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幻的《红楼梦》与拉美的魔幻现实主义

合集下载

中国当代小说视野中的拉美“魔幻现实主义”

中国当代小说视野中的拉美“魔幻现实主义”

中国当代小说视野中的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拉美文学中的魔幻现实主义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想象力赢得了全球读者的喜爱。

近年来,中国当代小说家们也开始借鉴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元素,将其融入自己的作品中,开创了一种新的文学风格。

魔幻现实主义强调对于现实与幻想的交织,以及对于生活细节的精致描写。

中国当代小说家们通过对魔幻现实主义的借鉴,使他们的作品更加丰富多样。

一方面,中国当代小说家们在创作中注重现实与幻想的融合。

他们通过描写奇特的人物和情节,打破常规的叙事方式,创造出一个个令人惊奇的故事世界。

这种融合不仅使作品更加引人入胜,也增加了读者对生活的思考与想象。

另一方面,中国当代小说家们在描写生活细节时也注重细致入微。

他们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琐碎细节的描写,使作品更加真实可信。

这种注重细节的手法,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作品中的情感与意义。

中国当代小说视野中的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不仅为作品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中国当代文学带来了新的探索方向。

借鉴拉美文学的魔幻现实主义,中国当代小说家们不断突破传统文学的束缚,创造出更加丰富多样的作品。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借鉴并不意味着简单的模仿。

中国当代小说家们在运用魔幻现实主义元素时,也要结合自身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现实,创造出与拉美文学不同的艺术表达方式。

只有在保持独立性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创新。

综上所述,中国当代小说视野中的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给予了中国当代小说家们新的创作灵感。

通过借鉴魔幻现实主义的元素,他们创造出了一种新的文学风格,丰富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内涵。

在这个过程中,小说家们不仅注重现实与幻想的融合,也注重对生活细节的描写,使作品更加引人入胜。

中国当代小说视野中的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对于中国文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魔幻的《红楼梦》与拉美的魔幻现实主义

魔幻的《红楼梦》与拉美的魔幻现实主义

来那块“ 灵性已通” 的石头被一僧一道幻化 为一块 鲜明莹洁 的美玉, 带到凡尘 。作者虚构的一个癞头
和 尚和一 个跛 足道人 起到 了连 接天 上与人 间 、 梦幻
收稿 日期 : 2 0 1 2—1 2— 2 8 作者简介 : 李晓军( 1 9 6 5 一 ) , 男, 贵州凯里人 , 凯里学院人文学 院副教授 , 研究方向为文 学理论 与写作 。
是 日常 生活 的一 部 分 , 和 普 通 的现 实 没 有 什 么 不 同。人鬼 世界共 存 , 周 围的生活 变成 了一个 半 梦幻
半 现实 的世界 , 给 一切 都 涂 上神 秘 色彩 。而 《 红 楼
大战的灾难 , 破坏了人们生存的稳定感使人变得更 加焦虑、 迷茫 、 压抑和封闭, 也加速了西方传统理性 主义 文化 的毁灭 而使 非理 性 主义 的文化思 潮兴起 。 对宗教信仰 的动摇 、 对人类本性的怀疑 、 对未来命 运 的悲观 使得 和现 代 心 理 学结 合 后 的 现代 主义 文
( 凯 里学 院人 文学 院 , 贵 州 凯里 摘 5 5 6 0 1 1 ) 要: 2 0世 纪 中叶 以来拉 美魔 幻现 实主 义 文 学 蜚声全 世界 , 作 家作 品 众 多、 理 论 构 架 完整 , 造
成 了拉丁美洲文学的空前繁荣, 其魔幻现 实主义表现手法的运用给小说 的创作 带来了革命性的 变化。而比它早两百多年的曹雪芹却在其作品《 红楼梦》 中已娴熟地运 用了魔幻现 实主义 的表
现实 主 义 的创 作 手 法 。那 么 能 打破 这 个 手法 的又 是 什么 强大 的力量 呢 ?用 2 0世 纪风靡 欧美 的现代
现象 , 变现实为魔幻而又不失其真。作品根植于拉 美丰富的社会 、 地理和人文土壤 , 利用本土的印第 安神话把拉丁美洲的那种天然的神秘色彩和魔幻 氛围通过夸张、 怪诞 、 变形等手法 , 表现出迥异于前

第五章 拉美魔幻现实主义

第五章 拉美魔幻现实主义

第五章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第五章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一、魔幻现实主义概说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是20世纪拉丁美洲最重要的文学流派,在整个20世纪西方文学中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发轫于20世纪20年代,形成于50年代,六七十年代达到了它的鼎盛阶段。

至今在世界文坛上有着广泛的影响。

拉丁美洲,全称:拉丁亚美利加洲。

拉丁美洲是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地处北纬32°42′和南纬56°54′之间,包括墨西哥、中美洲、西印度群岛和南美洲。

因长期曾沦为拉丁语组的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现有国家中绝大多数通行的语言属拉丁语族,故被称为拉丁美洲。

魔幻现实主义是拉丁美洲特有的后现代主义文学流派魔幻现实主义之所以在拉丁美洲形成,和其深厚而复杂的民族文化传统有着密切联系拉丁美洲杂居着土著印第安人、欧洲移民、印欧混血人以及被贩运来的非洲黑人,他们的生活形态十分复杂。

一方面,这儿有着殖民者带来的西方科学文明的现代化生活,而同时也还存在着大量宗教迷信的封建式的,甚至是原始部落图腾崇拜式的生活模式。

这些跨度极大,差异迥然的生活形态又非常和谐地混合成一体,构成了拉丁美洲的"神奇"现实。

直至今天,拉丁美洲土著印第安人还盛行神灵崇拜,相信神话传说,并习惯于用神话知识认识和解释客观世界。

而且,印第安人的传统观念中认为生与死,梦幻与现实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的。

比如他们坚信,一个人死了之后仍然可以在现实社会中生活。

有的印第安部落到现在还保留着一年一度和死去的亲人"对话"的风俗。

一个人梦中所经历的事,一定会在现实中继续进行下去。

许多印第安人至今仍把梦境和现实混为一谈,等同看待…这些印第安人的古老神话传说以及传统观念像乳汁一样哺育着魔幻现实主义作家的成长。

危地马拉作家阿斯图里亚斯就认为影响他创作的是来自外祖母所讲述的印第安人神话传说。

说中国古典小说下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

说中国古典小说下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

說中国古典小说下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作者:袁加鹏来源:《汉字文化(教育科研卷)》2018年第05期【提要】魔幻现实主义滥觞于20世纪的拉丁美洲,其与中国古代文学在魔幻与现实的交融上不期而遇。

虚幻与现实的交响曲,在中国古典小说中奏响已久,其运用实现了文学审美与社会功能的和谐统一,最典型的便是《红楼梦》。

【关键词】中国古典小说魔幻现实主义色彩探究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于上世纪中叶在拉丁美洲脱颖而出,因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而被更广大的中国文学爱好者所认识和接受,譬如同一颗新星在文坛熠熠生辉。

其实这种虚幻与现实交融的艺术风格,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早有笔墨,犹在古典小说中发挥了独特作用。

一、作品叙事的虚幻性魔幻现实主义最大特征在于表现手法的“魔幻”性,以神奇、虚幻的手法反映现实,“把神奇和怪诞的人物和情节,以及各种超自然的现象插入到反映现实的叙事和描写中”。

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丰碑,《红楼梦》在叙事内容和结构上正体现这一虚幻性特征,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整个故事情节无不透着玄幻色彩。

僧道形象在中国古典小说中频频现身,其中经常描写求佛问卦之事,与拉美文学中的巫卜之术暗合,文化共性反映在文学上。

其在《红楼梦》中亦为重要角色,开篇一僧一道携“顽石”入那“温柔富贵之乡”,及之后“空空道人”“癞头和尚”等,亦有“绛珠仙草”“神瑛侍者”等诸仙,并且众多人物、事物、地点蕴含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如“甄士隐(真事隐)”“潇湘馆(消香馆)”。

作品以“梦”为题,写顽石入世、梦游太虚幻境等,神话传说、离奇故事贯穿其中,整个故事情节的起承转合“由来同一梦”。

在叙事结构上,以某个奇幻性的方式或线索为端,由此展开广阔的延伸,构成一张脉络网。

《红楼梦》与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百年孤独》,二者叙事结构上的共同性,通过预言、神谕等方式来暗示人物命运或故事发展的结局。

《红楼梦》中绛珠仙草(黛玉)受露还泪、十二钗判词,《百年孤独》中吉普赛人的手稿、神父的预言,异域文化中体现了共同的预言模式,暗含人物命运和故事结局的悲剧性,一切终归虚无。

拉美魔幻现实主义重要代表作家

拉美魔幻现实主义重要代表作家

拉美魔幻现实主义重要代表作家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是拉美文学的一种流派,它将现实主义与魔幻主义相结合,以描绘出一种充满神秘色彩的世界。

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重要代表作家有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墨西哥的奥斯卡·温斯坦、巴西的瓦尔特·费尔南德斯等。

加西亚·马尔克斯是哥伦比亚最重要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作品深受拉美文学的影响,他的作品极具创造力,把现实主义和魔幻主义完美结合,把现实世界和虚构世界完美融合,他的作品充满了梦幻般的色彩,把现实世界的痛苦和悲伤描绘得淋漓尽致。

他的代表作有《百年孤独》、《失乐园》、《秘密花园》等。

奥斯卡·温斯坦是墨西哥最重要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作品深受墨西哥文学的影响,他的作品充满了神秘色彩,把现实主义和魔幻主义完美结合,把现实世界和虚构世界完美融合,他的作品充满了梦幻般的色彩,把现实世界的痛苦和悲伤描绘得淋漓尽致。

他的代表作有《玛丽亚的礼物》、《玛丽亚的秘密》、《玛丽亚的梦想》等。

瓦尔特·费尔南德斯是巴西最重要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作品深受巴西文学的影响,他的作品充满了神秘色彩,把现实主义和魔幻主义完美结合,把现实世界和虚构世界完美融合,他的作品充满了梦幻般的色彩,把现实世界的痛苦和悲伤描绘得淋漓尽致。

他的代表作有《玛丽亚的礼物》、《玛丽亚的秘密》、《玛丽亚的梦想》等。

总之,加西亚·马尔克斯、奥斯卡·温斯坦和瓦尔特·费尔南德斯都是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重要代表作家,他们的作品深受拉美文学的影响,他们的作品充满了神秘色彩,把现实主义和魔幻主义完美结合,把现实世界和虚构世界完美融合,他们的作品充满了梦幻般的色彩,把现实世界的痛苦和悲伤描绘得淋漓尽致。

他们的。

拉美文学与魔幻现实主义

拉美文学与魔幻现实主义

拉美文学与魔幻现实主义拉美文学与魔幻现实主义的关系是一个引发了广泛讨论和研究的话题。

拉美地区独特的文化背景和历史经历,使得拉美文学在世界文学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而魔幻现实主义则是拉美文学中一种独特的创作风格,无疑为拉美文学增添了许多色彩和魅力。

拉美文学自从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以来,就经历了殖民与解放的历程。

这个过程中,拉美人民经历了殖民者的剥削和压迫,同时也吸收了西方文化的影响。

这种双重背景让拉美文学兼并了独特的元素,既有西方文化的影响,又有本土文化的血脉。

在拉美文学中,“魔幻现实主义”这一概念由作家卡尔维诺所提出。

魔幻现实主义通过将一些超现实的元素融入到现实情境中,展现出一种奇异、梦幻、离奇又真实的情感。

拉美地区的创作环境给了作家们充分的想象力和自由度,他们可以自由地探索超现实的元素,并用其来叙述自己的故事。

由于魔幻现实主义的独特魅力,拉美文学中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家,例如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等。

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以其奇幻、夸张的叙事风格,描绘了一个神秘的“魔幻镇”,故事中出现了许多令人难以置信的事件和人物。

博尔赫斯的短篇小说和诗歌也充满了幻想与超现实的元素,展现了他对时间、空间和现实的独特思考。

魔幻现实主义作品不仅让读者体验到了超越现实的奇妙,也让他们思考现实世界的本质。

作家们常常通过夸张和隐喻来描述社会的不平等、政治的腐败以及人性的复杂性。

而且,通过超现实的手段来讲述这些故事,也使得读者更加深入地思考和感悟。

拉美文学与魔幻现实主义的关系并不仅仅体现在作品的创作上,也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整个拉美文化的发展。

魔幻现实主义的独特风格在绘画、雕塑、电影、音乐等艺术领域也有所表现。

比如墨西哥艺术家弗里达·卡罗等许多拉美艺术家都受到了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总之,拉美文学与魔幻现实主义是一对紧密相连的概念。

拉美地区独特的历史经验和文化背景为魔幻现实主义的诞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红楼梦虚幻与现实的交织之美

红楼梦虚幻与现实的交织之美

红楼梦虚幻与现实的交织之美红楼梦:虚幻与现实的交织之美红楼梦,一部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物命运为线索的小说,被广泛认为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这部小说融合了虚幻与现实两个极端,展现了独特的艺术美和哲学思考。

正是由于这种交织之美,红楼梦才能在几个世纪后依然被人们深深地喜爱和研究。

虚幻的美是红楼梦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

整个小说中,太虚幻境的描述使得故事充满了神秘和幻想色彩。

例如,故事开始时的“通灵宝玉”就是一个富有象征意义的虚幻元素,它象征着主人贾宝玉的命运和性格。

随着故事的发展,宝玉与黛玉之间的梦幻情节也进一步增加了小说中的虚幻元素。

虚幻的美使得红楼梦具有超乎现实的魅力,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仿佛置身于一个奇幻的世界,享受着种种乐趣。

然而,尽管红楼梦中有很多虚幻的元素,但同时也融入了大量现实元素,使得小说充满了生活的真实感。

小说中真实的社会背景、人物形象和生活细节,使得读者不禁思考现实与虚幻之间的关系。

贾府和其他富贵人家的描写展现了当时封建社会的种种问题和矛盾。

作者通过对人物命运的揭示和表达,传达出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批判。

现实的美使得红楼梦更具触动人心的力量,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能够享受艺术的美,还能对社会和人性产生深思。

正是由于虚幻与现实的交织,红楼梦成为了一部具有独特魅力和深刻意义的作品。

虚幻与现实相互依存,相互补充,为整个故事增添了层次和厚度。

在小说中,贾宝玉的宠爱之路既是一个开头和结局的象征,也是现实和梦境的象征。

红楼梦中人物的命运纠葛和感情纠葛的交织,既是现实生活中各种纷繁复杂关系的体现,又是人们心中理想世界的追求。

尽管红楼梦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但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哲理却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

通过对红楼梦的思考和解读,人们可以深入思考现实与虚幻的关系,发现其中的人性之美和社会之殇。

红楼梦虚幻与现实的交织之美,使得这部作品在历经岁月洗礼后依然熠熠生辉,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总结起来,红楼梦作为一部具有虚幻与现实交织之美的小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哲学思考,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

红楼梦读后感虚幻与现实的交融

红楼梦读后感虚幻与现实的交融

红楼梦读后感虚幻与现实的交融红楼梦读后感虚幻与现实的交融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这部作品以其卓越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红楼梦以其中国式的现实与虚幻交融的叙事方式,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在这个世界上,虚幻与现实并不是彼此对立的,而是相互交融的。

在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以独特手法塑造了一系列典型而生动的人物形象,他们或娇艳美丽,或深沉忧郁,或聪明灵巧。

这些人物虚幻地展现了丰富而多样的个性,令人印象深刻。

他们的故事,虚幻而真实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病与民众的苦难。

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作者展示了现实社会中无法改变的困境,同时也透过虚幻的情节传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在红楼梦的情节中,特别是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充满浓郁诗意与超脱尘世气氛的表达,赋予了小说独特的艺术魅力。

他们宛如现实中的梦境般虚幻,有时俏皮玲珑,有时忧伤动人。

无论是贾府里面的世故权谋,还是荒郊野外的幽静意境,红楼梦通过诗词和音乐,把人们引入了一个充满诗意与奇幻的世界。

这种虚幻的表现方式,让我感受到了小说中真实和虚幻相互交织的艺术境界。

红楼梦中展现的虚幻并不仅仅局限于人物形象和情节的表达,还体现在小说的结构和意象上。

小说以大观园为中心,以倒叙的方式展开,给人一种虚幻与现实交错的感觉。

小说中描绘了大观园的繁华与衰落,通过这个虚拟的现实空间,反映了现实世界中的幻灭和无常。

同样,红楼梦中的诸多意象也充满了神奇和诗意的色彩,如宝玉梦游情境、莺莺燕燕的蝴蝶飞舞、荷塘月色的如画画面等等,这些虚幻的意象使小说更加富有艺术感染力。

然而,红楼梦中的虚幻并非只是一种艺术手法,而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表达。

正是通过虚幻的叙事手法和形象塑造,红楼梦揭示了封建社会世态炎凉和人性的复杂。

小说通过虚构的人物和故事,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病和人性的善恶同在。

贾宝玉代表着兼具诗性与超凡情操的一面,而贾母、王熙凤等现实人物则代表着血腥的权力斗争与世俗利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量运用神话及宗教元素是魔幻现实主义小 说的普遍法则。这得益于20世纪神话主义思潮的 兴起和拉丁美洲这块有着深远的神话传统的土地 为魔幻现实主义作家们更普泛地运用神话提供了 充足的营养。在魔幻现实主义小说里,天堂神话、 原罪与堕落神话、出埃及记神话、田园牧歌神话、启 示录神话等得到了充分运用。如《百年孤独》除了 本土的印第安人神话外,还模仿了《圣经》中从“创 世纪”和“伊甸园”一直到“启示录”的所有核心情 节。同时还可见阿拉伯《天方夜谭》的影响。同样 另一代表作家胡安・鲁尔福的《佩德罗・帕拉莫》
魔幻现实主义小说把幻想与现实、虚构与写实 融为一体,现实魔幻化或魔幻现实化构成魔幻现实 主义的基本手法。代表人物哥伦比亚作家加・马 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以最精细的现实主义手法 描写魔幻化的虚拟世界,认为魔幻情境和现实情境 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和普通的现实没有什么不 同。人鬼世界共存,周围的生活变成了一个半梦幻 半现实的世界,给一切都涂上神秘色彩。而《红楼 梦》在写实中同样穿插神话的、魔幻的、梦幻的人 物和故事,以穿越时空的手法通过一系列诡谲的梦 境暗示人物的宿命结局,使读者置身于一种“假作 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的迷离境地。小说 开头就写到女娲炼石补天后被遗弃在青埂峰的一 块石头:“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②后 来那块“灵性已通”的石头被一僧一道幻化为一块 鲜明莹洁的美玉,带到凡尘。作者虚构的一个癞头 和尚和一个跛足道人起到了连接天上与人间、梦幻
现手法。
关键词:魔幻;红楼;拉美;手法
论文编码:Doi:10.3969/j.issn.1673—9329.2013.01.28
鲁迅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 想和写法都打破了。”④这里被打破的“传统”是指 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那么能打破这个手法的又 是什么强大的力量呢?用20世纪风靡欧美的现代 主义文学作比对,正是拉美魔幻现实主义表现手法 在《红楼梦》中的运用使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遭到了 革命性的颠覆,而《红楼梦》的问世却比魔幻现实 主义的流行早了两百多年。与之相比,曹雪芹在魔 幻手法的构建上与拉美作家既有惊人的共性又有 根植于中国传统的文化风采。 已经过去的20世纪堪称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复 杂的一个世纪。科技的飞速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 活方式、思维方式和文化价值观念。欧洲两次世界 大战的灾难,破坏了人们生存的稳定感使人变得更 加焦虑、迷茫、压抑和封闭,也加速了西方传统理性 主义文化的毁灭而使非理性主义的文化思潮兴起。 对宗教信仰的动摇、对人类本性的怀疑、对未来命 运的悲观使得和现代心理学结合后的现代主义文 学染上了非理性主义和悲观主义色彩。反传统、意 识流、陌生化、荒诞、真实与幻象交错构成了现代主 义文学的表征。而在20世纪上半叶拉美本地文学 和西方现代文学相结合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更把 神奇魔幻的神话传说和对现实生活的描写结成一 体,产生一种人鬼难分、魔幻现实混淆的特殊效果。 在现实中融入神奇怪诞的人物、故事和各种超自然

万方数据
实主义的基调更多地呈现出象征的、唯美的氤氲
氛围。
种文学艺术的深度模式。
而《红楼梦》则干脆以“梦”命名,书名就象征 着人生如梦,红尘与人生与色都是虚空。从道家人 物的“庄子梦蝶”到佛家的“梦幻泡影”,曹雪芹继 承了中国文化中儒、道、释梦看世界的思路。另一 方面,“人生如梦”又是人在生命个体与时光无垠 的矛盾下无奈的感叹。晚清没落王朝“乱哄哄你 方唱罢我登场”的政治乱象和曹雪芹家族盛极而 衰的沧桑巨变,让作者倍感生命无常。从“锦衣玉 食”到“举家食粥”,在灾难瞬间来临的时刻,生活 难道不是一场恶梦?因而写梦也就是写自己的真 实心态和家族的悲欢离合。而弗洛伊德主张作家
力量。
《红楼梦》的象征宿命色彩就更为浓郁了,宝 玉与黛玉的尘世爱情,只不过是续了神瑛侍者和绛 珠仙草的一段宿缘,而金陵十二钗的命运,早在太 虚幻境的“薄命司”中就注定了。宝玉时时处处置
于“通灵宝玉”的控制之下,宝玉的每一次癫狂与
‘白日梦。”旧弗洛伊德在《诗人同白日梦的关系》 就是将梦境和人物的幻觉通过对话和独自与现实 交织在一起,追求一种意境,而有意忽略空间的界 限。《红楼梦》中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就用此法, 贾宝玉与秦可卿之间的关系看不出空间的界限,似 在梦中又似在人间,亦真亦幻,分不清是现实还是 梦境,留给读者一个极大的审美想象空间。由此可
现象,变现实为魔幻而又不失其真。作品根植于拉 美丰富的社会、地理和人文土壤,利用本土的印第 安神话把拉丁美洲的那种天然的神秘色彩和魔幻 氛围通过夸张、怪诞、变形等手法,表现出迥异于前 人的荒诞美。而反观《红楼梦》,上述在拉美魔幻 现实主义文学中的所有美学特征几乎都能在她身
上鲜明地呈现出来。 一、魔幻现实主义
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
魔幻现实主义运用陌生化的技巧把人们熟知 的事物以一种陌生的眼光或角度重新加以观照和 传达,以重新造成一种新鲜感,重新唤醒人们对这 个事物的认知和体验。如《百年孤独》中关于马孔 多的第一代创始人布恩蒂亚带领孩子们见识他们 从未见过的冰块的描写:“箱子里有一大块透明的 东西,这玩意儿中间有无数白色的细针,傍晚的霞 光照到这些细针,细针上面就出现了五颜六色的星 星。布恩蒂亚接触这个神秘的东西心里充满了恐 惧和喜悦……奥雷连诺大胆将手放在冰上,可是立 即缩回手来。‘这东西热得发烫!’他吓得叫了起 来。”④马尔克斯这个神奇的细节使冰块显示了奇 特的光芒,使读者也有一种神奇之感。读者正是借 助小说中人物的眼光重新打量冰块,从而使冰块产 生一种陌生化的效果。而《红楼梦》中的陌生化效 果就更加神奇。在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中 “灵性已通”的石头听僧道说些云山雾海神仙玄幻 之事后,“不觉打动凡心,也想要到红尘中去享一 享这荣华富贵。”后来,“因有个空空道人访道求 仙,忽从这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经过,忽见一大 块石上字迹分明,编述历历。空空道人乃从头一 看,原来就是无材补天,幻形入世,蒙茫茫大士渺渺 真人携人红尘,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 事。”㈣这块石头投人人胎后借贾政之口叙述了三 次奇幻经历:“头一次是那僧道来说玉的好处;第 二次便是宝玉病重,他来了将那玉持诵了一番,宝 玉便好了;第三次送那玉来,坐在前厅,我一转眼就 不见了。”⑨如此诡奇地营造出荒诞世界的手法我 认为这是陌生化技巧在中国文学中最经典的运用, 而此时的曹雪芹比马尔克斯整整早了两百多年,这 实在令人称奇。
收稿日期:2012—12—28 作者简介:李晓军(1965一),男,贵州凯里人,凯里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文学理论与写作。

万方数据
与现实的艺术重任。 二、魔幻现实主义的写作技巧
就揉杂了古希腊神话、印第安人古代神话和《圣 经》中的一些故事。用非纪实性、时空颠倒与变 形、结构错乱等手段的运用,表现出内心生活和心 理真实的需要,用象征性的神话艺术世界揭示生活 中更深刻、更广泛的人生体悟和思考。 《红楼梦》则揉杂了女娲的神话和《南华经》等 古代经典著作中的典故。“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 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
三、对神话及宗教,便弃在此山 青埂峰下。”以此为引子,曹雪芹最精彩的虚构是 在营造的太虚幻境中编了一段石头的神话,由绛珠 仙草与石头幻化成的神瑛侍者双双下凡到世间,上 演了一个凄美绝伦的还泪故事,这两位神话中的人 物就是大观园中的黛玉和宝玉。他们的真实性被 神话解构:两位主人公来自神话,并不是现实的凡
终。《红楼梦》中类似的例子就太多了,我们随时 都可以体味到弥漫其间的象征意蕴与宿命色彩,即 便看似闲散的日常生活处处都有象征、事事都有寓 意,且不说花、水象征着女子清纯等这些明显的象 征,就是一句文词都充满着象征的意味。如“听曲 文宝玉悟禅机”这一回目,当宝玉听到宝钗念道: “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时,“‘不觉泪下’仿佛有心 灵感应般为自己的宿命而悲鸣。”对此,王国维在 《<红楼梦>评论》中有精彩论述:“所谓玉者,不 过生活之欲之代表而已矣。故携人红尘者非彼二 人之所为,顽石自己而已;引登彼岸者亦非二人之
第31卷第1期 2013年2月
凯里学院学报
Journal of Kaili University
VoL 31
No.1
Feb.2013
魔幻的《红楼梦》与拉美的魔幻现实主义
李晓军
(凯里学院人文学院,贵州凯里556011)
摘要:20世纪中叶以来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蜚声全世界,作家作品众多、理论构架完整,造 成了拉丁美洲文学的空前繁荣,其魔幻现实主义表现手法的运用给小说的创作带来了革命性的 变化。而比它早两百多年的曹雪芹却在其作品《红楼梦》中已娴熟地运用了魔幻现实主义的表
要努力“创造一个‘幻想的世界’,这个世界就是
在运用象征的同时把宿命思想、预感和预兆纳 入对意识的描写中,更增添了作品的神秘感和读者 对生命的深深疑惑。196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危地马拉作家阿斯图里亚斯在其小说《总统先生》 中就突出地表现了“凶有凶兆,吉有吉兆”的思想。 在墨西哥作家胡安・卢尔福的中篇小说《金鸡》 中,通篇都贯穿着宿命的思想,主人公两次成为富 翁都靠一种神秘的前定。在魔幻主义文学中,人已 经丧失了主体性,不再有主体意识可言。神秘替代 了理性,成为一种无形的、无所不在的绝对控制
大荒山无稽崖的青埂峰下,这是一个圆环,无始无
用象征隐喻的思维营造宿命的因果轮回世界, 以象征的意境表达生与死、灵与肉、永恒与变幻等 哲理主题,以象征暗示的方法既不过分强调主观精 神也不过分强调客观事物,主张情与理、主观与客 观、有限与无限的统一,从而更好地表现内心“最 高的真实”。他们擅长用生活琐事象征和影射现 实的政治和社会状况,或者用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 隐喻重大历史事件的本质。马尔克斯在长篇小说 《百年孤独》中,用“俏姑娘”雷梅苔丝象征美,而每 一个向“俏姑娘”无礼的男人都受到命运的严厉惩 罚,来隐喻美是不可侵犯的;以黄色象征没落、死 亡、失败和苦难等凶兆。《红楼梦》则以白色为主 调,经常写到白色和雪。薛宝钗的“薛”就是“雪” 谐音,“金钗雪里埋”,象征薛宝钗的命运。书中在 写尽了一系列“白”之后,归结为一片大白之境,那 就是“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 净!”这正是基于我国汉族对白色的传统观念。艾 略特的《荒原》用古代繁殖神性能力丧失而造成的 土地荒芜、庄稼枯死来建构一个象征体“荒原”,意 象重叠、意蕴纷呈而艰深。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 娴熟地运用象征隐喻的神话模式,使文学对生活的 描写从表象走向本质,从现实走向超现实,形成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