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走近中国古典名著教学设计
五年级“古典名著导读”主题读书活动方案

五年级“古典名著导读”主题读书活动方案一、活动背景古典名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深刻的思想价值。
阅读古典名著,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人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为了引导学生积极阅读古典名著,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特制定本方案二、活动主题“走进经典,传承文明”三、活动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典名著的丰富内涵和文化价值,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的兴趣。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3.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4.通过阅读活,增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四、活动对象五年级全体学生五、活动时间2023年10月至2024年6月六、活动内容. 名著推荐与导读•组织教师进行名著推荐,并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阅读水平,推荐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的古典名著,如《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聊斋志异》、《唐诗三首》等。
•组织教师进行名著导读,帮助学生理解名著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写作背景和文化内涵。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并进行读书笔记、心得体会等写作活动。
2. 名著知识竞赛组织学生参加名著知识竞赛,以多种形式检验学生对名著的理解程度,如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等。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通过竞赛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著主题征文比赛•以名著为主题,组织学生进行征文比赛,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与名著相关的作品,如故事续写、人物评析、主题感悟等。
•通过征文比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提升学生的写能力和表达能力。
4. 名著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名著角色扮演,鼓励学生深入理解人物形象,并通过角色扮演,体验人物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方式。
•通过角色扮演,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表演能力和团队合作能。
5. 名著主题绘画比赛•以名著为主题,组织学生进行绘画比赛,鼓励学生通过绘画的形式,表达对名著的理解和感悟。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组走近中国古典名著整组教学设计(精品)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组“走近中国古典名著”整组教学设计目录五年级下册第五组“走近中国古典名著”教材简介 (2)“中国古典名著之旅”单元导读课教学设计 (3)第18课《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5)第18课《将相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9)第19课《草船借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1)第19课《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4)第20课《景阳冈》教学设计 (18)第21课《猴王出世》教学设计 (23)“中国古典名著之旅”单元总结课设计 (26)温州市瓯海区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第四期研修班第一组二〇〇九年四月五年级下册第五组“走近中国古典名著”教材简介悠悠中华,流传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学篇章。
本组教材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专题,安排了4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等项教学内容。
4篇课文有根据司马迁《史记》中著名篇章《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的《将相和》;有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有根据《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景阳冈》;还有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的《猴王出世》。
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阅读名著对于增益智慧,提升素养,特别是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编写本组教材的意图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这也是本组教学的重点。
本组教学,根据选编的课文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实际,可指导学生重点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
本组4篇课文在这两个方面比较突出,学生对这两个方面也比较感兴趣。
通过体会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达到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名著兴趣的目的。
其次要注意适度拓展,举一反三。
本组课文都是节选或改编的,教学时,要注意由此生发开去,虽然不要求学生通读原著,但可以查查相关资料,听听他人介绍,读读某些章节,让学生知道这些名著的存在。
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国古典名著之旅”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国古典名著之旅”教学设计一、教材简析本单元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第五组学习课文,人文主题以“中国古典名著之旅”,安排了四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等项教学内容。
四篇课文分别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著名篇章《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的《将相和》;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根据《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景阳冈》;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的《猴王出世》。
《将相和》是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
学习这篇课文,要让学生感受故事的曲折生动和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把握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抓住关键语句体会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和政治远见,学习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
《草船借箭》的故事以“借”为主线,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
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
教学时,要重点围绕“神机妙算”一词说一说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从而体会诸葛亮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智超群。
学习本文,要让学生通过对故事情节的了解,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景阳冈》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武松饮酒后,独自过冈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最终打死老虎的故事。
课文中武松的形象栩栩如生,让人过目难忘。
作者运用了多种表现方法来刻画人物,特别是在描写武松与猛虎搏斗的过程中动词的运用上,很有特色,表现了武松打虎时的惊心动魄的场面,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受到武松的英雄气概和豪放、勇敢、机智的性格。
《猴王出世》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的故事。
略读整合课走近名著亲近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培养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使其能够理解名著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及主题思想。
2.难点:
-引导学生掌握略读、速读等阅读策略,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帮助学生深入挖掘名著内涵,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人文精神。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名著《西游记》的主要情节、人物特点及略读、速读策略。
2.强调阅读名著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阅读《西游记》,深入了解作品内涵。
3.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阅读策略,阅读《西游记》中的其他经典片段,并撰写阅读笔记。
4.教师提醒学生关注名著中的人物品质,引导学生学会从作品中汲取正能量,提升自身素养。
3.教师组织全班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名著人物,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发放阅读练习,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运用略读、速读策略,完成阅读任务。
2.学生互相交流阅读心得,分享在阅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困惑。
3.教师针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点评,指导学生如何改进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果。
3.课后拓展:鼓励同学们利用课后时间,观看与《西游记》相关的电影、电视剧或动画片,了解不同艺术形式对名著的呈现,拓宽视野。
4.家庭作业:与家长共同阅读《西游记》中的经典片段,分享阅读感受,增进亲子沟通。请家长签字确认,以鼓励学生养成家庭阅读的好习惯。
5.预习作业:提前预习下一章节的内容,了解《西游记》中的其他经典故事,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4.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阅读积累词汇,丰富语言表达,提高写作水平。
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走近中国古典名著》教学设计

1.教师评议,相机小结
2.小组交流
3.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全班交流
4.教师相机点评
学生能正确总结阅读古典名著的基本方法。
活动意图说明:诵读积累古诗词,抓住诗中景物,想象诗中画面,感悟诗中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心境。
六、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根据上下文猜测语意
不用琢磨,略知大意
借助资料,了解背景
结合影视剧增加乐趣
④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圆睛亮似灯。不黑不青蓝靛脸,如雷如鼓老龙声。身披一领鹅黄氅,腰束双攒露白藤。项下骷髅悬九个,手持宝杖甚峥嵘。
(从外貌描写可以猜到是孙悟空。)
(描写的是诸葛亮,即诸葛孔明。此句出自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刘备三顾茅庐第三次拜访诸葛亮在他的草庐看到他时的描写。)
(根据人物的外貌描写来可以判断写的是武松。)
互相交流,说说是怎么猜这些词语的意思出来的。
1.但有过往客商,可趁午间结伙成队过冈,请勿自误。
1.石猴喜不自胜,忽抽身往外便走,复瞑目蹲身,跳出水外。
2.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
4.联系自己看过的电视剧理解词语“拱伏无违”和“序齿排班”的意思。
小组交流:说说在阅读中遇到的这样的词语,自己是怎样理解的,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
运用,孩子们猜一猜是谁?
(沙悟净)
小组交流平时的积累,学生结合看过的电影、电视剧,认识人物。了解古典名著中鲜明的人物形象.
环节六:学习“日积月累”。(目标指向4)
1.出示古诗,学习生字。
鸟鸣涧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中国古典名著教案

第五单元简析教材简析本册教材再次安排了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专题的古今中外的经典故事,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华绚烂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它滋润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子女。
本组教学设计,重在指导学生要点感觉故事情节的波折生动,人物形象的绘声绘色,经过领会这些,达到感觉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名著兴趣的目的。
在教学设计中,还着重适量的拓展,贯通融会。
教学设计目标1、学习本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诵课文,感觉人物的美好质量。
3、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感情,激起学生爱念书和采集资料的习惯。
教学设计要点学习本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有感情的朗诵课文,感觉人物的美好质量。
教学设计难点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感情,激起学生爱念书和采集资料的习惯教具学具课文图片和录像,有关资料等。
教法学法自主沟通,合作研究课时分派18、将相和2课时19、草船借箭2课时20*景阳冈1课时21*猴王出生1课时口语社交与习作五2课时回首拓展五1课时课题: 18、将相和五年级下册科目:语文主备人:教学设计内容18、将相和教学设计目标 1. 认读本课的生字:璧、蔺等生字,会写:赵、拒等生字。
2.理解文中三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3.学习第一个故事,感觉蔺相如的有勇有谋。
教学设计要点认识三个故事的主要内容,理清各个故事的内在联系教学设计难点学习第一个故事,感觉蔺相如的有勇有谋教学设计准备文中插图有关资料教学设计方法自读自悟法教学设计时间2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步骤教学流程资料增补激趣导入研究新知讲堂练习讲堂小结作业部署一、揭题怀疑1、出示课题。
理解:“和”,就是随和。
2、怀疑激趣。
看到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将”和“相”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他们为什么随和?二、初读感知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简单介绍历史背景。
3、迅速阅读全文,把“将”、“相”的名字用________画下来。
同时想想,这篇文章讲了几个小故事?用自己的话简单归纳一下。
五年级下册古典名著阅读教学设计

针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制定个性化的阅读计划和指导方案,以提高他们的阅读效果和体验。
及时关注学生的阅读反馈和意见,调整阅读指导和建议,以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引导学生关注古典名著中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加深对作 品的理解和认识
五年级下册古典名著 阅读教学设计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XXX
壹
目 录
文
本
肆
教 学
方
法
目录
贰
教 学
目
标
叁
教 学
内
容
伍
教 学
评
价
陆
教 学
建
议
第一章
添加章节标题
第二章
教学目标
理解古典名著的文化内涵
了解古典名著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生平 掌握古典名著中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 理解古典名著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思想意义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
利用课堂提问、观察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及时了解学生对古典名著的掌握程度,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助。
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和总结
教学目标是 否达成
教学方法是 否有效
学生参与度 是否高
课堂氛围是 否活跃
第六章
教学建议
针对不同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兴趣,提供个性化的阅读指导和 建议
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推荐适合的古典名著读物,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
第五章
教学评价
学生阅读笔记和心得体会的提交与评价
学生需要提交阅读笔记和心得体会, 以记录学习过程和思考。
评价标准包括内容的理解、语言的 表达和思维的逻辑性等方面。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导读-人教新课标共44张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导读-人教新课标共44张一. 教材分析《中国古典名著导读》是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五组的内容,本组教材安排了四篇课文,分别是《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和《红楼梦》。
这四部作品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通过学习这组教材,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他们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有较高的兴趣。
但古典名著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与现实生活有所不同,学生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帮助他们理解古典名著的魅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四大名著的基本内容,把握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表演等形式,培养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四大名著的基本内容,把握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古典名著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古典名著的基本内容和人物形象;2.阅读法:学生自主阅读古典名著,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特点;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和感悟;4.表演法:学生表演古典名著中的经典片段,增强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古典名著的内容,了解学生的情况,设计教学方案;2.学生准备:预习古典名著,了解作品的基本内容和人物形象;3.教学资源:准备与古典名著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介绍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古典名著中的经典片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走近中国古典名著教学设计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组“走近中国古典名著”整组教学设计目录五年级下册第五组“走近中国古典名著”教材简介2“中国古典名著之旅”单元导读课教学设计3第18课《将相和》课时教学设计5第18课《将相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9第19课《草船借箭》课时教学设计11第19课《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4第20课《景阳冈》教学设计17第21课《猴王出世》教学设计21“中国古典名著之旅”单元总结课设计24五年级下册第五组“走近中国古典名著”教材简介悠悠中华,流传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学篇章。
本组教材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专题,安排了4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等项教学内容。
4篇课文有根据司马迁《史记》中著名篇章《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的《将相和》;有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有根据《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景阳冈》;还有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回的《猴王出世》。
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阅读名著对于增益智慧,提升素养,特别是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编写本组教材的意图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这也是本组教学的重点。
本组教学,根据选编的课文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实际,可指导学生重点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
本组4篇课文在这两个方面比较突出,学生对这两个方面也比较感兴趣。
通过体会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达到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名著兴趣的目的。
其次要注意适度拓展,举一反三。
本组课文都是节选或改编的,教学时,要注意由此生发开去,虽然不要求学生通读原著,但可以查查相关资料,听听他人介绍,读读某些章节,让学生知道这些名著的存在。
名著的魅力是多方面的,仅通过一组教材的学习和阅读几篇课文,要让学生全面感受名著的魅力,是远远不够的。
本组教材无非是引子和例子,主要目的还是为学生打开学习古典名著的大门,激发学习兴趣,创造一个交流学习古典名著的平台。
本组教材的教学可安排12课时,其中,导读课1课时,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总结课1课时。
单元导语你一定听过或读过孙悟空的故事、哪吒的故事、武松的故事、诸葛亮的故事……这些故事都出自我国的古典名著。
在浩如烟海的文学、历史名著中,还有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引人入胜的故事,正等着我们去亲近,去感受,去细细品味。
本组的几篇课文,正是从我国的古典名著中节选或根据名著改编的。
让我们马上启程,开始中国名著之旅吧!学习本组课文要理解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有条件的同学,还可以读读原著中与课文相关的部分。
中国古典名著之旅——五下第五单元整组教学设计构想部分导读名著“中国古典名著之旅”单元导读课教学设计设计意图本课为“单元整组”教学的起始课,预设用30分钟左右对第五单元组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做一通览,进而对分课学习做个简单的规划。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储备和单元导语,明确本组学习的意义和要求,培养学生浏览的阅读能力,全面感知单元学习内容,促进他们重局部轻整体的学习方式的改变。
教学目标交流已有知识储备,激发学习本组课文的兴趣。
初步浏览本组课文,了解本组课文的大致内容、出处和主要人物,明确学习本组课文的基本要求。
能按照自己的阅读起点,师生共同制定学习规划。
教学过程一、游戏识人,激趣导入看图识人。
看片段猜人物。
读作品识人。
激趣导入,把握导语刚才我们所认识的这些人物都出自我国的古典名著。
在浩如烟海的文学、历史名著中,还有许许多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引人入胜的故事,正等着我们去亲近,去感受,去细细品位。
本组的几篇课文,正是从我国古典名著中节选或根据名著改编的。
让我们马上启程,开始中国名著之旅吧!【出示单元导语段】⑴学生自读⑵反馈。
找到关键词了吗?你能用关键词概括这个单元的主题吗?二、浏览导语,明确重点请同学们把书翻到90页,自由读单元导语第二段,你读懂了什么?如果概括一下就是——【出示】:理解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三、指导方法,形成规划看目录,读一读,想一想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现在,就请同学们带着本单元的三个学习重点快速浏览本单元的4篇课文,注意浏览和默读、预习不一样,不用圈生字,不用标自然段号,要有速度,一目几行,整体上去捕捉信息就可以。
注意不要落掉每篇课文前面的导语提示、下面的注释、后面的资料袋,看看课文介绍了哪几个性格鲜明的人物,这些人物又出自哪本古典名著,作者是谁,找到有关的信息圈圈画画,试着填写下表中的前三栏:单元学习导读卡主题:中国古典名著之旅学习者:课题你了解到的信息你还想了解的信息出自哪部名著作者主要人物对主要人物的初步感受《将相和》《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交流。
四人小组合作,讨论选择一篇大家一致认为比较感兴趣的课文,试着填写上表中的后三栏。
交流。
小结:通过刚才的交流,老师发现同学们对比较感兴趣,很想了解这方面的信息。
Xb1.新课标网四、引领方向,充分准备现在咱们再来翻看一下后面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五》的交流平台,想一想:学习本组课文可以做哪些学前准备呢?交流。
五、课堂总结同学们,通过浏览,我们对第五单元的学习内容和要求有了大致的了解,知道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是“中国古典名著之旅”;学习的重点是理解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看来本单元要学习的内容和要准备的工作还真不少!为了学好这个单元,希望每个同学下课后都能去按照自己的学习规划去好好地准备准备。
第二部分品读名著模块精读名著:精读根据名著改写的故事《将相和》《草船借箭》。
第二模块略读名著:略读名著选编《景阳冈》和《猴王出世》。
第三模块演读名著:在品读课文过程中,要加强指导学生表演朗读,在上完4篇课文后,让孩子在口语交际课上演一演课本剧。
第四模块缩写名著:在略读课文《景阳冈》后,借鉴缩写示例《景阳冈》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缩写名著选段。
第18课《将相和》课时教学设计教材简介本篇课文是人教版五下第五组的开篇,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
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
本文的因果关系比较复杂。
从结构上看,全文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组成,每个故事都有矛盾的发生、发展和结果,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紧密联系,第2个故事是第1个故事的发展,前两个故事的结果,又是第3个故事的起因,合起来构成“将相和”这一完整曲折的故事。
再从内容上看,将相“和”与“不和”,既有表面原因,又有内在因素。
蔺相如的一升再升,官位居于廉颇之上,这是将相不和的表面原因,实质上缘于廉颇的错误认识:“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
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的头上去了。
”将相和好的表面原因是蔺相如的宽阔胸襟和廉颇勇于认错、知错就改、负荆请罪,实际上是缘于他们共同的爱国思想,缘于他们共同的认识:将相不和,赵国危矣!蔺相如几次顺利完成使命,也缘于多种原因,他的机智勇敢是重要原因之一,还有廉颇的紧密配合、当时的斗争形势以及朝野的主导观念等等,这些原因促成了蔺相如的成功。
把一个单一的事件置于复杂的社会背景中来叙述,这是《史记》叙事的一个重要特色,这一特色既增加了事件的历史厚重感,又使故事曲折生动,引人入胜。
故事重点刻画了蔺相如和廉颇两个人物形象。
蔺相如在文中是个熠熠生辉的人物,他有勇有谋,顾全大局,唇如枪、舌如剑。
在关键时候,置个人生死于不顾,以性命来逼秦王。
当与廉颇产生矛盾时,主动避让,言辞恳切。
课文对廉颇的刻画较蔺相如而言,虽着墨较少,但廉颇作为一员武将的形象,也显得十分鲜明。
他威震朝野,秦王也惧他几分,知道他屯兵边界则不敢妄动。
他耿直畅快,当蔺相如的职位比他高时,他毫不遮掩地表达了自己的怨气。
他勇于改过,一员老将脱下战袍,背上荆条,登门请罪,其精神令人敬佩。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本课时正是以此为基准,通过读读、画画、说说,使得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在交流中体悟,在讨论中升华,从而充分感受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为维护赵国利益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高尚品质。
预设目标.自主认识本课的生字,并能结合课文理解“完璧归赵、理屈、理直气壮”等词的意思。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能给三个故事加小标题,并初步弄清三个故事间的关系。
.重点研读“完璧归赵”这个故事,在“蔺相如不是凭一张嘴”的问题探讨中感知蔺相如的机智勇敢、不畏强暴、为维护赵国利益将个人生死置于度外的高尚品质。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重点句。
教学重难点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在人物语言、行动、神态中感受蔺相如的形象与品质。
教学流程一、揭示课题,解题导入.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五组课文的开篇——齐读.通过导读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将”、“相”分别指的是谁?齐读两个人的名字。
“和”是什么意思?题目就是说——二、初读感知,推出问题.“和”是指两人和好,那肯定之前有过——。
自由读课文,找出写将相从“不和”到“和”的段落。
.指名反馈,想过他们闹不和的原因吗?齐读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
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
读准“上卿”,卿是古代的一种官职,分为上卿、中卿和下卿。
你从句子中读懂了什么?预设1:蔺相如职位比廉颇高廉颇在赵惠文王16年时,因伐齐有功,被提升为上卿,如今蔺相如也做了上卿,由于蔺相如是文官,上朝时站在廉颇的右边,秦汉以前都是以右为尊,所以蔺相如职位比廉颇高。
预设2:立功从“又”字引出完璧归赵。
又是什么原因使他们言归于好呢?蔺相如立过功,被赵王封为上卿,廉颇有什么不服的?齐读蔺相如是怎样只凭一张嘴就爬到廉颇头上去的呢?除了动动嘴皮子,他就没有其他能耐了吗?让我们深入到故事中去体会体会。
三、深入研读,探究解疑.默读“完璧归赵”,也就是课文哪几个自然段?画出蔺相如动嘴皮子的句子。
.反馈交流: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
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
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