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张铁路
1907年,詹天佑主持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是什么铁路

1907年,詹天佑主持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是什么铁路
1907年,詹天佑主持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是京张铁路。
詹天佑(1861年4月26日-1919年4月24日),男,汉族,字眷诚,号达朝。
祖籍徽州婺源(今江西上饶市婺源县),生于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现广州市荔湾区恩宁路十二甫西街芽菜巷42号)。
12岁留学美国,1878年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主修铁路工程。
他是中国近代铁路工程专家,被誉为中国首位铁路总工程师。
其负责修建了京张铁路等工程,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
1905—1909年詹天佑主持修建中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
京张铁路,它连接北京丰台,经八达岭、居庸关、沙城、宣化至河北张家口,全长约200千米,1905年9月开工修建,于1909年建成。
是中国首条不使用外国资金及人员,由中国自行完成,投入营运的铁路。
这条铁路工程艰巨。
现为北京至包头铁路线的首段,为京包铁路。
京张铁路是清政府派出英国、俄国等殖民主义者的阻挠,委派詹天佑为京张铁路局总工程师(后兼任京张铁路局总办)。
创设“竖井开凿法”和“人”字形线路,震惊中外;在筹划修建沪嘉、洛潼、津芦、锦州、萍醴、新易、潮汕、粤汉等铁路中,成绩斐然。
著有《铁路名词表》《京张铁路工程纪略》等。
《杰出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 知识清单

《杰出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知识清单詹天佑,这位被誉为“中国铁路之父”的杰出工程师,以其卓越的才华和坚韧的毅力,为中国的铁路事业书写了辉煌的篇章。
詹天佑出生于_____年_____月_____日,是_____省_____人。
他自幼聪慧好学,对机械和工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詹天佑早年留学美国,毕业于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主修铁路工程。
在留学期间,他刻苦学习,成绩优异,掌握了先进的铁路工程技术和理论。
回国后,詹天佑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但他始终坚守信念,致力于中国铁路的建设。
詹天佑最为人所熟知的成就,当属他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
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其难度之大,在当时的世界铁路建设史上都是罕见的。
在修建京张铁路的过程中,詹天佑面临着重重困难。
首先是地形复杂,崇山峻岭众多,施工难度极大。
其次,工程资金有限,技术设备落后,缺乏足够的支持。
然而,詹天佑并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倒。
为了克服地形难题,詹天佑精心勘测线路,创造性地设计出“人”字形铁路,通过巧妙的线路布局,解决了火车爬坡的难题。
在施工过程中,他严格要求工程质量,亲自把关每一个环节。
詹天佑还注重培养中国自己的铁路工程人才。
他在工作中言传身教,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的工程师们。
詹天佑的工作精神和爱国情怀令人钦佩。
他始终坚守在铁路建设的第一线,不畏艰辛,风餐露宿。
他深知铁路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为了实现中国铁路的自主建设,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詹天佑的成就不仅在于他成功修建了京张铁路,更在于他为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不懈奋斗。
詹天佑在铁路工程领域的贡献还包括他提出的一系列创新理念和方法。
他强调科学规划和精确计算,注重工程的实用性和安全性。
在铁路建设的管理方面,詹天佑建立了严格的管理制度,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和质量的可靠。
詹天佑的成就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认可和赞誉。
他的名字成为了中国铁路事业的象征,永远铭刻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
詹天佑与京张铁路的故事

詹天佑与京张铁路的故事京张铁路为詹天佑主持修建并负责的中国第一条铁路,它连接北京丰台区,经八达岭、居庸关、沙城、宣化等地至河北张家口,全长约200公里,1905年9月开工修建,于1909年建成,时间不满四年。
是中国首条不使用外国资金及人员,由中国人自行设计,投入营运的铁路。
现称为京包铁路,以前的京张段为北京至包头铁路线的首段。
清朝政府提出修筑京张铁路的计划后,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挠。
最后提出清朝政府如果用本国的工程师来修筑铁路,他们就不再过问。
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修筑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
消息一传出来,全国都轰动了,大家说这一回咱们可争了一口气。
帝国主义者却认为这是个笑话。
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原来从南口往北过居庸关到八达岭,一路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他们认为这样艰巨的工程,各国著名的工程师也不敢轻易尝试,至于中国人,是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的。
詹天佑接受任务后,亲率工程队勘测定线。
由于清政府拨款有限,时间紧迫,詹天佑从勘测过的三条路线中选定由西直门经沙河、南口、居庸关、八达岭、怀来、鸡鸣驿、宣化至张家口。
当年修建京张铁路最困难的一段是南口至八达岭一带的,不单地势险峻,而且坡度很大。
全程分为三段,第一段丰台至南口段,于1906年9月30日全部通车,第二段南口至青龙桥关沟段,关沟段穿越军都山,最大坡度为千分之三十三,曲线半径182.5米,隧道四座,长1644米,采用“人”字形铁路,工程非常艰巨。
詹天佑克服重重困难,于1908年9月完成了第二段工程。
由于詹天佑正确地指挥,1909年9月24日通至张家口市,胜利完成了第三段工段。
京张铁路从1905年9月4日正式开工,到1909年10月2日在南口举行通车典礼,仅用了4年的时间,京张铁路的建设期比预定计划提前了两年。
按当初预算,京张线施工以及购置机车、车辆的费用为白银729万两,实际仅用了约700万两。
历史趣谈:大清铁路工程师詹天佑 修筑了第一条干线铁路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大清铁路工程师詹天佑修筑了第一条干线铁路导语:詹天佑生于1861年,19世纪80年代,他投身于中国铁路建设事业,曾主持过我国京张、川汉、粤汉等早期铁路的建设,为发展我国早期铁路建设事业詹天佑生于1861年,19世纪80年代,他投身于中国铁路建设事业,曾主持过我国京张、川汉、粤汉等早期铁路的建设,为发展我国早期铁路建设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被誉为中国铁路之父。
1909年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京张铁路是20世纪中国铁路史上的奇迹,它是中国独立自主修筑的第一条干线铁路。
詹天佑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完成了铁路的修建,振奋了民族精神,推动了铁路事业的发展。
詹天佑纪念馆位于京张铁路八达岭隧道上方,依山势而建,造型简朴,与长城内侧青龙桥火车站詹天佑铜像和墓地遥遥相对。
整个纪念馆以詹天佑的一生为主线,主要介绍了他在中国近代铁路建设史上的突出成就。
在这里你不但可以了解詹天佑光辉的一生,还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我国早期铁路建设的概况、技术及其成就,从而激励我们振兴中华的奋斗精神。
1、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京张铁路工程师的委任状在纪念馆的展柜里,展出了一张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京张铁路总工程师的委任状。
这张委任状签署于光绪三十二年四月,因为时间的久远,委任状的纸张已经微微泛黄。
现在我们看到这张委任状平静地摆放在展柜里,但是谁能想象得到在这张委任状背后隐藏着多少艰辛呀!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受之影响关内外铁路的修筑工程停工。
于是直隶总督兼关内外铁路督办袁世凯提议,提取关内外铁路的部分盈利修筑京张铁路。
当时修筑关内外铁路的经费是中国向英国贷款,按照贷款协议的约定,盈利必须存入英国汇丰银行,要提取也必须取得生活常识分享。
《杰出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教学设计

《杰出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詹天佑的生平事迹和主要成就。
(2)理解詹天佑在铁路建设方面的创新和贡献。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资料收集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张铁路的过程和成就。
(2)詹天佑的创新精神和爱国情怀。
2、教学难点(1)理解京张铁路修建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和解决方案。
(2)体会詹天佑的精神品质在当今时代的价值。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詹天佑的生平事迹和铁路建设成就,使学生对其有初步的了解。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詹天佑在铁路建设中的创新和遇到的困难,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3、资料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4、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现代铁路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铁路建设的兴趣,然后提问:“在我国铁路发展的历史上,有一位杰出的工程师,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从而引出课题——杰出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
2、知识讲解(1)詹天佑的生平介绍讲述詹天佑的出生、求学经历以及早期的工作经历,让学生了解他的成长背景。
(2)詹天佑与铁路事业重点介绍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张铁路的背景、过程和成就。
讲解京张铁路的路线规划、施工难度以及詹天佑所采用的“人”字形铁路等创新设计。
3、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①京张铁路修建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詹天佑是如何克服的?②詹天佑的创新精神在京张铁路的修建中体现在哪些方面?(2)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4、资料分析(1)展示与詹天佑相关的历史资料、图片和文献,让学生自主分析和解读。
晚清京张铁路自主修建政策的由来

������������������������������������������������������������������������������������������������������������������������������������������������������������������������������������������������������������������������������������������������������������������������������������������
路 ,但 被 清 政 府 拒 绝 。 5 月 10 日 ,俄 国 使 臣 格 尔 斯 之间“单方面”对中国北方铁路权益的重新界定激起了
(Giers)照会总理事务衙门,再次表示俄国政府有意修 俄、比、法的反对,这是因为在此之前比利时、法国承修
一条通向北京的铁路,当时英国出于对自己利益的考 了卢汉铁路,这样的规定显然不利于法、比两国在京津
本全部为华款,商办之议渐止。 京张铁路商办提议被清廷否决后,官办的呼声越
来越高,但 20 世纪初的清政府并不能完全支付京张铁 路的修建经费。那么官办的经费从何而来?正如詹天 佑先生在《京张铁路工程纪略》中开篇所言:“京张铁路 之缘起须先溯源于京奉,以为先河之道……当光绪三 十一年,关内外铁路告成,其时进款颇有赢余,政府拟 提拨其余利以建筑京张。”[10]1903 年关内外铁路所获收 入在支付养路费及其他开支后,纯收入为 200 万两左 右,1904 年余利近 350 万两,而 1905 年已达到 1000 万两,因此当时财政困难的清政府将目光转向了关内 外铁路(即京奉铁路)的运营余利。
1898 年 ,中 英 曾 签 订 借 款 条 约《关 内 外 铁 路 合 同》,规定将来此路的收益将存于英国汇丰银行,因此 需同英国铁路公司商议关内外铁路余利的提用办法。 于是,督办铁路大臣袁世凯派道员梁如浩同中英公司 的代表顾璞商量,梁如浩代表中方希望尽快筹集资金, 提出关内外铁路余利本息备存 6 个月即由中国提用的 要求,但顾璞坚持按照合约规定,借款本息应存够一年 才可提用。袁世凯又转而和英公使萨道义商议才得到 承诺,中国铁路局可以任便使用关内外铁路进款余利, 并指示顾璞同意梁如浩的提议。
国庆节爱国英雄故事-詹天佑为国建造铁路的故事

国庆节爱国英雄故事-詹天佑为国建造铁路的故事 1905—1909年由詹天佑主持修建中国⾃主设计并建造的第⼀条铁路—京张铁路;创设“竖井开凿法”和“⼈”字形线路,震惊中外;在筹划修建沪嘉、洛潼、津芦、锦州、萍醴、新易、潮汕、粤汉等铁路中,成绩斐然。
他是怎么做到的呢?下⾯我们⼀起来看看吧! 战胜千难万险凿通隧道 1905年12⽉12⽇,京张铁路正式开⼯。
在丰台,詹天佑亲⼿抡起⼤锤钉进了第⼀枚道钉。
成千上万的⼈欢呼,道贺。
中国⼈⾃⼰修建的第⼀条铁路——京张铁路开⼯了。
修建京张铁路,谈何容易。
崇⼭峻岭,爬坡钻洞,⼜没有机械设备。
这还不说,清廷的达官显贵刁难阻挡,洋⼈造谣拆台,詹天佑⾯临的是千难万险,内外夹攻。
但是,⼀⼼爱国,决⼼献⾝中国铁路事业的詹天佑毫不畏惧,坚信京张铁路⼀定能够建成。
硬闯贵族坟,铁路通南⼝。
京张铁路终于开⼯了,但困难重重。
当时,中国⾮常落后,修铁路没有机械,连运送铁轨的车辆都没有。
开⼯以后,头根铁轨都是詹天佑和⼯⼈们推着平板车运到⼯地的。
当路轨铺到清河镇⼴家坟地的时候,碰到了⼀个硬钉⼦。
原来,这⼴家坟地的主⼈曾任锦州道台,与恭亲王载泽的孙⼥结亲。
⼴家依仗皇亲的势⼒,雇⼈卧轨,阻挡铺轨。
⽽⼴家坟地附近,还有慈禧太后⽗亲坟,郑王坟、太监坟。
左避右闪,铁路⽆法通过。
恭亲王坚持要铁路改线,并愿出银酬谢。
詹天佑哪⾥肯答应,他认为这是变相贿赂,宁可辞职也不能更改线路。
正在这时,恭亲王出洋回来遭到⾰命党狙击,吓得不敢出门,⽆⼼再过问⼴家的事。
⼴家只好应允铁路从墓地围墙外通过,但提出为保护风⽔,必须在附近挖⼀条⼩河,派三品官设祭,还要⽴碑纪念。
⼯程队⼈员觉得这是⽆理取闹,詹天佑为修通铁路,答应派⼈去⼴家坟院拜祭,⽴碑之事不予理睬。
克服了重重困难,京张铁路⾸战告捷,1906年9⽉3⽇,通车到南⼝。
成功开凿4孔隧道。
南⼝通车以后,詹天佑领导⼯程⼈员⼜开始了京张铁路最艰难的⼀段⼯程——在关沟地带开凿四孔隧道。
1907年,詹天佑主持修建什么隧道

1907年,詹天佑主持修建什么隧道1907年詹天佑主持修建八达岭隧道,这是我国第一座完全由中国人自行设计施工建成的越岭铁路隧道。
八达岭隧道位于北京市延庆区,京包铁路北京至张家口段(原京张铁路)的青龙桥车站附近,是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4座隧道之一,是中国自行修建的第一座单线越岭铁路隧道。
八达岭隧道全长1091.2米,在现代有各种器械都还很艰难才能挖出一条隧道,更别提詹天佑当时所在的1907年。
八达岭隧道采用了“竖井开凿法”,有两条队伍同时从两端凿进,一条队伍从山的中间凿下去,凿到一定位置后,再分成两个小队分别向两端凿去,凿出的竖井便形成了一个天然的通风口,隧道衬砌的拱圈采用预制混凝土砖砌筑,边墙用混凝土就地灌注,隧道底部用厚99.87mm的石灰三合土铺筑而制成。
隧道全长1091.2米,这座隧道曾经数次遭受过战争破坏,1968年曾对它进行过大修改,至今保存完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张铁路
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主持修建京张铁路,1909年全线竣工。
这是近代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这也是詹天佑率领全体筑路工人,将精准审慎的科学态度与艰苦奋斗的民族传统相结合,为振兴中华,谱写成的一曲壮丽凯歌。
詹天佑出任京张铁路总工程师后,国内有人讥笑他“不自量力”,“胆大妄为”;国外有人讥讽说:“中国造此铁路之工程师尚未诞生。
”詹天佑勉励大家,说;“全世界的眼睛都在望着我们,必须成功!”“不论成功或失败,决不是我们自己的成功或失败,而是我们的国家!”我们要世界知道,能够建造京张铁路的中国人,“不仅已经出世,且现在存于世也。
”
詹天佑不辞劳苦勘察了三条线路,然后综合考虑经济价值、资金状况和工程期限等多方面因素,最终决定采取走关沟这条线路。
在复勘定线时,詹天佑“昼则茧足登山,夜则绘图记工,无一息之安”。
他告诫大家:“技
术第一要求精密,不能有一点含糊和轻率。
‘大概’、‘差不多’这一类的说法,不应该出于工程人员之口。
”
有一次,詹天佑带着仪器对一个测量过的地点进行复勘。
一位青年技术员很不高兴,背后说:“总工程师既然不放心,自己还要测量,又何必叫我们测量呢?”詹天佑得知后,严肃而和蔼的对他说:“并不是我不信任你们,科学的工作,多一个人检查,总是好的。
诸位的责任是太重大了!”这个青年技术员深受感动,就一次又一次地复勘来校正错误。
詹天佑率领工程技术人员,背着标杆、经纬仪,在悬崖峭壁上定点制图。
塞外经常狂风怒吼,灰尘满天,在悬崖峭壁上工作,不小心就会有坠入深谷的危险,但詹天佑始终站在第一线。
他总是想:京张铁路是中国人用自己的人力财力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干线,如果选线不好,不仅延长了里程,增加了造价,被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自筑铁路的信心,必须出色完成这个任务。
施工阶段,关键在于开凿关沟隧道。
开凿隧道,不仅要有经验丰富的工程师,要有精密的测量,还要有开山机、抽水机等新式机械,可这些机械,当时中国还没有。
在居庸关到八达岭之间的四条隧道,全是工人们凭双手,用铁锤、钢钎和炸药,开凿出来的。
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取从两端向中点凿进的办法。
这个办法的难题在于两端开凿的线路如何对准,不出偏差。
詹天佑带领工程技术人员从山谷最狭窄处勘测,然后升至山岭审查隧道洞线方向,先置经纬仪于“地点”,向“天点”取直,反过来测量“人点”,这样使天、地、人三点连成一条直线;再将经纬仪移置到“人点”,测视天、地两点,验证三点是否在一条直线上。
测量准确后,在各点竖立标竿,依此标准,以定洞内中橛,然后用水平议测量各橛相差尺寸,依此绘成隧道的剖面工程蓝图。
开凿隧道时,两端各配60名工人,其中凿工40名,土石运输工20名。
凿工以两人为一排,一人执钢钎,一人抡铁锤,轮流在岩石上凿炮眼,再填上炸药,放炮炸碎岩石。
每个炮眼的大小、
深浅、方位,以及填充炸药的分量,都由詹在佑亲自决定。
隧道开凿到二三百米时,山顶泉水渗入洞中,当时没有抽水机,詹天佑带头用水桶、脸盆排水。
他经常十天半月跟工人们一起吃,一起住,一起干。
居庸关隧道终于如期竣工。
八达岭隧道全长1091米,是四条隧道中最长的。
詹天佑设计了新的开凿方案,在隧道通过的山坡上凿两个竖井,连同隧道两端,共六个工作面同时施工,这样大大加快了工程进度。
1908年六月,八达岭隧道凿通,验工时,隧道南北直线及水平高低,与设计“未差秒黍”。
西方工程师金达、柯克斯等应邀参观后,表示十分敬佩。
金达写信给詹天佑,说:“你已经很经济地完成了十分完善的工作,这要归功于你和部属。
”
隧道工程全部竣工,可是八达岭附近地势陡,坡度大,火车怎样才能爬上关沟的最高峰呢?这又是一个难题。
詹天佑综合分析了八达岭一带的地质情况,利用石质坚硬的山坡,设计了“人字形”展线方
案,从青龙桥起,在山坡上修筑多层铁路,依山腰折返,折返一次,提高一层,层层提升,火车缓缓爬上八达岭。
“人字形”展线是一项国际新技术,1905年才被国际线路勘测权威皮汉等人所肯定。
詹天佑及时、大胆吸收外国先进经验,为我所用的胆识,令人敬佩。
火车在“人字形”折返线上行驶,为了安全、平稳、采用两部机车,一部在前面拉,一部在后面推,这却是詹天佑的一个创造。
京张铁路的建成通车,其意义大大超出铁路事业本身,在扫除由于国势积弱而形成的民族自卑心理和振奋民族自尊心、提高民族自信力上,也产生了不可低估的作用。