力,学生积极参与、教育效果好的精品工程。

2.突出党性锤炼,选优精育。把锤炼党性作为提高党员个人素质的必修课,大力提升理想信念,严格遵守党章要求,打造一支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党员队伍,成为学院的精英。

3.创新工作模式,打造品牌。把党性教育、责任教育和专业实训形成一个全链条教育,贯穿学生党员的培养、发展、教育的全过程,促进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并把党性教育、责任教育和专业实训打造成品牌活动,提升活动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三、工作目标

1.以党风带学风。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发挥作用”为核心,把加强学生党员队伍建设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结合起来,通过党风建设引领优良学风建设活动,增强学生党员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加强学生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使学生党员在学风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引导学生勤学求知,勇于创新,开拓进取,带动全院学生共同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2.以党建带团建。通过有效开展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创建,使学生党组织发挥好思想带动、组织带动、工作带动、队伍带动、榜样带动作用,党建、团建配套联动,建设目标相一致、活动载体相衔接、推进节奏相协调,使基层团的建设随着基层党建的展而发展,进一步做好党的青年工作,巩固党的青年群众基础。

3.以党员带团员。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党员不仅自身经过党性教育、责任教育、专业实训,成为一名知党史、强党性、精专业、善实践、敢担当的精英,而且能够积极带动学生团员加强政治素质、专业能力、社会实践、就业创业的培养,发挥“点燃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积极作用。

四、基本原则

1.全对接。与能力培养相对接、与精英培养相对接,突显对学生党员的政治素养、专业能力、责任意识等方面培养。

2.全覆盖。教育管理的对象覆盖到全体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教育目标覆盖到政治素质、意志品质、专业能力、担当意识等。

3.全过程。每一位党员,从其成为入党积极分子开始,到后期的发展培养、教育均要接受党性教育、责任教育和专业实训的全链条教育。

五、内容体系

1.党性教育。开展“专题研读——熟知党史、现场体验——感知党史、思辨论坛——思想升华、社会实践——外化于行”多层次、递进式的“四位一体”党性教育活动,提升党员的党性修养,对党的领导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以点带面,带动整个学院学生汇聚正能量。参加对象为学生党员、发展对象、入党积极分子。

2.责任教育。(1)“两个一工程”。推行“一个党小组建好一个团支部(班级),一名党员带好一个学生团队”的“两个一工程”。每个党小组联系一个团支部(班级),协助班级的团支部建设、班级建设,掌握学生动态,解决学风等存在的问题。每名党员依托学生团队建设,每学年(毕业学年除外)以队长身份申报学生团队项目,带动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和实践活动。学生党支部在建设中增强凝聚力和引领作用,广大党员在带动中增进先进性。

参加对象为学生党员、发展对象、入党积极分子。(2)绿色教育。开展“校园护绿行动”和“绿色社会实践”。在两个校区各申请一个养护林,以党小组为单位划分养护责任树,实行挂牌养护,每年举办一次绿色宣传周。学院组建1-2支社会实践团队,开展专项的绿色调研活动。“校园护绿行动”参加对象为学生党员、发展对象、入党积极分子;“绿色社会实践”参加对象为学生党员、发展对象、入党积极分子,可扩展到一般学生。

3.专业实训。(1)科研项目训练。学生党员以队长身份申报“双创项目”,带动普通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和实践活动。参加对象为申报项目的学生党员、发展对象、入党积极分子、或一般学生。(2)行业调研训练。依托大数据与教育统计应用实验室、人工智能与深度学习研究所,开展行业调研,深度参与调研项目。参加对象为学生党员、发展对象、入党积极分子、或一般学生。

六、有关要求

1.精心组织。“先锋行动”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是加强基层党建的长效机制,是强化学生党员理想信念、锤炼党性、责任意识的重要举措,学生党支部要认真组织好每一次活动,学生党员、发展对象、入党积极分子积极参加每一次活动。

2.严格管理。“先锋行动”实施清单式管理,每位学生党员、发展对象、入党积极分子按照“教育清单”接受全链条教育。每人一本“教育清单”记录本,详细记录每次活动参加情况,并作为发展党员、民主评议的重要依据。

附件:

1.XX学院学生党员党性教育活动方案;

2.XX学院学生党员“校园护绿行动”活动方案。

附件1:

XX学院学生党员党性教育活动方案

围绕强化学院党组织加强思想建党的主体责任,积极搭建党员党性锻炼平台,将党员党性锻炼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学院党委将开展“专题研读——熟知党史、现场体验——感知党史、思辨论坛——思想升华、社会实践——外化于行”多层次、递进式的“四位一体”党性教育活动。有关安排如下:

一、专题研读——熟知党史

开设“红色经典阅读”专题,引导学生党员“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实现了“深学深悟、常学常新”,推动了同学们思想学习向广度深度拓展。

1.组织形式。以支部为单位(扩大到入党积极分子),分成4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推选一位党员讲述1个专题。每个专题讲述要求结合PPT,讲述时间不少于15分钟。专题讲述结束后,每个小组安排一位党员对讲述进行点评,做到学学相长,深化、丰富专题学习效果。

2.时间安排:每年3-5月。

二、现场体验——感知党史

组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红色教育基地进行现场教学,零距离接触当年革命历程的史料,感受和追忆悲壮雄浑的革命岁月,体味与传承革命先辈追求信仰、奋斗不息的精神。要求如下:

1.感知党史。了解中国共产党在广东的重大史绩,认识广东在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感悟革命先辈的家园情怀,增强党性;

2.时间安排:每年10月中下旬。

三、思辨论坛——思想升华

围绕时下社会热点,开展思辨讨论,引导学生党员更加关切国家发展和社会发展,提高学生党员的语言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和社会洞察力。

1.论坛规则

(1)陈述。主讲人依次陈述自己的观点。每人发言时间为3分钟;

(2)提问。由主持人或评委根据主讲人的发言内容,灵活地向主讲人提问,可提请任何一位主讲人回答,主讲人亦可主动要求回答,也可提请主讲人之间就不同观点进行辩论。总时长约10分钟;

(3)争辩。主讲人之间进行自由的诘问、辩论,以强化自己的观点,反驳不赞成的观点。总时长为20分钟;

(4)总结。主讲人依次进行总结。每人不超过2分钟。

2.时间安排:每年11月。

四、社会实践——外化于行

组织以学生党员为主体的“信仰的力量”品牌团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深入基层进行调研,了解民情社情,增强

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求如下:

1.社会实践活动。以大一、大二学生党员为主体,组建“信仰的力量”品牌团队,在每年暑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2.时间安排:每年7月。

附件2:

XX学院学生党员

“校园护绿行动”活动方案

绿色生活已经成为时下的流行时尚,在十九大报告中更是提出了要建设美丽中国,身为大学生党员更应该有着强烈的环保意识。开展绿色教育活动,有助于增强大学生党员的绿色环保意识,普及环保知识,提倡投身绿色行动,践行低碳环保的大学生活。同时,引导学生党员关爱校园,积极参与绿色校园建设,培养学生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XX学院将开展“校园护绿行动”。

一、活动主题

微小护绿,绿动校园——党员绿色教育活动

二、参加对象

XX学院全体党员、发展对象、入党积极分子,可扩展到一般学生。

三、组织形式

1.申请养护林。在两个校区各申请一个养护林:广州校区樟树苑和桂苑,三水校区黄花风铃木林。

2.责任到党小组。以党小组为单位划分养护责任树,实行挂牌养护,党小组每周集中进行一次养护活动。

3.养护培训。针对养护林的植物特性,开展相应的养护知识培训。

4.绿色宣传。会同校区“绿委会”每学期举办一次绿色宣传

周,宣传绿色环保理念,普及环保知识,提倡投身校园绿色行动。

附件2:

XX学院“博雅计划”实施方案

为了主动适应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和模式,激发学生在内涵发展中的主观能动性,全方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协作精神,学院实施“博雅计划”,着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一、指导思想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突出理科专业特色,以专业素养培养为重点,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发挥统计、数学、计算机三个学科的优势,整合学院教育资源,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二、工作思路

1.坚持深度融合。推进三个层面的对接:暑期社会实践与专业调研对接、暑期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对接、暑期社会实践与毕业设计对接,建立更为紧凑的人才培养运行机制。

2.坚持选优精育。挑选一批发展定位明确、有理想追求、品学兼优的学生,通过实践调研、“双创项目”、科技竞赛、专业竞赛等深度培养,打造成学风扎实、潜心专业、勇于挑战、追求卓

越的学院精英。

3.坚持全过程培养。将社会实践、“双创项目”、“科技竞赛”、“数学建模”、“毕业论文”进行一体化整合,构建全链条的培养机制。

三、培养目标体系

1.实践调研能力。具有很强的调研项目的组织策划、实施能力,具有很强的调研报告撰写能力。

2.科技创新能力。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钻研精神,具有坚定信念、独立思考精神和科学思维方法,具有很强的论文撰写和学术交流能力。

3.专业应用能力。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专业素养,具有突出的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能力。

四、培养路径体系

五、组织形式

1.组织选拔。“博雅计划”每年名额为60人,启动的第一年面向大一、大二学生选拔,以后每年只面向大一学生选拔,每年3月上旬接受学生报名,3月中旬进行面试选拔。凡符合以下条件的学生均可报名,择优选拔:

(1)意志品质强,有吃苦精神;

(2)学习成绩优良,无挂科,平均绩点达到3.0;

(3)学习主动性强,学习能力强,具有独立思考精神;

(4)专业认同感高,有很明确的发展定位,立志考研学生优先;

(5)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强。

2.团队组建。“博雅计划”学生自主组建团队,每个学生只能参加1个团队,每个团队人数为6人(启动第一年每个团队人数为4人),一般由高年级学生担任队长,团队成员应有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原则上保持团队的稳定性,学生升入大四时退出团队,再从大一选拔的学生中进行补充。

3.指导老师团队。学院选聘一批教学科研骨干组成指导老师团队。指导老师团队不少于15人,由副院长为组长、副书记为副组长,负责确定每年的调研项目方向、组织调研项目选题征集和项目培育推进,为学生参与调研项目、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储备项目,深入指导学生开展调研和创新活动。

4.项目指导。一个团队选定一个指导老师后,原则上长期由该位老师指导,每位指导老师指导不超过2个团队,全程指导团队的实践调研、“双创项目”、“数学建模”、“挑战杯”、“攀登计划”、“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毕业论文”等。如出现团队集中选择某个指导老师,学院将按双向选择和研究方向进行调剂。

5.选题征集。每年11月份,学院向所有指导老师征集选题,每位指导老师至少提供2个项目选题。

6.项目申报。每个团队初始挑选定一个调研项目,以调研项目为基础,开展暑期社会实践、申报“双创项目”,学院推选优质项目参加学校“双百工程”、“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互联网+”、“攀登计划”等。原则上一个项目历时一年。

7.数模竞赛。“博雅计划”学生直接进入数模竞赛培训参赛,按照数模竞赛的组织形式组队参赛。原则上大一学生不参加数模竞赛。

六、有关要求

1.进入“博雅计划”学生,原则上必须接受4年的项目训练,“博雅计划”在每年项目实施期间原则上只出不进,出现缺额情况不作补充。

2.进入“博雅计划”学生,100%参加两次暑期社会实践,100%申报两次“双创项目”,100%参加全国数学建模竞赛,100%参加国际数学建模竞赛,100%参加数据分析大赛或算法大赛,100%参加全国性行业专业竞赛。每次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时间不少于10天。

3.进入“博雅计划”学生,必须服从学院的统一组织管理,严格按培养路径体系完成任务,凡是未完成其中一项任务的学生,将劝其退出“博雅计划”。

4.进入“博雅计划”学生出现挂科或受到校纪处分的,自动退出“博雅计划”。

附件3:

XX学院学生考研“青苗计划”

实施方案

为了积极推进我院人才培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营造健康向上、刻苦钻研的学习风气,鼓励更多的学生报考研究生,营造良好的考研氛围,结合学院实际,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以培养拔尖人才为目标,以提高考研录取率为核心,充分调动各方面的能动性,积极利用校内资源,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考研服务。力争经过3年的努力,我院学生考研录取率稳定在15%以上。

二、服务保障

1.设立考研学子风采展。广泛宣传历年来考取研究生的学子,以我院考研成功的实例为广大学生树立考研信心。

2.设立考研复习专用教室。每年九月起,根据考研备考学生人数和需求,向学校申请供我院学生使用的固定考研复习教室,满足考研备考学生的自习需求。

3.设立考研寝室。通过与后勤处协助,安排相对集中的寝室,将考研复习学生调整在一起住宿,保证考研寝室的相对安静。

4.设立考研信息服务平台。在学院“考研群”为考研学生提供丰富、实时的信息服务和便捷的交流渠道。提供与我校专业相关的高校、科研院所的招生信息和指定参考书、历年真题、模拟

题;整合并发布最新的考研资讯和报考信息;为学生提供考研经验交流、互帮互助的交流平台。

5.设立考研图书资料室。根据专业学科特色,结合有经验的教师和往届考研学生的意见,对主流的基础课辅导书,本专业及相近专业参考书进行筛选、收集;将各学校历年考题复印留档,组建考研试题资料库,并鼓励已考取研究生的同学将自己的考研复习资料捐赠给学院,建立各学部的图书资料室,为学生提供专业性更强、更有针对性的图书资源。

6.开展心理解压工作。年级辅导员主动关爱考研备考学生,深入考研学生寝室,了解学生备考情况和身体、心理健康状况,帮助其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各类难题。经常给他们以鼓励和赞扬,坚定他们的考研信心和树立考研恒心,并传授正确的解压减负方法,帮助他们适当放松心态,排解压力。

三、活动安排

1.互助学习活动。“考研社”利用“五早一晚”的早读开展数学解题交流活动和英语情景对话。大二学生开展数学解题交流活动,各小组每次安排至少2名同学在早读课堂中现场解题,并进行讨论。大一学生组织英语情景对话,促进考研同学之间的交流,形成同学之间“传帮带”的良好风气。

2.导师深度指导。每月至少邀请2位指导老师参加数学解题交流活动,为学生解题提供深度指导并进行知识点串讲。

3.考研经验交流。对于大一新生,在入学教育时增加考研相关的内容,从大一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和前进

拔尖人才培养计划

拔尖人才培养计划 篇一:拔尖人才培养打算 学校自一九九二年一月四日实施拔尖人才重点培养打算以来,我校青年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培养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大阻碍的青年学科带头人脱颖而出。为进一步加大拔尖人才选拔培养力度,依照《东北林业大学名师英才工程实施方案》精神,结合我校十五期间教师队伍建设进展规划,学校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决定在十五期间实施拔尖人才重点培养打算。现就选拔培养拔尖人才工作重新规定如下: 一、培养目标 学校通过拔尖人才重点培养打算的实施,力争用5年的时刻选拔出80名左右年轻的优秀人才作为拔尖人才进行重点培养和扶持,通过几年的努力,使学校重点建设的各学科领域都有一批年富力强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同时使他们都成为本学科领域国内知名的专家、学者,从而保证我校重点建设的各个学科能始终保持国内领先地位。 二、选拔条件 1.遵纪守法,爱岗敬业,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严谨求实、科学民主的治学作风。 2.团结容人,有与同代人及隔代人合作共事的品行和献身教育、献身科学的无私奉献精神。 3.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学术思想活跃,勇于开拓创新,善于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有非常大的进展潜力和培养前途。 4.掌握两门外语,其中一门能熟练地进行学术交流。 5.能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从事教学活动。 6.具有博士学位,职称为副高职以上。 7.躯体健康,精力充沛,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 8.在具备上述各项条件的同时,还须具备以下任意两条: ⑴ 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自然科学、发明制造、教学成果)三等奖以上1项或省部级二等奖以上1项或省部级三等奖2项。以上各奖均应是获得证书并在课题中承担要紧任务者。 ⑵近5年独立撰写并正式出版有学术价值的专著或主编过由专业指导委员会批准出版的本学科全国统编教材1部。 ⑶近5年在国际闻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篇;或在国内本学科领域最具权威的期刊杂志上发表论文5篇以上;或所发表的论文有一篇被sci收录,有3篇被ei收录的。以上所发表

西南大学拔尖人才培养实验班实施方案-含弘学院

附件1: 西南大学拔尖人才培养实验班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扎实推进西南大学新一轮本科教学改革,探索拔尖人才培养新途径,带动学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按照“西南大学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的整体部署,特制订《西南大学拔尖人才培养实验班实施方案》。 一、实施目标 拔尖人才培养实验班坚持多样化与个性化培养为指导,坚持“厚基础、强素质、扬个性、求创新”的育人理念,实施多样化、个性化、开放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培养人格健全、体能优异、追求卓越的拔尖创新人才,使其成为胸怀祖国、面向世界的学界精英、商业巨子和政坛领袖。 二、实施程序 (一)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含弘学院”,下设办公室。“含弘学院”聘请校领导担任荣誉院长,设立院长、副院长、办公室主任、秘书,成立专家指导小组。组建大文科类“吴宓班”30人、理工农科类“袁隆平班”40人,在本科教学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负责拔尖人才培养计划的组织实施。 (二)选拔方式 学校采用自主招生个性化选拔、新生入学二次选拔和招生直接选拔等方式多渠道选拔。二次选拔通过学生自愿报名、学院推荐、

学校初审、参加体能水平、智力水平、英语水平、心理素质四项测试,最后通过综合面试考察,将最全面和优秀的学生选入实验班培养。 (三)培养模式 1.强化综合基础,实行专业灵活选择 实验班低年级不分专业,主要学习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大类基础课程,夯实理论基础,注重科学精神和人文学素养的结合,拓展综合素质。一年半后,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身实际灵活选择专业或专业方向,自主选修专业课程。实验班学生专业分流后仍保持原有行政班级,采用相对集中管理模式。 2.注重研究性教学,实行个性化培养 学校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学习兴趣,为实验班单独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实验班采用启发式、研讨式、探究式、参与式以及基于网络的混合式等研究性教学和创新性自主学习。改革教学内容和考试方法,在课程考核中采用基于课程研究成果和项目报告等形式代替传统的课程考核。专业课程逐步采用英文原版教材,实行全英文授课。 3.突出全程导学,实行完全学分制 实验班实行全程导学制和完全学分制。学校将公开选聘国内外著名学者担任“首席教授”;公开选聘综合素质强、学术科研与管理能力兼具、英语水平高、有海外留学经历、热爱本科教学和富有责任感、使命感的教授担任“班主任”,负责对实验班学生的全面管理;公开选聘院士、长江学者、学科专业带头人等担任“学业导师”,实行双向选择,实现全程“一对一”指导。 实验班学生在学业导师指导下,根据教学计划在全校范围内自

三峡大学“电气英才”拔尖创新人才试验班培养方案(定稿)剖析

三峡大学“电气英才”拔尖创新人才试验班 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试验班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思想敏锐、专业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优秀本科毕业生,为使之培养造就成未来在电气工程领域的领军人物和拔尖创新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标准学制与学位 标准学制为四年;依据相应学位条件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三、培养要求与特色 在教与学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融入全面教育理念,使知识获取、能力培养、人格养成相辅相成,让学生在知识、能力、人格等方面协调发展。毕业生具有下列知识、能力和人格特点: (1)知识 ①扎实的数学、物理等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 ②系统的电气工程领域及相关领域基础知识; ③良好的外语、计算机软硬件知识; ④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基础知识; ⑤所选专业方向的主要概念、原理和理论等方面的知识。 (2)能力 ①良好的思维能力; ②良好的电气工程领域及相关领域的分析、设计、研究能力;

③发现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④实验室工作所需的实验、试验能力; ⑤现场(如车间、工地、野外)工作能力; ⑥通用技能(包括通用办公技术、通用信息技术、独立工作、人际沟通、合作共事、考察调查、领导协调、业务进修和终身学习等); ⑦理解和使用相关标准、规范的能力。 (3)人格 ①身心健康; ②良好品德修养; ③创新意识与精神; ④理想信念; ⑤国际视野。 四、培养模式 实行低年级通识教育、中年级专业基础与专业方向教育和高年级的高峰体验教育相结合的三段式培养,试行导师指导下的自由选择学分和自由选择专业方向、配备英才成长导师和课程导师的“双选择、双导师制”。 (1)三段式培养 低年级通识教育阶段让学生打好扎实的数理基础,在人文与艺术、社会科学与历史、伦理道德与法律等宽广领域都有广博的学识基础,正确理解、批判、应用所学知识,使学生具有适应社会变化与发展的能力。 中年级专业基础与专业方向教育,为学生开设专业基础核心课程,使学生形成专业领域工作所需的专业基础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具备适应专业领域或方向

拔尖人才培养计划

拔尖人才培养计划 国家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如何培养拔尖专业人才市管拔尖人才是什么青年培养的建议篇一: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兰州大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 化学学科培养方案一、培养定位与目标为了贯彻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我国基础科学研究水平,培养一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基础学科领域拔尖人才,经教育部批准,兰州大学从2011年开始实施“化学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为保证该计划的顺利实施,特制定本培养方案。 二、基本要求入选本培养计划的学生,应对科学研究和化学学科具有浓厚的兴趣、基础知识扎实、创新愿望强烈、心理素质良好、培养潜能突出,有望成长为化学学科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并逐步跻身国际一流科学家行列。 三、培养方式新生进校后,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通过笔试和面试进行选拔。聘请 学术造诣深厚、具有国际视野的相关学科知名专家学者担任选拔小组成员。由院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牵头,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博士生导师等组成专业指导小组、课程教学小组,负责学生的培养工作。“化学学科拔尖学生”的学制、学分、学时和培养措施如下:1.学制一般为四年,学生完成培养计划后可申请提前毕业,最短不少于三年。2.总学分不少于140学分,总学时不少于2911学时。3.培养措施 (1)配备导师进行个性化指导和培养从入学开始确定导师小组,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及人格培养等进行指导;从第二学年开始,根据导师和学生双向选择的结果,为学生确定专业导师。专业导师需具有博士生指导资格,优先配备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为导师,每位专业导师指导同一届学生1-2名。专业导师每周至少应就学业及科学研究与学生讨论交流一次。如有必要,学校将为入选培养计划的本科生制定、实施个性化的课程培养体系并提供条件支持。(2)开设专业研讨班由专业导师对学生提供个性化的专业学习和科学研究训练。通过研讨班开展学科专题研讨,学生可以有选择地参加。专业导师每个月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一、引言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为了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研课制定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本方案旨在通过一系列措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二、目标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 建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推动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 加强国际合作,提高我国拔尖创新人才的国际竞争力。 三、措施 强化顶层设计,制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1)制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明确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方式等; (2)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等的合作,共同制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案; (3)建立拔尖创新人才选拔机制,选拔具有潜力的优秀学生进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构建大中小一体化贯通培养新格局 (1)加强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建立大中小一体化贯通培养机制; (2)推动中小学与高校、科研机构等的合作,共同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 (3)鼓励高校与中小学建立合作办学、资源共享等机制,共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打造融通中外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2)推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

(3)加强留学生教育,提高我国留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1)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2)鼓励教师参与科研项目,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3)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投身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事业。 优化教学环境,提供优质教育资源 (1)加强实验室、图书馆等教学设施建设,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2)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3)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学科竞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实施步骤 制定并发布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建立拔尖创新人才选拔机制,选拔优秀学生进入培养计划; 开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改革、科研实践等;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优化教学环境,提供优质教育资源;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推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 加强留学生教育,提高我国留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五、预期成果 培养出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 建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推动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 提高我国拔尖创新人才的国际竞争力;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普通高等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试验计划项目方案

普通高等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试验计划项目方案 一、项目名称:普通高等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试验计划项目 二、项目背景: 为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各级高校大力推行拔尖创新人才培育工作。为有计划、有重点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推动培养质量的提升,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教育部启动了普通高等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试验计划。 三、项目目标: 1. 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2. 建立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机制和模式,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 3. 让学生在学科基础上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我国“双一流”建设和“中国制造2025”贡献智力资源; 4. 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为高校改革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四、项目内容: 1. 拔尖创新人才选拔。每年择优选拔一批具有创新潜质和实践

能力的学生,培养和推荐“学术、科技、文化、艺术、运动五 大领域”的拔尖人才。 2. 创新教育改革。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广新技术、新方法、新理念,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能力,提升师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 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建立一批科研创新基地和实践创新平台,为学生提供学术、科技、文化、艺术、运动等领域的实践机会,支持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 4.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经费支持。通过经费的支持,为拔尖创新人才提供相应的资金保障,保证其在科研、学术、文化等方面的创新实践活动得到充分发挥。 五、实施方式: 1. 建立项目领导小组和专家组,制定实施方案和教育教学改革方案,确保各项工作得到有序推进。 2. 通过竞争选拔机制,择优选取符合条件的学生,实行项目导师制。 3. 通过实践基地、科研基地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实践与创新的机会,鼓励学生创新、创造。 4. 加强经费管理,确保经费使用的公开、公正、公平,定期进行经费审核,检查经费使用情况。

创新人才培养方案设计(通用8篇)

创新人才培养方案设计(通用8篇) 创新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篇1 见《__青年骨干人才培养培养办法(试行)》 __青年骨干人才培养办法(试行) 一、目的 为适应公司快速发展的需要,为企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储备后备人才力量,带动企业内部形成活泼、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学习型文化氛围,特在企业内部选拔一批优秀青年骨干人才,实行青年骨干人才培养计划。 二、青年骨干人才选拔办法 公司拟定100名职工作为骨干人才予以培养,其中生产管理30名、生产技工15名、机械与电器技工5名、其它50名。符合以下标准的公司在职职工为骨干人才候选人: (一)选拔标准 1.基准条件 (1)热爱公司,爱岗敬业。 (2)孝敬父母,尊老爱幼。 (3)无违法、违规、违纪记录。 (4)年龄在35周岁以下所有在职员工。 2.文化程度要求 (1)已过试用期的本科(包括本科)以上学历;

(2)在本公司工作半年以上的专科学历; (3)在本公司工作一年以上的中专(高中)学历; (4)在本公司工作一年半以上的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者。 3.在符合基准条件的前提下,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 (1)前公司级优秀管理者与工作者。 (2)管理创新、科技创新、合理化建议类及公司交办的其他特殊性奖励的获得者,不受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年限的限制。 (3)有强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较好地履行岗位职责,工作效率高。 (4)组织管理能力较强,业务水平较高,有一定的宏观思维能力。 (5)有发展潜力和培养前途,具备较强可塑性的员工。 (6)积极进取,创新意识较强,学习和发展愿望强烈。 (7)团队意识强、廉洁、诚信度高、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有工作激情、乐于在公司长期发展者。 (8)总经理不受任何条件的限制,推荐对日常表现优异的员工,纳入青年骨干人才培养梯队。 (二)青年骨干人才的选拔程序 1.各部门于1月10日前将符合选拔标准的人员名单报到__hr服务中心。 2.个人有强烈意愿但所在部门没有上报的员工,可以自己到__hr服务中心报名。 3.__hr服务中心将符合相关条件的人员资料收集、分析,制定出人员名单报总经理批准后公示。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案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案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案 拔尖创新人才是具有执着的进取精神、主动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究的习惯、较强的分析与质疑能力、积极的创造动机与创新习惯的富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本质是尊重学生个性并积极促进学生个性充分发展,深度发掘学生潜力和创造力,以适应新时代、新形势下国家和社会发展对拔尖创新与应用复合型高端人才的需要。教育部2015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明确强调:高中阶段教育要“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要“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因此,把造就一批创新型学生作为泉州五中今后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是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是适应高校招生方式多样化和高校人才培养方式多样化的需要,也是适应教育体制改革、实现学校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的需要。为此,泉州五中与华侨大学在泉州五中联合成立“泉州市青少年创新能力开发实验基地”(以下简称“实验基地”),为保证实验基地培养培养工作科学、有序、高效进行,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1、以“全面发展,突出个性”为工作原则,在保证培养对象全面发展、均衡发展的前提下,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在优势学科领域适度超常规发展,达到相应的专业能力发展水平并具备相对突出的的创新能力。 2、通过调动培养对象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养成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激发培养对象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促进培养对象提高创新实践能力,发展终身学习和高效学习的能力与习惯,为创新型国家建设输送优秀的后备人才。 3、提高培养工作参与教师的专业能力水平,促进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与发展,推动单一教学型教师向学科学习导师和学术研究导师转化。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案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案 一、背景分析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对拔尖创新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然而,当前我国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育体制 不尽人意、培养机制不够完善等。因此,我们需要制定一套科学的拔尖创 新人才培养方案,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人才需求。 二、目标设定 1.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拔尖创新人才,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强 有力的支持。 2.培养一批具有独立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社会解决实际问 题提供帮助。 3.培养一批具有全球视野和跨学科素养的人才,能够适应国际化的创 新竞争环境。 三、培养方案 1.教育体制 (1)推动教育体制重大,更加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 (2)建立学校和企业合作的实践基地,提供更多实际操作的机会。 (3)增加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机会,鼓励学生参加科学实验和创新 竞赛。 2.课程设置

(1)增加实践课程和项目实训的比例,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2)推行跨学科课程的设置,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素养。 (3)开设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培养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 能力。 3.导师制度 (1)加强导师制度建设,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导师选择机制。 (2)增加导师的培训和交流机会,提高导师的教学水平和指导能力。 (3)鼓励导师和学生进行科研合作,提供更多研究资源和支持。 4.国际交流与合作 (1)鼓励学生参加国际性的学术交流和实践活动。 (2)建立国际合作项目,吸引国际优秀学生和教师来我国学习和研究。 (3)增加国际性的创新竞赛和项目,提高我国拔尖创新人才的国际 竞争力。 四、实施方案 1.提高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比例,增加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度。 2.成立专门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构,负责制定具体的培养方案和管 理制度。 3.搭建创新平台,提供资源和支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和实践活动。

双一流建设本科拔尖人才培养工作方案

双一流建设本科拔尖人才培养工作方案 一、背景 为进一步提升我校本科教育水平,培养更多高素质、有创新能力的拔 尖人才,我校制定了双一流建设本科拔尖人才培养工作方案。该方案旨在 通过优化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等举措,全面推进本科教育,打造一流的人才培养体系。 二、目标 1.提高教育质量:通过优化课程设置、丰富教学资源,提升教育质量,培养具有高尚学术道德和科学素养,掌握扎实专业基础知识和前沿科技知识,具备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拔尖人才。 2.拓展培养领域:加强实践教学和科研能力培养,开设更多的实践课 程和项目,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科研创新能力。 3.打造一流人才培养体系:搭建顶尖人才培养的平台,加强师资队伍 建设,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拔尖人才。 三、主要措施 1.优化课程设置:对各专业的课程进行全面梳理和更新,加强与行业 需求和前沿科技的对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2.教学方法:引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网络课堂、远程教育等,提 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参与度。鼓励教师运用案例教学、问题导向教学等创新 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

3.加强实践教学:设置实践课程和实验室,做好实践教学指导,培养 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鼓励学生参加科研项目,培养科研 创新能力。 4.建立导师制度:每个拔尖人才学生配备一名指导教师,进行个性化 培养。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的学业指导、科研指导、职业规划等方面,并与 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5.建设一流实验室和实训基地:投入资金,配备先进的实验设备,建 立一流的实验室和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和工程实践场所。 6.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引进海外优秀学者和高层次人才,提高教 师队伍的国际化水平和学术研究能力。加强教师培训和职称评定工作,提 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 7.强化学生学习指导:开设学习能力和科研方法等必修课程,提高学 生的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科研能力。建立学生学术论坛、科研项目 等学术交流平台,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经验。 8.加强顶尖人才培养的评估和考核:设立一流人才培养的评估机构, 定期评估和考核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水平,并给予相应的激励和奖励,保障 双一流建设的顶尖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四、保障措施 1.加大投入:增加财政经费投入,提供资金保障,改善实验室设施和 教学环境,提高培养条件。 2.健全管理机制:建立双一流建设本科拔尖人才培养工作的管理机构 和工作流程,明确各级责任和任务,确保方案的有效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方案

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方案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方案 一、指导思想 “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实验班)是学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示范和先导,是学校探索和实施本科创新人才培养的通道。以培养具有“基础实,素质高、能力强、复合型”的创新型、复合型经济管理或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以优势学科专业为依托,本着“尊重个性,因材施教,加强复合,强化能力”的原则,制订个性化培养方案,实行灵活的培养机制,推进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二、培养目标 结合地方人才需求特征,发挥学校特色学科专业优势,培养具有“基础实,素质高、能力强、复合型”的应用型、创新创业型、复合型经济管理或工程技术人才。 三、培养方案 (一)原则 按照“专业复合,强化能力”的总体要求设计培养方案;夯实经济管理或工程基础理论,充实前沿的学科教学内容;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的提升,形成一套完整的应用型、创新创业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二)培养规格 1.系统坚实地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人文修养。 2.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顺利地阅读本学科的外文书刊,具有一定的外语交流能力。 3.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学科专业知识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接受严格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训练,具备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5.经管教改班围绕地方主导产业(机电、化工、服装与纺织等),深入学习生产过程与产品质量管理的相关课程,并结合实践实训方式展开,着力培养懂工艺和产品的经济管理人才。 -1- 工程教改班以强化经济管理、营销与贸易等知识,加强创业创新训练为主的方式展开,着力培养懂经济管理的工程技术人才。 (三)培养方式 1.学校设立创新人才学院,负责“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方案制定与实施。 2.“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设立经管教改班和工程教改班,分别单独制订培养方案,面向三年级学生招生。 3. 教改班培养方案共设50学分,其中25学分为课堂教学,25学分实践实训环节,课堂教学除本校教师承担部分教学任务外,鼓励聘任外校和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高管授课。教改班具体培养方案另行制定。 4. “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不转专业,但符合条件者可以申请双学位。经管教改班学生可以申请工程管理或工业工程学士学位,工程教改班学生可以申请工商管理学士学位。 5.“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实施导师制, 导师由学院聘任。学生入学后,进行双向选择,确定导师,学生可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导师负责学生的学习学业、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科研训练、实践实训等指导。导师工作量纳入教学基本工作量考核,报酬由创新人才学校核发。 6.“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学生实行“创新不断线”的培养方式,强调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每学期均开展创新实践教育活动。 7.“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的学生在国际和地区交流方面享受更加优越的政策。学校资助“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学生开展国际学术和文化交流活动。 8.“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在奖学金评定和其他各类评优等活动中,单独划定名额进行评选,并设立多种单项奖学金。 9. “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教改班)设立专项预算经费,专门用于教改班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 四、招生方式 -2-

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引言 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人才,许多学校开始实施拔尖创新人 才培养计划。这个计划旨在选拔优秀学生,为他们提供专业的培训和机会,通过实践和项目开发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本文将介绍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的背景、目标、实施方式和效果评估等方面内容。 背景 在当前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下,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对于学校 及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为了满足社会对高级创新人才的需求,学校开始关注并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应运而生,成为学校培养优秀创新人才的一项重要举措。 目标 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的目标是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人才。通过该计划,学校希望能够选拔出具有优秀学术成绩和创新潜质的学生,为他们提供创新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并在各个领域培养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 实施方式 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方式多样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选拔机制 为了选拔出优秀的创新人才,学校通过严格的选拔机制来筛选学生。通常包括 学术成绩的评估、面试、笔试等环节,以及对学生自主创新项目的审核和评估。通过这些环节,学校能够挑选出最具潜力和创新能力的学生。 课程设置 学校为拔尖创新人才设置专门的课程和培训项目。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 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课程内容涵盖创新方法论、创新案例学习、科技前沿等,帮助学生了解创新的本质和方法,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践项目 实践项目是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的核心组成部分。学生通过参与实际的 创新项目,进行团队协作和实践操作,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实践项目可以是

优秀拔尖、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专项设置方案

优秀拔尖、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专项设置方案为了推进科技创新和发展,国家设立了优秀拔尖、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专项计划,旨在培养一批能够在科技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和引领作用的杰出青年科技人才,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2. 培养类型 该计划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培养类型: (1) 优秀拔尖青年科技人才培养:针对那些在科技领域已经有很高成就、享有很高声望的杰出科技人才,通过资助他们进行科技研究和创新,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增强其对国家科技发展的贡献。 (2) 青年科技人才培养:针对那些在科技领域具有很好的基础和潜力的青年科技人才,通过培育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升其学术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为国家的科技创新和发展提供持续的人才支持。 3. 培养方式 该计划的培养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资助项目:通过向优秀拔尖科技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提供资金资助,帮助他们开展科技研究和创新,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2) 建立科研团队:通过建立科研团队,为优秀拔尖科技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提供一个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支持,帮助他们进行科技研究和创新。

(3) 学术交流:通过学术交流和合作,为优秀拔尖科技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提供机会,与国内外的优秀科学家和科研团队进行交流和合作,提高其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4) 启动科技项目:通过启动科技项目,为优秀拔尖科技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提供一个创新的平台,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 4. 培养标准 为了保证该计划的培养质量和培养效果,该计划设立了一系列的培养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学术水平:要求培养对象在其所在的科技领域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平,能够在该领域做出重要的贡献。 (2) 创新能力:要求培养对象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在科技创新和发展方面有突出表现和贡献。 (3) 社会影响力:要求培养对象具有很高的社会影响力,在其所在领域具有广泛的认可和影响力。 (4) 国家贡献:要求培养对象能够为国家的科技创新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5. 结束语 该计划的设立,将为国家的科技创新和发展提供持续的人才支持和保障,培养出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和引领作用的杰出青年科技人才,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案

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案 一、引言 如今,创新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学 校应该着力培养拔尖的创新人才,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本文将探讨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包括选拔机制、课程设置、导师制度等方面。 二、选拔机制 学校选拔拔尖创新人才的机制至关重要。首先,可以设立专门的选拔考试,通 过笔试和面试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学术能力、创新潜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其次,学校可以与各行业合作,利用外部资源,例如举办创新竞赛或组织实践活动,以挖掘潜在的拔尖人才。 三、课程设置 为了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学校应提供富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课程。除了传统学 科知识外,学校可以开设一系列创新课程,例如创新思维、项目管理、信息技术等。这些课程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为他们日后在实践中应对各种挑战提供基础。 四、导师制度 导师制度对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学校可以聘请行业内的专业导师, 指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导师应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通过指导学生在实践中获得锻炼和成长。导师制度将为学生提供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创新梦想。 五、实践机会

除了课堂学习,学校应该为拔尖创新人才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可以与企业、 科研机构等合作,让学生参与真实项目,并亲身体验创新的过程。实践机会将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并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六、跨学科合作 拔尖创新人才往往需要掌握多个学科的知识。学校应该鼓励拔尖人才进行跨学 科的学习和合作。可以开设跨学科的课程,引导学生在不同学科间进行思考和交流。跨学科合作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多元思维,为他们的创新能力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 七、创新团队建设 创新往往需要团队的合作与协同。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团队的建设和活动。可以设立学生创新团队,给予他们自主设计和实施项目的机会。创新团队将帮助学生培养团队协作能力、领导力和创新精神,并为他们提供交流和学习的平台。 八、国际交流与合作 为了培养拔尖的创新人才,学校应该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可以与国外知名学 府合作,开展学生交流项目和合作研究。通过与国外学生和学者的交流,学生将获得更广阔的学术视野和创新思维,并且通过与国际水平接轨,为成为全球创新领军人才奠定基础。 九、评估及激励机制 学校应该建立科学公正的评估机制,对拔尖创新人才进行综合评价。评估不仅 应考虑学术成绩,还应关注学生的创新潜力和实践能力。同时,学校应设立激励机制,如奖学金、荣誉称号等,激励学生积极投入创新实践,持续提高创新能力。十、社会资源支持

“数学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实 施 方 案.doc

厦门大学“数学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 实施方案 为了培养数学学科拔尖创新人才,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若干意见》和《厦门大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管理办法》等有关文件的规定,数学科学学院结合本院情况制定“数学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以下简称“数学拔尖计划”)实施方案。 一、项目背景 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于2009年启动,我校数学、化学、生物三个学科于2010年入选该计划,为入选该计划的全国20所高校之一。学校每年动态选拔特别优秀的学生,配备一流的师资、提供一流的学习条件、创造一流的学术环境与氛围、创新培养方式、构筑基础科学拔尖人才培养的专门通道,促进拔尖人才脱颖而出,努力使受计划支持的学生成长为相关基础科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并逐步跻身国际一流科学家队伍。 “数学拔尖计划”选拔兴趣浓、悟性高、学习勤奋的苗子,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优秀拔尖人才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主线,以“万人计划”教学名师、特聘(讲座)教授、“四青”人才、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及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为支撑,培养一批热爱祖国,崇尚科学,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科学文化素养,致力于献身数学研究的后备人才。通过“数学拔尖计划”的实施,推动数学学科人才培养在理念、模式和机制等方面的全方位改革与创新,促进我院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组织管理 学院设立“数学拔尖计划”工作小组,负责本方案的实施,其工作对学院行政和党委负责。工作小组由分管本科教学副院长牵头,由数学与应用数学系副主任处理日常工作,成员包括学院分管本科工作的副书记、分管教学的各系副主任、教学秘书、外事秘书和辅导员等。 三、培养模式 1.动态管理 “数学拔尖计划”每年面向全校招收10-20名学生,实行动态进出机制。 2.导师配备 二年级第一学期初开始为入选“数学拔尖计划”的学生配备导师。通过双向选择由“万人计划”教学名师、特聘(讲座)教授、四青”人才、教育部跨(新)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方案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方案 近年来,高校为培养创新人才,不断探索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和培养方案。本文 将从不同角度探讨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方案。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特点之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统的理论教学 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因此,高校开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通过实践,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跨学科融合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方案还注重跨学科融合。随着科技的发展,各学科之间的交 叉融合日益重要。高校开始设立跨学科的专业,鼓励学生在不同学科领域间进行交叉学习和研究,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三、开放的学习环境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倡导开放的学习环境。传统的教育模式强调老师的权威 和学生的依赖,而现代的高校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开放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与教师进行积极互动,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强调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传统的课程设计注重知识的 传授,而现代的高校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高校通过设计相关的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育人为本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注重育人为本。在传统教育中,往往过分注重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他们的人格和素质发展。现代高校教育通过丰富的育人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六、产学研结合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倡导产学研结合。高校与产业界和研究机构进行密切合作,共同开展一系列的创新项目。通过产学研结合,高校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学生创新创业支持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对学生创新创业的支持。通过设立创新创业平台,提供创业指导和资源支持,鼓励学生投身创新创业的实践,培养他们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八、国际交流与合作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强调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与国外高校的合作,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广泛的学术和文化背景,拓宽视野,提高全球化意识。 九、个性化教育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提倡个性化教育。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潜能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十、评价和激励机制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注重评价和激励机制。传统的教育评价方式过分侧重学生成绩,而现代的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高校通过改革评价和激励机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总结:

北航高工计算机拔尖计划培养方案(一)

北航高工计算机拔尖计划培养方案(一) 北航高工计算机拔尖计划培养方案资料 介绍 北航高工计算机拔尖计划是为高水平、有潜力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 业学生提供绿色通道,以便他们有更好的机会成长为拥有国际视野和 高水平技术能力的杰出人才。该计划将为学生提供一系列的学术活动 和学科竞赛,使其在专业上获得更多的机会和优势。 拔尖计划的培养目标 •注重基础知识的专业训练。拔尖学生须掌握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强化创新意识和能力。拔尖学生须具备独立思考、开拓创新的能力,以及较强的设计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提高语言与文化素养。拔尖学生应具备较好的语言沟通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加强实践应用与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拔尖学生应能够独立或协作完成具有实际意义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的应用或工程项目。 培养方案 •专业课程加速学习。拔尖学生可在指定的本科应届毕业生课程计划中提前选修第二年及以下的主干课程,为培养基础和专业知识 奠定坚实基础。 •精英学术交流。拔尖学生可参加国内外顶级高校或学术组织举办的论坛、研讨会、夏令营等活动,接触先进技术、交流学术想法、拓展人脉关系。 •科研设备和场地优先使用。拔尖学生可获取高水平实验室设备、场地的特殊使用权限,支持其科研创新。 •企业实践和就业培训。拔尖学生可参加职业规划、技能培训、创业推介等相关活动,拓宽就业和发展渠道。

•竞赛项目立项和支持。拔尖学生可申请国内或国际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竞赛的基金资助和项目支持,提升技能水平和竞争力,实现个人价值。 培养流程 第一年 •第一学期:参加开学典礼、拔尖计划入营仪式等活动,完成专业基础课程,参加精英学术交流。 •第二学期:开展小型科研项目、参加企业实践和就业培训、参与竞赛项目训练。 第二年 •第一学期:完成第二年主干课程学习,深入开展科研、加强语言和文化素养,参加国内外高层次学术交流、开展大型竞赛项目。•第二学期:申请基金资助、开展科研项目、参加三项及以上竞赛项目、参与企业实践和就业培训。 第三年 •第一学期:完成毕业论文、科研成果等核心业务,在学术会议中进行学术报告,参与邀请竞赛活动、校外实习。 •第二学期:完成毕业设计,参加研究生考试和GRE考试等相关考试。 总结 北航高工计算机拔尖计划培养旨在为优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机会和更有利的成长环境,注重全方位的能力和素质培养,旨在培养出具有高水平、创新精神的杰出人才。 申请流程 •高水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 •注重专业基础、有文化素质、良好的外语水平; •具备独立思考、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具有一定实践能力;•掌握计算机领域基础知识、热爱计算机事业并愿意在相关领域投入时间和精力。

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方案2篇

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方案2篇 The training plan of University Innovative Talents 汇报人:JinTai College

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方案2篇 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 2、篇章2:西南大学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实施方案 篇章1:xxx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体制改革,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 养力度,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江苏省教育厅有关文件规定,并结合学校的学科特色、专业特色及人才培养工作实际,制定本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深入研究探索创业者胜任的素质模型,对有创业意愿和 兴趣的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发展能力。培养具备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和管理学理论以及相关工商管理科学的基本知识,

熟悉中国工商企业的运行机制和工商管理的政策法规,掌握创办及经营企业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具有企业家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主动应对未来职业发展需要,结合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兴趣爱好,开拓新兴岗位、创造社会价值的复合型精英人才。 二、培养要求 创新创业人才应具备如下知识、素质和能力等方面的要求:知识方面: 1.了解基础的科学文化、市场经济、现代科学技术和法 律等涉及创业的通识知识; 2.学习纵深的经济学、统计学、市场营销、管理学、金 融学等与企业运作有关的专业知识; 3.掌握实用的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 悉我国企业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企业管理的惯例与规则。 素质方面: 1.具备xxx大学大学生基本素质要求;

湖北美术学院“致美拔尖创新人才”培育实验计划实施方案

湖北美术学院“致美拔尖创新人才” 培育试验计划实施方案 湖北美术学院“致美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试验计划的工作理念是:依托我院艺术学一级学科的雄厚资源,秉承“兼收并蓄”的学术精神和“兼容互动”的教学理念,跳出按本科专业培养的拘囿,全面创新视觉艺术顶尖人才的培养模式与管理方式,努力创造一切有利于人才培养和成果涌现的物质条件、有效机制和学术氛围,全力培养关注生活、表现时代、服务社会,具备深厚视觉艺术文化底蕴且精研美术学、设计艺术学或者艺术学某个领域的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顶尖视觉艺术人才,以人才的高品质优势赢得卓越的社会声誉,引领学术风气与方向,从而更好的服务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一、“致美培育试验计划”试验班所在学科专业基础和工作条件 (一)学生培养的前期基础和教学改革成果 1、学科建设和教学基本建设工作基础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湖北美术学院的前身是创建于1920年的武昌艺术专门学校,是中国最早设立的三所美术院校之一,也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重要的发源地。1985年独立建制为湖北美术学院。学院是我国第一批招收硕士研究生的艺术院校。2005年,学院被授权为我国首批颁发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的32所试点院校之一,在艺术类应用型高级人才培养方面走在全国前列。现有艺术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下属美术学、设计艺术学和艺术学三个二级学科,均为省级重点学科。其中美术学为省级优势学科,设计艺术学为省级特色学科,另有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学科立项在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