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现象

合集下载

物理生活中的热现象

物理生活中的热现象

物理生活中的热现象热是一种物理现象,它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烈日炎炎的夏天到寒风凛冽的冬日,热无处不在,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影响和体验。

本文将从各个角度来讨论物理生活中的热现象。

一、热的传导热的传导是指热量在物体之间的传递。

当两个物体温度不同的时候,热量会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直到达到热平衡。

例如,当我们把冰块放在热水中,冰块会逐渐融化,这是因为热量从热水传递到冰块,使得冰块的温度上升。

二、热的辐射热的辐射是指热能以电磁波的形式传播出去。

我们常常可以在太阳下感受到热的辐射,这是因为太阳释放出的热能以光的形式传播到地球上。

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热的辐射来实现一些应用,比如太阳能发电和红外线热像仪等。

三、热的膨胀物体在受热时会发生膨胀,这是因为热能使得物体内部的分子振动加剧,从而造成物体体积的增大。

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例子来说明这一现象。

比如,在炎炎夏日,车辆长时间停在阳光下容易发生轮胎爆胎的情况,这是因为轮胎受到热胀冷缩的影响。

四、热的相变物质在受热或受冷过程中会发生相变,这是热现象的一种表现。

我们熟知的水的相变是最为常见的。

当我们将水加热到100摄氏度时,水开始沸腾并变成水蒸气;相反,当我们将蒸汽冷却到100摄氏度时,水蒸气逐渐凝结并形成液态水。

五、热的传感和利用人类通过各种感受器官来感知和利用热。

例如,我们的皮肤可以感受到热的温度变化,从而引发身体对热的反应。

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热能来进行一些实用的应用。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加热器和空调调节室内温度,使用热水器加热水,或者利用火力发电来产生电能等。

在物理生活中,热现象无处不在,我们也必须正确认识和利用热能。

通过了解热的传导、辐射、膨胀、相变以及热的传感和利用等方面的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热现象的原理,进一步应用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

通过以上对物理生活中的热现象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到热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初中物理热现象的知识点

初中物理热现象的知识点

初中物理热现象的知识点自然界中与物体冷热程度(温度)有关的现象称为热现象。

人对冷和热会产生生理上的感觉,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中,人感觉热。

下面是我整理的初中物理热现象的学问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关怀到大家。

初中物理热现象的学问点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4、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要吸热。

5、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要放热.。

6、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

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

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7、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分:晶体都有确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8、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

都要吸热。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外表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沸腾:是在确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外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9、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外表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淌快慢。

10、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11、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例如:樟脑丸变小,冬天结冰的衣服干了);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例如:霜、冰花、雾凇)。

w物理中表示什么意思W作为物理量,表示外力对物体做的功,W=FXcosa,单位j(焦耳)。

2、W作为单位,表示外力对物体做功的快慢,P=W/t,单位w(瓦特)。

功也叫机械功,是物理学中表示力对物体作用的空间的累积的物理量,功是标量,大小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国际单位制单位为焦耳。

热现象例子

热现象例子

热现象例子热现象是指物体在受到外界热量作用时所表现出的现象。

下面列举了十个关于热现象的例子。

1. 热胀冷缩:当物体受热时,其分子会加速运动,导致物体体积膨胀,称为热胀。

相反,当物体冷却时,分子的运动减慢,导致物体体积收缩,称为冷缩。

这一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例如,夏天汽车停在烈日下时,车身会因为受热而稍微膨胀,导致车门紧闭,难以打开。

2. 热传导:热传导是指热量从高温区域向低温区域传递的过程。

热传导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

例如,当我们在热锅上烹饪时,热量会通过锅底传导到食物,使其受热。

3. 火焰:火焰是一种由燃烧产生的可见光和热能的混合物。

当可燃物质与氧气在适当的温度下接触时,发生燃烧反应,产生火焰。

火焰的颜色和形状取决于燃烧物质的成分和温度。

4. 热辐射:热辐射是指物体向周围发射热能的过程,不需要介质传导。

所有物体都会发射热辐射,其强度和频率取决于物体的温度。

例如,太阳向地球发射的热能就是一种热辐射。

5. 蒸发:蒸发是指液体在接触空气时,由于分子的热运动而转化为气体的过程。

蒸发是一种散热的方式,因为它会消耗物体的热能。

例如,湖水在夏天受到阳光照射时会蒸发,使周围的空气变得潮湿。

6. 水沸腾:水在达到一定温度时会发生沸腾,即液体表面的水分子获得足够的能量,从液态转变为气态。

沸腾是一种剧烈的热现象,伴随着水分子的激烈运动和水蒸气的释放。

7. 热烧伤:当人体接触高温物体时,热能会传递给皮肤,导致热烧伤。

热烧伤分为一度、二度和三度烧伤,严重程度取决于受伤的温度和时间。

避免接触高温物体可以有效预防热烧伤。

8. 空调制冷:空调通过吸收室内空气中的热量,并将其排出室外,从而使室内温度降低。

这是通过制冷剂在蒸发和冷凝的过程中吸热和释热来实现的。

空调制冷是一种常见的热现象,可以调节室内温度。

9. 熔化:当固体物质受热到一定温度时,其分子会加速运动,原子和分子之间的结构变得松散,导致物质从固态转变为液态,这一过程称为熔化。

第四课 热现象

第四课 热现象

第四课热现象1.课标对本课的要求能用感官判断物体的特征,如冷热等,并加以描述。

会使用简单仪器(如温度计)测量物体的常见特征(如温度)。

知道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使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列举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

认识某些材料的性质(如是否导电,是否溶解,是否传热等)。

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知道温度的单位,会使用温度计。

了解热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直到温度相等时,热传导才停止。

了解常用的传热和隔热方法。

二、知识结构(一)热从哪里来1.热的概念热的概念来自人们对冷热的感觉。

它是物质运动表现的形式之一。

热运动是物质的一种运动形式,是宏观物体内部大量微观粒子(如分子、原子、电子等)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热有两个涵义:一个涵义是温度,它表示物体内部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

“天气热”“物体的冷热”中的“热”指温度。

物体内部的热运动越剧烈,它的温度就越高。

热的另一个涵义是热量,即物体之间能量变化的一种量度。

“吸热”“放热”指的是热量。

热量与温度的概念不同,不能混为一谈。

温度与热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在中学和大学,不再笼统地用“热”,而代之以比较科学的“温度”和“热量”。

2.太阳构成太阳的主要元素是氢和氦,氢占92.1%,氦占7.8%。

氢、氦和氢的同位素氘、氚等原子核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聚合成一个原子核,这种反应叫做核聚变。

核聚变时放出巨大的能量。

太阳的半径为 6.96×105千米,质量为2×1030千克,分为内部和外部两大部分。

太阳中心部分发生剧烈的核聚变反应。

太阳中心部分的温度高达1500摄氏度,表面温度约为6000℃。

太阳每年以光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能量高达1.2×1034J,为整个地球上煤、石油等燃料具有能量总和的1000多亿倍,到达地球的能量只是太阳幅射能量的五亿分之一。

太阳已经燃烧了约50亿年,估计还可以燃烧50亿年。

3.地热地球内部所蕴藏的大量内能叫做地热能。

热现象知识要点

热现象知识要点

第一版《热现象》知识要点一、知识点搜寻:1、温度及温度计:⑴一理两规三区别;⑵一弯一甩七事项一理:指常用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两规:一是指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二是指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

三区别:是指三种温度计的主要区别:区别如表一所示。

一弯:是指体温计的液泡上端附近有一个弯曲的缩口。

一甩:是指体温计在使用前应用力向下甩几下。

七事项:①测量前应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②要观察温度计的测量范围、③认清温度计的最小分度值;④测量时温度计的液泡应浸没在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壁;⑤要待到液柱稳定后再读数;⑥读数时温度计的液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⑦视线应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2、物态变化:⑴六种变化吸和放,⑵固体分清晶非晶;⑶两方三因四区别,⑷两法特例雾霜“气”。

六种变化:是指六种物态变化的名称,即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吸和放:指吸热和放热。

六种物态变化中三种为吸热过程;另三种为放热过程。

如图1所示,箭头向上者为吸热过程;箭头向下者为放热过程。

固体分清晶非晶:指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无熔点(注意:不能说非晶体无熔化温度)。

两方:指汽化的两种方式,即蒸发和沸腾。

三因:指影响液体蒸发的三个因素,即液体的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上方附近空气流动的快慢。

四区别:指蒸发与沸腾的区别。

①蒸发在任何温度下发生,而沸腾在一定温...度.(与压强有关)下发生;②蒸发只在液体表面发生,而沸腾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③蒸发是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而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④蒸发时液体的温度要降低;而沸腾时液体的温度保...持不变...(即为沸点)。

两法:指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即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特例:①是指属晶体还是非晶体的几种特殊物质(晶体有金属、冰、海波、石英;非晶体有沥青、石蜡、玻璃、松香)。

②几种易升华的物质(冰、干冰、灯丝、碘、萘)。

第三讲 热现象

第三讲 热现象

第三讲热现象【课标要求】1、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

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2、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会测量温度。

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3、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

尝试用物质三态变化的知识释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联系起来。

4、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并能用其解释某些热现象。

5、了解内能的概念。

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6、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

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知识网络】【解题指导】例一:四位同学进行“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分别如图3-1中A、B、C、D所示。

其中正确的是()。

图3-1解析:图A中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壁,图B中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浸没到水中,图D中视线没有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故正确答案为C 。

例二:夏天,人站在吊扇下吹风是会有凉爽的感觉,如果把一支温度计放在这个吊扇下,温度计的示数将_______。

解析:吊扇吹风只是加快了空气的流动。

人站在吊扇下吹风是会有凉爽的感觉是因为人体表面有汗液,吹风会加快汗液的蒸发,汗液蒸发要从人体吸热,体温不升高,人就感到凉爽。

而温度计的表面是干的,没有水,不能发生蒸发现象,就不会从温度计的玻璃泡吸热。

所以这个题答案为:保持不变。

例三、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如图3-2所示.当烧杯里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A .也熔化一部分B .一点都没熔化C .全部熔化D .下边的熔化,上边的没有熔化解析:冰是晶体,晶体的熔化条件是: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烧杯里的冰块虽大部分熔化,但还是冰水混合物,温度保持为0℃不变。

所以试管中的冰的温度也例四:在-10℃的寒冬,放在室外冰冻的衣服过几天也会干,这是为什么?解析:在-10℃的的情况下冰是不可能熔化的,因为冰的熔点是0℃,衣服上的冰没有达到它的熔点,所以衣服上的冰不是先熔化为液态,再汽化为气态,而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

热现象

热现象

热现象是指跟物体的冷热程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例如大家在小学自然课中学过的物体的热胀冷缩就属于热现象。

我们在生活中用冷、热、温、凉、烫等这样的词来形容物体的冷热程度。

但是这样的形容非常粗糙。

开水和烧红的铁块都很烫,但是它们烫的程度又有很大的区别。

所以,在物理学中,为了准确地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引入了温度这一概念。

也就是说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一个概念。

热学这部分很重要也很基础的一部分就是物态变化这部分,下面我们就简单介绍一下物态变化这部分内容,物态变化主要包括融化与凝固,汽化与液化,凝华和升华。

第三节熔化和凝固一.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体态叫熔化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体态叫凝固二.熔点和凝固点1.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2.晶体熔化和凝固图象3.熔点和凝固点4.非晶体熔化和凝固图象5.晶体和非晶体重要区别三.熔化吸热,凝固放热1.晶体熔化条件:达到熔点并吸热2.晶体熔化条件:达到凝固点并放热。

第四节蒸发一.汽化1.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

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二.蒸发1.什么叫蒸发: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2.影响蒸发快慢因素(1)液体的温度。

温度高,蒸发快(2)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

空气流动快蒸发快。

(3)液体的表面积。

表面积大,蒸发快。

三.蒸发吸热第五节实验观察水的沸腾一.什么是沸腾1.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从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二.沸腾的条件(1)温度达到沸点(2)要继续吸热第六节液化升华凝华一.液化1.什么是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

2.液化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3.液化放热。

二.升华三.凝华1.什么是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2.凝华放热。

1.什么是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2.升华吸热。

一.温度计1.构造和原理实验用温度计的玻璃泡内装有水银、酒精或煤油。

泡上连着一根细玻璃管,管壁厚,壁上有刻度。

热现象例子

热现象例子

热现象例子热现象是指物体内部或物体之间的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由于各种原因而产生的热运动现象。

热现象无处不在,下面将列举十个与热现象相关的例子。

1. 热膨胀:物体在受热时会膨胀,这是因为热能的输入使得物体内部的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热运动增加,导致物体的体积扩大。

例如,夏天地面上的铁轨会因为太阳的照射而变得炙热,铁轨的膨胀会导致铁轨之间的缝隙变大。

2. 热传导:热传导是指热能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

例如,我们在烧水时,将水壶放在炉子上,火焰的热能会通过热传导传递给水壶,使得水壶内部的水分子加热。

3. 蜡烛燃烧:蜡烛是一种常见的燃烧物体,蜡烛的燃烧过程是一个典型的热现象。

当蜡烛点燃时,火焰使蜡烛内部的蜡燃烧,释放出大量的热能和光能。

4. 火焰:火焰是一种由燃烧产生的可见的热现象。

火焰的形成是因为燃烧产生的热使得气体中的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激发并发光。

5. 暖气散热:暖气是通过散热将热能传递给室内的一种设备。

暖气散发出的热能使得室内的温度升高,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6. 水的沸腾:当水受热到达一定温度时,水中的分子开始剧烈运动,形成气泡并冒出水面,这就是水的沸腾。

沸腾是水分子受热后热运动的结果。

7. 热辐射:热辐射是指物体通过辐射的方式传递热能。

例如,太阳的热能是通过辐射传递到地球上,使得地球的温度升高。

8. 热传感器:热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感应周围温度变化的设备。

它可以将热能转化为电信号,用于测量和控制温度。

9. 热风扇:热风扇是一种利用电能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设备。

通过电能输入,热风扇内部的电阻丝发热,产生热能,并通过风扇叶片将热能转化为风能,产生热风。

10. 热泵:热泵是一种能够将低温热能转化为高温热能的设备。

它通过外部能源的输入,将低温环境中的热能传递到高温环境中,实现热能的转换。

以上是十个与热现象相关的例子,它们展示了热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热现象的研究和应用对于人类的生活和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深入理解和掌握热现象,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热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生活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现象班级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不选或错选得0分)1.如图1所示,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量某种液体温度”的实验操作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操作是 [ ]2.今要制造两种液体温度计:⑴测北方高寒地区气温用的寒暑表,⑵能测萘熔液沸腾时温度的温度计.那么请根据下面表格的数据判断.制造温度计用的液体应分别选用 [ ]A.酒精、水银B.都用水银C.都用酒精D.酒精、甲苯在标准大气压下,几种液体沸点(℃) 水银 甲苯 酒精 萘 -39-102-117803.下列说法是正确的是 [ ] A.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 B.松香、萘、玻璃、明矾都是非晶体C.晶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D.同一晶体的熔化温度与它的凝固温度相同 4.在两杯水中都有没熔化的冰块,一杯放在阳光下,一杯放在阴凉处,此时,对两杯水的温度进行比较,判断正确的是 [ ]A.在阳光下的水温度高B.在阴凉处的水温度高C.两杯水温度一样高D.无法比较5.生活中常把碗放在普通锅内的水中蒸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如图2所示,当锅内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 [ ]A.稍后沸腾B.同时沸腾C.温度能够达到沸点,但不沸腾D.温度总是低于锅里水的温度,因此不会沸腾6.寒冷的冬季,人们洗脸后,总爱往脸部或手上抹些油脂护肤品,这主要是为了 [ ] A 、防止紫外线照射皮肤 B 、防止有害气体污染皮肤C 、防止脸或手上的热散出去D 、防止脸或手上的水分蒸发,使脸或手上的皮肤变干而受冻 7、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情况是 [ ]A 、先汽化,后液化B 、先液化,后汽化C 、只有液化D 、只有汽化得分 评卷人水银 甲苯 酒精 萘 35711078218图2-2 图2-1图2-58.如图3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 ]9.关于湖面上出现雾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 雾气是水蒸气,是湖水蒸发产生的 B 、 雾气是细小的水珠,是湖水蒸发出来的C 、 雾气是细小的水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 、 雾气是细小的水珠,是风将湖水吹起形成的 二、填空题(共30分,每空1分)10.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_________程度的物理量. 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___________性质制成的. 如图4所示的温度计,它的测量范围是______℃至______℃,分度值是_____℃. 图中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 -8℃正确的读法是___________. 11.在“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实验中(1)需要的器材除热水外,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2)有甲、乙、丙三支温度计,其测量范围分别是:甲0~100℃;乙-30~55℃;丙35~42℃,应选用______温度计最适合.(3)按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步骤,依次排列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A 、选用合适量程的温度计B 、估计被测水的温度C 、稍后,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D 、让温度计的玻璃泡与水充分接触E 、取出温度计F 、视线与温度计内液面齐平,读取示数12.同一种晶体,它的凝固点和_________相同,给冰水混合物缓慢加热,当冰未完全熔化之前,水的温度__________0℃(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3.液化可以通过_________或__________两种方法或两者兼用的方法实现,我国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所用的燃料就是液态的氢和氧,将气体燃料液化最大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14.蒸发和沸腾是__________的两种方式.图5中,(a)、(b )是某同学做观察水沸腾实验时看到气泡上升情况示意图,其中图_________一定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图_________则是水沸腾时的情况,当水温升至90℃时,每隔1min 记录一次水温,4min 后水开始沸腾,接着又观察记录了6min ,时间t/min 0 123456789温度T/℃90 92 94 96 98 98 98 95 98 98该同学根据观察现象,分析数据,归纳有如下发现:(1)水沸腾的时候,是在液体_______和_________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得分 评卷人图2-3图2-4图2-6 (2)从记录的数据看出,在某一次观察记录中有明显错误的是第_______min 时的数据. (3)停止加热,沸腾停止,说明沸腾过程需要_______. 你一定还有其他的发现,请写出其中任意二条.(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把烧红的钢件放到冷水中,会听到“嗤”的一声,同时看到水面立即会出现“白气”,这一物理现象中,水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16.用久了的电灯泡会变黑,是因为钨丝受热产生______________现象,然后钨蒸气又在灯泡壁上_____________的缘故.17.“神舟三号”发射时,“长征二号”捆绑式火箭尾部的火焰如果直接喷到发射台,发射架要熔化,为了保护发射架,就在发射台底建了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池中,这是利用了水汽化时要____________,使周围环境温度不致太高.三、简答或作图题(共15分,第18小题3分,第19-21小题每小题4分)18、如图6所示,是温度计的一部分,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27℃,请在图中画出温度计的液柱,使它正确地表示出该温度.19.下表是几种物质的熔点表,仔细阅读该表,你一定有所发现,请写出其中任意二点规律用来解释有关物理现象例:钨的熔点最高,用钨做灯丝(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正大综艺节目中,曾介绍中央电视台外景拍摄基地中,有一唐朝外景:一个高大的水车,夏天,由宫女推动,将水洒到宫殿房顶上,再顺房顶四周流下,请分析一下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并阐述其中的道理得分 评卷人晶体 熔点t/℃ 晶体 熔点t/℃ 晶体 熔点t/℃ 固态氢 -259 海波 48 铜 1083 固态氧 -218 萘 80 灰铸铁 1100~1300 固态氮 -210 锡 232 钢 1300~1400 固态酒精 -117 铅 327 纯铁 1525 固态水银 -39 锌 420 铂 1769 冰 0 铝 660 锇 2700 铯 28 金 1064 钨 341021、情景:市人民医院急诊室里,进来了一个因为发高烧而痛苦地哭叫着的幼儿,初诊后,护士遵照医嘱,先给幼儿输液,接着把那些紧紧裹着幼儿的厚厚的衣服解开,然后用纱垫醮着酒精在幼儿身体的不同部位小心地擦拭,一会儿,幼儿安静地躺在妈妈的怀里了.请回答:上文中画了横线的操作应用了哪些物理原理?四、计算或探究题(共37分,第22小题24分,第23小题13分)22.小明与小芳同学为了研究泡沫塑料和棉絮的保温性能好坏,两人设计并做了一个实验,他们用这两种材料分别包着装有热水的密闭烧瓶,让它们自然冷却,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定时测量两烧瓶中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情况.(1)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实验前除了取大小、厚度相同的泡沫塑料和棉絮外,还应考虑影响水温变化的其他因素,即保持烧瓶相同、水的初温相同、环境因素相同和___________相同.时间t/min 0 10 20 30 40 …150 180泡沫塑料组水温T1/℃80 64 55 50 41 …21 20棉絮组水温T2/℃80 56 43 32 28 …20 20分析上表数据可知:他们实验时的室内温度是__________℃. 经过40min后,泡沫塑料包的烧瓶水温降低了_________℃;而棉絮包的烧瓶水温降低了_________℃.由此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除了采用相同时间内观察水降低的温度来比较这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外,根据上表数据你还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来比较这两种材料的保温性能.23.保留水分是蔬菜和水果保鲜的一个方面,为了探究影响蔬菜和水果水分散失快慢的因素,有A、B、C三组同学各自做了研究实验. 图7是他们所做实验部分情景示意图(实验材料是均匀剖开的胡萝卜)观察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这三组实验中,研究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组(填组别字母)(2)研究方法正确的小组是依据什么物理知识来设计实验的.得分评卷人图2-7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共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不选或错选得0分)二、填空题(共30分,每空1分)10.冷热热胀冷缩 -20 100 1 20 负8摄氏度11.温度计杯子甲 B、A、D、C、F、E12.熔点等于13.冷却加压可以使体积减小,便于贮藏和运输14.汽化(b)(a)表面内部 7 吸热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或沸点是98℃前4min内水吸热温度升高或气压小于1atm (言之有理,均可给分) 15.汽化(沸腾)液化16.升华凝华17.吸热三、简答或作图题(共15分,第18小题3分,第19-21小题每小题4分)18.作图(略)19.(1)酒精凝固点低,可用酒精做温度计测寒冷地区气温(2)锡的熔点低,可用锡做焊锡丝焊接电器(言之有理,均可给分)20.给宫殿解暑降温利用增大水的表面积,使水加快蒸发,水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这样在盛夏时可使宫内及周围空气温度降低,帮助住在宫殿里的王公贵族解暑降温21.(1)加快人体表面的空气流动,加快了蒸发(2)加快了热传递(3)蒸发吸热(或蒸发致冷)(答对任意两条可得满分)四、计算或探究题(共37分,第22小题24分,第23小题13分)22.(1)热水质量(2)20 39 52 泡沫塑料的保温性能比棉絮要好(3)降低相同温度时,比较所用的时间长短23.(1)A、C (2)是依据温度的高低和空气流动的快慢对蒸发快慢的影响来设计实验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