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设青藏铁路时采用的环境保护措施

合集下载

青藏铁路与环境保护

青藏铁路与环境保护

青藏高原享有“世界屋脊”之誉,地理学家把它与南极和北极相比,称之为地球的第三极。

它不仅在高度和面积上堪称世界第一,也是地球上最年轻的高原。

青藏高原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特殊的地壳、上地幔结构,复杂的生物区系,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高原的形成、演化及其存在,不仅对高原本身而且对周■ 冉 理冉 理: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总工程师,兰州,7300001 青藏高原的环境特征青藏高原保存相对完整的特殊生态系统,特有的物种、特殊的生态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是我国及南亚地区的“江河源”、“生态源”,是世界山地生物物种一个重要的起源和分化中心。

青藏高原对全球环境具有特殊意义,其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一旦破坏很难恢复。

近年来由于自然条件变化和人为活动,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已造成了一些影响,如冻土退化,超载放牧、鼠害通过柴达木盆地南缘的山前冲、洪积倾斜平原。

南山口—昆仑山、羊八井—拉萨属坡降较大的河谷区,其余大部分地区以高原宽谷为主要的地貌类型,宏观上呈现高准平原地貌,整个地势由西向东逐渐降低。

沿线所经山脉多呈东西走向,自北向南主要有昆仑山、可可西里山、风火山、乌丽山、开心岭、唐古拉山、头二九山、念青唐古拉山等。

以上山脉除昆仑山北坡及羊八井峡谷地势较险峻,相对高差大于700~1 000 m外,其余山脉相对高差小于300 m。

1.2 河流青藏铁路格拉段经过地区的河流分为5个水系,即:格尔木内陆河水系、长江水系、扎加藏布内陆水系、怒江水系和雅鲁藏布江水系。

1.3 气象格拉段通过的地区深居大陆内部,除唐古拉山以南部分地区受海洋性气候影响和北部柴达木盆地受内陆干旱气候影响外,绝大部分属高原腹地,具有独特的冰缘干寒气候特征,且随海拔增高而呈明显的气候垂直分带性。

沿线海拔高、空气稀薄、气压低,海拔高程4 500 m以上地区,年平均气压58 kPa,唐古拉山垭口为54.4 kPa。

1.4 土壤和植被格尔木—纳赤台为温性荒漠植被,土壤为沙砾质和砾质灰棕漠土,植被稀疏,主要有膜果麻黄、白刺、沙拐枣、圣柳、猪毛菜、驼绒藜、冷蒿等。

分析青藏铁路的生态影响并列其主要生态保护措施

分析青藏铁路的生态影响并列其主要生态保护措施

分析青藏铁路的生态影响并列其主要生态保护措施.青藏铁路(青海西宁至西藏拉萨)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高原铁路,穿越神奇洁净的青藏高原。

人们担心,在它以优美的身姿驰骋的同时,会给“高原净土”脆弱的环境带来隐忧。

会使我们失去这个没有被人破坏的净土,丢失了可可西里的神话。

因此我国各类专家在对青藏铁路施工前后做了详细调查,在此简单为大家介绍下青藏铁路的生态影响及其主要保护措施。

生态影响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总时间很长,在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影响到当地动物的迁徙。

并且施工的工人长时间生活在施工现场也会给施工地带来众多的生活垃圾,还会出现一些工人乱猎捕野生动植物。

铁路的施工是一项浩大的工程需要大量的工程作业,需要大量的土方,取土的问题,随之而来的就有了取土对草地的破坏。

还有施工用水及施工废水排放的问题,可能产生的对周围湖泊的影响问题。

隧道施工对山体破坏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冻土施工过程中环境的保护问题,途径自然保护区的保护问题,高寒环境中的草地保护措施。

施工后1.噪声、振动的影响。

青藏铁路建成通车,特别是夜间,列车运行的噪声和振动对铁路沿线部分村庄的居民和动物生活习性都会产生一定的干扰。

2.对大气、水环境的影响。

主要是青藏铁路燃油机车燃烧过程中排放的废气以及停车场、车辆段内锅炉排放的废气对大气环境造成的影响。

全段大气污染物年排放烟尘为1269.21吨/年、二氧化硫为831.76吨/年、一氧化碳为800.24吨/年。

铁路对水体的污染主要来源于各站段的生产、生活污水,即机车车辆的检修整备作业和客运列车(厕所、盥洗间)到发作业排放的污水;铁路对水体的污染还包括列车留下的油污和旅客列车生活污水,尤其在雨水的冲刷下流入线路两边,可能造成沿线附近水体的污染。

据统计,青藏铁路(西藏段)各站点及机务段有工作人员880人,按每人每天用水200升、排水140升计算,每天将产生生活污水123.2立方米。

3.固体废物污染。

主要来自于机务段、车辆段设备产生的金属屑、生产原料的边角料及其他零配件。

青藏铁路节能环保的举措及效应分析

青藏铁路节能环保的举措及效应分析

青藏铁路节能环保的举措及效应分析摘要:青藏铁路集团公司开通运营至今12年间,高度重视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的问题,不断强化绿色发展的理念,并从锅炉油改气(电)、使用清洁型能源、高寒植被恢复、野生动物保护、江河源水质保护、固体废物处理、冻土环境保护、宣传和培训以及科研攻关等方面加强举措,产生了良好的生态效应,提升了节能环保管理质量,确保了企业的绿色发展,为深入探索生态型高原铁路的管理与运营提供有力的支撑。

关键词:青藏铁路;节能;环保;效应中图分类号:F530.3;F532.6文献标识码:A1.引言青藏铁路是当今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脆弱且敏感的生态是青藏铁路建设与运营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因此,在青藏铁路运营中采取有效的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诸多专家学者及企业管理、技术人员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如,陈泽昊等[1]根据高原的环境特点对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式进行对比分析后提出了在高原生态环境条件下适合于青藏铁路垃圾的处理方式。

吴卫平等[2]系统阐述青藏铁路开通运营多年后,铁路建设时创建的一系列环保技术和开通运营后采取的各种环保措施所产生的实际效果。

张建忠等[3]就高寒植被保护与恢复、野生动物通道、污水处理、固体废物处理、冻土保护、环保宣传、科研攻关、环保后评价等方面进行阐述,并对运营期前后成效进行对比。

陈亚东[4]指出在能源需求量增加与资源减少的情况下节能环保的意义,提出了铁路企业在节能环保过程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本文主要阐述青藏铁路运营期在做好基础工作的同时,不断强化绿色发展理念,提出利用锅炉油改气(电)、使用清洁型能源、自然保护区环境保护、固体废物的处理及相关的环境保护培训等措施,并对近十几年的节能环保工作的效应进行分析。

2.强化绿色发展的理念2.1开源节流方面青藏铁路集团公司将降低成本支出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结合青藏铁路的高海拔的特殊地理环境,加大资金投入,开源节流,切实提高新技术新工艺的能效比。

青藏铁路解决冻土的措施

青藏铁路解决冻土的措施

青藏铁路解决冻土的措施
青藏铁路沿线存在大量的永久冻土地区,为了确保铁路的安全和稳定,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一般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1. 路基设计时采用特殊的隔热层和防渗层来保护冻土层。

隔热层能够减少路基与谷底地表温度之间的热交换,从而减少冰川融化和冻土融化。

防渗层则能够防止地下水对冻土的融化作用。

2. 铁路桥梁设计时,采用特殊技术加强冰洲、水洲等冻土地区的基础。

钢管桩、钢板桩等方法可以增加桥梁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

3. 维护路基、桥梁、隧道等设施,及早检测并处理融化和冻融作用带来的影响。

及时清理桥梁冰挂、隧道冰柱等问题。

4. 加强手段,防止路基断层滑坡、山体滑坡等问题。

采用防护网、防护墙等措施,确保铁路线路的稳定。

论青藏铁路修筑中的冻土环境保护问题

论青藏铁路修筑中的冻土环境保护问题

《青藏铁路的冻土环境保护问题》序有一种神秘而美丽的大自然环境,叫做冻土区。

它是指地表或浅层土壤因低温而冻结,使土壤中的水分凝结成冰,形成一种特殊的地质环境。

而我国的青藏高原恰好是世界上最大的冻土区之一,而青藏铁路的修筑将在这个特殊的环境中展开。

在这一过程中,保护冻土环境将面临重大挑战,同时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青藏铁路修筑对冻土环境的影响青藏铁路的修建是我国铁路建设史上的一项伟大工程,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气温最低、冻土最为严重的铁路。

修建过程中,对冻土环境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

土地开垦、爆破挖掘、施工车辆行驶等所有活动都会对冻土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但是,我们真的能做到既要修建青藏铁路,又要保护冻土环境吗?正如前若干年题词的“科学定位、精心施工、严格保护、绿色环保”的指示,只有科学规划、精心施工和严格保护,才能在保证青藏铁路正常运营的保护冻土环境的完整和健康。

二、冻土环境保护的挑战和措施青藏铁路沿线地域广阔,自然条件恶劣,冻土地质条件复杂,因此在确保工程质量和环境安全的前提下,如何保护冻土环境成为了一项重大的挑战。

目前,青藏铁路的冻土环境保护主要有以下措施:1.科学规划:青藏铁路的修建必须充分考虑冻土环境的特殊性,科学规划铁路线路、车站、桥梁等建筑物的位置,避免对冻土环境造成破坏。

2.精心施工:施工过程中,要采用符合冻土环境特点的施工工艺和方法,减少对冻土环境的影响。

如采用局部预热等技术手段防止地基冻结破坏等。

3.严格保护: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环保、土地利用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具体的冻土保护方案,保证不对冻土环境造成破坏。

加强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保护冻土环境不仅是一项工程问题,更是一项文明和社会责任。

青藏铁路的修建是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只有充分认识到冻土环境的重要性,才能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来保护冻土环境。

修建川藏铁路环保措施

修建川藏铁路环保措施

修建川藏铁路环保措施背景简介川藏铁路是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交通建设项目,其建设将大力促进青藏高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然而,建设川藏铁路的同时也会对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因此,必须采取一系列的环保措施,确保川藏铁路的可持续发展。

环保措施1. 生态环境保护在川藏铁路建设过程中,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保护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

首先,在土地征用前必须进行生态环境评价,确定环境承载能力。

同时在建设过程中,要减少、限制对周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尽量保留并恢复破坏的生态环境。

特别是对于涉及重要生态功能区的地区,保持基本生态功能不受破坏,确保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 生态修复和植被恢复在施工过程中,对受到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工作,重建植被,加快植被恢复。

同时,对沿线的野生动物、植物等进行调查和研究,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在川藏铁路修建完成后,还要加强事后监管,确保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

3. 节能减排川藏铁路的建设要采取一系列节能减排措施,减少对大气和水质环境的污染。

在施工阶段,不得使用劣质的燃油和化学品,采用可再生能源作为主要能源,尽量减少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同时,加强污水处理,减少工业废水的排放,确保对周边水环境的保护。

4. 精密施工技术川藏地区地质条件恶劣,地形复杂,因此需要采用一系列的高新技术,保障施工过程中周边环境的保护。

首先要进行地质勘探,确保川藏铁路的基础设施建设质量。

在施工过程中,要采用静态压实法和定向爆破等技术方式,减少爆破过程中的地震、噪音和灰尘污染。

同时在大桥建设时,要采用固定式和移动式机械进行作业,减少涉水作业对水质环境污染程度。

结论修建川藏铁路是一个高耗能、高污染的过程,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环保措施,切实保护周边的生态环境。

要在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加强监督,确保施工过程中的环保措施得到贯彻落实。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川藏铁路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保障周边自然生态环境的稳定与繁荣。

谈谈世纪工程---青藏铁路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措施。

谈谈世纪工程---青藏铁路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措施。

谈谈世纪工程---青藏铁路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措施摘要: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之称,是我国的“江河源”。

在青藏高原这种原始、独特、脆弱、敏感的地理生态环境中修建的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翻越唐古拉山的铁路最高点海拔5072米,经过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960公里,连续多年冻土区550公里以上。

在青藏铁路建设和施工中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是青藏铁路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环保意识与法制、鸟类保护措施、野生动物通道设置、动物通道监测及管理措施湿地保护、需加强通道监测工作、增加环保投资,将环保的责权利挂钩、对青藏线野生动物通道设置的建议正文:一、环保意识与法制。

环保意识与环境理念:在欧洲考察期间,一个突出的感受就是环境意识和理念已深植于政府部门、企业和公众之中。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好自己的家园已经成为每个部门、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

由于多年来自觉地保护生态环境,政府部门划定了很多成片的人工森林,在成片的宜耕地上弃耕种草植树,致使德国各地的森林覆盖率很高,划定了很多天然公园。

在铁路、公路沿线到处是连片茂密的森林带,成片的草地覆盖区。

在德国、法国与铁路、环保等部门座谈,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建设项目都自觉地遵守环保法律、法规,充分、细致地考虑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甚至普通的青蛙、昆虫保护都要考虑。

因此,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时间很长,如科隆至法兰克福高速铁路是1985年~1990年修建的,全长220km,速度300km/h,整个投资60亿欧元,其中环保设施的投资2.4亿欧元,建前作了20年的前期准备工作。

修建铁路首先要考虑环保,包括人——动物——草、树木——土壤——水——气候——文化等方面二、鸟类保护措施。

德国法兰克富——科隆高速铁路在勃兰登堡州经过鸟类分布区,高速运行的列车与鸟类相撞的事件呈逐年递增趋势。

为防止鸟类触电伤亡,工程在铁路两侧布设了两道与电力线等高的人工填筑的防护堤,堤高约6~7m,堤顶上设有1.5m高防护网。

青藏铁路治沙措施

青藏铁路治沙措施

青藏铁路治沙措施引言青藏铁路是我国一条重要的铁路干线,横跨青海、西藏等地,全长1956公里,被誉为“天路”。

由于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恶劣,土壤容易风化,这给青藏铁路的建设和运营带来了巨大挑战。

其中,沙尘暴是青藏铁路运行中的主要风险之一。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治沙措施,以确保青藏铁路的安全运行。

治沙措施林网和草网青藏高原在雨水稀少的情况下容易被干旱和风化侵蚀。

为了减缓沙漠化进程,青藏铁路沿线采取了建设林网和草网的措施。

林网和草网是通过种植树木和草坪,形成稳定的植被层,减少沙尘暴的形成。

清湾河人工湿地青藏铁路青海段的治沙措施之一是建设清湾河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通过引水灌溉,增加湿地的面积和水量,提供水源以维持周边植被的生长。

湿地的植被可以有效固定土壤,减少风沙的产生,并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间或栽培方式青藏铁路在修建过程中,采用了间或栽培方式来保护土壤。

该方式是将作物适当间隔地种植在铁路附近的土地上,形成了一片遮挡风沙的绿色屏障。

这种方式能有效减少强风对土地的侵蚀,同时也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新增收入。

风沙固定措施青藏高原多为风沙区,为了确保铁路的安全运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风沙固定措施。

例如,在铁路两侧修建防风围护林,使用风砂网覆盖土地,以及植树造林等。

这些措施能够减轻强风对土地的冲击,保护土壤不受侵蚀。

沙尘暴监测系统为了及时应对沙尘暴,青藏铁路沿线建设了沙尘暴监测系统。

该系统通过安装监测设备,实时检测风速、风向、气温、湿度等信息,并预测沙尘暴发生的可能性。

一旦监测到沙尘暴,相关部门会采取相应措施,如及时通知列车停运或调整行车速度,以确保旅客和列车的安全。

结论青藏铁路治沙措施的实施,极大地提高了青藏铁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林网和草网的建设、沙尘暴监测系统的实施以及其他措施的采取,有效地减少了沙尘暴对铁路的影响。

在未来,相关部门还需不断研究和改进治沙措施,以适应气候变化和青藏高原土地的特殊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建设青藏铁路时采用的环境保护措施
青藏高原生态简介
青藏铁路沿线生态系统类型多种多样,生物群落 丰富多彩,是我国和南亚地区的“江河源”和“生 态源”,也是世界上仅有的独特生态环境系统和世 界山地生物物种一个重要的起源和分化中心,其原 始生态环境在全球占有特殊的地位,但生态环境十 分脆弱,一旦遭到破坏不可逆转,有的草皮植被恢 复时间需要上百年的时间。
建设青藏铁路四项保护生态环境措施
1、长江源头拒绝污染 2、动一锹土都要符合法定规范 3、再造湿地 4、停止施工,让藏羚羊通过
在桥桩基施工时,按指 挥部的统一规划,将桥梁大 型构件放在离工地很远的预 制厂进行预制,减少对工程 现场的污染。在大桥工地现 场,他们不惜加大成本,创 造性地设置了三级沉淀池。 桩基施工时的泥水不许直接 排放,而是先让泥水流到沉 淀池内进行分级沉淀,待泥 水沉淀干净了才把干净水抽 放出去,池底的泥沙沉淀物 用拉土车拉走,堆放到规定 的弃土场。三局利用沉淀池 保护水质的经验,后来被青 藏铁路建设部在全线进行推 广。
4、停止施工,让藏羚羊通过
位于青海省境内的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平均海拔4500米,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藏羚羊的主要 栖息地,每年6至7月份藏羚羊都要前往气温凉爽、水 草丰美的卓乃湖、太阳湖一带集体产羔,8月份开始 携仔回迁。 藏羚羊过路正是铁路施工的黄金季节。8月中旬 铁十四局所在区段为了让羊群过路已停工五六天了, 但藏羚羊还是不过路基,施工人员心急如焚,他们采 取了降低缓坡高度、派人巡逻看护等措施想让羊群早 点过去。 据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介绍,今年藏羚羊 产羔成活率在80%以上,为历年最高纪录。
青藏铁路环境保护的基本内容
青藏铁路环境保护的基本内容有两项: 一是做好污染防治,二是搞好生态保护。污染 防治主要包括水污染、垃圾污染和大气污染的防治。 青藏铁路穿过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江源头,水污 染防治责任重大。环境保护的侧重点则放在生态保 护尤其是野生动物、植被、湿地系统、自然保护区 和自然景观的保护上。这些保护都是有针对性的, 措施也主要是依靠科技来进行,坚持科技创新,积 极组织开展环境保护科研的专项研究,吸收各方面 的专家意见和建议,充分利用各有关专业的研究成 果,施工中大量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强化环保管 理,使青藏铁路建设中的环保难题在今年得到有效 突破。
1、长江源头拒绝污染
2、动一锹土都要符合法定规范
在青藏铁路建设过程中, 运一锹土都要符合法定规范, 没有环保措施工程不许开工。 这种严格的环保管理措施促进 了青系统的重要组成 部分。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沼泽湿地,铁路建 设者进行了艰苦的努力,从修改设计减少在湿 地地区和冻土不稳定地区筑路到减少涵洞,青 藏铁路建设中提出了“以桥代路”、“涵洞改 桥梁”等新措施,全线新增桥梁112.3公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